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叶枯病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棉花枯萎
病 抗性鉴定方法出版时间:2012(1)苗期棉花子叶期和1~3片真叶 期,抗、感品种各行凝集素的活性有明显差异。抗病品种凝集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根、茎内,子叶和真叶 含量相对较少,感病 品种的根、茎血凝活性弱,子叶和真叶 无血凝活性。随着棉株生长,4~6片真叶 期凝集素分布于全株,抗病品种根、茎、叶 均表现血凝活性强,感病 品种根、茎、叶 的血凝活性均较弱,表明感病 品种凝集素的形成较迟(表4-8)。病 级苗期蕾铃期剖秆0健苗、无病状健株、叶片无病状健株、茎秆木质部无病变症状表4-11 棉花枯萎病株分级标准病 级苗期蕾铃期剖秆1子叶边缘呈黄色网状或子叶变黄发紫,真叶 未显病状病株25%以下叶片表现叶 色加深皱缩26%~50%3子叶和大部分真叶 呈现典型病状,病 叶 变黄或发紫,叶脉呈黄色网状,株形矮缩或出现萎蔫51%~75%的叶片表现病状,株形矮缩茎秆木质部病变部分占棉株高度的51%~75%4棉苗萎蔫,青枯 死亡76%温室苗期棉花枯萎病的主要症状为青枯 型和黄色网纹型,真叶 和子叶发生萎蔫,叶片变软,下垂,叶 缘开始凋枯,叶脉变黄色,以致叶片枯萎,棉株死亡。各病 级分级标准如下。 -
报告棉花
枯 、黄萎病的防治探索出版时间:2007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气候、栽培管理、品种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棉花枯 、黄萎病在开封市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严重制约着开封市的棉花的优质高产。通过多年来的大面积调查,认为生产上导致棉花枯 、黄萎病偏重发生的主要因素有3种。由于枯 、黄萎病菌寄主范围广,适应性强,病原菌很难根除等特点。连作棉田,土壤中、病残体等含有大量病菌,非常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目前开封市大面积种植的抗虫棉品种如鲁棉21、欣抗3号、欣抗4号、丰抗6号、豫棉19等对枯 黄萎病都有一定的抗性,但大多品种对枯萎病抗性较好,对黄萎病抗性较差,没有一个兼抗枯 黄萎病的品种。根据开封市病害的发生特点,在枯 、黄萎病特别是黄萎病发生严重的地块,推荐种植晋棉38、欣抗3号、欣抗4号、豫棉21等,在枯 、黄萎病特别是枯萎病发生较重的地块推荐使用鲁棉21、丰抗6号、豫棉19等。如遇大雨,要及时排涝、中耕松土,可非常有效的减轻枯 、黄萎病的发生程度。 -
报告温州市发现一种新的由烟粉虱传播的蔬菜病害——番茄曲
叶 病毒病 出版时间:20072006年10月以来,温州市乐清、瑞安、苍南、瓯海、龙湾等地设施栽培的番茄上相继发生了一种新的严重为害蔬菜的病毒病 ——番茄曲叶 病毒病 。在各县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立即从5个不同地点采集了病症表现典型的番茄植株样本,送到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经该研究所对病 样用超薄切片电镜观察、酶学检测(ELISA)、分子检测,确认为台湾番茄曲叶 病毒番茄曲叶 病毒病 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是世界许多地区番茄生产上的重要限制因素,各地务必引起高度重视。据调查,2006年12月在苍南县灵溪镇河口叶 村蔬菜基地、瑞安市梅屿乡外三甲村蔬菜基地、瓯海区新桥、娄桥街道蔬菜基地、乐清市虹桥镇武宅村,秋季定植的越冬番茄病毒病 的株发病率为3%~30%;龙湾区天河镇蔬菜示范园区防治病毒病 的关键措施之一是选育抗病品种,抓紧引进、筛选抗耐病 的优良品种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
