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无污染技术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枣生产
技术 出版时间:2019枣树实生根系有明显的主根,水平根和垂直根均很发达,一年生实生苗主根向下深达1~1.8m,水平根长达0.5~1.5m。一般在15~40cm土层内分布最多,约占总根量的75%。树冠下为根系的集中分布区,约占总根量的70%。枣芽分主芽和副芽,主芽又称正芽或冬芽,外被鳞片裹住,一般当年不萌发。主芽着生在一次枝与枣股的顶端和二次枝基部,主芽萌发可形成枣头。枣股每年生长量仅1~2cm。副芽又称夏芽或裸芽。副芽为早熟性芽,当年萌发,形成脱落性和永久性二次枝及枣吊,枣吊叶腋间副芽形成花。当年萌发发红的枝条,又叫发育枝或营养枝,由主芽萌发而成。枣头由一次枝和二次枝构成。枣头一次枝具有很强的加粗生长能力,因此能构成树冠的中央干、主枝和侧枝等骨架。二次枝既枣头中上部长成的永久性枝条。枝型曲折,呈“之”字形向前延伸,是着生枣股的主要枝条,故又称“结果枝组”。由主芽萌发形成的短缩性结果母枝,主要着生在二次枝上。枣股是枣树上最基本的结果部位,是枣树上特有的一种短缩型结果母枝。保持一定数量壮龄枣股和尽量延长壮龄枣股的结果年限,是保证枣树连年丰产稳产的关键。又称脱落性枝,枝形纤细柔软,浅绿色,每个叶腋能形成一个花序结果。秋季落叶后,这些枝条逐渐脱落,枣吊上着生叶片,每个叶片都是一个绿色小工厂,其中的叶绿素,利用根系吸收的水,矿质营养和叶片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在阳光的照射下,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糖,所以,叶面积的大小,叶片的薄厚、颜色的深浅等,都直接影响着枣树的生长和结果。一般每个枣吊着花30~50朵,花期很长,多在30d以上。枣树与其他果树一样,要求适宜的立地条件。土壤、地势、气温、雨量及光照等,是影响枣对生长发育和结果状况的主要因素。温度是影响枣树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枣树的分布,花期日均温度稳定为22℃以上、花后到秋季的日均温下降到16°C以前果实生长发育期大于100~120d的地区,枣树均可正常生长。枣树为喜温树种,其生长发育需要较高的温度,表现为萌芽晚,落叶早,温度偏低坐果少,果实生长缓慢,干物质少,品质差。因此,花期与果实生长期的气温是枣树栽种区域的重要限制因素。枣树对低温、高温的耐受力很强,在-30℃时能安全越冬,在绝对最高气温45℃时也能开花结果。枣树的根系活动比地上部早,生长期长。在土壤温度7.2℃时开始活动,10~20℃时缓慢生长,22~25℃进入旺长期,土温降至21℃以下生长缓慢直至停长。枣树对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年降水量100~1200mm的区域均有分布,以降水量400~700mm较为适宜。枣树抗旱耐涝,在沧州年降水量100多mm的年份也能正常结果,枣园积水1个多月也没有因涝致死。枣树不同物候期对湿度的要求不同。花期要求较高的湿度,授粉受精的适宜湿度是相对湿度70%~85%,若此期过于干燥,影响花粉发芽和花粉管的伸长,导致授粉受精不良,落花落果严重,产量下降。相反,雨量过多,尤其是花期连续阴雨,气温降低,花粉不能正常发芽,坐果率也会降低。果实生长后期要求少雨多晴天,利于糖分的积累及着色。雨量过多、过频,会影响果实的正常发育,加重裂果、浆烂等果实病害。“旱枣涝梨”指的就是果实生长后期雨少易获丰产。土壤湿度可直接影响树体内水分平衡及器官的生长发育。当30cm土层的含水量为5%时,枣苗出现暂时的萎蔫,3%时永久萎蔫;水分过多,土壤透气不良,会造成烂根,甚至死亡。枣树的喜光性很强,光照强度和日照长短直接影响其光合作用,从而影响生长和结果。光照对生长结果的影响在生产中较常见。密闭枣园的枣树,树势弱,枣头、二次枝、枣吊生长不良,无效枝多,内膛枯死枝多,产量低,品质差;边行、边株结果多,品质好。就一株树而言,树冠外围、上部结果多,品质好,内膛及下部结果少,品质差。因此,在生产中,除进行合理密植外,还应通过合理的冬、夏修剪,塑造良好的树体结构,改善各部分的光照条件,达到丰产优质。土壤是枣树生长发育中所需水分、矿质元素的供应地,土壤的质地、土层厚度、透气性、pH值、水、有机质等对枣树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枣树对土壤要求不严,抗盐碱,耐瘠薄。