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叶枯病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二、除草剂药害(Herbicide Injuries)
出版时间:2013茎叶 处理不宜超过 5叶 期,且需定向喷洒,避免幼苗着药。联吡啶类除草剂为非选择性触杀型除草剂,主要品种有百草枯 (paraquat)等。图2-70 百草枯 药害(叶片产生红色条斑)图2-71 百草枯 药害 (全株黄化)图2-72 百草枯 药害 (根系短毛刷状)土壤残留或土壤处理,幼苗矮缩,叶片黄化、白化,根系极不发达,茎基次生根变短、呈毛刷状应在喷雾器上加戴保护罩进行定向喷雾,不可将百草枯 直接喷洒到高粱茎叶 上。同时,避免邻近地块施用百草枯 造成的飘移药害。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为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剂,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分化。图2-106 辛酰溴苯腈药害(叶片窄小、褪绿、黄枯 ,叶 背变紫色)图2-107 辛酰溴苯腈药害(根上红褐色斑,根毛短毛刷状)【致害原因】 土壤残留或误施导致药害。图2-108 异口恶草酮药害(幼叶 白化,叶片顶端黄枯 )【致害原因】 高粱对异草酮敏感,土壤中残留、误施或邻近地块药液飘移均能产生药害。 -
报告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Main Seedling Stage Diseases in 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
出版时间:2007甜菊(Rebaudiana Bertoni或Rebaudiana Bak)为菊科斯台维亚属多年生半木质草本植物,又名甜叶 菊、甜草、糖草,原产于南美的阿根廷、巴拉圭、巴西三国交界处500~1000m的高山草地上其叶 内主要物质——糖苷,具有高糖低热特性(甜度是蔗糖的300倍,热量仅为蔗糖的1/300),自1975年被日本首先投产于食品工业应用以来,现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应用到食品、医药、酿造等方面。1.1.1 症状 主要症状是在茎基部靠近地表处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 斑,随病情发展,病 斑扩大后可绕茎一周,凹陷收缩,干枯,导致幼苗整株死亡。1.3.1 症状 发病部位是接近地面的茎基部,受害后表皮上出现暗褐色至黑色水渍状斑,湿度大时,经5~7天,病 处可出现灰白色的霉状物,取病 部组织在保湿条件下培养,可见到洁白色的菌丝体。可用药剂为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 磷乳油700倍液、70%敌克松 1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粉500倍液、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
报告模块十一 烟草种茶叶病虫害的防治
出版时间:2011(2)烟草赤星病 1)症状 可侵染叶 、茎、花梗及蒴果。叶 部受害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发生,后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当脚叶 成熟时,烟株进人感病 阶段,病害由底叶 向上蔓延,病 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进行再侵染。该病的流行常决定于感病 阶段的雨量。雨量大,雨日多,常导致病害的流行。可选用47%加瑞农1 000倍液或50%的纹枯 利500倍液喷洒,或用1.5%多抗霉素150 倍液,或50%速克灵、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1.主要病害的防治(1)茶炭疽病1)症状 主要为害成叶 ,先从叶 缘或叶尖产生水渍状暗绿色圆形病 斑,以后沿叶脉扩大成不规则形病 斑,黄褐色或红褐色。病 斑上生有细小粒点,无轮纹状,后期变灰白色。采茶叶时做到及时、分批、留叶 采摘,可除去新枝上茶小卷叶蛾、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低龄若虫卵块,还可减少茶枯 病 的为害。五是诱杀防治。对一些有趋性的害虫,可采用灯火、毒饵、嗜色诱杀。 -
报告一、小麦病虫草害
出版时间:2015小麦散黑穗病病株(1)症状:小麦赤霉病又称麦穗枯 、烂麦头、红麦头,是一种流行性、暴发性病害。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可引起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是穗腐。湿度大时,病 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用手触摸,有凸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 部枯 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 白穗。同时分泌蜜露可诱发煤污病 ,还可传播多种病毒病 。小麦蚜虫集中在小麦旗叶 为害小麦蚜虫集中在小麦穗部为害小麦蚜虫为害状(2)物理防治:使用高效信息素诱虫板监测和防治蚜虫发生。春季返青后继续为害,严重造成死苗或枯 白穗。;禾本科杂草如雀麦可在小麦播种后,雀麦2~3叶期,选择无风晴天,用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10000~15000倍液、10%精唑禾草灵乳油3000~4000倍液茎叶 喷雾。 -
