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物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发展农
作物 病虫电视预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出版时间:2010谢支勇1 陆平2 文铁军1 魏先尧1 艾新龙1 王晓艳1(1.荆门市植保站 湖北荆门 448000;2.荆门市电视台 湖北荆门 448000)摘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电视预报,在植保测报工作领域为一创新。10多年来,荆门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从制作设备、制作模式到运作模式得到不断发展,加强与电视台栏目合作,推进电视预报多方位发展。关键词:病虫电视预报;发展农业生产是露天工厂生产,其生产过程受气候、病虫等因素影响较大。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是农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在病虫防治关键时节,为及时发布病虫发生信息,各地较好地利用了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采取现场会、田间培训、黑板报、植保科技小报等形式,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防治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在上述所有的工作形式中,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可以说是独树一帜。荆门市开展“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已有10多年时间,10多年来,节目从制作到播出等多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未中断过。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具有地域覆盖面广、信息传播快、可视化、画面形象生动等优点,在荆门市深受农民欢迎,荆门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已成为农民获取防治信息的主渠道。该项工作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1 不断探索提高电视预报制作水平1.1 提升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制作手段自1997年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开播以来,荆门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制作实现了由模拟化向数字化转变。现在的制作系统以数码摄录机为核心,加上1 394采集卡,一台高性能的电脑即可开展电视预报的制作。可实时进行数码录像带高质量采集和录制,视频和音频、采集与录制都只须一根1 394连接线连接。非线性编辑软件PREMIERE PRO软件集成了大多数品牌数码摄像机的驱动控制,因此可以从电脑直接控制摄像机倒带、播放、录制、回放等操作,形成一个简便好用的数字化制作系统。同时市站不断升级制作系统硬件和软件系统,实现了制作的初级自动化。当初荆门市站开展病虫电视预报制作时,节目制作需由两人专门负责完成,节目制作中往往需要多次的合成,浪费许多的时间。经过不断摸索,利用PREMIERE制作软件的虚拟素材功能,将未生成的素材转化成虚拟素材,这样,对一个内容固定的栏目,充分利用虚拟素材,只需一次生成即可,大大减少了制作时间,下次制作只须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中修改相应的预报内容后按原名存盘即可(为了便于修改,原始素材名用详细的中文名字存盘),这样,病虫电视预报的制作就变成了将病虫信息输入到原始素材的一个简单的打字过程,初步实现了节目制作自动化。现在节目制作仅需1个人用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即可完成。另外在节目送带、配音的方面实现了网络化。节目视频和配音词通过QQ文件传输传给电视台,电视台安排专人负责节目在电视台的配音及播出,只要在当天9∶00以前传输到电视台,节目就可以在当天播出,这样大大增加了节目的及时性。有了这个运作管道,在遇到突发性病虫时,第二天我们就能改变预报内容,及时科学指导防治。1.2 制定节目模式,丰富节目内容荆门市站参与了省站组织的病虫电视预报制作规范的拟订工作。并在节目制作模式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现已形成较成熟的节目模式。为此在节目前加入了20秒钟当前农事操作指南,使节目更加贴近农民生产实际需求。在节目制作模式上,市站以旬(10天)为单元,先报总体预报,后分病虫预报,再提供防治意见的模式。其中在防治意见模块加大宣传绿色植保新技术的力度,推广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节目制作中,市站摸索出以节目内容定节目时间长度,以文字定视频图片长度的模式,播音员的正常语速为每秒4~5个字,根据文字长度定出播放内容的时间,从而达到图文相协调。自1997年病虫电视预报开播以来,荆门市植保站已相继制作、播出电视预报168期,累计播放时间超过3 000分钟。目前荆门市的“病虫电视预报”已成为新农村频道农民十分喜爱的固定知名栏目。