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栽培技术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沙县农作物病虫测报
技术 与实践出版时间:2010叶永发作者简介:叶永发(1968~ ),男,福建沙县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基层农作物植保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电话:0598 5821611,E-mail:yyf 21611@163.com。(福建省沙县植保植检站 福建沙县 365500)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国家农产品生产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沙县植保站在省、市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沙县主要农作物种植品种,强化植保工作的公益职能,努力提高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水平,以“测得准、报得快、防效好”的要求为目标,有效保障了沙县农业丰产丰收。现将沙县多年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如下。1 广泛宣传,加深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对测报工作重要性和公益性的认植保工作是《农业技术推广法》赋予基层农业推广机构的公益职能,是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具体体现之一。但是,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在我们植保部门内部也出现了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公益服务的倾向,而且农作物病虫害田间病虫调查监测工作条件艰苦,从事田间测报工作人员的艰苦岗位津贴等待遇得不到落实,许多同志为此不愿意从事测报工作,针对这一现状,农业局主要领导及全体植保工作者通过加强学习,对植保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农业局主要领导及县分管农业领导认识到了植保工作关系农业安全生产大局,在当前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的情况下,植保工作是基层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的事情,而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履行好农作物植保测报职能,是农业埴保部门的重要职责,在2010年年初沙县召开的全县农业生产工作会议上,农业局局长在大会讲话中就专门谈到农作物病虫监测和测报工作的不可替代性,充分肯定了植保站工作的重要;二是各级领导清醒认识到我国已加入WTO,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以强有力的农业生产安全保障为支撑,植保体系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尤其重要。认识到必须强化植保队伍,建立一支业务过硬、技术精良、踏实肯干的植保队伍,为此,沙县农业局通过多种措施,强化植保队伍建设,局领导对植保工作的重视程度在2010年农业局举行的新一轮“高、中级农业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竞聘上岗工作”的岗位设置和实施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沙县植保站现有技术人员总共 4 位,占全局农业技术人员总数(72 人)的5.56%,在2010年的竞聘会上,本站有两位同志获聘专业技术高师岗,占全局各农业技术中心设置高师岗总数(10位)的20%,其中5级专技岗1位(占全局设置的总共2位5级高师岗的50%),6级专技岗1位(占全局总共2位6级高师岗的50%),另有1位同志获聘中师岗,在全局各农业技术中心所有站办中,属沙县植保站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称配置最高,技术实力最强。2 本站病虫测报工作脚踏实地,从不松懈本站的病虫测报工作多年来一直坚持长期点灯和田间系统调查相结合,其病虫发生资料的累积从未间断,灯下记载及田间调查资料完整。为沙县病虫的预测预报工作夯实了基础。沙县的灯下虫情及田间病虫调查资料的累积开始于1963年,大量翔实精确的灯下和田间调查一手资料,为本站及时准确做出病虫害发生消长预测预报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本站还在夏茂、南霞、高桥、富口等重要乡镇,设立了不同类型田的病虫辅助监测点,完善了测报网络,使发出的情报更具准确性和覆盖性,多年来,本站每年平均发布《病虫情报》18~23期,准确率匀在95%以上。3 做好《病虫情报》的撰写和发布本站发布的每一期《病虫情报》在撰写过程中,内容上力求通俗简捷,语言表达上尽量形象通俗,做到即完整地描述了病虫特征、为害特点、防治适期、防治药剂,同时又方便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的掌握及应用。为提高《病虫情报》的时效性,本站认为《病虫情报》的发布时间不宜太早,也不应过迟,本站的作法是提早计划,事先谋划,实时调查,准确快速发报。年初,本站在对上年田间病虫越冬基数调查和当年早春田间病虫越冬存活率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历年病虫情和气象等资料,形成当年上半年田间病虫发生趋势分析报告,在对重点监测病虫进行具体分析后,根据历年资料和测报经验,分轻重缓急拟定本年度将要发布的病虫情报提纲,提早形成计划,在随后的田间病虫调查过程中,一旦发现某一病虫有重发趋势,在对其进行重点监测的过程中,对该病虫的情报发布已经开始进行酝酿谋划,一旦田间该病虫发生基数将达防治指标,且田间气候、农作物生育期等相关条件有利于该病虫发生时,即迅速发布病虫情报,及时指导农民防治,《病虫情报》的发布时间掌握在该病虫防治适期前的5~7天为宜,太早发布则丧失了《病虫情报》的时效性,太迟发布则不利于农户的适期防治,对农民的田间防治失去应有的预警指导作用。4 《病虫情报》的传播和宣传为提高《病虫情报》的应用效率,本站努力增加《病虫情报》的传输渠道,发布的每期《病虫情报》通过邮局发往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及部分农技员手中,与此同时,《病虫情报》相关内容已通过电子邮件发往县农业155网站(为公开的当地农业信息网)、县有线电视台、县科协等科教宣传部门,如遇重大病虫暴发时,迅速联系县广电局摄像记者,与本站测报人员赶赴田间实地拍摄病虫发生及防治实况,并在第一时间以新闻快报或虬城快讯等形式通过有线电视向全县进行播报,防治信息同时以手机短信方式向全县相关农户发送。为便于领导了解当前病虫情况,当好领导参谋,争取有关领导和部门对测报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病虫情报》也同时呈送县分管农业副县长、副书记、县府信息科、县委信息科、农办等相关领导和部门。5 结合病虫测报开展重大病虫发生和防治专项研究充分利用本站多年积累的田间农作物病虫害调查数据和灯诱资料,对当前田间发生的重大病虫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了多项研究成果,本站将这些研究成果以专题论文的方式在国内多家农业专业CN刊物上进行公布和发表。多年来,本站结合测报工作的开展,进行的农作物病虫害专项研究主要有以下几项。5.1 柑橘病虫测报根据本站多年柑橘病虫测报实践,以我站柑橘病虫测报工作实践为蓝本,形成一套柑橘病虫测报的操作流程,撰写的《柑橘病虫测报实践》一文发表在《中国植保导刊》2006年第4期上。5.2 稻瘿蚊发生防治专题研究1993年至2003年,沙县田间稻瘿蚊连续11 年暴发成灾,本站结合测报工作配合三明市农科所、三明市植保站等单位先后开展了多项稻瘿蚊发生、防治的研究试验,形成了一整套详尽的稻瘿蚊发生防治的技术资料,在总结沙县多年稻瘿蚊发生防治研究和田间应用成果基础上撰写的《稻瘿蚊发生特点及无公害防治的研究应用》一文发表在2007年《江西农业学报》第7期上;由于对稻瘿蚊灯下虫情消长动态缺乏规律性认识,一度影响了本站对稻瘿蚊测报工作的开展,通过分析研究1993~2005年沙县虫情测报灯下13个年份稻瘿蚊灯诱数据,结合沙县田间多年各代稻瘿蚊发生为害调查数据,从灯下虫量消长的角度对稻瘿蚊的发生动态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探讨稻瘿蚊灯下虫量动态及其与田间发生为害的关系,为今后稻瘿蚊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参考。本站撰写了《稻瘿蚊灯下虫量动态分析》一文发表在《华东昆虫学报》2006年第4期上,这两项研究成果弥补了国内稻瘿蚊发生防治研究的空白。5.3 稻纵卷叶螟防治适期的探讨按照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方案,稻纵卷叶螟的防治适期一般定为田间初见卷尖为害时施药,或早稻百丛有幼虫25头以上,中稻、再生稻、制种田百丛有幼虫30头以上的田块列为防治对象田,但笔者认为该指标作为专业测报人员或乡镇农技人员田间调查,作为测报防治适期依据尚可,若作为发布病虫情报时,指导普通农户的防治适期依据,则过于繁杂,不便于现今人均只有一亩三分地的农民掌握。因为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初期少量卷尖为害状不易观测,稻纵卷叶螟发育进度又非常快,产卵至幼虫二龄的历期也只有6~8天左右时间,一不留神,田间虫龄往往已达到了耐药性极强的高龄期,许多农民因此错过防治适期。与此同时,由于近年来稻纵卷叶螟田间蛾发生量大,各代蛾量发生峰清晰,便于农民察觉,所以本站认为在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年份发布防治病虫情报时的防治指标时,除了强调常规的卷尖初见期防治指标或百丛虫量防治指标外,更要强调易为农民所掌握及观测的田间蛾高峰后7~10天作为防治适期指标(此时稻纵卷叶螟正处卵孵化高峰期至二龄盛期)。2005年本站结合稻纵卷叶螟发育进度,5天下田调查一次,在调查卷叶率和百丛虫量的同时,重点通过田间赶蛾掌握各代稻纵卷叶螟蛾高峰,分别在查获田间1~4代稻纵卷叶螟蛾高峰后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指导防治,5~9月份先后单独或兼治其他病虫分别发布2~5代稻纵卷叶螟防治病虫情报4期,防治适期分别定在田间蛾量高峰期后的7~10天,蛾量大、蛾峰期长的田块间隔7~10天后再防治一次,事实证明这种预测预报方法非常有效与准确,在本站指导下,系统观察区田块和普查区内的农户按此防治方法喷药,田间卷叶率和百丛虫量极低,一般为0~1.67%,而未防治田或未按此防治适期防治的稻田,稻纵卷叶螟幼虫为害造成的田间卷叶率一般达14.02% ~19.56%,高的达38.37%。在此基础上,本站撰写了《2005 年田间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探讨》一文发表在《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年第10期上。 -
报告柑橘(砂糖橘)高标准建园
技术 出版时间:2018在建园前要根据柑橘(砂糖橘)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建园地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环境条件,综合评价,因地制宜选择园地。园地选定后,应根据建园要求与当地自然条件,本着充分利用土地、光能、空间和便于经营管理的原则,进行全面的规划。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作业小区的划分、道路设置、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排灌系统的设置以及辅助建筑物的安排等。梯田是山地果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水土保持形式,是将坡地改造成台阶式平地,使种植面的坡度消失,从而防止雨水对种植面土壤的冲刷。同时,由于地面平整,耕作方便,保水保肥能力强,因而所栽植的柑橘(砂糖橘)生长良好,树势健壮(图2-1)。图2-1 水平梯田图2-2 鱼鳞坑坡度较大、地形复杂的山坡地,不适合修水平梯田和撩壕时,可以挖鱼鳞坑(图2-2)进行水土保持,或因一时劳力不足、资金紧缺等原因,不能及时修筑梯田的山坡,可先修鱼鳞坑,以后逐步修筑水平梯田。(1)定定植点。修筑时,先定基线,测好等高线,其方法与等高梯田相同。在等高线上,根据果树定植的行距来确定定植点。图2-3 撩壕(2)挖坑。以定植点为中心,从上部取土,修成外高内低半月形的小台面,大小为2~5平方米,使之一半在中轴线内、一半在中轴线外,台面的外缘用石块或土堆砌,以利保蓄雨水。将各小台面连起来看,好似鱼鳞状排列。(3)回填表土和有机肥。在筑鱼鳞坑时,要将表土填入定植穴,并施入有机肥料。这样,栽植的果树才能健壮生长。撩壕,是在山坡上,按照等高线挖成的等高沟。把挖出的土在沟的外侧堆成垄,在垄的外坡栽果树,这种方法可以削弱地表径流,使雨水渗入在撩壕内,既保持了水土,又可增加坡的利用面积(图2-3)。(1)确定等高线。其方法与等高梯田相同。(2)挖撩壕。撩壕规格伸缩性较大,一般自壕顶到沟心,宽1~1.5米,沟底距原坡面25~30厘米,壕外坡宽1~1.2米,壕高(自原坡面至壕顶)25~30厘米。撩壕工程较小,简单易行,而且坡面土壤的层次及肥沃性破坏不大,保水性好,还增厚了土层,有利于果树生长,适合于坡度较小的缓坡(5°左右)地建园时采用。但撩壕没有平坦的种植面,不方便施肥管理,尤其在坡度过大(超过10°)时,撩壕堆土困难,壕外土壤流失大。因此,撩壕应用范围小,是水土保持的措施。(3)回填表土。把事先挖出的表土与肥料回填于沟内。回填有两种方式,即将基肥与土拌匀填回沟内和基肥与土分层填入。平地包括旱田、平缓旱地、疏林地及荒地。规模在10公顷以上的果园,可采用重型大马力拖拉机进行深犁(30厘米),重耙2次后,与坡度垂直方向定线开行和定坑,根据果树树种确定行株距。如坡度在5°~10°可按等高线定行,按同坡向1公顷或2~3公顷为一小区,小区间留1米宽的小道,4个以上的小区间设3米宽的作业道与支道相连。果园内设等高防洪、排水、蓄水沟,防洪沟设于果园上方,宽约100厘米、深约60厘米;排水和蓄水沟深约30厘米、宽约60厘米。规模在10公顷以下的小果园,由于设在平地或平缓地,应精心开垦和进行集约化栽培管理,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中夺取最高效益。开垦中尽量采用大马力重型拖拉机进行深耕并重耙2次,然后根据地形地势和果树树种按等高或直线确定行株距。地势坡度为5°~10°,可采用水平梯田开垦,根据果树树种确定行株距;地势坡度在5°以下,地形完整的经犁耙可按直线开种植畦,畦中开浅排水沟,沟宽约50厘米、深约20厘米,种植坑直径约1米、深0.8~1米。如在旱田或地下水位高的旱地建园,必须深沟高畦,以利排水和果树根系正常生长。在海拔高度为400米以下、坡度为20°以内的丘陵地建果园较为适宜。(1)兴建10公顷以上的果园。坡度在10°~15°、坡地面积在5公顷以上、海拔在200米以下的丘陵地,可采用45匹马力左右履带式或中型机具挖土和推地于一体的多功能拖拉机,先按行距等高定点线推成2~3米宽水平梯带,而后再按株距定点挖种植坑(1米见方)。海拔在200~400米、坡高度在15°~20°、坡地面积在5公顷以下的丘陵地,先按行距等高定点线推成1~1.5米宽水平梯带,而后按株距定点挖成0.6米×0.6米×0.6米的种植坑。(2)兴建10公顷以下的果园。可根据开垦地海拔高度、坡度,以坡面大小进行等高定行距,先开成水平梯带,然后按株距挖坑;或者根据行距等高线定株距挖坑。种植后力求在2年内,结合扩坑压施绿肥、作物秸秆、有机肥改土时逐次修成水平梯带,方便今后作业、水土保持和抗旱。开垦和挖坑应在回坑、施基肥前2个月完成,使种植坑壁得到较长时间的风化。洼地、水稻田地表土肥沃,但土层薄,能否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是种植果树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洼地、水稻田建果园应考虑能排能灌,即雨天能排水、天旱时能灌水,可采用深、浅沟相间形式,即每两畦之间挖1条深沟蓄水、1条浅沟为工作行。洼地、水稻田种果树不能挖坑,应在畦上做土墩,可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进行整地,确定土墩的高度,必须保证在最高地下水位时,根系活动土壤层至少保持60~80厘米。在排水难、地下水位高的园地,土墩的高度最少要有50厘米,土墩基部直径120~130厘米,墩面宽80~100厘米,呈馒头形土堆。地下水位较低的园地,土墩可以矮一点,土墩高30~35厘米,墩面直径80~100厘米,畦的四周要开排水沟,保证排水通畅。墩高确定以后,就可依已定的种植方式和株行距标出种植点,然后筑墩。筑墩时应把表土层的土壤集中起来做墩,并在墩内适当施入有机肥。无论高墩式或低墩式,种植后均应逐年修沟培土,有条件的还应不断客土,以增大根系活动的土壤层,可把畦面整成龟背形,以利于排除畦面积水。选择壮苗是柑橘(砂糖橘)早结丰产的基础。壮苗的基本要求:品种纯正,地上部枝条生长健壮、充实,叶片浓绿有光泽。苗高35厘米以上,并有3个分枝。根系发达,主根长15厘米以上,须根多,断根少。无检疫性病虫害和其他病虫害,所栽苗木最好是自己繁育或就近选购的,起苗时尽量少伤根系,起苗后要立即栽植。营养篓假植苗木与大田苗木直接上山定植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成活率高。春季定植,多数为不带土定植。由于取苗伤根,特别是从外地长途调运的苗木,往往是根枯叶落,加上瘦土栽植,成活率低,通常只有70%~80%。而采用营养篓假植苗木移栽,苗木定植后成活率达98%以上。(2)成园快。常规建园栽植,由于缺苗严重,不但补栽困难,而且成活苗木往往根系损伤过重,春梢不能及时抽发,影响正常生长,造成苗木大小不一,需要2~3年才能成园。而营养篓假植苗木,可充分发挥营养篓中营养土和集中培育管理的作用,使伤根及早得到愈合,春季能正常抽发春梢,不但避免了春栽的缓苗期,同时还减少了缺株补苗过程,可使上山定植苗木生长整齐一致,实现一次定植成园。(3)投产早。营养篓假植苗,由于营养土供应养分充足,避免了缓苗期,上山栽植当年就能抽生3~4次梢,抽梢量大,树冠形成快,投产早。(4)集中管理。由于营养篓假植苗木相对集中,可以采用塑料薄膜等保温措施,防止苗木受冻;同时,还可以集中防治病虫害。由于营养篓假植苗定植时不伤根,没有缓苗期,因此可以周年上山定植。合理密植是现代化果园发展的方向,可以充分利用光照和土地,使柑橘(砂糖橘)提早结果,提早收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早收回投资。提倡密植,但并不是愈密愈好,栽植过密,树冠容易郁闭,果园管理困难,植株容易衰老,经济寿命缩短。通常在地势平坦、土层较厚、土壤肥力较高、气候温暖、管理条件较好的地区,栽植可适当稀些,株行距可采用2.5米×3米的规格,每667平方米栽植88株左右。在山地和河滩地,以及肥力较差、干旱少雨的地区栽植可适当密些,株行距为2米×3米,每667平方米栽植110株左右。柑橘(砂糖橘)的栽植时期,应根据其生长特点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在新梢老熟后至下一次新梢抽发前,均可以栽植。(1)大田繁殖苗木的栽植时期。通常分为春季栽植和秋季栽植。春季栽植,以2月底至3月份进行为宜,此时春梢转绿,气温回升,雨水较多,容易成活,可省去秋植灌水之劳。秋季栽植,通常在9月下旬至10月份秋梢老熟后进行,这时气温尚高,地温适宜,只要土壤水分充足,栽植苗木根系的伤口就愈合得快,而且还能长出一次新根,有利于翌年春梢的正常抽生。秋季栽植常会遇秋旱,需要有灌溉保证,而且还有可能遭受寒冻,因此秋季栽植可用营养篓(袋)假植。秋植比春植效果好,这是因为秋季时间长,可充分安排劳力,而且当年伤口易于愈合,根系容易恢复,所以秋植苗木成活率高,翌年春苗木长势好。栽植最好选在阴天或阴雨天进行,遇毛毛雨天气可以栽植,但大风大雨不宜栽植。(2)营养篓假植苗栽植时期。营养篓假植苗通常不受季节限制,随时可以上山定植,但夏秋干旱季节,降雨少、水源不足栽植会影响成活率。所以,最佳移栽时期是春梢老熟后、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1)大田苗木栽植方法。栽植前,解除薄膜,修理根系和枝梢,对受伤的粗根剪口应平滑,并剪去枯枝、病虫枝及生长不充实的秋梢。栽植时,根部应蘸稀薄黄泥浆,泥浆浓度以手沾泥浆不见指纹而见手印为适宜。泥浆中最好加入适量的细碎牛粪,并将1.8%复硝酚钠水剂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混合,加入泥浆中搅拌均匀,然后蘸根,以促进生根。注意泥浆不能太浓,否则会引起烂根;复硝酚钠加入太多会引起死苗。种植时,两人操作,将苗木放在栽植穴内扶正,理顺根,让新根群自然斜向伸展,随即填以碎土,一边埋土,一边均匀踩实,并将树苗微微振动上提,以使根、土密接,然后再加土填平。栽植后在树的周围覆盖细土,土不能埋过嫁接口部位,并要做成树盘。树盘做好后,充分灌水,水渗下后,再于其上覆盖一层松土,以利保湿。栽植过程,要真正做到苗正、根舒、土实和水足,并使根不直接接触肥料,防止肥料发酵而烧根。树盘可用稻草、杂草等覆盖。(2)营养篓苗栽植方法。定植前,先在栽植苗木的位置挖定植穴(穴深与篓等高为宜),将营养篓苗置于穴中央,去除营养篓塑料袋后,用肥土填于营养篓四周,轻轻踏实,然后培土做成直径1米左右的树盘,浇足定植水,栽植深度以根颈露出地面为宜。树盘做好后覆盖稻草,可保湿、防杂草滋生、保持土壤疏松。柑橘(砂糖橘)苗木定植后如无降水,在定植后的3~4天,每天均要淋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后视植株缺水情况,每隔2~3天淋水1次,直至成活。栽植后7天,穴土已略下陷可插竹枝支撑固定植株,以防风吹摇动根群,影响成活。若发现卷叶严重,可适当剪去部分枝叶,以提高成活率。一般植后15天左右部分植株开始发根,30天后可施稀薄肥,可用腐熟人粪尿加水5~6倍,或0.5%尿素溶液,或0.3%三元复合肥溶液浇施,每株浇施1~2千克。如果用绿维康液肥100倍液浇施,则效果更好,可促使幼树早发根、多发根。以后每月淋水肥1~2次,注意淋水肥时不要淋在树叶上,施在离树干10~20厘米的树盘上即可。新根未发、叶片未恢复正常生长的植株不宜过早施肥,以免引起肥害,影响成活。 -
