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苹果树腐烂病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棉花枯萎
病 抗性鉴定方法出版时间:2012棉花枯萎病抗性鉴定是病原菌致病性分化、寄主抗性遗传、抗病机制、抗病种质筛选、抗病品种(系)选育等研究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建立一套准确而快速的鉴定方法对于开展棉花抗枯萎病育种和提高枯萎病综合防治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棉花枯萎病是寄主与病原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研究菌系致病力分化和棉花抗枯萎病遗传育种规律过程中,必须使寄主与病原菌的互作关系得到充分体现,才会获得准确、可靠的试验结果。也就是必须使寄主(棉花)和病原菌(枯萎病菌)均处于良好的生长条件下;接种的病原物必须有适当的浓度和接种量;在寄主发育的适宜时期接种;供试验的寄主应有尽可能大的群体,保证寄主与病原菌的互作关系得以充分体现,还应尽最大可能地减少寄主个体间的互作和病原菌菌系间的互作,避免非接种病原菌的干扰,保证整套试验条件自始至终得以均一化。田间自然病圃鉴定,一般很难达到或满足上述鉴定条件的要求。人工病圃则是通过模拟自然病田的发病环境,设计成可添加接种病原物,又可调节水分,并限制病圃内水分流动,使研究者对鉴定条件的调控能力大为增强,所以,从理论上讲,人工病圃鉴定可获得较为准确可靠的结果。在棉花枯萎病区选择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灌排方便、土质适合植棉的病地或重病地,按照植物检疫要求,采用两种接菌方法建立人工诱发病圃。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长20m,宽2m,深0.5m的水泥池,将土壤用氯化苦或氨水进行灭菌处理。人工接入带有棉花枯萎病菌的棉籽或麦粒培养物(菌)。一种方法是在冬耕前,收取感病80%以上的棉秆和残枝落叶,铡成4~6cm长的小节,250~300 kg/亩,均匀地撒于地面,冬耕时翻入耕作层内接菌。若冬耕误了接种时机,可将带病接种用的茎枝,按上法铡成小节后,一层带病茎枝一层土,灌水湿润堆沤,春耕撒于土面,翻耕在耕作层接菌。这种接种方法,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的抗性鉴定筛选时普遍采用,效果较好。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制备接种用的麦粒砂或棉籽菌载菌体,播种或移栽时,每穴接种培养好的棉籽菌载菌体20~30粒或麦粒砂载菌体5~8g,25~30 kg/亩。这种接菌方法,我国在70年代应用较多。两种方法接菌建立的大田人工病圃,第一年最好种植感病品种,以检测病圃的均匀性。鉴定应用时一定要种植感病对照,要求用高感品种,发病率达80%以上,病指60以上,以确保病圃鉴定的准确性。接种用的菌种,应选择致病力强的菌系,不仅棉花品种间抗性易于鉴别,而且鉴定出的抗病品种在病区适应性也广。谭永久等(1980)采用川F5(四川射洪)菌系,转接1~5代的菌种,寄主是洞庭一号,测定不同菌种的致病力(表4-1)。结果以选择1~2代菌种致病最强,3~4代菌种致病有所减轻。因此,抗性鉴定用的接种病菌来源,应选择本地区致病性强的菌系,采集当年大田发病3级以上的病株分离纯化制备成接种病原菌。菌种代数发病株率(%)病指病菌含量(%)1100.0093.083.02100.0093.185.9396.071.042.0497.078.046.0591.072.843.0表4-1 菌种转接代数与致病力在棉花枯萎病的盛发期间,采取感病3级以上的棉花枯萎病株,分离时用镊子(镊子在火焰上灭菌)扯去病棉茎表皮,剪成5cm左右的小段,用0.1%的升汞液(升汞1g、浓盐酸2.5ml、蒸馏水1000ml)表面消毒1~2min,或用10%的漂白粉表面消毒3~5min,再用灭菌水冲洗3次,用灭菌剪刀剪成约5mm的小块,放入马铃薯蔗糖琼脂(PDA)培养基上,在25~28℃的恒温箱中培养,3天后长出菌丝,7天后可镜检菌落,挑取典型棉枯萎病菌丝转入PDA培养基斜面试管,在恒温箱中繁殖培养成一级菌种。以8月中下旬制备为宜。实验室内宜用Zepek's培养液培养,大量培养采用浓淘米水加糖5%,装入500ml三角瓶内;或用按麦粒1份,砂2份配制的麦粒砂培养基,先将麦粒煮沸30mm,混合砂后装入广口瓶内。再经压力1.5kg/cm2灭菌1h,接种一级斜面棉花枯萎菌种每瓶1管,在25℃±1℃的恒温箱内培养10天。若采用浓淘米水培养基,每天必须摇振1~2次,以使病菌均匀加速生长,供制备三级菌种用。以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为宜。菌种培养基用棉籽或玉米,浸泡24h充分吸水,滤至棉籽稍干无滴水,再用麻袋装入棉籽,每袋装相当于棉籽5~6kg,在压力1.5 kg/cm2灭菌1h。取出后冷至50~60℃时,每5kg棉籽接种二级菌液100ml,在26~28℃室内培养7天。待菌丝长满表面后,才逐渐降温,让菌丝生长深透,供翌年土壤接菌用。谭永久等(1980)报道,用每平方米9g、45 g、90 g和450 g棉籽菌粉及每平方米1800g麦粒砂载菌体等5种菌量,以洞庭一号(感)、69-128(耐)、川73-27(抗)3个不同抗感类型的品种研究鉴定菌量。结果以每平方米接种棉籽菌粉45~90g的菌量能明显区分出不同品种的抗性,是达到早期鉴定的适合菌量;每平方米1800g麦粒砂接种土壤发病过重,病势发展快,把抗病品种鉴定成耐病品种,不能正确反映出品种的抗病性。一般品种的苗期抗枯萎病性鉴定,多在温室或纸钵或营养钵中进行,选用从未种过棉花的深层土壤,将培养出的麦粒沙病菌按土重量2%接菌,或用棉籽菌粉按土重0.5%接菌,充分拌匀,装入废报纸做成的营养钵内(纸钵用高10cm、直径7cm的铁皮卷成圆筒作模子,外面裹上旧报纸抽出后成纸钵),每个纸钵装接菌土250g。田间病床的苗期抗枯萎病性的鉴定筛选,育苗苗床,松土一次后,每平方米均匀撒上棉籽菌粉90g,再松土6~8cm深,灌水后将苗床抹平,划格播种。人工水泥槽接菌按纸钵接菌方法进行。温度对抗性鉴定的影响极大。朱荷琴等(1994)连续6年的鉴定试验表明,播种后1个月内日平均气温22℃左右,棉花出苗快,棉苗发病早,播种后20天见病株且病情发展迅速,播种后25~30天达发病高峰期,整个鉴定周期40天左右;在播种后1个月日平均气温低于20℃条件下,棉花发病缓慢,鉴定周期延长。综合诸多试验结果,在保持一定土壤湿度时,床温日平均20~25℃,经过25天后,感病品种发病病指达75以上;18℃以下发病最慢,25天的病指仅55.3,鉴定时间只好延长;26℃以上棉花长势快,高温高湿病指难升高,棉苗病症掩蔽,发病反而慢,25天的病指仅46.7,鉴定品种的抗性难区分。因此,鉴定中最适合的病床温度在23℃左右。早春播种气温偏低,可采用塑料薄膜盖病(苗)床以有利于提高床内温度。当气温在16~22℃时,盖上薄膜可提高床内温度4~8℃,对病菌侵染诱发病害有利,达到早期准确鉴定抗性。利用不同品种在一定鉴定时期内发病指数的差异,以确定不同程度的抗病类型。朱荷琴等(1994)报道,播种后30天的调查结果抗、感品种(系)差异明显,充分体现出了各品种(系)的抗性水平,且感病对照达鉴定要求(病株率80%或病指50左右)。播种后26天的调查结果鉴别力较差,播种后35天的调查结果掩盖了部分抗病性材料的抗性。因此,棉苗发病后每4天左右调查一次,密切注意棉苗发病情况,掌握好感病对照达鉴定要求时的调查是十分重要的。综合多数试验结果,采用早期病床鉴定方法,感病品种5~10天出现症状,20天达到发病高峰,发病率达95%以上,病指70以上;20~25天增长率不大,只是为害程度加重。耐、抗病品种10~15天见病症,20天内病指分别为48.5和34.4,鉴定25天病指达64.8。说明抗、耐、感病品种早期鉴定的历期以25天为宜。鉴定时间短了,会把耐病品种(系)认为抗病类型,达不到早期快速鉴定目的。苗期与成株期鉴定结果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1975~1979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对503个棉花品种(系)进行苗期鉴定和大田病圃成株期鉴定相关性的测定。其中,392个品种(系)相关性达极显著标准,79个品种(系)相关显著,这两者占93.7%,仅32个品种呈负相关,占6.3%。朱荷琴等(1994)对34个品种(系)同时进行苗期与成株期鉴定。并对鉴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0.7819,达极显著水平。说明苗期鉴定与成株期鉴定的抗性趋势基本一致,苗期表现抗病的品种(系)蕾期仍然表现抗病,可利用早期(苗期)鉴定方法,鉴定品种(系)的抗病性。一般使用年限较长的老病圃棉花发病程度会逐渐减轻,病圃出现衰退现象。谭永久等(1980)于1976~1979年研究病圃连续种植抗病品种后病菌致病力的变异。结果表明,以连续种植抗病品种4年的病土,病菌致病力显著减轻;连续种植5年的病菌致病力减轻达极显著水准(表4-2);在连续种植抗病品种8年后的病土,土壤中病菌的菌量减少显著。说明病圃长期种植抗病品种后,病土中病菌的致病力在逐年减弱,病菌数量逐年减少,致使发病程度逐年减轻。连续种植年数抗病品种(%)感病品种(%)236.441.4352.563.5439.573.5530.159.2625.670.0表4-2 病土连续种植抗感品种后病株率变化朱绍琳等(1985)经多年试验后指出,病田连续种植2~5年抗病品种后,换种感病品种,蕾期发病株率及病指均随抗病品种种植年数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种植年数与病株率及病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r值分别为-0.8571和-0.8358。1983年种植抗病品种2~4年的,换种感病品种后,病株率和病指均显著高于抗病品种;而种植抗病品种5年的,则无明显的差异。1984年在另一块种植抗病品种5年的病田上,重复进行对比试验,感病品种与抗病品种的病株率和病指也无明显的差异。1984年在上年种植抗病品种4年和5年的两块病田上,继续按上年试验地段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连续换种2年感病品种,发病株率和病指上升幅度不大,两块病田种感病品种的发病株率仅比上年分别高0.82%和1.28%,病指分别高0.92和0.82。不仅如此,种植抗病品种5年的病田,连续换种两年感病品种,与抗病品种相比,病株率和病指差异仍不显著。据室内平板测定,病田的土壤含枯萎病菌数也随种植抗病品种年数的增加而有减少的趋势。1983年测定,种植抗病品种2年的土壤枯萎病菌量为5.84×103个/g,3年的为3.75×103个/g,4年的为4.50×103个/g,5年的为0.50×103个/g。同一块病田种植抗病品种的土壤菌量,显著少于种植感病品种。1987~1988年马存等(1992)在枯萎病田种植抗病品种86-1,连作10年后,再种感病品种,病指分别为27.2和6.8,抑菌效果为43.9%和76.2%。1990~1992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试验,连作抗病品种10年以上病圃田间抑菌效果为56.2%,连作5年的抑菌效果为17.6%;测定土内菌量减少45.6%和59.2%。总之,为了防止病圃病菌致病力的减退,影响抗性鉴定的准确性,可采取每年施入一定量带病棉秆补充接菌。同时,也可在病圃中多种植感病品种(系),借以繁殖病菌。朱荷琴等(1994)于1991年在原病圃基础上进行了加生土(多年未种植棉花的生沙土)和再接菌试验,病圃加生土25%和再接菌与对照(不加生土不接种)相比,各品种(系)的病指没有明显差异,加生土45%处理与对照相比,中棉所12病指差异不明显,冀棉11病指下降14.59,再接菌处理严重影响出苗(表4-3)。由于每年大量种植感病品种(系),在连续使用5年9轮鉴定试验后,仍不需要接菌,未出现病圃衰退现象。品种(系)加生土25(%)45(%)对照接菌5g/m行长10g/m行长86127.83—28.42—×冀棉1172.2261.6176.2077.20×中棉所1230.8130.7328.3430.94×陕115528.74—26.26—×川732735.80—40.30—×北农878249.92—45.74—×表4-3 病圃加生土和再接种后病指(米荷琴等,1991)为减少因每年需大量枯萎病培养物接种于病圃所耗费的人力与物力,邵圣才等(1999)于1990~1995年在病圃进行了两种接种方法试验:①在病圃每年采用通气培养法生产二级枯萎菌种,再用棉籽培养物扩大培养后接种于病圃,每亩接种25kg棉籽(简称病圃1);②在病圃的育种材料两行中间种1行感枯萎病品种,每亩用2.5kg感病品种种子,让枯萎病菌在感病棉株上扩大繁殖,待枯萎病发病达高峰期时,调查感病行和育种材料的病株率和病指后,将感病行棉株翻耕于土中,以扩大土中的枯萎菌量,称为活体繁殖枯萎菌(简称病圃2)。经过6年每年种植统一感病品种,比较两种不同接种方法后可看出,头两年病株率和病指差异不大,第三年后致病力的差异较明显地表现出来,种感病品种活体繁殖枯萎病的病圃,病株率和病指都高于棉籽培养枯萎病菌的病圃(表4-4)。证明生物活体繁殖比试管保存棉籽扩大培养物繁殖的枯萎菌生活力强,致病力高,对筛选抗病品种(系)有利。处理项目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活体接种(病圃2)病株率(%)63.471.293.593.5100.0097.6病指29.526.739.755.860.458.4培养物接种(病圃1)病株率(%)72.168.576.484.379.665.7病指31.227.632.940.839.730.6病圃2比病圃1病株率(%)-7.82.717.19.220.431.9病指-1.7-0.96.8*15.0**20.7**27.8**表4-4 不同接种方法病圃致病力1995年在两种病圃中,均于两行育种材料中间种1行感病品种。6月23日枯萎病发病高峰期调查结果,两种病圃的中间感病行平均发病率和病指差异显著,与种植感病品种地段的表现一致。感病品种活体繁殖枯萎病的病圃致病力强,且发病均匀,病株率53.7%~100.0%,平均89.4%;病指22.3~71.7.平均57.4。而棉籽培养菌种接种的病圃病株率7.2%~100.0%,平均63.4%;病指1.2~53.7平均29.7。中间行种感病棉株繁殖枯萎菌,可以克服土壤枯萎病菌的不均匀性。这是因为每年可将发病重地段的病株在翻耕时移至病轻地段,使之逐渐均匀,而培养物接种无法均匀病圃。1991~1995年分别将上年两个病圃当选的抗病株行(基本无枯萎病)上升为株系,随机种放在两个病圃中继续鉴定抗病性。每年调查结果表明(表4-5),病圃2中筛选出的抗病株行在株系抗性鉴定时有97.3%~100.0%达到抗枯萎病标准,而病圃1筛选出的抗病株行,在株系抗性鉴定时只有82.5%~93.396%达到抗枯萎病标准。由此可见,用活体繁殖病菌的病菌对抗枯萎病鉴定的准确率高。这也与在枯萎病发病高峰时,对材料的抗性选择参照了中间感病行的发病程度有关。处理项目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从病圃2中筛选的株行株系份数110.083.076.065.087.0达标率(%)97.398.8100.0100.098.9从病圃1中筛选的株行株系份数113.094.087.060.075.0达标率(%)82.392.685.193.388.0表4-5 两种病圃对抗病性鉴定的准确率与人工病圃法相比,苗期室内鉴定的优点是比较灵活、易搬动,可人为地控制发病条件,适合于种质资源材料和大批新品种(系)的抗枯萎病性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用毒素检测棉苗的致萎度能反映棉花成株期在田间病圃对棉花枯萎病的抗性程度,即室内用毒素检测棉苗为抗的品种(系),在病圃内也为抗病型,室内为感病反应的品种(系),在病圃内也为发病重的感病型。用旧报纸或牛皮纸卷成10cm×7cm纸钵,每钵放入菌土250g(棉枯萎菌棉籽或麦粒培养物按土重0.08%~1.0%预先接入经消毒的沙壤土中),将钵放在铁皮框盘内然后播种。种子经温汤浸种并用杀菌剂消毒,每个品种(系)播种15个钵,每钵留苗5株。白天温度要求20~25℃,夜间15~18℃,土壤湿度保持在60%~70%。调查方法、分级标准和抗病类型的划分与人工苗床病圃法相同。人工病圃诱发筛选抗病或耐病的品种(系)资源,都需要有一个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和发病过程,需要较长时间,且往往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有可能使本来感病的试验材料不能充分表现其感病性,又需较多的人力、物力投入田间鉴定工作。在室内人工控制条件下,用凝集素检测棉苗的抗病性,就可克服上述问题,加快育种进程。自1888年StillmarK首次从蓖麻籽中发现凝集素以来,人们从植物及动物中陆续发现了凝集素。凝集素是一类具有糖专一性,可促使细胞凝集的蛋白质或糖蛋白。20世纪70年代以来,凝集素的研究在各个方面进展迅速,用途日益广泛,逐渐成为生物学研究中的一类重要物质。一些研究表明,在生物体中,凝集素在寄主与寄生物相互关系的作用中,可能作为对病原微生物的一个防御因素。如草藤(Rleia Cracca)凝集素能抑制土壤中分解其种皮的微生物生长;麦胚凝集素通过与绿色木霉(Trichoderwa viride)和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的菌丝尖端结合抑制其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壳多糖合成,起到保护幼苗免被霉菌侵袭的作用。刘士庄等(1984)研究表明,抗枯萎病棉花品种种子磷酸缓冲液(PBS)抽提液对兔血球的凝集作用明显高于感病品种,且其对兔血球的凝集力与品种抗枯萎病呈显著正相关。随后,刘士庄等(1987、1989、1996),张久绪等(1989、1990)和李琼等(1991、1992)进行了这方面研究,在理论与应用两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因为凝集素能使血红细胞凝集,所以,将棉籽或棉株有关部位浸提液与兔血红细胞发生反应,使兔血凝集。在室温25℃左右,湿度不低于70%的条件下,用显微镜检查兔血球的凝集情况。凝集力强度用正、负符号分以下六级记录(图4-1)。①“-”。血球基本分散(图4-1-1)。②“+-”。血球基本分散,但有2~5个血球凝集(图4-1-2)。③“+”。血球5~10个凝集在一起者较多,但分散血球仍居多(图4-1-3)。④“++”。血球20个以下凝集在一起者较多,分散血球减少(图4-1-4)。⑤“+++”。血球20个以上凝集在一起者较多,分散血球很少(图4-1-5)。⑥“++++”。血球30个以上凝集在一起者较多,基本无单个血球(图4-1-6)。棉花品种(系)对枯萎病抗性强、病指低,其棉浸提液对兔血球的凝集力强,血球分散度低。109个品种(系)蕾期调查的病指与室内棉种浸提液对兔血球的聚集力测定比较,选用部分品种列于表4-6。从表4-6可知,高抗枯萎病的代表性棉花品种(系)86-1、52-128、57-681、73-27、陕836、鲁抗1号的田间病指较低,平均为1.8、5.4、8.9、9.8、7.4和4.2,其棉籽浸提液对兔血球凝集力都强,血球凝集程度达到+++,血球分散度均在1.0以下;高度感染枯萎病的代表品种岱字棉15号、达棉1号、豫棉69、邯郸14的田间病指很高,平均为82.2、65.0、43.6、71.1,其棉籽浸提液对兔血球的凝集力都很弱,凝集程度仅+-或-,血球分散度很高,均在3.5或4.0;对枯萎病抗性一般的棉品种(系)其病指多介于高抗和高感品种之间,其棉籽浸提液对兔血球的凝集力亦介于高抗和高感品种(系)之间。图4-1 血红细胞凝集力强度划分(刘士庆等,1984)棉花品种(系)病指分散度凝集力冀合30185.861.5++~++晋B65.782.5+~++鲁抗1号4.22.0++晋72.82.5+~++中3812.02.0++冀3558.93.0+临汾402310.92.0++表4-6 棉种凝集力与田间病指比较(刘士庄等,1987)棉花品种(系)病指分散度凝集力陕8367.41.5+++川41427.21.0+++521285.41.0+++576818.93.0+73279.83.0+8611.81.0+++C724.73.0+邯郸1471.13.5±豫棉6943.63.5±达棉1号65.04.0-岱棉15号82.23.5±珂31073.73.5±苏344635.83.5±表4-6 棉种凝集力与田间病指比较(刘士庄等,1987)(续)-1李琼芳等(1992)对4个中棉品种,3个海岛棉品种及6个半野生棉品种进行血凝活性测定与田间病圃抗枯萎病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说明,陆地棉中,抗、感品种间血凝活性有明显差异,中棉及半野生棉均有明显的血凝活性,具有一定的抗枯萎病性,海岛棉血凝活性弱,田间表现不抗枯萎病(表4-7)。种子类型血凝活性病指数幅度平均等级幅度平均病指陆地棉~++++0~4.02.40.3~82.227.24中棉+~++2.0~3.02.525.2~45.730.45海岛棉~±3.5~4.03.7545.2~56.655.40半野生棉+~++2.0~3.02.510.7~17.913.23表4-7 棉花种子凝集素的血凝活性与田间枯萎病指数的相关室内测定血凝活性及田间抗性鉴定的相关系数为0.6716(李琼芳等,1992)、0.4937(刘士庄等,1989),均达1%极显著水准。这表明,室内棉籽浸提液对兔血球的凝集力测定,在鉴定棉种抗病性实践中,具有与田间病圃抗性鉴定同样的效果。张久绪等(1990)报道,凝集素对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效果与凝集素浓度呈正相关,浓度为4mg/ml、2mg/ml、1.25 mg/ml和0.5 mg/ml抑制效果分别为90.61%、991.98%、80.22%和36.67%。(1)苗期棉花子叶期和1~3片真叶期,抗、感品种各行凝集素的活性有明显差异。抗病品种凝集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根、茎内,子叶和真叶含量相对较少,感病品种的根、茎血凝活性弱,子叶和真叶无血凝活性。随着棉株生长,4~6片真叶期凝集素分布于全株,抗病品种根、茎、叶均表现血凝活性强,感病品种根、茎、叶的血凝活性均较弱,表明感病品种凝集素的形成较迟(表4-8)。抗病类型品种子叶期1~3片真叶期4~8片真叶期根茎子叶根茎子叶真叶根茎子叶真叶抗861+~++±++~+++++~+++±~±+++++~+++~++7327+~++±++~+++++~+++±~±++~+++++~++++~+++~++感达棉1号±~+—+±——+±±±726870±—±——±±±±表4-8 棉花苗蕾期各组织凝集素的活性比较(李琼芳等,1991)(2)花铃期在花铃期,抗、感品种间血凝活性差异不很显著,整个棉株各组织均表现明显的血凝活性。感病品种在这一生长发育阶段,凝集物质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尤其是主根和中下部茎皮层,表现出较强的血凝活性。抗、感品种间血凝活性差异逐渐缩小,此时也正值棉田感染枯萎病的棉株在蕾期以后病情开始恢复时期,看来棉花生育过程中凝集素的形成,对感染枯萎病病株有促进恢复的作用(表4-9)。抗病类型品种须根主根中下部茎皮层木质部皮层木质部皮层木质部上部茎皮层真叶抗861+++++++++++++++++++~+++~+++7327+++++++++++++++++++~+++~+++~++感达棉1号+++~++++~++±~+±~++726870+++~++++~+++++表4-9 棉花花铃期各组织凝集聚的活性比较(李琼芳等,1991)(3)吐絮期棉花吐絮至拔秆,几次取样测定结果表明(李琼芳等,1991),皮层、叶、枝、铃柄和铃壳的血凝活性均强,无明显差异。收获时,测定抗、感品种健株的种仁血凝活性,两者有明显差异,抗病品种种仁的血凝活性强,感病品种种仁的血凝活性弱。收取抗病品种73—27棉株不同部位的自交铃种子,测定其血凝活性结果显示,不同部位的棉铃种仁浸提液的血凝活性有明显差异,以中部(3~8台)内围棉铃种子血凝活性强且稳定。