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苹果果肉褐变病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葡萄真菌病害
出版时间:2018葡萄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有:霜霉病、白腐病 、黑痘病 、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穗轴褐 枯病 、褐斑病、房枯病 、蔓割病 和黑腐病 等。花序轴或花序梗发病初期,先在花序的分枝穗轴上产生褐色水浸状斑点,淡褐色水渍状病 斑,扩展后渐渐变为深褐色、稍凹陷的病 斑,湿度大时病 斑上可见褐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扩展后致花序轴变 褐 坏死,后期干枯在青干和健康组织交界处,有明显的褐 色晕带。(3)叶缘焦枯型。病株叶片尖端或边缘变 褐 焦枯,病 叶中部仍保持绿色,病 叶不脱落。(4)枯枝型。植株上与病根相对应的枝蔓枯死,解剖可见皮层变 褐 下陷,后期坏死皮层翘起剥落。(5)整株枯死型。病株萌芽后,全株逐渐枯死,但部分植株仍能从基部萌生新的根蘖。根部受害首先是从须根开始,受害的须根截面明显褐 变 ,接着枯死腐烂,围绕须根的基部形成一个个褐色的圆形病 斑,病 斑逐渐扩大,相互愈合扩展,深度可达木质部,肉质根受害后变黑枯死。 -
报告 蔬菜病害防治策略与农药应用技术
出版时间:2008病 健部界限分明,常有褐色汁液渗出,致整个萝卜变 褐 软腐。病原 Erwinia carotovora称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属细菌。天气干燥时病 部变 褐 干枯,如薄纸状,质脆易裂。茎和叶柄染病,多形成不规则褐色条斑,严重发病的植株叶片萎垂、卷曲,终致全株黑腐。茎染病,表面呈现黑褐色大斑块,皮下薯肉亦呈褐色,逐渐扩大腐烂。病 部果肉 呈黑褐色腐烂状,在高湿条件下病 部表面长有白色絮状菌丝,病 果易脱落或干瘪收缩成僵果。病原 Phytophthora parasitica称寄生疫霉,属于鞭毛菌亚门。菌丝无色,无隔。晴天的中午病 叶发生萎蔫,下午或夜间天气凉时恢复正常,以后渐渐不能恢复正常,病 叶由黄变 褐 ,严重时病 叶全部脱落,茎部维管束变成褐色,有时全株发病,有时半边发病。鳞茎受害时呈浅褐色至暗褐色水浸状腐烂,纵切可见内部变 褐 。根部受害,根毛减少,后变 褐 腐烂。病原 Phytophthora nicotianae称烟草疫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
报告猕猴桃生产技术
出版时间:2019它的维生素C含量高达100~420mg/100g,比柑橘、苹果 等水果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时还含大量的糖、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有机物和人体必需的多种矿物质。(1)根。果皮绿色至棕色,果重30~200g,果肉 绿色,汁多味浓,具清香。主要品种:海沃德、布鲁诺、徐香、金魁等优良品种。果实重约30g,果肉 翠绿色,多汁微酸。如浙江的华特。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地,黄河以南也有分布。其代表种有吉林选育的魁绿。防治花腐病 、干枯病 、溃疡病、褐斑病等病害,防治介壳虫、白粉虱、小叶蝉等害虫。(1)疏花蕾。侧花蕾分离后2周开始疏蕾,强壮长果枝留5~6个花蕾,中庸果枝留3~4个花蕾,短果枝留1个花蕾。防治金龟子、白粉虱、小叶蝉等害虫;防治花腐病 、黑星病 、褐斑病等病害。(1)疏果。坐果后1~2周内完成。一般短缩果枝上的果均应疏去,中、长果枝留4~5个。使叶果比达到(5~6)∶1。(2)整形修剪。 -
