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物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模块十三 农
作物 鼠害的防治出版时间:2011鼠害常年为害农业生产,从在土壤中盗食种子开始,啮食作物 根、茎、叶种果实,直到作物 收获后继续为害贮存的粮食及加工的食品,以及蔬菜、果树、果品、经济作物,无所不害。第一,调查了解当地受害作物 ,受害程度,了解当地主要鼠害的鼠种、数量、分布,制定出可行的灭鼠规划,准确划分灭鼠区及重点消灭对象。 -
报告泉州市农
作物 病虫测报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出版时间:20101 病虫测报体系建设情况1.1 测报网络逐步完善全市有2个县列为省级病虫区域站,病虫监测点35个,其中水稻作物 病虫监测点15个,果树病虫监测点7个,蔬菜病虫监测点3个,茶叶病虫监测点1个,不同作物 混栽区病虫监测点监测的作物 主要有水稻、花生、甘薯、龙眼、柑橘、茶叶、蔬菜等。1.2 预报手段明显提高全市有43盏自动虫情测报灯,普通虫情测报灯12台,专用电脑25台。到90 年代,由于工资待遇没跟上当时经济发展的水平,有的乡镇测报员不承担任务,只存12 个市站测报直挂点,代表作物 、面积就不全面,影响预报的质量。测报队伍的逐渐弱化,已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的需要。病虫监测点向经济作物主产区延伸,涵盖不同作物 的主要病虫。切实提高经济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综合治理水平。三是建立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监控区域站。 -
报告创新农
作物 病虫预报发送方式初探出版时间:2010在每期节目制作前先根据当前病虫发生情况拟定文字稿,再到田间拍摄所需素材,主要包括气象条件、作物 生长情况、病虫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为害症状、发生区域等内容,若为害症状还没有表现出来,也可借用以前的素材。 -
报告沙县农
作物 病虫测报技术与实践出版时间:2010叶永发作者简介:叶永发(1968~ ),男,福建沙县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基层农作物植保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电话:0598 5821611,E-mail:yyf 21611@163.com。(福建省沙县植保植检站 福建沙县 365500)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国家农产品生产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沙县植保站在省、市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沙县主要农作物种植品种,强化植保工作的公益职能,努力提高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水平,以“测得准、报得快、防效好”的要求为目标,有效保障了沙县农业丰产丰收。现将沙县多年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如下。1 广泛宣传,加深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对测报工作重要性和公益性的认植保工作是《农业技术推广法》赋予基层农业推广机构的公益职能,是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具体体现之一。但是,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在我们植保部门内部也出现了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公益服务的倾向,而且农作物病虫害田间病虫调查监测工作条件艰苦,从事田间测报工作人员的艰苦岗位津贴等待遇得不到落实,许多同志为此不愿意从事测报工作,针对这一现状,农业局主要领导及全体植保工作者通过加强学习,对植保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农业局主要领导及县分管农业领导认识到了植保工作关系农业安全生产大局,在当前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的情况下,植保工作是基层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的事情,而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履行好农作物植保测报职能,是农业埴保部门的重要职责,在2010年年初沙县召开的全县农业生产工作会议上,农业局局长在大会讲话中就专门谈到农作物病虫监测和测报工作的不可替代性,充分肯定了植保站工作的重要;二是各级领导清醒认识到我国已加入WTO,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以强有力的农业生产安全保障为支撑,植保体系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尤其重要。