棉花凝集素广泛存在于陆地棉、中棉、海岛棉的3大棉种中。抗病品种的根和种仁凝集素粗提物,对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棉花种子内凝集素活性程度与品种的抗枯萎病性呈正相关,血凝活性强的品种,抗性好,反之抗性差。至于棉花凝集素对自身的保护抵抗病原菌的生理功能,以及探索应用棉花凝集素导入组织细胞培育生物技术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镰刀菌酸(Fusaric Acid,FA)是Fusarium oxysporum中的几个专化型所产生的一种非专化型毒素。自1952年高又曼从F.oxysporum f.sp.lycopersice,F.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和Gibberilla fujikuro首次分离并作为致萎毒素报道以来,先后发现镰刀菌酸可以使棉花、番茄、香蕉、亚麻和西瓜等萎蔫(Mace等,1981)。仇元等(1963)报道,棉花枯萎病病菌的培养滤液的50%稀释液,处理棉苗可使其萎蔫。丁正民(1979)和徐孝华(1984)用棉花枯萎病原菌培养滤液的粗提物,同样可使棉苗萎蔫。王贺祥等(1988)认为,棉花抗镰刀菌酸与抗枯萎病有一定的相互关系。李成葆等(1990)用单一的镰刀菌酸纯品处理棉花,研究了它与棉花抗枯萎病性的关系。结果认为,镰刀菌酸可以用致萎性作为棉花品种抗枯萎病性鉴定的参考指标。棉株根系吸收的FA运输到叶片后,具半透性的原生质膜被破坏,叶片的蒸腾作用所失去的水分远大于根系吸收的水分,破坏了水平衡,造成植株萎蔫。从表4-10可以看出,FA对感病品种的致萎性大于抗病品种。棉苗在100μg/ml浓度的FA溶液中处理6h后,抗病品种中,5173的茎萎蔫率和叶萎蔫率分别为41.2%和20.6%,而感病品种鄂荆92却达99.5%和94.7%。50μg/ml的FA对抗病品种作用小,中棉所12的茎、叶萎蔫率仅分别为5.9%和21.2%,感病品种冀棉11已达31.6%和52.6%。FA处理10h后,高浓度(100μg/ml)下,抗、感品种的茎、叶均已全部萎蔫,这表明,此时FA的作用已超过抗病品种所能忍受的范围,抗、感品种均表现出高敏感性,掩盖了其抗性差异。但低浓度(50μg/ml)下,抗病品种中棉所12的茎、叶萎蔫率分别为14.7%和53.7%,感病品种冀棉11已达68.4%和81.6%。由此可见,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同抗性品种对FA的致萎性反应差别很大,且与品种抗枯萎病性呈正相关性。时间100μg/ml50μg/ml中5173鄂荆92中12冀棉11茎萎蔫(%)叶萎蔫(%)茎萎蔫(%)叶萎蔫(%)茎萎蔫(%)叶萎蔫(%)茎萎蔫(%)6h41.220.589.594.75.921.231.6对照0.00.00.00.00.00.00.010h100.0100.0100.0100.014.753.768.4对照0.00.00.00.00.00.00.0表4-10 FA对棉苗的致萎性作用(李成葆等,1990)病圃鉴定是评价新品种抗病特性必须经过的程序,其结果对反映该品种在自然情况下的抗病性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但因所需时间长和占据空间多,不适于大批材料的抗病性鉴定,而且,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常常会影响鉴定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此外,还受季节限制。探寻和建立高效、快速、准确的鉴定方法,以满足棉花枯萎病的抗病性鉴定的需要,实属必要。彭姗等(2008)在总结和吸收以往棉花苗期抗枯萎病鉴定方法优点的基础上,研究了病圃鉴定法和液体培养棉花苗期孢子悬浮浸根法鉴定棉花枯萎病抗性的效果。结果表明,液体培养棉花苗期孢子悬浮液浸根法(接种浓度为107个分生孢子)鉴定枯萎病抗性,全周期只需要30天。运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鉴定出棉花品种对枯萎病菌的抗、感病性,还可以鉴定不同枯萎病菌菌株的致病力。对比不同浸根接种时间(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对结果的影响,发现浸根接种40min可加快发病,鉴定结果和田间病圃鉴定的比较一致。棉花品种的抗性鉴定,主要是棉花品种或棉株受病菌侵染后不同程度发病的表现,通过发病率及发病强度的调查进行比较鉴别。病害发病高峰期不同,对抗性鉴别时间也有不同要求。成株期鉴定枯萎病一般在花蕾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进行田间调查,7~10天一次,连续调查3次。11月下旬拔秆时再进行剖秆考察,结合各次调查结果对棉花的抗病性进行综合评价。苗期鉴定在棉苗开始发病后调查,7天1次,连续调查3次。依棉株的发病程度将其划分为0~4级,共5级,其中,0级为健株,1级发病最轻,4级发病最重,棉株发病分级标准列于表4-11。病级苗期蕾铃期剖秆0健苗、无病状健株、叶片无病状健株、茎秆木质部无病变症状表4-11 棉花枯萎病株分级标准病级苗期蕾铃期剖秆1子叶边缘呈黄色网状或子叶变黄发紫,真叶未显病状病株25%以下叶片表现叶色加深皱缩,叶脉呈黄色网状或叶片变黄,变红紫色等症状茎秆木质部病变(褐色)部分占棉株高度的25%以下2子叶和少数真叶变黄或发紫,叶脉呈黄色网状,株形出现矮化病状病株叶片26%~50%表现病状,株形明显矮化茎秆木质部病变部分占棉株高度的26%~50%3子叶和大部分真叶呈现典型病状,病叶变黄或发紫,叶脉呈黄色网状,株形矮缩或出现萎蔫51%~75%的叶片表现病状,株形矮缩茎秆木质部病变部分占棉株高度的51%~75%4棉苗萎蔫,青枯死亡76%~100%的叶片表现病状,严重时枯焦脱落,枝茎枯死,有时整株出现急性凋萎死亡茎秆木质部病变部分占棉株高度的76%~100%表4-11 棉花枯萎病株分级标准(续)-1根据病圃调查结果,可依次求出以下指标。发病株率能较好反映棉花群体中棉株发病的频率,人工病圃中,以感病对照品种的发病率在75%左右为宜。由于1级病株与4级病株所造成的为害有较大差别,棉花发病率相同,如果棉花发病程度(级别)不同,棉花受病害损失差别较大,所以,发病株率不宜作为抗病鉴定的唯一指标。病情指数,又称病指,能够同时反映棉株发病率和发病程度,较为准确反映出棉花病害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的为害。但棉株发病程度会因病圃菌量、气候因素和发病条件的不同而出现较大差异,抗病鉴定中,很难控制使感病对照的病指正好在50左右,这样,易造成同一品种在不同地点或不同年份因棉株发病程度不同而所得的抗病鉴定结果不一致,重演性差,故病指仍然不宜作为抗病鉴定指标。由于以IR或ER作为抗病鉴定指标,其比较标准的对象是感病对照品种,因为对照品种和鉴定材料所处的环境条件完全一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排除鉴定条件对鉴定结果的影响,有效提高了棉花抗病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大大减少了因鉴定地点或鉴定年份不同而造成的误差,重演性较好。所以,相对抗性指数(IR)和相对抗病效果(ER)最适合作为棉花抗枯萎病的鉴定指标。据吴征彬等(2000)研究结果,用IR和ER作为抗病指标所得抗病鉴定结果完全一致,说明这两种指标的抗病分级标准是合适的,两种指标可在抗病鉴定中选择应用。以IR和ER为抗病指标,根据棉花的抗枯萎病程度可将棉花的抗病性分为免疫(I)、高抗(HR)、抗病(R)、耐病(T)和感病(S)5级(表4-12)。指标IHRRTSIR0.00.1~5.05.1~10.010.1~20.0≥20.1ER100.099.9~90.190.0~80.180.0~60.1≤60.0表4-12 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分级标准中文名:棉花枯萎病拉丁学名: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vasinfectum(Atk.)Snyder et Hansen英文名:Cotton Fusarium wilt或Fusarium wilt of cotton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主要产棉国家,对棉花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该病在我国各棉区均有发生。据1982年全国普查,病田面积达2223万亩,占当年棉花种植面积的1/3。20世纪90年代,枯萎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主产棉区呈扩展蔓延的趋势。1995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和田地区因该病绝产3.3万亩,1996年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大面积流行为害。棉花枯萎病可在棉株整个生长季节侵染为害,田间棉苗现蕾出现发病高峰。主要症状有5种。病株子叶和真叶的叶脉褪绿变成黄白色,但叶肉不变色;叶片局部或全部变色,呈现黄色网纹状。这是枯萎病最常见的症状。病株在5~7片真叶期,上部叶片发生皱缩、畸形,叶色深绿,叶片变厚;棉株节间缩短、矮化,表现为皱缩状。这种症状在现蕾期,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田间可经常见到。病株子叶或真叶首先从叶缘开始,局部或整个叶片变黄,但不呈现黄色网纹,严重时叶片脱落。这种症状在温室抗性鉴定中最常见,也是苗期(三片真叶以前)枯萎病的主要症状。病株的子叶或真叶突然失水萎蔫,叶片变软,下垂,严重时棉株呈青枯干死,但叶片不脱落。这种症状在气温变化较大,尤其是大雨之后,气温突然升高的情况下,经常出现。病株的子叶或真叶局部或全部变成紫红色,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从边缘开始凋枯,致使叶片枯萎、脱落,棉株死亡。这种症状较少见,只有在棉花苗期遇较长时间的低温条件下才发生。棉花枯萎病的症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以一种症状为主,有时几种症状混合发生,有时前期是这种症状,后期又发展为另一种症状。其症状类型与品种及气候条件更为密切,尤其是气温和降雨。棉花枯萎病的抗性鉴定采用温室苗期纸钵土壤接菌法鉴定,可在任何具有温室(可保证温度在20~25℃)的地区进行,生育期以三片真叶以前的苗期为宜。鉴定中选用一个感病对照和一个抗病对照。抗病对照选择标准:在常规接菌量下病指小于10;感病对照选择标准:在常规接菌量下病指大于50。鉴定材料种植于温室,采用纸钵土壤接菌盆栽法。纸钵为直径6cm,高8cm,随后装入30cm×20cm×9cm的塑料盆中,3次重复,每重复6钵,共18钵,装入一盆中。每个鉴定材料1盆。将经160℃干热灭菌的无菌土与棉花枯萎病菌混匀,枯萎病病菌量为土重的2%~3%。随后装入钵中至2/3高度,放入盆中。播种前先浇300ml自来水,使钵中的土吸足水分,随后将已催芽的种子先拌杀菌剂,再摆放于钵中,每钵6~8粒棉籽。最后用无菌土盖上(高度与钵平齐),再浇入200ml自来水。在我国由于棉花枯萎病菌7号小种分布最广,为此宜选用7号小种,但各地可根据当地的优势小种,选择所用菌系。菌种采用麦粒沙培养(麦沙比为3比1,先将麦粒用水煮涨为止,沥干水分后拌入细沙,装入罐头瓶,湿热灭菌2h;在超净台上将已培养好的枯萎病菌平板或斜面接入其中,随后置25℃温箱培养7~10天。播种后将塑料盆置温室中,进行育苗。温室温度保持在25~28℃之间,切勿超过30℃,进行精心管理。棉苗拱土前,只要钵中土壤不会太干,一般不要再浇水。棉苗出土后,注意保持盆中的干湿度。土壤湿度保持在60%~90%为宜。早晚注意温度变化,防止温度太高和过低。在棉苗第一片真叶长出后,棉花枯萎病陆续开始发生,在播种后1个月左右开始调查各品种的枯萎病发生情况。调查采用V级分级法。可进行数次调查,当感病对照病指达50左右时,即可全面调查各品种的发病率,求出病情指数,进行校正后,评判各品种的抗病水平。温室苗期棉花枯萎病的主要症状为青枯型和黄色网纹型,真叶和子叶发生萎蔫,叶片变软,下垂,叶缘开始凋枯,叶脉变黄色,以致叶片枯萎,棉株死亡。各病级分级标准如下。0级 棉株健康,无病叶,生长正常;Ⅰ级 1~2片子叶变黄萎蔫;Ⅱ级 2片子叶和1片真叶变黄萎蔫,叶脉呈黄色网纹状;Ⅲ级 2片子叶及1片或1片以上真叶变黄萎蔫,叶脉呈黄色网纹状;棉株矮化或萎蔫;Ⅳ级 棉苗所有叶片发病,棉株枯死。根据调查的结果,计算各品种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简称病指)。由于地区间的鉴定存在差异,即使同一地点,年度、批次间,由于鉴定的外界条件不可能完全一致,鉴定结果可能有轻重不同。为此,必须对鉴定结果进行校正,即采用相对病指(简称相对病指)进行校正,方法为鉴定中必须设感病对照,在感病对照病指达50.0左右时进行发病调查。由于感病对照病指不可能刚好为50.0。为此,采用校正系数K来进行校正。K值的求法:感病对照标准病指50.0除以本次鉴定感病对照病指。用K值与本次鉴定中被鉴定品种的病指相乘,求得被鉴定品种的相对病指(IR)以K值在0.75~1.25(相当于病指40.00~66.67)的鉴定结果为准确可靠。根据被鉴定品种的相对病指的大小评定品种的抗性级别。各级别评定标准如表4-13所示。序号抗病类型英文缩写病指标准相对病指标准1免疫I002高抗HR0~5.00~5.03抗病R5.1~10.05.1~10.04耐病T10.1~20.010.1~20.05感病S>20.0>20.0表4-13 棉花品种抗枯萎病性评定标准鉴定地点:鉴定时间:年月日K=品种名称总株数0级病株数Ⅰ级病株数Ⅱ级病株数Ⅲ级病株数Ⅳ级病株数发病率(%)病指相对病指表4-14 鉴定结果调查表 -
报告
苹果 品种的选择出版时间:2011据《中国农业年鉴》统计,截止到1999年,我国苹果总面积为243.89万公顷,比面积最多时的1996年的298.69万公顷减少了18.35%。苹果面积连续几年虽有所减少,但总产量一直呈增长趋势。到1999年,全国苹果总产量为2080.1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4.55%。目前我国苹果的总面积和总产量仍居世界第一位。就苹果品种发展变化趋势而言,1980年以前,苹果的栽培品种主要以国光、金冠、元帅系普通型品种、青香蕉、大国光、青祝、红玉等为主,新品种引进推广的速度较为缓慢。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着色系富士苹果的引入,我国苹果品种的更新换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随着我国苹果生产的迅猛发展,苹果品种结构亦发生了重要变化,一批老品种如国光、青香蕉、元帅系普通型、红玉等逐步被淘汰,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新优品种得以迅速发展。据统计,近20年来,我国从国外引进和自己选育的品种(品系)有200多个。引进和选育的品种(系)尽管数量很多,但目前真正用在生产实际中的品种(系)仅有10多个,主要有富士系、元帅系短枝型品种、乔纳金、嘎拉系、秦冠、华冠、藤牧1号、美国8号、千秋等。在引进和自选品种中,发展最快、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为富士系。据1998年统计,全国富士系栽培面积近133万公顷,占全国苹果总面积的50%以上。苹果生产大省富士系栽培面积的比例更大,例如陕西约为60%,山东为60.1%,山东烟台则高达73.9%。由此可见,我国目前无疑已成为世界第一富士苹果生产大国。其次是以新红星为主的元帅系短枝型品种,占总面积的15%左右。秦冠是我国自育品种中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陕西栽培面积最大,曾占陕西苹果面积和产量的50%左右。近年来秦冠栽培面积逐年下降,但目前仍占陕西省苹果总面积的20%左右。另外,山西、湖南、甘肃等省亦有较大的栽培面积。近年来嘎拉系在全国各主要产区发展势头较好,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其中以山东和陕西发展速度较快。其他引进新品种如藤牧1号、美国8号、珊夏等在生产中虽有栽培,但目前尚未形成规模。根据上述苹果品种发展现状分析,虽然我国苹果品种更新换代和调整的步伐在逐步加快,新优品种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目前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20世纪90年代初期,受苹果“比较效益高”的利益驱动,我国一些苹果非优生区也在大面积盲目地发展苹果,从而导致全国苹果面积迅猛增长。据统计,从1990~1995年,全国苹果面积由163.1万公顷增长到269万公顷,增长了64.9%。这些地区由于自然生态条件差,所产苹果质量差,效益低下。特别是在苹果产销形势发生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这些产区的产销矛盾更加突出,销售难度进一步加大,效益愈来愈差甚至入不敷出。虽然经过90年代后期的大幅调减,但目前非优生区仍有一定的栽培面积,因而影响了苹果的总体质量和效益。例如,陕西省现有苹果总面积为42万公顷,其中优生区面积30.7万公顷,占全省苹果面积的73%,适宜区面积6.2万公顷,占全省苹果面积的15%,非适宜区和次适宜区仍有苹果面积5万公顷,占全省苹果面积的12%。针对这个问题,急需加快调整提高,使其向优生区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苹果大发展过程中,全国各产区几乎都青一色栽种晚熟品种,且晚熟品种中都是单一的红富士,中熟品种发展相对较慢,并且是单一的元帅系短枝型品种,早熟品种则发展极少,从而导致苹果品种结构比例失调,形成了“早熟极缺,中熟单一,晚熟过多”的畸形结构。例如,山东省苹果主产区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为0.72:19.12:80.16,陕西省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为3:13:84。以前由于对苗木繁育及市场经营缺乏有效地监督管理,苗圃业主、种苗中间商没有资质标准,无论有无基本的专业知识,人人均可以育苗和销售苗木。国家虽有果树苗木质量标准,但基本无法执行。因而,苹果品种“以假充真,以劣充优”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品种(系)混杂,良莠不齐。例如,新红星、首红等元帅系短枝型品种在大发展时期,品种、苗木以假充真现象时有发生,有些果农在市场上购买的是短枝型品种,但栽植几年后却发现是乔化普通型品种。有些虽是短枝型品种,但结果后却发现果实难以正常着色,果实品质下降,影响了销售收入。再如目前栽培面积最大的红富士,也存在着品种(系)混杂的问题。同一品种的同一批苗木,栽植后的表现却五花八门,有的果实大小参差不齐,有的果形高(高桩)矮(低桩)不一,有的则着色不良,严重影响了果实商品的一致性。有些果农在选择品种时求新求异和盲从心理较为严重,往往把新品种与好品种等同起来,凡是新品种就认为一定好,越是没听说过的就越感兴趣。只要是新品种,特别是国外新品种,一经引入,未进行试验观察,就盲目发展。再加之有些果农受某些不切实际的宣传诱导,不结合当地实际便引进发展,结果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例如,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北斗和90年代引进的北海道9号,在一些地区未经过区试就盲目发展,栽植几年后才发现品种本身有难以克服的缺点,于是不得不砍树或改接,走了许多弯路。贝拉 系美国品种。果实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圆形,平均单果重150克。果实底色淡绿黄色,果面紫红色,有果粉,颇美观。果肉乳白色,风味浓甜酸,具香气。幼树生长旺盛。结果早,丰产。藤牧一号 系美国品种。果实于7月上中旬成熟,圆形,平均单果重190克。成熟时果面有鲜红色条纹和彩霞,艳丽,光洁。果肉黄白色,松脆多汁,风味酸甜,有香气。幼树生长较旺。早果,丰产。珊夏 系日本与新西兰合作选育的品种。果实于7月中下旬成熟,扁圆形,平均单果重190克。成熟时果面鲜红色至浓红色。果肉白色,硬度较大,风味酸甜,有香气。树势中等开张。早果、丰产。秦阳 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研究所从皇家嘎拉实生苗中选育的品种。果实于7月下旬成熟,近圆形,平均单果重190克。果实底色黄绿,条纹红,色泽鲜艳(图2-1)。果肉黄白色,肉质细脆,风味酸甜,有香气。树势中庸,易成花。美国八号 又名华夏,系美国品种。果实于8月上中旬成熟,圆锥形,平均单果重240克。成熟时果面浓红,光洁无锈。果肉黄白色,甜酸适口,有香气。树势中等。对修剪不敏感。易成花,丰产。图2-1 秦阳苹果嘎拉 系新西兰品种。果实于8月上中旬成熟,圆锥形,平均单果重180克。成熟时果皮底色黄色,果面鲜红色,有深红色条纹。果肉乳黄色,肉质脆,汁中多,酸甜味香,品质为极上等。树势中等。结果早,丰产。优系嘎拉有皇家嘎拉(图2-2)、丽嘎拉和太平洋嘎拉(图2-3)等品种。图2-2 皇家嘎拉结果状图2-3 太平洋嘎拉苹果红津轻 系日本品种。果实于8月上中旬成熟,圆形,平均单果重200克。成熟时果皮底色黄绿,果面鲜红色,有深红条纹。果肉乳黄色,肉质松脆,甜中微酸,风味浓厚。树势强健,丰产。红王将 系日本品种。早生富士的芽变优系。果实于9月中下旬成熟,短圆形,单果重300~400克。成熟时果面鲜红色,光洁艳丽(图2-4)。果肉乳黄色,细脆多汁,甜味浓,品质优。栽培特性与富士相同。玉华早富 由陕西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中心从弘前富士的芽变选育而成。果实于9月中下旬成熟,圆形,单果重350~450克。果面呈条纹浓红,光洁艳丽(图2-5)。果肉淡黄色,细脆多汁,味甜微酸,品质优良。属红富士系苹果类。图2-4 红王将苹果图2-5 玉华早富苹果金冠 系美国品种。果实于9月中下旬成熟,圆锥形,单果重200克左右。成熟时果面黄绿色,贮藏后全面变为金黄色。果肉甚细,味甜带酸,清香味浓,品质极上等。树势生长中庸,结果早,丰产。金冠受药害易产生果锈。金冠的芽变品系金矮生(也称无锈金冠)以及王林等果面光洁。新世界 系日本品种。果实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果实近圆形,单果重250~350克。底色黄绿,果面光洁,着浓红条纹,可全红,外观艳丽。果肉淡黄色,松脆稍韧,风味甜,有芳香。树热健旺,属半短枝类型。易成花,结果早,丰产(图2-6,图2-7)。千秋 系日本品种。果实于9月上中旬成熟。果实圆形或长圆形,单果重200~300克。底色绿黄,果面鲜红,有明显红条纹。果肉黄白色,肉质细脆,汁液多,酸甜爽口,品质上等。树势中庸,树姿开张,丰产稳产(图2-8,图2-9)。图2-6 新世界苹果图2-7 新世界结果状图2-8 千秋苹果图2-9 千秋结果状华冠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选育而成。果实于9月中下旬成熟。果实近圆锥形,果个中大,单果重180~200克。底色金黄,略带绿色,果面鲜红,有断续红条纹(图2-10)。果肉黄色,肉质致密,脆而多汁,酸甜可口,品质上乘。树势中庸,结果早,丰产性强。红富士 系日本品种。果实于10月下旬至11月初成熟,短圆形,单果重200~250克。成熟时果皮底色绿黄色,果面有条红和片红两种着色系(图2-11,图2-12)。套袋后果色更加艳丽。果肉淡黄色,细脆汁多,味甜带酸,具香气,品质极上等。树势生长中等。要求有较好的管理技术。丰产。