在土壤pH值5.5~8.2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土壤含盐量0.4%时也能忍耐,但尤以生长在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中的枣树树冠高大,根系深广,生长健壮,丰产性强,产量高而稳定;生长在肥力较低的沙质土或砾质土中,保水保肥性差,树势较弱,产量低;生长在黏重土壤中的枣树,因土壤透气不良,根幅、冠幅小,丰产性差。这主要是因为土壤为枣树提供的营养物质和生长环境不同所致。因此,建园尽量选在土层深厚的壤土上,对生长在土质较差条件下的枣树,要加强管理,改土培肥,改善土壤供肥、供水能力和透气性,满足枣树对肥水的需求,达到优质稳产的目的。微风与和风对枣树有利,可以促进气体交换,改变温度、湿度,促进蒸腾作用,有利于生长、开花、授粉与结实。大风与干热风对枣树生长发育不利。枣树在休眠期抗风能力很强,萌芽期遭遇大风可改变嫩枝的生长状态,抑制正常生长,甚至折断树枝等;花期遇大风,尤其是西南方向的干热风降低空气湿度,增强蒸腾作用,致使花、蕾焦枯,落花落蕾,降低坐果率;果实生长后期或熟前遇大风,由于枝条摇摆,果实相互碰撞,导致落果,称为“落风枣”,效益降低。枣树常用树形主要有主干疏层形、自由纺锤形、自然半圆头形和开心形。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少雨干旱多风,容易造成剪口干旱失水,从而影响剪口芽萌发,故每年春季3—4月进行休眠期的修剪。盛果期枣树修剪以培养或更新结果枝组为重点,延长盛果期的年限,长期维持较高的产量,可采用疏枝、短截、衰老骨干枝回缩相结合的方法。春季土壤解冻后、枣树萌芽前进行追肥,目的是促进早萌芽,保证萌芽所需营养,提高花芽分化质量。此次追肥以氮肥为主,每株追施纯氮肥0.4kg,锌铁肥0.25~0.75kg,施肥后及时灌透水。灌水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翻耕,保持土壤疏松,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吸收肥水能力。萌芽后,当芽长到5cm时,及时抹去无用芽、方向不合适的芽,目的是防止嫩芽萌发形成大量的枣头,节省养分,促进枣树健壮生长和结果。摘心是摘除枣头新梢上幼嫩的梢尖。枣头一次枝摘心为摘顶心,二次枝摘心为摘边心。新梢生长期摘心可削弱顶端优势,促进二次枝生长,形成健壮结果枝组。4月下旬至5月上旬密植枣园可全园覆草,枣粮间作园可在树行内进行覆草,普通枣园可在树盘覆草。枣园覆草可减少地面60%的蒸发量,提高土壤含水量10%左右,同时长期覆草,由于覆草后经过雨季一般会烂掉,因而可有效地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主要以麦秸、杂草和树叶为主,每667m2用量1500~2000kg。覆草厚度一般在15~20cm为宜,覆盖后在草上面盖一层薄土,防止火灾。 -
报告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
技术 出版时间:2018除上述常用脱毒技术 外,柑橘珠心胚培养技术 也可有效脱毒,珠心胚是由珠心细胞形成的无性胚,由珠心胚培育的植株保持母株的遗传特性,加之胚的屏障作用,珠心胚培育的植株一般不带病毒。主要包括冬春季清园、科学修剪、生草栽培、抹芽控梢等技术 。目前,该螨自然抗性种群已被发现,人工大量饲养释放技术 也已成熟,应用前景广阔。色板诱杀是利用害虫趋向某种特定颜色的特性,对其进行诱杀的技术 之一。果实套袋技术 可以减轻虫害的发生为害,减少农药防治次数,提高果品质量和销售价格。 -
报告小麦超高产栽培
技术 出版时间:2015所谓超高产栽培,是在一般高产栽培常规技术 基础上,物资投入略有增加,关键措施要求做到时效、准确、精细、完善,达到精准栽培的标准。现根据已有超高产田块的技术措施和有关高产栽培生理方面的研究报道,提出有关小麦超高产栽培的几项技术 要点,供各地生产中参考应用。搞好小麦生育中后期田间管理,特别是肥水运筹,是实现超高产目标的重要技术 环节。对于小麦高产施肥问题,国内外已进行大量研究,尤其对氮肥施用技术 的报道最多。概括而言,超高产小麦的氮肥运筹和施用技术 应掌握以下5点。预防倒伏是一项综合技术 ,要选择抗倒性强的品种,掌握好播量播期,控制好底肥用量。 -
