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苹果褐烫病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棉花枯萎
病 病原菌出版时间:2012分布于黄河、长江流域及新疆广大棉区,对非棉属寄主表现为“R”(发病株率为0)或“W”型(发病株率为50%以下),在棉属寄主上以“S”型(病 指为20.1以上)为主。按各菌系在8个棉属鉴别寄主上平均病 指划分为强、中、弱3个类群,4个菌系为强致病类型,17个菌系为中等致病类型,7个菌系为弱致病类型。对非棉属寄主均为“R”或“W”型;对陆地棉Rowden均为“R”型(病 指为0),对海岛棉Coastland均为“S”型。王雪薇等(1996)报道,新疆棉花枯萎病株或病 田土中分离得到的尖孢镰刀菌具有明显的营养体亲和性。将分离自新疆5个不同地点的棉病株或棉田土的7个菌株经单孢分离得到18个单孢株,经鉴定均为尖孢镰孢。研究的结果还表明,新疆棉花枯萎病菌AFLP多态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基于AFLP标记划分的AFLP类群与基于寄主病 指划分的致病力类群间关系不一致。 -
报告冀北地区
苹果 锈病大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技术研究出版时间:2007苹果 锈病在冀北地区历年来均属零星发生,但近2年来在部分果园突然开始大发生,其中,2007年部分果园发病株率达到100%、病 叶率90%以上,苹果 产量和质量急剧下降,经济效益损失接近100%。笔者于2007年对冀北地区苹果 主产地的宽城、兴隆、承德等县的苹果园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苹果 锈病在该地区普遍发生,给当地苹果 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苹果 锈病又名赤星病 、羊胡子,有的地区俗称黄斑病 、长毛病。从表1可以看出,与桧柏距离50m以内的苹果树,全部感染苹果 锈病,病 叶达到90%以上,每个病 叶上平均有病斑3.7个;与桧柏距离80~120m的苹果树,全部感染苹果 锈病,病 叶率略有下降,但仍达到70%左右,每个病 叶上平均有病斑2.3个;与桧柏距离180~230m的苹果树,全部感染苹果 锈病,病 叶率为20%左右,每个病 叶上平均有病斑1.6个;与桧柏距离500~630m的苹果树,病株率为58.5%,病 叶率10%平均百叶病 斑数336.2166.736.512.11.20.2表1苹果 锈病的发生程度与距离桧柏的远近关系调查表(2007年6月14日,河北宽城)苹果 锈病虽然不是冀北地区果园新发病害,但是由于其具有需转主寄主才能完成侵染循环的特性 -
报告棉花枯萎
病 的致病机理及抗病机制出版时间:2012从接种病菌后的幼苗,菌丝入侵子叶,当初菌丝先在表皮上滋生,细胞变褐 ,部分溃烂,并扩展到邻近细胞,其后细胞胶状破毁,菌丝沿破壁毁处,深入叶肉,菌丝可从细胞间及细胞内穿过。被侵染的导管数目依发病情况变化而变化,发病严重的感病 品种显著高于抗病品种。受侵导管及周围薄壁细胞常发生褐 变,这种现象在导管有大量菌丝时很常见,但也能观察到变褐 的维管束中并没有菌丝的现象。在病害发展的早期没有明显的褐 变现象,只有在病害进一步发展、植株有明显的症状出现时,褐 变才大量出现。引起褐 变的物质不仅横向扩展而且可随导管汁液纵向扩展。此外,病菌粗毒素诱导的棉苗维管束褐 变和导管堵塞现象与发病植株维管束的变化情况基本相同。堵塞导管的填充物也有两种类型:球状和胶状。两种填充物对染料的颜色反应与发病植株中的两种填充物相同。毒素处理后,处理根苗叶柄也存在维管束褐 变和导管堵塞反应,而且发生较茎部为早。但试验观测到病株内由菌丝及填充物堵塞的导管仅是一小部分,即使是发病严重的植株被堵塞的导管也只是总导管的1/10。 -
报告五、黑松枝枯
病 的防治技术出版时间:2015故从新发枝条、新生针叶长度、黑松根干重3个方面调查黑松生长势的变化,黑松生长势变化与黑松枝枯病 的相关性。表2 新发枝条的长度 (单位:cm)表3 新生针叶长度 (单位:cm)表4 黑松根干重 (单位:g)表5 黑松枝枯病 的发病情况表2~表5表明,采取复壮措施后,黑松新梢的生长量、针束长度、单位面积的根干重都比以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8 黑松枝枯病 疏密与修枝防治效果相关调查结果表明,黑松及时修剪病 枯枝、轮生枝、过密枝等措施,增加通光透气和减少黑松枝枯病 的菌源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病情指数下降了11.3~24.4,相对防效达到40.5%图77 黑松疏枝图78 清除黑松枯枝图79 清理黑松枯枝落针在八大关黑松枝枯病 暴发的3~4月,在2009年4月2日、4月12日、4月22日,喷药3次,间隔10天。表9 黑松枝枯病 化学药剂防治效果表9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相对防效为88.2%。 -
报告棉花枯萎
病 的农业防治出版时间:2012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耕作制度、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天敌繁育、不利于病 虫草共生为害和大量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从而避免或减轻病 虫草的为害。1985年调查,未改种的连作棉田泗棉2号枯萎病发病率85%、病 指52;改种水稻2年后,第一年种棉花结果枯萎病病 指在0.06~1.12,改水稻2年后第三年种棉花的,枯萎病病 指在0.25~2.25。年份病 土保存期(年)川F5陕F9浙F2冀F8新F1新接川F5(CK)病 指比1981年±%病 指比1981年±%病 指比1981年±%病 指比1981年±%病 指比1981另外,轮作还可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促使对病 原物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活动的加强,从而抑制病 原物的滋长。轮作作物的有效性,要依据病 原物的寄主范围及病 原物在土壤中存活年限而确定。到6月下旬,不盖膜的发病率与病 指高于盖膜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感病 品种洞庭1号的发病动态与抗病品种川73-27的相似。盖膜与不盖膜处理,7月10日的发病率与病 指皆达显著水平(表6-4)。 -
报告葡萄综合性病害——葡萄酸腐
病 出版时间:2018葡萄酸腐病 由多种因子、多种病原引起或造成的。葡萄酸腐病 近十年在我国逐渐成为重要的病害之一,很多人把酸腐病 与炭疽病或白腐病 相混淆,使用防治炭疽病或白腐病 的药剂,不但没有防治效果,照样造成果实的腐烂,而且增加了成本,威胁食品安全(容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当时,由于对酸腐病 比较陌生,没有足够重视。2000年,开始对葡萄酸腐病 进行调查,发现酸腐病 在我国的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天津等地普遍发生,有些葡萄园损失非常大,达到80%。我们对品种间的发病差异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品种间对酸腐病 的抗病性有较大差异。酸腐病 是后期病害,基本上是果实成熟期的病害。为害最早的时期,是在封穗期之后。酸腐病 的症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引起酸腐病 的真菌是酵母菌。空气中酵母菌普遍存在,并且它的存在被看作对环境非常有益。所以,发生酸腐病 的菌源之一“酵母菌”来源不是问题。引起酸腐病 的另一病原菌是醋酸菌。 -
图片
苹果 泡斑病 发布时间:2020 -
图片
苹果 斑点落叶病 发布时间: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