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苹果灰斑病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Pathogen Identification of Tomato Bacterial Stem Necrosis
出版时间:2007依此确认,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暂称为番茄茎髓黑腐病 。该病害与国内已知有发生记载的6种番茄细菌性病害:番茄青枯病 [7](Pseudomonas solamaearum)、番茄溃疡病[7](Clavibacter michigabensis subsp.michigabensis)、番茄疮痂病 [7,8](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番茄斑点病 [9](Pseudomonas syrimgae pv.tomato)、番茄软腐病[7](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和番茄髓部坏死病 [10](Pseudomonas corruga)的受害症状和菌落形态特征不同。1.2.1 病原菌的分离[4] 用灭菌解剖刀切取病株茎部,用75%酒精消毒2min,经无菌水冲洗后取髓部病 组织置于小瓷皿中研磨,加无菌水浸泡10min,然后用接种环蘸取该组织液在KB培养基上划线。 -
报告四 定植
出版时间:2015打孔定植的,覆盖地膜前,进行垄沟表面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地面杀菌封闭,以期降低秧苗感染茎基腐病 的风险。然后再将地膜覆盖好,再打孔定植。垄背上开沟定植的,也可将营养钵底部穿透直接移栽垄背穴中,这样可以有效防治移栽时茎基腐病 的侵染。 -
报告Study on Infection Mode of Chlamydospores of Usitilaginoidea vriens*
出版时间:2007稻曲病 Usitilaginoidea vriens是影响水稻产量及品质的重要穗部病害。稻曲病 厚垣孢子可以侵染水稻,引起稻粒发病[1,2]。陈永坚[2]用室内越冬的厚垣抱子接种水稻种子、芽鞘、苗期叶片、秧苗根系,穗苞均可引起稻曲病 的发生,说明稻曲病 很有可能在种子萌发或插秧时已侵染水稻,水稻生长后期穗部发病,是一种系统性侵染病害。也有研究认为稻曲病 不是系统侵染的病害[3,4]。为进一步明确稻曲病 的侵染方式问题,有必要用更严谨的试验加以研究,为稻曲病 的防治及抗源筛选提供的理论指导。种子带菌、根部带菌及破口期喷雾接种带菌的病 穗率分别为:25.0%、1.6%、5.8%。王国良[1]认为稻曲病 厚垣孢子主要在水稻破口前1~4天至破口时从水稻柱头侵入引起发病。王疏等[6]用Nested PCR方法成功检测出水稻生殖生长期稻曲病 在植株茎秆、穗部的分布特征,为研究稻曲病 的侵染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方法。 -
报告Detection of Whitefly-transmitted Geminiviruses from Hibiscus Rosa-sinensis Leaf Curl Disease Samples
出版时间:2007在各病区随机采集表现为曲叶或黄化曲叶症状的朱槿病 样5~10个,带回室内用于检测。用NaOH法提取病 样总DNA[1],并做适当改进,即:取待检病 叶片100mg,在灭菌的研钵中加液氮速冻研磨成粉末,解冻前加入1ml 0.5N NaOH提取液,并在提取液使用前加入巯基乙醇(0.5%);8000g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仅在广州和佛山发生朱槿曲叶病 ,其他地方暂时还未发现该病害。自然界朱槿曲叶病 扩散速度较快,短时间内会使较大范围内朱槿很快都被传染感病 ,完全失去园林和绿化价值。另外,朱槿上烟粉虱发生普遍。这些检测结果说明,朱槿曲叶病 样中存在烟粉虱传双生病毒。 -
报告Effect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Actinomycetes on Secondary Juvenile Mortality of Heterodera Glycines*
出版时间:20071.2.1 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新鲜胞囊和二龄幼虫的获得 将感病 品种辽11种植在3号生理小种严重感染的病 土中,一代胞囊成熟后挖出整个根系,体视镜下挑取根上的新鲜胞囊,选取新鲜饱满成熟的胞囊在0.5% -
报告Resistance Genetic Analysis on Space-induced Resistant Lines of Zhong-er-ruan-zhan to Rice Blast
出版时间:2007“中二软占”对这两个菌株均高度感病 。1.2.1 诱变品系H1、H2及H3对稻瘟病的抗性遗传分析 性状稳定的SP4代突变品系H1、H2及H3作为父本分别与感病 亲本丽江新团黑谷(LTH)杂交,获得F1代种子,并自交获得F2代种子。F1代选择抗病单株,F2代统计各个菌株对应的抗病株数和感病 株数,明确抗感分离情况,采用χ2计算抗感分离比例,分析抗性遗传基础。病 级划分按全国统一的0~9级标准进行,0~3级的定为抗病,4~9级的定为感病 。由表1和表2可知,非诱变原种和LTH对稻瘟病菌株GD0193和GD3286均表现感病 ,突变品系H1、H2及H3对两菌株均表现抗病。 -
报告三 育苗技术
出版时间:2015,可1立方米加入68%精甲霜灵·锰锌可分散粒剂100克,2.5%咯菌腈悬浮剂100毫升随水解后喷拌营养土一起过筛混匀,药土装入营养钵或作苗床土铺在育苗畦上,可有效防治苗期立枯病、炭疽病和猝倒病 等病害及虫害夏季育苗棚应用“两网一膜”技术,并结合药剂防治,用噻虫嗪1000倍液药液或吡虫啉1000倍液淋灌防治白粉虱、蚜虫,阻断病毒病 传播途径。(苗期常见病虫害如猝倒病 、茎基腐病 等的治疗见后文。) -
报告Analysis of Elongation Factor Gene and Ribosomal Protein Gene Sequence of Mulberry Dwarf Phytoplasma*
出版时间:2007桑树生长在各种不同气候和地貌的生态环境,桑树萎缩病 是蚕桑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有黄化型、萎缩型和花叶型3种类型,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格鲁吉亚、越南等蚕桑生产国,特别是中国和日本受害最为严重。桑树萎缩病 在我国主要蚕桑区江浙、湖广及北方的山东、陕西等省均有分布,对蚕桑生产造成严重甚至毁灭性的危害,且防治比较困难。本研究对山东省发生的症状为萎缩型的桑萎缩病 ,采用PCR技术对其16S rDNA、延伸因子和核糖体蛋白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直接测序,并且与已知的植原体各组中代表的植原体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确定了该分离物的亚组分类地位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5],而刘清神等对广州桑萎缩病 植原体进行检测时确定所检测的桑树植原体属于16S rI组[6],没有确定桑萎缩植原体的亚组分类地位。本试验以16S rDNA基因,延伸因子基因及核糖体蛋白基因作为分类依据,在亚组水平明确了桑树萎缩病 的分类地位,为今后研究桑树萎缩病 植原体的来源、进化关系及其致病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