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8%吡虫啉·噻嗪酮悬浮剂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二十六)高粱条螟(Sorghum Striped Borer)
出版时间:2013卵多产在叶背的基部及中部,也有产在叶面和茎秆上,每头雌虫 可产卵200~300粒,卵期5~7天。二代区幼虫于6月中下旬为害春玉米及高粱。 -
报告加强病虫测报工作,提升植保公共服务水平
出版时间:201010%左右的村由村干部兼任村农技员,兼做查虫 工作。1.2 测报基础设施明显改善1984~1997年,建设18个全国农作物病虫区域性测报站,每站投资6万~30万元。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异常气候发生频率增多,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增加,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重大病虫 灾害暴发频繁,稻曲病、棉盲蝽等次要病虫明显上升,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新病虫时有发生并逐年加重 -
-
报告关于完善海南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探讨
出版时间:20101987年、1988年及1991年,东亚飞蝗大发生时,虫 口密度最高的达每平方米2 500多头,大片的水稻、甘蔗被吃光,农民损失惨不忍睹,当时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政府调动部队飞机防治、同时,调动农垦的大量工人及发动广大群众开展防治 -
报告太原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的播放与思考
出版时间:2010普及绿色植保知识的窗口,着重宣传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科学使用技术,针对每一种病虫,推荐一套简明扼要的综合防治技术,使群众好学好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减少用药次数,降低虫 口密度 -
报告创新病虫预报方式,提高预报宣传效果
出版时间:20101.5 测报领域逐步拓宽当前测报作物和病虫害种类都得到了增加,过去只注重水稻作物稻飞虱、叶蝉、稻纵卷叶螟、粘虫、稻瘟病和地老虎“五虫 一病”的测报发展到现在以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为重点,兼顾玉米大小斑病 -
报告强化病虫测报网络建设,推进测报工作数字化
出版时间:2010各重点区域监测站加强国内外先进实用的新型监测工具和先进监测方法的引进、示范和应用,采用自动诱集测报灯、频振式杀虫灯、孢子捕捉器、黄板诱虫 、性引诱剂等先进植保实用技术监测主要病虫发生动态,提高病虫害监测水平和预警能力 -
报告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Phytoplasmas Associated with Witches' Broom in Rose and Spiraea
出版时间:2007嫁接后放置于无虫 温室中,5~7周后观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