认识到必须强化植保队伍,建立一支业务过硬、技术精良、踏实肯干的植保队伍,为此,沙县农业局通过多种措施,强化植保队伍建设,局领导对植保工作的重视程度在2010年农业局举行的新一轮“高、中级农业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竞聘上岗工作”的岗位设置和实施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沙县植保站现有技术人员总共 4 位,占全局农业技术人员总数(72 人)的5.56%,在2010年的竞聘会上,本站有两位同志获聘专业技术高师岗,占全局各农业技术中心设置高师岗总数(10位)的20%,其中5级专技岗1位(占全局设置的总共2位5级高师岗的50%),6级专技岗1位(占全局总共2位6级高师岗的50%),另有1位同志获聘中师岗,在全局各农业技术中心所有站办中,属沙县植保站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称配置最高,技术实力最强。2 本站病虫测报工作脚踏实地,从不松懈本站的病虫测报工作多年来一直坚持长期点灯和田间系统调查相结合,其病虫发生资料的累积从未间断,灯下记载及田间调查资料完整。为沙县病虫的预测预报工作夯实了基础。沙县的灯下虫情及田间病虫调查资料的累积开始于1963年,大量翔实精确的灯下和田间调查一手资料,为本站及时准确做出病虫害发生消长预测预报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本站还在夏茂、南霞、高桥、富口等重要乡镇,设立了不同类型田的病虫辅助监测点,完善了测报网络,使发出的情报更具准确性和覆盖性,多年来,本站每年平均发布《病虫情报》18~23期,准确率匀在95%以上。3 做好《病虫情报》的撰写和发布本站发布的每一期《病虫情报》在撰写过程中,内容上力求通俗简捷,语言表达上尽量形象通俗,做到即完整地描述了病虫特征、为害特点、防治适期、防治药剂,同时又方便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的掌握及应用。为提高《病虫情报》的时效性,本站认为《病虫情报》的发布时间不宜太早,也不应过迟,本站的作法是提早计划,事先谋划,实时调查,准确快速发报。年初,本站在对上年田间病虫越冬基数调查和当年早春田间病虫越冬存活率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历年病虫情和气象等资料,形成当年上半年田间病虫发生趋势分析报告,在对重点监测病虫进行具体分析后,根据历年资料和测报经验,分轻重缓急拟定本年度将要发布的病虫情报提纲,提早形成计划,在随后的田间病虫调查过程中,一旦发现某一病虫有重发趋势,在对其进行重点监测的过程中,对该病虫的情报发布已经开始进行酝酿谋划,一旦田间该病虫发生基数将达防治指标,且田间气候、农作物生育期等相关条件有利于该病虫发生时,即迅速发布病虫情报,及时指导农民防治,《病虫情报》的发布时间掌握在该病虫防治适期前的5~7天为宜,太早发布则丧失了《病虫情报》的时效性,太迟发布则不利于农户的适期防治,对农民的田间防治失去应有的预警指导作用。4 《病虫情报》的传播和宣传为提高《病虫情报》的应用效率,本站努力增加《病虫情报》的传输渠道,发布的每期《病虫情报》通过邮局发往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及部分农技员手中,与此同时,《病虫情报》相关内容已通过电子邮件发往县农业155网站(为公开的当地农业信息网)、县有线电视台、县科协等科教宣传部门,如遇重大病虫暴发时,迅速联系县广电局摄像记者,与本站测报人员赶赴田间实地拍摄病虫发生及防治实况,并在第一时间以新闻快报或虬城快讯等形式通过有线电视向全县进行播报,防治信息同时以手机短信方式向全县相关农户发送。为便于领导了解当前病虫情况,当好领导参谋,争取有关领导和部门对测报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病虫情报》也同时呈送县分管农业副县长、副书记、县府信息科、县委信息科、农办等相关领导和部门。5 结合病虫测报开展重大病虫发生和防治专项研究充分利用本站多年积累的田间农作物病虫害调查数据和灯诱资料,对当前田间发生的重大病虫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了多项研究成果,本站将这些研究成果以专题论文的方式在国内多家农业专业CN刊物上进行公布和发表。多年来,本站结合测报工作的开展,进行的农作物病虫害专项研究主要有以下几项。5.1 柑橘病虫测报根据本站多年柑橘病虫测报实践,以我站柑橘病虫测报工作实践为蓝本,形成一套柑橘病虫测报的操作流程,撰写的《柑橘病虫测报实践》一文发表在《中国植保导刊》2006年第4期上。5.2 稻瘿蚊发生防治专题研究1993年至2003年,沙县田间稻瘿蚊连续11 年暴发成灾,本站结合测报工作配合三明市农科所、三明市植保站等单位先后开展了多项稻瘿蚊发生、防治的研究试验,形成了一整套详尽的稻瘿蚊发生防治的技术资料,在总结沙县多年稻瘿蚊发生防治研究和田间应用成果基础上撰写的《稻瘿蚊发生特点及无公害防治的研究应用》一文发表在2007年《江西农业学报》第7期上;由于对稻瘿蚊灯下虫情消长动态缺乏规律性认识,一度影响了本站对稻瘿蚊测报工作的开展,通过分析研究1993~2005年沙县虫情测报灯下13个年份稻瘿蚊灯诱数据,结合沙县田间多年各代稻瘿蚊发生为害调查数据,从灯下虫量消长的角度对稻瘿蚊的发生动态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探讨稻瘿蚊灯下虫量动态及其与田间发生为害的关系,为今后稻瘿蚊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参考。本站撰写了《稻瘿蚊灯下虫量动态分析》一文发表在《华东昆虫学报》2006年第4期上,这两项研究成果弥补了国内稻瘿蚊发生防治研究的空白。5.3 稻纵卷叶螟防治适期的探讨按照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方案,稻纵卷叶螟的防治适期一般定为田间初见卷尖为害时施药,或早稻百丛有幼虫25头以上,中稻、再生稻、制种田百丛有幼虫30头以上的田块列为防治对象田,但笔者认为该指标作为专业测报人员或乡镇农技人员田间调查,作为测报防治适期依据尚可,若作为发布病虫情报时,指导普通农户的防治适期依据,则过于繁杂,不便于现今人均只有一亩三分地的农民掌握。