报告苹果园的土壤和水肥管理
技术 出版时间:2011对已栽好的树苗要及时定干。一般在栽完后进行,也有的在栽植前就剪截定干。定干高度要根据苗木大小和砧木类型确定,一级苗定干高度要高些,小弱苗定干高度要低些,剪口都要选在饱满芽以上。乔化苹果苗定干高度一般为80~100厘米,矮化苗为60~80厘米。定干高度均包括15~20厘米长的整形带。对于特殊栽植方式苗木的定干高度,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在北方干旱寒冷、风沙大的地方,最好定干后套塑料袋防止抽条。栽后浇水保墒是确保苗木成活的关键。我国北方地区春季干旱,一定要及时浇水。在定植前要淹透定植穴,定植后随即要浇定植水。苹果定植水一般不宜过大,春季浇水大影响地温,不利于缓苗。定植水后数天,当小苗发出新叶,表面根系开始恢复生长,苗已缓转时,要浇一次大水,称之为缓苗水。植株缓苗后,根系进入快速生长期,这时根际缺水将直接影响根的发生、生长,因此及时补水是必要的。幼树枝叶少,土壤水分的散失主要是土壤蒸发掉的。覆膜可有效防止水分蒸发,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最好在浇两三遍水后覆盖黑地膜,这样既可保墒,又能增加地温,对于提高苗木成活率、缩短缓苗期和加快生长等都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覆盖黑地膜还能抑制杂草生长。通常在树带或树盘内覆盖地膜,覆膜时要注意先整地、耙平,捡出石块或树枝,使树干周围地面稍隆起。然后平铺地膜,边缘用土压严。注意在树干周围堆个小土堆,压住穿孔处,以免膜下高温蒸汽灼伤树干皮层,导致死树。春季发芽以后,要认真检查苗木的成活情况,对于死亡的苗木要查清原因,及时补栽。当年补栽,一般是利用田间假植的备用苗,在当年雨季的阴天采取枝条带叶、根系带土团,边挖边进行补栽,也可以在当年晚秋或来年发芽前进行补栽。补栽的苗木,其砧穗组合应与死株的相同,树龄一致,以保持园相整齐。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早春常有霜冻,空气干燥且风沙大,而苹果幼树的抗寒性差,容易发生冻害和抽条现象,所以应搞好冬季防寒工作。秋栽幼树最好埋入土中,视当地气候条件确定埋土厚度,通常为10~20厘米,第二年春天萌芽前出土。北方寒冷干燥的地区,如黄土高原、河北北部和北京,经常发生苹果幼树抽条现象。对于新种幼苗可以套上塑料袋,既能防止抽条,也能促进枝叶的生长。当新枝长到5~10厘米长时,要及时解膜,先在上部开口,过2~3天再全部撤掉。在易抽条地区要对苹果幼树保护2~3年,幼树入冬前在树干上缠一层地膜是最好的防抽条措施,也可以捆包一些稻草,春季再解掉,或在树干基部培土,以保护根颈,来年再将土撤掉,或培月牙埂等。入冬前灌一次冻水,可减少幼树抽条,同时要增加磷肥、钾肥的施用量,提高树体的营养水平。夏季摘心也可防止抽条。苹果幼树根系浅,杂草的生长会严重影响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所以对幼树要及时中耕除草。当缓苗水下渗后,人员能够进地时,就可以进行中耕。可以在果园悬挂杀虫灯诱杀金龟子。此外,为防止金龟子和象鼻虫等为害,还可在苗干中上部套一个窄长塑料袋,将袋子下面扎严,上端露出小孔,或扎些小孔,以防高温灼伤幼叶,为害过去后,脱除塑料袋。夏季、秋季还要注意防治蚜虫、卷叶虫、白粉病和早期落叶病。如发现病毒病株,应及时拔除并烧毁。果园土壤管理方法,也称土壤管理制度。是指果树行间、行内地面土壤耕作或其他管理措施。下面重点介绍有关的基本方法。1.生草的作用果园生草,就是在果园内全园或只在行间带状种植对苹果生产有益的植物的土壤管理制度。生草制是现代果园最好的土壤管理模式,也是生产高品质苹果的关键性技术之一,特别是进行有机生产的果园必须进行生草栽培。除特别干旱的地区外,我国大部分苹果园都应该大力提倡。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宜选用深根性的草种,可选用三叶草、黑麦等草种。生草法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核心,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为0.6%~0.8%,远低于国际上生产高档果品对土壤有机质的要求(3%~5%),这也是我国果实品质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据研究,一个中等产量的苹果园,每年需要消耗有机质24吨/公顷,而1/3带状生草的果园就可以满足这种消耗,并有一定的积累。种植白三叶当年就可收获鲜草15吨/公顷,第二年可收获37.5吨/公顷,紫花苜蓿每年可收获鲜草45~50吨/公顷。另外,生草的根系枯死后也可以提供大量的有机物质,连续种植多年可显著提高果园有机质含量。(2)改良土壤的结构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和草根的生长,有利于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研究表明,苹果园生草后,土壤的团粒结构可以增加18%~25%,同时还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和毛细管的数量。(3)改善果园小气候 生草可以调节果园气温,增加空气湿度。同时能调节土壤温度,有利于果树根系生长,如冬季清耕园冻土层(北京)最厚达40厘米,而生草园只有20厘米;果园生草冬天地温可增加1~3℃,早春根系活动提前15~30天;夏季可使地表温度下降5~7℃,这对夏季高温地区的果园有重要意义。(4)改善果园的生态平衡 生草果园害虫天敌的种群多,数量大,可增强天敌控制病虫害发生的能力,减少人工控制病虫害的劳力和物力投入,减少农药对果园环境的污染,创造生产安全果品的良好条件。(5)减少水土流失 生草果园能很好地覆盖地面,可以保墒蓄水,减少地面冲刷。有研究表明,生草后土壤表土含水量可增加15%~31%,土壤流失量减少86%,对山坡地果园尤其明显。(6)节省人力物力 生草管理省工高效,尤其是夏季,生草园可有较多的劳力投入到树体管理和花果管理上。2.果园生草方法果园生草可分为自然生草和人工生草两种。自然生草是指果园自然长出的各种杂草不锄,通过自然相互竞争和连续刈割,最后剩下几种适于当地自然条件的草种,实现果园生草的目的。但其改良土壤的效果较差,通常10年时间有机质含量才提高1%左右。另外,自然生草还会滋生有害杂草;有的草根过深,在水肥条件差的地区会存在与果树争水争肥的现象。人工生草是人为种植有利于土壤改良、增加土壤肥力的专用草类,如白三叶、红三叶、紫花苜蓿、紫云叶、黑麦草、毛叶苕子、草木樨、黄豆和豆科类牧草等。在园边、路旁、沟堤和渠边,可选种草木樨、紫穗槐和田菁等;在低洼盐碱地区,应选田菁和柽麻耐盐植物等;山冈旱薄地,可选草木樨和紫穗槐等抗干旱瘠薄的植物。进行畜牧养殖的果园可用部分草喂养牲畜和家禽,实行“过腹回田”,既可获得畜产品,又加速养分的转化,更有利于果树吸收利用,一举多得。平原地区种草一般选在早春和秋季进行。种草时,既可单一播种,也可混播。可采用黑麦草与三叶草混播,黑麦草与毛苕子混播等方式。幼苗期及时清除杂草,是生草能否成功的保证,同时注意对生草施肥浇水。当草长到30厘米高以上、大部分开花时,即应将其刈割覆盖树盘,留茬高度为5~10厘米,一年可刈割3~5次。每次刈割后,借雨趁墒每亩撒施尿素5千克(有机果园要在夏季撒施腐熟好的有机肥300~500千克)。生草3~5年后,草开始老化,应及时翻压,重新播种。结合施用有机肥进行深翻改土是进行土壤改良的有效方法,大量施入有机肥可以迅速地改良土壤,同时为土壤提供肥料。改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施肥,改土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所用材料主要是经过腐熟的有机肥料,可根据土壤情况调节配方;施肥主要是为土壤提供营养元素,可用有机肥也可用化肥,一般也不用深翻。深翻方法有扩穴深翻、隔行深翻和全园深翻等。苹果园深翻改土最好在秋季,采收后就可以进行,一般和秋施基肥相结合,最好一次将基肥施足。每次用腐熟堆肥3000~5000千克/亩,农家肥4000~6000千克/亩,或商用有机肥500~1000千克/亩。为改土施肥的施肥量比正常施肥量高1倍以上,改土时应注意将有机肥和表土混合均匀后施入,施肥部位在树冠投影范围内。沟深60厘米,沟宽60~80厘米,挖沟时表土、里土分开堆放,可先在沟中填入有机物(如树叶、秸秆、杂草等),再把各种肥料撒在表土上,经搅拌均匀后全部回填(最好能先回填2/3,接着浇上配好的微生物营养液,然后再回填1/3)并做成垄状,施基肥后在施肥沟内灌一次透水。间作通常在苹果幼树期进行,幼年期果树,树冠矮小,可以利用行间间作,种植大豆、甘薯、西瓜、花生和马铃薯等一些矮秆作物。对于成年果树,因其行距宽、结果初期时间长,可以与一些生理习性相近的树种或蔬菜进行间作。果园间作的原则是,间作物与果树没有相同的病虫害;苹果树是喜光作物,间作作物不能对树体有所遮蔽;种植间作作物,应留足树盘,新定植幼树的树盘应在1平方米以上。以后随着树冠的增大,行间间作面积应逐步减小。间作的果园最好间作绿肥。绿肥作物根系强大,茎叶茂盛,特别是豆科绿肥的根瘤菌有固氮作用,刈割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以氮素为主的多种营养元素,显著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种植绿肥,还可覆盖地面,抑制杂草,调节土温,有利于根系的活动。在山地种植绿肥,可减少水土冲刷,保持水土;在沙地则可防风固沙,对盐碱地有防止返碱、降低土壤盐分的作用。间种绿肥的种类,有紫花苜蓿、紫穗槐、草木樨、田菁、毛叶苕子、绿豆、荆条和胡枝子等。覆盖制是利用塑料薄膜、作物秸秆、杂草、糠壳、锯末和沙砾等材料,覆盖在土壤表面的一种土壤管理方法。覆盖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水土流失和水分蒸发。1.秸秆覆盖果园可用麦秸、豆秸、玉米秸或谷糠,也可用杂草等取之方便的植物材料,覆盖全园或带状、树盘状覆盖,秸秆覆盖在我国应用较广。秸秆覆盖可以起到春季保墒的作用,也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但秸秆覆盖费料、费工,只宜在劳动力多、秸秆材料丰富又方便覆盖的地区实施。2.薄膜保墒覆盖常用的薄膜材料是0.02毫米厚的聚氯乙烯塑料膜,白色或无色透明,管理好可用2年,一般只用1年。薄膜保墒覆盖可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尤其在春、夏季节,保墒效果非常好,胜过2~4次灌溉。北方地区,3~5月份土壤蒸发量为500~750毫米,薄膜覆盖可以减少水分蒸发40%~70%,还可提高早春地温、抑制杂草生长。3.沙、石覆盖我国西北地区,如河西走廊的农田,包括果园有用沙、石覆盖的传统。其目的主要是保墒,也有使土壤积温增加的效果,这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及年积温低的地区是非常有意义的。苹果是多年生植物,进行沙、石覆盖比农作物覆盖更有优势,但其缺点是前期人力投入大。沙、石覆盖,可分为长期覆盖和短期覆盖两种类型。长期覆盖,先在幼树树冠下小面积覆盖,后逐渐扩大面积,至带状覆盖或全园覆盖,覆盖厚度为10~20毫米,施肥时可挪动石块,施肥后恢复原覆盖状。短期覆盖,主要在土壤蒸发量最大、降雨最少的季节覆盖,厚度相同。免耕法或免耕制,即果园全园或只一部分地面(另一部分生草或覆盖)用化学除草剂除草,不耕作或很少耕作(故又称零耕法或最少耕作法)。免耕法果园的土壤结构性能好,无“犁底层”,适于果树根系生长发育;同时有利于清园作业,果树病虫潜藏的死枝、枯叶、病虫果和纸袋等一次清除,效率高。用除草剂防除杂草,可结合灌溉、地面追肥或喷施农药进行,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其缺点是,土壤有机质逐年减少,土壤肥力降低;所使用的除草剂会破坏土壤结构,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小动物,破坏了果园的生态平衡。有机生产的苹果园不能采用免耕法。清耕制是在果树行间、行内经常中耕,保持果园地面无杂草和土壤表层疏松的土壤管理方法。清耕的优点是干旱季节可保墒;春季中耕提高土温,疏松土壤,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根系吸收养分;同时可以防除杂草,减少杂草与果树的水分与养分竞争。清耕制的缺点较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肥易流失,表层以下有一个坚硬的“犁底层”,影响通气和渗水;长期清耕,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较快,对人工施肥,特别是对有机肥的依赖性大;清耕条件下,果树害虫天敌少,虽然清耕果园通风透光好,但不是最佳的生态环境;清耕管理劳力投入多,劳动强度大。我国过去一直提倡清耕制,目前大部分苹果园也都实行清耕制,但综合而言,这种方法并不值得提倡。苹果树作为多年生的深根性作物,树体有贮藏养分的能力,因此,施肥既要考虑当年树体的需要和贮藏营养的需要,也要考虑对翌年产生的影响。苹果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的年龄时期和生长季节,表现出对营养元素一定的选择性吸收规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应根据果树不同发育阶段营养特点确定主施肥料种类。幼果期和初果期以促进树体生长和骨架建立为目的,应以氮肥为主,磷肥、钾肥为辅。盛果期树养分需求量最大,养分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树体健壮生长,保证产量,提高果实品质,维持结果年限。此期氮肥施用量要适宜,磷肥、钾肥需求量增大。衰老期树磷肥、钾肥要适量,相应加大氮肥用量,以维持树体不衰,并满足一定产量和树体更新的要求。春季果树萌芽、展叶、开花、坐果、幼果发育和新梢生长连续进行。主要消耗上年树体贮藏养分,养分供求矛盾突出,应以氮肥为主、磷肥为辅补充一定的养分。仲夏期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期进行,果树物候期发生重叠,出现养分分配与供求矛盾,是苹果树的一个重要的营养临界期,此期追肥应注意氮、磷、钾的平衡关系,增加磷肥、钾肥用量。初秋果实继续发育,花芽持续分化,中熟苹果亦开始着色,此时追肥应以磷肥、钾肥为主,以氮肥为辅,这次追肥将有利于果实后期发育,花芽充实饱满和果实品质的提高。秋施基肥,有利于根系伤口愈合和提高树体贮藏养分。在秋季施基肥。基肥以农家有机肥为主。基肥施用量占全年施肥量的70%。在生长季进行追肥。如萌芽期、开花前和新梢旺长期,坐果及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及新梢停长期等时期均可追肥。依据树体状况,每年以追肥1~3次为宜。幼树每株施纯氮60克、磷(五氧化二磷)30克、钾(氧化钾)50克。初果期每株施纯氮300克、磷(五氧化二磷)150克、钾(氧化钾)250克。盛果期树每生产50千克果实,施用纯氮0.35千克、磷0.16千克、钾0.35千克、农家肥100千克。施基肥,可采取条沟施肥、放射沟施肥和全园撒施浅锄等方式进行。追肥,可采取树盘施肥、穴施水肥和叶面喷肥等方式进行。1.条沟施肥在果树行间、树冠外缘挖施肥条沟,条沟宽30厘米、深25~30厘米,施肥后将沟填平。这种方式适宜密植果园,便于机械化作业(图4-1)。2.放射沟施肥在距树干60厘米左右处,挖5~8条放射状施肥沟,施肥沟里窄外宽,外宽20~30厘米,里浅外深,外深15~30厘米。这种方式适宜给稀植大树施肥时采用(图4-2)。图4-1 条沟施肥图4-2 放射沟施肥3.穴施水肥这种方式的施肥灌水穴,直径为20厘米左右,深度30厘米,中间置入一个草把。依据每株树树体大小,在树冠下挖3~8个穴。在每穴中用氮肥、磷肥和有机肥按1:2:50的比例配成的混合肥,回填在草把外围,踏实,略低于地面。每次灌水5~10升,并用地膜覆盖(图4-3)。通过肥水的渗透浸润,完成对苹果树的浇水与施肥。4.叶面追肥叶面追肥,是通过对苹果叶片、枝干喷施肥液,完成对苹果树的追肥。苹果树叶片追肥的肥液适宜浓度见表4-1。图4-3 穴施水肥加覆膜种类浓度(%)时期效果尿素0.2~0.3开花至采果前提高产果率,促进生长发育硫酸铵0.1~0.2同上同上过磷酸钙1.0~3.0(浸出液)新梢停止生长有利于花芽分化,提高果实质量草木灰2.0~3.0(浸出液)生理落果后,采果前同上氯化钾0.3~0.5同上同上硫酸钾0.3~0.5同上同上磷酸二氢钾0.3~0.5同上同上硫酸锌3~5萌芽前3~4周防治小叶病0.2~0.3发芽后硼酸0.1~0.3盛花期提高产果率硼砂0.2~0.55~6月份防治缩果病加适量生石灰柠檬酸铁0.05~0.1生长季节防治黄叶病表4-1 苹果树根外追肥的肥液适宜浓度施肥的原则一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中心(土壤有机质含量应达到1.5%以上),重施有机肥;二是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按照控氮、稳磷、增钾的原则,科学、适时、适量追施化肥;三是重视微量元素的补充。1.无公害果园施用有机肥的作用(1)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果园施入有机肥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有机质,进一步形成一种特殊的黑色黏团状物质——腐殖质。腐殖质可与土粒结合在一起,使分散的土粒相互胶结起来,从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团粒,即我们常说的“团粒结构”。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可以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从而收到以肥调水、以肥蓄水和以肥节水的良好效果。这一点在旱塬地区尤显重要。(2)供给果树多种养料 有机肥营养成分全,含有果树生长发育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有机质在转化过程中除形成腐殖质外,另一途径则是矿化过程。矿化过程能把有机质中果树不能吸收利用的各种养料变为可给态养料,如将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锌等释放出来,供果树吸收。这便是养料的释放过程。而有机质变为腐殖质则是养料的积累过程。积累在土壤中的腐殖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经过缓慢分解而释放出养分,供果树吸收利用。因此,施用有机肥,不仅能在较短时期内供给果树养分,又能在较长时间持续发挥作用,从而满足果树对多种营养元素的需要。(3)促进微生物活动 有机质是土壤微生物活动不可缺少的能源。因而,施入有机肥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繁殖,并增强其活性,进而促进有机物分解,丰富土壤养分。(4)有助于克服缺素症,提高光合效能 有机质分解过程中可产生有机酸及二氧化碳。有机酸能改变土壤的pH值,提高难溶性矿化物的溶解度,这对克服缺素症十分有利;而二氧化碳逸出土壤后则有助于提高果树的光合效能。(5)健壮树势,增强抗性,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提高品质和产量 果园施入有机肥后,由于改善了土壤结构,丰富了土壤中养分含量,进而促进了果树的吸收和利用,树体生长健壮。这样既提高了果实品质和产量,又大大增强了树体抗御不良环境条件和病虫害的能力。这对减少果园的化肥、农药用量,减少环境和果品污染,保持生态平衡,生产无公害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可利用的有机肥种类粪尿类包括人粪尿、畜粪尿、禽粪尿、蚕沙(蚕粪)等。这类肥料均为有机质含量丰富,氮、磷、钾等元素全面的完全肥料。(1)厩肥类 是指家畜粪尿和垫圈材料(土)混合堆制而成的肥料。主要包括大家畜厩肥,猪、羊圈肥等。这类肥料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并含有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2)堆肥 是以作物秸秆、杂草、落叶等为主要原料进行堆制,利用微生物的活动使之腐解而成。也属营养成分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完全肥料。(3)饼肥类 是油料作物榨油后剩下的残渣,例如,菜籽饼、棉籽饼、大豆饼、芝麻饼、花生饼等。