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苹果灰斑病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二十)双
斑 长跗萤叶甲(Double Spotted Leaf Bettle)出版时间:2013双斑 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又名双斑 萤叶甲、双圈萤叶甲,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双斑 长跗萤叶甲幼虫和成虫均能为害高粱。幼虫期生活在地下3~5cm土中,取食作物的根部组织。成虫在高粱叶脉间纵向啃食叶片下表皮及叶肉,仅存上表皮和叶脉,形成带状不规则透明斑 。图3-50 叶片受害状双斑 长跗萤叶甲主要为害高粱、玉米、棉花、辣椒、花生、马铃薯等,还可取食马塘、狗尾草、苋菜等杂草。成虫长卵圆形,长3.5~4.5mm;头、胸红褐色或棕黄色,有光泽;触角基部3节黄色,其余灰褐色;鞘翅基半部各具1个近圆形淡黄色斑 ,周围黑色,斑 后缘黑色部分常向后伸突成角状;胸部、腹部黑色,腹部腹面黄褐色图3-51 双斑 长跗萤叶甲(左、中:成虫;右:幼虫)1.农业措施防治 改造荒地,清理田间、沟旁、渠边杂草,消灭中间寄主。秋翻或春耕土地,消灭越冬虫源。 -
-
报告棉花抗枯萎
病 育种出版时间:2012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能阻止病原菌侵入寄主后的进一步扩展和定植,表现为潜育期较长,病 斑 小而少,病原菌繁殖体的数量相对较少。因而病害发展的速度较缓慢,程度较轻。高永成等(1985)用感病 的原徐州142(病株率44.0%,病 指35.9)和经过4年在病 地连续选择的抗病徐州142(病株率3.9%,病 指2.9)于1979年在无病地上进行了农艺性状的比较,抗病的徐州142棉种名称供试品种(系)免疫高抗抗病耐病 感病 病 指0病 指0.1~10病 指10.1~25病 指25.1~50病 指50.1~100个数%个数%个数%个数%个数%陆地棉3102130.42993.191374.422608.38259383.58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在四川省棉枯萎病协作组人工病 圃中,52-128病 指稳定在3.6~22.6,平均11.2,比感病 对照种减轻77.8%;57-681病 指2.0~3.1,平均2.3,比感病 对照种减轻品种总株数第1天第6天第11天第16天第21天病 株数发病率(%)病 株数发病率(%)病 株数发病率(%)病 株数发病率(%)病 株数发病率(%)转基因军棉1号128001612.52821.93225.04837.5 -
报告(二十)双
斑 长蚹萤叶甲(Double Spotted Leaf Beetle)出版时间:2009双斑 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又名双斑 萤叶甲、双圈萤叶甲,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双斑 长跗萤叶甲主要为害玉米、高粱、棉花、辣椒、花生、马铃薯等,还可为害马唐、狗尾草、苋菜等野生杂草。幼虫和成虫均能为害玉米。幼虫期生活在地下3~5cm土中,取食禾本科作物的根部组织,为害不显著。成虫在玉米叶脉间纵向啃食玉米下表皮及叶肉,仅存上表皮和叶脉,形成带状不规则透明斑 。严重时斑块相连,表皮干枯脱落,叶片支离破碎。玉米抽雄吐丝后,成虫群集取食雄花小穗、花丝、苞叶及嫩粒。鞘翅基半部黑色,上有2个黄白色斑 ,斑 前方缺刻较小。胸部、腹部黑色,腹部腹面黄褐色,足大部黄色,胫节端部和跗节黑褐色。卵椭圆形,棕黄色。图3-49 双斑 长跗萤叶甲在我国北方,双斑 长跗萤叶甲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开始孵化,幼虫期30~40天,经3个龄期。近年来,由于虫量大,幼虫也为害玉米的苗根和嫩茎。 -
报告棉花枯萎