图2-10 华冠苹果图2-11 富士苹果图2-12 弘前富士苹果优系红富士有长富2号、岩富10号、2001富士和短枝富士等。短枝富士有宫崎短富和礼泉短富(图2-13)等品种。粉红女士 系澳大利亚品种。果实于11月上中旬成熟,圆形,单果重160~200克。成熟时果皮底色为黄色,果面鲜红色,外观艳丽(图2-14)。果肉白色,肉质较硬,味甜酸。稍加存放,果味更佳。果实耐贮运。树势中等。早果,丰产。澳洲青苹 系澳大利亚品种。果实于10月中下旬成熟,圆锥形,平均单果重200克。成熟时果皮翠绿色,光洁无锈,皮厚(图2-15)。果肉绿白色,肉质脆密,汁液较多,风味酸,宜加工果汁。树势强健,树姿直立。丰产。图2-13 礼泉短富苹果图2-14 粉红女士结果状图2-15 澳洲青苹果高接换头是指将接穗嫁接在砧木树干上端或各级枝条上的一种农艺措施,是苹果品种更新改造的重要途径。它的主要特点是嫁接后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能充分利用现有果树资源,树冠恢复快。与新建果园相比,结果早,易丰产,早受益。因此,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苹果品种结构调整中。准备工作主要是选择、采集和贮藏好接穗。确定高接品种,应根据当地品种区域化的要求,选择适合于当前和未来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可参照前述的品种和优良品种介绍选定高接品种。春季高接所用接穗,应在冬季修剪时结合修剪采集。采集接穗应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特别是无病毒病的正常结果期树作为采穗母树,最好以无毒树作为母树。在母树上采取生长健壮、芽子充实饱满的1年生枝条,一般不宜采用幼树的枝条或徒长枝。接穗采好后,每50~100根捆成1捆,拴上标签,标明品种名称。成捆的接穗在果窖、菜窖或地沟中贮存,埋藏于湿沙中,以防止枝条失水。在贮藏期间,保持0~7℃的低温和一定的湿度,并要定期(20~30天)检查,勿使沙子过干或过湿,以防接穗发霉或干缩。翌春树液流动时取出嫁接,嫁接前最好将接穗下端在清水中浸泡1昼夜,使其吸足水分并促进形成层活动,以提高嫁接成活率。秋季嫁接所需接穗可随采随接。此外,高接前要准备好包扎用的塑料条和嫁接刀、剪枝剪、手锯等嫁接工具,并对嫁接工具进行消毒处理。消毒的简易方法是用酒精擦洗工具或将工具在3~5倍的浓碱水中浸泡6~12小时。嫁接方法很多,在高接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此法适于在砧木或接穗不离皮时或接穗紧缺时采用(图2-16)。削接芽 先从芽的上方1.5~2厘米处向下斜削1刀,由浅入深切入木质部,长2.5~3厘米,芽体厚度2~3毫米。然后在芽下方1厘米处以30°~45°角斜切入木质部至第一切口底部,取下芽片。削砧木切口 砧木切口削法与接芽削取方法相同,但长度应稍长于芽片。图2-16 带木质嵌芽接嵌芽片 把接芽嵌入砧木的切口,与形成层对准,插入时最好使芽片和切口正好吻合,或使接芽上方周围露出一圈砧木皮层。绑扎将接芽和砧木切口用塑料条扎紧包严。秋季高接时,不露芽子,不解绑,翌春萌芽时再解绑。春季高接时要露出芽子。是枝接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嫁接技术简单,容易掌握,操作方便,成活率高,适用于各类枝的嫁接,但必须在砧木离皮的情况下进行(图2-17)。嫁接成活后,应对嫁接枝进行保护,否则,易被风吹折。削接穗先在接穗下端削一长度为3~4厘米的斜面,斜面要求平、长、薄。再在长削面背面削一长度为0.5~0.6厘米的小斜面。切接口从砧木剪(锯)口开始,选皮光滑的地方,从上向下竖切皮层,深达木质部,长2~3厘米。插接穗 用刀尖左右轻挑开切口皮层,将接穗大斜面向里,小斜面向外,插入砧木切口。要注意使接穗大斜面上端“露白”2~3毫米,以利愈合。图2-17 皮下接绑缚 将接口和砧木剪(锯)口断面处用塑料条包严绑紧,使接穗和砧木密接,以利成活。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枝接方法,适用于各类枝的嫁接,在砧木离皮前后均可进行(图2-18)。此法较皮下接难掌握,效率较低。但成活后枝条比较抗风,不易劈枝,牢固性较强。图2-18 劈接削接穗将接穗的下端削成楔形斜面,即削成两侧相等的双斜面,但要使其形成外厚内薄而呈楔形,斜面长度3~4厘米。切接口 在砧木横断面的中间,由上至下垂直劈1刀,切口长度3~4厘米。砧木断面要求用快刀削平滑。插接穗撬开砧木切口,将接穗轻轻插入砧木,厚侧面向外,薄侧面在里,对准形成层,并注意使接穗削面在砧木外“露白”2~3毫米,以利分生组织形成和愈合。绑缚与皮下接相同。是在砧木腹部进行的一种枝接方法。嫁接时不必剪断砧木,砧木与接穗接触面大,成活率高。此法多用于高接树内膛插枝补空或补接授粉花枝,但须在砧木离皮时方可嫁接(图2-19)。图2-19 皮下腹接削接 穗接穗的削法与皮下接相同,但最好选下端有弯度的枝条作接穗,并将大削面削在弓背一侧,以便嫁接后接穗与砧木间的夹角增大。切接口 在砧木的嫁接中位切一“T”形切口,深达木质部,竖口方向与枝干成45°,在横切口处挖去一块半圆形韧皮部。插接穗 将接穗大斜面向里插入砧木切口内。绑缚 用塑料条包严绑实。高接换头的方式很多,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高接时务必与树形改造相结合,即对原树进行高接换头时,根据树龄和密度大小确定改接成什么树形,并根据确定的树形整理骨架,选择高接方法,以达到早成形和规范树形的要求。1.整理骨架一般每亩栽植83株以上的密植园可按细长纺锤形整理骨架。嫁接部位包括中心主枝和主枝共二级结构,可嫁接15~20个头。按照此标准,疏除多余枝条,保留枝条从基部留5~10厘米短桩锯断,将断面用快刀削平。最高嫁接部位(即中心主枝延长头的嫁接位点)距地面以2米左右为宜。2.高接技术要点高接方法可采用带木质嵌芽接及皮下接或劈接(图2-20)。图2-20 按细长纺锤形高接带木质嵌芽接一般适于树龄为5年生以下的幼树,每头仅接1个单芽,成活后易形成单轴延伸的小主枝,整成细长纺锤形比较容易,管理方便。一般春季和秋季均可嫁接,但以秋季(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嫁接较为适宜。皮下接或劈接法一般适于5年生以上的结果树,每头可接1~2个接穗,砧木较细时接1个接穗,较粗时可接2个接穗,以保证成活和促进伤口愈合。接穗长度为8~110厘米的短接穗,其上有2~3个饱满芽。每头嫁接2个接穗时,可采取长短接穗配合,长接穗一般长度为15~20厘米,其上有6~10个饱满芽。在内膛缺枝部位,可采用皮下腹接法补空。上述皮下接、劈接及皮下腹接的适宜时间是春季树液流动后的萌芽前后。1.整理骨架一般每亩栽植83株以下的果园可按小冠纺锤形整理骨架。嫁接部位包括中心主枝、基层主枝及中上部小主枝,全树可嫁接20~30个头。以此为标准,在树冠基层选留3~5个小主枝,每个小主枝上留1~2个枝作为辅养枝,将主枝头距有分枝处10厘米锯断,将其上分枝距基部5~10厘米处锯断。在基层主枝以上的中心干上,选留8~10个枝条作为中上部小主枝,在距中干基部5~10厘米处锯断,并将断面削平。将其余枝条从基部疏除。最高嫁接部位(即中心主枝延长头的嫁接位点)距地面2米左右。2.高接技术要点高接方法采用皮下接或劈接,内膛缺枝部位可采用皮下腹接补空(图2-21)。其余高接技术要点可参照“按细长纺锤形高接”部分。大抹头高接是一种古老的嫁接方法,多年来弃之不用,近年来经改造后又被使用。原来的大抹头留干较高,在其上嫁接4~5个接穗。经改造后留砧桩较低,一般在距地面5~10厘米处锯断,改接较为彻底。采用皮下接或劈接法嫁接2个接穗,即1个长接穗(长度为1米左右),再配1个短接穗(长度为40~50厘米),再将两个接穗靠接,以便于接口愈合及增加牢固性(图2-22)。接好后包扎严紧并用湿土堆埋,以利成活。此法适用于各种树龄,在春季萌芽前后嫁接。原树为元帅系品种最好采用此种方法高接。另外,乔化砧树改矮化砧时,此法效果最佳,即在砧台上嫁接一复合接穗(接穗下端为长20~25厘米的矮化砧,上端为品种接芽或接穗),便可将原乔化树改换为矮化中间砧树。图2-21 按小冠纺锤形高接已初步查明高接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生理性原因,即嫁接所用砧木与接穗品种不亲和或亲和力差。如在红玉品种树上高接元帅或富士系,有的嫁接枝、芽根本就不成活,有的枝、芽在嫁接成活后生长逐渐衰弱,直至全部死亡。另一种是病毒所致,即由褪绿叶斑病毒、苹果茎沟病毒和苹果茎痘病毒3种潜隐性病毒中两种以上复合感染引起的。图2-22 大抹头蹲接+靠接患潜隐性病毒病的高接树地上部一般表现两种症状:一是急性症状,即“苹果衰退病”。高接病树表现为叶片小而硬,色黄,秋季落叶早;新梢总数减少30%~40%,总生长量减少25%~50%;花芽数量多,坐果数增多,果个变小,产量降低20%~60%;果实着色早,品质下降。发病后树体3~4年衰退死亡。解剖病根观察,有些高接树根木质部表面有凹陷斑。二是慢性症状,病树表现为生长不整齐,新梢数量、生长量都明显下降,树势衰弱,结果较晚,一般高接后3~4年才见产量。果实裂果严重,着色差,糖度下降,品质降低,不耐贮藏,树体需肥量增多,其中氮肥施用量要增加30%~45%,才能保证正常的生长结果。为预防高接病的发生和发展,在高接时和高接后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其一,避免高接不亲和或亲和力差的品种。其二,杜绝对带毒砧树和用带毒接穗高接。应用无毒接穗高接。无毒接穗应采自无毒母树园,尽量不用高接树上繁育的接穗。其三,发现由病毒引发高接病树已明显衰弱者,应及时挖除,以免传染。其四,对初发病树可采用脚接技术防止树体很快衰枯、死亡。发现高接树新枝生长变弱,细根有枯死时,在树下根周栽植3~5株健壮的无病毒圆叶海棠或金冠、国光等品种的实生苗,等成活后采用脚接法嫁接于原来的树干上,这样可保持树体在接后的几年里正常生长结果。其五,对高接更新的果园,要加强以增施有机肥为主的地下管理措施,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
报告常见
果树 栽培技术出版时间:2015苹果原产于欧洲中部、东南部,中亚及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全书同),至今已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苹果外观艳丽、营养丰富、供应期长、耐贮藏,又有较广泛的加工用途,能满足人们对果品的多种需求。目前,我国从国外引进和选育的栽培品种有250个,用于商品栽培的主要品种只有20个左右。早熟品种主要有:早捷、藤牧1号、新嘎拉、珊夏等;中晚熟品种主要有:元帅系、津轻、金冠、新乔纳金等;晚熟品种主要有:着色富士系、王林、澳洲青苹等。(1)萌芽前整地、中耕除草。全园喷1次杀菌剂,可选用10%“果康宝”、30%“腐烂敌”或“腐必清”、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2)花芽膨大期,对花量大的树进行花前复剪;追施氮肥,施肥后灌一次透水,然后中耕除草。丘陵山地果园进行地膜覆盖穴贮肥水。(3)花序伸出至分离期,按间距法进行人工疏花,同时,疏去所留花序中的部分边花。全树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10%多抗霉素、50%异菌脲)加10%吡虫啉。上年苹果棉蚜、苹果瘤蚜和白粉病发生严重的果园,可喷一次“毒死蜱”加硫黄悬浮剂。(4)随时刮除大枝、树干上的轮纹病瘤和病斑、腐烂病和干腐病病皮,并涂腐殖酸铜水剂(或“腐必清”、农抗120、843康复剂)杀菌消毒。(1)人工辅助授粉或果园放蜂传粉,壁蜂授粉。(2)盛花期喷1%中生菌素加300倍硼砂防治霉心病和缩果病;喷保美灵、高桩素以端正果形,提高果形指数;喷稀土微肥、增红剂1号促进苹果增加红色;花量过多的果园进行化学疏花。(3)对幼旺树的花枝采用基部环剥或环割,提高坐果率。(1)花后及时灌水1~2次。结合喷药,叶面喷施0.3%尿素或氨基酸复合肥、0.3%高效钙2~3次。清耕制果园行内及时中耕除草。(2)花后7~10天,喷1次杀菌剂加杀虫杀螨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加入四螨嗪或三唑锡。花后10天开始人工疏果,疏果需在15天内完成。疏果结束后,果实套袋前2~3天,全园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加入25%除虫脲或25%灭幼脲、20%氰戊菊酯。施药后2~3天红色品种开始套袋,同一果园在1周内完成。监测桃小食心虫出土情况,并在出土盛期地面喷布辛硫磷或毒死蜱。(3)夏季修剪。应及时疏除萌蘖枝及背上徒长枝。对果台副梢和结果组中的强枝摘心,对着生部位适当的背上枝、直立枝进行扭梢。(1)采用1∶2∶200波尔多液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等杀菌剂交替使用。防治轮纹病、炭疽病,每隔15天左右喷药1次,重点在雨后喷药。斑点落叶病病叶率30%~50%时,喷布多抗霉素或异菌脲。未套袋果园视虫情继续进行桃小食心虫地面防治,然后在树上卵果率达1%~1.5%时,喷联苯菊酯或氯氟氢菊酯或杀铃脲悬浮剂,并随时摘除虫果深埋。做好叶螨预测预报,每片叶有7~8头活动螨时,喷三唑锡或四螨嗪。腐烂病较重的果园,做好检查刮治及涂药工作。(2)春梢停长后,全园追施磷钾肥,施肥后浇水,以后视降水情况进行灌水。覆盖制果园进行覆盖,清耕制果园灌水后及时中耕除草,生草剂果园刈割后覆盖树盘。晚熟品种在果实膨大期可追一次磷钾肥,并结合喷药叶面喷施2~3次0.3%磷酸二氢钾溶液。(3)提前进行销售准备工作。早熟品种及时采收并施基肥。(4)继续做好夏季修剪工作。山地果园进行蓄水,平地果园及时排水。(1)采收前20~30天红色品种果实摘除果袋外袋,经3~5天晴天后摘除内袋。同时(采前20天),全园喷布生物源制剂或低毒残留农药,如中生菌素、百菌清或铜高尚等,用于防治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树干绑草把诱集叶蛾。果实除袋后在树冠下铺设反光膜,同时,进行摘叶、转果。秋剪疏除过密枝和徒长枝,剪除未成熟的嫩梢。(2)全园按苹果成熟度分期采收。采前在苹果堆放地铺3厘米细沙,诱捕脱果做茧的桃小食心虫幼虫。采后清洗分级,打蜡包装。黄色品种和绿色品种可连袋采收。拣拾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的病果。(3)果实采收后(晚熟品种采收前)秋施基肥。结合施基肥对果园进行深翻改土并灌水。检查并处理苹果小吉丁虫及天牛。(4)落叶后,清理果园落叶、枯枝、病果。土壤封冻前全园灌冻水。(1)根据生产任务及天气条件进行全园冬季修剪。结合冬剪,剪除病虫枝梢、病僵果,刮除老粗翘皮、枝干病害的病瘤、病斑,将刮下的病残组织及时深埋或烧毁。然后全园喷1次杀菌剂,药剂可选用波尔多液、农抗120水剂、菌毒清水剂、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2)进行市场调查。制定年度果园生产计划,准备肥料、农药、农机具及其他生产资料,组织技术培训。桃原产于我国黄河上游的高原地带,已有4000多年栽培历史。桃在我国分布区域很广,其中,以华北、华东地区栽培较多。搭配品种时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选择外观美、品质好、商品价值高、丰产稳产的良种。二是要根据当地交通条件和市场需求情况,适当安排早、中、晚熟品种的比例。三是对自花授粉、坐果率低或花粉少的品种,注意配植授粉树。四是土层较浅、肥水条件较差的地方,应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五是开发特早熟或特晚熟的品种,以延长市场供应时间。(1)冬季整形修剪。(2)病虫害防治。清除枯枝、落叶、杂草;结合冬剪,剪除病枝、病果,刮老树皮,集中烧毁。萌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红蜘蛛、桑白蚧及桃树病害。(3)土肥水管理。一般在解冻后期芽前1~2周进行。全年施肥量一般按每生产100千克果实施纯氮0.7~0.8千克,五氧化二磷0.5~0.6千克,氧化钾1千克,施肥量以氮肥为主,施入全年氮肥施用量的1/3 (在估产的基础上确定施肥量)。施肥后灌水。浇水后进行中耕,深度一般掌握在8~10厘米。(1)病虫害防治。花芽露萼期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蚜虫。结合喷药,可加入3%~5%的硫酸亚铁,防治桃穿孔病和缺铁失绿症。在4月、5月经常检查树干,以防治桃红颈天牛。(2)疏花。对于大久保、庆丰等坐果率高的品种,一般从花蕾期开始进行疏花。人工疏花方法为先疏去结果枝基部花,留中、上部花,中、上部则疏双花,留单花,预备枝上的花全部疏除。化学疏花一般于花开80%时喷0.5~0.8波美度石硫合剂,2~4天后再喷1次,对白凤、大久保等品种具有良好的作用。石硫合剂疏花药效稳定,安全性高,又能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1)土肥水管理。生长衰弱的桃树在花后应施肥浇水,施肥以氮肥为主,用量为第一次施肥量的1/2。生长健壮的桃树在此期不施肥,只在春旱时灌水。灌水后进行中耕除草。(2)疏果。坐果多的桃园,在花后1周进行第一次疏果,约留最后留果量的3倍。一般品种在花后3~4周,第二次落果后坐果相对稳定时进行,在硬核前完成。果实在树上的分配,一般长果枝上大型果留1~2个,中型果留2~3个,小型果留4~5个;中果枝上大型果留1个,中型果留1~2个,小型果留2~3个;短果枝上大型果每2~3个短果枝留1个果,中型果留1个果,小型果留1~2个果;预备枝不留果。疏果的方法是先疏萎黄果、小果、畸形果、并生果、病虫果和果枝基部果。(3)夏季修剪。进行第一次和第二次夏剪。(4)病虫害防治5月上旬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防治疮痂病、桃穿孔病、蚜虫、梨小食心虫等病虫害。桑白蚧危害严重的桃园可喷0.3波美度石硫合剂。如遇多雨潮湿天气或病害较严重时,要增加喷药次数。同时,注意防治红颈天牛。5月下旬至6月上旬防治桃蛀螟和其他病虫害。结合喷药可加入0.3%~0.5%的尿素进行叶面喷肥。(1)土肥水管理。6月上中旬,正处于硬核期及花芽分化前,是需肥的关键时期。要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氮、磷、钾用量占全年施肥量的1/3。这一时期桃树对水敏感,缺水和水分过多都易引起落果,要求灌水要适中,灌水后进行中耕除草。(2)果实套袋。6月落果后对中、晚熟品种进行套袋。纸袋色泽宜采用黄色或橘黄色,袋的种类有无底袋和有底袋两种,生产上多用无底袋,用无底袋可从袋口检查果顶部色泽变化情况来确定分批采收时间。(3)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红颈天牛。7月中下旬喷杀虫、杀菌剂防治桃蛀螟及其他病害。同时结合喷药,喷布0.3%~0.5%的磷酸二氢钾。(4)其他管理。对幼旺树进行第三次夏剪,对陆续成熟的早熟品种和中早熟品种,应及时采收。(1)果实采收。这一时期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陆续成熟,要及时采收出售。一般就地销售宜于八九成熟采收;近距离外运可在七八成熟采收。制罐用桃宜在七八成熟采收。(2)土肥水管理。7月、8月是北方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桃园积水。对中、晚熟品种果实采收后要进行补肥,以磷、钾肥为主配合氮肥。(3)夏季修剪。幼旺树进行第四次夏剪。(1)深翻施基肥。果实采收后在树冠外围挖深、宽各60厘米的沟进行深翻,并结合深翻基肥。一般每生产100千克果实,施优质有机肥100~150千克,同时,施入一定量的速效肥,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1/3。(2)秋耕。在落叶前对全园进行秋耕。靠近树干周围宜浅,约10厘米,由内向外逐渐加深,外围一般为20~25厘米。(3)灌冻水。冬初(11月上旬)应灌一次冻水,以保持越冬水分的供应。梨原产自我国,除海南省外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产量在国内仅次于苹果与柑橘。梨园应选择较冷凉干燥,有灌溉条件、交通方便的地方,梨树对土壤适应性强,以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透水和保水性强的沙质壤土最好。山地、丘陵、平原、河滩地都可栽植梨树,山区、丘陵以选向阳背风处最好。山地、丘陵梨园沿等高线栽植,定植前必须对定植行进行深翻改土,做好水土保持工程后再栽苗。梨大多数品种自花不实,必须配置其他品种作授粉树,授粉品种应选择与主栽品种亲和力强、花期相同或相近、花粉量多、发芽率高,并与主栽品种互为授粉的优质丰产品种,一个主栽品种宜配1~2个授粉品种,比例为(3~4)∶1。(1)定植时期。一般秋季10月定植最好,也可在春季梨苗萌芽前定植。(2)栽植密度。采用高密度或超高密度乔砧密植。株行距(1~2)米×(3~3.5)米或(0.4~0.5)米×(3~4)米,亩(1亩≈667平方米。全书同)栽111~555株。一般早中熟品种栽植密度大于晚熟品种。(3)苗木准备。选用苗高1米以上、干径1厘米以上、嫁接口愈合良好、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优质壮苗,苗木根系注意保湿。(4)定植。在改土后定植行上挖穴,将苗木根系舒展均匀放于坑中,然后回填细表土,边填土边提苗,再踏实,使根系与土壤接触紧密,使嫁接口与土面水平,灌足定根水,待水渗下后,再盖一层干细土,用黑色塑料薄膜或稻草覆盖保湿。(1)制定果园管理计划。准备肥料、农药及工具等生产资料,组织技术培训。(2)病虫害防治。刮树皮,树干涂白。清理果园残留病叶、病果、病虫枯枝,集中烧毁。(3)全园冬季整形修剪。早春喷布防护剂等防止幼树抽条。(1)做好幼树越冬的后期保护管理。新定植的幼树定干、刻芽、抹芽。根基覆地膜增温保湿。(2)全园顶凌刨园耙地,修筑树盘。中耕、除草。生草园准备播种工作。(3)及时灌水和追施速效氮肥。宜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水(人粪尿或沼肥)结合速效氮肥施用,满足开花坐果需要,施肥量占全年20%左右。按每亩定产2000千克,每产100千克果实应施入氮0.8千克,五氧化二磷0.6千克、氧化钾0.8千克的要求,每亩施猪粪400千克,尿素4千克,猪粪加4倍水稀释后施用,施后全园春灌。(4)芽鳞片松动露白时全园喷一次铲除剂,可选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梨大食心虫、梨木虱危害严重的梨园,可加放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消灭越冬和出蛰早期的害虫及防治梨大食心虫转芽。在根部病害和缺素症的梨园,挖根检查,发现病树,及时施农抗120或多种微量元素。在树基培土、地面喷雾或树干涂抹药环等阻止多种害虫出土、上树。(5)花前复剪。去除过多的花芽(序)和衰弱花枝。(1)注意梨开花期当地天气预报。采用灌水、熏烟等办法预防花期霜冻。(2)据田间调查与预测预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喷1次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梨蚜、梨木虱。剪除梨黑星病梢,摘梨大食心虫、梨实蜂虫果,利用灯光诱杀或人工捕捉金龟子、梨茎蜂等害虫。悬挂性诱捕器或糖醋罐,测报和诱杀梨小食心虫。落花后喷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黑星病。梨木虱、梨实蜂严重的梨园加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3)花期放蜂、喷硼砂、人工授粉、疏花疏果。(1)生长季节可选用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防治黑星病、锈病、黑斑病。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苏云金芽孢杆菌、浏阳霉素等防治蛾类及其他害虫。