报告(三十二)高粱
叶 螨(Carmine Spider Mite)出版时间:2013高粱叶 螨又名高粱红蜘蛛,俗称火蜘蛛、红砂火龙等,属真螨目(Acariforms),叶 螨科(Tetranychidae)。在我国,高粱叶 螨有多种,主要有截形叶 螨(Tetranychus truncatesEhara)、朱砂叶 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和二斑叶 螨(Tetranychus高粱叶 螨以成螨、若螨先在下部叶片为害,群集于高粱叶 背刺吸汁液,受害叶片出现失绿斑点,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叶 螨逐渐在叶片蔓延,扩展到整株叶 背、叶面和茎秆,受害叶片呈红褐色或黄褐色,枯死。雌螨椭圆形,截形叶 螨和朱砂叶 螨为深红色或锈红色,二斑叶 螨淡黄或黄绿色,足4对,体背侧有黑色斑纹;背毛12对,肛毛和肛侧毛各2对,无臀毛。高温期适时灌溉,增加高粱田相对湿度,抑制叶 螨繁殖。2.物理防治 利用高粱叶 螨对黄色、蓝色的趋性,在叶 螨迁入农田初期到盛发期,于高粱田边、行间插置诱虫板诱杀高粱叶 螨。 -
-
报告棉花枯萎
病 的生物防治出版时间:2012人们不断地从植物的根、叶 、茎和种子上分离并鉴定出多种植物内生细菌,目前,已从近30多种植物中分离到了近60个属的内生细菌。棉花不同生育期茎、叶 中的内生细菌数量波动不一,趋势性不明显。③棉花不同品种间的内生细菌数量不同。在茎、叶 中,棉花不同品种间的内生细菌数量呈现一定程度的差异,茎中内生细菌数量以草7005为最高(lg 4.62 cfu/g-fw)和海岛20次之(lg 4.24 cfu/g-fw),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叶 中内生细菌数量以常抗棉为最高根中拮抗菌株比例为31.66%;茎中拮抗枯萎病菌株比例为7.67%;叶 中拮抗菌株比例为4.26%。以上结果表明,根中拮抗内生细菌远高于茎和叶 。田间防治枯 、黄萎病效果,不同施用量,链霉菌S-5对枯 、黄萎病的防病效果差别明显。使用2.5kg/667m2拌种,对枯萎病防病效果为81.8%;对黄萎病防病效果为100%。 -
报告(二十一)玉米异跗萤
叶 甲(Flavovirens Corn Leaf Beetle)出版时间:2009玉米异跗萤叶 甲[Apophylia flavovirens(Fairmaire)],又名旋心虫、黄米虫、钻心虫等,鞘翅目Coleoptera,叶 甲科Chrysomelidae。图3-50 为害植株致叶片出现黄白色条纹玉米异跗萤叶 甲以幼虫为害为主,幼虫从玉米幼苗近地面处的茎基部钻入,螺旋状蛀食幼苗心叶 ,其蛀孔不外露,须剥开茎基部才见到蛀孔,故易漏检和误诊。卵椭圆形,初产时乳黄色,渐变枯 黄色至褐色。老熟幼虫体长8~11mm。头褐色,腹部姜黄色,前胸背板红褐色。中胸至腹部末端每节均有红褐色毛片,中、后胸两侧各有4个,腹部1~8节两侧各有5个。图3-52 玉米异跗萤叶 甲(左:成虫;右:幼虫)玉米异跗萤叶 甲在辽宁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6月卵孵化,7月上中旬幼虫为害最盛,幼虫除主要为害玉米外,也为害高粱、谷子等。7月下旬在土内化蛹。 -
报告棉花抗枯萎
病 育种出版时间:2012抗枯 、黄萎病性鉴定,原则上是在人工接种、发病均匀的病 圃中进行,也可在重发病区选择发病均匀的自然病 圃中进行。抗虫性鉴定需在人工隔离环境中接种一定量的害虫数。抗旱性鉴定需设置遮雨和防止地下水浸入等设施。针对这三个关键问题,叶 鹏盛等(2007)对52-128和57-681的抗性遗传做了研究。棉田单一的枯 、黄萎病区较少,多为混生病区,因此,培育具有兼抗特性的品种,在制定抗病育种目标时也应加以考虑。枯 、黄萎病的病 指保持在高抗和抗的水平;②扩大遗传变异幅度;③改善性状间关系,加强了产量与铃数、铃重间正相关,降低株铃数与铃重、籽指与衣分率之间负相关,皮棉产量与纤维比强度的遗传相关系数由-0.397变为超鸡脚叶 、芽黄及黄花粉等性状的种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