病 的生物防治出版时间:2012930菌株932菌株大豆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油菜核盘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恶苗病菌+++—++小麦全蚀病菌++++—小麦根腐病菌+++++++玉米小斑 病菌枯萎病圃土(作为棉花育种抗病性鉴定病 圃连作棉花10年以上病 圃土壤)平均发病率55.3%,病 指27.2,抑菌效果43.9%。感病 品种棉田土发病率72.8%,病 指66.9,无抑菌效果。(辽棉6号),发病率为80.2%,病 指为47.8;多年没有种植过棉花的小麦田土发病率为92.2%,病 指为65.0。发病率和病 指比连作10年病 圃分别高27.7%和18.5%,而抑菌效果低36.6%。还可看到未接菌小区连作10年和5年病 圃田,枯萎病指分别为8.1和14.1,这说明病 圃连作年限愈长,病 圃衰退愈明显,而对枯萎病菌抑菌效果也就愈显著。 -
报告冀北地区
苹果 锈病大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技术研究出版时间:2007),病 斑 多呈纺锤形,以后叶背面或果实病 斑 四周,逐渐长出黄褐色丛毛状物(锈孢子器,即群众所称的长胡子、长毛毛),内含大量褐色粉末(锈孢子);果实发病,多在萼洼附近出现橙黄色圆斑 ,直径10mm左右,后变褐色从表1可以看出,与桧柏距离50m以内的苹果树,全部感染苹果 锈病,病 叶达到90%以上,每个病 叶上平均有病斑 3.7个;与桧柏距离80~120m的苹果树,全部感染苹果 锈病,病 叶率略有下降,但仍达到70%左右,每个病 叶上平均有病斑 2.3个;与桧柏距离180~230m的苹果树,全部感染苹果 锈病,病 叶率为20%左右,每个病 叶上平均有病斑 1.6个;与桧柏距离500~630m的苹果树,病株率为58.5%,病 叶率10%左右,每个病 叶上平均有病斑 1.15个;与桧柏距离2100~2250m的苹果树,感染率为20%左右,病 叶率仅为1.2%,每个病 叶上仅有1个病 斑 ;与桧柏距离5100~5200m的苹果树,感染率急剧下降,仅为4.5%,病 叶率仅为0.2%,每个病 叶上仅有1个病 斑 。 -
报告
灰 飞虱体内沃尔巴克氏体的检测? 河北省财政专项。出版时间:2007灰 飞虱能取食或为害水稻、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甘蔗、稗草、李氏禾等多种禾本科植物,并且能传播多种病毒病 ,造成病害的普遍流行。因此,进行灰 飞虱种群暴发成灾规律及其有效防治技术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本文采用PCR方法研究了灰 飞虱体内Wolbachia的感染,以期为开辟控制灰 飞虱暴发和阻断病毒病 传播新途径提供依据。从河北省曲阳和容城小麦田采集灰 飞虱成虫,保存在小麦苗上。采用wsp基因通用引物81F和691R对灰 飞虱DNA样品进行PCR扩增,电泳检测结果表明从灰 飞虱DNA样品中可扩增出600bp大小的wsp目的基因片段,证实河北曲阳和容城田间采集的灰 飞虱种群有Wolbachia这些表明灰 飞虱可能会被同一组的Wolbachia感染。灰 飞虱是多种病毒的传播介体,灰 飞虱的暴发流行常造成玉米粗缩病 、水稻条纹叶枯病 等病毒病 的严重流行。 -
报告棉花枯萎
病 病原菌出版时间:2012分布于黄河、长江流域及新疆广大棉区,对非棉属寄主表现为“R”(发病株率为0)或“W”型(发病株率为50%以下),在棉属寄主上以“S”型(病 指为20.1以上)为主。按各菌系在8个棉属鉴别寄主上平均病 指划分为强、中、弱3个类群,4个菌系为强致病类型,17个菌系为中等致病类型,7个菌系为弱致病类型。对非棉属寄主均为“R”或“W”型;对陆地棉Rowden均为“R”型(病 指为0),对海岛棉Coastland均为“S”型。王雪薇等(1996)报道,新疆棉花枯萎病株或病 田土中分离得到的尖孢镰刀菌具有明显的营养体亲和性。将分离自新疆5个不同地点的棉病株或棉田土的7个菌株经单孢分离得到18个单孢株,经鉴定均为尖孢镰孢。研究的结果还表明,新疆棉花枯萎病菌AFLP多态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基于AFLP标记划分的AFLP类群与基于寄主病 指划分的致病力类群间关系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