及时剪除梨茎蜂虫梢和梨实蜂、梨大食心虫等虫果,人工捕杀金龟子。(2)果实套袋。在谢花后15~20天,喷施1次腐殖酸钙或氨基酸钙,在喷钙后2~3天集中喷1次杀菌剂与杀虫剂的混合液,药液干后立即套袋。(3)土肥水管理。树体进入“亮叶期”后施肥,土施腐熟有机肥水(人粪尿或沼液等)或速效氮肥,适当补充钾肥(如草木灰等),其用量为猪粪1000千克、尿素6千克、硫酸钾20千克,并灌水。并根据需要进行叶面补肥。同时,进行中耕锄草,割、压绿肥,树盘覆草。(4)夏季修剪。抹芽、摘心、剪梢、环割或环剥等调节营养分配,促进坐果、果实发育与花芽分化。(1)保护果实,注重防治病虫害。病害喷施杀菌剂,如1∶2∶200波尔多液、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防虫主要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0%灭幼脲3号每亩25克、1.2%烟碱乳油1000~2000倍液、2.5%鱼藤酮乳油300~500倍液或0.2%苦参碱1000~1500倍液等。(2)追施氮、磷、钾复合肥(土施)。施入后灌水,促进果实膨大。结合喷药多次根外补肥。干旱时全园补水,中耕控制杂草,树盘覆草保墒。(3)继续夏季修剪。疏除徒长枝、萌蘖枝、背上直立枝,对有利用价值和有生长空间的枝进行拉枝、摘心。幼旺树注意控冠促花,调整枝条生长角度。(4)吊枝和顶枝。防止枝条因果实增重而折断。(1)红色梨品种。摘袋透光,摘叶、转果等促进着色。(2)防治病虫害,促进果实发育。喷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同时混合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果面艳丽、糖度高的品种采前注意防御鸟害。(3)叶面喷沼液等氮肥或磷酸二氢钾。采前适度控水,促进着色和成熟,提高梨果品种。采前30天停止土壤追肥,采前20天停止根外追肥。(4)果实分批采收。及时分级、包装与运销。清除杂草,准备秋施基肥。(1)土壤改良,扩穴深翻,秋施基肥。每亩秋施秸秆2000千克、猪粪600千克、钙镁磷肥30千克,加适量速效肥和一些微肥。土壤封前灌一次透水,促进树体安全越冬。(2)幼旺树要及时控制贪青生长。促进枝条成熟,提高越冬抗寒力。(3)叶面喷布5%菌毒清水剂600倍液加40%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加0.5%尿素等保护功能叶片。树干绑草诱集扑杀越冬害虫。落叶后扫除落叶、杂草、枯枝、病腐落果等深埋或烧毁。树干涂白。菠萝在植物分类学上属凤梨科凤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菠萝品种分为3类:皇后类、卡因类和西班牙类。目前,我国栽培的主要品种就属于这3大类。栽培品种有皇后、金皇后、菲律宾(巴厘)、纳塔尔、神湾、鲁比等;菲律宾(巴厘)是华南地区主栽品种。栽培品种有无刺卡因(又名“夏威夷”、“沙捞越”)、台凤、希路等。栽培品种主要有西班牙、土种、新加坡罐用种、卡比宗那等。菠萝植株的根系是由茎节上的根点直接发生而形成,有气生根和地下根(菌根)2种。气生根是菠萝根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茎和各种芽苗叶腋里。地下根为菌根,主要分布20~30厘米深度的土层,浅生好气。根点先萌发气生根,当气生根接触土壤后,如条件适宜,很快就转变为地下根。1.茎菠萝的茎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埋于土中的茎称地下茎,地下茎着生地下根,萌发地下芽;地上茎被螺旋状排列的叶片紧包,不裸露茎顶部中央是生长点,在营养生长阶段不断分生叶片,至生殖生长阶段则分化成花芽,形成花序。2.芽芽是由成熟的茎节上着生的休眠芽发生,一般在花芽分化后抽生花序时,部分休眠芽即相继萌发成为芽。芽是繁殖后代的器官,根据芽体着生的位置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顶芽。着生在果实的顶部,叶多而密集,根点多,发根快,结果整齐,但芽体较小,定植后要2年左右才结果。(2)托芽。着生在果实的基部和果柄上,每株2~6个,托芽可以通过假植培育后作种苗,发根慢,但结果果形大,定植后要2年左右才结果。(3)吸芽。着生在地上茎的叶腋间,芽体比顶芽和托芽大,生产上主要用它来接替母株结果,也普遍用作种苗。吸芽定植后1年到1年半就能结果,大吸芽种植一年即可开花结果。(4)地下芽。由地下茎的芽萌发,量少且细弱,极少用作种苗。菠萝的茎叶片为剑状革质。抗旱性强:在一定范围内,叶片数多,叶面积大,果实越大。不同品种抽生的叶片总数不同,卡因品种抽生60~80张叶,叶缘无刺或叶尖端有少量小刺;菲律宾品种抽生叶片40~60张,叶缘有细而密的刺。植株中最长的叶片称为标准叶即“D”叶。菠萝花序为头状花序或穗状花序,由肉质中轴周围的50~170朵小花聚生构成。一般是基部小花先开,逐步向上开花;同品种及自花不育,故通常菠萝无种子。菠萝的果实是肉质果,由花序的肉质中轴(果心)和聚生于中轴周围小花的肉质子房、花被、苞片基部等融合发育而成。果实的形状、大小、色泽因品种、植株强弱及果实发育期的温度情况而异。卡因品种果实大而重(1.5~3.0千克/果),果眼大而平浅:菲律宾品种果实较小(0.5~1.5千克/果),果眼深而尖。菠萝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比较强,但更适应于温暖湿润的气候,菠萝栽培区要求年平均气温20~27℃,冬季平均气温高于10℃;菠萝耐旱性较强,雨水过于集中对根系生长不利;光照不足,植株生长势弱,果小品质差,阳光过强时叶片变成红黄色,果实易受日灼;疏松、透气性好、pH值为4.5~6.0的土壤种植菠萝最适宜。目前菠萝生产周期主要有5年3造、4年3造、4年2造,个别1.5年1造,最后一造收果后全园耕耙后重新种植。1.芽体繁殖利用老熟菠萝粗壮的顶芽、托芽和吸芽,通过假植培育后作种苗。2.组织培养繁殖菠萝组织培养苗一般由专业机构进行培育。组织培养苗适应性强,生长快速、成熟整齐、品质较好。1.园地选择园地应选择缓坡丘陵山地,排水良好,pH值为4.5~5.5疏松的酸性土,坡向以西南向为佳,东向次之。2.种植季节华南全年均可定植,5~8月是定植的主要季节,充分利用采果后摘下的各种芽体作种苗,且此时各种芽体老熟,高温多湿的气候也适宜定植后的幼苗生根和新叶生长。3.整地施基肥(1)耕翻。全园深翻20~30厘米,多犁少耙,保持泥团直径5~8厘米大小的块状,有利好气性的菠萝根系生长良好;土壤过碎,泥土易板结,大雨时泥土溅积到植株心部,妨碍植株新叶的生长发育。(2)整畦。方式有平畦、垒畦和浅沟畦三种:畦面宽度1.0~1.5米;畦沟宽0.3~0.4米、深0.2~0.25米。不易保水的沙地可开宽度1.0米、深0.30~0.35米的浅沟畦。要求选留一定面积土地作育苗地。(3)施基肥。整畦时施基肥,施入猪牛粪等优质有机肥20000~25000千克/公顷,过磷酸钙750千克/公顷,麸肥750千克/公顷,石灰1000千克/公顷,肥土混匀。4.栽植技术(1)定植方式。可选用双行、3行和宽窄畦4行3种方式。(2)定植密度。卡因品种植45000~60000株/公顷;菲律宾种植60000~75000株/公顷;肥水充足时,密度大,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单果重则下降,抽蕾期、成熟期也晚半个月左右;小行距30~35厘米,株距20~30厘米。(3)种植方法。种苗要分级分地段种植,中等大小的种苗要健壮,叶肥厚浓绿,叶数8~12张。深耕浅种,以生长点不入土为原则,以免泥土溅入株心。生产上一般按顶芽入土3~4厘米,吸芽入土4~5厘米,大吸芽入土6~8厘米进行浅种:入土后小苗要扶正压实。种后0~40天要查苗补苗。1.需肥特点生长结果需钾量最多,氮居中,磷较少,氮、磷、钾三要素适宜比例为(3~4)∶1∶(3~4)。2.基肥一般采果后施。施猪牛粪等优质有机肥20000~25000千克/公顷、过磷酸钙750千克/公顷、饼肥750千克/公顷。也可用三元复合肥1500千克/公顷代替上述肥料。3.追肥(1)壮苗肥。密植园根际施肥不方便时,在施足基肥基础上,每月叶面追肥2次,肥料溶液参考配方为每3000千克水加尿素25千克、硫酸钾25~30千克、硫酸镁2千克、硫酸亚铁2千克、硫酸锌2千克溶解。如果追肥为根际施肥,壮苗肥在定植后20天左右施尿素或碳铵750千克/公顷。(2)促蕾肥。在定植后5~6个月施复合肥900千克/公顷,促进花芽分化。(3)壮果催芽肥。在定植后9~10个月施复合肥300千克/公顷;壮芽肥在采果后施尿素250~300千克/公顷、复合肥250千克/公顷。投产菠萝园一年至少施促蕾肥和壮芽肥。1.除草新开垦的菠萝园,杂草还比较少,一般一年除草4次左右,第一次在3~4月进行,浅锄轻铲;第二次除草在5~6月进行;第三次除草在正造果采收后即7~8月结合施重肥进行。第四次除草在秋冬季进行。已投产一年的菠萝地除草可减少至每年2次,一次在5~6月,另一次在秋冬季。但行间和畦面上的零星杂草每月至少拔除1次,以免杂草结籽散落在畦面和行间,造成危害。2.培土生长期间的培土,一般在雨后和采果后进行。采果后培土高度要盖过吸芽的基部。防止因雨水冲刷,导致一些根系裸露,使植株早衰和结果后倒伏。在雨后进行轻培土,即将被雨水冲到畦沟的表土培的畦面,盖住裸露的根系。被冲塌的叠畦壁,也应立即修复,等高畦内沟在雨季必须挖通,避免渍水造成菠萝烂根,导致凋萎或心腐。1.催花技术(1)封顶。新种植株营养生长达到催花标准时(“菲律宾”40厘米长的叶片25张、卡因种34张时)即进行催花。当果实谢花后7天左右,顶芽长到5~7厘米高时即进行封顶,具体做法是:一手扶果,另一手四指掌握幼果,扶稳,用大拇指将小顶芽推断。(2)托芽。果实发育的同时果柄上的托芽也大量萌生,常常影响果实正常发育,严重影响产量。因此,在托芽萌发到3~4厘米长时则分期分批摘除,每次摘除1~2个,摘2~3次;用托芽作繁殖材料,卡因种可采取留近果柄基部2个芽,其余分批摘除。(3)激素催花。菠萝植株的催花标准是:“菲律宾”品种有长35厘米以上、宽4.5厘米的叶片30张以上,植株重为1.5千克以上;卡因种有长40厘米以上、宽5.5厘米的叶片35张以上,植株重为3.0千克以上。采用乙烯利进行催花,乙烯利的浓度和用量要根据季节气温和品种来决定,一般高温季节宜在阴天或傍晚进行,使用浓度稍低些,如在5~7月“菲律宾”品种一般用乙烯利1500倍液,即1毫升乙烯利对水1.5千克,附加尿素15克,每株灌心20毫升;卡因种则要用1000倍液,即1毫升乙烯利对水1千克,附加尿素10克,每株灌心30毫升。而开春和入秋气温偏低,浓度要高些,如2~4月或8月以后,“菲律宾”品种要用乙烯利1000倍液,每株灌心25毫升;卡因种则需用乙烯利500倍液,每株灌心30毫升。5天后花芽就开始分化,25~28天抽蕾,抽蕾率通常达90%以上,抽蕾和成熟期也比较一致。2.激素喷果技术应用植物激素喷果,对菠萝果实的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外,菠萝果实经激素处理后,还可以延长其成熟期。常用来喷果的激素有赤霉素、萘乙酸和萘乙酸钠。(1)赤霉素喷果。在菠萝上使用浓度为50毫克/千克和70毫克/千克,即1克赤霉素用5毫升酒精溶解后,对水20千克或14.5千克,再加入0.1千克尿素混合拌匀喷果至湿润即可。喷后用草盖果则效果更好。大田生产通常喷2次,第一次在花蕾小花全部谢花时,可用50毫克/千克浓度喷;喷后20天左右再以70毫克/千克浓度喷第二次,可有效促进果实发育。(2)萘乙酸和萘乙酸钠喷果。通常在开花末期用万分之一浓度喷第一次;隔15~20天再用万分之二浓度喷第二次。每次都应加0.5%的尿素一起喷果,以提高激素的增产效果。应注意,萘乙酸及其钠盐,在浓度超过百万分之五十时,对吸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用时不能将药液喷到或流到叶腋和茎部,更不能喷到中小吸芽上,以免引起早抽蕾,果小,经济效益低。(3)乙烯利催熟。菠萝生产上常用乙烯利催熟,效果较好,特别是秋、冬果采用乙烯利催熟,不仅使果肉色泽良好,而且还能提早果实成熟,提前加工。同时,果实成熟一致,便于采收,降低生产成本。用乙烯利催熟时的果实成熟度,一般掌握在七成熟时进行。若按抽蕾至催熟时的天数计算,夏果约在100天,秋果110天左右,冬果则需120~130天。催熟过早,品质差,产量下降。1.采收标准菠萝果实在成熟过程中,果皮由绿色逐渐转变成草绿色,再转变成成熟时所特有的黄色或橙黄色,有光泽;果肉颜色由白色逐渐转变成淡黄色或黄色,并呈半透明状;果肉逐渐由硬变软,果汁明显增加,糖分提高,并具有浓郁的香味时可采收。2.采收方法雨天不宜采果;鲜销果采收时用利刀割断果柄(果柄保留长度2~3厘米),顶芽是否保留则根据销售要求有所选择,收时用利刀割断果柄,留果柄长2~3厘米,除净托芽及苞片。根据销售要求留顶芽或不留顶芽。不留顶芽,平果顶削去顶芽。采果时要轻采轻放,尽量避免机械损伤。采后要及时调运,如运输不及而暂时堆放,果不宜堆叠过高,以免压伤,上面要用树叶或杂草覆盖,以预防夏季烈日灼伤或冬季冻害。3.分级通常按品种、成熟度、果实大小分级。按成熟度可分成加工用、近地鲜销用和远运鲜销用3种;按果实大小分级有利于加工与定价等。杂柑是两个或多个不同种或类型的柑橘杂交培育而成的新品种。具有果大、无核、质优、丰产、耐贮藏等优良性状;杂柑中主推品种有天草、不知火。1.椪柑椪柑较耐寒耐热,适应性广,所有柑橘产区均可栽培。早熟品种有太田椪柑。中熟品种有中国柑橘研究所选育的新生系3号椪柑和湖南的无核椪柑,是主要的推广品种。晚熟椪柑有岩溪晚芦。2.温州蜜柑该品种耐寒不耐热,适宜南方中海拔地区种植,特早熟温州蜜柑品种有宫本、大浦、山川、市文。早熟的兴津、山下红和日南一号。1.脐橙主要品种有日本的清家、脐橙4号、丰脐、纽约尔、奈维林娜、华红脐橙、福本、卡拉卡拉、血橙等。2.夏橙是柑橘中成熟最晚品种,目前,推广的主要品种有奧灵达,阿尔及尔、卡特和康性尔等。3.普通甜橙是我国的主栽品种:北碚447、铜水72-1、江津78-1、红橙、冰糖橙、无核雪柑,是原柑橘换代品种。特早熟品种有龙都早香柚,早熟的琯溪蜜柚、新都柚2号,中熟的沙田柚的优系、垫江白柚,晚熟的晚白柚及选系矮晚柚。主要品种有金弹、尤里卡、里斯本、美国香水柠檬等。柑橘根系一般少有根毛,主要靠菌根吸收水分和养分。柑橘根系一年内有三次生长高峰期,并且与枝梢呈交错生长。第一次生长高峰期在春梢生长盛期之后出现;第二次生长高峰期在夏梢生长盛期之后出现;第三次生长高峰期在秋梢生长盛期之后出现;直到冬季土温下降后转入休眠状态。1.柑橘的芽柑橘的芽为复芽,柑橘顶芽有“自枯”现象,因而顶端优势不强,侧芽萌发力强,构成柑橘丛生性强的特点。柑橘的芽,在当年形成,当年即可萌发,一般是春季形成的芽,夏季可以萌发,夏芽能在秋季萌发。如果肥水充足条件下,经人工摘心等处理,还可以提前萌发。2.柑橘的花芽大多数品种的花芽为混合芽,芽内既有花原始体,又有枝叶原始体,萌发后先抽枝叶,在所抽的枝上开花结果。3.柑橘枝梢(1)柑橘枝梢依发生的时期划分。分为春梢、夏梢、秋梢等。春梢:一般在2~4月(立春至立夏)发生。萌发较整齐,数量较多。春梢因发育状态不同,有营养枝和结果枝之别。橙类、宽皮柑橘等的结果枝都是春梢。春梢营养枝在幼树和青壮树上能继续抽生夏梢和秋梢,在成年结果树上继续抽梢较少,多成为第二年的结果母枝。夏梢:一般在5~7月(立夏至立秋)陆续发生,抽梢不整齐,但生长壮旺。幼树发生夏梢较多,可用来培养骨干枝,加速树冠形成,夏梢可以成为良好的结果母枝,但初结果树抽生夏梢会加剧落果,因此,抹除夏芽是减少落果的措施之一。秋梢:在8~10月(立秋至立冬)发生。枝长度、节间及叶的大小介于春梢和夏梢之间。秋梢是重要的结果母枝,以8月梢为最好,以后随抽发时间推迟,次年开花结果能力愈低,晚秋梢几乎无法利用,反而削弱树势。(2)柑橘枝梢依枝条的性质划分。可划分为营养枝、结果枝和结果母枝。营养枝:只有叶芽而无花芽的枝条,称为营养枝。营养枝又分为普通营养枝、徒长枝、纤细枝、弱枝等。结果母枝:着生混合芽,抽生结果枝,开花结果的枝条称为结果母枝。柑橘结果母枝的种类,有春梢母枝,夏梢母枝、秋梢母枝、春夏梢母枝、春秋梢母枝、夏秋梢母枝和多年生母枝等。结果枝:直接开花结果的枝条称为结果枝。依其开花习性和叶的着生状况,通常分为4种:有叶花序枝、有叶单花枝、无叶花序枝、无叶单花枝。1.花芽分化柑橘具有四季成花的特性;花芽分化的时间,一般是在秋梢停止生长后开始,至第二年春季开花前进行。促进花芽分化的措施:一是保持树势健壮,秋冬防止落叶;二是开春后及时促发大量健壮的营养枝;三是采果前后及时施肥;提早采果和分期采果,促进恢复树势;四是秋梢停止生长适当断根控水,并进行根外追肥;五是在花芽分化开始前20~30天采用环割、环剥粗枝或采用植物生长抑制剂抑制旺树的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2.开花大多数柑橘品种,必须经过授粉受精后才能结果,否则子房不能发育而脱落。但有些品种如脐橙、温州蜜柑、无核柚、南丰蜜橘等,可以不经过授粉受精而结成无核果。(1)坐果柑橘谢花后由子房膨大发育成为正常果实,生产上称为坐果。柑橘成年结果树,一般柑橘的坐果率只有1%~5%,丰产园可达10%以上。(2)落花落果从花蕾至果实发育成熟的过程中所出现的花果脱落的现象,称为落花落果。柑橘落花落果的时期和数量比较集中,一般有以下四次:第一次是落蕾和落花,主要原因是树体营养不良,或冬春气温过低等不良气候,造成花器发育不全引起。第二次是第一次生理落果,一般从谢花后即开始脱落,以1~4周落果量较大,脱落的是微膨大幼果。这次落果数量较多,主要是授粉受精不良引起的。第三次是第二次生理落果,一般是从谢花后5~8周脱落已膨大的小果,一般落果时间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故又称为6月落果。幼果发育过程中养分供应不足是本次落果的主要原因。第四次是后期落果是在果实已充分膨大或临近成熟时的落果,这次落果对产量的影响是很大的;主要原因是干旱、虫害严重或养分供应不足。一般柑橘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温度15℃的地区;最适温度为23~30℃,≥10℃年积温为4500℃以上;较耐阴,年日照时数为1000~2700小时;需要较湿润的气候,年降水量以1200~2000毫米,在柑橘生长季节,雨量多而均匀;适应性亦较广、紫色土、红黄壤、冲积潮土等都能生长结果。土壤pH值以5.5~6.5为宜。1.常用砧木品种有枳、红橘、香橙、酸橙、甜橙和酸柚等。2.常用嫁接方法春季采用单芽切接或小芽腹接法;秋季采用单芽枝腹接、嫁接成活率较高。1.整理(1)园地选择。选水源充足又无山洪冲刷或积水的丘陵山地,坡度应在25℃以下,土层深厚、心土结构松软、易透水、透气的沙土壤为佳。若土壤理化性状较差应进行改土。(2)因地制宜。划分小区,并合理设计园间道路,作业道及排洪系统,防护林的营造,建筑物的安排等进行科学配置规划。(3)修筑梯田。为保持水土,同时便于管理操作,必须修筑等高水平梯田。梯田的宽度应根据山坡度而定,如20°~25°的台面宽应在3.5~4米,坡度越小,台面越宽。2.定植(1)选苗木。要选经过嫁接的一年生良种壮苗,并尽可能带土移植,适当修剪过多的树冠枝条。(2)挖定植穴。在定植前3个月挖定植穴、深宽0.8米×0.6米,每穴50~100千克或其他禽畜粪,杂草青料并加0.5~1千克石灰,与心土拌匀后回填入穴;为防下沉,回填土应比土面高10~20厘米。(3)适时定植。定植最适时期为春季2~3月春梢尚未抽发之时。灌水方便的果园,也可在晚秋定植,有利于次年早发。柑橘栽植株行距离依种类品种(系)、砧木、地势、土壤及气候等不同而异。柚类最宽,甜橙次之,宽皮柑橘、柠檬较窄,佛手、金橘最窄。一般丘陵山地土壤瘠薄宜窄,冲积地、平坝地要宽。根据各地栽培经验,各种相橘每亩栽植株数大约如下:柚子30~40株(行株距4米×4米或5米×4米),宽皮柑橘、甜橙40~60株(行株距4米×4米或3米×4米),柠檬60~80株(行株距3米×4米)。(4)定植方法。在准备好的定植穴开深5~10厘米的定植穴,放入苗后覆土、松紧适度,勿过紧或过松。苗木不能直接栽在肥料上,避免根系与肥接触而“烧”根。(5)定植后管理。定植后灌足定根水,并立支架以防大风摇动,影响成活并做好树盘覆盖,以保湿。定植后20~30天恢复生长,每半个月施稀薄的腐熟人粪尿一次,以促生长,并经常防治病虫害,统一放梢,培养良好树冠。1.整形修剪(1)苗木剪顶定干法。在夏季新梢老熟后,离地面20~25厘米处剪顶使其分生主枝;培养矮干多分枝苗木。(2)抹芽控梢法。在剪顶后新梢萌芽时开始抹除零星早发的新梢,至每株有5~6芽梢时停止抹芽,待新梢长至5~8厘米时选留生长健壮,分布均匀的新梢3~4个作为主枝,其余都抹掉,主枝长过18厘米时短截,让其发新梢,以后依次类推,逐渐培养成圆头形丰产树冠。2.土壤管理(1)进行深翻,扩穴。增施有机肥料,如垃圾、作物秸秆及禽畜粪等;幼龄期于行间套种豆科等绿肥作物,并在适当时期将绿肥、秸秆开沟压埋。加快土壤熟化进程,创造有利柑橘生长的水、肥、气、热条件。(2)树盘。除用绿肥外,还可用作物秸秆、树叶等材料覆盖树盘,可起到保湿、稳定地温、增加有机质等作用。3.水肥管理(1)灌水。南方秋冬易发生干旱。当田间持水量的50%以下时便需灌水,可以采取沟灌浸润或全园漫灌或树盘灌水等方法。有条件可建喷灌设施,既节水又增效。(2)施肥。幼龄树以促进生长扩大树冠为目标,应以氮肥为主,并以少量多次为好。1~3年生的施肥量,年均每株每年可施纯氮0.2~0.5千克,从少到多逐步提高。施用时间可掌握在每次梢抽发之前。1.树体修剪春、夏、秋三季都可以进行修剪。常用的修剪方法有短截、疏剪、缩剪、抹芽放梢、疏芽疏梢、拉线整形、摘心、环割环剥、疏花疏果等。具体要求如下:(1)根据生长结果习性进行修剪。一般树势强,直立的品种,多在树冠上部外围结果,故除修剪内部过密的细弱枝外,树冠外围的枝条应少剪;树势稍弱,树冠内外枝条均可结果的品种(如美国脐橙),以短果枝结果较高,故修剪宜轻,一般以短截为主,以促发较多粗壮短枝(结果母枝)。(2)按不同枝梢生长结果特性修剪。春梢:生长好的可成为翌年结果母枝或夏秋梢基枝。故修剪应去弱留强,去密留匀。夏梢:徒长性较强,扰乱树型,且抽发太多会加重生理落果,故应抹除或长至15~20厘米时短截,使之抽生2~3枝秋梢成为结果母枝。秋梢:生长充实,成为结果母枝百分率高,故不加修剪,但过密者应疏除一部分。冬梢:生长不充实徒耗养分,应及早抹除。(3)根据植株树势和结果情况采取不同修剪法。对生长正常的稳产树,修剪程度要轻,仅剪除病虫害枝,交叉荫蔽枝,适当控制夏秋梢数量。大龄树,因其结果多,夏秋梢抽生少,则修剪宜轻,以删除为主结合短截的方法。培养生长良好的春夏秋梢成为翌年结果母枝。对小龄树,由于结果少树势强,各次梢都较粗壮,故修剪应较重,采用短截结合疏删,减少次年的花量,为下一年丰产打下基础。(4)环割环剥。环割是用利刀呈环状切破枝、干皮层的技术。环剥是用利刀在枝干上对切两刀环圈状割口,并剥去这一带状皮层的一种技术。在柑橘生产上应用环割环剥技术,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种:①秋季(8月下旬至9月中旬)环割促进花芽分化。②花期(初花期至谢花期)环割或环剥减少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③夏季环割或环剥促进果实转色,提高含糖量和可溶性固形物,降低含酸量,增进品质。环割圈数为1~3圈,环剥宽度为0.2~0.5厘米。主要处理对象是生长势强,无花或少花,落花落果严重而低产的品种品系、幼旺树和初结果树。2.水肥管理(1)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其比例以3 ∶1为适当。要根据柑橘生长结果的需要和各种肥料的性质,合理搭配使用。一般柑橘对氮磷钾三要素需要量的比例为1∶0.5∶0.7。此外还应补充缺乏的微量元素。(2)施肥时期和施肥量。成年结果树栽培目的在于促进多抽梢,多结果,并保持梢果平衡,达到丰产优质。施肥主要抓4个时期。①春芽萌发期施用促梢壮花肥,以氮为主,配合磷、钾,施用量占全年20%,具体是每亩人粪尿1500千克,尿素7.5千克。②幼果生长期施保果肥,以氮为主,配合磷肥,占全年施肥量10%。③秋梢期施壮梢壮果肥:以速效与迟效肥结合,即每亩施优质人粪尿1500~2000千克,加腐熟饼肥50千克,加尿素10千克。肥量占全年35%,在新梢自剪后,根外追肥二次。④采果前后施基肥,仍以速效与迟效肥结合,肥量占全年35%。以厩肥计算,每亩施3000~4000千克,并结合施石灰50~100千克。(3)采收。柑橘宜适期采收,否则,不仅影响当年产量、果实的品质、耐性及抗病性,也影响树势恢复、花芽分化和翌年的产量。柑橘过早采收的不良影响有:果实品质差。果实的转色成熟过程是着色、增糖降酸的过程。