报告西瓜侵染性病害防治
出版时间:2019潮湿时,叶背病 斑处有白色菌脓。最后病 斑成为浅黄色,周围有黄色晕环,干燥时病 斑中央变 褐色或灰白色,易干枯破裂穿孔。倒伏后的病株短期内仍为绿色,与健壮植株无明显区别,而病 部则已腐烂。发病严重时,可使幼苗未出土时胚轴和子叶已变 褐 ,腐烂而死亡。湿度大时在寄主表面及周围的土地上长出一层的白色絮状物。果实染病,在果面上出现四周稍隆起的圆形褐色凹陷斑,可逐渐深入果肉 引起腐烂,湿度大时病 部长出灰黑色至黑色霉层。贴土面的西瓜先发病,病 部初呈褐色水渍状,后迅速变软,致整个西瓜变 褐 软腐(图2-16)。湿度大时,病 部长出一层厚的白色绵毛(图2-17),即病原菌的菌丝体。本病 也可致死秧。移栽后植株发病,初呈水渍状,后呈浅褐 至深褐色腐烂,病 部不缢缩,其维管束变 褐色,但不向上扩展,可与枯萎病相区别,后期病 部组织破碎,仅留丝状维管柬。 -
报告猕猴桃虫害诊断及绿色防控
出版时间:2018刺孔很小难以察觉,约1 周后,刺孔处果皮变 黄、凹陷并流出胶液,其后伤口附近软腐,并逐渐扩大为椭圆形水渍状的斑块,最后整个果实腐烂。被害果实常变成畸形果,受害部位果肉 硬化,品质变差。为害猕猴桃的蝽主要有菜蝽、麻皮蝽、二星蝽、广二星蝽、紫蓝曼蝽、稻棘缘蝽、斑须蝽 (图10-21) 和小长蝽等。(1) 菜蝽。主要为害两个相邻果,受害后果面出现针尖大小的孔,果面表皮细胞形成木栓化凸起,受害后有明显小孔而表面下果肉 坚硬,使口感变差,没有商品价值 (图10-22)。受害叶片出现叶缘上卷,叶片褐 黄失绿,最后枯黄脱落。为害严重时,叶片焦黄,树势变弱,果实膨大缓慢,形成次果,影响产量。冬季全园全株喷施3~5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其他代用品,达到病 、虫、卵并杀的目的。桑毛虫,别名金毛虫、桑斑褐 毒蛾、纹白毒蛾。鳞翅目害虫。成虫白色,体长14~18毫米,翅展36~40毫米。 -
报告西瓜非侵染性病害防治
出版时间:2019发育成熟的果实,在外观上与正常果一样,但拍打时发出敲木声,与成熟瓜、生瓜不同,剖开时发现瓜肉呈水浸状,紫红色(图3-1),严重时种子周围细胞崩裂似渗血状,果肉 变硬,半透明状,同时,可闻到一股酒味,严重的病 瓜,种子周围的瓜瓤变 紫溃烂,完全失去食用价值。果实在花后20天,由于土壤水分骤变,高温、叶面积不足等因素都容易引发此病 。低根系活性,同时由于某些因素导致叶片受障碍,加上髙温,使果肉 内产生乙烯,引起呼吸异常,使肉质变劣。一般在阴雨天后骤晴时,出现叶烧病 的植株容易形成果肉 恶变瓜。此外,坐瓜后的植株感染黄瓜绿斑花叶病毒也会引起果实的异常呼吸而发生果肉 恶变。化瓜主要表现为幼瓜发育一段时间后慢慢停止生长,逐渐褪绿变 黄,最后萎缩坏死。图3-4 化瓜一是开花后雌花未授粉受精。 -
报告柑橘侵染性病害与防治
出版时间:2018叶片染病,初在叶背产生黄色或暗黄绿色油渍状小斑点,后叶面隆起,呈米黄色海绵状物;后隆起部破碎呈木栓状或病 部凹陷,形成褶皱;后期病 斑淡褐色,中央灰白色,并在病 健部交界处形成一圈褐 色釉光;凹陷部常破裂呈放射状果面近脐部变 黄,似成熟果,后病 部变 褐 ,呈水溃状,不断扩大,呈不规则状,四周紫褐色,中央色淡,湿度大时,病 部表面长出白色气生菌丝,后转为墨绿色,致果瓣腐烂,果心空隙长出墨绿色绒状霉菌,严重的果皮开裂。病菌为害柑橘主干基部则引起皮层腐烂,称为“脚腐病 ”(图8-51、图8-52)。图8-51 疫菌褐 腐病 病 叶图8-52 疫菌褐 腐病 病 果(只侵染白皮层,不烂及果肉 )(1)栽培管理。之后病 斑扩大,且病 斑不定形,病 部皮层变 褐色,流胶增多。(1)感染刚出土或尚未出土的幼芽,使病 芽在土中变 褐 腐烂,形成芽腐。(2)幼苗顶部叶片染病,产生圆形或不定形淡褐色病 斑,并迅速蔓延,叶片枯死,形成枯顶病株。 -
图片斑点落叶
病 0206发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