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药毒理学-研究-进展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模块二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的几种常用方法
出版时间:20112.根据病虫草发生特点科学选用农药 开展化学防治时,首先应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种病虫草发生危害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农药 品种、剂型种施药方法。3.加强病虫草发生趋势预测,掌握最有利时期用药要提高化学防治效果,首先应准确搞好病虫发生的预测预报,在此基础上,研究 制定防治措施。4.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经济、安全的农药 新品种种新剂型,是有效搞好防治的关键,特别是重视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微生物制剂种植物性杀虫、杀菌剂的研究 与开发应用。害虫声测报技术始终是昆虫声学领域研究 的热点,美国已建立了水果害虫种储粮害虫声信号微机监测的研究 系统,应用于农产品的出口检验及存储检验。我国现已开始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 。近年来,随人工饲料研究 的进展 ,使用人工饲料大量饲养昆虫成为可能,这样可以利用接种来获得病原病毒。我国除发现黏虫核多角体病毒外,还发现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且已研制成功并在生产上应用。 -
报告Review of the Research Advances of Biocontrol Factor of Plant Parasitic Nematode
出版时间:2007在菌根真菌的研究 中,最为关注并被研究 最多的是丛枝菌根Arbusculare Mycorrhiza 简称为AM。鉴于巴氏杆菌具备生防菌的诸多优良性状,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对该菌的研究 。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相关研究 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距离开发成商品制剂还有许多工作要做。1994年由中国农业大学和上海农药 研究所等单位开发成功首个AVM产品—北农爱福丁,到2003年6月登记的AVM产品品种达到658个。此外,其他一些相关的研究 方法和评价办法也日臻成熟,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开展更深入和更广泛的研究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在杀线植物、杀线植物产品和有机改良剂利用研究 方面仍较少,一些植物病原线虫如禾谷胞囊线虫的生防研究 仍较滞后。 -
报告创新病虫预报方式,提高预报宣传效果
出版时间:20101.3 测报技术水平取得进展 通过对负责测报工作技术员的知识更新培训,使测报员能按照主要农作物病虫测报调查规范(国标),认真做好系统调查与宏观调查的调查和整理资料,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结合气象因子进行综合分析期,其中县站发布13期1 200份,坝美、那洒、八宝、旧莫乡镇测报网点发布植物病虫分别为7期、8期、8期、3期,准确率85%以上,成绩突出,曾多次获州、县的表彰和奖励,曾参加《稻飞虱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研究 必须改进和创新测报技术和预报方式,提高预报宣传效果,将病虫害发生与防治信息以可视预报的方式,通过网络、图像、电视进行快速发布,覆盖全县80%以上的群众,及时指导群众做好防治,对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灾害损失,降低农产品的农药 残留量 -
报告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Biocontrol Bacterial Strain SH7
出版时间:2007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如魏春妹等[5]研制出番茄青枯病和烟草青枯病的生防制剂“青枯散”,田间试验证明该制剂对番茄青枯病、烟草青枯病有70%和80%的防治效果。为了筛选拮抗能力、定殖竞争能力强和效果稳定的优势菌株,本实验室从烟草的根标、根围土壤分离筛选出了拮抗细菌,并进行了室内拮抗能力的测定和盆栽烟苗防病的系列研究 ,得到了一株拮抗能力较好的菌株SH7,具有较好的商业化前景本研究 进行了SH7摇瓶发酵试验,筛选适合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枯草芽孢杆菌SH7菌株由本室筛选、保存。 -
报告浅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技术创新
出版时间:2009技术创新的研究 经历了一个从“线性范式”到“网络范式”的转变。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影响下形成了创新研究 的“线性范式”。该范式认为技术创新一般经历发明—开发—设计—中试—生产—销售等简单的线性过程,研究 局限于单个企业内部的技术过程。后来的研究 发现外部的信息交换及协调对于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克服单个企业技术创新时的能力局限,降低创新活动中的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当创新系统研究发展到区域创新阶段,已经开始与产业集群的研究 结合起来了。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也日益密切。现实的经济发展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展 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明显转变。 -
报告争取病虫测报经费支持,改善测报条件
出版时间:2010近年来,广南县的测报工作虽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4.3 多方筹措资金,形成合力一是国家专项测报资金;二是省州植保站统筹兼顾;三是适当追加地方财政的专项投入;四是开展有偿服务,比如新型农药 替代品种、植保新技术、新器械的示范推广应用,从中获取簿利。4.11 执行测报卫生津贴制度由于测报技术人员常常接触到农药 、害虫等有害物质,对身体健康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为害性,故应专门设立测报卫生津贴,去购买一些防护用品。 -
报告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 Technology in the Studies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on Patato
出版时间:2007近几十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各国科学家都对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的分子遗传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仅对分子标记技术在晚疫病病菌研究 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综述。因此,RAPD可以对整个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分析,适于研究 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及生物的遗传关系,进行遗传作图和基因定位等。在晚疫病病菌的研究 中,RAPD技术一般多用于研究 种内群体遗传分析。总的来说,分子标记技术在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的研究 中应用还很少,今后应进一步将各种分子标记技术应用到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的研究 中。综上所述,DNA分子标记技术在马铃薯晚疫病病菌遗传研究 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上述几种分子标记都各有优缺点,任何一种均不能满足晚疫病病菌遗传研究 的所有要求。所以如何更好地利用各种分子标记研究 马铃薯晚疫病病菌,预防和控制马铃薯晚疫病,仍需不断研究 。 -
报告猕猴桃育苗与建园
出版时间:2018自1978年以来,我国在借鉴新西兰猕猴桃产业苗木繁殖相关技术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特定的气候及栽培区域环境条件开展了猕猴桃繁殖方法的试验研究 ,并随着产业的迅速发展,建立了猕猴桃商品苗圃,不断研究 和改进育苗方法和技术我国对猕猴桃的嫁接方法研究 颇多,针对猕猴桃枝梢生长特性,进行了嫁接方法的多种改进,嫁接技术也日益完善。猕猴桃组织培养繁殖研究 始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以猕猴桃茎段为材料,进行离体培养的研究 。我国相继对猕猴桃不同器官,例如茎段、叶片、根段、顶芽、腋芽、花药、花粉、胚、胚乳进行了离体培养研究 ,并开展了组织培养技术有关基础理论及应用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在猕猴桃转基因体系研究 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获得了不同器官的试管苗,利用种胚、下胚轴、子叶等培养愈伤组织分化苗,利用胚乳培养三倍体植株也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