这类肥料是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并富含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的优质肥料。(4)秸秆类 作物秸秆如麦秸、玉米秆、甘薯蔓、豆蔓、花生蔓等以及杂草、树枝、落叶等。这类肥料有机质含量丰富,营养成分全面。(5)杂肥类 主要包括垃圾、炕土肥、草皮土、屠宰场的废弃物等。这类肥料也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和多种养分,均可广泛收集利用。上述肥料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3.果园养猪、鸡广辟肥源,大力发展果园养猪,实现果、畜并举,是解决果园有机肥、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陕西白水、澄城等县果农已在果园养猪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其具体做法是:将猪舍建在果园,猪圈内铺成水泥地面,外侧建一积粪池,粪便排入池内,根据需要随时灌施,极为方便。这样,每头猪每年可满足亩果园有机肥的需求量;同时,又大大减少了化肥用量。果园养鸡是开辟有机肥源的又一重要途径。为满足有机肥的需求量,养鸡数量以每亩果园20~30只为宜。采用放养的方法。鸡排出的粪便直接为果园增加了有机肥,培肥地力效果非常显著。同时,鸡又是害虫的天敌,不但能捕捉地面的昆虫,还能刨土啄食成虫、幼虫、蛹和卵块,起到生物防治害虫的作用。果园喷药期间,应将鸡群笼养几天,然后再放入果园。如果将果园养殖与沼气设施配套,就能更好地供给果树高质量的有机肥,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参考本章第三节“高效沼气生态果园模式”)。4.无公害果园有机肥施用量施用有机肥应以肥足量饱为原则,并注意混施适量氮素肥料。根据这一原则,现将施肥量按单位面积总量列表于后,具体应用时可根据不同的栽植密度按每亩施肥总量平均分配于各单株(表4-2)。表4-2中施用有机肥的种类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类。未列入表内的有机肥如堆肥、杂肥类,可参照厩肥施用量酌增。5.施肥时间及方法有机肥应以施基肥方式于秋季果实采收后尽早施入。施肥方法可采用环沟法、条沟法或放射状沟施法。生草果园以放射状沟施法为宜。无公害果园若能按前述要求施用有机肥,就可以不施用化肥。如果未能做到年年施用有机肥或有机肥施用量不足时,还应在生长期追施化肥2~3次。值得注意的是,生长期追肥务必克服以往盲目地施用化肥或偏施氮肥的现象,必须依据果树生长发育对肥料需求的特点,及时而适量追肥,尤其要重视氮、磷、钾的合理搭配,做到按配方追肥。关于氮、磷、钾的配比问题,因各地土壤条件不同,差异很大。根据大量的研究成果,幼树氮、磷比一般应达2:1;结果期树氮、磷、钾比,黄土高原地区为1:1:1;渤海湾地区及黄河故道地区为2:1:2。现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提出生长期追肥的时期及单位面积上的适宜追肥量。树龄(年)有机肥种类亩施肥量(千克)速效氮纯氮亩施用量(千克)幼树期(1~3)厩肥、绿肥、秸秆类1500~3000粪尿类1000~1500饼肥150~2005.0~10.0初果期(4~5)厩肥、绿肥、秸秆类3000~4500粪尿类1500~2500饼肥250~35010.0~12.5盛果期(6年以上)厩肥、绿肥、秸秆类4500~7500粪尿类3000~4500饼肥450~60012.5~25.0表4-2 无公害果园有机肥施用量值得注意的是,萌芽前追肥以氮为主,花芽分化期以磷为主,果实膨大期以钾为主。同类肥除表4-3中所列之外,还可选用其他种类,但其用量应根据各自的有效成分参考表中用量酌情增减,使其达到表中的施肥量标准。苹果树的具体灌溉时期,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苹果生长发育中需水的关键时期;二是天气干旱、土壤含水量较低,不利于苹果生长发育的时期。苹果生长发育中的需水时期:萌芽开花期,新梢旺长期(需水临界期),果实膨大期,采果后的秋季生长时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0%~80%,有益于果树根系对水分及营养的吸收。若含水量低于60%,特别是恰逢果树生长发育关键需水期,就应该及时灌水。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40%时,为轻度干旱,低于20%则为严重干旱。在苹果树栽培过程中,要避免干旱现象的发生。应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性质,同时也要根据果树大小、栽植密度以及生育期需水特点,综合确定灌水量。其计算公式为:漫灌成年果园。每亩需水30~60吨。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可节省用水1/2~2/3。漫灌节水的灌溉方式,有沟灌、滴灌、移动灌溉和穴施水肥等。如图4-4,沿树冠外侧开沟,并在株间连通。沟深20厘米,宽30厘米。沟中起出的土可加在沟边起垄。沟灌水流不宜太快,以保证水分的渗入时间。图4-4 沟灌利用管道将加压的水通过滴头,一滴滴地均匀缓慢地渗入果树根部附近的土壤,使根际土壤经常保持在适宜水分状况的一种先进节水技术。目前,一些简易移动式滴灌系统,由水泵及配套塑料软管组成的滴灌装置已广泛应用。其具体的组成如图4-5所示。图4-5 滴灌系统示意图固定式喷灌设备因投资多而应用较少。移动式喷灌在坡地等不平整土地果园上使用,具有省水、省工等优点。在密植平地果园,现在发展的一种软管移动式微喷系统,很有推广前景。移动式喷灌系统,一般由水源、水泵、干管、支管、竖管和喷头组成(图4-6)。图4-6 喷灌系统示意图 -
报告苹果树的病虫害防治
技术 出版时间:2011果树生病后,在生理上和形态上会表现出与正常植株不同的症状。如叶片发黄、产生斑点、植株矮化、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植株死亡等,依靠人的视觉、嗅觉等感觉器官就可以识别出来。果树的这种异常表现就称为果树病害。果树病害与一般的机械创伤是不同的。例如,冻害、雹害、风害、机械造成的损伤以及大多数昆虫和其他动物的咬伤、刺伤等,都是果树在短时间内受外界因素作用而造成的,没有病理变化过程,因此这些损伤都不能当作果树病害。果树病害是由于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的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果树组织形态的改变(即病变),这些病变有一个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的渐变过程,不是突然形成的。果树生病后,其体内外所表现出来的人们可觉察到的一切不正常状态称为症状。症状是人们诊断果树病害的重要依据之一。果树病害的症状是其内部发生病变的结果。其中果树本身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病状。由真菌、细菌和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的病害,还可以在病部看见一些病原物的结构(营养体和繁殖体),这些结构称为病征。病毒、类病毒、植原体、螺原体和一些难培养的细菌引起的病害只有病状没有病征;寄生性线虫引起的病害,一般也无病征;而非传染性病害是由于不利的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所以也无病征。1.病状类型果树病害的病状可以表现在果树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上,例如,枝干、枝条、根、叶、花和果等。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五大类。(1)变色 发病果树颜色发生不正常改变而细胞不坏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叶部。变色又可分为均匀变色和不均匀变色。均匀变色:叶绿素均匀减少,叶片变为淡绿色者称为“褪绿”;褪绿严重,叶片变黄者称为“黄化”;叶片变为白色者称为“白化”。色素积累,叶片变红者称为“红叶”或“红化”。不均匀变色:叶面上出现较大块的黄绿色相间者称为“花叶”;变色部分较碎,形成杂色叶片称为“斑驳”。果实颜色不均匀者称为“花脸”。(2)坏死 发病部位细胞死亡,但组织不解体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斑点:依其形状可有圆斑、角斑、条斑、褐斑、黄斑和锈斑等;叶部病斑组织脱落,形成“穿孔”,也属此类。②疮痂:叶、枝、果表面形成局限性凸起或增生,表面粗糙,但不破裂。③溃疡:皮层坏死,形成较大的凹陷和开裂的病斑。④猝倒:幼嫩苗木茎基部组织坏死软化,苗木倒伏死亡。⑤立枯:幼苗皮层坏死,木质部仍有支持能力,幼苗不倒伏而枯死。⑥叶枯:叶片上产生面积较大、边缘不清楚的坏死斑块。⑦枝枯:从顶端开始逐渐向下发展的枝条枯死。(3)腐烂 是发病部位细胞死亡而且组织解体的现象。多肉和幼嫩的组织生病后容易发生腐烂。因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根腐、叶腐、花腐、果腐、枝腐和干腐等;腐烂组织呈烂泥状的称为“软腐”;腐烂组织较干燥的称“干腐”;腐烂组织较湿的称“湿腐”;病组织解体,变成胶质物而外溢的称为“流胶”。(4)萎蔫 植株体内的输导组织受害,导致水分不能正常运输,造成细胞缺水,在外表就表现萎垂病状。(5)畸形 病害使细胞生长过度或不足,造成植株或植株某些器官的外部形态不正常变化,统称为畸形。例如,徒长、矮化、丛枝、肿瘤、卷叶、小叶和缩果等。2.病征类型病征即真菌、细菌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病原物,在病果树上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霉状物 由真菌的菌丝及分生孢子形成,多呈绒毛状。霉状物有多种颜色,而且形态也不相同,常见者有绵霉、烟霉、粉霉、丛霉和霜霉等。如柑橘的青霉病和绿霉病等。(2)粉状物 病原物呈粉状结构,常见的有白粉、红粉、锈粉等。如柑橘的白粉病和葡萄的白粉病等。(3)锈状物 叶上出现的疱状凸起,呈铁锈色或黑色,是多种锈病的特有病征。如梨锈病等。(4)点状物从病部表皮下面生出来的小点状结构,突破或不突破表皮,多为黑色,也有红色或黄色。如柑橘的炭疽病和梨轮纹病等。(5)颗粒状物 附着在病斑表面的球形或近球形颗粒,多为黑色,少数为其他杂色。如果树白绢病等。(6)丝状物 多从点状物上溢出,呈卷曲的细线状。如果树紫纹羽病等。(7)黏液状物 从病斑内溢出,被称为“溢脓”或“菌脓”,是细菌病害的特有病征。如桃细菌性穿孔病等。有些从点状物上溢出,呈黏液状,有灰白、粉红等颜色。如柑橘炭疽病等。果树病害是果树与病原在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相互斗争并导致果树生病的过程。因此,病原、感病果树和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简称果树生病的三要素。1.病原即病害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生物病原,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类病毒、植原体、螺原体、难培养细菌、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受到这类生物病原的侵染而引起的病害,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从病株传播到健株,是具有传染性的,称之为传染病(通常称为传染性或侵染性病害)。例如,柑橘的溃疡病是一种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可通过雨水、昆虫及人、畜的接触,由病柑橘植株传到健康植株上。另一类为非生物病原,包括营养物质、温度、光照、有毒物质的污染和农药中毒等。这类病原引起的病害不会传染,称之为非传染病,通常称作非侵染性或非传染性病害。例如,果树的缺素病、日灼病等。2.感病果树果树生病除了必须有病原外,还必须有感病果树存在。也就是说,果树本身在生病的过程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生病与否常取决于果树抗病能力的强弱,如果果树本身抗病性强,即使有病原存在,也可以不发病或发病很轻。因此,栽培抗病品种和提高果树的抗病性,是防治果树病害的主要途径之一。3.环境条件果树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栽培等非生物条件以及人、昆虫、其他动物和果树周围的微生物区系等生物条件。对于果树感病而言,环境条件一方面可以直接影响病原物,促进或抑制生长发育,另一方面也可以影响果树的生活状态,左右其感病性或抗病能力。因此,只有当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而不利于果树时,病害才能发生和发展;反之,当环境条件有利于果树而不利于病原物时,病害就受到抑制或者不发生。果树非传染性的病害是由于某种条件不适宜,超出果树的适应能力,引起果树病理变化而成为一种病原。当一种环境因素成为某种非传染病的病原时,其他环境因素就是该病的环境条件。例如,果树日灼病的病因是光照过强,干旱和高温这两种环境条件可增加日灼病的发生。因此,果树非传染病,也是通过对果树的感病性和病原的作用来影响其发生和发展的。昆虫是左右对称的动物,体躯和其他节肢动物一样,由一系列连续的体节组成。这一些体节集合成3个体段,称为头部、胸部及腹部。1.昆虫的头部(1)基本构造 头壳坚硬,上面生有口器、触角和眼,是昆虫取食和感觉中心。头壳表面还有许多的沟、缝等,把头壳划分成若干区。这些沟、区在各类昆虫中变化很大,一般可以分成前面的额、两侧的颊、上面的头顶和后面的后头等。(2)眼 昆虫的眼分为复眼和单眼。①复眼:一般昆虫有一对复眼,着生于颊的上方,由许多小眼组成,其数目在各类昆虫中变化很大。复眼具有感受光的强弱和辨别近体物像的能力。②单眼:昆虫的单眼分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背单眼为成虫和不完全变态类的幼虫所具有,一般与复眼并存,着生在额区的上方,在两复眼之间。一般3个,排成三角形,有的2个,有的则没有。侧单眼为完全变态类的幼虫所具有,着生于头部的两侧,但无复眼。单眼只能感受光的强弱,不能辨别物像。(3)触角 触角是昆虫的感觉器官,主要是嗅觉,有的还具有触觉和听觉的能力,主要作用是寻找食物和配偶。触角一般着生在额基部的一个膜质的触角窝内,由柄节、梗节及鞭节(又分许多亚节)3部分组成。触角的类型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丝状、刚毛状、念球状、杆状、羽毛状、锤状、栉齿状、环毛状、具芒状、鳃片状和膝状等。(4)口器 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5个部分组成。昆虫的口器有下面几种类型。①咀嚼式口器:这类口器为取食固体食物的昆虫所具有,如蝗虫、甲虫等。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昆虫有直翅目、鞘翅目、脉翅目的成虫、膜翅目的大部分成虫和叶蜂类幼虫,以及鳞翅目的幼虫等。此类害虫为害植物后造成植物组织的残缺,并将植物组织切碎嚼烂后吞入,因此可以用胃毒剂来毒杀。如将药剂喷布在植物上或制成毒饵,使药剂和食物一起被吞入而杀死害虫。②刺吸式口器:这类口器为取食动植物体内液体食物的昆虫所具有,如蚜虫、叶蝉、木虱、粉虱和蚊。这类口器的特点是具有刺进寄主体内的针状构造和吸食汁液的管道构造。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主要有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和双翅目的一部分成虫(蚊类)。为害植物后一般不造成破损,只在为害部分形成斑点,随着植物的生长而引起各种畸形,如卷叶、虫瘿、瘤等。此外,刺吸式口器害虫往往是植物病毒类病害的主要传播者,这种为害性有时更大。如柑橘木虱是传播柑橘黄龙病的媒介昆虫,是造成柑橘黄龙病扩散、蔓延的最重要原因。由于刺吸式口器的害虫是将植物的汁液吸入消化道,因此,可以应用内吸性杀虫剂防治这类害虫。③虹吸式口器:这类口器为鳞翅目成虫(蝶类和蛾类)所特有。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一根能卷曲和伸直的喙,食道在其中。④舐吸式口器:这类口器为双翅目(蝇类成虫)所特有。⑤锉吸式口器:这类口器为蓟马类昆虫所特有。2.昆虫的胸部是昆虫身体的第二体段,它由颈膜和头部连接。由3个体节组成,依次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个胸节有一对胸足,依次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在大多数种类中,中胸和后胸各有1对翅,分别称前翅和后翅。所以昆虫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1)胸足 生在胸部侧下方,分为基节、转节、腿节(或股节)、胫节、跗节,在跗节末端通常还有1对爪。由于各类昆虫的生活方式不同,胸足可发生特化,形成不同功能的类型。主要类型有步行足、跳跃足、捕捉足、开掘足、携花足、游泳足、抢握足、攀援足和净角足等。(2)翅 昆虫一般有2对翅。有些种类只有1对翅,后翅特化成平衡棒(如双翅目成虫和雄蚧等),有些种类翅退化或完全无翅。①质地:一般是膜质,但不同类型变化很大。蝗虫的前翅是革质的,称为革翅。金龟子前翅是角质的,很坚硬,称为鞘翅。盲蝽等的前翅基半部是革质,端半部是膜质的,称为半翅。有的膜质被有很多鳞片,称为鳞翅。②形状:一般是三角形,有三个边,有三个角。前面的边称为前缘,后面的边称为内缘,连接两者的边即外面的边称为外缘。前缘与胸部间的角称为肩角。前缘与外缘间的角称为顶角。外缘与内缘间的角称为臂角。③构造:翅上有许多起着骨架支撑作用的翅脉。这些翅脉的排列方式在各类昆虫变化很大,但仍有一定规律和次序。翅脉又分为纵脉和横脉两类。翅脉的排列次序称为脉序,各类昆虫中脉序变化很大。3.昆虫的腹部昆虫的腹部是昆虫身体的第三个体段,前端与胸部紧密相接,后端有肛门和外生殖器等。腹部内包有大部分内脏和生殖器官,所以腹部是内脏活动和生殖中心。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除末端几节外,一般无附肢,只有背板和腹板,两侧为膜质,结构比较简单。腹部节间膜发达,腹节可以互相套叠。因此腹部可以伸缩弯曲,以利于进行交配和产卵等。(1)尾须 这是1对须状的构造,是末节附肢,有感觉的功能。(2)外生殖器 雄性为交配器,一般由一个管状的阳具和一对钳状的抱握器所组成。雌性为产卵器,由2~3对瓣状的构造所组成。在鉴定种类时经常用到。1.繁殖绝大部分昆虫需经过雌、雄两性的交配,卵受精后,才能发育成新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两性卵生生殖(或简称两性生殖)。但有些种类,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孤雌生殖(或单性生殖)。在昆虫中还有由一个卵发育成两个以上甚至上千上万个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卵胎生,或简称为胎生。孤雌生殖对于昆虫的广泛分布有着重要作用,因为即使只有一个雌虫被偶然带到新的地方,如果环境条件适宜,就可能在这个地区繁殖起来。2.发育(1)胚胎发育 根据胚胎发育中体节和附肢的发生次序,可以将胚胎发育分为原足期、多足期和寡足期3个连续的阶段。胚胎发育完成后,幼虫从卵破壳而出的过程称为孵化。卵从母体产下到孵化为止,称为卵期。(2)昆虫的变态 昆虫从卵孵出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这种现象称为变态。①不完全变态:具有3个虫态,即卵—幼虫(若虫或稚虫)—成虫,属于这类变态主要有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的昆虫。②完全变态:具有4个虫态,即卵—幼虫—蛹—成虫。属于这类的昆虫占大多数,主要有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的昆虫。(3)幼虫 幼虫需要取食、生长和蜕皮,才能转化为成虫或蛹。从卵中孵化出来的幼虫称一龄,经过第一次蜕皮后的幼虫称二龄,其余类推。两次蜕皮之间的时期称龄期。(4)蛹 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转变为成虫必须经过一个静止期,即蛹期;由幼虫转变为蛹的过程称为化蛹。末龄幼虫在化蛹前,先停止取食,寻找化蛹场所,缩短身体,停止活动,进入预蛹期或前蛹期,即末龄幼虫在化蛹前的静止时期,此后才蜕皮化蛹。蛹基本可以分为离蛹(金龟子等)、被蛹(鳞翅目的蛹)和围蛹(双翅目的蝇类和一些蚧类等)3种类型。(5)成虫①羽化:昆虫由若虫、稚虫(不完全变态类)或蛹(全变态类)蜕皮变为成虫的过程,称为羽化。②交配及产卵:一般成虫性成熟后,立即交配、产卵。由羽化到第一次产卵的间隔时期称为产卵前期。③产卵次数:往往交配次数多的产卵的次数也多。从第一次产卵到产卵终止的时期称为产卵期。对许多害虫的防治往往是在其产卵高峰期刚过后进行,这样效果才大。④多型现象:指同一种昆虫具有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个体。不仅雌雄间有差异,而且包括同性的不同型。如社会性昆虫中(蜜蜂、白蚁、蚂蚁)多型现象更为复杂。3.