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虫害防治
知识图谱:全部
-
-
报告(二十七)粟灰螟(Millet Stem Borer)
出版时间:20131.农业措施防治 秋季翻耙,将根茬暴露在地表,在低温干燥条件下越冬幼虫可大量死亡。人工摘除枯心苗,集中烧毁。2.化学防治 首先要掌握虫情,成虫发生数量及产卵始期,适时指导防治 。 -
报告Control of Wheat and Melons Powdery Mildew by Vegard a Plant Extract
出版时间:2007三唑酮、烯唑醇、福美双、氟化硅等是我国防治 白粉病的常用药剂,而一些研究表明,在某地区已发现白粉病对这些药剂防效有所降低,已产生一定程度的抗药性[3~5]。为寻找和开发替代三唑酮的高效、无公害的杀菌剂,由本课题组和内蒙古清源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了用于防治 植物白粉病的植物源提取物Vegard(0.5%大黄素水剂),该制剂对黄瓜白粉病和小麦白粉病室内活性明显,为明确该药剂的田间效果,对该制剂进行了防治 小麦和甜瓜白粉病的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本课题组和内蒙古清源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无公害植物源提取物Vegard田间防治 小麦和甜瓜白粉病效果明显。从防治 成本考虑,在防治 小麦白粉病和瓜类白粉病上可选用Vegard 100~2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施,10~12天用药1次,则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
报告Review of the Research Advances of Biocontrol Factor of Plant Parasitic Nematode
出版时间:2007其后,各国学者做了大量工作,到20世纪70年代,又开始研究利用捕食线虫防治 植物寄生线虫,在法国Cayrol及其合作者利用Arthrobotrys robusta和A.irregularis首先研制成功防治 蘑菇栽培中的有害线虫和蔬菜根结线虫的商品制剂[7],Paecilomyces lilacinus被研制成商品制剂应用于根结线虫的防治 [8]。年将2株对根结线虫具有防治 作用的荧光假单胞Pseudomons fluorescens申请了专利。Pasteuria penenteans;防治 植物根结线虫和胞囊线虫的Paecilomyces lilacinu,Pochonia chlamydosporia;防治 大豆胞囊线虫的不产孢真菌(ARF18);防治 植物寄生线虫的Myrothecium verrucaria和H.rhossilienesis,防治 松材线虫的植物杀线剂杀线一号等。 -
报告Advances on Genus Cordyceps Fungi Research
出版时间:2007目前按其用途可将虫草资源分为3类:即药用、食用和害虫微生物防治 资源。随着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对环境生态的严重影响,生物防治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 害虫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前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批准登记为Boverin微生物杀虫剂,用作大面积防治 马铃薯甲虫、苹果食心虫、小麦盾蝽、玉米螟和甜菜象甲等。我国利用该菌防治 农林害虫每年达67万hm2 以上。绿僵菌仅次于白僵菌,目前美国、巴西已有绿僵菌商品制剂,主要用于防治 沫蝉、蚊子等。国内应用其防治 梨虎、天牛、梨心毛虫、菜青虫、蠹虫、蚊子等,其防效达30%~94%。虫草的药用价值和微生物防治 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只要广大真菌工作者不懈努力,这一古老的药用真菌必将为人类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
报告三、高粱病毒病害(Sorghum Diseases Caused by Viruses)
出版时间:2013高粱红条病毒病防治应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等农业措施防治 为基础,以治蚜防病、清除毒源等为中心的综合防治 措施。1.种植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 高粱红条病毒病的根本途径,各地应加强抗病品种应用。2.农业措施防治 加强中耕除草,减少侵染源,注意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1.选用抗病品种 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 病害的根本途径,病害发生区应因地制宜选择种植抗病品种,减轻病害损失。2.控制蚜虫,减少毒源传播 高粱苗期注意蚜虫防治 ,消灭传毒蚜虫。3.农业措施防治 调节播期,使高粱苗期避开蚜虫迁飞高峰;结合间苗,及时拔除病苗;控制制种田的花叶病毒病,降低种子带毒率。1.种植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 高粱条斑病毒病的重要途径。2.控制叶蝉,减少毒源传播 注意高粱苗期田间叶蝉防治 ,消灭传毒介体。3.农业措施防治 早播是重要的避病增产措施。 -
-
报告六、黑松枝枯病综合治理的效果
出版时间:20152009—2011年对海滨风景区鲁迅公园1 500株黑松进行综合防治 ,挖复壮沟,施有机复合肥12 t,微生物菌肥1.5 t,施叶面肥0.6 t,喷药防治 14次,修剪病枯枝6 000株次,陡坡建鱼鳞坑1202012年4月调查防治 区1 500株的发病率为4.3%,没有死树。对照区2009—2011年没有采取任何防治 措施,发病率为100%,死树6株,胸径分别为16.4~21cm。2 000元,防治 1遍,需要喷洒2车次。而采取综合防治 技术的黑松,生长健康,仅有少量小枯枝,只需在黑松休眠期3月喷保护性药剂1遍,2012年4月仅对零星出现的枯枝进行了清理,所需雇佣人工较少,仅用20工时(表10)。表10 黑松枝枯病防治费用表10说明采取综合防治 技术的黑松年防治 费用要比没有采取措施的对照区至少节省3万元/(hm2?年)(每公顷按464株黑松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