因为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初期少量卷尖为害状不易观测,稻纵卷叶螟发育进度又非常快,产卵至幼虫二龄的历期也只有6~8天左右时间,一不留神,田间虫龄往往已达到了耐药性极强的高龄期,许多农民因此错过防治适期。与此同时,由于近年来稻纵卷叶螟田间蛾发生量大,各代蛾量发生峰清晰,便于农民察觉,所以本站认为在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年份发布防治病虫情报时的防治指标时,除了强调常规的卷尖初见期防治指标或百丛虫量防治指标外,更要强调易为农民所掌握及观测的田间蛾高峰后7~10天作为防治适期指标(此时稻纵卷叶螟正处卵孵化高峰期至二龄盛期)。2005年本站结合稻纵卷叶螟发育进度,5天下田调查一次,在调查卷叶率和百丛虫量的同时,重点通过田间赶蛾掌握各代稻纵卷叶螟蛾高峰,分别在查获田间1~4代稻纵卷叶螟蛾高峰后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指导防治,5~9月份先后单独或兼治其他病虫分别发布2~5代稻纵卷叶螟防治病虫情报4期,防治适期分别定在田间蛾量高峰期后的7~10天,蛾量大、蛾峰期长的田块间隔7~10天后再防治一次,事实证明这种预测预报方法非常有效与准确,在本站指导下,系统观察区田块和普查区内的农户按此防治方法喷药,田间卷叶率和百丛虫量极低,一般为0~1.67%,而未防治田或未按此防治适期防治的稻田,稻纵卷叶螟幼虫为害造成的田间卷叶率一般达14.02% ~19.56%,高的达38.37%。在此基础上,本站撰写了《2005 年田间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探讨》一文发表在《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年第10期上。 -
报告基层农
作物 病虫预测预报体系现状浅析与建设策略出版时间:2010吴金钟1蒋同生2王荣忠2(1.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重庆 401121;2.重庆市涪陵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重庆涪陵 408000)摘要: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是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基层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又是病虫害预测预报的首要数据来源,是基础中的基础。就当前整个情况而言,全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区县、乡镇等基层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这是一薄弱环节。笔者结合重庆市涪陵区实际情况,指出当前基层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建设基层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提出建议。关键词:基层;病虫测报;体系;建设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是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基层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又是病虫害预测预报的首要数据来源,是基础中的基础。就当前整个情况而言,全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区县、乡镇等基层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这是一薄弱环节。在体系建设方面,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都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就,运行机制得到了优化,提高了测报技术水平,病虫预报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到位率显著提高,在重大病虫防控行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信息支撑和宣传发动作用。尽管如此,当前基层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中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重庆市涪陵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并就如何搞好基层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谈几点建议。