报告浅析高新
技术 产业集群中的技术 创新出版时间:2009高新技术产业是由处于时代前沿的先导性技术 发展起来的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主体以相当数量的技术 为依托,以创新为基础,企业间联系以知识、信息为核心。集群中的环境因素有利于技术 的创新、传播。该范式认为技术创新一般经历发明—开发—设计—中试—生产—销售等简单的线性过程,研究局限于单个企业内部的技术 过程。由于技术 的非独占性,社会希望技术 溢出越多越好,而从企业出发,创新的技术 溢出越少越好,所以政府必须在二者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使创新的私人受益率与社会受益率趋于协调。现实的经济发展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技术 和信息,技术 的进展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明显转变。 -
报告淮南稻茬小麦栽培
技术 出版时间:2015淮南稻茬麦区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全区北抵淮河,西至鄂西、湘西丘陵地区,东至滨海,南至南岭,包括上海、浙江、江西3省全部,江苏、安徽、湖北、湖南4省部分,以及河南省信阳地区,驻马店市的确山、南阳市的唐河、桐柏3个县的部分地区。此区地处北亚热带北部边缘,兼有山地气候特点,是我国的主要稻茬麦区,也是弱筋小麦适宜区,麦田面积占全国的12%。本节以河南为例,介绍稻茬麦区的生态条件和栽培技术。全区年平均气温15.1~15.3℃,无霜期平均220~230天,年均日照时数1900~2100小时,小麦生育期内日照时数10年平均为966.4小时。小麦返青期气温回升快,变化幅度大,晚霜冻害经常发生。淮南稻茬麦区年均降雨量900~1400mm,降雨丰沛,空气湿润,相对湿度年均77%。小麦全生育期内降水十分丰富,罗山县气象资料显示,近十年内,10月平均降水量为67.11mm,4月平均降水量为71.96mm,5月平均降水量为103mm,单月平均降水9天左右,特别是4月、5月降水过多,田间湿度大,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纹枯病屡屡成灾,渍害较重发生,植株早衰叶片早枯现象严重,影响小麦灌浆,造成减产。淮南稻茬麦区土壤为水稻土、黄棕壤、棕壤、砂姜黑土和潮土等类型,其中沿河地带包括淮河干流,史河、灌河、浉河、白露河、潢河和竹竿河支流两岸的土质砂化程度高,透水透气性好,小麦产量水平高,占到全区耕地面积的24.6%,是重要的弱筋小麦适宜区;缓丘陵岗地土质黏重,透水透气性差,可耕性差,影响小麦根系发育,产量水平低,占全区耕地面积的63.5%,适宜种植普通小麦的高产品种。全区土壤有机质含量8g/kg左右,全磷0.2~0.4g/kg,贫氮贫磷现象严重,管理粗放,总体产量水平较低。气象资料显示,淮南麦区在小麦生育季节降雨较多,雨水分布不均,其中以10月和4月、5月降水最多,单月最大降水量可达170mm以上,土壤水分长时间处于饱和状态,小麦根系缺氧,渍害常较重发生。播种期和苗期发生渍害,可造成种子霉烂,出苗率低,已出苗迟迟不发生分蘖,次生根少,苗小叶黄,形成弱苗;拔节、抽穗期发生渍害,可造成上部功能叶发黄,叶片较短,株高变矮,小穗、小花数减少,穗粒数和成穗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扬花至灌浆期发生渍害,可使功能叶片早衰,光合作用减弱,甚至有渍死苗现象发生,千粒重可下降20%~30%,对产量影响最大。不同年份不同时期降水分布不均,可造成局部时段的干旱灾害,对小麦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播种、出苗期发生干旱,延迟小麦出苗时间,造成出苗不整齐,缺苗断垄现象发生;越冬期发生干旱,可降低小麦的抗寒能力,冻害加重;拔节孕穗期发生干旱,对小麦成穗和幼穗分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减少成穗数和穗粒数;扬花、灌浆期发生干旱,常伴有干热风的发生,小麦表现为青枯死亡或高温逼熟等非正常成熟现象发生,千粒重显著降低,此种类型的干旱是淮南麦区干旱减产的主要类型。