2 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推动了电视预报工作的发展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原全国农技服务中心姜瑞中主任、朴永范副主任、防治测报处朱恩林、邵振润、汤金仪处长曾专程到荆门指导工作。1997年7月16日,病虫电视预报在荆门市电视台作为一个固定栏目在每晚黄金时段19∶48分播出,湖北省原副省长王生铁同志专门对此发了贺信。1998年6月,原农业部陈耀邦部长在荆门考察期间,专程到植保站来观看该系统的播出情况,并饶有兴趣地向工作人员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荆门市分管农业书记、市长一直十分重视病虫电视预报的开发与应用,多次亲临市站指导,并将病虫电视预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有效服务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在每年的测报专项经费以外,增拨专款支持电视预报,荆门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在农发项目中给予了立项支持。荆门市农业局领导也将病虫电视预报作为实施无公害农业重要举措来抓,并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确保节目正常的播出。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病虫电视预报”在本市播出环境越来越好,节目制作水平不断提高。3 开展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成效显著3.1 提高了农作物病虫信息入户率,促进了植保技术推广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开播后,本站通过情报、报纸等途经广泛宣传,让农民知道这个栏目。这几年,病虫电视预报固定在天气预报后播出,已经使这个栏目深入民心,收看电视预报成为了大多数农民的自觉行动。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也是技物结合的好形式,近几年来,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经电视预报宣传推广后,已相继成为荆门市病虫防治中的主打品种。农民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和科学的防治方法,改变了以前防治病虫上的盲目性,减少了乱打药和放“马后炮”的现象,使农民防虫治病走上了科学化的轨道。据统计,《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开播后,全市每年可节省防治农作物病虫费用600万元以上,减少劳力投入100万个,新增产值1 000万元以上。《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项目获2000年度荆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2 宣传绿色植保新技术,促进了农业无害化生产在病虫电视预报中,荆门市站将防治意见栏当作宣传绿色植保新技术的窗口,大力推进荆门市“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开展。项目实施以来,荆门市使用高毒农药的比例下降,生物农药BT、阿维菌素等销量大幅上升,农药中毒事故发生量降低。病虫电视预报在促进农业无害化生产,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3.3 提高了植保的地位和形象节目播出后,农户在防虫治病中唯病虫电视预报是瞻,树立了植保部门在病虫防治工作中的权威,现在电话咨询次数和农户来访人数较以前大幅增加。4 加强与电视台栏目合作,推进电视预报多方位发展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需要以电视网络作为载体进行传播。近两年来,市站加强与市电视台农业栏目组合作,将病虫害预报与农业栏目相互融合,多形式、多方位向广大农户推荐病虫害发生动态及防控知识。荆门《垄上行》是荆门电视台为助推荆门农业经济发展精心打造的一档农村专业类节目,是湖北省十佳电视栏目,是一档以农业生产和农民喜闻乐见的生活为主要内容的40分钟日播制直播类电视节目。荆门《垄上行》自2009年12月28日开播以来,得到了荆门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热情关注。栏目无论是从节目质量、节目表现形式、节目主题内容以及节目整体编排相对以往同类节目都有整体提高。栏目开办至今,收视率节节攀升,相对荆门电视台往年同类节目收视率提高了318%。无论是从短信平台的信息,还是来电或上门反映的情况来看,大家对信息,比如气象预报、病虫害预报、农产销售价格等,对技术,对政策法规等方面的需求非常强烈。关键农事季节,市站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应栏目组邀请,到田间地头或做客演播室的农家小院,室内室外与农户进行沟通,现场连线,增强节目互动,为农民朋友排忧解难,观众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效果很好。5 促进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几点思考5.1 保证病虫电视预报的播出费用要加大对《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2005年湖北省领导明确要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要免费播出”,但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在电视台已全面市场化运作的今天,这些都难以持久。