1 基层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现状剖析基层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体系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一部分,随着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落实和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日趋完善的同时,基层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体系在办公条件、交通工具等方面相应地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是专业性很强的公益性工作,基层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体系在专业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1.1 测报人员队伍不稳,技术力量严重不足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该区耕地面积57 160公顷,现有1个区级农业技术推广站和25个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下达人员编制923人,实有上岗人员897人(其余26人被借用到其他工作岗位从事非农工作),其中从事病虫测报岗位的共有22人,平均每2 560公顷才配备有一名测报人员;区级专职人员仅有6人,乡镇(街道)兼职人员16人,36%的乡镇没有测报人员;22名测报人员年龄结构为40岁以下6人,41~60岁16人;文化结构为大学本科2人,专科12人,中专和高中8人;专业结构中植保专业10人,非植保专业12人。从人员配备、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专业结构来看,技术人员配备不足,相当部分测报人员知识老化,真正能从事测报工作、担当起建设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人不多,急需加强培养。同时,测报技术人员队伍长期存在不稳定状况,基层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存在人员配备不足,队伍不稳定,知识相对老化,业务素质较低,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的现状。1.2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经费保障不全农作物病虫测报是政府公益性职能工作,没有直接经济效益,但是受市场经济中利益的驱动,在一些地方,尤其是财政吃紧的基层,有些领导没明白要重视农业就要重视植保、要重视植保首先要重视测报的道理,对测报工作不重视或只限于口头上重视,经费没有保障,加上基层测报人员工作辛苦,责任重大,且目前多数基层农技人员津贴未落实,工作经费无预算,均未实行事业人员绩效工资,基层测报工作处于举步维艰状态。1.3 测报网络不够健全,群众植保意识偏低目前,涪陵区只建立了各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网络,而村社服务网络基本为零。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乡镇、村建制调整,乡、村合并后幅员面积大,农户多,且距离乡镇政府较远。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对技术指导服务到村、社、户难以办到,致使预报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传达到千家万户,基层测报网络不够健全。据调查,目前约有20%农民一知半解,病虫混淆,农村种植人员老龄化、妇女化,文化程度偏低。尽管近些年通过阳光工程等对农民进行了培训,但乱用药、盲目施药情况依然普遍存在,群众植保意识堪忧。1.4 预警机制不够完善,应急处置能力较弱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平台于2009年11月初步建成后即正式投入应用,已有31个省(区、市)植保机构、187个水稻病虫监测点、160个小麦病虫监测点。目前,省级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基本框架,但基层的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才刚刚起步,数字化监测预警病虫害种类不全、平台功能和系统安全稳定性不够,预警机制不够完善。基层测报体系由于受限于经费、人员等原因,应急预案的演练往往不能落实,在重大病虫灾害真正发生时,应急处置能力较弱。2 影响基层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2.1 体制与机制不相适应涪陵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双重管理体制,行政上归乡镇政府管理,业务上接受区级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实行“大部制”,机构较为庞大,人员一般都有40~50人之多,个别镇达到70人左右,工作职能多,承担农业、林业、水利、农机、科技、扶贫、环保等多个行业工作职责,接受区级20多个行业主管部门下达工作任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人员多数时间和精力用于政府中心工作,农技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间和精力较少。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由各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不利于农技人员流动和有效使用,不利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也不利于基层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体系的建设和发展。2.2 基层测报队伍不稳和业务素质不高涪陵区测报工作现有在编人员22 人,其中植保专业人员10 人,占45.5%;41 ~60 岁16 人,占72.7%,相当部分测报人员知识老化,真正能从事病虫害测报工作的人不多,亟需加强培养。