若采收过早,必然是果小,着色不良,果汁中糖少酸多,风味酸淡。把未熟果作为商品销售,会严重影响信誉。产量降低。因果实成熟前,果重仍在继续增加,过早采收会影响单果重而减产。柑橘过迟采收,也会带来不良影响:降低品质。如温州蜜柑、红橘等过迟采收,果实过分成熟,容易造成浮皮果(发泡),风味变淡;不耐贮运。甜橙过分成熟,易发生油斑病,果肉组织松软,易腐烂,不耐运。增加落果。果实过分成熟,果柄形成离层,会增加采前落果而减产。影响翌年产量。过迟采收,会影响树势的恢复和花芽的形成,导致次年减产。柑橘果皮的油胞层是保护层,组织脆嫩,容易受机械损伤,破坏油胞层,容易遭受绿霉病、蒂腐病、黑腐病等病菌侵入,导致果实腐烂,降低贮藏和运输性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必须进行细致采收。葡萄原产黑海、里海和地中海沿岸,有5000年的栽培历史。葡萄具有早果丰产、优质高效、适应性强等栽培特点,可以采用露地生产、设施栽培、盆栽造型及庭院绿化等多种形式。苗木要求根系发达完好,无根瘤病和根结线虫病;苗木芽体饱满,有3个以上的饱满芽;粗度(根茎处)0.8厘米以上,嫁接口(嫁接苗)愈合良好;无枝干病害。建议采用脱毒苗木。根据气候特点、土壤特点,结合品种的类型、成熟期、品质、耐贮运性、抗逆性等制订品种规划方案,同时,考虑市场、交通、消费和社会经济等综合因素。主要品种包括四倍玫香、兴华一号、青提、京秀等早熟品种和红地球、皇家秋天等中、晚熟品种。埋土防寒地区多以棚架、小棚架和自由扇形篱架为主。不埋土防寒地区的优势架式有棚架、小棚架、单干双臂篱架和“高宽垂”T形架。(1)去绑绳、坚固或换铁丝。在出土上架之前,对葡萄架进行整理。彻底清除前一年的绑缚材料。对倾斜、松动的立柱必须扶正、埋实。及时补设锈断铁丝,用紧线器拉紧固定好拉线,为上架做准备。(2)及时出土、松蔓上架。一般在当地山桃初花期或杏栽培品种的花蕾显著膨大期,对葡萄及时出土或撤除防寒物,枝蔓上架。出土时要求尽量少伤枝蔓。出土后应将主蔓基部的松土掏干净,然后修整好畦面。(3)扒翘皮、刮病斑。在上架前应扒或刮掉老蔓上的翘皮和病斑,将刮下的病体收集好带出果园烧毁,以消灭越冬病原和虫卵,伤口可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涂抹,消毒保护。(4)清园。消除冬季修剪遗留的残枝败叶、杂草、绑缚物等。(5)土、肥、水管理。结合施“催芽肥”,视情况可对全园进行浅翻耕,深度一般为15~20厘米。也可通过开施肥沟,达到疏松土壤的目的。还可进行园地地面覆盖地膜、秸秆、稻草等。芽萌动前追施尿素、腐熟人粪尿、碳酸氢铵等,配合少量的磷、钾肥,使用量占全年的10%~15%。可在萌芽前、后各灌水一次。萌芽前喷布3~5波美度石硫合剂加助杀剂1000倍液,防治白粉病、介壳虫及其他越冬病虫菌源。萌芽后展叶前喷布0.5~2波美度石硫合剂消除结果母枝上残存的越冬病虫害。(1)抹芽调整。在葡萄芽萌发后尚未展叶前,按照“去弱留壮、去晚留早、去密留单、去外留近、去夹留顺”的原则,抹去瘦弱芽、晚萌芽、多余芽及位置不当的芽,留下壮芽。抹芽宜早不宜迟,一般分2~3次进行,每次间隔为3~5天。(2)定梢定果、引缚固定。定梢是抹芽的继续,当新梢长到15~20厘米时能辨别有无花序,可分清新梢强弱时进行。一般壮枝留1~2个花序,中庸枝留1个花序,延长枝及细弱枝不留花序。定梢定果后应及时布置架面引绑固定,防止风折。(3)新梢摘心、去卷须。开花前7天左右至初花期对结果枝进行摘心,随枝梢生长及时去除卷须,新梢长到40~50厘米时进行引导和绑缚,整理架面,并及时处理副梢。(4)土肥水管理。及时补充“花前肥水”。每公顷可施氮磷钾复合肥225~300千克,最迟在花前1周施入,追肥后灌水。及时中耕除草。中耕深度一般为5~10厘米,里浅外深,尽量避免伤害根系。缺锌或缺硼严重的果园,在花前2~3周,应每隔1周叶片追施锌肥或硼肥,以利正常开花受精和幼果发育。葡萄是喜钾植物,定期喷施0.3%尿素加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可促进幼叶等正常生长发育。(5)病虫害防治。开花前主要防治对象是葡萄穗轴褐枯病、灰霉病、霜霉病、黑痘病、白粉病等病害及绿盲蝽、瘿螨等虫害。(1)花期放蜂。花期放蜂可有效提高坐果率,对授粉不良的品种和雌雄花品种尤为重要。(2)整理架面。开花前后进行夏剪时,进一步整理和绑缚新梢。随时去除所有新发生的卷须。(3)花期喷硼。落花落果严重的品种,在开花前两周喷0.3%的硼砂,隔1周再喷一次,可提高坐果率。(1)架面整理。继续加强架面整理,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防止果实日灼。(2)疏果、套袋。一般在盛花后15~25天疏果,最迟不能迟于30~35天。疏果完成后尽早套袋。(3)环割或环剥。一般在结果枝或结果母枝上进行环割和环剥效果好。位置应放在花穗以下节间内进行。环割的间距为3厘米左右。环剥宽度3~6毫米。并用杀菌剂涂抹伤口后,再用黑色塑料薄膜包扎。(4)土肥水管理。花后4~8天追施“壮果肥”,每亩施饼肥60~100千克、尿素15千克、钾肥10千克效果较好。施肥后灌水。着色期前后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以促进果实和枝梢成熟。果粒开始膨大后,每10天喷1次3%~5%的草木灰和0.5%~2%的磷肥浸出液,或0.1%~0.3%的尿素,或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连续喷施3~4次,对提高果实品质有明显作用。还可喷钙、锰、锌等微肥。同时,及时中耕,深度5~10厘米。如果葡萄行间种苜蓿、草木樨、三叶草等,必须适时进行割埋处理,以保证枝蔓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5)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枝叶正常生长。重点防治黑痘病、霜霉病、褐斑病、炭疽病、白粉病、蛾类、叶蝉、十星叶甲、透翅蛾等。进入6月之后,是葡萄霜霉病的高发期,也是炭疽病、白腐病等的感染时期,可间隔15~20天用杀菌药剂交替使用防治。(1)熟前追肥。在晚熟品种成熟前,要控氮肥,增磷、钾肥。可在开始着色期每亩施磷肥50千克、钾肥30千克,浅沟或穴施均可,施肥后覆土灌水,然后中耕保墒。同时,喷2~3次0.2%~0.3%的磷酸二氢钾或1%~3%过磷酸钙溶液以提高品质,连续喷2~3次氨基酸钙以提高耐贮运性。(2)控制水分。中、晚熟品种此期应控制灌水。若遇连续干旱天气,应适当灌水。对果实已采收的早熟品种,在采后及时灌水。降雨较多时,山地果园注意蓄水,平地果园做好排水工作。(3)去袋增色。无色品种不去袋,采收时连同果袋一同摘下。有色品种可在采收前10天左右将袋下部撕开,以增加果实受光,促进良好着色。另外,也可以通过分批摘袋的方式来达到分期采收的目的。若使用的纸袋透光度较高,能够满足着色的要求,也可不摘袋,以生产洁净无污染的果品。去袋后适当疏掉遮光的枝蔓和叶片,促进果实着色和新梢成熟。(4)架面管理。及时处理结果枝、营养枝上的副梢,促进成熟,并继续绑蔓,防止风害。(5)防治病虫鸟害。重点防治白腐病、炭疽病、霜霉病、褐斑病。需特别注意下部果穗发生白腐病。应交替使用杀菌剂。对于一些糖分含量高、颜色鲜艳的品种,如京秀等易受鸟害,必要时可张网保护。成熟时遇雨易裂果品种可进行避雨栽培,防止裂果、染病。(6)葡萄采收。鲜食品种主要依据生理成熟状况确定采收期,其标志是有色品种充分表现出该品种固有的色泽,无色品种呈黄色或白绿色,果粒透明状。同时,大多数品种果粒变软而有弹性,达到该品种的含糖量和风味时即可采收。外销或贮藏的可适当早采;酿造品种一般根据不同酒类所要求的含糖量采收,当该品种果实达到酿酒所需要的含糖指标、色泽风味即可采收;制汁、制干品种要求含糖量达到最高时采收。鲜食葡萄采收前10~15天停止灌水。选择每日清晨或傍晚时采收,同时,尽量留长穗轴,便于包装时拎提果穗,亦尽量不擦掉果粉。采收时用手指捏住穗梗,用采果剪紧靠枝条剪断,随即装入果筐。采下的葡萄放在阴凉通风处,及时进行分级、包装、贮运或加工、销售。(1)保护叶片,防止枝蔓徒长。(2)深翻改土、秋施基肥。葡萄定植后的最初几年应结合深施基肥进行深翻改土。一般深翻50~60厘米。通常用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并加入少量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等速效性肥料,在葡萄采收后及早施入。基肥施用量占全年总施肥量的50%~60%。基肥常采用沟施。(3)灌水。深翻及施基肥后立即浇透水,使土壤与根系密切接合,促进肥料分解。(1)冬季修剪。冬季修剪应在葡萄正常落叶之后2~3周内进行。但北方,由于秋天霜冻来得早,葡萄叶片来不及自然脱落便受冻干枯脱落,需及时修剪以确保土壤结冻以前进行埋土防寒。(2)清园、消毒。清除葡萄园内的枯枝、落叶、僵果,集中深埋或销毁。喷1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菌源。(3)越冬防寒。华北地区葡萄需要防寒越冬。在当地土壤封冻前15天开始埋土。埋土方式与厚度取决于当地气候条件。(4)灌水。在土壤封冻前要灌1次封冻水,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减少表土层的温度变幅,提高根系的抗寒性。台农一号、青皮芒、水英达、鸡蛋芒(粤西一号)、白玉象牙。金煌芒、红象牙芒、玉文芒6号、贵妃、黄金煌、紫花芒(又名农院3号)、象牙22号、金穗芒、桂热10号、金兴、桂热120、吕宋、田阳香芒、串芒、象牙芒、红金煌芒。桂七芒、凯特芒、红苹芒、印度一号、桂香芒。芒果的主根发达、侧根少,生长较深。根的生长一年中有两次高峰期,第一次在果实采收后到秋梢萌芽前,第二次在秋梢停止生长后到冬季低温来临前。1.结果母枝芒果树在8~10月抽生的秋梢和11月上中旬抽生的早冬梢是次年主要的结果母枝。2.花芽分化的时期早中熟品种在11~12月,晚熟品种在1~2月,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花芽分化期因气候的差异可能相差15~25天。3.花和开花期顶生或腋生的圆锥状花序;花型有雄花和两性花两种,雄花量大,两性花量少,雄花子房退化。早中熟品种的开花期在11月至次年2月,晚熟品种如栽培管理适宜开花期在3~5月。花期授粉:芒果是典型的虫媒花植物,传粉主要昆虫是蝇类,因此,花期要在果园采取措施吸引蝇类。4.果实生长与成熟期果实生长期110~150天。华南地区主栽的早熟品种一般成熟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中熟品种一般成熟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晚熟品种成熟期大多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芒果适宜的年平均气温在20~24℃。临界低温-3℃范围内生长;芒果耐湿、耐旱,但花期如阴雨连绵则不利花朵的授粉受精;芒果生长结果良好要求充足的光照;pH值为5.5~7.0的各种类型土壤均可栽植芒果。(1)常用砧木。一般选用土芒、扁桃(柳叶芒)的实生苗。(2)常用嫁接方法。单芽枝腹接、切接。1.园地选择及整理一般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丘陵坡地建园。采用等高定点开坑或按等高线开垦成简易梯田后定点开坑。坑直径1米、深0.8米;在定植前2个月左右挖好,坑底填入绿肥或草皮20千克、厩肥30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及石灰0.5千克混合堆沤,使之在定植前腐解沉实。2.种植时期一般选择春植(3~4月)和秋植(9~10月)。以选择在春季进行为佳,其次是秋植,此时雨水少,气候干燥,必须注意淋水。3.定植规格定植规格可依据园地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水平确定,一般株行距(3~5)米×(4~6)米;每亩栽22~55株;配置授粉树。4.栽植后管理(1)浇足定根水,并覆盖杂草在树盘。(2)在苗旁宜用竹子或树枝支撑果苗,以防风吹摇动伤根而影响成活。1.土壤管理丘陵坡地果园一般土质较瘦瘠,种后的第二年起应在每年进行深翻改土。方法是沿树冠滴水线开环状沟,沟深40厘米,沟宽30厘米,用绿肥或猪牛粪等农家肥与土壤混合或分层压埋于沟中,改良土壤。并适当撒施石灰中和土壤酸性。2.肥水管理幼苗定植成活后一个月施水肥,可淋施10%腐熟麸水,或1%~2%的复合肥加0.5%尿素,兑水淋施,每株施3~5千克水肥。每隔1~2个月施一次,以后在雨后每株撒施复合肥50克,第二年增加到75~100克。3.树体管理幼树整形修剪原则上采取轻剪,加速生长,加快分枝,尽快扩大树冠,提早成型。修剪可在每次新梢萌发前进行,培养主干高30~50厘米,树冠矮生,有2~3条主枝的矮生、主枝和侧枝紧凑并向四周均匀分布的自然圆头形或疏散分层形疏树冠。新梢转绿后再适当短截,并结合采用拉枝、吊枝、撑开等方法调整分枝角度。4.防虫保梢护梢为害新梢的主要病虫有芒果尾夜蛾、尺蠖、金龟子,要勤检查,及时防治。1.周年施肥时期和用量(1)花前肥。在2月上中旬施,氮、磷、钾配合。一般施复合肥0.5~1.5千克/株;如干旱结合灌水施肥。(2)壮果肥。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谢花后施肥。施速效氮肥和钾肥各0.5~1.0千克/株,花量小的植株可不施氮肥。(3)采果肥。在8~9月采果后施,以氮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施速效氮肥0.5~1.0千克/株加复合肥0.5~1.0千克/株。10月中旬结合灌水追施速尿素促进晚秋梢和早冬梢萌芽;可起到延迟次年花期的效果。(4)基肥。在8~9月结合采果肥与基肥同时施入。结合深翻改土进行,沿树冠滴水线开环状沟,沟深40厘米,沟宽30厘米,基肥以厩肥、堆肥、绿肥等有机肥为主,施30~50千克/株、磷肥1.0~1.5千克/株。2.结果母枝的培养一般直径在0.7~0.9厘米的结果母枝易成花且坐果率高,过粗的不易成花,过小的易成花但坐果难。通过两次修剪来培养结果母枝:第一次在8月下旬前完成采果后的修剪;第二次在10月中旬全园灌水并施少量尿素或其他速效性氮肥,促使全园在10下旬到11月上旬有60%以上的枝梢萌芽。第二次在萌发的秋梢长到5~10厘米时进行,此时疏剪过密、过弱或过强的新梢,每剪口留梢2~3条,促使选留的新梢生长壮实,在12月中下旬老熟,顺利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开始抽生花穗。3.花期调整技术由于早春低温阴雨对芒果的授粉受精的危害较大,必须避开此时开花,因此,必须进行花期调整,主要方法如下:(1)人工摘除早花穗。生产上将2月中旬前抽生的花穗视为早花,一般都要控制。紫花芒等一些品种的花序再生能力强,可通过摘除早期抽生的顶生花穗,促进腋芽进行花芽分化,可推迟花期15~20天,避开3月低温阴雨天气对开花的影响。(2)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在合适时段叶面喷雾(试用参考浓度800~2000毫克/升),可延迟花期10天左右,1~2月早抽生的花穗人工摘除后每隔7~10天喷一次多效唑(试用参考浓度400~800毫克/升),喷1~2次可延迟花期30天左右。(3)树体管理。分为采果后修剪和果实生长期修剪。(4)采果后修剪。结果树的修剪一般在采果后10~15天进行,不宜延迟到9月下旬以后才修剪。初结果树修剪量小。成年结果树要疏剪顶生和外围的过密枝、衰老弱枝、下垂枝、病虫害枝、卡古枝回缩树冠之问的交叉枝;短截过长营养枝和结果母枝,保证树冠通风透光。(5)果实生长期修剪。为提高果实品质,要保证树冠通风透光,6月上中旬疏剪挂果部位中上部的营养枝,疏剪遮盖果实的枝叶和果实旁“老鼠尾”状的花穗残梗;每果穗选留果实2~3个,其余的疏除。剪除影响主枝生长的辅助枝,着生位置不当的重叠枝、交叉枝以及病虫枝、徒长枝,剪掉过长、过旺枝,促进有效分枝生长。1.纸袋的选择芒果套袋一般根据品种果实的大小,选用相应规格且质量好的芒果专用纸袋进行果实套袋。2.套袋时期芒果一般在谢花后35~45天,第二次生理落果结束时进行(像鸡蛋大小)。华南地区一般要求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雨季来临之前进行,套袋时间过早,由于果柄幼嫩,易受损伤而影响以后果实的生长,同时由于果实太小,不易确定果实的形状是否端正,或因生理落果而影响套袋的成功率。套袋过晚,果实过大增加了套袋的难度,易将果实套落,同时,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套袋应选在晴天进行。3.芒果套袋的方法(1)套袋前的准备。套袋前修剪,疏除病虫枝、交叉枝,并起先疏果,并剪去落果果梗;再用1∶1∶100的波尔多液、800倍施保克或500倍大生等杀菌剂喷施果面。果面干后套袋,要求当天喷药当天套完。(2)套袋操作。套袋前先将整捆果袋放在潮湿处,让它们返潮、柔韧,以便于使用,套袋时先将纸袋撑开,并用手将底部拍打一下,使之膨胀起来,然后,用左手两指夹着果柄,右手拿着纸袋,将幼果套入袋内,袋口按顺序向中部折叠,最后弯折封口铁丝,将袋口绑紧于果柄的上部,使果实在袋内悬空,防止袋纸贴近果皮造成摩擦伤或日灼。1.果实成熟度确定果实已不再长大,果实两肩浑圆,果皮颜色变暗;切开果实,种壳变硬,果肉浅黄色;果实放在水中出现半下沉或下沉现象,即表明果实进入成熟阶段。2.采收方法一般采用人工采收。适宜时间为上午9时至下午3时。采收时工人应戴手套,采用“一果两剪”的方法,即第1剪留果柄长约5厘米;第2剪留果柄长约0.5厘米。树冠矮小的树应单果采收。要留果梗2~3厘米剪果,以免剪口近蒂部传染病菌。高大的芒果树难以做到精细采收,适宜方法是用顶端绑着网袋和钩刀的长竹竿,将果钩入网袋。作业要轻拿轻放,小心搬运,力求不损伤果皮,不弄断果柄,倒放或平放于阴凉处,尽快作采后处理。3.芒果采后处理芒果采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及时进行防腐处理、激素应用、适当包装和低温贮运等技术处理以保证其商品性。三月红、白蜡、冰糖荔、水东黑叶等。禾荔、黑叶、钦州红荔、糯米荔大造等。灵山香荔、桂味、糯米糍等。由主根、侧根、须根及根毛组成。荔枝根系可与真菌共生,形成内生菌根。荔枝根系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周年生长。根系全年有3次生长高峰期:第一次是盛花后至夏梢萌发前,对生理落果有较大影响;第二次生长高峰在7~8月,这时果实已采收,适合根系生长,对培养壮健的秋梢起着重要作用,第三次生长高峰在9~10月,此时秋梢正生长或老熟。个别年份11月气温高,雨水充足,每次根系生长来一次高峰后,接着便是地上部的枝叶生长高峰期,栽培上常通过促根促梢生长,断根抑新(冬)梢。荔枝为常绿乔木,多年生,高为5~20米。主干直立粗壮,分枝多,形成圆头或半圆头树冠;树皮光滑,灰褐或黑褐色,纹理密致,呈棕红色,颜色深浅因品种、树龄不同而异。荔枝的新梢多从枝梢的顶端及其下2~3个芽抽出,一年中新梢抽生的次数,因树龄、树势、品种和外界条件而定。未结果的幼年树一年可抽生5~7次梢,一般春梢抽1次(2~4月),夏梢抽1~2次(5~7月),秋梢抽2~3次(7~10月),冬梢抽一次(11~12月);中年树在肥水充足条件下,可抽新梢3~5次;老年树一般在采果后抽1~2次新梢,每次新梢从抽出至成熟一般需35~70天。荔枝抽生枝条和开花结果的关系:荔枝的结果树,春梢、夏梢的抽生影响花质,引起落果;冬梢的萌发不利于花芽分化,导致无花无果;秋梢是结果母枝,应尽量培育其粗壮,而春、夏、冬梢则应采取农业和化学调控技术加以控制或杀死。在枝条修剪上,应剪除阴枝、弱枝、病虫枝,以有利于秋梢抽出和生长壮健为标准。荔枝的花顶生或侧生,聚伞状圆锥花序,花序大多数由上年生秋梢顶芽及靠近顶芽几个腋芽抽出。花序长15~20厘米,每花序的花数一般为300~400朵。荔枝小花淡黄绿色,无花瓣,花盘上有蜜腺能分泌蜜糖,吸引昆虫传粉。包括4种类型:雌花、雄花、两性花及变态花,只有雌花能正常结果。在同一花序中往往出现雌雄异熟现象,造成坐果率较低。荔枝果实由果柄、果蒂、果皮、果肉(假种皮)及种子等五部分组成。果实发育成熟分3个阶段,即胚、果皮和种皮发育阶段,子叶迅速生长阶段,果肉迅速生长和果实成熟阶段。荔枝栽培适宜在年平均温度18~20℃的地区,一月平均温度10~17℃,绝对温度-2℃以上为宜。年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花期、小果期少雨。荔枝生长旺盛期和采果前,应无风害。对山地红壤、黄壤、平地沙壤、黏土、冲积土适应性较强。一般采用空中压条和嫁接。嫁接一般选用当地酸荔枝作糯米糍、妃子笑、大红袍的砧木。在4~5月进行嫁接。嫁接速度是影响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1.园地选择一般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山坳谷地或山地建园。2.种植时期一般选择春植(2~5月)和秋植(9~10月)。以选择在春季进行为佳,因为此时气温逐渐回升,雨水充足,日照又不太强,有利于苗木发根萌芽,成活率较高。其次是秋植,此时雨水少,气候干燥,必须注意淋水。3.定植密度定植规格可依据园地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水平确定,一般株行距(4~5)米×(5~6)米;每亩栽22~55株;配置授粉树。4.开大穴、改土在定植前2个月左右挖好深宽各0.8~1米的定植穴,穴底填入绿肥或草皮20千克、厩肥30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及石灰0.5千克混合堆沤,使之在定植前腐解沉实。5.栽植后管理(1)保持土壤湿润,在定植1个月内,晴旱天气要经常淋水,一般3~7天淋一次。雨多时要注意排除树盘积水,特别要注意因穴土下沉而造成的植穴内积水。(2)在风大的地方宜用竹子或树枝支撑果苗,以防风吹摇动伤根而影响成活。(3)植后30天,可检查植株成活情况,未成活的及时补种。1.土壤管理山地果园一般土质较瘦瘠,从植后的第二年起要逐年深翻改土。方法是沿原植穴外围开环状沟或长方形沟,沟深50~60厘米,用绿肥或猪牛粪等农家肥与土壤混合或分层压埋于沟中,并适当撒施石灰中和土壤酸性;平地果园还可采用逐年客土或培土的方法,加厚土层,施入腐熟有机质肥料,改良土壤。2.肥水管理定植后1个月即可施肥,以水肥为主,勤施薄施。一般分2~3次施肥,即在枝梢顶芽萌动时、新叶由红转绿时和新梢转绿后各施1次。第1次可淋施10%~30%腐熟麸水,或1%~2%的复合肥加0.5%尿素,对水淋施,每株浇3~5千克。以后在雨后每株撒施复合肥20~25克,尿素10~20克。3.树体管理幼龄树修剪以轻剪为主,多采用短截、摘心、疏梢、拉枝等方法,要求培养主干高30~50厘米,树冠矮生,有3~4条主枝的矮生、主枝和侧枝紧凑并向四周均勾分布的半圆头形树冠。修剪可在每次新梢萌发前进行,轻微剪去交叉枝、过密枝和弱小的枝条,并结合采用拉枝、吊枝、撑开等方法调整分枝角度。4.防虫保梢护梢为害新梢的主要病虫有卷叶虫、尺蠖、金龟子、蒂蛀虫、瘿蚊、蓟马等,要勤检查,及时防治,喷药防治病虫时可结合根外追肥促梢、壮梢。1.土壤管理(1)中耕除草。每年中耕除草2~3次。第一次在采果前或采果后结合施肥进行,可促发新梢、加速树势恢复,宜浅耕约10~15厘米。第二次在秋梢老熟后进行,深可15~20厘米,以切断部分吸收根、减少根群吸水能力、利于抑制冬梢萌发。第三次在开花前约一个月进行,宜浅,深约10厘米。可疏松土层、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吸收。(2)培土客土。在秋、冬季结合清园进行。于树冠下土面培泥,厚6~10厘米。切忌堆积过厚,以防生根和土层积水缺氧伤根。(3)深翻改土。于树冠外围土层挖沟,深0~70厘米,分层压入杂草、绿肥、垃圾,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根群生长。2.灌溉水分是荔枝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在抽梢的时候,施肥往往要结合灌溉,以促进根系的吸收,但在控梢的季节,不仅要控制水分的供应,而且还要通过翻土来达到制水的目的,因为控制水分的供应,可以使枝梢生长缓慢或停止,以利于花芽分化。在1~2月份,花芽形态分化期,若遇干旱,要灌水促花芽抽出。3.