现在每年电视台开出的播出费用都在增长,本站每年都要与电视台进行艰苦的谈判,希望降低或维持一定的播出费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政府能将“病虫电视预报”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范畴,加大对《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的投入,将电视预报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以保证人员培训、设备更新、节目播出所需的各项开支,使得《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持久、健康发展。5.2 不断提高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的制作水平当前,电视制作技术日新月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制作水平需跟上潮流,要不断提升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制作水平,这需要做好人员培训工作,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制作水平。 -
报告提高县级农
作物 病虫预测预报准确率的途径出版时间:20101.3作物 品种多,栽培方式多样,病虫发生差异大随着作物 栽培技术的创新,新品种的大量种植,如水稻、小麦两大作物 ,现有种植的品种数量都在20种以上,生育期自身差异在1个月左右。分散防治带来的是千差万别的防治质量和效果,防效不尽理想,越是到作物 生长后期,病虫发生上差异性越大。2.2.2 区分品种、类型进行重点调查由于本地区作物 品种多、栽培方式多样,病虫害多发并发。侧重于按照不同的品种、不同类型田进行重点调查,尤其对病虫发生具有代表性的田块更是调查重点,如种植感病品种及有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栽培方式的田块,密切监测其发生消长动态,做到早发现、早预警,以全面、可靠掌握不同品种、不同类型作物 病虫发生情况如调查虫害发生时,不但了解田间虫量,还要掌握虫态,更要掌握卵量发生情况,还要了解作物 的抗虫性、生育期及作物 的栽培方式,同时还要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要有历年同期调查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 -
-
报告郑州市农
作物 病虫测报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出版时间:2010二是针对当前病虫测报队伍状况,结合种植业结构布局,整合测报力量,大力充实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病虫测报力量,拓宽服务领域,集多种作物 ,多种病虫,多种信息内容,多层次监测为一体,全面提供重大病虫监测、病虫抗药性监测 -
报告边远山区农
作物 重大病虫测报网络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出版时间:2010由北到南为丘陵、低山、中山地貌,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具南亚热带气候属性,适宜多种作物 生长发育,呈立体气候下的立体农业种植。农作物病虫害种类繁多,常发性的粮经作物 病虫种类约50个,其中包括迁飞性害虫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粘虫和流行性病害如稻瘟病等。 -
报告农
作物 病虫测报技术规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出版时间:2010例如,在对粘虫的监测调查中,河北省多数地区已不多或只有单户很小面积种植谷子、高粱等作物 ,如果仍然沿用多年前寄主调查范围,调查结果已不能真实反映出实际的发生情况。2 优化对策和建议2.1 加快对多种作物 病虫害测报标准办法的研究与制定各级测报部门要加强同科研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快对于新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发生特点等的研究。上级测报部门要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及测报专家对已成形的调查规范进行研讨、修订,对于寄主作物 、栖居环境等有所变化的病虫害调查标准,要及时做出调整,制定出在现阶段更符合科学、合理、简便、实用原则的病虫测报调查规范 -
报告开封市农
作物 病虫害信息发布方式探讨出版时间:2010张国民 聂合乡 殷振军 符聚成 江世友(1.河南省开封市植保植检站 河南开封 475004;2.尉氏县植保植检站 河南尉氏 475500;3.兰考县植保植检站 河南兰考 475300)摘要: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病虫害信息发布的方式有了新的变化。目前,植保部门主要采用的信息发布方式:一是传统的邮寄方式;二是利用电视、电台进行方便快捷的传递;三是利用发手机短信;四是利用网络。总之,每种方式都有其优缺点,但值得肯定的是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来传递信息,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是今后病虫害信息发布必走之路,是应加大推广的传播方式。