同时,测报技术人员队伍长期存在不稳定状况,其原因一是基层机构调整频繁,人员实行双向选择,为农技、测报专业人员跳出“农门”创造了机会,每一次机构改革都要流出一批农技、测报专业人员;二是基层农业服务中心艰苦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对低下的工资福利待遇;三是基层测报人员的职务、职称晋升难度较大。加之现行的干部管理体制,干部流动很困难,基层农业服务中心人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不高、惰性化严重、思想不稳定。2.3 基层测报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簿弱目前,各级对基层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力度不够,对基层测报体系的投入较少。涪陵区乡镇农业服务体系管理体制不顺,区级20多个行业部门,对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业务工作大家都去抓,但对乡镇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却不便于也无能力去管理,导致测报体系管理也随之薄弱。3 基层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体系建设策略及建议3.1 完善测报服务网络体系,加强预测预报完善测报服务网络体系,逐步建立区、乡(镇)、村和科技示范户等民办农业服务组织等四级联动网络服务机制。在确保政府主导乡(镇)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村级农业服务组织,根据乡镇农业产业发展,适当选配村级农业测报技术服务人员,对象可以是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业主(科技示范户)、龙头企业、民营科技组织或种植、养殖业大户(科技示范户)等,由农业部门发给一定技术服务费,也可以由人事部门招录农业院校毕业生充实到村级从事测报技术工作,工作2~3年后经考核合格者转为农业事业人员。目前,大多数基层测报工作都是利用灯下诱虫和系统调查,进行综合性预测预报。在预测预报过程中,应根据某一区域的生态地理环境、作物布局和耕作制度等特殊性合理布局,适当增加基层测报点数量,进一步充实完善测报网络,确定基层专(兼)职测报人员进行系统调查和大面积普查相结合,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3.2 完善预警机制,着力提升农业生物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要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完善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会商制度和病虫情报报告制度。准确掌握病虫发生趋势,提高对重大病虫灾害控制的主动性、前瞻性,为科学防控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进一步完善以病虫电视预报、手机短信预报、互联网发布预报、纸介信息、预报和热线电话咨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提高病虫害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准确性,扩大受众范围。按照预防为主、分级负责,果断处置、规范有序的要求,基层政府要制定出台本区域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在重大病虫灾害的防控工作中变部门指导为政府指挥,变群众性防控为政府领导下统一行动。涪陵区2009年“两迁害虫”暴发成灾,根据《涪陵区2009年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区政府及时启动预案,全区“两迁害虫”防控工作变部门指导为政府指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明显的效益。今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完善当年的应急预案,各乡(镇、街道)也要相应制定完善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按照农业部门主管,供销部门、企业参与,财政补贴的要求,落实农作物重大流行性病害、迁飞性害虫和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的应急防治药剂及施药器械的储备制度。同时,加强应急处置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增强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3.3 切实加强公共植保队伍建设建立与健全植保测报机构,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使之既有面上植保人员,又有专职测报人员。特别是各乡(镇、街道)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农业主产区乡镇至少有一名专职公共植保员,非农业主产区也要落实兼职植保员。培育发展一批村级、种植业生产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专(兼)职植保员。