世代和生活年史昆虫从卵到成虫性成熟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或简称为“代”)。一种昆虫在一年内发生的世代数,称为生活年史(或简称为“生活史”)。昆虫生活史的计算法,是从卵开始计算的。如越冬后出现的虫态叫做越冬代某虫态,其发育到成虫(称为越冬代成虫)所产的卵,才称为第一代卵,由第一代卵发育的成虫称第一代成虫,由第一代成虫产的卵称第二代卵……依此类推。(1)休眠 昆虫为了安全度过不良环境条件而处于不食不动、停止生长发育的一种状态,不良环境条件一旦解除,昆虫可以立即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这种现象称为休眠。因冬季低温处于休眠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越冬;夏季高温引起昆虫休眠,称为越夏。(2)滞育 某些昆虫在不良环境还未到来以前就进入了停育状态,纵然给予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也不能解除,必须经过一定的环境条件(主要是一定时期的低温)的刺激,才能打破停育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滞育。从滞育开始到终止的期间称为滞育期。引起滞育的环境条件是光周期(指24小时内的光照时数),而不是温度。它反映了种的遗传特性。4.昆虫的习性(1)趋性 是昆虫接受外界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趋向刺激称为正趋性,避开刺激称为负趋性。①趋光性:昆虫对光源的刺激,很多表现为正趋性,即有趋光性,是通过昆虫视觉器官而产生的反应。所以可以用灯光诱集昆虫。②趋化性:昆虫对化学物质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有趋避反应,是通过昆虫的嗅觉器官(触角等)而产生的反应。③趋温性:昆虫是变温动物,本身不能保持和调节体温,必须主动趋向环境中的适宜温度。(2)食性 按照昆虫食物性质可将昆虫食性分为如下两类。①植食性:昆虫以活的植物体为食。昆虫中约有48.2%是属于此类,其中很多是重要的农业害虫。②肉食性:昆虫以活的动物体为食。昆虫中约有30.4%属于此类,其中又可分为捕食性昆虫(捕捉其他动物为食,约占昆虫种类28%)和寄生性昆虫(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外,约占昆虫种类的2.4%)。肉食性昆虫中有不少是害虫的天敌。(3)群集性与迁飞性①暂时性群集:群集的个体间并不营群体生活,个体间并无神经活动的联系,经过一定时期,这种群集就会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暂时性群集。这是因个体大量繁殖造成数量的激增。如柑橘木虱1~3龄的若虫只停在嫩梢、嫩叶上为害。②永久性群集:昆虫个体群集后就不再分离,整个或几乎整个生命期都营群居生活,并常在体型、体色上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永久性群集,如飞蝗。③转移与迁飞现象:不论是暂时性或永久性群集,因虫口数量很大,食物不足,而转移或迁飞为害。④假死性:是昆虫用以逃生的一种习性。当虫体受到机械等刺激后,引起足、翅、触角或整个身体的突然收缩,由停留的地方掉下来,状似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假死性。害虫的天敌包括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原生物和立克次氏体)、线虫、蛛形纲、昆虫纲(捕食性及寄生性昆虫)和一些脊椎动物等。下面简介果树害虫的主要天敌昆虫种类。膜翅目小蜂总科昆虫的总称,是一种重要的寄生性天敌昆虫,在害虫自然控制中起重要作用。1.大腿小蜂小蜂中体型最大的种类。体长2~7毫米,黑色或黑褐色,带有白色、黄色或红色斑纹;头、胸点刻粗糙,胸部膨大,盾纵沟明显;后足腿节膨大。主要寄生鳞翅目蛹或双翅目围蛹,有些可寄生叶甲或蜂类。如寄生小黄卷蛾、舞毒蛾等。2.广肩小蜂体长1.5~6毫米,黑色,少数具鲜黄斑纹或略具金属光泽;前胸背板宽阔呈方形或长方形,胸部背面点刻粗密,盾纵沟完整。食性杂,一般寄生双翅目、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3.金小蜂体长1~3毫米,多为金绿色,也有蓝色或虹彩色的;触角12节,具2~3个环状节,盾纵沟常不完整。种类多,寄生广。我国各类害虫多有相应的金小蜂寄生。4.蚜小蜂微小脆弱,体长不及1毫米,黄色至黑褐色,无金属光泽,触角最多8节;盾纵沟发达;前翅缘脉较长,痣脉短,后缘脉不发达;中足胫节较长但不粗大。它是果园蚜虫、蚧虫和粉虱的主要寄生蜂,多数种类能抑制寄主的种群数量。如黄盾蚜小蜂、岭南黄金蚜小蜂和丽蚜小蜂等,在防治果树害虫中作用良好。5.跳小蜂较粗壮,体长一般1~2毫米,大的可达4~5毫米,其深黄、褐或黑金属光泽;触角最多11节;盾纵沟浅或缺;中足胫节距粗而长,善跳;前翅缘脉和后翅缘脉甚短。种类丰富,寄主范围甚广。寄生昆虫的卵、幼虫和蛹。如巨角跳小蜂和扁角跳小蜂防治果园蜡蚧效果良好。6.赤眼蜂体长0.5~1毫米,最小仅有0.17毫米。触角短,柄节较长,与梗节呈肘状弯曲,鞭节在各属之间差异甚大,均不超过7节;前翅边缘有缘毛,翅面上有纤毛;体粗短,腹部与胸部相连处宽阔。赤眼蜂有40余种,均为卵寄生。成虫产卵于寄主卵内,幼虫取食卵黄,化蛹,成虫羽化后咬破寄主卵壳外出自由生活。应用价值很高。7.旋小蜂似跳小蜂,体长2~4毫米,常具金属光泽;触角具1个环状节和7个索节;前胸背板不横宽而向前收窄;前翅缘脉甚长,这些特征可用来与跳小蜂区别。寄生各种昆虫体内。我国常见的主要种为平腹小蜂,如荔蝽卵平腹小蜂寄生荔枝蝽的卵。是捕食类瓢虫的总称,或称肉食性瓢虫,鞘翅目瓢虫科,约占瓢虫科的3/4。成虫和幼虫以捕食叶螨、蚜虫、蚧虫、粉虱、木虱、叶蝉以及其他小型昆虫为主。1.捕食吹绵蚧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和小红瓢虫3种嗜食吹绵蚧。产卵于吹绵蚧背上、腹下或卵囊内,1~2龄幼虫取食蚧虫体液和卵粒,末龄幼虫和成虫捕食吹绵蚧的各虫态。①澳洲瓢虫:成虫体长3~4毫米,密被细毛,背面红色,前胸背板后缘和小盾片黑色,鞘翅前、后各有一黑斑,沿两鞘翅的合缝基部1/3处也有一黑斑。幼虫灰红色,背面有黑点4列。在我国南方一年可以自然繁殖6~8代。②大红瓢虫:成虫体长5~6毫米,红色,背面密被细毛;幼虫灰黑色,体侧枝突较长。在我国南方1年发生4~6代。1932年引移浙江黄岩柑橘区消灭吹绵蚧,1953年移植湖北宜都,1954年移入四川泸州,此后移植福建、湖南、贵州控制吹绵蚧,均获成功。③小红瓢虫:成虫形态与大红瓢虫相似,但体较小,腹面有黑纹;幼虫体侧突较短。在广东、广西、福建和中国台湾等地区的柑橘园捕食吹绵蚧。2.食粉蚧主要是孟氏隐唇瓢虫。于1955年从前苏联引入我国广州,散放于广东、福建防治柑橘等经济作物上的粉蚧取得成功。广东已经发现有定居的自然种群。成虫体长4.3~4.6毫米,长卵形,体背被灰白细毛。头部黄色,前胸背板红黄色,小盾片黑色,鞘翅黑色,但末端红黄色;幼虫被蜡条,生活在粉蚧群体间,是典型的拟态。嗜食粉蚧,兼食吹绵蚧和蜡蚧,尤嗜蚧卵,一头四龄幼虫一昼夜可食4000~7000粒粉蚧卵,或200~300头幼蚧,或40~60头成蚧。其他小毛瓢虫:南方常见捕食粉蚧的小毛瓢虫,还有黑方突毛瓢虫、圆斑弯叶瓢虫和台湾小毛瓢虫等。3.捕食叶螨(红蜘蛛)食螨瓢虫属于小毛瓢虫亚科、食螨瓢虫属,是果树和大田作物红蜘蛛有效的捕食者之一。分布我国南方常见的有3种。①广东食螨瓢虫:体长1.37~1.46毫米,唇甚至两复眼之间的下半部黄色,口器、触角、腿节末端、胫节及跗节黄色,基节及腿节的大部分为黄褐色,后基线伸至第一腹板的1/2处。②拟小食螨瓢虫:体长0.98~1.20毫米,末端较狭,触角,口器及足黄至浅黄褐色,后基线伸展超过第一腹板的2/3处。③腹管食螨瓢虫:体长1.2~1.3毫米,触角褐色,口器的浅色部分延至唇基,后基线伸达第一膜板的1/3处。4.捕食盾蚧捕食果树上的黑点蚧、褐圆蚧、矢尖蚧、桑白蚧、梨圆蚧等多种盾蚧以及绵蚧、蜡蚧。①红点唇瓢虫:成虫体长3.4~4.9毫米,黑色,每个鞘翅上各有一红色小斑。②细缘唇瓢虫:背光滑,鞘翅外缘有分界明显的黑色缘纹。5.捕食蚜虫捕食蚜虫的瓢虫大多数属瓢虫亚科,体卵圆形,背面光滑,不被细毛。幼虫身体背面有许多低矮的毛瘤。以捕食蚜虫为主,也常猎食木虱、粉虱、叶蝉和飞虱,主要有4种。①七星瓢虫:体长5~7毫米,前胸背板黑色,前角上有淡黄色斑,鞘翅橙红色,有7个黑色斑点。幼虫灰褐色,前胸有4个红斑,第一腹节、第四腹节各有2个红斑。②异色瓢虫:体长5.4~8毫米,体色橙黄色、橙红色至全部黑色,色斑变化有两种类型:体黄褐色者,前胸背板有“M”型黑色斑纹,鞘翅共有19个黑色斑点,其变化是一对或几对或全部斑点消失;体黑色者,前胸背板黑色,两侧白色,每鞘翅上有6个、4个、2个或1个橙红色斑。共同特征在于鞘翅的末端有一横脊。③角纹瓢虫:体长3.8~4.7毫米,黄色,前胸背板有一大黑斑,两鞘翅上黑色斑纹略呈“出”字形,带一个尾斑。④六斑月瓢虫:体长4.5~6.5毫米,前胸背板基底黑色,前角、前缘及侧缘黄白色,鞘翅红色至橘红色,每鞘翅上有3条不整齐的黑色横带(六斑型)。或鞘翅基部1/4处有一橘红色大横斑,在鞘翅2/3处另有一不规则橘红色斑(四斑型)。做好病虫害田间调查,是进行有效治理的基础。只有通过田间系统调查掌握病虫害的发生状态,通过资料汇总分析作出病虫害发生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的评估,才能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田间调查的目的是通过田间实地调查,掌握果园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发生数量、发育阶段、果园害虫天敌的发生情况,以及果树的生长状态,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根据调查目的,结合果树病虫害发生种类、发生时期、为害部位,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以通过有代表性的少量调查,客观地反映田间病虫害的发生状况。在获得调查结果后还要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得出客观实际的结论。常见的田间调查方法如下。1.普查主要是进行种类调查。在当地病虫害缺乏系统的资料记录,或不了解当地果园病虫害发生种类时,需要进行普查。根据果树物候期和果树病虫害生物学特点,分阶段进行调查。主要是查清当地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可造成的为害程度和可整理的记录档案。2.巡查生产中要经常观察果树是否生长正常,了解各种病虫害发生、发展的状况,可沿着道路边走边看,对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查找分析原因。对发现的一些不熟悉昆虫、异常症状的叶片、果实等样品收集照相,能够保存实物的可带回保存,并做好记录,以备日后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之用。若数量较多,可安排进行详细调查。3.详细调查主要是掌握病虫害的数量,并通过定期调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动态。根据常年病虫害发生规律和果树发育阶段,有针对性地对一些主要病虫害进行系统详细地调查,这是生产中制定防治措施的主要依据。根据不同病虫害发生特点,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以能够比较准确地估计单位面积病虫害发生程度或者数量为标准,并且取得的资料可作为基础数据,从而进行不同时期、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比较等。(1)叶部病虫害调查 一般根据果园面积、管理的一致性确定调查数量,在管理一致的情况下,每3公顷可作为1个调查单元,称为1个调查方。在果园采用棋盘式取点,即在果园东、西、南、北、中各选有代表性的果树2株。①叶螨调查:可在调查树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靠近大枝附近的叶丛枝上,各随机取5片成熟叶,调查叶上成螨数量,计算平均每叶有成螨数量。如果要想了解叶螨发生状态,可带回室内镜检调查成螨、若螨、卵的比例,对叶螨近期发生趋势作出预测。②蚜虫调查:可在每株调查树上四周随机调查50个新梢,按照蚜虫数量分级调查,可按1级=0;2级=1~50头/梢;3级=51~200头/梢;4级=201~500头/梢;5级>500头/梢。③卷叶蛾调查:在调查树上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随机调查100个梢,分别记录虫苞率和有虫数。④食心虫调查:在一个调查方内分别在果园四角距边行5~10株范围和中心地带选取2株调查树,按树冠上部调查30个果,下部调查70个果详细调查卵果率,当卵果率达到1%时,进行喷药防治。虫果率调查,可以结合卵果率调查同时进行。防治效果调查,可在果实采收期,随机选筐,每筐调查100个果有脱果孔的果数,共调查2000个果实。(2)枝干害虫调查 天牛类可调查有虫株率,根据果园环境,选择有代表性的树行,逐株检查被害株,调查200株,统计有虫株率。介壳虫可选取不同粗度、长度枝条调查,如桑白蚧,可选取直径1厘米的枝条,调查长度10厘米内的介壳虫数量。我国于1975年在全国植保大会上提出“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随着研究的深入,生产的发展,现在更为合适的策略称为“病虫害综合治理”。它的发展经过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即—虫—病的综合防治,对于某种主要病虫害,采取各种适宜的方法进行防治,把它控制在经济允许为害水平以下。第二阶段是以寄主植物为单元,多种病虫害为对象进行综合治理。目前的综合治理已发展到以生态系统为单元的各种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技术体系研究。其基本含义是:从农业生态系整体出发,充分考虑环境和所有生物种群,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因素控制病虫害的前提下,采用各种防治方法相互配合,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为害水平以下,并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要从整个果园及其所处的环境作全面的考虑,即对生物系统中生物的、非生物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因素控制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尽量能够创造一个不利于病虫害发生、而作物能够正常生长发育的环境。就目前苹果生产现状,在大的方面要考虑果园的环境,周围不能种植易于引发苹果病虫害的作物和防护林,如桃、苹果、梨连片种植,会加重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刺槐、核桃做防护林可加重炭疽病的发生;杨树的溃疡病可引起烂果病等。具体到果园内管理,在不套袋的苹果园烂果病是生产中的首要问题,综合治理体系应以防治烂果病为中心,根据品种特性,采取各种综合措施,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少用高毒广谱杀虫剂,不用有残留的农药。同时通过栽培措施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充分利用生物农药和自然天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加强病虫害测报工作,减少盲目用药,在必须用药时,尽量减少用药并使用有选择性的低毒农药。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通过掌握林果生长发育特点、病虫害发生规律、科学的防治方法,可避免人为的损害(如药害、肥害等),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可以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1.植物检疫防治法植物检疫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法律,通过检查检验,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草人为地从国外传入,或者从外地区传入本地区。在国内外交流日益频繁,特别是苗木、接穗、插条、种子等繁殖材料的携带、异地苗木的交流急剧增多的情况下,植物检疫显得格外重要。当一种生物传入定居后,要想彻底清除这种生物难度很大。有些种类进入新的环境以后,由于缺乏自然天敌抑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蔓延很快。如苹果绵蚜、二斑叶螨等正不断向新区扩散,由于天敌未能及时追随控制种群数量上升,在局部地区往往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2.农业防治法在林果栽培过程中,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林果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使林果生长健壮,抗病虫能力提高,同时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一是培育无病毒苗木,特别对于易通过无性繁殖传播的病毒病,选用无病毒的苗木、接穗至关重要;二是选用抗病品种,在建园初选择适宜的品种,可以大量减轻以后病虫害防治的负担,就是在栽培中发现不适宜当地的品种,也要及时进行改接;三是注意果园卫生,病虫害的发生都有其根源,果园中的病枝落叶为翌年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最初来源,及时清除病枝、落叶、落果可以大量减少翌年初侵染源;四是进行合理修剪,不仅可以调节树体负载量、改善通风透光、增强树体抗病虫能力,同时能去除病虫枝、僵果,但要对剪、锯口进行保护;五是合理施肥和排灌,要及时掌握树体和土壤营养状况,科学施肥,多使用有机肥,以改良土壤结构,目前多数果园适当增施磷、钾肥可以提高抗病力,如增施钾肥可提高抗苹果树腐烂病能力,果实补钙不但可防止裂果,也可提高抗轮纹病能力。另外,黏土地注意及时排除积水,深翻土壤,改良土壤透气性,可以预防根部发生根腐病;果实的适期采收和合理贮藏直接影响着商品性能及经济效益,采收、运输中避免造成伤口,采收后尽快降低存放地温度,以延缓果实呼吸强度高峰的出现,减少贮藏期的损失。农业防治法是整个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可避免许多病虫害的发生,如果发生了病虫害,树体的良好补偿作用也可以使经济损失大为降低。3.化学防治法通过使用药剂杀灭或抑制病虫害的发生,起到保护林果、防止或减轻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的作用。化学药剂对病虫害有多种作用方式,如直接杀灭病虫害;对害虫的驱避作用;保护性杀菌剂对病菌生长有抑制作用;某些化学药剂还可刺激植物产生保护性反应,使体内产生植物保护素,抵御病虫害的入侵;某些化学药剂可使植物病毒活性降低,起到钝化病毒的作用;有些药剂可以和病菌分泌的毒素反应,使其失去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从而起到保护林果不受病虫害侵袭的作用。化学防治法是人们扑灭病虫害的灭火器,在应对暴发性病虫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往往会产生许多副作用,果品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引起某些次要害虫暴发等,在实践中要科学使用。4.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可以通过保护利用天敌,也可引进天敌释放,或者通过人工繁殖释放天敌达到捕食寄生害虫的目的;也可以利用生物代谢物防治病虫害,如阿维菌素、浏阳霉素、多氧霉素等通过喷洒防治病虫害;也可利用病菌的拮抗作用,将有益微生物直接喷洒在植物表面,占据病菌侵染位点,预防有害生物侵染;也可通过在植物上接种无致病力的病原菌近缘种或者低致病力的病原菌,诱发植物对病原菌的抗病性,起到近似植物疫苗的作用。生物防治法有些类似中医中药的作用,多数情况下作用缓慢,但作用持久,生物防治法几乎不污染环境,对生态平衡影响很小,在目前强调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的形势下,生物防治法在病虫害防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5.物理防治法在林果上利用物理、机械的方法防治病虫害也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如利用黑光灯诱杀林果害虫;利用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利用果实套袋防治果实病虫害;利用热处理脱去苗木病毒等。我国苹果分布范围较广,据1990年统计,栽培面积为2533万亩,年产苹果近500万吨。这些苹果大都分布在北部、中部、西北和西南各省,集中的产区有辽宁、山东、河北等沿渤海湾周围的老产区,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南部的黄河故道以及陕西、甘肃西北黄土高原苹果新产区。