3月份,淮南麦区频频遇到冷空气袭击,气温变化幅度大,播种过早和旺长麦田常常会受到晚霜冻危害。起身—拔节期受到冻害,可造成植株叶尖枯死,叶片发黄,主茎不能抽出新叶,仅靠分蘖或次生分蘖成穗,穗子明显变小,减产幅度较大;孕穗期遇晚霜冻危害常造成穗部小穗或籽粒缺位,穗粒数减少,不利于小麦获得高产。4~5月淮南麦区正处春夏交替时节,降雨、大风等恶劣天气经常发生,常常造成小麦大面积倒伏。从生产情况看,淮南麦区平均每年倒伏面积都在10%以上,倒伏重的年份达到50%,倒伏时期不同,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也不相同。灌浆后期发生倒伏,小麦干物质积累基本完成,对产量影响不大;抽穗前或灌浆初期发生倒伏,小麦减产幅度可达50%以上,生产上要重点防止。淮南麦区大部分土壤属于水稻土类型,耕作层土壤淹水时柔软呈泥浆状,落干后龟裂成碎块状,整地质量差,影响小麦出苗。犁底层经多年淀积黏重坚实,小麦根系不易下扎,水分下渗速度慢,是造成渍害的重要原因。水稻土总体肥力水平较低,不同水稻土类型的养分含量各不相同,肥力水平低是影响小麦高产的重要因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淮南麦区病、虫、草害每年均较重发生,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病害中以赤霉病、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为害较重。近些年来,生产中筛查发现,对纹枯病防治不当,发病重的地块抽穗后常引起倒伏或枯白穗发生,小麦减产严重。据罗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调查,2007年全县有22%的麦田发病,枯白穗率达到5.8%;2008年全县有27%的麦田发病,枯白穗率达到7.1%,发病麦田减产可达6%以上。淮南小麦害虫主要有小麦红蜘蛛、麦蚜、黏虫和小麦吸浆虫等,地下害虫因水旱轮作发生较轻。小麦红蜘蛛在沿河、山区、丘岗等地区为害较重;麦蚜在小麦苗期到乳熟期都能为害。草害也是影响淮南小麦高产的重要因素。淮南麦区在小麦生长期问降雨较多,田间湿度大,冬季气温偏高,为杂草的发芽、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每年草害都能较重发生。淮南麦田杂草种类多、分布广、生长快、密度大、繁殖迅速、抗逆力强,主要种类有看麦娘、牛繁缕、繁缕、大巢菜、猪殃殃、春蓼、婆婆纳、光头稗、野燕麦和酸模叶蓼等。杂草不仅与小麦争夺水分、养料、光照和生存空间,而且传播小麦病虫害,严重影响小麦生长发育。淮南稻茬麦区与淮北冬麦区相比,由于气候、地势、土质差异很大,耕作制度、栽培水平各不相同,所以产生的问题也不一样,虽然小麦栽培管理的基本原理大体上一致,但淮南稻茬麦栽培技术有自己的特点。提高小麦的播种标准主要是选用抗逆性好、品质优的高产品种和播种品质好的种子,达到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的要求,克服稻茬田整地质量差的困难,保证苗全、苗匀、苗齐、苗壮,为丰产打下基础。苗全是指没有缺苗断垄现象,苗数达到预期要求。苗匀是在苗全的基础上,分布均匀,既没有成堆的“疙瘩苗”,又不是稀稀拉拉。苗齐是指出苗整齐,一般集中在一周内齐苗,这是培育个体健壮,群体生长整齐一致的壮苗基础;苗壮既要求个体健壮,又要求群体适中。淮南麦区常用的壮苗标准是:出苗迅速整齐;幼苗粗壮,分蘖较多,次生根发达,越冬前平均单株有分蘖(包括主蘖)3~5个,群体在50万~60万,叶色浓绿,无拔节起身现象,生长既不旺,也不过弱。淮南稻茬麦要做到适时播种,必须因品种而异,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播种过早,淮南稻茬麦区秋季雨水较多,田间湿度大,温度高,出苗以后,麦苗容易受纹枯病的侵害;淮南稻茬麦区使用的小麦品种以弱春性品种为主,播种过早,由于温度高,植株生长迅速,常常导致冬前旺长,越冬时易受冻害。播种过晚,由于温度低,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出苗,幼苗在土壤中时间越长,养料消耗越多,越易受病菌侵袭,常常导致出苗率低、群体较弱、黑穗病发生;晚播小麦出苗后生长缓慢,不利于形成冬前分蘖,次生根不发达,同样易发生冻害;晚播小麦生育进程推迟,抽穗、开花、成熟期后移,易遇阴雨和高温天气危害,赤霉病、锈病发生机率增大,干热风危害经常发生,灌浆期缩短,因此,千粒重降低,减产十分明显。