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专(兼)职植保人员的培训,培训方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1)将非农专业人员根据需要选送到农业职业院校进行农业综合知识培训;(2)对农业专业知识面较窄和知识老化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更新培训;(3)根据本地产业发展农业重点项目实施需要,安排人员外出学习培训;(4)要引导和鼓励农业科技人员自学成才,要从工作要求、业绩考核、职称评定、晋职晋级方面制定激励机制,引导广大农技人员热爱学习,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各级财政要将公共植保队伍的运行经费列入预算,给予充分保障。3.4 建立社会化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是农业生物灾害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当今病虫害防治技术到位难和防效不高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农业生物灾害防控水平和能力的主要措施,也是实现病虫防治机械化和专业化的根本途径。鼓励、支持发展合作制、企业化等多种形式的植保服务组织。对开展代防代治、统防统治,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各类基层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各级政府要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充分发挥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推广植保新技术中的作用,加快形成以区级公共植保机构为主导,乡镇公共植保人员为纽带,多元化专业服务组织为基础的新型植保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参考文献[1]薛德乾.应对当前形势 开创植保工作新局面.植物医生,2003(3):137~138[2]兰雪琼.日本的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体系建设及稻飞虱监控技术.广西植保,2008,21(4):42~43[3]沈宝成,车俊义.试论新时期陕西省植保工作的思路.植保技术与推广,2000,20(1):39~41[4]戚传勇,张成,方志鹏等.农作物病虫害基层测报网络的实践与思考.安徽农学通报,2008,14 (5):125~126[5]董代文,陈廷建,吴金钟.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重庆市涪陵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4):69~72 -
报告农
作物 病虫测报基层网络的实践与思考出版时间:2010由于部分基点所在乡镇除了有水稻、油菜、小麦等作物外,棉花、花生、玉米、高粱等经济类作物 所占比例也较大,所以在每个月初安排各点的工作任务时,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工作量,如调查棉花虫害的基点就不调查水稻纹枯病集中核查每年开展两次,市站组织、县站参与;5月初核查午季作物 病虫,8月初核查大秋病虫,核查结果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 -
报告附录
作物 主要病害图谱出版时间:2008小麦白粉病小麦纹枯病小麦叶锈病小麦全蚀病小麦散黑穗病小麦黄矮病稻瘟病穗稻瘟病叶水稻纹枯病水稻稻曲病水稻恶苗病水稻胡麻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锈病玉米弯孢霉菌叶斑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纹枯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大豆花叶病大豆灰斑病大豆赤霉病大豆枯萎病花生褐斑病花生锈病花生病毒病花生黑斑病叶棉花炭疽病棉花红腐病棉花疫病棉花褐斑病叶棉花黄萎病叶油菜霜霉病叶油菜霜霉病角果油菜霜霉病茎油菜菌核病茎芝麻叶枯病叶谷子瘟病叶谷子白发病 刺猬头状谷子白发病 枪杆状苹果轮纹病病枝苹果轮纹病病果苹果锈果病病果苹果炭疽病病果苹果褐斑病苹果花叶病苹果斑点落叶病叶桃树疮痂病茎桃树流胶病桃细菌性穿孔病梨褐腐病病果梨黑星病果梨黑星病叶梨轮纹病果梨轮纹病病枝枣疯病枣锈病叶枣炭疽病病果枣焦叶病草莓灰霉病草莓轮斑病草莓蛇眼病叶草莓炭疽病白菜炭疽病白菜病毒病白菜软腐病白菜霜霉病花椰菜黑腐病花椰菜霜霉病叶甘蓝霜霉病甘蓝软腐病甘蓝黑腐病叶萝卜霜霉病萝卜炭疽病萝卜病毒病叶萝卜软腐病番茄灰霉病果番茄灰霉病叶番茄根结线虫番茄早疫病叶番茄晚疫病番茄叶霉病辣椒疫病病茎辣椒疫病病果辣椒疮痂病叶辣椒花叶病毒病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病毒病茄子绵疫病果茄子褐纹病果茄子苗期猝倒病菜豆病毒病叶菜豆炭疽病角果豇豆白粉病豇豆轮斑病叶豇豆锈病叶黄瓜灰霉病黄瓜灰霉病黄瓜枯萎病黄瓜霜霉病叶背黄瓜霜霉病叶黄瓜疫病西瓜叶斑病西瓜炭疽病西瓜蔓枯病病蔓西瓜疫病西葫芦病毒病病株西葫芦病毒病叶西葫芦银叶病葱黑斑病葱紫斑病葱霜霉病 -
报告加快转变,促进农
作物 病虫测报工作良性发展出版时间:20102.4 拓宽监测范围,提高服务能力要转变农业发展思路,按农业部副部长在全国植保工作上的讲话要求,在抓好传统水稻、棉花、小麦、油菜等作物 病虫测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蔬菜、柑橘、玉米等作物 病虫测报工作水平,逐步扩大到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