首页 < 农药—药品管理—手册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模块十二 植保机械的使用与维修
出版时间:2011进行低容量喷雾时,风速应在 1~2 米/秒;进行常量喷雾时,风速应小于3米/秒,当风速大于4 米/秒时不能进行农药 喷洒作业。当气温超过32℃种降雨时也不允许喷洒农药 。(3)药剂准备 严格按农药 使用说明书的规定配制药液:乳剂农药 应先放清水,再加人原液至规定浓度,搅拌、过滤后使用;可湿性粉剂农药 应先将药粉调成糊状,然后加清水搅拌、过滤后使用。(3)喷杆喷雾机操作注意事项● 搅拌彻底而充分地搅拌农药 是喷雾机作业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应先加水再加农药 。加水时就应启动液泵,让液力搅拌器边加水边搅拌,水加至一半时,再边加水边加人农药 ,这样可提高搅拌效果。对于乳油种可湿性粉剂类农药 ,应事先在小容器内加水混合成乳剂或糊状物后再加到存有水的药箱中,可使得搅拌更均匀。 -
报告Inhibition Activity of Two Kinds of Plants Extracts on Fusarium oxysporan
出版时间:2007随着环境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高毒农药 的大量使用对农业生态及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以高效,低毒农药 逐步替代传统的高毒农药 是农药 发展的必然趋势。植物源农药 可在环境中迅速分解,对环境无任何影响,是符合环境保护,农业持续发展方向的[1]。藜芦(Veratrum nigrum L.) -
报告强化病虫测报网络建设,推进测报工作数字化
出版时间:2010关键词:病虫测报;监测预警;数字化农业病虫监测预警是植保工作的基础,肩负着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为防控工作提供情报信息指导的重任,历来受到杭州市各级领导和植保管理 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正确提出病虫害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控制了杭州市重大病虫草鼠为害,年均挽回农业产量损失达119.03万吨;二是测报技术水平大大提高,掌握了重大病虫发生规律,制定了科学的防治指标,全面做到适时达标防治,减少用药次数,农药 减量控害明显并降低农药 成本,提高劳动效率,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三是利用各种现代技术进行信息发布,极大提高了测报技术的到位率和覆盖面,大力推进了我市病虫监测预警数字化建设进程。 -
报告泰和县病虫情报进村入户多途径全方位
出版时间:2010植保部门通过病虫情报发布农作物病虫草鼠防治信息,指导群众开展大面积防治,推广植保新农药 新技术,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农资市场的开放,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少数农技站受利益驱动,随意篡改病虫情报,甚至将未经过试验示范的农药 进行推广,结果把县植保植检站的情报改得面目全非,影响了病虫情报的权威性、准确性和严肃性。3.3农药 经销商发放在全县选择了60多位信誉好、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农药 经销商帮助分发张贴病虫情报,每期通过经销商张贴和发放的情报达7 000份,占全县病虫情报发放数的10%左右。 -
-
报告常见果树栽培技术
出版时间:2015同时(采前20天),全园喷布生物源制剂或低毒残留农药 ,如中生菌素、百菌清或铜高尚等,用于防治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树干绑草把诱集叶蛾。果实除袋后在树冠下铺设反光膜,同时,进行摘叶、转果。制定年度果园生产计划,准备肥料、农药 、农机具及其他生产资料,组织技术培训。桃原产于我国黄河上游的高原地带,已有4000多年栽培历史。桃在我国分布区域很广,其中,以华北、华东地区栽培较多。(1)制定果园管理 计划。准备肥料、农药 及工具等生产资料,组织技术培训。(2)病虫害防治。刮树皮,树干涂白。清理果园残留病叶、病果、病虫枯枝,集中烧毁。(3)全园冬季整形修剪。全园全面喷一次农药 防治病虫害。可用25%杀虫双500倍,加64%杀毒矾600倍,也可用40%乐斯本1000倍或农地乐1000~1500倍,加90%乙膦铝500倍。(4)衰弱树更新。4.秋梢管理 (1)采果前肥。 -
报告创新病虫信息传递方式,助推病虫测报工作快速发展
出版时间:20103.3 药店宣传农药 经销点是农户直接与农药 信息打交道最多的地方,病虫信息也易于传播,因此,农业局根据县城各农药 网店的需要,及时通知他们领取《病虫情报》,由他们在各自镇、村的网点张贴,直接向农户宣传。 -
报告常规小麦栽培技术
出版时间:2015机械就地切碎,长度小于10cm,配合施氮、磷、钾化学肥料,并喷洒农药 防止玉米秸秆带有病、虫,而后立即进行深翻,耕后耙实。如墒不足,秸秆还田后要浇好底墒水,踏实土壤,以利播种。病虫防治应根据不同地区病虫发生情况,选择适当的种衣剂或拌种农药 。如纹枯病、条锈病、全蚀病等多发区,可选用3%敌委丹悬浮剂,2.5%适乐时悬浮剂进行种子包衣。掌握各时期苗情发展动向,加强麦田管理 ,是达到丰产的关键。在田间管理过程中,要掌握简化、节约、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则,及时管理 。根据小麦器官建成特点和季节变化,将麦田管理 划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小麦进入越冬期之后生长量很少,所以前期管理 主要是指冬前和返青期的管理 。前期管理 的任务是以实现充足的穗数为主攻目标,同时为穗大奠定良好基础。冬前壮苗指标,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品种有所不同。主要管理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