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信息发布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开封市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种类不断增加,为害程度逐年加重,如何及时做好防治,尤显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做好病虫害防治呢? 这当中病虫害发生的信息能否第一时间传递到农民手中,是至关重要的。怎样才能将农业植保部门调查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传到农民手中呢? 唯有信息现代化,方能解决。为此,近些年来,农业部门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也摸到了一些值得推广应用的好方法。下面笔者就有关病虫信息发布方面的做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1 主要做法1.1 准确测报,及时发布病虫害的发生轻重、情况如何、何时防治等一系列问题,要想找到正确答案,要靠病虫测报人员深入田间做好调查,才能摸清每种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找到答案。因此,第一项工作,就是下田间进行调查。目前全市植保系统,病虫测报人员,在病虫害发生季节,每周都要到田间进行细仔调查,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按照全国统一制定的病虫测报管理办法,进行统计分析。但凡达到防治标准的,要及时将病虫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向外界发布。除当好领导参谋外,还要正确指导农民群众适时开展防治。1.2 病虫信息发布方式的多样性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以纸张的形式向有关领导、兄弟市县及基层农技部门进行邮寄信息,当时条件有限,病虫信息的传递相对较慢,不能及时指导群众开展适时防治,造成一些病虫害发生相对较重,给生产带来了很大损失。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利用现代高科技带来的快捷便利因素,病虫信息也正在逐步走上信息高速路。1.2.1 制作电视节目,及时发布病虫信息近年来,作为农业植保部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法设法为群众办实事。首先农业植保部门与市县电视台合作,将测报人员深入田间调查的每个时期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制作成电视节目;然后,通过电视台的相关栏目,进行播放。每期除专家现场详细解说外,还录制一些田间病虫害发生为害的镜头,图文并茂,力争达到通俗易懂,让群众一目了然,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让农民群众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好病虫防治,从而达到好的防治效果,进而减少生产损失。在2003年,开封市植保站与市电视台联合录制病虫节目20余期,通过电视台《希望田野》栏目,向外界播放,对收视群众起到了较及时有效的指导作用,为开封市农业生产做出了一定贡献。但由于多方原因,《希望田野》栏目曾一度遭到封停,直到2009年,该栏目又重新开办。目前除农业部门与之合作外,一些农业科研究部门也加入了合作,更进一步扩大了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面。群众更是乐于观看,收视率也很高。此外,2010年市植保站与市气象局联合,在天气预报节目中,由植保站每周及时提供病虫害发生的新情况,由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栏目组进行编排,最后由节目主持人在《天气预报》中进行播出,同时插入病虫害发生防治信息(包括图片、技术操作等),主要是在每天的黄金时间,晚上20∶00、22∶00、早上7∶00和中午12∶00进行播放,极大地提高了病虫信息传递效率。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县与县电视台合作,定期进行电视播报。如尉氏县农业局植保站,在县农业局党委及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2007 年4 月1 日始,第一期《病虫播报》正式播出。该节目按排播出时间是:每晚《尉氏新闻》后的黄金时间,即20∶10;第二天上午12∶00重播,每次时长3分钟,每周更换内容一次。截止目前,该县植保部门已编播《病虫播报》80余期,及时指导了农田的病虫防治,为当地农业丰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再如兰考县植保站,前些年与县电视台合作,共同开辟了《植保园地》栏目。每周将病虫测报人员调查的发生情况,写成较通俗的文字,由电视台在《植保园地》栏目上,连续进行播放3次,播放时段都是在每天的黄金时间,群众的收视率非常高,效果非常好。但由于电视台属于营利单位,加之当地植保部门经费短缺,导致该栏目被迫停播。1.2.2 利用广播电台,传递信息近些年,开封市农业部门与市人民广播电台合作,不断地将病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技术传向农村。主要渠道是:通过市电台的《农村天地》栏目,向广大农民,传递病虫害信息,并及时解答群众热线电话。市植保站技术人员多次参与到节目当中,详细向群众解答有关当前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技术。