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药毒理学-研究-进展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蔬菜病害防治策略与
农药 应用技术出版时间:2008发病初期和降雨后及时喷洒农药 ,常用药剂有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77%氢氧化铜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春雷霉素·氧氯化铜(1)苗期农药 复配防治技术 在幼苗期,有些病害严重影响出苗或小苗的正常生长,如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晚疫病等;也有一些病害,是通过种子传播的,如黄萎病、枯萎病、早疫病等;另外,如病毒病等也能在苗期发生(2)生长期农药 复配防治技术 移栽缓苗后到开花结果期,幼苗生长旺盛,多种病害开始侵染,部分病害开始发生,一般说该期是喷药保护、预防的关键时期。(3)开花结果期农药 复配防治技术 进入开花结果期,长势开始变弱,生理性落花落果现象普遍,加上多种病害的为害,直接影响着果实的产量与品质。为了确保丰收,生产上经常使用多种类型农药 ,合理混用较为重要。 -
图书主要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及
研究 进展 内 容 提 要本书由我国126位植物保护专家、教授合作编著。第一部分内容包括主要蔬菜11类(种)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新方法, 以及有关应用基础研究新进展;第二部分内容从南、北菜区和保护地栽培的生态特征出发,详细列出五种主要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配套技术。全书总结了“七五”国家科技攻关研究成果,体现了我国蔬菜病虫防治水平和发展趋势。本书取材新颖,科学性和实用性强,可供农业、蔬菜有关部门领导、广大科技人员和农业院校师生阅读参考和对外交流之用。 -
报告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体系现状及对策
研究 出版时间:2010部分农资经营人员,只注重经济利益,不注重植保技术的学习,不能正确指导群众对症(虫)用药和适期防治,由于农药 选购不当或施用时期不佳,造成防治效果差甚至造成药害事故时有发生。3.2 加强测报技术的研究 与开发3.2.1 提高病虫信息的采集水平即提高病虫发生情况的调查水平,因为调查是病虫监测和预报的基础,提高病虫预报准确率的首要环节就是要提高病虫发生情况的调查水平,全国必须按照统一的在病虫发生情况标准化调查的基础上,要注意收集和积累测报历史资料,使测报资料系统化,才有可能进一步研究 和开发新的测报技术方法,提高测报水平。今后本站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及实践工作,切实采取措施,将病虫预报信息送到农民手中。使病虫信息在病虫防治和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 用量,降低成本,达到病虫防治经济,安全,高效,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 -
-
报告山东省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规范的
研究 制定与应用出版时间:2010本站通过总结多年来的测报经验,统计分析大量数据,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经过实践验证,研究 制定了12项病虫测报技术标准。成果如下。一年后,不同地区提出了不同意见,将意见分类处理,根据耕作制度、环境、气象条件等,再布置田间小区试验,调查测产,研究 分析,调整修改,反复进行3~4次讨论验证,最后,请专家再行论证,确定病虫发生程度分级标准第一阶段研制当前急需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的10种主要病虫测报调查标准,同时加强对蔬菜、果树病虫研究 ,第二阶段再制定蔬菜、果树的11种主要病虫测报调查标准。也有利于不同地区间农药 调配,更科学合理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4.6 项目研究成果应用情况在整个项目的研究 过程中,各级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进展,给予大力支持,保证了应用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
图书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及
研究 进展 内 容 提 要本书是我国百余位植保专家、教授参加“七五”攻关研究成果的汇编。通过棉花病虫综防技术体系组建,关键技术措施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出了一些新概念、新技术、新办法,使综合防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并在2500万亩棉田上示范应用,取得良好防效和显著效益。本书论文按综防系统编写,前后贯通,构成一体,内容上既有学术上的创新,又有技术上的改进,并附有英文摘要。可供农业院校、科研单位、生产部门的教师、学生及科技人员参考和对外交流之用。 -
-
报告冀北地区苹果锈病大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技术