修剪清园(1)修剪。采果时要一果两剪,先把果穗连同结果枝基部、甚至结果母枝下面的枝梢基部一起剪下,然后才剪下果穗。果穗下面的枝梢回缩多长,取决于结果母枝枝梢生长的好坏,生长好的回缩短些,生长差的回缩长些。采果施肥后立即进行修剪,剪去病虫枝、荫蔽枝、交叉枝、重叠枝、回缩衰退枝。修剪后,荔枝留枝梢20~25条为宜。(2)清园。修剪后在树冠滴水线下挖两个长1米,深、宽各30~40厘米的坑,把修剪下来的枝叶和园内杂草埋入坑底,然后撒石灰0.5千克,上层用猪粪5~10千克、生物有机肥3~5千克、钙镁磷肥0.5~1千克拌表土将坑填至高出地面10~15厘米,最后在地面撒石灰粉消毒。(3)杀虫。全园全面喷一次农药防治病虫害。可用25%杀虫双500倍,加64%杀毒矾600倍,也可用40%乐斯本1000倍或农地乐1000~1500倍,加90%乙膦铝500倍。(4)衰弱树更新。视衰退程度进行回缩修剪。衰退程度轻的剪除衰弱枝,平施肥料;衰退程度重的要回缩到较大的侧枝甚至主枝,同时进行根系更新,重施有机肥。4.秋梢管理(1)采果前肥。约在采果前7~10天施下,作用是采果后加快恢复树势、促发秋梢、培养壮健结果母枝、奠定翌年丰产基础,此期以氮为主,磷、钾配合,氮施用量占全年施肥量45%~55%,磷、钾占30%~40%。应重视有机肥的使用,在秋季采果后和末春初施入。荔枝以土壤施肥为主,并根据各物候期的实际需要,辅以叶面喷肥。如用0.3%~0.4%尿素,0.3%~0.4%磷酸二氢钾,0.03%~0.05%复合型核苷酸,0.05%~0.1%硼酸,0.02%~0.05%硼砂,0.3%~0.5%硫酸镁。(2)适时放梢。健壮的秋梢是荔枝龙眼优良的结果母枝。通过科学的肥水管理,合理留果,修剪疏芽等综合措施,培养健壮的结果母枝。严格掌握放梢时间,使结果母枝能适时抽出,适时老熟,正常进入花芽分化。要根据不同品种、树龄、树势、挂果量、管理水平和气候特点,灵活安排采后留梢时间及次数。一般适龄树留梢二次,以秋梢作结果母枝;壮龄树留一次秋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较适宜的荔枝结果母枝抽生时间是:早熟品种黑叶、香荔、糯米荔、桂味在9月中下旬;妃子笑和迟熟品种禾荔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3)及时防治病虫害。荔枝秋季病虫害较多,主要有樁象、爻纹细蛾、卷叶蛾、瘦螨(毛毡病)、瘿蚊、天牛、金龟子等。要根据气候情况和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适时合理用药,以后隔7~10天喷一次,每梢喷药2~4次。药剂可选用52.25%农地乐1000~1500倍,48%乐斯本1000倍。5.控冬梢促花技术常用的控梢促花技术除上述培养适时健壮的秋梢外还可采取断根、环割、环剥、摘除冬梢、喷施生长抑制剂等方法。(1)断根。在末次梢充分老熟后,结合施基肥,在树冠滴水线外挖浅沟压绿或施入有机肥,如果树势较旺,估计可能抽出冬梢的,可在整个树盘翻土锄断细根。(2)环割。多用于青壮年树,一般在11~12月进行,最好在直径6~10厘米的大枝上环割,不要割树干,同时要注意掌握环割的深度,以刚达到木质部为准。(3)螺旋形环剥。对壮旺幼年结果树,可以使用螺旋形环剥。在末次梢老熟时可使用剥口宽0.2~0.3厘米的环剥刀环剥1~1.5圈,深度以刚达到木质部为准,环剥部位从离地面25厘米以上8~10厘米粗的主干、主枝或分枝。(4)使用化学调控技术。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控梢促花,目前生产上采用的“荔枝专用促花剂”和“花果灵”等荔枝生长调节剂,经过多年多地区大面积使用,对提高荔枝花的质量,缩短花穗,提高雌花雄花的比例,提高坐果率和产量,均取得较显著效果。6.壮花保花技术(1)施壮花肥。壮花肥一般在花穗抽出见到花蕾时施用(又称见花施肥)。施肥量视成花量及树势而定,一般每结果50千克的树面,施复合肥1千克加尿素0.2~0.5千克,或施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各0.5千克。另外,在开花前20天左右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或绿旺1号(高钾)1000倍加0.05%的硼砂,可促进花穗发育。(2)合理控穗。生产实践表明,一般抽生早的花穗以及过长的花穗花质差,雌花比例少,坐果率低,特别是花穗大的品种(如妃子笑),要合理调节和控制花量,以提高坐果率。①人工短截花穗。短截花穗可减少花量,提高花质。花穗短截的轻重要视品种而定,对花穗再生能力强、易抽二次花穗的品种如妃子笑、三月红可重些。②用于控穗的药物有荔枝丰产素、乙烯利等控制花穗。(3)防治病虫害。为害荔枝花穗的主要病虫害有荔枝樁象、荔枝瘿螨、尺蠖、蚜虫及荔枝霜疫霉病。可用乐斯本、克螨特、吡虫啉、灭百可、蚜力克和瑞毒霉锰锌、杀毒矾、大生M-45、甲霜灵等药物防治。7.开花期管理(1)放蜂授粉。一般要求每3~5亩放一箱蜂。(2)人工补助授粉。常用的人工辅助授粉方法是:用湿毛巾在刚开放的雄花花穗上来回轻轻摇动,收集花粉,然后将毛巾置于清水中,反复多次,使花粉悬浮液呈淡黄色的混浊液,即喷洒到雌花上。人工授粉注意事项:一是应选择气温在16℃以上的晴天进行;二是配制的花粉液放置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否则花粉失去活力,影响授粉效果。8.保果技术(1)施壮果肥。谢花后10~15天施壮果肥,作用是及时补充开花时的消耗、保证果实生长发育所需养分、减少第二次生理落果、促进果实增大、并避免树体养分的过度消耗、为秋梢萌发打下良好基础,此次以钾为主,氮磷配合,钾约占全年施肥量40%~50%,氮、磷占30%~40%。要注意根外追肥。(2)环割。对生长壮旺的树进行,雌花谢花后10~15天开始割,在4~6厘米粗的大枝上进行,割一圈,深至木质部。弱树不割。(3)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实绿豆大时用20毫克/升赤霉素保果。(4)加强水分管理。干旱时要灌水,高温、日照强时,要对树冠喷水,雨多积水时要及时排水。(5)及时防治病虫害。荔枝果实发育期主要病害有荔枝霜疫霉病、荔枝煤烟病、荔枝炭疽病,主要虫害有荔枝蒂蛀虫、荔枝樁象、荔枝小灰蝶等。1.果实采收(1)采收期的确定。用于贮藏的荔枝,采收成熟度应以八成熟为佳,此时的荔枝果皮基本转红,龟裂纹带嫩绿色或黄绿色,内果皮仍为白色,但荔枝品种可在近蒂处的内果皮有转红迹象时采收。荔枝八成熟时,果实内含物已基本接近最高值,糖酸比为70∶1左右,风味基本形成,在贮藏的过程中能够继续后熟,达到最佳风味。成熟度高的荔枝,不适于贮藏。(2)采收方法。荔枝最好在清晨日出或阴天时采收。中午、下午气温高,采后易使果皮失水而变色。雨天或雨后采的果实易产生裂果,不利贮藏。采摘时提倡短枝采果,不要损坏果穗以下的枝叶,保留果穗基部下方2~3个芽。带枝整簇荔枝的贮藏保色效果比不带枝的单果好。采收要轻摘、轻拿、轻放,避免内外伤。采下的果实应在树下就地分级,剔除烂果、裂果及其他被病虫为害的果实。2.预冷与包装(1)预冷。预冷是延长荔枝贮藏寿命的关键措施之一。为防褐变和腐烂,采后须尽快降低果温,排除田间热,可延长保鲜期。一般可采用冰水药液(即用冰水配药)浸果,既防腐保鲜又预冷。药液配方同常温保鲜。冰水药液温度5℃左右,浸果5~10分钟,果温可降到10℃左右,处理过程中每隔半小时左右要补加碎冰和药剂,以保持低温和药剂浓度。处理后迅速运进1~4℃冷库,进一步预冷,并进行去梗或扎果束包装。(2)包装。荔枝果实的包装主要有纸箱、塑料箱或内衬有多层纸的竹篓包装,每件重15千克左右,以便于装卸和轻拿轻放;从采收到入库所花时间愈短其贮藏寿命愈长,愈能保证质量。短时间的低温环境有利延长贮藏时间。1.香蕉类香蕉类的品种:广西矮香蕉、威廉斯、巴西2号、东莞中把、天宝香蕉、台湾8号、广东香蕉1号、广东香蕉2号。大种高把(青身高把)、大种矮把(青身矮把)、高脚顿地雷、矮脚顿地雷、河口中把、台蕉一号、红河中把、天宝矮蕉。2.粉蕉类西贡蕉、鸡蕉、龙牙蕉。1.栽培制度常采取一年一造,3~4年蕉园更新一次的栽培制度,第一年产量低,第二、第三年产量高,第四年产量下降后更新。2.间作新植蕉园的植株封行前,可在行间种植大豆、食用菌、花生、生姜等矮秆经济作物。因组培苗生长前期抗性弱,易染花叶心腐病,蕉园不宜间种传播病毒的蚜虫的寄主作物(如十字花科的蔬菜类作物)。肥水条件一般的蕉园不提倡间作。3.轮作一般4~5年轮作一次,水田可种植两季水稻轮作,旱地可种甘蔗、花生、大豆等进行轮作。须根系、无主根,一般是由球茎抽生的细根质脆易断。香蕉是多年生草本果树。球茎是香蕉植株积累和贮藏营养的器官,也是繁衍后代的母体和抽生叶片的器官:假茎是由叶片的叶鞘紧贴形成,起支持植株和输送营养和水分的作用。香蕉的叶因不同的培育苗而不同。1.吸芽苗植株的叶吸芽苗在整个生长期先后抽生3种叶。(1)鳞片状鞘叶。在吸芽苗生长前期长出,无叶片,约10张。(2)剑形叶。在吸芽苗生长初期长出,一般叶宽约5厘米,有10~15张。(3)正常叶。在吸芽苗生长中后期长出,按不同的部位和功能分别有:魁叶是所有叶片中叶面积最大的一张叶片,魁叶的出现是花芽分化开始的标志;葵扇叶是植株倒数第二张叶,叶片先端较钝平;护叶是植株抽生的最后一张叶片,形态直生且叶比较短。2.组织培养种苗植株的叶片无鳞片状叶和剑形叶。从组织培养瓶苗的小叶开始计算起抽生的第10~12张到22~23张叶片叶面带有紫色斑,共有10~13张。抽生叶片总数可达33~36张。高温高湿季节,叶片抽生速度快且数量多,保护后期的青叶是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1.花芽分化(1)吸芽苗的花芽分化时间。一般抽生20~24张正常叶片后开始花芽分化。(2)组织培养苗花芽分化时间。抽生无紫色斑的大叶10~12张后(即含瓶苗叶,抽生叶片总数达33~35张)开始花芽分化。从时间看,正常气候和充足肥水条件下,3月下旬到4月上旬定植的春植香蕉苗于当年的7月中旬到8月上旬开始花芽分化;9~10月种植的秋植香蕉苗于次年4~5月开始花芽分化。2.花穗和花型香蕉开花也叫抽蕾,蕾也称花穗,属于顶生穗状花序,外面有紫色大苞片包裹。花型有以下3种:(1)雌性花。是能发育成香蕉果实的花,位于花轴的基部,其子房占全花长度约2/3,花芽分化期充足的营养能增加雌性花的数量。(2)中性花。位于花轴的中部,其子房占全花长度约1/2。(3)雄性花。位于花轴的顶部,其子房占全花长度约1/3。3.果实蕉类果实是由雌性花的子房壁和胎座发育形成肉质可食用的部分。一般的栽培品种是三倍体,无种子。不同蕉类的果实食味品质不同:香蕉果实果身微弯,成熟后香气浓;大蕉果实果身直而有棱,果皮厚,成熟后无香气;粉蕉果实圆直,棱角不明显,皮薄易裂,成熟后香气较淡或无香气。不同季节成熟的香蕉食味品质也不同:在8~11月成熟的“正造蕉”,果指肥大且整齐,高产,风味好,耐贮藏;5~6月成熟的“水蕉”,果指肥大,高产但含水量多,味淡,不耐贮藏;2~3月成熟的“雪蕉”果指瘦小,果皮厚,果指不整齐,低产,但风味佳;3~4月成熟的“指天蕉”果指小,低产且品质差。(1)高产指标。一般“水蕉”每果穗有6~8梳、果指130~140个,株产20~25千克为高产:“正造蕉”每果穗有8~10梳,果指150~170个,株产25~30千克为高产。(2)优质指标。果梳外观要求梳形好,果指排列整齐,无三层果现象,“水蕉”果指18~20厘米,“正造蕉”果指20~30厘米,每梳果有16~24果指。无机械损伤疤和病虫害,青果色泽淡黄绿,后熟色泽金黄色。品质要求成熟果实香味浓郁风味好,外皮剥离不易断,含糖量19%~2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22%。(3)耐贮藏性要求。青果常温自然放置10~12天,保鲜处理的能放置30~40天,催熟后果实货架寿命3~6天,果指不易脱落。(1)发育期与栽植的时间和种苗类型关系较大。一般新植蕉:春季定植的生长期有11~13个月,秋植蕉生育期有13~16个月;宿根蕉的生育期有14~16个月;芽苗生育期较组织培养苗的生育期短,因前者恢复生长快且生长旺盛。(2)影响香蕉生长期的主要因素。①种植密度。稀植园比密植园提早收获,因前者肥水和光照充足且园地的微气候温度较高,能加快植株的生长速度。②肥水条件。肥水充足,植株生长速度快,能提早抽穗和成熟;如留芽过多,营养过于分散会延长母株的生育期。③气温。同一品种在气温高的地区比气温低的地区生育期短。香蕉属于热带水果,要求年最低温度的月平均气温高于10℃,且最低气温高于3℃,全年平均气温24~30℃,当气温下降到5℃时部分器官开始受寒害。香蕉根系浅且生长量大,不耐旱,但根际土壤含水量过高极易使植株受害。光照充足才能使植株开花结果良好。蕉类生长对土壤要求不很严格,但疏松通透的冲积壤土最佳。1.分株繁育吸芽繁育也称宿根蕉,一般选取9~11月抽生的吸芽(称褛衣芽)和2~5月抽生的吸芽(红笋芽)作种苗,以苗高1.0~1.5米为宜。褛衣芽春种后6个月可抽蕾,红笋芽种植后6~7个月可抽蕾。2.组培苗香蕉组织培养苗一般由专业机构进行培育。种植时宜选用叶龄10~12张,且有1~2张带紫色斑色斑叶片的种苗定植,春种后6.5~7.5个月可抽蕾。1.园地选择蕉类叶大、干高、根浅,抗风力弱,易被强风吹倒或吹折,蕉叶被风吹裂也影响植株的生长和产量,故建蕉园宜选择背风向阳的田地并采取防风害措施。故建议选择背风向阳的田地,并采取防风害措施。2.定植时期一般有春植和秋植,春植在2~3月栽植,秋植在9~10月栽植。部分地方也有夏植或冬植。3.定植前土壤准备在定植前3~4个月整地,松土深度0.5~0.6米,施入有机肥或杂肥为主的基肥和石灰与土壤混匀。高地下水位的平地可采取深沟高畦种植方法,畦高0.4~0.5米,畦沟面宽0.5~0.6米,如采用宽畦面双行种植法,畦宽3.5~4.0米;如采用窄畦单行种植法,畦宽2.0米。低地下水位或保水性差的旱地为便于灌水可采用浅沟单行种植法,沟深0.2~0.3米,宽1.0米。4.定植规格定植规格可依据园地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水平确定,一般株行距(2~2.5)米×(2.5~2.7)米;每亩栽80~120株。5.栽植后管理(1)淋足定根水,并覆盖杂草在树盘保湿。(2)秋冬植苗在冬季宜加盖小拱膜防风防寒。1.香蕉对营养元素要求的特点氮、磷、钾三要素中,香蕉对钾需要量最大,其次是氮,而磷的需求量相对较少,高产优质的香蕉园氮、磷、钾合适比例大约是1∶0.2∶(3.5~4.0)。香蕉属于忌氯作物,施用的钾肥应使用硫酸钾或硝酸钾,不宜施用氯化钾。2.春植香蕉组培苗的蕉园施肥技术以株产25千克果实计算施肥量。(1)基肥。定植前整地时施下,施农家肥等有机肥10千克/株,磷肥0.5千克/株。(2)壮苗肥。种植20~25天后,每隔10天淋稀薄水肥或高效叶面肥追肥一次(如绿旺或绿芬威等);当无紫色斑叶片抽生1~2张后,施用花生麸肥约1.0千克/株,尿素、硫酸钾各0.2~0.3千克/株、施后盖土并淋水;一个月后再施肥一次。(3)花芽分化肥。在7月中旬到8月上旬即植株抽生33~35张叶时施肥:按复合肥和硫酸钾各0.2~0.3千克/株,花生麸肥0.5千克/株。(4)壮果肥。抽蕾后及时施肥,复合肥、硫酸钾和花生麸肥各0.2~0.3千克/株,施肥后及时淋水。3.宿根蕉春芽的施肥技术以株产25千克果实计算施肥量。(1)壮苗肥。2月下旬到3月上旬施花生麸肥1.0千克/株,尿素、硫酸钾各0.2~0.3千克/株,磷肥0.5千克/株,同时,要清除旧蕉头,4月至6月,每月上旬各施肥一次,每次施入花生麸肥0.3~0.5千克/株,尿素和硫酸钾各0.2千克/株。(2)壮果肥。现蕾后施2~3次,每次施复合肥0.2~0.3千克/株或尿素和硫酸钾各0.1千克/株。1.除草园地畦面要及时清除杂草,防止争夺肥水,化学除草剂要少用,且使用时避免喷到蕉株导致毒害。2.中耕松土每年2~3月中耕一次,深度15~20厘米,结合施有机肥、除草、挖除旧蕉头进行。4月后根系生长活跃,不宜中耕。3.地面覆盖可利用稻草、甘蔗叶、无病虫害蕉叶、杂草等作物残体作畦面覆盖物。通常每一母株只留头路芽或二路芽的一株作母株的接替株,当吸芽高约0.3米时选留芽,肥水条件好的可选留吸芽两株,其余的吸芽全部去除。1.留芽时期的安排第一年留芽是整个生产周期产量的关键。如在6~7月选留壮芽,次年10~11月可收获“正造蕉”。在肥水水平中等和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每年的5~6月选留壮芽可保证次年8~11月收获“正造蕉”;如肥水充足或冬季气温较高的地区,可延迟到7月选留芽,但不能迟于7月下旬,如8月才选留吸芽作接替株,次年只能收获“雪蕉”;在冬季气温较高的地区,如要在下一年4~6月收“水蕉”,当年3~4月选留壮芽作母株的接替株。2.除芽技术除芽通常在吸芽长到0.15~0.30米进行,太小的易伤及母株,太大消耗养分过多,除芽以去吸芽的生长点及上部的小球茎为度,夏秋季每15~20天除芽一次。果穗管理是保证香蕉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节,主要做好以下工作。1.校蕾抽蕾后要及时把妨碍花蕾下垂的叶片拨开或割除,防止花轴折断。2.断蕾和疏果(1)断蕾。在雌花开完见到有2~3梳花不能结果时,要及时把花蕾割除,减少养分的消耗。断蕾时末端果梳最好留1~2个果指,防止果轴往上腐烂或干枯。断蕾应在晴好天气进行,防止果轴断口腐烂。如天气不良又必须断蕾的,断蕾后及时涂600~800倍杀菌剂溶液,并用塑料膜包扎伤口。(2)疏果。疏果的目的是保证果指的大小和质量,一般按“正造蕉”留果梳8~10个、果指150~180个;“雪蕉”和“水蕉”留果梳6~8个、果指130~140个;多余应疏除。果穗末端的1~2个果梳一般果指少且梳形不好,在断蕾时常把其疏除,其他果梳的畸形果也同时疏除。3.果穗套袋果穗套袋能减少病虫害和机械损伤,促进果实生长发育,冬季还能防寒,目前多采用市售的浅蓝色塑料薄膜袋,长120厘米,宽150厘米,两头通口,有单层和双层两种类型。冬季低温用双层袋防寒效果好于单层袋。套袋前两天喷一次防病虫害药剂。可同时使用市售如“丰满剂”和“增果灵”等一些能增加果实的长度和粗度的药剂,提高果实等级。1.防风一般采用“牵引法”和“立桩法”两种方法。(1)牵引法。用包装绳将植株假茎上部绑牢,各植株之间相互牵引拉紧,形成网状,并在每植株上部拉上2条包装绳,以45°角用小木桩固定在地面上。(2)立桩法。用长3~5米、径粗约10厘米的木条在蕉穗反侧距蕉头10~15厘米处,扎入土中深约50厘米然后用包装绳在蕉株上、中、下部把蕉株和木桩牢固地绑缚在一起,再在蕉株上部拉上2条包装绳以45°角用小木桩固定在地面上。2.防寒适期留芽作接替株,避免植株在12月到次年2月冬季抽蕾;秋天增施钾肥和有机肥;11月上旬果穗套袋;低温来临前蕉园灌水;霜前蕉园熏烟。寒害后及时刈除受霜害和冻害的蕉叶和叶鞘,防止腐烂蔓延,及时施速效肥恢复生长势。1.采收标准(1)采收时间的确定。一般4~8月抽蕾的香蕉,断蕾后60~80天可采收;10~12月抽蕾的香蕉断蕾后130~150天可采收,断蕾时可用小刀在果轴刻写断蕾日期备忘。(2)成熟度判断。判断时以中部果梳果指的饱满度为指标;果身饱满但见棱角的饱满度约8成,果身饱满棱角不明显的饱满度约九成。本地销售的饱满度为9成的才采收;远销的饱满度在七八成时就要采收。2.采收方法2~3人为一组,一人先用利刀在假茎的中上部砍切一刀,使植株缓慢倾斜;另一人用软物托住缓慢倒下的果穗,前一人再将果轴割下,合作将果穗保护性转移。3.收蕉后清洁田园(1)处理假茎,保留假茎高度约1.5米,使其贮藏的营养回流到球茎上,供给子代植株的生长。(2)枯黄的蕉叶要用锋利刀及时割除,减少病虫源。旧蕉头隔年要挖除,可结合春季松土进行。1.乙烯利催熟法配制40%乙烯利500~1000毫克/升的水溶液,浸果或喷果或涮果轴,然后将香蕉放置在房内,高温时使用的浓度宜低些,温度较低时使用浓度高些。2.乙烯气体催熟法将香蕉送进密闭室后,通入乙烯气体,1立方米的乙烯可催熟1000立方米体积的香蕉,催熟室的温度保持20~25℃,每24小时开门换气一次,连续重复处理2~3次,催熟后的香蕉色泽鲜黄美观。主栽品种有八月鲜、扁匣榛、红壳、粉壳、大广眼、油潭本等。主栽品种有广眼、大乌圆、双孖木、粉壳、石硖、红核仔、乌龙岭、水南1号等。主栽品种有草铺种、福眼、白露、储良、立冬本等。龙眼根系为菌根,好气,耐旱耐酸耐瘠。年周期内有3~4次生长高峰期,大约分别在3月上中旬至4月上中旬、5月上中旬至6月中旬、8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龙眼树干粗糙,枝条粗分枝力强。龙眼一般一年发生3~4次梢:春梢1次,2月下中旬至4月上中旬,生长较弱,难成为结果母枝;夏梢2~3次,在当年春梢或上年夏、秋梢上抽出,其中以6~7月梢为夏梢高峰期,夏梢一部分可成为翌年的结果母枝;秋梢1次,8月中旬至10月抽发,从夏梢顶芽、采果枝以及短截枝、老枝上抽发,可成为翌年结果母枝。在华南热带地区为避免植株抽发冬梢影响花芽分化,常培养10月上中旬抽生,12月上中旬完全老熟的第二次秋梢作次年主要的结果母枝。茎粗在0.7~0.8厘米的成熟的结果母枝坐果率高。1.花芽分化龙眼的花芽分化期一般为1月中下旬到3月中下旬。龙眼结果母枝顶芽及顶芽附近的3~5个芽进行花芽分化。龙眼花芽分化期其形态表现:前期为末级梢枝条的顶部抽穗,中后期的花穗主轴的苞片腋间形成红色点状的花穗原基,红点最后发育成为侧花穗。12~14℃的低温对龙眼的花芽分化有利,如此时气温偏高达15~16℃,且持续5~7天以上,花穗就会出现前期的叶包花或后期花包叶的“冲梢”现象。2.花和开花期(1)花序。龙眼花序为圆锥形聚伞花序。龙眼小花花型有雄花占总小花数的80%左右;雌花占小花总数的5%~20%;部分为两性花。花序也称花穗,它的生长类型与果实产量关系密切;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长花穗,其雌花比例小,小花量,大消耗营养量大,坐果率低;二是短花穗,其雌花比例大,小花量少营养充足,坐果率高;三是丛状花穗,其花枝粗短,雌花比例高,坐果良好;四是“冲梢”花穗,因其抽生叶梢,成花率低,坐果率低。(2)开花。龙眼开花的顺序一般雄花先开雌花后开,最后以雄花开放结束花期。各地龙眼的开花期在4月上旬到5月中旬,花期30~40天。花期如遇高温或低温阴雨天气都不利于开花坐果,常因授粉受精不良而严重落花落果。蜜蜂、蝇类是龙眼花主要的传粉昆虫。促进龙眼花授粉受精良好的常用方法有开花期果园引蝇放蜂,花期遇高温用水喷雾防止烧花,花期遇雨及时摇树防止沤花造成烂花,花期用0.3%硼砂溶液喷雾。3.果实发育及果实成熟果实可食用的部分为假种皮形成的果肉。坐果后,果实在6月中旬开始生长膨大,7月上旬起进入迅速膨大期;早熟品种成熟期在7月中下旬,中熟品种的在8月上中旬,晚熟品种在9月中下旬。龙眼生长结果需求充足条件:要求年平均气温18~26℃,最低温2~3℃,冬季12~1月要求有适当低温8~14℃,温度在0~2℃会遭受冻害使顶梢枯萎;3月平均气温较低,也难以成花。龙眼耐旱忌水浸,生长发育期间,要求有充足水分,年雨量1000~1200毫米地区生长良好。龙眼对土壤适应能力强,除碱性土外的平地、冲积土以及山丘地,除碱性土外,沙壤土、红壤土、黏质土等各种土壤都能适应,瘠薄土壤宜增施有机肥或进行土壤改良。育苗一般有高压育苗和嫁接育苗两种。1.高压育苗一般在2~8月均可进行,但以3~4月进行时发根良好,成功率高。操作方法是:选择生长良好的优良母株,在其上选2~4年生的健壮枝条进行环状剥皮,宽约4厘米,刮净红色皮层至见白为度,7天以后,待剥口长出瘤状物用催根材料包扎,经过约100天以后待根长多后,再锯下假植。2.嫁接育苗(1)砧木选用。共砧以及大乌圆、广眼等大核种子品种的实生苗。(2)嫁接方法。切接(含改良切接)、枝腹接、芽腹接、舌接。(3)嫁接时间。最好在每年的3~5月进行,嫁接后一个月可检查其成活与否,未成活者可进行补接,若已成活,则解绑,在10~15天后剪砧。1.园地选择及整理一般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方便的丘陵坡地建园。采用等高定点开坑或按等高线开垦成简易梯田后定点挖坑。龙眼种植前1~2个月要挖好种植坑,种植坑的规格为长1米、宽1米、深1米为宜,挖坑时要将表土和底土分开堆放,定植前将土放回种植坑中,先放进杂草、绿肥,并撒上石灰与表土拌匀,再放入农家肥与松细土拌匀回至高出地面30厘米。平地筑土堆,开浅穴定植。2.种植时期龙眼定植可分为春植和秋植。春植在3~4月进行,秋植在9~10月进行。3.种植密度一般采用的种植株行距为:行距5~6米、株距3~5米。种植株数平地为每亩20~35株,山地为每亩35~40株,也可进行矮化密植。4.栽植方法栽植苗木应选择品种纯正、粗壮、直立的嫁接苗,以营养钵苗或者带土团的苗木为好。栽苗时在种植坑中心挖一个小坑,把苗放入坑中,种下回土以不盖嫁接节位为宜,轻压松紧适度。淋透定根水,并用稻草覆盖整个树盘。