各主要产区苹果病虫害发生为害和防治各有不同,特别是在综合防治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十年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成果。本地区苹果栽培面积大,产量高,分别占全国苹果总面积、总产量的50%和60%。由于栽培历史较久,管理果树经验丰富,防治病虫害水平较高,在经济栽培的苹果园里病虫害种类比较少。发生的主要病害有苹果树腐烂病、早期落叶病、轮纹病和白粉病;主要害虫有桃蛀果蛾、苹果树叶螨(以苹果全爪螨、山楂叶螨为主)、卷叶虫、蚜虫和金纹细蛾等。这些病虫害对苹果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影响较大。对这些病虫进行综合防治的基本策略,是在重视和发挥果园生态系统自控因素的前提下,根据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与病虫害天敌的相互关系,运用系统科学原理、方法和多种相互协调技术,组建综合防治体系。在综合防治体系中着重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包括天敌保护、释放和生物农药的应用;低毒选择性农药的合理使用;病虫害监测和害虫经济阈值应用,以及通过生态、生理选择方法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以减少剧毒、高残毒农药的用量,减少对生物防治的干扰和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降低防治成本,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的为害水平以下,达到综合防治综合增益的目的。渤海湾地区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技术要点如下。第一,加强苹果栽培管理,合理剪枝、施肥,控制结果量,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抵抗病虫害能力。第二,对害虫合理施药,保护害虫天敌,强化生物控制效应。对桃蛀果蛾加强树下地面防治,减少树上施药次数和防治面积。地下防治使用低毒毒死蜱、白僵菌;树上分品种按卵果率防治指标,使用青虫菌6号、苏云金杆菌乳剂进行挑治和防治。对卷叶虫于越冬幼虫出蛰前,用药剂局部封闭剪、锯口杀灭幼虫,压低虫口基数。利用卷叶虫性诱剂诱捕器,监测越冬代成虫发生始、盛期,适时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对苹果树叶螨按防治指标防治,使用选择性杀螨剂塞蟥酮、浏阳霉素、四螨嗪和硫悬浮剂、三唑锡防治。第三,对病害适时施药,提高防治效果,选用生物农药,减轻环境污染。对苹果树腐烂病在苹果发芽前用植物农药腐必清混加低剂量福美胂或腐烂敌铲除菌源。用腐烂敌、腐必清和843康复剂涂抹刮治病部,防止复发。对轮纹病和早期落叶病于病菌大量传播前(6月10日前后)喷布多菌灵、硫菌灵,其后用波尔多液再防治两三次,控制病害发生和蔓延。对白粉病在开花前彻底剪除病梢的基础上,开花前后各喷硫悬浮剂1次防治。这套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通过在辽宁南部和西部苹果产区示范防治,在2万多亩苹果园中大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综合防治示范区比一般防治区的病虫害果率降低64%~72.6%;农药用量下降22%~28%;防治费用与收益比达到1:3.1~5.5,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同时,综合防治区生态效益也十分明显,由于重视发挥病虫害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运用害虫经济阈值合理使用农药,天敌群落组成发生很大变化,天敌种类增加,综合防治示范区天敌数量是一般防治区的1.8倍。益害比例,综合防治区为1:16,较一般防治区(1:157)增加近10倍。综合防治示范区苹果果实农药残留量明显低于一般防治区,都在允许残留标准以下,保证了果实无污染,社会效益也有提高。本地区包括豫东、鲁西、皖北和苏北,属于旧黄河故道冲积或淤积而成的沙地平原,面积约2250万亩。目前果树栽培面积约375万亩,年产果品70万吨,其中苹果栽培面积225万亩,产量30万吨,分别占全国苹果总面积、总产量的8.9%和17.8%。这一地区的苹果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栽培的,至今已有30余年,多数苹果进入盛果期。这一地区地处我国中部,苹果生长季节较长,加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温偏高,有利于苹果病虫害发生、繁殖、侵染和为害。发生的主要病害有轮纹病、炭疽病、苹果腐烂病和早期落叶病,主要害虫有梨小食心虫、桃蛀果蛾、山楂叶螨、卷叶虫和枣尺蠖等,其中以病害,特别是果实病害,对苹果产量、质量影响最大。针对这些主要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的基本策略,是以病害为重点,兼治虫害,运用各种有效的防治措施,即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和人工防治等,按照苹果不同生育期,相互配合合理使用,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的为害水平以下,达到综合防治的目的。黄河故道地区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如下。第一,加强苹果栽培管理,合理剪枝,适量少施氮肥,控制旺长,调整结果负载量,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虫害能力。第二,对病虫害适期施药,提高防治效果。对轮纹病、炭疽病提早于落花后半月(一般于5月上中旬),病菌侵染前喷第一次药,及时保护幼果,以后结合防治早期落叶病,在收麦前(5月下旬)、收麦后(6月下旬)以及7月中旬、8月上旬和8月下旬连续喷药五六次。第一次使用多菌灵,以后与波尔多液轮换交替使用。对腐烂病发芽前喷福美胂铲除菌源;病疤刮后用福美胂涂治,防止复发。第三,对害虫合理安排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减少药剂用量、次数,降低防治成本。对枣尺蠖在苹果萌芽前,树干基部缠塑料带环,阻隔成虫上树,开花前带环上涂药,杀灭小幼虫。对梨小食心虫于开花前(4月上中旬)用性诱剂、果醋诱杀成虫。对桃蛀果蛾收麦后(6月下旬)树上喷水胺硫磷防治,以后结合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混加杀螟硫磷等药剂防治。对山楂叶螨在收麦前用硫悬浮剂重点防治。全年共施药七八次。这套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通过在河南、安徽、江苏苹果产区示范防治,在1.7万亩苹果园取得了良好防治效果,综合防治区病虫害果率在5%以下,好果率较一般果园提高5%~10%。杀虫杀螨剂减少喷施两三次,投入与产出比达到1:(4~5),经济效益显著。本地区苹果分布在陕西秦岭北麓渭北高原和甘肃一带,大多栽培在山地上。是20世纪70~80年代陆续发展起来的新兴果区,面积约450万亩,产量44万吨,分别占全国苹果总面积、总产量的17.8%和8.8%。这一地区地处我国西北高原,气温较高,降水分布不均,夏季多旱,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较前述产区轻。苹果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苹果树腐烂病、早期落叶病、霉心病等,主要害虫有卷叶蛾、山楂叶螨、梨叶斑蛾和桃蛀果蛾。对这些病虫进行综合防治,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西北高原地区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在加强苹果栽培管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以下几种病虫害的防治。第一,对苹果树腐烂病于发芽前喷福美胂铲除菌源,病疤刮后涂福美胂、腐必清和843康复剂。第二,对白粉病在开花前后喷硫悬浮剂各1次。第三,对早期落叶病在收麦前、后各喷1次硫菌灵,8月中下旬喷波尔多液,兼治早期落叶病。第四,对山楂叶螨释放西方盲走螨控制为害,或用杀螨剂控制发生。第五,对桃蛀果蛾加强地面防治,用性诱剂测报成虫发生期,防治出土幼虫;树上按卵果率防治指标施药,用青虫菌或水胺硫磷防治。这套综合防治技术在陕西渭北苹果产区示范防治面积1万亩,大都获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综合防治示范区虫果率在1%左右,腐烂病病株率降为2%~3%,叶螨、卷叶虫以及早期落叶病均得到有效控制,未造成明显为害。示范区由于有效地控制了病虫为害,大大提高了苹果产量,增收20%。同时也降低了防治费用,投入与收益比为1:3.3,经济效益较好。苹果干腐病又叫胴腐病,在我国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该病为害苹果大树和幼树枝干,造成树皮腐烂;还为害果实,造成烂果。本病还能侵害梨、柑橘、杨树、蔷薇属等10多种树木。【症状】大树发病,有溃疡型和枝枯型两种症状(图6-1)。大树主干、主枝、侧枝发病多表现为溃疡型。发病初期,病部呈暗褐色,形状不规整,表面湿润,病皮较坚硬,常溢出茶褐色至暗褐色黏稠状液体,俗称“冒油”。病皮组织内部也呈暗褐色,质地坚韧,并有白色的木质纤维,呈纵向带状排列。病斑多未烂到木质部,与腐烂病容易区别。病部失水后,干缩凹陷,呈黑褐色,周缘开裂,易翘起,使枝干树皮表层粗糙。发病后期,病皮表面密生隆起的黑色小粒点,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或子座。干腐病一般只为害树皮表层,病斑较小,较分散,但发病严重时,许多病斑常连成大片,部分病皮也可烂到木质部,严重削弱树势,甚至造成死枝死树。枝枯型多发生在长势弱的细枝条或侧枝、辅养枝上,病斑呈紫褐色至暗褐色,边缘不明显,扩展迅速,深达木质部,使枝条很快干枯死亡,表皮密生小黑点。在干旱地区或土层浅、保水不好的山地果园,长势很弱的大枝发病时,锯口以下树皮常呈条状发病,暗褐色,较硬,凹陷坏死,最后造成大枝或全树枯死,病部密生小黑点。幼树受害,一般在定植后的春季开始发病。多在嫁接口附近或树干上形成不规整或椭圆形病斑,呈暗褐色至黑褐色,病斑扩展到10厘米左右长时,幼树多枯死。发病后期,病斑凹陷,边缘开裂,表面密生黑色小粒点,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或子座。果实被害,多在果实成熟期或贮藏期发病,其症状与轮纹病所致的烂果无区别。它与轮纹病引起的烂果一起,俗称为轮纹烂果病。【病原】苹果干腐病的病原菌是一种真菌,其有性世代属于子囊菌亚门。子囊壳生于树皮表层下的子座内。子座黑色。炭质,内侧色浅,先埋生,后突破表皮,露出顶端。一个子座中有1个至数个子囊壳。子囊壳黑褐色,扁球形或洋梨形,具有乳头状孔口,大小(227~254)微米×(209~247)微米,内有许多子囊和侧丝。子囊长棍棒状,无色,顶端细胞壁较肥厚,具两层膜,大小(50~80)微米×(10~14)微米,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大小(16.8~26.4)微米×(7~10)微米,在子囊内排成2行。侧丝无色,不分隔,混生于子囊间。分生孢子器有两种类型:一为大茎点菌属型,无子座,分生孢子器散生于病部表皮下,暗褐色,扁球形,大小(154~255)微米×(73~118)微米,分生孢子单胞,长纺锤形至椭圆形,大小(16.8~24)微米×(4.8~7.2)微米;二为小穴壳菌属型,有子座,多与子囊壳混生于同一子座内,大小(182~319)微米×(127~255)微米,分生孢子椭圆形至长纺锤形,无色,单胞,大小(16.8~29)微米×(4.7~7.5)微米。分生孢子器在降雨时或空气湿度较高时,从顶端开口处涌出白色分生孢子团(图6-1)。【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部越冬。越冬后的菌丝体于翌春恢复活动,继续侵害寄主枝干。分生孢子器成熟后,遇雨水或空气潮湿,涌出分生孢子团,随风雨传播,经伤口、死芽和皮孔侵入。在辽宁省果区,5~11月均能发病,其中以5月下旬到6月份发生最多,7~8月进入雨季发病明显减少,8月下旬后若遇秋旱,发病再次增多,10月中下旬发病图6-1 苹果干腐病菌逐渐减少,11月基本结束。山东省5~6月、9~10月干旱时,有两次发病高峰。山西省忻州地区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春季发病高峰,6月上旬至8月中旬发病减少,8月下旬至9月下旬发病较多,10月发病基本停止。干腐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点,病菌侵入树体后不一定发病,只有当树体衰弱时,病菌才扩展、发病。树皮含水量过低或冻伤和烂根病为害,以及苗木定植后的缓苗期,发病严重。在主栽品种中国光、白龙发病重,元帅、金冠、鸡冠、祝光较轻。山坡丘陵等土层薄的果园发病重。【防治方法】第一,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自身抗病能力。深翻改土,增施农家肥,树盘覆草,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条件的果园,干旱时灌水,可明显降低发病率。第二,大树枝干部位发病,病斑多限于表层,刮治时只削净上层病皮即可,或用刀尖在病部划道(间隔5毫米左右),然后涂40%福美胂50倍液。第三,对发病重的果园或地块,于春季苹果树发芽前,全树喷洒40%福美胂100倍液,效果良好,同时兼治腐烂病。第四,及时剪除病枯枝并烧毁,降低果园病原菌密度。第五,新栽幼树,应选用壮苗,旋足肥水,缩短缓苗期。苗木栽培深度,以接口与地面相平为宜。秋季加强对大青叶蝉的防治,防止在枝条上产卵而使枝条散失水分,以减轻发病。苹果轮纹病又叫粗皮病,主要为害果实、枝干,也能为害叶片。该病在我国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黄河故道和渤海湾苹果产区发生尤为严重。重病树枝干上病斑累累,树势衰弱,甚至造成枝干枯死;果实受害后腐烂,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其中,感病品种金冠采收时病果率高达5%~10%,贮藏1个月后烂果率往往达30%,甚至高达50%以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病的为害逐渐加重,特别是近些年各地大量发展的新红星、红富士等优良品种,均为易感病品种,所以该病将对未来的苹果生产具有严重的为害。苹果轮纹病除为害苹果外,还能侵害花红、海棠、梨、桃、杏、李、栗、枣、楹椁、木瓜等多种果树。【症状】枝干发病,最初皮孔稍隆起,不久以皮孔为中心,产生红褐色近圆形或不整形病斑,直径0.3厘米至2~3厘米不等。病斑中心逐渐隆起呈疣状,以后周缘逐渐凹陷,颜色变深,质地坚硬。病斑单生或两三个连生。翌年,病斑的凹陷部散生许多凸起的小粒点(病菌的分生孢子器)。随着枝干的生长、病健部木栓形成层的形成及病斑的失水变干,病部周围逐渐隆起,病健交界处产生裂缝。逐渐翘起、剥落,严重时许多病斑密集,相互融合,树皮极为粗糙,故称粗皮病。病斑不仅限于枝干表皮,还可侵入到皮层内部,故严重削弱树势,甚至引起枝干逐渐枯死。发病的第三年春季,分生孢子器出现裂口,开始释放分生孢子。果实受害,多在近成熟期或贮藏期发病。初期以皮孔为中心产生水渍状近圆形褐色斑点,稍深入果肉,以后很快扩大,病部果肉腐烂,呈黄褐色软腐,表面有明显的深浅相间的褐色同心轮纹,并常流出茶褐色黏液,烂果肉具明显酒糟味。在常温下,几天内即可使全果腐烂,失水干缩后成为黑色僵果,果面密生黑色小粒点(病菌分生孢子器)。叶片发病很少。发病叶片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大小0.5~1.5厘米,后期逐渐变为灰白色,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病原】轮纹病是由一种寄生真菌所致,其有性世代属子囊菌亚门,与苹果干腐病是一个种,为干腐病菌的一种专化型。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菌丝无色有隔,分布于寄主细胞间隙。分生孢子器扁圆形,大小283~425微米,有乳突状孔口,器壁黑色,炭质,内壁密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无色、单胞、丝状,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钝纺锤形至长椭圆形,两端稍尖,单胞,无色,大小24~30微米×6~8微米。有性世代的子囊果不常出现。子囊壳与分生孢子器混生于病树皮表皮下,子座不发达,多单生,黑褐色,球形至扁球形,壳壁薄,炭质,顶端有孔口。底部有许多子囊和侧丝。子囊棍棒状,无色,顶端肥厚,侧壁薄,基部较窄,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无色至淡黄色,椭圆形(图6-2)。图6-2 苹果轮纹病菌【发病规律】轮纹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组织内越冬,其中病枝干上越冬的病菌是翌年的主要侵染源。越冬后的菌丝于翌春恢复活动,继续为害枝干,越冬的分生孢子器,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当气温达15℃以上,并有降雨时,即开始散发孢子,随风雨飞溅传播。传播距离一般不超过10米,按树行的纵向传播较多,横向较少。一般新病斑上的孢子器开始释放孢子时间较晚,老病斑上的孢子器释放孢子时间较早。田间孢子捕捉结果表明,昌黎地区5~6月孢子增多,6月下旬至8月上旬最多,8月中旬至9月减少,10月上旬以后很少;山东泰安地区5~6月较多,7~8月为高峰期,8月后明显减少;郑州地区3~11月均有孢子散发,4月中旬后数量剧增,4月下旬至5月中旬达最高峰,随后数量减少,8月中旬后又出现另一高峰,9月上旬后数量减少。各地区病菌孢子均是降雨后释放量明显增多。孢子发芽后经皮孔或伤口侵入果实和枝干。整个果实生育期病菌均能侵染果实,其中从谢花后的幼果期至8月上旬为最容易侵染时期。在该期间,只要有降雨,病菌孢子即散发出来,并很容易在果实上完成侵染,在温湿度适宜时,12~24小时便可完成侵染过程。病菌侵入后,在果点附近潜伏,待果实近成熟时或贮藏期才发病,潜伏期从几十天到二百多天不等,病菌具潜伏侵染特点。潜伏病菌在果实上扩展发病,与果实内可溶性糖及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相关。当果实含糖量超过10%时,病菌容易扩展发病,当酚类化合物含量在0.04%以上时(以茶酚计算),能有力抑制侵入病菌的扩展。轮纹病菌对1年生枝条(新梢)最容易侵染,在20~25℃、保湿24~48小时即可完成侵染。对2~4年生的枝条的侵染率则较低。枝条的侵染时期为4~9月份,其中6~7月份最多。侵入新梢的病菌,一般从8月开始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新病斑,第二三年开始大量形成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第四年产生孢子能力减弱,但到第九年仍有少量孢子器有产生孢子能力。轮纹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品种、树势等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高温多雨地区,或降雨早、降雨频繁的年份,发病重。主栽及发展品种中,金冠、富士、元帅、新红星、新乔纳金、金矮生、王林等发病重;国光、印度、红玉、祝光、甜黄魁等发病轻,弱树发病重,壮树发病轻。【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 轮纹病菌为弱寄生菌,有潜伏侵染特点,树势强壮则枝干发病较少。因此,要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菌扩展能力,注意控制树体负载量,多施农家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避免偏施氮肥。(2)刮除病瘤,清除树上越冬病源 对重病果园,于早春刮除枝干上病瘤,剪除病枯枝,并于发芽前全树喷洒40%福美胂100倍液,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生长期喷药保护 根据病害的主要侵染时期,在落花后到8月上旬期间,每隔15~20天的降雨之前,喷洒1次保护剂或内吸性杀菌剂。幼果期可喷洒50%多菌灵600~8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或80%超微多菌灵1000~1200倍液,锌铜波尔多液(硫酸锌0.5份,硫酸铜0.5份,生石灰2~3份,水200倍)。果实膨大期之后,可喷洒1:2.5~3:240倍波尔多液,也可用波尔多液与上述内吸性杀菌剂交替使用。在有机杀菌剂中加入0.05%的黏着剂褐藻胶可明显提高防治效果。(4)实行果实套袋 有条件的果园,于落花后,疏去边果,留中心幼果,用自制硫酸纸袋或专用纸袋套果,每袋套1个果,扎紧袋口。这样不仅能有效地防治果实轮纹病,还可防治食心虫等其他病虫对果实的为害,能明显提高果实的质量。苹果疱性溃疡病又名发疱性胴枯病,病区俗称发疱性干腐病。1973年首次在四川茂汶、西昌等地采到病害标本。