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苹果霉心病
知识图谱:全部
-
-
报告Advances of Study on Burkholderia cepacia1
出版时间:2007B.cepacia AMMDR1可以抑制由瓜果腐霉 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和根腐丝囊菌(Aphanomyces euteiches)引起的豌豆和甜玉米苗猝倒病,作用机理主要是该菌抑制游动芽孢的裂解在不断的研究中发现,该菌可以与杀菌剂共同使用,如I.Omar等人发现,在对大豆根腐霉 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番茄冠根腐病的研究中,B.cepacia菌株C91与低浓度杀菌剂混合使用 -
报告加强病虫测报工作的举措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0基本摸清了承德市特产经济作物的主要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其中蔬菜病害种类有76种,虫害有30种;果树病害有68种,虫害有63种;草莓病害有6种;中草药材病害有20种;虫害有12种;牧草病害有8种,虫害有11种;食用菌病害有根霉 、毛霉、曲霉、木霉 等8种,包装袋及子实体有蘑菇软腐病、蘑菇猝倒病2种真菌类病害,滑子菇上有滑菇腐烂病、滑菇软腐病、滑菇菌床腐烂病3种细菌性病害;食用菌虫害有螨类、瘦蚊、菇蝇类、线虫和蓟马等5种类。 -
报告模块四 棉花病虫害的防治
出版时间:2011(4)苗期、蕾期种花铃期定期喷洒2~4 次枯黄急救,或抗枯黄萎剂或恶霉 灵等防治枯黄萎病,每种药加用一袋复硝酚钠效果更好。整个铃壳表面呈松散的橘红色绒状,比红腐病的霉 层厚,病铃不能开裂,僵瓣上也长有红色霉 粉。气候潮湿时,变为白色绒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种分生孢子。2.发病规律红粉病病菌可在病铃上越冬。每亩用壮苗型天达2116、恶霉 灵各一袋,对水15 千克,采用小喷片,低压慢走,喷施棉苗,并使药液流至茎部。5.棉花花铃期要注意枯萎病、黄萎病的防治在喷施600 倍液棉花专用型天达2116 的同时,混合喷施3 000倍液恶霉 灵,以互有增效,减轻枯萎病、黄萎病种烂铃的发生,减少蕾铃脱落,增加铃重。 -
报告Study on the Differentiation in Pathogenicity of Different Isolates of Botrytis cinerea Pers to Tomato
出版时间:2007为了明确来自其他寄主植物的灰葡萄孢菌株能否侵染番茄,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对番茄的致病力是否存在差异,从而为生产上包括番茄灰霉病在内的灰葡萄孢所致植物灰霉病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作者对不同寄主来源的灰霉 菌株对番茄的致病力及其分化进行了研究 -
报告猕猴桃病害诊断及绿色防控
出版时间:2018受害叶背面生出许多点状、团块状至不规则形,黑褐色或灰黑色厚而密的扩散霉 层。叶片初期生褪绿的黄色小点,后扩大成圆形至不规则形的黄褐色至深褐色病斑,其上依稀可见许多近黑色小点,一片叶子上有数个或数十个病斑,病斑上有黑色小霉 点 (图9-9),后期融合成大病斑 (图9-10)。呈黑色霉 层或黑色煤粉层是该病的重要特征 (图9-15)。病菌在病部及病落叶上越冬,翌年孢子由风雨、昆虫等传播。寄生到蚜虫、介壳虫等昆虫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上,或植物自身分泌物上,或寄生在寄主上发育。当植株感病时,在 3 月或 5 月中下旬用2500毫克/升的代森锌或100~200 毫克/升的瑞毒霉 或1 ∶ 2 ∶200的波尔多液灌根部;挖出病部,刮除病部腐烂组织,并用0.1%升汞溶液消毒,后涂上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原液 -
报告 杀菌剂基础知识
出版时间:2008杀菌剂主要是通过被动运转而进入菌体细胞内部,但药物在菌体内的富集却是经常可观察到的,例如Monilinia fructicola孢子内铜的浓度可以累积到高于外面的4 000倍,克菌丹在一些菌体内的含量为7 100μg/g孢子,而苹果 叶内只有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杀菌剂有哌嗪类的嗪氨灵,吡啶类的敌灭啶,嘧啶类的嘧菌醇、氯苯嘧菌醇、氟苯嘧菌醇,三唑类的灭菌特、抑霉 唑、乙环唑、丙环唑、三唑酮、三唑醇、双苯三唑醇、氟唑醇、烯唑醇、烯效唑等。一个典型例子是,一些咪唑类的甾醇抑制剂,如抗霉 唑(miconazole)和抗三唑(clotrimazole),在高浓度时会直接作用于膜而使物质流失,导致菌的死亡,即杀菌作用,而在低浓度时却只抑制14C- -
报告模块五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
出版时间:2011小麦在抽穗扬花期受病菌侵染,先在个别小穗上发病,然后沿主穗轴上下扩展至小穗,病部褐色或枯黄,潮湿时可产生粉红色霉 层(分生孢子),空气干燥时病部种病部以上枯死,形成白穗,不产生霉层,后期病部可产生黑色颗粒每亩用25%赤霉 清70克或48%克赤增60 克(均为1包)加15%粉锈宁粉剂50 克加肥力宝7 包对水60 千克手动喷雾或对水20千克机动喷雾,喷药时应注意全株喷匀、喷周到,以确保防治效果。受害叶片初期形成灰白色小霉 点,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绒状霉斑,严重时霉斑相互连成一片,以至覆盖全叶,以后逐渐变为灰色,最后呈灰褐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点。小麦白粉病病菌通常以菌丝体在冬麦苗上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