种后如果遇到干旱天气每隔2~3天要淋水1次,保持树盘湿润。下雨后要检查及时排去积水。1.肥水管理(1)追肥。对幼年龙眼树的施肥采取勤施薄施的原则,一般在龙眼树苗定植后1个月开始施第一次肥。以后每次新芽长出来时和新叶开始转绿时各追肥一次,追肥时结合淋水可以用沼气液、猪粪水等水肥,也可以每棵淋施20~25千克水肥加尿素或复合肥0.1千克。进入冬季低温时期,要增施磷、钾肥。除在11月以后扩坑埋施有机肥时加入复合肥外,还可在叶背喷施根外追肥,可用0.6%的氯化钾加0.2%的尿素肥液喷施。(2)水的管理。要求在多雨季节注意对果园排水,而少雨季节需注意对果园灌水,特别是8~10月,正是龙眼秋梢抽生的时期,要注意做好果园的灌水工作。2.整形修剪龙眼幼苗定植成活后,距地面30~50厘米选留角度分布均匀的新芽3~5个培养成为树冠的主枝。主枝萌发时,根据树型情况选留3~5个芽,培养成为侧枝,最后形成自然圆头形树冠。第二年春季如果苗木长出花穗,要及时剪去花穗,以集中营养保证枝叶生长,使树冠生长得更快,尽快形成树冠,提早结果。1.施肥技术结果树的施肥量宜根据品种特性、树龄大小、树势强弱、果园土壤肥力状况、上年产量和当年的花果量多少等情况而定。周年施肥技术如下所述。(1)基肥。要求在1月上中旬施,株施麸肥0.25~0.5千克,磷肥1千克。同时,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和0.3%尿素溶液或根际淋施复合肥,促使花芽及时萌动。(2)壮花肥。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花穗抽出后施;株施氯化钾0.3~0.4千克加复合肥0.3~0.4千克,麸肥0.25~0.5千克,对水或浅沟淋施,以促进花芽分化的数量和质量,提高抽穗率和增大花穗。(3)保花果肥。每年4月下旬至5月在谢花后至果实黄豆般大小时施下。株施腐熟人粪尿40千克加麸肥0.2~0.3千克,或复合肥0.2~0.3千克,促进果实生长;减少生理落果,每株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0.5千克。(4)促梢壮梢肥。一般于每年7~8月采果前后5天和9月下旬分两次施肥,结合灌水施速效肥,梢前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恢复树势,促进采后第一次秋梢及时抽发并在9月下旬老熟、第二次秋梢在10中旬抽发能在12月中旬老熟。2.修剪结果树的修剪主要是围绕培养次年优良结果母枝进行。(1)疏花疏果。在清明前后对花量大的植株要疏除部分花穗。疏花穗可按“树顶少留,下层多留;外围少留,内部多留”的原则进行。选留20厘米以下粗短花穗,并短截长花穗,控制其长度在15~20厘米,疏除病虫花穗,弱枝穗,利于提高坐果率。为提高果实商品价值,在6月下旬疏果,去除小果、畸形果、病虫害果,大乌圆等大果型的品种每果穗选留果数30个左右。石硖、储良等中小果型的品种每果穗选留果数40~45个。(2)采果后修剪。采果后3~5天及时修剪、疏剪枯枝、细弱枝、过密枝、病虫害枝、交叉重叠枝;回缩衰退枝组,保留其基枝20~25厘米、径粗1.5~2.0厘米的枝桩;短截衰弱的结果母枝和徒长枝,修剪程度以中午时可以看见阳光通过绿叶层,在树盘地面上形成数量众多的像铜钱大小的光点为宜;抽发的秋梢要疏梢,每一基枝选留2~3壮实的新梢,其他的则疏除。交叉枝、丛生枝去弱留强进行疏剪;弱树只轻剪或不剪,疏剪病虫害枝、部分过密弱枝;强树可适当重剪。(3)冬季修剪。冬季修剪主要在秋梢结果母枝转绿后的12月下旬至花穗抽出并明显现花蕾时进行,只剪除阴枝、过度下垂枝、病虫害枝、弱枝(小于0.5厘米,10片复叶以下),从基部疏除,不能短截结果母枝和大枝。3.结果母枝的培养技术根据种植地气候、树势和树龄的不同,通过采果前后的肥水管理和采果后的修剪,培养次年的结果母枝。防止植株在冬季抽生冬梢不能进行花芽分化导致次年无花或花量少。如只培养一次秋梢作结果母枝,结果母枝抽发期安排在9月下旬到10上旬。这种秋梢的结果母枝老熟后抽发冬梢可能性极小,次年抽穗率高;如要培养两次秋梢,并以第二次秋梢作次年主要的结果母枝。第一次秋梢抽发期安排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促使本次秋梢在9月下旬老熟,第二次秋梢抽发期安排在10月中下旬,促使二次秋梢在12月中旬老熟。4.控制冬梢抽生,促进花芽分化技术(1)采果后适期培养次年结果母枝。(2)培养秋梢的追肥以速效性肥为主,并控制氮肥用量,加大钾肥用量,不宜施用大量的迟效有机肥,末次秋梢老熟后不再施入氮肥。(3)采后及时修剪,刺激新梢抽生。(4)壮旺树在11~12月对其一级枝和二级枝的树皮光滑处进行螺旋环割。环割宽度0.2~0.4厘米,螺旋线间距为3~5厘米。螺圈2~3个。(5)在末级秋梢老熟后沿树冠滴水线处深翻约4厘米,锄断部分根系并晾根5~7天。(6)冬梢萌发时人工及时摘除。(7)喷药促控。在11~12月份使用浓度200~400毫克/升的乙烯利;浓度200~400毫克/升的多效唑(注意只能间隔几年使用一次),浓度800~10400毫克/升的B9溶液等化学药剂控制。这些药剂喷雾一次能抑制枝梢生长期限约25天。也可使用花果灵、龙眼和荔枝杀梢促花素和龙眼丰产素等市场推广的控梢药剂。1.龙眼果实成熟的标准一般当龙眼果皮由青色转为淡褐色或黄褐色,表面变得薄而平滑,绒毛脱落,果肉有坚硬变得柔软并富有弹性,生青味消失,果核有红色转为黑色(红核品种除外),15天左右即可采收。果实成熟后要及时采收,否则落果量不断加大。在果实成熟采收前几个月给果穗套尼龙网袋,能明显减少虫害。2.采收时间应在晴天的早晨或傍晚进行,早晨应在露水干后为宜;不应在中午太阳光强烈、雨天、有台风时采收,因在此条件下采收的果实易变质和发生病害。3.采收用人工采收方法进行采收。果穗采摘剪口的部位要求在果穗基部和结果母枝的交界处即在果穗基部下1~2张复叶处用采果剪剪断,不要伤及树体。采下的果实应轻采轻放,叠放整齐,装筐时,先在筐底放些叶片作垫衬。采摘下来的果实不能在烈日下晒,宜放在树阴下或送库房整理、包装。4.包装与贮藏在包装前,应修齐果穗,坏果与破裂果要剔除,将果穗上的叶子保存下来一起包装。龙眼果实采收后装入塑料周转箱或板条箱内贮藏效果最好,每箱装12千克左右,以便于运转和贮藏,装箱时要果穗朝外、果枝朝内,轻装轻放。采后应及时处理,最好当天采收、当天处理、当天入库贮藏。早钟6号、长崎早生、森尾早生等。大五星、软条白沙、安徽大红袍、龙泉1号、龙泉6号、洛阳青、解放钟、大钟、太城4号、茂木、长红3号。枇杷的根系由主根、侧根和须根组成。主根由种子胚根发育而成,在它上面产生的各级较粗大的分枝,统称侧根。在侧根上形成的较细根系,称为须根。根系生长和枝梢生长是交替进行的,一般根比枝梢早两周。一年中有四次根系生长高峰,第一次是1月底至2月底,第二次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三次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第四次在10月底至11月底。壮实的夏梢是当年主要的结果母枝,一部分春梢和少量的秋梢也可直接发育成为当年的结果母枝。顶芽肥大充实,为混合花芽,抽生花穗开花结果,顶芽下方的2~3个腋芽抽发营养枝。枇杷以中心枝结果为主,侧生枝很少结果。枇杷的花芽是由结果母枝的顶芽分化形成的。自6~8月份开始分化,后先形成花萼和花瓣,再形成雄蕊和雌蕊。一般在6~7月份是枇杷花芽分化临界期,此期生长点易于改变代谢方向可形成叶芽,也可形成花芽,是控制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能否形成花芽与品种、枝条状况、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关系很大。枇杷一般9~11月抽穗,大多品种在10月中下旬开始进入开花期,于次年2月结束。通常开花期分为三批:在10~11月开的为头花,头花果由于生长期长,发育充实,果大品质好,但容易受冻害;二花在11~12月开,冻害少于头花,果实质量较次;三花在1~2月开,受冻机会少,但果实生育期短,果小品质差。成熟枇杷果实的果肉由花托形成。果实在盛花后118~158天内增长迅速,果实重量、体积和果肉重量的增长与果实纵横径的生长是同步的。枇杷果实的成熟期大多品种在4~6月。因枇杷无后熟性,鲜食果必须在果实充分成熟时分批采果,远销果可在八成熟时采果。成熟枇杷果实按果实重量分为:大果品种,成熟时单果重60克/果以上;中果品种,25~59克/果;小果品种,25克/果以下。枇杷喜温暖气候,要求年平均气温15~17℃,且无严寒,一月平均温度5℃,冬季最低温度不低于-5℃,少部分品种在年均温12℃以上即可正常生长;喜空气湿润,雨量充沛,要求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夏末秋初干燥少雨天气有利花芽分化;光照充足有利于枇杷的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枇杷对土壤选择不严,一般沙质或砾质壤土、沙质或砾质黏土都能栽培;土壤pH值为5.0~8.5均可正常生长结果,最适宜在pH值为6.0左右。育苗一般采用嫁接育苗。1.嫁接苗常用的砧木砧木可选择普通枇杷、石楠。2.嫁接方法砧木粗度达1厘米左右时即可嫁接。常在春季2~4月进行,一般采用枝切接或枝腹接和剪顶留叶切接法。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试验推广的芽接育苗技术,效果很好。1.园地选择及整理应选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坡度在30°以下的坡地。平地建园以选择在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土层深而疏松的沙质土壤上种植为好。坡地整地采用等高定点开坑或按等高线开垦成简易梯田后定点挖坑。种植前1~2个月要挖好种植坑,种植坑的规格长1米、宽1米、深0.8米为好,先放进杂草、绿肥,并撒上石灰与表土拌匀,再放入农家肥与松细土拌匀回至高出地面30厘米高。平地要把地下水位放在突出位置,多采用深沟高畦,开浅穴定植。2.种植时期枇杷定植可分为春植、冬植和秋植;在华南地区通常自12月份至翌年2月份进行冬植。在其他地区,春植在2~3月进行,秋植在9~10月进行。3.种植密度一般采用的种植株行距为:行距4~6米、株距3~4米。种植株数平地为每亩20~35株,山地为每亩35~40株;也可进行矮化密植。4.栽植方法栽植苗木应选择品种纯正、粗壮、直立的嫁接苗,以营养杯苗或者带土团的苗木为好。栽苗时在种植坑中心挖一个小坑,把苗放入坑中,种下回土以不盖嫁接节位为宜,使根系均匀分布在坑底,同时,进行前后、左右对正,校准位置,使根系舒展。再将肥土分层填入坑中,每填一层都要用脚踏实,并随时将苗木稍稍上下提动,使根系与土壤密接,宜至定植穴上的土墩高出地面20~30厘米。若栽前未剪成半叶的,应于栽后剪去叶片的一半。淋透定根水,并用杂草覆盖整个树盘保湿。1.扩坑改土一般在定植后的第二年进行,具体做法:在原定植坑外围挖长约80厘米、宽约45厘米、深约55厘米的改土坑,每株挖2个,每株施人畜粪15千克,绿肥、杂草25千克,石灰0.5克,磷肥0.5千克,分2层埋入,按表土放底层,底土放表层,绿肥杂草等粗肥放在底层,速效肥放在靠根际处的顺序一层肥一层土进行回填。覆土要高出地面10~15厘米,以免坑面下沉积水。挖坑时一般先株间后行间,逐步向外扩展,至全园土壤全面深翻改土。2.水肥管理对幼年枇杷树的施肥采取勤施薄施的原则,一般在枇杷树苗定植后2个月开始施第一次肥。以后采取“一梢肥”或“一梢两肥”的方法。追肥时结合淋水可以用人畜粪水淋加尿素或复合肥0.1千克对水株施20~25千克水肥。要求在多雨季节注意对果园排水,而少雨季节需注意对果园灌水。3.抹芽整形枇杷树的树型一般在主干分层形和变则主干形两种。变则主干形整形方法是:在定植后定于高30~40厘米,每年留1主枝,其余自主干上所萌生之枝早日除去,或摘心短截,使其成为枝组,一般第四年后基本定形。在幼年树未结果整形阶段,主要采用抹芽的方法进行树冠培育整形。一般在抽芽时就选留方向、位置适宜的芽,把多余的芽抹除,促进主枝、副主枝的生长。1.结果树施肥技术施肥量以20~30千克/株的产量计算。(1)采果肥和基肥。5~6月采果后7~10天施厩肥30~40千克/株,麸肥2千克/株,磷肥2千克/株,钾肥1千克/株。(2)花前肥。8~9月施复合肥、麸肥各0.5~0.8千克/株。(3)壮果肥。2月上旬施复合肥、钾肥各0.6~1.0千克/株,麸肥1.0~1.5千克/株。2.采果后修剪技术枇杷采果后修剪的操作:疏剪过密枝、病虫害枝、枯枝、细弱的结果母枝;对远离主枝的结果母枝留基部10~15厘米回缩更新,为避免结果部位外移;对抽发过长的春梢和强壮的结果母枝留基部5~6张叶片短截,促使腋芽萌发夏梢成为结果母枝。成枝力强的品种为培养健壮结果母枝,萌芽后要及时疏芽,留1~2个芽即可,结合疏花疏除结果母枝上抽发的部分秋梢和冬梢,每一结果母枝中只选留斜生、向外生长的新梢2个作次年的结果基枝。基枝延伸以中心枝以下的第一侧枝作延长枝为主。3.疏花疏果技术(1)疏穗疏蕾。枇杷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疏花穗,疏花穗的时间以部分花蕾露白而未开放时为宜;7~10年生植株全树留花穗80~100穗,对留下的花穗再疏部分花蕾;可摘除花穗上半部和基部支穗;每花穗保留中部相对集中的3~4个支穗;再把留下的支穗末端的花蕾摘除,只保留支穗基部的花蕾。(2)疏果。枇杷疏果一般在2月中下旬进行,大果品种每果穗保留端正果形、大小一致的果实3~4个;中果品种每果穗留果4~5个;小果品种每果穗留果6~9个。4.果实套袋技术果实套袋的时期一般在最后一次疏果完毕,病虫害发生之前进行。套袋用的果袋,一般用旧报纸或牛皮纸制作。袋的形状大小依果的大小而定,一般为长方形,大小为20厘米×13厘米的,一张报纸可做8个;大小为30厘米×20厘米的,一张报纸可做4个,袋顶两角剪开,以利通气观察。不同熟期的果实,在套的袋上要有不同标志以便成熟时分期分批采收。套袋时宜从树顶开始,先把果穗基部3~4张叶片整理好束在果实上面,然后用纸直接包裹或制作成纸袋,把纸的长边对折成30厘米×20厘米,用订书机钉封住短边的一边即可,把果连叶包好。袋子口向下,用订书钉封口,纸袋要鼓起,避免套袋时果实与纸袋直接接触。(1)适期采收。枇杷充分成熟前15~20天即开始转色,由黄绿色转黄再转橙红或橙黄色。适宜采收期应是果皮充分着色,呈现出该品种完全成熟时所固有的色泽时,或稍延后3~5天采收。如需远运或加工罐头的果实则可适当提前,80%~90%成熟时采收。晴天采收,雨天及高温烈日均不宜采收。(2)采收方法。采摘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采后品质。枇杷果皮上有一层茸毛,稍加碰擦果皮即会受伤变色,采收时要特别小心、细致。必须备有“人”字形采果梯、采果钩和采果篮等工具,采收时由下而上、由外向内顺次进行。采摘时手执果穗基部剪下或折断,手指不接触果面,要轻拿轻放,以防茸毛蜡粉脱落或果皮受损。所有盛放器具内壁均应平整光滑,用碎纸或布做衬垫物。(3)分级包装。枇杷采收后,应挑出伤果、裂果、病虫果、畸形果和不合规格果,然后按果实大小分级包装。新鲜枇杷的包装分内销、外销及加工原料包装三种。目前,内销包装多用竹筐或柳条筐或木箱,筐(箱)内四周及底部垫衬纸,每筐(箱)装果15~20千克,顶部留有空隙,盖上盖子,筐(箱)外还可贴上商标纸,注明产地、规格、数量、品种等。外销包装可用纸箱或塑料盒装。一种包装以单果为主,果柄长1厘米为限,用聚乙烯薄膜或包装纸逐果包装,盛放于透明硬盒中,每盒果1.2~2.5千克。两盒一小箱(子箱),若干子箱为1大箱(母箱)。另一种包装以硬质塑料托盘为盛器,盘底有如放鸡蛋的果槽,上放10~12个枇杷果实,外覆以透明保鲜薄膜,美观、稳妥,若干盒为一箱。作为加工原料的包装,大多离产地近,分好级后用塑料周转箱装运。 -
报告
果树 病虫害的防治出版时间:2015别名:天幕枯叶蛾、带枯叶蛾、梅毛虫。1.危害特点主要危害苹果、梨、桃、李、杏、梅、樱桃、海棠、沙果等。刚孵化幼虫群集于一小枝杈,吐丝结成网幕,食害嫩芽、叶片。每龄幼虫蜕皮后,下移至粗枝杈上结网巢,白天群栖巢内,夜出取食,4龄后期分散危害,严重时全树叶片吃光。2.形态特征(1)成虫。雌体长18~22毫米,翅展37~43毫米,黄褐色。(2)卵。圆筒形,灰白色,200~300粒环结于小枝上粘结成一圈呈“顶针”状。(3)幼虫。体长50~55毫米,头蓝色,体上有多条黄、蓝、白、黑相间的条纹。(4)蛹。椭圆形,长17~20毫米,蛹体有淡褐色短毛。(5)茧。黄白色,表面附有灰黄粉。别名:苹卷蛾、棉卷蛾、远东褐带卷蛾。1.危害特点主要危害苹果、梨、山楂、桃、李、杏、柑橘等。幼龄食害嫩叶、新芽,长大后卷叶,或贴叶片于果面,食叶肉呈纱网状和孔洞,并啃食贴叶果的果皮,呈不规则形凹疤,多雨时常腐烂脱落。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6~8毫米,翅展15~20毫米,黄褐色。(2)卵。扁平椭圆形,径长约0.7毫米,淡黄色半透明,孵化前黑褐色,数10粒成块作鱼鳞状排列。(3)幼虫。体长13~18毫米,细长翠绿色。(4)蛹。9~11毫米,较细长,初绿色后变黄褐色。1.危害特点成、若蚜集于芽、叶、嫩梢和茎上吸食汁液。梨叶受害严重时由两侧向正面纵卷成筒状,早期脱落。2.形态特征(1)成虫。无翅胎生蚜体长约2毫米,绿色或黄褐色,被有白色蜡粉。有翅胎生蚜体较小,灰绿色。(2)卵。椭圆形,长约0.7毫米,黑色有光泽。(3)若蚜。无翅,绿色,体较小,形态与无翅胎生雌蚜相似。1.危害特点分布广泛,食性杂,可危害多种果树。以夏秋季节为主,幼虫食害叶片。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13~16毫米,体橙黄色;前翅黄褐色,后翅灰黄色。(2)卵。扁平、椭圆形,淡黄色。(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9~25毫米,体粗大;各节背线两侧有1对枝刺,枝刺上长有黑色刺毛。(4)蛹。椭圆形,黄褐色,体长12毫米。(5)茧。椭圆形,质坚硬,黑褐色,有灰白色不规则纵条纹,极似雀卵。别名:红蜘蛛、大蜘蛛、大龙、砂龙等。1.危害特点分布广泛,食性杂,可危害100多种植物,果树上红蜘蛛种类较多。其寄生广泛,主要有山楂红蜘蛛、苹果红蜘蛛。危害叶片为主,被害叶正面有失绿的黄斑,严重时变黄脱落。叶片背面可以看见许多小红点,即为成螨,严重时可见许多吐出的丝。2.形态特征(1)成螨。雌成螨深红色,体长0.5毫米;雄成螨橙黄色,体长0.4毫米。(2)卵。越冬卵红色,非越冬卵淡黄色。(3)幼螨。越冬代幼螨红色,非越冬代幼螨黄色。1.危害特点危害苹果为主,其次为梨、桃、樱桃、海棠、李、沙果及山定子等果树。幼虫潜食叶肉,形成明显虫斑。发生严重的果园,叶片上虫斑可达15~20个,致使叶面失去光合作用能力,造成早期落叶,严重影响树势。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2~3毫米,翅展约6毫米;全身金黄色,上有银白色细纹。(2)卵。扁椭圆形,长径0.3毫米,乳白色,半透明,具光泽。(3)幼虫。幼龄幼虫淡黄绿色,末龄幼虫体长4~6毫米,细纺锤形。(4)蛹。长3~4毫米,黄绿色。别名:苹果食心虫、桃蛀果蛾、桃蛀虫、豆沙馅、猴头果等。1.危害特点危害多种果树,苹果、梨、枣较严重。桃小食心虫只危害果实。被害果果面有针头大小的蛀(入)果孔,由孔流出泪珠状汁液,干涸后呈白色蜡状物。幼虫取食果肉形成弯曲纵横的虫道,虫粪留在果内呈“豆沙馅”状。幼果被害后,生长发育不良,形成凹凸不平的“猴头果”;后期受害的果实,果形变化不大。被害果大多有圆形幼虫脱果孔,孔口常有少量虫粪,由丝粘连。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7毫米左右,灰褐色。(2)卵。椭圆形,初产时为橙红色,渐变为深红色。(3)幼虫。初孵幼虫黄白色;老熟幼虫体背桃红色,体长约13毫米。(4)茧。分两种类型:一种为冬茧,即幼虫越冬时做的茧,冬茧圆形,稍扁,茧丝紧密;另一种为夏茧,即幼虫化蛹时做的茧,夏茧长纺锤形,茧丝松散。两种茧外都附着土粒。(5)蛹。长约7毫米,淡黄色至黄褐色,体表光滑无刺。别名:梨小蛀果蛾、桃折梢虫、小食心虫等。1.危害特点危害梨、桃、苹果、李、樱桃、山楂。春夏季节危害桃、李嫩梢,多从上部叶柄基部蛀入髓部,向下蛀至木质化处便转移,被害嫩梢渐枯萎,俗称“折梢”。夏秋季节危害梨树,幼虫危害果多从萼、梗洼处蛀入,早期被害果蛀孔外有虫粪排出,晚期被害多无虫粪。幼虫蛀入直达果心,高湿情况下蛀孔周围常变黑腐烂渐扩大,俗称“黑膏药”。苹果蛀孔周围不变黑。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5~7毫米,全体灰褐色无光泽。(2)幼虫。体长10~13毫米,头、前胸盾、臀板均为黄褐色,胸、腹部淡红色或粉色。(3)卵。长0.5毫米,椭圆形,稍扁,黄白色,孵化前变黑褐色。别名:桃斑螟、桃蛀心虫等。1.危害特点危害桃、柿、核桃、板栗、无花果等。幼虫主要蛀食果实,蛀道直达果心,果实表面的蛀果孔常被病菌侵入,腐烂变黑。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12毫米,翅展22~25毫米,黄至橙黄色。(2)卵。椭圆形,长0.6毫米、宽0.4毫米,初乳白渐变橘黄、红褐色。(3)幼虫。体长22毫米,体色多变,有淡褐、浅灰、浅灰蓝、暗红等色。(4)蛹。长13毫米,初淡黄绿后变褐色。(5)茧。长椭圆形,灰白色。1.危害特点李实蜂危害李树是在幼果长到黄豆粒大小时,幼虫蛀入果核内部危害,果内被蛀空,堆积虫粪,幼虫老熟后落地休眠。2.形态特征(1)成虫。体黑色,长5毫米,李树花期成虫羽化,在晴天上午常集结在树冠上方飞翔。(2)卵。乳白色。(3)幼虫。长10毫米,头部淡褐色,胸腹部乳白色。(4)蛹。乳白色,裸蛹。1.危害特点以幼虫蛀入树干进行危害,老熟幼虫蛀入木质部,虫道弯曲,多由上向下蛀食,木屑和虫粪堆积于树干基部。造成枝干萎蔫枯死、严重时全树死亡。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约28~37毫米,体黑色发亮,前胸背面大部分为光亮的棕红色或完全黑色。(2)卵。卵圆形,乳白色,长6~7毫米。(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42~52毫米,乳白色,前胸较宽广;身体前半部各节略呈扁长方形,后半部稍呈圆筒形。(4)蛹。体长35毫米左右,初为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前胸两侧各有一刺突。1.危害特点危害苹果、沙果、海棠、花红。危害皮层,隧道内为褐色虫粪堵塞,皮层枯死、变黑、凹陷。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5.5~10毫米,全体紫铜色,有光泽,体似楔状。(2)幼虫。体长15~22毫米,体扁平;头部和尾部为褐色,胸腹部乳白色;头大,大部入前胸。(3)卵。长约1毫米,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后逐渐变成黄褐色。卵产在枝条向阳面、粗糙有裂纹处。别名:苹果小翅蛾、小透羽。1.危害特点危害苹果、桃、梨、李、杏等果树。幼虫在树干枝杈等处蛀入皮层下,食害韧皮部,造成不规则的虫道,深达木质部,被害部常有似烟油状的红褐色的粪屑及树脂黏液流出,被害伤口容易遭受苹果腐烂病菌侵袭,引起溃烂。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10~18毫米,全体黑色并有蓝色光泽,外形极似蜂类。(2)幼虫。体长20~25毫米,头黄褐色,胸腹部乳白色中线淡红色。(3)卵。长0.5毫米,扁椭圆形,黄白色,产在树干粗皮缝及伤疤处。别名:朝鲜球坚蚧、桃球坚蚧、杏虱子。1.危害特点危害杏、李、桃、梅等核果类果树。终生吸取寄主汁液,受害后,寄主生长不良,虫口密度大时,使受害严重的寄主致死。2.形态特征(1)雌成虫。体近乎球形,初期介壳质软、黄褐色,后期硬化为黑褐色,表面皱纹不明显。(2)卵。椭圆形,长约0.3毫米,粉红色,半透明,附着一层白色蜡粉。(3)若虫。初孵时,体椭圆形,体背面上隆起,体长0.5毫米左右,淡粉红色,腹部末端有两条细毛,活动力强。(4)蛹。裸蛹,体长1.8毫米,赤褐色,腹末有一黄褐色的刺状突。腐烂病,俗称烂皮病、臭皮病,是我国北方苹果树重要病害。主要危害结果树,造成树势衰弱、枝干枯死、死树,甚至毁园。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发生普遍。症状:有溃疡、枝枯和表面溃疡三种类型。1.溃疡型在早春树干、枝树皮上出现红褐色、水渍状、微隆起、圆至长圆形病斑。