四川省20多个县市均有分布,其中蓬溪、射洪等地发病较重,被害株率一般为1%~10%,个别果园高达50%以上。云南昆明等地也有此病发生。苹果中金冠(青苹)品种受害较重,其次为丹顶和旭,元帅系品种比较抗病。【症状】苹果疱性溃疡病,主要发生在苹果树的主干和大枝上。发病部位多是衰老树的主干或枯桩的大伤口附近,也可在健全的主、侧枝或与主干相接的大枝上发病。病菌从伤口侵入,先引起木质部腐朽,继而由木质部向外扩展,侵害树皮。发病初期树皮表面出现红褐色水渍状椭圆形或卵圆形病斑,表面柔软光滑。剖开病部观察,树皮内层呈现乳黄与淡褐色交错的斑纹,病部边缘尤为明显,这是识别此病初期的主要特征。以后病部逐渐扩大,失水干缩,表面暴裂,出现许多三角形或星状小裂口,开始形成病菌的子座。初期的子座较小而分散,其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或圆形,灰黑色,四周表皮翘起,中央扁平。后期子座四周表皮脱落,边缘略隆起,呈盘状,外观像纽扣。这些盘状物密集连片,暴露在树皮表面状似蜂窝。子座容易与周围的树皮剥离,天气干燥时,周围树皮断裂、脱落,但子座仍固着在木质部。子座脱落后在木质部表面留下一圈黑褐色斑痕,可保持数年不变。横切病枝观察,可见在病枝横断面上被害木质部颜色较深,常呈扇形,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纵切面有暗褐色线纹向上下伸展。病枝的叶片变黄,逐渐枯死。【病原】病原菌有性阶段,属子囊菌亚门。子座在树皮内形成,成熟后突破表皮露出,单生或数个连生。单个的子座呈盘状或杯状,圆形或椭圆形,大小(3~7)毫米×(5~13)毫米,边缘隆起,中部下陷,灰黑至黑褐色,中央密生黑色小点(子囊壳)。子囊壳长卵圆形至圆筒形,有长颈,孔口外露呈疣状。子囊壳极薄,黄褐色,后期与子座分离成袋状,悬于子座腔中。子囊圆筒形,顶部钝圆,壁较厚,含淀粉质粒,基部较细,有短柄,无色透明,大小(105~165)微米×(12.5~17.5)微米,内含8个子囊孢子,单行排列。子囊孢子单胞,幼嫩时椭圆形,无色,成熟后呈球形,暗褐色至黑色(图6-3)。子囊成熟后子囊壁多消解,只见成熟的暗色子囊孢子。侧丝线状,无色,不分隔。分生孢子层在子座表层之下形成,以后外露。图6-3 苹果疱性溃疡病及病原菌【发病规律】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都能侵染,但分生孢子寿命短,可能在侵染中起作用很小。子囊孢子可生存3年,在侵染中起主要作用。病菌一般从暴露出心材的伤口侵入。3年以下枝条的木质部不适于病菌侵染,病菌在比较老而干的心材中生长良好。一旦病菌侵入定居后,即由心材向外扩展,导致树皮发病。病菌生长速率与木质部的含水量有关,干旱之后病势加重。病菌在健康的树皮中活动缓慢,而在被害木质部上面的树皮中扩展迅速。子囊孢子周年都能侵染,在川北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病菌的侵染多以较深的裂伤为中心,在平滑的浅层伤口上接种常不能发病。在果园中病菌侵染多发生在劈裂伤或大伤口上。苹果不同品种的感病性有明显差异,倭锦品种最感病。在川北,金冠发病普遍而严重。幼龄树和稳产壮树病轻。衰老树和大小年结果现象明显的不稳产树,土壤板结致使根系生长不良的果园,修剪过重造成大伤口多的树,发病较重。疱性溃疡病除苹果外,还可为害梨树、桦树、榆树和皂角等林木。【防治方法】第一,改善栽培管理技术,10年生以下的幼树很少发病。因此,树体整形宜早,避免在树冠长大后,大拉大砍造成大伤口。第二,注意改进修剪方式,增施农家肥,增强树势,促进伤口及早愈合,防止造成劈裂伤。第三,发现树皮发病时,应在树皮发病部位以下相当距离处,把木质部已经变色的部分彻底锯掉。第四,及时做好伤口的消毒保护,以预防病菌侵染。发病初期及时防治。使用的伤口保护剂以50%甲基硫菌灵100倍液加适量2,4﹣D效果较好。第五,如果病菌已侵入主干,或全园发病已相当严重,则应注意刮除病皮,及时挖除重病树,防止产生孢子传播蔓延。苹果干枯病主要为害苹果幼树,造成枝干树皮坏死,重者死枝、死树。在各果区时有发生。【症状】苹果干枯病多在幼树主干或枝杈部位发生。病斑呈暗褐色,椭圆形,失水后凹陷,边缘开裂。病斑上生黑色小粒点(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天气潮湿时,从中涌出丝状黄褐色的孢子角。【病原】苹果干枯病的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子座内,近球形,大小230~450微米,黑色,顶端有孔口。分生孢子有两种:一种为椭圆形至纺锤形,无色,单胞,有两个油球,大小(4~9)微米×(2~4)微米;另一种孢子丝状至钩状,无色,单胞,大小(14~35)微米×(1.5~2)微米。病原菌的有性阶段田间很少见到。【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病菌孢子借助风雨传播。当树势衰弱,枝条失水皱缩及受冻后,易发生此病。【防治方法】第一,加强管理,提高抗病能力。深翻改土,增施农家肥,初冬和早春灌水或树盘覆膜。第二,剪除病枝,刮净病部。病疤涂843康复剂等消毒保护剂。苹果枝枯病主要为害苹果大树衰弱的枝梢,使树皮腐烂枯死,在各果区时有发生。【症状】苹果枝枯病多在结果枝或衰弱的延长枝前端形成不规则褐色病斑,微凹陷,表面散生小黑点(病菌分生孢子器)。后期病皮龟裂,易脱落,往往露出木质部,严重时枯死。【病原】病原属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器褐色、球形。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大小4.5~6微米×2~2.5微米。【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天气潮湿或降雨时,从孢子器中释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该病菌寄生性很弱,只有在枝条非常衰弱时,才容易发病。【防治方法】加强肥水管理,修剪更新衰弱枝条。及时剪除病枝烧毁。苹果霉心病在渤海湾、黄河故道、西北高原等主要苹果产区都有发生,元帅系苹果品种受害较重。一般从采收后1个月左右开始发病。常因果实心室发霉或果心腐烂,降低商品价值,造成重大损失。近年来,随着元帅系苹果栽培面积的扩大,霉心病的为害日益严重,病果率常达40%~60%。【症状】在发病初期,剖开病果观察,果实心室内出现褐色不连续的点状或条状小斑,其后多数小斑融合成褐色斑块,心室中出现橘红、墨绿、黑灰和白色霉状物。有些病果,病菌突破心室壁扩展到心室外,引起果肉腐烂,症状发展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一是心室小斑型,病斑直径在2毫米以下;二是心室大斑型,病斑直径在2毫米以上,病组织湿润;三是心室腐烂型,病组织湿润;四是果肉腐烂型,病变果肉轮廓不规则,有时干缩,呈海绵状。在生长期,霉心病果从外观不易识别辨认,病果易脱落,落地后继续霉烂。【病原】霉心病是由多种弱寄生菌混合侵染造成的。据甘肃省天水市果树研究所调查,果心留居菌有10多种,其中出现频率高的依次有交链孢菌、单端孢菌、壳蠕孢菌、镰刀菌、拟茎点菌共5种,都具有潜伏侵染特点。经致病力测定,各种果心留居菌的致病力有明显差异,在霉心果的主要致病菌中,交链孢菌占优势,而在果心腐烂(果肉腐烂)的主要致病菌中,则单端孢菌和壳蠕孢菌占优势,有些留居菌则无致病力。接种试验证明,同一菌株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发病程度不同,而不同菌株在相同温度下,发病程度也不同。例如单端孢菌在20℃条件下,接种5天后即可发生心腐,而交链孢菌接种15天后才引起轻微心腐。若把温度降到5~10℃,单端孢菌发病减缓,而交链孢菌几乎已失去引起果肉腐烂的致病力。当贮藏温度控制在5℃以下,则可完全抑制霉心病的为害。【发病规律】当苹果花朵开放后,在树体及其周围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各种真菌孢子,借助气流传播到开放的苹果花、柱等花器组织上,随着苹果花朵开放率的增长和开放时间的延长,花柱被侵染的比率迅速增高。病菌在花柱组织上定居后,逐渐通过枯死的花柱和开放的萼筒与心室之间的通道(简称萼心间),侵入果实的心室,在条件适宜时引起果实发病,导致霉心和果腐。花柱开始被侵染的时间为花朵开放后,直到9月份连续不断地进行侵染,未发现有明显的集中侵染时期。病菌进入果心的时期最早为5月下旬。不同品种的果实形态结构各不相同,因而病菌侵入果心的机会有明显差异。同一品种果实的抗病力与果实自身生活力强弱有关。据对果实萼心间组织切片观察表明,元帅系品种如红星、新红星、红矮生、好矮生、首红、元帅等,萼心间普遍表现为开放型,其开放率高达60%~90%,开放部位褐变枯死,病菌极易侵入,心室带菌率为97.1%。金冠、国光、富士等品种的萼心间均为封闭型,病菌难于侵入,心室带菌极少。由此可见,元帅系品种的果实,花柱易枯死而且萼心间开放率高,是其发病多而重的主要原因。此外,果实着生状况与发病多少也有一定关系。在一个果丛中,边果发病率低于中心果。双果低于单果,三果又低于双果。至于果实着生方向及部位则与发病并无明显关系。【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从果树现蕾期至落花期后10天,连续喷洒3次杀菌剂,有一定防治效果。使用药剂有1:2~3:200~300倍波尔多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0%多菌灵胶悬剂800倍液、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0%多氧霉素1000~1500倍液或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可任选1种。多氧霉素和扑海因,应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最好每年只用1次,以减缓抗药性的发生。2.合理施肥注意氮肥、磷肥、钾肥的合理配合,增施农家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果实抗病性。在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分别喷洒0.4%硝酸钙一两次,增加果实中钙的含量,有助于降低呼吸强度,提高耐衰老能力,减轻果腐菌的侵害。3.改善贮藏运输条件果实采收后,用仲丁胺或福马酸等药纸或药片进行防腐处理,并及时分级装箱,使环境温度尽早降至10℃以下,入库贮存或装车外运,能明显地降低霉心病为害。苹果小卷蛾又名苹果蠹蛾,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是国际上的检疫对象,在国内只分布于新疆,内地果区尚未发现。因此,国内也把它列为检疫对象。寄主植物除苹果外,还有沙果、香梨、桃、李、杏和楹椁等果树,以苹果、沙果和香梨受害最重。幼虫只为害果实,并有转果为害习性,能造成大量落果,对果品质量、产量影响很大。目前,在管理粗放的苹果园,虫果率高达50%以上。【为害状】苹果小卷蛾幼虫蛀害苹果果实,果面有蛀入虫孔,孔口处堆积以丝连缀成串的褐色虫粪。幼虫先在蛀孔表层为害,然后向果心蛀食,并取食种子。果实大多是局部受害,只有虫多时才被纵横串食成“豆沙馅”状。虫果易脱落。【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8毫米,灰褐色带紫色光泽,前翅臀角处有一圆形深褐色大斑,内有3条青铜色粗纹;翅基部褐色,分布有暗色斜行波状纹;翅中部浅褐色,也布有褐色斜行波状纹。卵 椭圆形、扁平,刚产的卵白色半透明,渐变黄色并显出红圈,近孵化时消失。幼虫 老龄幼虫体长16毫米左右,体背为浅红色。前胸K毛群有3根刚毛。腹足趾钩19~23个。蛹 长9毫米左右,腹部各节背面有刺排列,第二节至第七节为两排,第八节至第九节只1排。末端钩状毛10根。【生活史及习性】苹果小卷蛾在新疆伊宁地区1年发生1~3个世代。以老龄幼虫越冬,多数在树干、根颈和周围土中越冬,也有部分幼虫在堆果场、贮果库以及果箱、果筐里越冬。不同世代成虫发生期:越冬代为5月上旬至6月下旬;第一代7月上旬至8月下旬;第二代是9月份。翌年春4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一直延续到6月中旬,这一时期气温低也不稳定,蛹经过22~31天羽化出成虫。成虫日落后活动,产卵于果表面及叶片上。每雌虫产卵量40~140粒。第一代卵期5~24天,第二代卵期5~10天。幼虫孵出后寻觅适宜部位蛀入果内,先在果皮下部为害,然后渐向果心蛀食果肉和种子。幼虫经过3次蜕皮后开始转果为害,1头幼虫可转移为害1~3个果实,引起大量落果。被害果的蛀孔外边常堆积大量褐色虫粪,并有丝粘连成串,不易脱落。第一代幼虫在果内发育历期一般为30天左右。老龄幼虫从蛀孔附近咬一较大脱果孔脱出果外。部分幼虫于6月中旬开始进入越冬场所结茧越夏越冬。另一部分幼虫结茧化蛹,羽化出成虫,继续繁殖发生下一代。第二代幼虫为害脱果后,部分幼虫于8月中旬开始越冬。另一部分幼虫则化蛹羽化出成虫,继续发生第三代,第三代幼虫于9月中旬陆续进入越冬场所越冬。【防治方法】1.实行检疫在疫区加强苹果小卷蛾的检疫工作。严禁将新疆苹果,特别是混入的虫果装箱运出,防止传入内地果区。2.人工防治在苹果发芽前刮除树干老裂、翘皮,同时清除堆果场的虫果、烂果,集中杀灭其中越冬幼虫。在幼虫害果期,经常摘除和捡拾落地的虫果,杀灭果内幼虫。还可以在6月份于树主干分杈处,捆扎浸药草带,诱集越冬幼虫潜入毒死。浸渍用的农药有杀螟松和溴氰菊酯等。3.药剂防治药剂保护果实,主要是杀灭果上虫卵和蛀果前的幼虫。因此,在成虫产卵盛期施药收效最大。但是,新疆5~6月份气温低且又不稳定,虫卵发育历期很不整齐,为指导适期施药,对第一代苹果小卷蛾需要进行虫情调查,具体方法是在苹果园经常检查虫卵发育状况,当发现多数虫卵上出现红圈时,即为施药防治的适期。还可以利用有效积温法测报第一代卵孵化期。苹果小卷蛾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开春后当有效积温达到230℃/日时,第一代卵开始孵化。掌握第一代幼虫出现始期,是决定开始施药的关键。一般情况下,对早熟品种施药两次,中熟品种施药3次,晚熟品种喷药4次。两次药的间隔期,以使用药剂的持效期和卵量多少而定。使用的药剂有50%杀螟硫磷(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这两种药剂杀卵力很强,对初蛀入果内幼虫还有效。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和2.5%溴氰菊酯乳剂3000倍液,对初孵幼虫药效高,持效期较长,一般有效期可维持10~15天。还可用20%甲氰菊酯乳剂3000倍液,同时兼治苹果小卷蛾和害螨类。苹小食心虫,又名苹果小食心虫、东北小食心虫,简称苹小,属鳞翅目卷蛾科。此虫分布范围较广,各苹果产区都有发生。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在北方苹果产区,如河北、辽宁和山东等地,该虫对苹果为害较重,是食心虫的重要种类之一。进入70年代,由于加强了对食心虫的防治工作,特别是使用有机磷杀虫剂防治之后,有效地控制了其发生和为害,近十余年来,管理较好的苹果园,此虫发生很少,有些果园已将其灭绝。但在中部和西北地区,管理粗放的果园仍有发生,是威胁苹果生产的重要害虫。寄主植物有苹果、梨、花红、海棠、桃、山楂、楹椁和山荆子等。【为害状】苹小食心虫幼虫为害果实,被害果上典型虫疤直径1厘米左右,深达果皮下0.5~1厘米,虫疤黑褐色、稍凹陷,有两三个排粪孔,其上堆积虫粪。虫疤上有较大的幼虫脱果孔。【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毫米左右,暗褐色,稍带有紫色光泽。前翅前缘具有7~9组白色短斜纹,近外缘处有数个黑色小点。卵椭圆形稍隆起,表面光滑。刚产时黄白色半透明,近孵化时微显红色,可透视出一黑点。幼虫 老龄幼虫体长6~10毫米。前胸背板浅黄褐色;腹部背面各节具两条深桃红色横纹,可与其他食心虫区别。臀板深褐色,臀栉4~6个。蛹黄褐色,长5毫米左右。腹部第二节至第七节背面有两排短刺,第八节至第十节只有1排稍大的刺。【生活史及习性】苹小食心虫发生世代整齐,辽宁、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和陕西等地区,1年发生两代,以老龄幼虫结茧越冬。越冬部位大多在树的主干、枝杈、根颈部树皮裂缝内和锯口周围干皮缝内,树下杂草和果筐、吊树绳、支撑竿上也有分布。辽宁、河北苹果产区,翌年5月间越冬幼虫开始化蛹,经10余天羽化出成虫。各代成虫发生期:越冬代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盛期6月中旬;第一代7月中旬至8月中旬,盛期是8月上旬。成虫白天不活动,夜晚交尾、产卵,卵大多数产于果实光滑的胴部。卵经过8天左右,孵出幼虫并从果面上蛀入果内,在果皮下浅处为害形成虫疤。幼虫在果内为害二三十天后,从虫疤边缘处脱出果外,沿树枝干爬到隐蔽处结茧化蛹,经过10天左右羽化出成虫,继续繁殖发生下一代。第二代卵发生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盛期8月上旬。卵经过4~5天孵出幼虫直接蛀果为害20多天老熟,于8月下旬至9月下旬期间陆续脱出,转移到越冬场所越冬。苹小食心虫发生为害轻重与5~6月间降水有密切关系,幼虫越冬后虫体需要吸收充足水分才能顺利化蛹,在化蛹期间,若遇春旱无雨年份,幼虫无水分供应不能正常化蛹,因此,成虫发生量就少,第一代为害很轻,同时发生期也推迟。相反,遇上春雨多的年份,第一代发生量大,为害也重。苹小食心虫成虫对糖醋液或烂苹果发酵水有一定趋性,可利用这一习性来诱杀成虫和成虫发生期测报。【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在春季发芽前彻底清除越冬场所的幼虫;幼虫蛀果期发现虫果及时摘除,以减少虫源。2.药剂防治使用药剂杀灭果上虫卵和防止幼虫蛀果。指导适期施药的虫情调查方法,是在成虫发生期调查国光、金冠苹果小食心虫卵果率,达到0.5%~1%时开始施药。辽宁地区,一般年份6月中下旬和8月上中旬是成虫产卵盛期,各施药1次可有效控制为害。若在发生重的年份,第一次施药后10~15天,卵果又达到防治指标,需再防治1次。使用的药剂有50%杀螟硫磷乳剂1000倍液,对卵杀灭效果很好,并可杀灭刚入果的幼虫。苹果褐卷蛾又名苹褐卷叶蛾,属鳞翅目卷蛾科。国内分布在东北、华北和华中地区,国外分布在欧洲、西伯利亚、印度、朝鲜、日本。寄主有苹果、梨、桃、杏、樱桃等果树,以及柳、榆等林木。以幼虫为害植物的芽、嫩叶、花蕾、叶片和果实,以叶和果受害最重。在有些地区与棉褐带卷蛾同时发生。【为害状】苹果褐卷蛾幼虫为害叶片与棉褐带卷蛾相似,为害果实时,其舐食的坑洼面积较大。【形态特征】成虫体长8~11毫米,翅展18~25毫米,全体棕色。前翅基部有深褐色斑纹,中部有一条自前缘斜向后缘的深褐色宽带,前缘近顶角处有一个半圆形浓褐色斑。雄虫前翅无前缘褶。卵椭圆形,扁平,淡黄绿色,数十粒至百余粒排列成鱼鳞状卵块。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18~20毫米,头近方形。头和前胸背板淡绿色,体深绿而稍带白色,毛片稍淡。多数个体前胸背板后缘两侧各有1块黑斑。蛹体长11~12毫米,深褐色,胸部腹面稍带绿色,腹部各节背面有两排几乎等长的小刺,末端有8根刺钩。【生活史及习性】苹果褐卷蛾在辽宁、甘肃天水1年发生两代,在河北、山东、陕西南部发生3代。以幼龄幼虫结白色薄茧越冬,越冬部位、出蛰时期、为害习性与棉褐带卷蛾相似。越冬代成虫发生期在6~7月份,7~8月份发生第一代幼虫,8月中旬至9月下旬发生第一代成虫,第二代幼虫于10月中下旬开始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化性,主要产卵于叶背面,少数产在果上。初孵幼虫群栖叶上取食叶肉,将叶片吃成网孔状,稍大后吐丝连缀叶片,幼虫在其中为害,有时啃食果皮。其他习性与棉褐带卷蛾相似。【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防治时期和应用药剂参考棉褐带卷蛾。2.生物防治苹果褐卷蛾的生物防治技术,不像棉褐带卷蛾那样有专门研究,但在自然界或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棉褐带卷蛾的苹果园,苹果褐卷蛾和黄色卷蛾的卵也同样被寄生,因此,在释放赤眼蜂防治棉褐带卷蛾时,也兼治了这两种卷叶蛾。苹果白卷叶蛾,又名苹白小卷蛾,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果产区。寄主有苹果、梨、沙果、海棠、桃、李、杏、山楂等果树以及多种阔叶林木。以幼虫卷叶为害,嫩叶受害较重,幼虫还为害花蕾。【为害状】苹果白卷叶蛾幼虫吐丝将几片嫩叶缠缀在一起,潜藏于其中为害。常将卷叶中的1个叶柄咬断而成枯叶,其他卷叶仍是绿色,这是该卷叶蛾为害的主要特征。【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7毫米,翅展约15毫米,灰褐色,前翅基部1/3为深褐色,中部1/3为灰白色,端部1/3为深灰色,近外缘有5条并列的浓黑色条斑。卵宽椭圆形,长约0.85毫米,扁平,乳白色。幼虫老熟时体长10~12毫米,头部褐色,前胸背板黄褐色,其余为红褐色。蛹体长8~9毫米,黄褐色。【生活史及习性】苹果白卷叶蛾在辽宁、华北、山东等地1年发生1代,以幼龄幼虫在果树芽内越冬,顶芽内较多,比较饱满的侧芽和花芽内也有,但数量较少。翌年苹果发芽后,幼虫出蛰,为害嫩芽和花蕾,并吐丝缠缀芽鳞碎屑。幼虫稍大后,则在枝梢顶部缠缀几个嫩叶为害,吐丝结碎屑成巢囊。到6月中下旬,幼虫老熟后在卷叶内化蛹。6月下旬开始羽化成虫,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成虫产卵于叶面,少数产在叶背。7月中下旬孵化出幼虫。幼虫先在叶背沿主脉食害叶肉,并吐丝缀叶背的绒毛、虫粪等做巢,在其中为害。8月上旬以后,则转入花芽或枝梢顶端的芽内为害,8月中旬开始,即在芽内越冬。【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参考棉褐带卷蛾。2.