如2010年开封市蒜茬玉米,因种植时间与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迁飞为害高峰期相遇,从而导致部分田块受害,玉米粗缩病发生严重。面对这种病毒,群众认识不足,大部分农户都没及时开展防病治虫,玉米苗一旦被传染上病毒,几乎是绝收,损失是惨重的。针对这一病害,市站植保专家及时与电台联合作了一期“关于玉米粗缩病的识别与预防”,向群众讲清该病的发生症状、所造成的后果及应采取什么样的预防措施,并对已发病的田块应做好怎样的补救措施。专家现场回答了群众打来的热线电话,群众心里明白啦,对2011 年的玉米生产,就如何做好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有了心里准备,效果很好。《农村天地》节目播出时间为每天中午12∶40,这个时段也正是群众在家休息吃饭时间,因此收听率很高。1.2.3 利用网络平台,传递信息现在手机的使用量非常大,在农村的普及率也很高,特别是一些新型农民,手机已成其主要的通信工具。2009年开始,开封市农业部门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合作,开通了“农信通”,每月只需交纳2元钱,便可收看农业方面的相关技术信息,并且方便快捷,真正实现了信息高速化。通过移动公司“农信通”网络平台,不仅发送农业技术信息,而且将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传递到农民手中,为第一时间指导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全市已发展手机用户10万余户,大部是新型农民,通过他们来带动大家开展病虫害的早期预防和适时防治,确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1.2.4 制作电视专题片,传递信息由于近年来,检疫性、突发性病虫害发生越来越重、越来越频繁,为此制作一些电视专题片,发放到群众手中,让大家能早些认识病虫为害症状,熟悉防治方法,能及早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将病虫为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减少产量损失。如2009~2010年开封市小麦全蚀病发生严重,市农业局植保站与市电视台合作,制作了“小麦全蚀病发生与防治技术”专题片,不但向政府部门做好宣传,更重要的是让群众能在麦播时,采取得力措施,将病害控制住,才是农业植保部门所期求的结果。1.2.5 利用因特网,传递信息目前虽说电脑的普及率,还没达到手机的使用率,但已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在用电脑,特别是有经济实力的一部分农民,不但有了电脑,而且也装上了网线。网络的使用,为病虫信息传递又提供了一个平台。开封市农林局,有了自己的信息平台——开封农林信息网,已成为开封市农业信息网上传速的重要快速通道,真正达到了快捷、准确之目的。另外河南省植保植检站早几年就建好了自己的信息平台——河南植保信息网,该网站已成为全省各地病虫信息传递,植保系统内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信息平台,同时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及时了解掌握病虫信息的快捷途径,有效地指导了群众适时开展病虫防治,为全省农业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2 病虫信息传递方式的对比看看上面提到的各种信息传递方式的优缺点。可知,第一种用邮寄信件的方式进行病虫信息传递。这种传播信息方式,历史悠久,有其独到之处。信件传播,可以长久的将信息保存下来,信息一旦发出后,不易更改、变动,这也是它能生存到现在主要原因。但用邮寄方式传播病虫信息,时间上较慢,不能及时将信息传递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加上面太大,不可能把病虫发生信息发送到千家万户,属于逐步淘汰方式。第二种方式,与电视台合作,制作病虫信息播报节目,如气象预报一样,每周或每天在电视台进行播放。这种方式,其优点很明显:形象较生动,普及面较宽,能被大多数农民群众所喜爱。目前如上海等发达地区电视预报运行的很成熟,很值得各地借鉴;再如河南省获嘉县农技推广中心与县广播电视局合作,在病虫电视预报中,引入了非线性编辑系统,动画虚拟病虫害为害后果,非常生动形象,给观众留下较深印象;再像安徽省大部分市县,已相继开展了病虫电视播报,产生了很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视播报病虫信息固然好,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县电视台已成为营利企业,要想在电视上播报病虫信息这种公益性的事,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是难以维持下去的。然而,作为市县农业植保部门,本身用于自身的办公经费,就很不足,要是做这样的公益事业,真是杯水车薪,难以办到。因此,唯有地方财政的支持,方可行之。第三种方式,与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合作,传递病虫信息。这种方式,不是什么新鲜的,却是很实用的。有部分年龄稍大些的农民,喜爱听广播。通过笔者实地了解,经常打热线电话的,往往是一些听广播的忠实听众。但是广播的收听范围有其局限性,其波及面较窄。第四种,制作电视专题片。这种信息传递形式,不太适合平时的病虫测报工作,只能作为某个病虫害的专题,向群众宣传。第五种利用网络传送信息。