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苹果褐烫病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桃生产技术
出版时间:2019桃秋季生长停止较苹果 和梨为早,砧木生长速度也快,芽接时期早于苹果 和梨,长江流域一般多在7—8月进行。如能提前至6月中旬以前芽接,成活后并采用折砧或两次剪砧的方法,可在当年成苗出圃。盐碱土应先行改良,否则易患缺铁性黄叶病 。土壤黏重的丘陵坡地应开沟建园,避免土壤下层积水。老园地重茬植桃,常导致树体生长不良、枝干流胶、叶片失绿、新根褐 变等,严重时造成成片死树,建园时应予避免。 -
报告三 育苗技术
出版时间:2015,可1立方米加入68%精甲霜灵·锰锌可分散粒剂100克,2.5%咯菌腈悬浮剂100毫升随水解后喷拌营养土一起过筛混匀,药土装入营养钵或作苗床土铺在育苗畦上,可有效防治苗期立枯病、炭疽病和猝倒病 等病害及虫害夏季可不盖膜,但要及时喷水,如果盖膜,要及时观察幼芽萌动后即可掀膜,以免烫 幼芽。出苗后,将地膜掀去。白天气温保持在25℃左右,夜温16~18℃为宜。在保持基质水分的同时,注意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夏季育苗棚应用“两网一膜”技术,并结合药剂防治,用噻虫嗪1000倍液药液或吡虫啉1000倍液淋灌防治白粉虱、蚜虫,阻断病毒病 传播途径。(苗期常见病虫害如猝倒病 、茎基腐病 等的治疗见后文。) -
报告模块八 蔬菜病虫害的防治
出版时间:2011(1)猝倒病 1)症状 属真菌病害,幼苗出土前即可受害,造成种子、胚芽或子叶腐烂,受害幼苗出土后,在近地面幼茎基部呈水渍状黄褐色病 斑,绕茎扩展,似水烫 状,而后病 茎缢缩成线状,幼苗即倒地。2)发病特点 地温长时间处于15℃以下,浇水过量或遇连阴雨天气,苗床湿度种地温过低,幼苗出现萎蔫时常发生沤根,致使生长点停止生长,老叶边缘变褐 而干枯死亡。3)防治方法● 合理选地,雨后及时排水。病 斑的扩展受叶脉限制呈三角形,病 斑边缘明显,潮湿时叶背长出灰黑色霉层,发病严重时多个病 斑连接成片,全叶变为黄褐色干枯收缩而死亡。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形成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的病 斑,扩大后呈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 健交界处出现白霉,干燥时病 部干枯,脆而易破。3.斑潜蝇(1)发生特点 以幼虫蛀食上下表皮之间的叶肉组织,形成干褐 区域的黄白色虫道,蛇形弯曲,无规则,虫粪线状,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降低产量,使蔬菜失去食用价值,世代重叠,可为害多种蔬菜。 -
报告 杀菌剂的作用原理与主要品种
出版时间:2008、甜辣椒炭疽病、软腐病、疮痂病 、茄子绵疫病、褐 纹病 、豆类锈病、菜豆细菌性疫病、炭疽病、豇豆煤霉病、霜霉病和姜腐烂病 ,可用1∶1∶200倍(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喷雾。应用技术 资料报道,可以防治灰葡萄孢菌和核盘菌属菌及观赏植物的某些病害,如桃褐 腐病 、蔬菜菌核病 ;还可防治禾谷类叶部病害及种传病害,如小麦腥黑穗病,大麦、燕麦的散黑穗病;对苹果 黑星病 和玫瑰白粉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苹果 、梨炭疽病、苹果 腐烂病 以及梨轮纹病 ,用70%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在病害发生季节每10天喷1次,连续喷7~10次;防治桃褐 腐病 ,病害发生初期,用70%可湿性粉剂1 000~1防治蘑菇褐 腐病 ,用50%悬浮剂20~40ml/100kg料;0.5~0.75ml/m2拌料/喷雾;防治蘑菇褐 腐病 ,用60%可湿性粉剂0.3~0.4ml/m2菇床喷雾。防治蘑菇白腐病 、褐 腐病 ,用50%可湿性粉剂0.4~0.6g/m2加水1kg,均匀拌土,或喷淋菇床。注意事项 在西瓜苗期易出现药害。气温太高时,应加大稀释倍数。 -
报告准确预测预报病虫害及时指导防治