药剂防治越冬幼虫出蛰后卷叶前和7月中下旬的孵化期为重点防治期,使用药剂参考棉褐带卷蛾。一般情况下,可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苹果绵蚜又名苹果绵虫,属同翅目绵蚜科。国内只分布于辽宁、山东、云南和西藏。该虫为国内检疫对象。主要为害枝、干和根部,被害部位形成小肿瘤。受害重的树体衰弱,结果少,果个小,着色差,还能导致早落叶,对产量质量影响很大。除为害苹果外,还为害花红、海棠、沙果和山荆子,但不为害中国苹果。【为害状】苹果绵蚜集中于剪锯口、病虫伤疤周围、主干主枝裂皮缝里、枝条叶柄基部和根部为害。被害部位大都形成肿瘤,肿瘤易破裂,其上被覆许多白色绵毛状物,易于识别。有时果实萼洼、梗洼也受害,影响果品质量。【形态特征】成虫 无翅胎生雌蚜长2毫米左右,体红褐色。头部无额瘤,复眼暗红色。触角6节。腹部背面覆盖白色绵毛状物,有翅胎生雌蚜体长较无翅胎生雌蚜稍短。头、胸部黑色,触角6节。腹部暗褐色,覆盖绵毛物少些。翅透明,前翅中脉分叉。有性雌蚜体长1毫米左右。头和足黄绿色,触角黄绿色,5节。腹部红褐色,稍有绵毛物。卵 长径约0.5毫米,椭圆形。刚产卵橙黄色,渐变为褐色。【生活史及习性】苹果绵蚜在辽宁大连1年发生13个世代;山东青岛17~18代;云南昆明为21代。都以一二龄若蚜越冬。越冬部位分布在苹果树枝干裂缝、病虫伤疤边缘、剪锯口周围、1年生枝芽侧、根蘖基部和土里根上。辽宁大连地区4月上旬越冬若蚜开始活动、为害,5月上旬若蚜开始扩散,转移到嫩枝叶腋、芽基部为害,这时以孤雌胎生繁殖,同时出现少数有翅雌蚜,向周围树上迁移。6月份是全年繁殖为害最盛期。苹果绵蚜发生重的树,树上布满蚜虫并有大量白色绵毛状物出现,被害部位皮层肿胀成瘤。7~8月份气温较高,不利于蚜虫繁殖,同时还有重要天敌日光蜂活动频繁,大量捕食苹果绵蚜,使虫口减少,种群数量下降。9月中旬至10月份气温下降,又适于苹果绵蚜繁殖,并产生大量有翅胎生雌蚜迁飞扩散,日光蜂和其他天敌数量减少,虫口又回升,出现第二次为害的盛期。进入11月份气温下降至7℃以下,若虫陆续越冬。在云南昆明地区,春季3月气温上升到5~8℃时,越冬幼蚜开始活动为害。以孤雌胎生繁殖后代,每代历期8~25天。全年繁殖为害盛期是4~6月份和10~11月份。苹果绵蚜还为害根部,浅层根上蚜量大,深层数量很少。根部受害形成根瘤,使根坏死,影响根的吸收功能。一般是沙土地果园根部苹果绵蚜发生量大,为害也重。苹果绵蚜为害苹果,以祝光、红玉和国光品种最重,金冠和元帅较轻。苹果绵蚜的近距离传播以有翅蚜迁飞和作业人员携带为主;远距离传播主要靠苗木、接穗、果实和包装物传递。【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严禁从苹果绵蚜疫区调运苹果苗木、接穗,防止苹果绵蚜传入非疫区。如必须从疫区引种苗木、采接穗时,须经检疫部门检疫,并进行灭蚜处理后才准予运出。2.清除越冬虫源在苹果发芽前彻底清除根蘖。刮除枝干上粗裂老皮,集中烧毁灭蚜。剪锯口和病虫伤疤有苹果绵蚜的,用40%氧化乐果乳剂,杀灭越冬虫源。3.药剂防治苹果绵蚜发生重的果园,在其繁殖高峰期前(辽宁为4月底至5月中旬和8月底至9月下旬;云南为4~6月份和10~11月份)树上喷布40%氧化乐果乳剂,或40.7%毒死蜱乳剂,或50%久效磷乳剂,均为2000~3000倍液。或者枝干涂药环,具体方法是围绕主枝、主干环剥6~7厘米宽,刮皮深度以露出韧皮部为宜,先涂药一遍,干后再涂1次。涂抹药剂为40%氧化乐果乳剂15倍液。另外,树盘里可撒施2.5%乐果粉、辛硫磷颗粒剂,浅耙入土里杀灭根部蚜虫。 -
报告利用现代通讯
技术 ,创新病虫预报发布方式出版时间:2010敬凤梅 谢发锁(陕西省凤翔县农业科技推广中心 陕西凤翔 721400)摘要:随着复种面积不断扩大,果树、蔬菜病虫害连年累积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农作物病虫种类不断增加,部分病虫为害程度逐年加重。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更加显著,任务更加繁重,而快速、准确、有效的将预测预报信息传递给植保业务部门和农民群众是预测预报工作能否发挥其作用最佳途径。利用现代互联网、广播、电视和网络通信技术,把农作物病虫害信息,无线传输给广大群众,实现了病虫预报的发布向多元化、形象化和可视化的方向迈进,在适时宣传动员、指导广大农民有效开展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关键词:现代;通讯技术;病虫害预报;发布方式凤翔县耕地面积75万亩,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油菜、苹果、辣椒、蔬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复种面积不断扩大,果树、蔬菜病虫害病虫害连年累积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农作物病虫种类不断增加,部分病虫为害程度逐年加重。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更加显著,任务更加繁重,而快速、准确、有效的将预测预报信息传递给植保业务部门和农民群众是预测预报工作能否发挥其作用最佳途径。长期以来,凤翔县农作物病虫预报的发布基本上采用以“病虫情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的传递方式。发送“病虫情报”一般是从县植保站通过邮局投寄到乡镇政府或农技站,再由乡镇传播到村、组这种形式,传递环节多、速度慢、范围窄,遇到一些暴发性、突发性病虫发生,病虫害防治信息到农户时,往往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机,且这样的植保信息传布,不够直观,植保新技术入户到位率低。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继续沿用原来的“病虫情报”纸张印制的形式发布农作物病虫预报,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发布工作从传统型模式向现代型模式的转变迫在眉睫,为此本中心根据省市植保部门要求,结合凤翔县工作实际,在病虫害预报、信息发布发送中,改变了以往纸传化、分发式,通过邮局传递病虫情报,速度慢、成本高的模式。利用现代互联网、广播、电视和网络通信技术等多种手段,把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预测预报及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等具有指导意义的植保信息,无线传输给广大群众,实现了病虫预报的发布由过去比较单一的文字形式逐步向多元化、形象化和可视化的方向迈进,在适时宣传动员,指导广大农民有效开展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达到了扩大植保技术宣传面、服务“三农”、全面指导农业生产的目的。1 主要做法1.1 利用当地新闻媒体进行信息传递一是与县电视台合作,制作、播放农作物病虫害电视预报节目。从2003 年开始以来,县农业局,农技中心领导就积极争取资金,购置了病虫电视预报设备摄像机、数码相机、刻录机、扫描仪等设施,并培训了一名专业技术制作人员。县植保站从年初开始就制定电视预报节目制作计划,并根据农时季节,经常下乡搜集录制各种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素材。在制作过程中,按照农事季节及病虫害发生预测情况,提出病虫害电视预报制作方案和初步文字稿件。再邀请电视台专业人员进行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现场拍摄、后期配音、影像合成、编辑制作,适时在凤翔电视台《农事直通车》栏目播出,充分利用其时效性强、形象直观、覆盖面广、入户率高等优点,使病虫信息和防治技术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每年在凤翔县电视台播放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5~8期,节目覆盖全县所有乡镇,每期连播3晚,每期节目的平均收视率为72%。二是利用当地电视、广播及报纸,根据农事需要,对普发性、为害重的病虫在防治适期前举办专题知识讲座,在电视台《新闻快递》栏目、县广播电台及《凤翔视窗》播放和刊登植保信息,宣传、动员广大群众及时、科学的防治病虫害。三是向市、县等农业网站发送当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实况、预报信息、防治技术文章,通过网站向群众传递信息、技术,指导农户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1.2 利用手机短信传递为了加快病虫信息传递速度、扩大覆盖面,提高发布效率,2005年本中心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与联通公司合作建立了全县电子农务平台,覆盖全县17个乡60个村。在全县建立了70多个电子农务信息站,并为城关、横水、糜杆桥、唐村四个乡镇配备了电脑等通讯设备,为全县示范户免费赠送手机500部。同时通过100名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征集了全县102个示范村的联通农民用户手机号码,按其需求种类定制了电子农务信息。在小麦、玉米化除,小麦“一喷三防”、玉米粘虫、苹果食心虫等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防治关键时期方便快捷地为农民及时预报了病虫害信息,为科学防治赢得了时间。几年来共为农民群众发布各类作物病虫害发生预报、警报提示、防治警示信息,各类病虫情报,防治适期、防治方法与综合技术、防治措施的信息153条。发送辐射面达3.3万人次。特别是在小麦条锈病、麦蚜、玉米粘虫、苹果霉心病、桃小食心虫等防治时效性强的病虫害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减轻了病虫为害损失,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认可。1.3 通过电子邮件发布为了积极有效应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加速植保技术信息入户率,为各级政府当好参谋,让广大农民群众科学运用植保知识。2009年本中心结合农业信息入户工程,在《病虫情报》、植保技术信息等发送中,利用现代互联网为相关农业单位、农业专家、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乡镇农技站统一注册了农业科技专用电子邮箱,同时征询了种粮大户、部分示范户与农资经销商意见,也搜集、整理或者帮助他们注册了电子邮箱。在关键农事季节把具有指导意义的农作物病虫预报、防治技术信息通过电子互联网予以发布,同时利用电子农务平台发送手机短信,提示查收。乡镇农技站、村组农资、农技服务部再根据《病虫情报》内容及时向群众宣传,依此引导群众正确用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初步实现了病虫预报信息的文字和图像无线传输功能。2009年以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了《病虫情报》28期,收集上传、上报及反馈病虫害信息36条。1.4 依托项目提高信息入户率2005年以来,本中心先后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农民富余劳动力培训和植保“三五人才传递工程”,将病虫信息传递给示范户、基地农户,提高了信息入户率。一是通过在全县10个小麦—玉米一体化、苹果、蔬菜主产基地和6 个田间学校的培训活动将病虫预报、防治信息传递给农户。二是在科技入户过程中,按照“1带20模式”(即全县确定100个示范村、50个技术指导员,一个指导员指导2 个村20 个示范户,一个示范户带动20 个辐射户)将病虫信息以《病虫情报》、技术意见、明白纸等形式,由50个指导员发放给1 000个科技示范户,再由示范户将信息传递给20 000户周边农户,辐射带动广大群众进行病虫害科学防治。三是依托植保专业机防队提高信息入户率。每年在重大病虫害发生防治前期对机防队员进行病虫识别、防治技术、安全用药知识培训,机防队员在购药、作业过程中向农户进行信息传递。2 体会农作物病虫预报发布采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改变了传统病虫预报发布方式,使病虫防治技术得到最广泛,最直接,迅速、准确、及时地传播,使政府(县级农业部门、乡镇政府)、政府公益部门(农技站)和广大农民能及时得到病虫发生、防治的信息,容易撑握病虫防治的关健时间,科学指导用药,提高病虫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依靠现代通信技术传播农业科技信息,发布、发送病虫预报和植保信息,比以前更加省时、省力,方便、快速,而且节约开支,大大降低农业技术推广成本,加强了植保技术推广,促进农业增效,同时也有效地利用整合了社会资源,促进了植保部门和社会资源有机结合,让植保信息得到了广泛传递和技术普及,深受乡镇农技人员、农资服务人员和广大农民的欢迎。通过病虫电视预报的播出,不但及时、准确地指导了大面积的病虫防治工作,还广泛地普及了植保知识,树立了植保部门的形象,对凤翔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水平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农技短信平台不仅是转变农技推广方式,提升信息服务水平的载体,也是农技人员与农户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大大地缩短农技推广和服务过程的时空距离,有效的拓宽了服务“三农”的渠道。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向效益农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
报告苹果腐烂病的流行原因分析与防治关键
技术 探讨出版时间:2007苹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目前全国苹果种植面积达190万hm2以上,产量达2110万t,居世界前列[1]。近几年来,苹果腐烂病在我国尤其是冀北地区,连续多年中偏重到大发生,已成为对苹果生产影响最大的病害,严重制约着我国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虽然目前针对苹果腐烂病的研究较多,但始终未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致使该病发生势头有增无减,蔓延十分迅速,甚至在新栽果园内都能找到大量病株。因此对该病的流行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对防治关键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势在必行。苹果腐烂病又称串皮湿、臭皮病、烂皮病,是一种发生范围广、为害程度重、损失极大的苹果树病害,全国各苹果产地均有发生,尤其是近10多年来在全国各地蔓延较迅速。该病轻者造成枝干枯死、结果能力锐减、产量和品质下降、结果年限缩短,重者可导致整树枯死,甚至毁园。据笔者近5年来调查,冀北地区苹果园苹果腐烂病感染率几乎达到100%,成龄果树病株率35%以上,严重的果园达到80%以上,幼树病株率也有10%左右,目前已有20%苹果园因此病而毁园。通过对产量损失率的调查,仅该病就达到20%左右,占苹果树整个病虫损失率的50%以上。苹果腐烂病的病原物是苹果黑腐皮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苹果腐烂病菌是一种寄生性很弱的兼性寄生菌,具杀生寄生性。该病侵入寄主后,先处于潜伏状态,不立即致病,当树体或局部组织衰弱,或果树进入休眠期,生理活动减弱、抗病力降低时,病菌才由侵入部位向外扩展,进入致病状态[2]。因此,苹果树本身的抵抗能力强弱是该病能否发生的前提条件。2.1.1 施肥水平明显不足 据调查,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苹果是冀北地区许多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管理比较精细,平均每年每株果树施优质农家肥50 kg以上,夏季还要进行压青草、扩水盘、改良土壤、追施肥料等措施,冬季一般都要进行树干涂白。另外在病虫防治上,也基本上做到了及时防治、统一防治。因此,果树树势较强,各种病害发生均较轻。20世纪90年代后期尤其是近5 年以来,随着果品价格下降,果农积极性下降,管理比较粗放。据调查,目前有90%以上的苹果树不施用有机肥,50%以上的苹果树不追施肥料,20%以上的苹果树不施任何肥料,即使是施肥的,也多是在春季每株基施磷酸二铵等0.5 kg左右,不但养分含量单一,而且施肥量明显不足。2.1.2 掠夺式生产现象比较严重 大多数果农只追求眼前利益,一是不舍得疏花疏果,使果树负担过重,大小年现象严重,使树体过早衰弱,抵抗力下降;二是为了争取多挂果,普遍采取环剥措施,尤其是主干环剥现象还比较常见,造成环剥就有花芽、不环剥就没有花芽的恶性循环,不但造成树体衰弱、抵抗力下降、各种病害泛滥,而且使果树结果高峰期明显缩短。另外,近几年天气干旱,有的果园不能及时灌水,也是粗放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防治不当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施药次数不足。部分果农对苹果树重视不够,有的全年只施一、两次药,甚至有的果农完全不施药,也不进行其他管理,早期落叶病、瘤蚜等病虫害发生严重,造成树势极度衰弱,进而促使腐烂病大发生,提供了充足菌源,也危及到了整个果园;二是施药时期把握不好。苹果腐烂病萌芽前用药消灭枝干上的菌源十分重要,许多果农不重视此次施药,萌芽后刮除病斑必须进行,而多数果农到了花期以后病斑明显时才刮除,病斑扩展迅速,还会使病原菌大量传播;三是病斑刮除不彻底。发现病斑后,应刮除至木质部,边缘要超过病部1cm左右,而有的果农刮得浅或刮得范围小,造成病斑复发率较高,还有的果农不将刮下的病皮带走,再次形成侵染源;四是药剂选择不合理。目前用于防治腐烂病的药剂较混乱,许多果农选择不当,也是造成防治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五是不注重夏秋季施药。多数果农只注重春季涂药,不注重夏秋季喷药保护和秋季涂药保护,形成新增病斑。20世纪80年代之前,冀北地区苹果主要品种是国光,其次是金冠、元帅、红星、白龙、倭锦、鸡冠等,苹果腐烂病很少发生,但随着品种间异地交流的广泛进行,富士等新品种开始传入,腐烂病也开始迅速发生。随着果农不断栽植和对老树进行改接换头,几乎所有果园均有外来接穗不断引入,目前这些已成为当地的主栽品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菌源的不断传入,因此,品种间异地交流是苹果腐烂病发生的原因之一。苹果腐烂病的防治必须贯彻以加强栽培管理为中心内容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健身栽培是指在苹果生产过程中,利用农业和物理等措施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植株对病虫的抵抗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从而增加苹果的产量,提高品质。健身栽培是目前生产无公害苹果最有效、最根本、最安全、最经济的手段,也是防治苹果腐烂病的最重要手段。3.1.1 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树势 在秋季落叶后至早春萌芽前,增施以有机肥为主,N、P、K、微肥配合的基肥,适时追肥,叶面喷施氨基酸叶肥、沼渣沼液等,要根据不同树龄、不同土壤条件、不同时期采取平衡施肥措施,通过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补充叶肥等手段,增强树体对腐烂病的抵抗能力;萌芽前、春梢生长期、果实膨大期、采果后和封冻前要及时根据灌水指标灌水,保证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尤其要防止春旱,但也要注意雨季及时排水,保证树体含水量正常,降低病菌扩展能力,促进伤口愈合。3.1.2 及时修剪,合理负担 大小年现象是造成树势衰弱的重要原因,因此要通过疏花疏果、修剪等措施,合理负担,避免树体消耗过大;适时冬剪和夏剪还可剪去病虫枝、枯死枝、内膛过密枝,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以减轻其他病虫害的为害,从而提高树势。3.1.3 及时清理病虫及残体,减少菌源 病枝、病树皮中有大量的腐烂病菌,因此要及时剪除病枝和病果、及时清理将刮下的树皮,带出园外深埋或焚烧处理,防止孢子飞散传播。3.1.4 减少环剥,避免树势衰弱 环剥在一程度上可以提高花芽分化率,从而增加挂果量,但也会造成树势衰弱,尤其是主干环剥,后果更严重,因此,应优先选用施沼渣沼液、喷芸薹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涂抹促花剂等方法,尽量少环剥。3.1.5 增加保护,防止冻害发生 冻害是诱发腐烂病的重要因素,在冬季温度较低的地区,要通过树干涂白等措施,防止冻害发生。苹果腐烂病刮除病斑工作应根据其发生规律,及时进行。当春季气温回升后,树液开始流动,营养向生长点转移,造成树体枝干营养水平相对较低,导致抗病能力迅速降低,病菌则乘机扩展蔓延,形成春季发病高峰。另外,秋季果实迅速膨大,营养向果实大量转移,也会造成树体枝干营养相对缺乏,形成秋季发病高峰。因此,刮除病斑应在每年春、秋季分别进行。通过实践表明,每年进行3次比较合适,第一次在萌芽期,此时病斑尚未蔓延;第二次在苹果花期,尤其是降过一场春雨过后,此时病斑最容易辨别,可及时发现第一次未发现的病斑;第三次是在9月份,此时是该病蔓延的另一个高峰。刮病斑时,要刮至露出木质部,边缘要超过病部1cm左右,刮好后及时涂药保护。通过笔者调查和试验,目前防效较好的涂抹药剂有:3.315%甲硫·萘乙涂抹剂(灭腐新)原液、2.12%腐殖酸铜水剂(腐烂净)原液、4%腐殖酸铜水剂(843康复剂)原液、21%过氧乙酸水剂(果富康)5倍液、精制木酢液原液、40%氟硅唑(杜邦福星)15倍液等,一般防治效果可达80%~90%。病斑涂药保护时,有一些不易发现的病斑往往被忽略,造成年年涂药年年有新发病斑。因此,全树喷药防治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可有效消灭树皮浅层病菌,预防发病。可在萌芽前、谢花后2~4天、落皮层形成期(7月份)、果实生长中后期(8月下旬~9月上旬)各喷一次药,尤其是萌芽前施药尤为重要,可有效消除树体上潜伏的病菌。萌芽前喷施药剂可选用18%过氧乙酸水剂200倍液、石硫合剂5波美度、2.12%腐殖酸铜水剂100倍液、45%代森铵(施纳宁)水剂300~400倍液等;萌芽后喷施药剂可选用18%过氧乙酸水剂500倍液以及腐殖酸铜水剂等;秋季涂抹药剂可选用3.315%甲硫·萘乙涂抹剂(灭腐新)原液、腐殖酸铜类药剂等。另外,在苹果腐烂病发生高峰期,还可用21%的过氧乙酸200倍液进行树干淋洗或3~5倍液涂刷树干及骨干枝、45%代森铵(施纳宁)水剂100~200倍液涂刷树干及骨干枝,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在5~9月份,其中以5~6月份最好,用锋利的刀将所有的病皮、粗翘皮全部刮除,露出白绿或黄白色皮层为止,不要触及形成层,皮层中若有坏死病斑也一律刮除。重刮皮可将多年积累的各种类型病变组织和侵染点彻底清除,且可刺激树体产生愈伤组织,增强抗病力。对于主干上病疤较大、为害较严重的果树,要及时采取桥接或脚接的方式,促进树势恢复。 -