虽说这种手段较为便利,但是其范围因条件限制,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是今后需加强的技术手段。第六种发手机短信。这种方式相对使用,通过向手机用户发短信,不但准确、快捷,而且很经济,收看方便。虽然,目前短信接收农户的数量还很有限,但相信不远的将来,会得到广泛的普及,值得大力推广。3 讨论综上所述,病虫信息传递手段日新月异,给植保人提供了多样的传送病虫信息的渠道,值得欣慰,但是乐观的背后,还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一是新的病虫信息传递方式亟需大力推广。目前是信息时代,能否准确、快捷地将信息传递到农户手中,是做好病虫害防治的关键。二是现代化的传播手段离不开各级政府的资金支持。病虫测报工作是公益事业,各级财政的支持是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病虫测报工作能走多远与财政支持的力度成正比。就拿电视播报而言,如果没有强力的资金支持,是很难长期做下去的。三是病虫测报手段急需升级。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的病虫测报数据,还是靠大家的手查目测,这与当今病虫害发生情况很不协调,尤其是一些突发、暴发性病害,不能准确及时测报,往往给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提升病虫害预测预报手段,加大推广应用多种形式的病虫信息发布方式,病虫测报工作才能发挥最大效能,才能有效地指导病虫害防治,才能最大程度地为农业生产做出应有贡献。参考文献[1]蒋耀培,唐国来,华正国等.上海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的实践.中国植保导刊,2009,29(6):41~43[2]亢火明,黄殿瑞,崔会跃.电视病虫预报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开发应用.安徽农学通报,2009, 15(20):131~132[3]沈光斌,刘家成,郑兆阳等.开展病虫电视预报,创新植保服务模式.中国植保导刊,2007,27 (9):35~37 -
报告农
作物 病虫预测预报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出版时间:2010帕丽达姆·塔依尔 闫婵娟 孟庆国(新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新疆阿克苏 842100)摘要:通过对新和县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发展现状的回顾,系统总结了新和县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和提高测报水平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现状;改进对策多年来,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是制约农作物单产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新和县每年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面积70.5万亩左右。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是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发展的依据,是病虫害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和决策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趋势,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是农作物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本文对新和县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今后新和县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应采取的主要对策。1 新和县农作物病虫害预报预测工作现状1.1 组织形式及运行模式1.1.1 组织形式新和县采用集中县、乡农技、林业技术力量,固定村级测报员的形式,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病虫害监测预报网络体系,做到县有防治中心,乡镇有预测预报站,村有预报员。全县现有固定植保预测预报员134人,其中县级测报员8人,由全额事业编专业植保人事组成,乡镇测报人员16人,由乡分管农技、林业技术员抽调,村级测报人员110 人,由技术、经验、知识性强的农民或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组成。1.1.2 运行模式县、乡、村三级测报网络由县农林有害生物防治中心统一管理,办公地点固定在县农技站。县级测报员主要负责常发性病虫害的大田普查、系统调查、重点检疫性有害生物调查以及下级测报网络调查数据的汇报,病虫害发生趋势的预测,防治建议的制定,预测预报的发布等任务。乡级测报员协助一级测报员开展各项测报工作以及对村级测报员的知识讲座和专业技术培训。村级测报员落实具体的定时、定点监测记录和调查、普查工作,对农民进行病虫害预防的指导工作。由村级测报员详实记录各项指标并及时上报上一级,乡级测报员对各村上报数据做汇总后上报县级,县级测报员对全县记录数据做统计汇总及时综合处理分析,做出科学有效的病虫草害防治方法和合理的病虫草害发生趋势,并以简报、测报或电视测报节目等方式发布病虫情报。