报告一、病原
出版时间:2015黑松枝枯 病 ,又名黑松枯 梢病 、垂枝病 和软枝病 ,病原经鉴定为铁锈薄盘菌(Cenangium ferruginosum),属于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柔膜菌目盘菌科薄盘菌属。后期颜色加深呈茶褐色至黑褐色,风干后子囊盘向外卷曲,干后皱曲;子囊棍棒形,无色,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具2个油球,在子囊内单行排列;侧丝线形,无色,顶端粗,密生于子囊之间(图8为黑松枝枯 病 病原子实体图8 黑松枝枯 病 病原子实体由于研究人员过去对黑松枝枯 病 病菌在病害流行中的作用机制认识不足,往往认为该病菌在林中普遍存在,寄生性较弱。 -
报告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Causing Brown Patch of Festuca arundinacea
出版时间:2007褐斑病又称夏枯 病 ,是草坪上最为流行的病害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的冷、暖季草坪草中都有发生。高羊茅褐斑病的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和茎部,病 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初为水渍状,后变褐至灰白枯死,边缘红褐色。湿度大时,清晨可在病 部外缘观察到大量白色菌丝形成的“烟圈”及深褐色颗粒状菌核。感病 草坪草的褪色及萎陷可造成大块黄褐色或枯 黄色的病 斑,多个病 斑合并可致使草坪草大面积枯死。致病性测定采用4mm菌丝块接种离体高羊茅叶片,28℃保湿培养2天后,叶片上可形成不规则形水渍状病 斑,边缘褐色。再次分离发病叶片的病 组织,可得到与接种病原菌菌丝体形态与培养性状一致的病原菌,证实该病原菌为高羊茅褐斑病的致病菌。根据对分离物的培养特征和形态学鉴定,将引起高羊茅褐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立枯 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
报告辣椒“三落”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出版时间:20073.1.1 病毒病 病毒病 是辣椒的重要病害。轻型病毒病 只出现花叶,不会造成畸形和落叶。重型病毒病 会使叶片褪绿、黄化、蕨叶 ;造成植株矮化、形成丛枝,畸形,引起“三落”。一般情况会形成疮痂病 斑,高温高湿条件下不形成疮痂,而是迅速扩展为叶 缘焦枯,成长叶片上形成许多小斑点,之后引起大量落叶。重茬地,生长差的田快发病较重(抗性差)。此病 一般在叶 背形成白粉状霉层,正面出现浅黄色斑,气温高相对湿度大的情况下发病重,且传播速度快。3.1.5 炭疽病 该病为害叶片和果实,以为害果实为主,严重时会引起大量果实腐烂,造成落果。⑤及时清除田间病 叶 、果、株残体。4.4.1 病毒病 可用1.5%植病 灵水剂1000倍液喷雾或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4.4.2 蛀果型害虫可用半枯 带叶 杨、柳枝,10根一捆,每亩插放10捆,晚放晨收扑,可诱杀一定量成虫(杨、柳枝全枯 时要更换);用BT乳剂400~500倍液防治;用敌杀死、杀灭菊酯或灭扫利喷药防治。 -
报告准确预测预报病虫害及时指导防治
出版时间:2010主要病虫有稻瘟病、水稻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纹枯病、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灰斑病 、玉米锈病、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疮痂病 、煤污病 、黑星病 、流胶病、辣椒病毒病 、辣椒虎皮病 、烟草病毒病 、烟草青枯 病 、烟草赤星病 ;主要的虫害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玉米粘虫、油菜蚜虫、潜叶 蛾、介壳虫、梨圆蚧、梨蚜、梨食蝇、红蜘蛛、香蕉象甲、桃蚜、桃小食心虫、茶毛虫、荼刺蛾、小绿叶蝉、非洲大蜗牛、斑潜蝇、小地老虎、麻栗坡县由于监测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病虫预测预报工作只围绕以服务于粮食生产为目标,针对本县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粘虫、油菜蚜虫;水稻稻瘟病、水稻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纹枯病、稻曲病 、玉米锈病、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灰斑病 、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等开展监测预报,县域内农作物种类多,种植模式多样,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种类繁多,为害严重。2.2 监测对象有限多年来监测的病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 晕、稻螟虫、粘虫、稻瘟病、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 、纹枯 稻、曲霉病、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灰斑病 、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等开展监测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