出版时间:2010其中:旱地1.45 万公顷,稻田0.45万公顷,种植的主要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柑橘、桃子、李子、梨、柿子、荔枝、石榴、龙眼、杧果、菠萝、咖啡、香蕉、葡萄、苹果 、茶叶和烤烟等。主要病虫有稻瘟病、水稻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纹枯病、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灰斑病 、玉米锈病、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疮痂病 、煤污病 、黑星病 、流胶病、辣椒病毒病 、辣椒虎皮病 、烟草病毒病 、烟草青枯病 、水稻纹枯病、稻曲病 、玉米锈病、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灰斑病 、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等开展监测预报,县域内农作物种类多,种植模式多样,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种类繁多,为害严重。万公顷,6月5日发出“第三代稻飞虱发生与防治”;7月23日对麻栗镇盘龙、南峰、磨山大小寨等齐穗期田块进行调查,百丛平均虫量698头,个别田块百丛达131 500头,发生面积66.67公顷,田间以短翅型褐 飞虱为主,占总虫量的85%,7月24日发出“褐 飞虱防治警报”。 -
报告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出版时间:2019利用4个抗感杂交组合 (‘富士’ב金冠’ ‘金冠’ב富士’‘嘎拉’ב富士’ ‘富士’בQF-2’) 进行了苹果 炭疽菌叶枯病 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 个群体中抗、感植株的分离比分别符合1∶1、1∶1、0∶1和1∶0的理论比值,初步推测苹果 抗炭疽菌叶枯病 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制,抗病基因型为 rr,感病 基因型为 RR和Rr。从HiDRAS和GenBank网站上下载了300 对均匀覆盖苹果 染色体组的 SSR 引物,通过在亲本及抗感池中的初步筛选,将产生多态性条带的引物进行群体验证,获得了两个位于苹果 15号连锁群上与抗病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通过qRT-PCR验证,5个候选基因均不同程度的响应炭疽叶枯病 病原菌的诱导,是苹果 炭疽叶枯病 抗病相关基因。通过高分辨熔解曲线 (HRM) 分析技术对SNP 及InDel标记进行验证。一是通过对4个杂交组合的F1 群体及4个亲本进行苹果 炭疽菌叶枯病 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推断出苹果 抗炭疽菌叶枯病 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制,抗病基因型为rr,感病 基因型为RR和Rr。 -
报告Study on the Diversity of Plum Anthracnose Fungal Pathogen Isolated in Wuhan
出版时间:2007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 组织进行了分离,再进行单孢分离;采用柯赫氏法则给予回接鉴定,确认为炭疽病的病原。所有菌株均在PDA平板上于25℃下培养,并于PDA试管斜面上4 ℃保存。其中:Ⅰ型菌株M17对上述植物的致病力最强,刺伤接种后在这些植物叶片上均能形成典型的病 斑,病 斑的大小因接种植物不同而略有差异,如在梅花、梨树、桃树、樱树、杏树、山楂和苹果 等植物叶片上形成的病 斑大小分别为2.1±0.2)cm、(1.9±0.2)cm、(1.9±0.2)cm和(1.3±0.2)cm;但在不刺伤的条件下,菌株M17仅能在樱树、梨树、桃树、山楂树等叶片上形成病 斑Ⅲ型菌株M11-1的致病力最弱,仅能在刺伤叶片上形成较小的病 斑,如在梅花、桃树、苹果 、樱树、杏树、梨树和山楂等植物叶片上形成的病 斑大小分别为:(0.73±0.2)cm、(0.36±0.2 -
报告十三、梨树病虫害
出版时间:2015受害处先出现黄色斑,逐渐扩大后在病 斑叶背面生出黑色霉层。其中东方梨最易感病 ,日本梨次之,西洋梨较抗病。(2)农业防治:冬季、春季清园;病 芽梢初现期,及时剪除病芽梢。梨黑星病 (1)症状: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枝干及果实,叶片很少受害。枝干上发病多以皮孔为中心,产生褐色病 斑,略突起。次年病 瘤上产生黑色小突起,病 果很快腐烂,但仍保持果形不变,失水干缩后变成僵果。发病初期病 斑为橙黄色圆形小点,逐渐扩大且叶正面病 斑凹陷,后期病 斑正面密生黑色颗粒状小点,后变成黑色。病 斑背面隆起,其上生长出黄褐色毛管状物,成熟后释放出大量孢子。病菌在组织中越冬。苹果 蛀孔周围不变黑;一代、二代幼虫为害,多从上部叶柄基部蛀入髓部,向下蛀入木质化处便转移,蛀孔流胶并有虫粪,被害嫩梢渐枯萎,俗称“折梢”。受害果萼洼处凹陷,逐渐变黑腐烂,后期形成龟裂的大黑疤,产生褐 色晕圈,最后变成褐色斑,造成果实腐烂。梨黄粉蚜(2)农业防治:早春人工刮粗树皮及清除残附物,重视梨树修剪,增加通风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