1.2 工作开展情况1.2.1 领导重视、多部门协作,为预测预报做坚实后盾各级植保部门都把农作物病虫测报作为植保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在人员、设备、经费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最大限度地保证病虫测报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县广播电视台同我站一起制作病虫害防治测报节目,极大地提高了病虫预报的时效性,同时病虫预报通过电视进行空中传播,不受地域和交通条件限制,病虫预报信息的覆盖面和普及率显著提高。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不仅起到了信息发布的作用,还起到植保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作用。1.2.2 多种预测预报模式共同开展一是建立病虫害固定监测点。根据多年历史资料,确定病虫害监测点,按照“四定一查”要求,认真调查记载,及时发布病虫预报防治信息。建立棉蚜、红蜘蛛、棉铃虫监测点3 个,枣瘿蚊、介壳虫、黄刺蛾、苹果蠹蛾监测点4 个。运用佳多频振式测报灯,对地老虎、棉铃虫、黄刺蛾、春尺蠖等害虫的成虫收集分类,为各类害虫的短期预报提供分析依据,并为本县这些害虫的发生规律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数据。二是大田普查、系统调查相结合。为了详细掌握常发行病虫草害发生规律、时间和田间消长规律,在各乡各村建立了观察点,每周进行数次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在调查中,严格按自治区“四定一查,施细则”及坚持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的“点面”调查方法,保证测报数据真实,可靠。1.2.3 综合分析,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每周及时向地区植保站汇报一次虫情,实行“急情急报”制度,及时上报至县委、政府,由各主管部门将情报信息及时、准确的上传下达,指导防治工作的开展。同时,还不断向广播电视台提供植保信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现场会等形式,宣传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和方法。1.2.4 继续加强病虫电视预报工作农作物病虫害电视预报是新阶段农业有害生物发生为害预报方式的重大创新,也是提高植保科技入户率和到位率的有效途径。县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协调县广播电视台,专门组织一批队伍与全站人员共同拍摄、制作病虫电视预报,免费为本站在电视台黄金时间段滚动播出。电视预报的制作和播放的内容主要是拍摄采集的病虫害调查过程和发生实况,然后由技术人员介绍病虫害的种类、识别方法、发生程度、发生趋势、防治措施以及现场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内容。对一些重大病虫如棉蓟马、棉红蜘蛛和棉蚜的电视预报播放时,以专题形式进行播出,增强了节目的指导作用,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很容易被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技术人员接受,达到了病虫预报和防治宣传的目的。2 存在的主要问题2.1 植保人员社会化服务意识不强,影响服务效果乡镇农业技术部门植保社会化服务意识不强,大部分乡镇农技部门没有专门从事植保社会化服务的工作人员,公益性的植保社会化服务职能在乡镇一级出现断档。部分农资经营人员,只注重经济利益,不注重植保技术的学习,不能正确指导群众对症(虫)用药和适期防治,由于农药选购不当或施用时期不佳,造成防治效果差甚至造成药害事故时有发生。2.2 植保人员知识老化,推广项目技术含量不高由于缺少工作经费,单位难以挤出资金对技术人员进行派出去,请进来,技术干部知识老化,对新农药,新技术,新器械和新的病虫信息了解的不够全面,能进行多媒体宣传和可视预报的技术干部无几。推广的植保技术大多是棉花生产传统技术,设施农业,无公害农业和绿色农业的不多,满足不了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3 改进对策和建议改进和提高病虫测报水平,需要从三个大的方面入手,即在体系和队伍建设方面,要稳定队伍、完善体系、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预报准确率;在技术改进方面,要提高病虫发生情况的调查质量,提高病虫信息传递速度、处理水平及病虫信皂、的咨词服务水平,达到提高整个病虫测报工作的技术水平;另外,要搞好经营创收工作,增强测报队伍的实力和活力,促进测报工作的发展。3.1 加强队伍和体系建设3.1.1 稳定测报队伍,保护好现有人才资源测报工作专业性较强,和其他行业相比更需要有多年从事该方面工作的经验。近年来由于机构改革、利益分配不均等原因,一大批多年从事测报工作的老同志先后离开测报岗位,测报工作面临“青黄不接”和“后继乏人”的严峻形势。由于测报工作主要为农民服务,体现为社会效益,迫切需要国家对该行业重点进行扶持和支持,在机构改革中,本推广站感到测报队伍机构不能撤,人员不能减,经费不能少,而是应切实解决好测报人员的工作、生活等实际困难,提高测报人员待遇,并搞好专业技术培训,调动测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防止测报人员再次流失,使他们主动、愉快地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对农民、对社会的服务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效率,减少投入,增加效益。