报告六 主要病虫害与绿色防控
技术 出版时间:20151 症状 猝倒病是黄瓜苗期时的重要病害。幼苗感病后在出土表层茎基部呈水浸状软腐倒伏,即猝倒。幼苗初感病时秧苗根部呈暗绿色,感病部位逐渐缢缩,病苗折倒坏死。染病后期茎基部变为黄褐色干枯成线状。2 发病原因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表层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侵染幼苗。通过雨水、浇水和病土传播,带菌肥料也可传病。低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土温10~13℃,气温15~16℃病害易流行发生。播种或移栽或苗期浇大水,又遇连阴天低温环境发病重。3 生态防治 清园切断越冬病残体组织、用异地大田土和腐熟的有机肥配制育苗营养土。严格施入化肥用量,避免烧苗。合理分苗密植、控制湿度、浇水是关键。应降低棚室湿度。苗床土注意消毒及药剂处理。4 药剂防治◎ 药剂处理土壤的配方是:取大田土与腐熟的有机肥按6∶4混均,并按1立方米苗床土加入100克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和2.5%咯菌腈悬浮剂100毫升拌土一起过筛混匀。在种子包衣播种覆土后用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药液或6.25%亮盾悬浮种子剂20毫升对水15升进行土壤封闭。可以有效杀死土壤表面和出土周围的残存病菌。◎ 种子包衣防治:种子药剂包衣可选6.25%亮盾悬浮种子剂及10毫升对水150~200毫升包衣3千克种子,可有效预防苗期猝倒病和其他如立枯、炭疽病等苗期病害。◎ 药剂淋灌:救治可选择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500~600倍液(折合每100克药对水45~60升),或44%精甲霜灵·百菌清悬浮剂4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2.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10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对秧苗进行淋灌或喷淋。1 症状 霜霉病也叫“跑马干”是黄瓜全生育期均可以感染的病害。主要为害黄瓜叶片。因其病斑受叶脉限制,多呈现多角形浅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成为非常容易诊断的病害。叶片初感病时,叶片上产生水浸状小斑点,叶缘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展受叶脉限制扩大后呈现大块状黄褐角斑。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结成大块病斑后会迅速干枯。霜霉病大发生会对黄瓜生产造成毁灭性损失减产五成以上。2 发病原因 病菌主要在冬季温室作物上越冬。由于北方设施棚室保温条件的增强,黄瓜可以周年生产,并可安全越冬。病菌也可以因温度适宜而周年侵染,借助气流传播。病菌孢子囊萌发适宜温度15~22℃,相对湿度高于83%,叶面有水珠时极易发病。设施棚室内空气湿度越大产孢子越多,是病菌孢子萌发游动侵入的有利条件。3 生态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如津优315、博新5号、金胚99等品种。◎ 清园切断越冬病残体组织、合理密植、高垄栽培、控制湿度是关键。◎ 地膜下渗浇小水或滴灌,节水保温,以利降低棚室湿度。清晨尽可能早地放风——即放湿气,尽快进行湿度置换。放湿气的时候,人不要走开,见棚内雾气减少,雾气明显外流后,立即关上风口,以利快速提高气温。◎ 注意氮磷钾均衡施用,育苗时苗床土必须消毒和药剂处理。4 药剂防治◎ 预防为主,发病前使用保护剂,预防可采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0克药对水60升),或56%百菌建议采用黄瓜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清·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200倍液、44%精甲霜灵·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进行根灌施药预防性控制。◎ 发病初期,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与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700倍液混施,或25%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与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200倍液混用根灌或喷施等。不管用哪一种药防治,均要喷施周到,使药液全部覆盖才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发病后期,要选用治疗剂,例如,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62.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10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1000倍液等。1 症状 灰霉病主要为害幼瓜和叶片。感染灰霉病的黄瓜叶片,病菌先从叶片边缘侵染,呈小型的“V”字形病斑。病菌从开花后的雌花花瓣侵入,花瓣腐烂,果蒂顶端开始发病,果蒂感病向内扩展,致使感病幼瓜呈灰白色,软腐,感病后期无论幼瓜还是叶片均长出大量灰绿色霉菌层。2 发病原因 灰霉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分生孢子在土壤内及病残体上越冬。病原菌属于弱寄生菌,从伤口、衰老的器官和花器侵入。柱头是容易感病的部位,致使果实感病软腐。花期是灰霉病侵染高峰期。借气流、浇水传播和农事操作传带进行再侵染。适宜发病气温22~25℃,相对湿度90%以上,即低温高湿、弱光有利于发病。大水漫灌又遇连阴天是诱发灰霉病的最主要因素。密度过大,通风不及时,生长衰弱均利于灰霉病的发生和扩散。越冬、早春栽培的黄瓜灰霉病经常由于滴水往往先从植株的中上部位开始发病。3 生态防治◎ 设施棚室要高畦覆地膜栽培,地膜下渗浇小水。有条件的可以考虑采用滴灌措施,节水控湿。加强通风透光,尤其是阴天除要注意保温外,严格控制灌水,严防过量。◎ 早春将上午放风改为清晨短时放湿气,清晨尽可能早放风,尽快进行湿度置换尽快降湿提温有利于瓜生长。◎ 及时清理病残体、摘除病果、病叶,集中烧毁和深埋。4 药剂防治因黄瓜灰霉病是在老化的花器侵染,预防用药时机一定要在黄瓜开花时开始。蘸花药剂可选用2.5%咯菌腈悬浮剂对水1.5升,喷花或浸花。建议采用黄瓜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 喷施药剂可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百菌清600倍液喷施预防,或选用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62%咯菌腈·嘧霉环胺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农利灵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50%乙霉威·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雾。1 症状 黄瓜炭疽病整个生育期均可染病。主要侵染叶片、幼瓜、茎蔓。病斑初为圆形或不规则型褪绿色水浸状凹陷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凹陷有轮纹,而后变成褐色,斑点中间呈浅褐色,近圆形轮纹斑,有穿孔。2 发病原因 病菌以菌丝体或拟菌核随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借雨水传播。发病适宜温度27℃,湿度越大发病越重。棚室温度高,多雨或浇大水,排水不良、种植密度大、氮肥过量的生长环境病害发生重,易发生。植株生长衰弱发病严重。一般春季保护地种植后期发病几率高,流行速度快、管理粗放也是病害发生的用药因素。3 生态防治◎ 重病地块轮作倒茬。可以与茄科或豆科蔬菜进行2~3年的轮作。◎ 选用抗病品种。使用抗病品种是既抗病又节约生产成本的救治办法。品种有金胚98系列、津优系列、博新系列等。◎ 对种子进行温汤浸种,55~60℃恒温浸种15分钟。◎ 加强棚室管理:通风排湿气。避免叶片结露和吐水珠。设施栽培,特别是越冬或冬早春栽培必须进行地膜覆盖和滴灌微喷设备,以降低湿度,减少发病机会为主要目标。晴天进行农事操作,避免阴天整枝绑蔓、采收等,不造成人为传染病害的机会。4 药剂防治◎ 种子包衣防病:即选用6.25%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剂10毫升对水150~200毫升可包衣3~4千克种子。建议采用黄瓜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 种子灭菌消毒: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0分钟后冲洗干净催芽,均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苗床土消毒,减少侵染源(参照猝倒病苗床土消毒配方方法)◎ 预防病害可选用56%百菌清·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或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32.5%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倍液等喷雾。1 症状 黄瓜全生育期均可以感病。主要感染叶片。发病初期主要在叶面长有稀疏白色霉层,逐渐叶面霉层变厚形成浓密的白色圆斑。发病重时感染枝干、茎蔓。发病后期叶片发黄坏死。2 发病原因 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冬栽培的棚室可在棚室内作物上越冬。借气流、雨水和浇水传播。温暖潮湿、干燥无常的种植环境,阴雨天气及密植、窝风环境易发病,易流行。大水漫灌,湿度大,肥力不足,植株生长后期衰弱发病严重。3 生态防治◎ 引用抗白粉病的优良品种,一般常种的品种有金胚、冬绿、津优等系列。◎ 适当增施生物菌肥、磷钾肥,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降低湿度,增强通风透光。◎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进行土壤消毒。◎ 棚室应及时进行硫磺熏蒸灭菌和地表药剂处理。4 药剂防治◎ 可选用32.5%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56%百菌清·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或32.5%苯醚建议采用黄瓜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 中后期重度染病喷施30%扬彩悬浮剂3000倍液,或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00倍液等喷雾。1 症状 黄瓜角斑病是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幼瓜。整个生长期病菌均可以为害。苗期感病子叶呈水浸状黄色凹陷斑点,叶片感病初期叶背为浅绿色水浸状斑,渐渐叶面变成浅褐色坏死病斑,病斑受叶脉限制叶正面有时呈小型多角形,这是与霜霉病症状易混淆的病害。但是细菌性角斑感病后期病斑逐渐变灰褐色,棚室温湿度大时,叶背面会有白色菌脓溢出,这是区别于霜霉病的主要特征。干燥后病斑部位脆裂穿孔。2 发病原因 病菌属于细菌,可在种子内、外和病残体上越冬。病菌主要从叶片瓜条的伤口或叶片气孔侵入,借助飞溅水滴、棚膜水滴下落或结露、叶片吐水、农事操作、雨水、昆虫、气流传播蔓延。发病温度范围在10~30℃,适宜发病温度24~28℃,相对湿度75%以上均可促使细菌性病害流行。但是50℃时10分钟细菌就会死亡。昼夜温差大、露水多、重茬、低洼、排水不良、放风不及时以及阴雨天气整枝绑蔓时损伤叶片、枝干、幼嫩的果实造成伤口均是病害大发生的重要因素。3 生态防治◎ 选用耐病品种,引用抗寒性强的,杂交品种。金胚99、满田、津绿系列等。◎ 清除病株和病残体并烧毁,病穴撒入石灰消毒。深耕土地,及时清除病残体,注意放风排湿,采用高垄栽培,严格控制阴天带露水或潮湿条件下的整枝绑蔓等农事操作。◎ 种子消毒可以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4 药剂防治◎ 种子消毒用硫酸链霉素200万单位处理种子浸种1~2小时,然后洗净后播种。建议采用黄瓜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 此病极易与靶斑病混合发生,为很好预防细菌性病害建议采用“阿加组合”配合使用防控。即25%嘧菌酯悬浮剂10毫升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30克对水15升喷施或淋喷,10~15天喷施1次。配合田间控湿管理,实践证明防控效果理想,也可以单独采用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7%可杀得300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7.12%铜高尚悬浮剂800倍液喷施或灌根。每亩用硫酸铜3~4千克撒施后浇水处理土壤可以预防细菌性病害。1 症状 黄瓜枯萎病发病一般在开花接瓜初期,感病植株初期发病先表现为上部或部分叶片、侧蔓中午时间呈萎蔫状,看似因蒸腾脱水,晚上恢复原状态。而后萎蔫部位或叶片不断扩大增多,逐步遍及全株致使整株萎蔫枯死。接近地面茎蔓纵裂,剖开茎秆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感病茎秆表面生有灰白色霉状物。2 发病原因 枯萎病菌系镰刀菌为害通过导管维管束从病茎向果实、种子形成系统性侵染。使苗期到生长发育期均可染病。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未腐熟的有机肥中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8年以上。从伤口、根系的根毛细胞间侵入,进入维管束并在维管束中发育繁殖,堵塞导管致使植株迅速萎蔫,经导管纵向发展快,逐渐枯死。发病适宜温度24~25℃,病害发生严重程度取决于土壤中可侵染菌量。重茬、连作、土壤干燥、黏重土壤发病严重。3 生态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如博美系列、金胚系列、硕密等均为较好的抗枯萎病的可供品种。◎ 采用营养钵育苗、营养土消毒、苗床或大棚土壤处理。方法参照同前育苗防病措施。◎ 嫁接防病:参见嫁接育苗方法。采用黄籽或白籽南瓜与黄瓜嫁接进行换根处理是当前最有效防治因重茬造成的枯萎病的方法。嫁接方式有许多种,生产中常用靠接、插接、劈接等方式。◎ 加强田间管理,适当增施生物菌肥、磷钾肥。降低湿度,增强通风透光,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进行土壤消毒。◎ 定植时生物菌药处理:用30亿个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枯萎菌株系)每亩1000克拌药土穴施后定植可以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高温闷棚法:保护地棚室连作栽培的地块,应该考虑采用高温闷棚方法进行,有效降低土壤中病菌和线虫的为害。其操作顺序是:拉秧→深埋感病植株或烧毁→撒施石灰和稻草或秸秆及活化剂→深翻土壤→大水漫灌→铺上地膜和封闭大棚,持续高温闷棚20~30天进行土壤消毒,保持土壤温度在50℃以上进行灭菌减害。注意可以放置土壤测温表观察土壤温度。揭开地摸晾晒后即可做垄定植。4 药剂防治◎ 种子包衣消毒:即选用6.25%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剂10毫升对水150~200毫升包衣4千克种子进行杀建议采用黄瓜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菌防病。或干热处理,或40%甲醛150倍液浸种。◎ 可选用30亿个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枯萎菌株系) 800倍液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咯菌腈悬浮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250毫升,分别在生长发育期、开花结果初期、盛瓜期连续灌根,早防早治效果明显。1 症状 线虫病菜农俗称“根上长疙瘩”的病。主要为害植株根部或须根。根部受害后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剖开根结感病部位会有很多细小的乳白色线虫埋藏其中。地上植株会因发病致使生长衰弱,中午时分有不同程度的萎蔫现象,并逐渐枯黄。2 发病原因 线虫生存在土壤5~30厘米的土层之中。以卵或幼虫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借病土、病苗、灌溉水或跨区域秧苗运输、人为携带传播。可以在番茄、黄瓜、甜瓜、芹菜、胡萝卜、菠菜、生菜、大白菜等作物上寄生残存。在土中可存活1~3年。线虫在条件适宜时由寄生在须根上的瘤状物,即虫瘿或越冬卵,孵化形成幼虫后在土壤中移动到根尖,由根冠上方侵入定居在生长点内,其分泌物刺激导管细胞膨胀,形成巨型细胞或虫瘿,称根结。田间土壤的温湿度是影响卵孵化和繁殖的重要条件。一般喜温蔬菜生长发育的环境也适合线虫的生存和为害。随着北方深冬季种植黄瓜面积扩大和种植时间的延长,越冬保护地栽培黄瓜给线虫越冬创造了很好的生存条件。连茬、重茬的种植棚室黄瓜,发病尤其严重。越冬栽培黄瓜的产区线虫病害发生普遍,已严重影响了冬季黄瓜生产和效益。3 生态防治 深耕土地,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连茬、重茬。4 药剂防治◎ 无虫土育苗:选大田土或没有病虫的土壤与不带病残体的腐熟有机肥6∶4比例混均1立方米营养土加入100毫升1.8%阿维菌素乳油混均用于育苗。◎ 高温闷棚:棚室高温、水淹灭菌:黄瓜拉秧后的夏季,土壤深翻40~50厘米每亩混入6~7立方米农家肥、4千克不提倡结瓜期施用药剂。注意残留间隔期。腐菌酵素、10千克尿素加入松化物质秸秆2500千克,均匀撒施后深翻土地,而后浇透水(土壤含水量从视觉上看不到积水为适宜),漫灌整个种植区后覆盖地膜、棚膜高温闷棚,15天后可深翻地再次大水漫灌闷棚持续15天,以有效降低线虫病的为害。处理后的土壤栽培前应注意增施磷、钾肥和生物菌肥,一般增施生物有机肥50千克左右。◎ 处理土壤:每亩施用10%噻唑磷颗粒剂1.5~2千克洒水封闭盖膜1周后松土定植;或每亩1.8%阿维菌素水剂300~400毫升,沟施用药,或均匀施于定植沟穴内。 -
视频苹果省力化修剪
技术 发布时间: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