质地松软,易撕裂,手压凹陷,流出黄褐色汁液,有酒糟味。后干缩,边缘有裂缝,病皮长出小黑点。潮湿时,小黑点喷出金黄色的卷须状物。2.枝枯型在春季2~5年生枝上出现病斑,边缘不清晰,不隆起,不呈水渍状,后失水干枯,密生小黑粒点。3.表面溃疡型在夏秋落皮层上出现稍带红褐色、稍湿润的小溃疡斑,边缘不整齐,一般2~3厘米深,后干缩呈饼状。晚秋以后形成溃疡斑。苹果锈果病又称花脸病,是国内检疫对象。在东北、西北、华北产区都有发生,以西北最为突出,陕西、晋中有些果园病株率高达60%~80%之多,辽宁以北部地区发生严重。锈果病主要表现在果实上,随不同苹果种类和品种及环境条件症状有明显的差异。1.锈果型晚熟品种如国光、鸡冠、青香蕉、印度等品种发生。果实上有5条与心室相对应的红褐色木栓化锈斑,由果顶沿果面向果柄呈放射状发展。病重时锈斑龟裂,甚至果皮开裂,果小畸形。2.花脸型多发生在海棠、沙果、槟子及西洋苹果中的早熟品种如红魁、祝光、金红等。病果着色前症状不明显,着色后表现着色不匀,形成红绿相间的斑块,如花脸状,有时果面凹凸不平。3.锈果花脸复合型某些中熟或中晚熟品种如红玉、元帅、倭锦等常出现以上两种症状类型的复合症状。着色前果顶或果面散生锈斑,着色后除锈斑外的部位着色不匀呈黄绿斑块。以上3种症状,以前两种为主。虽然上述各类症状在某些品种上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有时也会出现同一品种在不同条件下甚至同一株上有几种类型。锈果病除危害果实外,苗木和枝条也可受害,表现苗木矮小、叶片反卷、枝干发生锈斑或溃疡斑等症状。梨黑星病又叫疮痂病,是南北梨区发生普遍、流行性强、损失大的一种重要病害。从落花期一直危害到果实成熟期。梨黑星病可侵染梨树所有绿色幼嫩组织:花序、叶片、叶柄、新梢、芽鳞及果实等,其中以叶片、果实为主。最典型的症状是在病部产生明显的黑色霉层,故又有黑霉病之称。叶片受害多发生在叶背,长出黑色霉斑,叶正面为多角形或圆形褪绿黄斑;严重时,叶正反面都长满黑色霉层,致使叶片干枯而脱落。叶柄受害,产生圆形或长条状霉斑造成落叶。嫩梢发病,除形成条状霉斑外,后期皮层龟裂呈粗皮状的疮痂。果实受害,初期为淡黄色斑点,逐渐扩大长出黑霉,以后病部凹陷木栓化,停止生长呈畸形易脱落。葡萄霜霉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以辽宁、山东沿海地区及华北、西北等春、夏、秋冷凉多雨时发病较重。此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新梢、叶柄、花、幼果、果梗及卷须等幼嫩部分。叶片受害初呈半透明水浸状小斑,以后扩展成黄色至褐色多角形大斑,边缘不清晰;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白色霜霉层;发病后期病斑干枯,叶片早落。新梢、叶柄、果梗、卷须等受害初期呈水浸状,后变为褐色凹陷病斑;潮湿时有白色霉层产生;病重时新梢扭曲,甚至枯死。幼果被害呈深褐色变硬下陷,生有霉层皱缩脱落。苹果轮纹病又称粗皮病,是一种真菌侵染性病害。苹果树的枝干,在1~2年生枝的皮孔上形成凸起的小瘤状物,在3~5年生枝上有典型瘤状物,直径在0.3~3厘米不等,会以病瘤为中心形成近圆形至不正形的褐色病斑。患病部位与健康部位之间有较深的裂开,后期病组织干枯并翘起,在突起中央的周围出现散生的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呈粗皮状,故也有称之为粗皮病。越冬枝干瘤皮病斑中的病菌分生孢子器,具有不断产生孢子的能力,这就是侵染果实的病菌来源。梨白粉病分布较为普遍,近几年有发展的趋势。除危害梨树外,还危害桑、板栗、核桃等树木。此病多危害老叶,发生在叶背面。初期病斑为白色霉状小点,逐渐扩展为近圆形白色粉斑。每片叶上霉斑数目不等,数斑相连形成不规则形粉斑,甚至扩及全叶,上覆白色粉状物(分生孢子)。后期在白色粉状物上,长出很多初为黄色逐渐变为黑色的小点(闭囊壳),严重时造成早期落叶。叶斑多始自叶尖或叶缘,半圆形或不定形,红褐色,边缘色较深,病健部分界明晰。果斑近圆形,稍下陷,初淡褐后转黑褐,病斑扩大并联合成斑块,常渗出胶液,终至软腐脱落。潮湿时患部表面出现朱红色小点病症(分孢盘及分生孢子)。果梗和穗轴上发病处先产生淡褐色水浸状近圆形病斑,病部腐烂变褐色,很快蔓延至果粒,果粒变褐软烂;后期病粒及穗轴病部表面产生灰白色小颗粒状分生孢子器,湿度大时由分生孢子器内溢出灰白色分生孢子团,病果易脱落,病果干缩时呈褐色或灰白色僵果。枝蔓上发病,初期显水浸状淡褐色病斑,形状不定,病斑多纵向扩展成褐色凹陷的大斑,表皮生灰白色分生孢子器,呈颗粒状;后期病部表皮纵裂与木质部分离,表皮脱落,维管束呈褐色乱麻状,当病斑扩及枝蔓表皮一圈时,其上部枝蔓枯死。叶片发病多发生在叶缘部,初生褐色水浸状不规则病斑,逐渐扩大略成圆形,有褐色轮纹。全国各地,特别是在沿海、沿湖地区和排水不良的果园以及多雨年份,常严重发生。如果防治不及时,易造成大量落叶,减少营养的积累,影响花芽的形成。不仅削弱树势,当年减产,而且会影响第二年的结果,造成产量歉收。叶片上出现水溃状、淡黄色小斑,后扩展成红色圆斑,继而变成褐色,边缘较中心色深,边缘周围有半透明的淡黄色晕圈,边缘容易产生离层,形成圆形穿孔斑,几个病斑连在一起,穿孔形状呈不规则形;严重时一张叶片有几十个病斑,病叶提早脱落。果实受害后,产生油渍状褐色小点,以后病斑扩大,颜色加深,最后凹陷龟裂,以致腐烂。枝条初起出现水渍状,带紫褐色斑点,后来也凹陷龟裂。潮湿时,病斑上出现白色脓液。干枯时往往发生裂纹。枝条受害后,有两种不同的病斑,一种称春季溃疡,另一种则称为夏季溃疡。发生在上一年夏季生出的枝条上(病菌于前一年已侵入)。春季在第一批新叶出现时,枝条上形成暗褐色小疱疹,直径约2毫米,以后扩展长达1~10厘米,宽度多不超过枝条直径的一半,有时可造成枝枯现象。春末(开花前后)病斑表皮破裂,病菌渗出,开始传播。多于夏末发生,在当年的嫩枝上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暗紫色斑点;以后病斑变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边缘呈水渍状。夏季溃疡的病斑不易扩展,并且会很快干枯,故传播作用不大。苹果小叶病发生后,表现为病枝春季发芽较晚,抽叶后生长停滞,质厚而脆,叶色浓淡不均且呈黄绿色,病枝节间短,叶缘向上卷,叶片细小且呈簇状。苹果小叶病是由于树体锌元素含量不足引起的生理病害,因此,多采用补锌的方法来防治。但是苹果小叶病不仅仅是由于锌元素含量不足引起的,不合理的修剪措施,如去枝不当、重环剥等也能引起小叶病。苹果黄叶病又名黄化病或缺铁失绿病,是由于缺少铁素引起的生理病害。在pH高的果园普遍发生。从新梢的幼嫩叶片开始,叶肉先变黄,叶脉保持绿色,呈绿色网纹状;后期全叶变成黄白色,叶焦枯;最后全叶枯死、早落。苹果缩果病,我国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尤以山地和沙质偏碱果园发病较多。近年来,部分果园偏施氮肥,营养失调,缩果病呈上升危害趋势。苹果缩果病主要表现在果实上,严重危害时,枝叶上也有症状表现。病果从落花到采收期均可发生,依品种和发病早晚常表现为三种类型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幼果期。发病初期幼果背阴面出现近圆形水浸状斑,褐色,皮下果肉组织也变褐枯死。病部干缩凹陷,果实小而畸形,果肉质地坚硬,重病果常提前脱落。落花后20天至采收前均有发生,生长后期较多。果肉发生水渍状病变,很快变为褐色,海绵状,并从萼筒基部沿果线扩展,使细胞木栓化。多呈条状分布在果肉任何部位,果面略有凹凸不平。幼果期发病,果小而畸形,易脱落。1.锈斑型常发生在元帅等感病品种上,果实扁圆形或长筒形,沿果柄周围果面变褐,形成细密横形条斑,锈斑干裂。2.簇叶型枝叶发病在初夏,当年生新梢上常发生由上往下的枝枯型。有时在春季发芽时,叶芽不能萌发或发出纤细枝条,丛生呈帚枝型。有时也可导致新梢节间缩短,叶丛生,窄小质脆。苹果缺钙症(苦痘病、痘斑病),叶尖或叶缘变黄、焦枯坏死,植株早衰,嫩叶先沿中脉及叶尖产生红棕色坏死区,逐渐扩大;缺钙严重时,枝条尖端以及嫩叶似火烧状斑坏死,并迅速向下发展,致使许多小枝完全死亡。缺钙果实在成熟期和贮运期间症状明显。发病程度与品种有关,以国光、新红星为重。病果胴部、下部出现圆形、稍凹陷的变色斑。绿色或黄色果面以皮孔为中心呈深绿色,红色果面以皮孔为中心呈暗红色,周围有紫红或黄绿色晕;果皮下面的组织坏死,变褐色,呈海绵状,深3~5毫米,一个病果可能出现几个至数十个痘斑,病组织味微苦。 -
报告甘蓝型油菜抗病毒
病 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出版时间:2007本文以甘蓝型油菜一个抗病毒品种和一个感病毒品种为试材,利用转基因手段进行了油菜抗病毒病相关研究。利用乙烯、甲基茉莉酸、水杨酸类似物苯丙噻重氮3种化学物质诱导处理油菜叶片,提取处理前后各材料的RNA,标记探针后与拟南芥芯片进行杂交,通过对基因表达谱的分析,获得与抗病性相关的基因,从中选择3个与病毒抗性相关的基因BNP5、BNP7和BNP10。其中BNP7和BNP10为全长序列,BNP5 5'端部分序列缺失,通过5'-RACE的方法获得该基因全长序列,分别构建3个植物过表达载体pGA5、pGA7和pGA10和3个RNAi载体pGR5、pGR7和pGR10(过表达和RNAi载体均带有除草剂抗性基因bar)。采用本实验室发明的高通量花蕾原位转化法分别对所选材料进行转化。转基因当代植株收获的种子播种以后,幼苗期喷施除草剂进行筛选,并经PCR鉴定,存活幼苗80%以上为阳性植株。目前正在进行阳性植株T1代幼苗病毒抗性鉴定及相关的后续实验。 -
报告模块十
苹果 种荔枝病虫害的防治出版时间:20111.苹果小叶病(1)症状 叶片狭小,叶缘上卷,病枝节间缩短,细叶簇生或丛状,病枝上的花芽减少,花小且不易座果。(2)病因 缺锌所致。● 土壤瘠薄;● 土壤板结;● 使用氮肥过多。(3)防治措施● 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合秋施基肥,加施硫酸锌。● 发芽前全树喷施3%~5%硫酸锌。● 花后保护剂选用代森锌或丙森锌。2.苹果花脸病(1)症状 果实着色前无明显变化,着色后果面散生许多近圆形不着色的黄绿斑块,不着色的地方果面凹陷。(2)病因 是一种病毒病,即苹果褪绿叶班病毒。(3)防治措施 目前无有效防治措施,下列措施可减轻症状的出现及病害传播。● 增施有机肥,结合秋施基肥,加施硼砂或硼酸。● 用氨基酸原液涂干,加强树体营养。● 不用修剪过病树的锯、剪修剪健壮树。● 严格选用无病的接穗种砧木。3.苹果白粉病(1)症状 主要为害嫩枝、叶片、新梢,也可为害芽、花及幼果,病梢节间缩短,叶片细长,病芽瘦长尖细,鳞片松散。(2)病因 真菌病害,病菌以菌丝在芽的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在1年中4~9月为病菌侵染期5~6月为侵染盛期。(3)防治措施● 施足基肥,控制氮肥。● 结合冬剪,剪除病梢,病芽。● 发芽前喷氟硅吐、丙环吐、福星、金力土等清园。● 花序分育期喷剑力通、晴菌吐等。● 落花后根据病情喷施世高、特普吐、戊吐醇、福星、剑力通等。1.苹果桑天牛(1)危害 专门蛀食枝干,严重地破坏了输导系统而导致树势衰弱或死亡。(2)发生规律 2~3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树干蛀道中越冬,7~8月成虫羽化,8月上旬产卵,产卵期30~40天。(3)防治措施● 结合冬剪,剪除被害新梢,集中处理。● 利用成虫产卵前取食嫩叶的习性,可在成虫期于树冠上喷乐斯本、安民乐等。● 11月份前用注射器将药液注人蛀孔内,注后用泥堵严孔口,药剂可用敌敌畏20 倍、安民乐20 倍或乐斯本20 倍等,也可在蛀孔内填人磷化铝片剂1/4~1/6片,然后用湿泥塞紧孔口。2.苹果绵蚜(1)危害 国内外重要的检疫对象,早期群集于苹果的枝干,枝条及根部,吸取汁液,被害部膨大或瘤,阻碍水分、养分的输导,严重时树体逐渐枯死,为害果实的萼洼及梗洼,影响果品质量。(2)发生规律 年发生15~20 代,以1~2 龄若虫在枝干、病虫疤边缘缝隙、剪锯口、根蘖基部或残留的蜡质绵毛下越冬。3月中旬开始活动,6月中旬左右为第一个为害高峰期,9月下旬出现第二次盛发期。(3)防治措施● 树上用药的关键时期:5月中旬及9月上旬选用药剂安发乐、乐斯本或安民乐+吡虫林。● 药剂灌根:4月中旬左右用安发乐或乐斯本400~500 倍对有绵蚜的树灌根。● 点治:小喷雾器用安民乐或乐斯本800 倍专喷有绵蚜的部位。相关链接梨病虫害的防治1.黑星病可以为害梨的所有组织。(1)症状 受害处先生出黄色斑,渐渐扩大后在病斑叶背面生出黑色霉层,从正面看仍为黄色,不长黑霉。果实受害处出现黄色圆斑并稍下陷,后期长出黑色霉层。(2)防治方法 在病害发病初期,用80%代森锰锌可湿粉剂600倍液、40%杜邦福星乳油8 000~10 0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500~600 倍液喷雾,每隔7~10 天喷1 次,连续喷4~6次,也可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2.黄粉蚜为害梨果实、枝干种果台枝。(1)危害 以成虫、若虫为害,梨果实受害处产生黄斑稍下陷,黄斑周缘产生褐色晕圈,最后变成褐色斑,造成果实腐烂。(2)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刮树皮种翘皮以杀死越冬卵。● 药剂防治:在7~8月份喷10%吡虫啉2 000倍液;对于采用套袋栽培的梨园,应在5月底套袋前喷10%吡虫啉2 000倍液。3.康氏粉蚧主要人袋害虫之一。(1)危害 萼洼、梗洼处受害最重。被害处产生紫红色晕斑,停止生长,形成畸形果,严重时果面龟裂、干枯。(2)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刮树皮种翘皮以杀死越冬卵。● 药剂防治:喷蚧螨灵400倍液效果明显。荔枝病虫害有多种,以蝽象、蛀蒂虫、尺蠖、霜霉病、毛毡病等七种为主。1.蝽象(1)危害 为害嫩梢、花穗种果实,引起严重落果。(2)防治方法● 捕捉成虫。冬天低温时期(最好10℃以下),利用蝽象的假死性,摇动树枝,使成虫掉落地面而后捕杀。● 摘除卵块。3~5月成虫产卵期,采集卵块,集中消灭。● 药剂喷杀。3月中旬在成虫活动初期及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若虫活动期,喷一次800~1 000倍敌百虫。2.蛀蒂虫(1)危害 蛀蒂虫幼果期蛀食果实、种核,结果后期为害果蒂处的幼嫩组织,果蒂处充满虫粪,造成落果。三月红、白糖罂、白腊受害较重,黑叶次之,晚熟种较少受害。为害叶片时,主脉被蛀空,叶片前半截枯黄。(2)防治方法● 做好果园冬季清园工作,扫除枯枝落叶烧毁。● 花穗期及果熟前20~25 天,喷药防治,用杀虫双500 倍或乐期本1 000倍液、兴棉宝1 500倍液、万灵2 500倍液喷杀成虫及叶脉内幼虫。成虫多在树冠内膛活动,喷药时注意树冠内膛的喷布。3.尺蠖(1)危害 以幼虫咬食嫩梢、嫩叶、花穗、幼果,春季荔枝开花期为害最严重。(2)防治方法 在荔枝抽穗后未开花前种谢花后用90%敌百虫800~1 000倍喷杀幼虫。4.卷叶蛾(1)危害 卷叶蛾也有很多种,以幼虫咬食荔枝嫩梢、嫩叶、及蛀食幼果,夏、秋、冬季为害新稍嫩叶。(2)防治方法● 做好果园冬季清园工作,扫除枯枝落叶烧毁,消灭越冬虫源。● 花开花前、谢花后,用敌百虫或敌敌畏喷杀幼虫。5.金龟子常见有铜绿金龟子种食花金龟子两种。(1)危害 以成虫取食叶、花、果为主。铜绿金龟子幼虫取食地下根部,为害幼树引起树势衰退。(2)防治方法● 人工捕捉成虫。在早上及傍晚飞集为害时用手捕捉、或利用金龟子的假死性,摇动树枝惊动跌落地面随即杀死。● 在傍晚时分成虫飞集为害时用敌百虫1 000倍或敌杀死3 000倍喷布树冠。● 于成虫出土前在施肥沟中淋施呋喃丹或辛硫磷毒杀出土成虫。6.霜霉病(1)危害 主要为害荔枝花穗种果实。花穗受害,病斑褐色严重时整个花穗枯萎。果实受害,果皮出现不规则褐色病斑,病斑无明显边缘,严重时全果发黑,连绵阴雨时果面上长出白色霉层。(2)防治方法● 夏季清园。果实采收后,结合修剪把病穗、病枝、病果、落地果等集中烧毁。● 荔枝抽穗前,地面喷射0.5%波尔多液或600 倍杀毒矾1~2次。在抽穗、嫩芽、幼叶受害最严重,被害叶的叶背毛毡状一面向内凹,绿色的叶面外凸卷曲如“狗耳”,每次新梢均可发生,削弱树势。被害花穗,极易脱落,影响座果,造成减产。7.毛毡病(又称荔枝锈蜱或肿叶病)(1)危害 发生十余世代以上,为害嫩叶,偶而亦可为害花穗、幼果、嫩枝。一片被害叶上之锈蜱有多至100 只。3~5月为害最为严重。被害幼叶初绿色加深并有针头状凸出,继之被害部扩大加厚,叶背产生白色茸毛,叶表肿胀凸出,光滑如瘿瘤状,弯曲,叶背茸毛由白色变成褐色。(2)防治方法● 采果后修剪清园,剪去被害枝叶。清除地上部残枝落叶,减少虫源。● 药剂防治:春秋梢萌发期,喷1 000倍三氯杀螨醇等药液。 -
报告
果树 病害防治策略与农药应用技术出版时间:2008分布为害苹果树腐烂病 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西北以及华东、中南、西南的部分苹果产区。其中黄河以北发生普遍,受害严重。症状 主要为害结果树的枝干,幼树和苗木及果实也可受害。这一时期是苹果树腐烂病 的发病盛期,要及时彻底地刮除腐烂病病斑。在冬前11月份,发现病斑,立即刮除,再涂5%菌毒清水剂100倍液、10%混合脂肪酸水乳剂、2%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10倍液等药剂消毒。 -
报告
苹果 霉心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出版时间:2007苹果霉心病是近年来苹果果实上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苹果霉心病又称苹果霉腐病、苹果心腐病,是苹果果实生长前期、采收前、贮藏期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一般发生在果心部位,严重时可造成心室周围果肉腐烂,甚至烂到果皮下,严重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收入。苹果霉心病主要是花期侵染。病菌在苹果枝干、芽体等多个部位存活,也可在树体上及土壤等处的病僵果或坏组织上存活,第二年春季开始传染。病菌随着花朵开放,首先在柱头上定殖,落花后,病菌从花柱开始向萼心间组织扩展,然后进入心室,导致果实发病。果实一般在贮藏期表现出来。在苹果霉心病防治上因群众不能够掌握住关键的防治适期,即花前、谢花后半月内的药剂防治,造成病菌的大量传播侵染,造成苹果霉心病发生重。为了更好地掌握苹果霉心病防治技术,从2005年开始,本站对苹果霉心病防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具体研究如下:2005年,在陈村乡鱼池村进行了花期喷药防治红富士品种苹果试验。药剂主要有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80%大生300倍液、50%菌毒清300倍液、50%多菌灵300倍液、50%甲霜铝铜300倍液、50%扑海因1000倍液、12.5%特谱唑1000倍液、70%百菌清300倍液,对照喷清水,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喷5株树。喷药日期为花期4月20日和4月25日2次。仔细喷洒花朵,尽可能不漏喷。果实9月10日采收,土窑洞贮藏95天,2005年12月15日各处理剖果600个,调查各处理心腐果率。试验设在陈村乡南庄村,共设6个试验处理,即70%甲基托布津、大生M-45、菌毒清、扑海因、特谱唑及喷清水对照药液浓度同花期用药,品种为红富士。2006年为5月3日终花期喷药,9月20日采收,土窑洞贮藏100天,于2006年12月30日剖果,各处理均剖果600个,调查心腐果烂果率。共设6个试验处理,即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80%大生300倍液、50%菌毒清300倍液、50%扑海因1000倍液、12.5%特谱唑1000倍液及喷清水对照,品种为红富士。喷药时间为4月22日花期和5月5日终药期共两次喷药。9月20日采收,土窑洞贮藏100天,于2006年12月30日剖果,各处理均剖果600个,调查心腐果烂果率。2005年花期喷甲基托布津为1.5%,大生为0.33%,菌毒清为1.83%,多菌灵为1.5%,甲霜铝铜为1.33%,扑海因为0.83%,特谱唑为0.5%,百菌清为0.67%,清水对照为6.83%。表明花期喷上述药液2次,对防治果实心腐烂果均有较好效果,以80%大生300倍液防效最好。2006年终花期喷药甲基托布津500倍液为3.17%,大生300倍液为2.17%,百菌毒清300倍液为1.67%,扑海因1000倍液为1.83%,特谱唑1000 倍液为1.5%,喷清水对照为7.17%。试验与2005年花期防效相比,终花期防效稍低于花期防效。在6种试验药剂中以80%大生300倍液和百菌毒清300倍液的防效最好。2006年花期加终花期两次喷药,甲基托布津500倍液为0.83%,大生300倍液为0.0%,百菌毒清300倍液为0.33%,扑海因1000倍液为0.5%,特谱唑1000 倍液为0.5%,喷清水对照为6.33%。在6种试验药中以80%大生300倍液和百菌毒清300倍液的防效最好。序号试验处理剖果(个)病果数病果率(%)备注1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60091.5280%大生300倍液60020.33350%菌毒清300倍液600111.83450%多菌灵300倍液60091.5550%甲霜铝铜300倍液60081.33650%扑海因1000倍液60050.83712.5%特谱唑1000倍液60030.5870%百菌清300倍液60040.679喷清水对照(CK)600416.83表1 2005年花期喷药防治苹果霉心病效果序号试验处理剖果(个)病果数病果率(%)花期+终花期终花期花期+终花期终花期1甲基托布津300倍液6005190.833.172大生300倍液60001302.173百菌清300倍液6002100.331.674扑海因1000倍液6003110.51.835特谱唑1000倍液600390.51.56清水对照(CK)60038436.337.17表2 2006年花期+终花期和终花期喷药防治苹果霉心病效果通过多年的防治试验示范,我们认为采用以下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3.1.1 清除病原 苹果采摘后清除果园内的病果、病叶、病枝、丛生的杂草,刮除树体病皮,并带出果园集中处理。3.1.2 科学管理 增施有机肥料,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性;合理灌水,及时排涝,保持适宜的土壤含量,防止地面长期潮湿;科学修剪,建造合理的树体结构,保持果园通风透光良好,可有效地控制或减少霉心病的发生。采收时对田间发病较重的果实,应单存单贮。采收后24h内放入贮藏窖中,窖温最好保持在1~2℃。一般10℃以下,发病明显减轻。花前和谢花后7~10天是防治苹果霉心病的两个关键时期,有效药剂为80%大生、扑海因、多抗霉素等。3.2.1 芽前用药 苹果发芽前或花芽萌动期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0.3%五氯酚钠,40%福美砷100倍防治。3.2.2 花前加谢花后7~10天用药,提高防治效果 药剂为:80%大生、70%甲基托布津3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可以有效防治霉心病,还能兼治轮纹斑、斑点落叶病。苹果霉心病是由霉心和心腐2种症状构成,其中霉心症状为果心发霉,但果肉不腐烂,不影响果实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心腐症状不仅果心发霉,靠近果心的果肉也由里向外腐烂,影响食用甚至无食用价值,这种症状严重影响果品的经济效益。通过以上试验,可以看出,以花期加终花期喷药防治苹果霉心病效果最好,其次为花期两次喷药,终花期喷药防效相对差一些。但是3种防治方法对苹果霉心病均有较好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