否则,一旦重大流行性病害和迁飞性害虫突发,全国的农民都将因为不能及时得到病虫发生和防治信息,耽误防治时机而造成严重损失。3.1.2 加强测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测报准确率和水平,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加强管理。当前,测报工作中出现一些信息反映不及时,调查不仔细、不认真,漏报、错报的现象,影响了预报准确率的提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工作跟不上,而不仅仅是技术水平较低。无论从全国、省级植保部门,还是县级植保部门,其面对的病虫监测对象很多,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措施,通过严格管理,规范病虫调查、汇报和信息交流制度,确保每一个测报站都能正常工作,其所承担的各种测报对象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地认真调查,并及时按要求汇报调查结果,使各级植保站都能及时获得一套(批)可信、可比的预测数据。那么,在现有技术水平和条件下,病虫测报的准确性和水平也会有很大的提高。3.2 加强测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3.2.1 提高病虫信息的采集水平即提高病虫发生情况的调查水平,因为调查是病虫监测和预报的基础,提高病虫预报准确率的首要环节就是要提高病虫发生情况的调查水平,全国必须按照统一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并进行病虫信息的汇报、交流,才能更好地对病虫害实施有效的监测和预报。在病虫发生情况标准化调查的基础上,要注意收集和积累测报历史资料,使测报资料系统化,才有可能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测报技术方法,提高测报水平。3.2.2 提高病虫信息的传递速度病虫发生信息是一种短时效的信息,只有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才能更好地利用其价值。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加快病虫发生信息的传递速度提供了物质保障,除了电话,电报和传真等在常规病虫情报传递方面应用外,要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计算机联网,同时开发合适的专业网络软件,加快病虫信息的传递速度。目前,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计算机联网在技术上已无问题,关键是要有相应的设备,同时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开发适合测报专业特点的网络软件上。3.2.3 提高病虫信息的咨询服务水平预测结果通过哪些途径及时发布,并到达农户手中,这方面有待加强。除了印发病虫情报和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途径发布预报外,要加强信息咨询同站建设,通过设立预报咨询电话,提高预报信息的咨询服务水平,使预报真正从生产中发挥效力。目前,山东,江苏等省一些地、县已有设立“农业110电话”的经验和做法,他们通过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利用电话对农民无偿进行技术咨询,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后本站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及实践工作,切实采取措施,将病虫预报信息送到农民手中。使病虫信息在病虫防治和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降低成本,达到病虫防治经济,安全,高效,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3.3 搞好技术服务,增强测报体系的实力和活力当前,新和县测报体系中存在主要问题就是“经费不足、队伍不稳、人手不够、手段落后、水平不高”,其中“经费不足”是关键,由此引发了队伍、测报手段及技术水平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积极宣传、呼吁,争取政府部门支持与投资,以改善测报手段和测报人员的工作条件及待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当前我国还不够发达,国家的投资是有限的,需要本站在工作中努力开拓,寻求发展道路。从长远看,根本的出路是要在搞好病虫监测预报的基础上,结合测报技术优势,技物结合,搞好防治物资经营服务,增加测报队伍的经济实力,增强测报工作发展的后劲。通过自身努力,改善测报手段和工作条件,确定工作目标,促进测报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从全国来看,目前地、县级植保部门,凡经营服务搞得好的,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测报工作开展的相对较好,水平较高。要提高对“搞好经营创收服务工作”的认识,它符合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发展的总体思路。只有创收服务搞好了,技术工作才有了经济支柱,各项应开展的业务工作才有可能顺利开展,测报工作水平提高才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