研究 出版时间:2007苹果锈病在冀北地区历年来均属零星发生,但近2年来在部分果园突然开始大发生,其中,2007年部分果园发病株率达到100%、病叶率90%以上,苹果产量和质量急剧下降,经济效益损失接近100%。笔者于2007年对冀北地区苹果主产地的宽城、兴隆、承德等县的苹果园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苹果锈病在该地区普遍发生,给当地苹果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苹果锈病又名赤星病、羊胡子,有的地区俗称黄斑病、长毛病。该病可为害叶片、新梢、果实,叶片先出现橙黄色、油亮的小圆点,后扩展,中央色深,并长出许多小黑点(性孢子器),溢出透明液滴(性孢子液),此后液滴干燥,性孢子变黑,病部组织增厚、肿胀(也就是群众所称的叶子上长了黄疙瘩),病斑多呈纺锤形,以后叶背面或果实病斑四周,逐渐长出黄褐色丛毛状物(锈孢子器,即群众所称的长胡子、长毛毛),内含大量褐色粉末(锈孢子);果实发病,多在萼洼附近出现橙黄色圆斑,直径10mm左右,后变褐色,病果生长停滞,病部坚硬,多呈畸形。苹果锈病病原菌(Gymnosporangium yamadai Mouabe)称山田胶锈菌或苹果东方胶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该菌是转主寄生菌,在苹果、梨树上形成性孢子和冬孢子,在桧柏上形成冬孢子,以后萌发产生担孢子[1]。转主寄主主要是桧柏,其次是括高塔柏、新疆圆柏、欧洲刺柏、翠柏、龙柏等[2]。该病每年只侵染1次,病菌以菌丝体在桧柏类植物上越冬,翌年春天在桧柏上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角内的胶状物质遇雨吸水膨胀,其中的冬孢子产生大量的担孢子。担孢子不能侵染桧柏,而是随气流传到苹果树上,致使苹果树发病,开始在叶片正面出现性孢子器,以后在叶背面出现锈孢子器,产生的锈孢子再随气流传到桧柏上为害、越冬,从而完成一个侵染循环。从苹果锈病的侵染循环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桧柏类植物,苹果锈病就不能完成侵染循环,也就不能发生。据有关资料[3]介绍,桧柏类植物上的担孢子传播距离一般为2.5~5km,最远50 km。因此,苹果锈病的发生与否或发生轻重主要决定于周围5 km有无桧柏等转主寄主的存在。该病作为初侵染源的冬孢子角的萌发和冬孢子、锈孢子的侵染都需要适当降雨和相对湿度大于90%的条件。因此,该病的发生轻重和早晚与春季降雨早晚和雨量大小关系密切,降雨早则发病早,雨量大则发病重。据笔者调查,在冀北地区,一般春季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降雨量达到15mm以上时,桧柏类植物上的菌瘿开始迅速吸水膨大,形成花瓣状的冬孢子角,冬孢子随即萌发形成担孢子,随气流传播至苹果树染病,一般从5月下旬叶片正面开始出现病斑,6月上旬大量发病,至8月份叶背面开始出现锈孢子器。冀北地区农村历来有翠柏栽植,但一般都长在较偏僻的陡峭山上,距离苹果园较远,而桧柏只是在城镇有少量栽植,即使偶尔有苹果锈病的担孢子飞散传播,数量也相当少。因此,该地区苹果锈病历年均零星发生或不发生,果农对该病也比较陌生。近3年来,各地大搞文明生态村建设,为了绿化和美化农村环境,开始在农村的路边、房前屋后、群众休闲活动广场等地大量栽植桧柏类植物,这些地点一般距离苹果园较近,给苹果锈病完成侵染循环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致使这些地区苹果锈病在2007年偏重发生或大发生。据笔者对冀北地区6个距离桧柏不同远近的果园调查,凡是附近栽植桧柏的果园,苹果锈病就发生重,反之则发生轻。一般建在路边距离桧柏近的果园,苹果锈病发生重,建在山坡上距离桧柏相对较远的果园则发生轻,而发生程度与距离桧柏远近呈明显的正相关。从表1可以看出,与桧柏距离50m以内的苹果树,全部感染苹果锈病,病叶达到90%以上,每个病叶上平均有病斑3.7个;与桧柏距离80~120m的苹果树,全部感染苹果锈病,病叶率略有下降,但仍达到70%左右,每个病叶上平均有病斑2.3个;与桧柏距离180~230m的苹果树,全部感染苹果锈病,病叶率为20%左右,每个病叶上平均有病斑1.6个;与桧柏距离500~630m的苹果树,病株率为58.5%,病叶率10%左右,每个病叶上平均有病斑1.15个;与桧柏距离2100~2250m的苹果树,感染率为20%左右,病叶率仅为1.2%,每个病叶上仅有1个病斑;与桧柏距离5100~5200m的苹果树,感染率急剧下降,仅为4.5%,病叶率仅为0.2%,每个病叶上仅有1个病斑。与桧柏距离(m)50以内80~120180~230500~6302100~22505100~5200病株率(%)100.0100.0100.058.519.64.5病叶率(%)91.571.622.610.51.20.2平均百叶病斑数336.2166.736.512.11.20.2表1 苹果锈病的发生程度与距离桧柏的远近关系调查表(2007年6月14日,河北宽城)苹果锈病虽然不是冀北地区果园新发病害,但是由于其具有需转主寄主才能完成侵染循环的特性,发生极少,不如腐烂病、斑点落叶病、轮纹病等常发病害那样清楚,绝大多数果农根本不认识,因此预防意识淡薄,盲目引进了桧柏类植物,而在春季又没有对其进行防范措施,导致了该病的重发生。切断苹果锈病的侵染循环是防治该病最有效的手段,新建果园时,应当远离桧柏、翠柏、龙柏类植物5km以上,对于5km之内已有桧柏等植物的,有条件的建议彻底清除。对于彻底清除5km之内桧柏等植物有难度的果园,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冬孢子萌发。第一,可以在早春苹果萌芽前,剪除桧柏类植物上的菌瘿并集中烧毁或喷药抑制冬孢子萌发;第二,可以喷药清除菌源。应根据天气情况,在苹果萌芽期至幼果拇指大小时,尤其是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遇有15mm以上且持续时间较长的降雨时,必须及时在桧柏类植物上及时喷洒波美3度的石硫合剂或三唑酮等药剂,清除越冬病菌;第三,苹果锈病发生重的果园,还应在秋季喷药保护桧柏类植物,防治锈病侵染。对于附近有桧柏类植物的果园,除了清除转主寄主的菌源以外,还应对果树进行树上喷药保护,一般在苹果花芽露红和落花后各施一次药,发病严重的还应在落花后10~15天施第三次药。常用的药剂有: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12%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43%戊唑醇(好力克)悬浮剂3000~4000倍液、25%戊唑醇(富力库)水乳剂1000~2000倍液、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1000~4000倍液、40%氟硅唑(杜邦福星)乳油8000倍液等。苹果锈病的担孢子可飞散传播5km以上,但由于冀北地区属山区,自然屏障较多,因此,以200m以内传染为害较重,如菌量充足,可使该范围内绝大多数苹果树发病,对产量影响极大,200~500m之间发生程度中等;距离转主寄主5km以上的苹果树虽然也可以发病,但发病率较低,对产量一般不会造成严重损失。切断侵染循环是防治苹果锈病的根本所在,而喷施药剂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