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苹果褐烫病
知识图谱:全部
-
-
报告棉花枯萎
病 的农药防治出版时间:2012图7-1 氟乐灵处理后棉苗枯萎病发病的时间动态(宋凤鸣等,1995)从病 指看,氟乐灵处理显著降低轮作地苗床和连作地苗床上棉苗枯萎病的发病率及病 指,其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7-1)。连作地苗床和轮作地苗床上枯萎病发生和病 指相差不大。来自氟乐灵处理苗床的棉苗移栽到大田后,在现蕾初期枯萎病的发病率和病 指均明显低于对照棉苗(表7-2)。处理施药前病 指药后7天药后14天病 指病 指减退率(%)防效(%)病 指病 指减退率(%)防效(%)91%克萎星SP700倍液6.336.67-5.3713.415.3914.8551.0832%克菌EC2000是由链霉菌YBO24(StreptomycesYBO24)产生的、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如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苹果 炭疽病菌供试菌种乙醚丙酮石油醚全株根果实茎叶全株根果实茎叶全株根果实茎叶棉花枯萎病菌抑制率(%)79.243.236.236.083.676.858.927.939.688.458.032.441.019.042.3苹果 腐烂病菌抑制率 -
视频如何防治桃树
褐 腐病 发布时间:2020 -
报告棉花抗枯萎
病 育种出版时间:2012棉种名称供试品种(系)免疫高抗抗病耐病 感病 病 指0病 指0.1~10病 指10.1~25病 指25.1~50病 指50.1~100个数%个数%个数%个数%个数%陆地棉3102130.42993.191374.422608.38259383.58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在四川省棉枯萎病协作组人工病 圃中,52-128病 指稳定在3.6~22.6,平均11.2,比感病 对照种减轻77.8%;57-681病 指2.0~3.1,平均2.3,比感病 对照种减轻电镜解剖观察到原感病 品种导管褐 变时间晚,对毒素处理反应迟钝。导管褐 变后出现保护性物质——侵填体少,比率小。增进抗性后,导管的褐 变现象出现时间,随强化年限增加愈来愈早,褐 变后保护性侵填物愈多,比率也愈高。品种总株数第1天第6天第11天第16天第21天病 株数发病率(%)病 株数发病率(%)病 株数发病率(%)病 株数发病率(%)病 株数发病率(%)转基因军棉1号128001612.52821.93225.04837.5 -
报告观赏海棠轮纹
病 病原的初步研究出版时间:2007多数苹果 属植物野生种或栽培种的花和果都具有观赏价值,在观赏园艺花卉树木中占有重要地位。受害海棠枝干从皮孔开始发病,以皮孔为中心形成近圆形斑点,暗褐色,凹陷,边缘稍隆起;随后病 斑中央突起,呈瘤状,质地坚硬,成为灰白色;病 健交界处发生龟裂,病 皮翘起,有点呈马鞍状,或呈轮纹状;病 斑表面产生黑色的小粒点严重时,病 斑相连,病 皮粗糙,导致部分枝干死亡。结果也显示该病原菌从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与引起苹果 轮纹病 的病原菌[1]和梨轮纹病 [2,3]的病原菌有一定的差异。该菌的寄主范围、对苹果 属、梨属植物的致病性、ITS的序列测定等工作正在开展中,这些信息对于该菌分类地位的进一步确定有重要价值。 -
-
报告棉花枯萎
病 的生物防治出版时间:2012WJKW2-4和XXKW5-1菌株的抑制率分别为70.71%、37.80%和72.96%,培养5天后还观察到枯萎病菌WWKW1-1、WJKW2-4和XXKW5-1的菌落被哈茨木霉TH-1包围,菌落边缘颜色变褐 ,枯萎病圃土(作为棉花育种抗病性鉴定病 圃连作棉花10年以上病 圃土壤)平均发病率55.3%,病 指27.2,抑菌效果43.9%。感病 品种棉田土发病率72.8%,病 指66.9,无抑菌效果。(辽棉6号),发病率为80.2%,病 指为47.8;多年没有种植过棉花的小麦田土发病率为92.2%,病 指为65.0。发病率和病 指比连作10年病 圃分别高27.7%和18.5%,而抑菌效果低36.6%。还可看到未接菌小区连作10年和5年病 圃田,枯萎病指分别为8.1和14.1,这说明病 圃连作年限愈长,病 圃衰退愈明显,而对枯萎病菌抑菌效果也就愈显著。 -
报告棉花枯萎
病 的发生与为害出版时间:2012感病 品种棉株茎部维管束呈褐色至深褐色,而抗病品种则未变色。单接肾形线虫的植株瘦高,叶部有轻微失绿,少数植株有紫斑,根系不发达,根表有肾形线虫为害造成的微伤口,周围组织变褐 、细胞崩解。可见,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 品种,只要收获自病 田的,均可能带菌,只是带菌率高低不同而已。黄仲生等(1979)进行棉花枯萎病株残体传病 试验,施用病 叶和病 秆沤制的堆肥,枯萎病率为84.1%;施用病 叶、病 秆喂猪所积的粪肥,枯萎病发病率为14.0%;而施不带菌厩肥或粪肥的对照区,则没有发现病株。试验结果不仅说明病 叶、病 秆等病株残体在传播枯萎病上所起的作用,而且还证明病 叶、病 秆经过猪的消化道后,病菌仍不能全被杀死,其粪肥也能传播病害。1963年,前苏联学者测定,相同重量的病 叶接种土壤比病 茎秆接种土壤,棉株的显症发病率要高出2~3倍,比病 棉根接种土壤的显症率又要高出5~6倍,可见,病 叶是病害流行中很重要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