淮南稻茬小麦适时播种要综合考虑品种特性和温度这两个因素。一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16℃时播种比较适宜,半冬性品种在10月15日左右播种,弱春性品种在10月25日左右播种。小麦此时播种,种子能迅速萌发出苗,而且从苗到进入越冬期,还有60~70天的生长时间,半冬性品种可形成5~6个分蘖,弱春性品种可形成3~5个分蘖,有利于小麦盘墩扎根,形成冬前壮苗,因此,淮南素有“寒露早、立冬迟,霜降种麦正当时”的说法。在适播期内,瘦地发苗慢,可以先播,肥田发苗快,可以后播;丘陵岗地,土壤黏重,透气性差,发苗慢,可先播;砂壤十,透气性好,发苗快,可后播;土壤墒情较差的应抢墒早播;积水田块应及早挖沟排水,适时播种。因多年稻麦轮作,淮南稻茬麦区水稻土犁底层深厚黏实,透水透气能力差,麦田积水难以下渗,渍害常较重发生。通过适当深耕能打破犁底层,增加耕作层的厚度,提高水分的下渗速度,改善土壤的通气性。耕作深度以23cm左右为宜,不足23cm的要在原有耕作层的基础上逐步加深,不能一次加深太多,以免翻出大量生土降低土壤肥力。稻茬麦的整地质量必须达到“虚、实、平、净、细”,三沟配套。虚是指耕层上部的土壤疏松,有利于苗和保墒。实是指耕层下部的土壤适当压实,有利于小麦下扎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防止吊死苗现象发生。平是指田面平整,有利于麦刚灌排水,要达到寸水棵棵到的标准。净是指地要干净,没有大的稻茬。细是指土壤要细碎,没有大坷垃,既有利于保墒,又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提高出苗率。三沟配套是指整地播种后要及时开好厢沟、腰沟、围沟,一般每厢按5~7m开一条宽40cm、深25cm的厢沟,厢中间横开一条宽40cm、深30cm的腰沟,麦田的四周开一条宽40cm、深35cm的围沟,三沟相通,便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做到这些是达到苗全、苗匀、苗壮、防渍的重要保证。要达到上述整地要求,首先在水稻收割后要及时翻耕灭茬。水稻收割到小麦适播期还有40天左右的空闲时间,这期间气温较高,降雨较多。水稻收后及时进行翻耕灭茬,可以增加土壤速效性养分含量,加速秸秆的腐解,减轻草害,防旱保墒。翻耕耙平后要及时用犁开沟,防止田间积水,确保小麦在适播期内能及时整地播种。其次,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整地方法。淮南稻茬田宜用旋耕机整地,旋耕机整地有4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能破除稻田土壤板结,达到土细的要求;二是机械旋耕能打碎稻兜,避免稻兜压苗现象发生;三是耕地深度容易控制,深浅一致;四是旋耕机整地较平,有利于田间灌排水。第一遍旋耕要深,前进速度要慢,便于破除板结,破碎土壤。第二遍旋耕(播前整地)要浅,达到上虚下实的要求。对不便用旋耕机整地的田块,在翻耕耙平后要人工捡除稻兜,为下一步提高播种质量创造条件。对前茬收获较晚,已超过小麦播种适宜期的田块,要做到随施肥、随灭茬、随耕地、随耙地、随播种,尽量争取早播,降低因晚播造成的损失。根据淮南的自然条件,生产上对小麦品种的要求:一是抗病、抗倒、抗涝、抗寒、抗干热风,产量比较稳定,在抗病方面重点要抗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和锈病4种病害,抗涝耐湿性好;二要有较高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吸收、利用水肥能力强,光合性能好,灌浆速度快,成穗多,中高秆;三是小麦品质要与土质类型相适应,沿河砂质土壤类型宜种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低的弱筋专用品种,岗岭黏质土壤类型要以中筋品种为主。选用良种必须要合理搭配不同的品种。搭配品种时要掌握3个原则:一是品种不宜过多,主次要分明,在同一土壤类型上宜选用2~3个品种,要有当家品种和搭配品种;二是品种特性要相对互补,增强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同一土壤类型要选用品质相同的品种,便于优质小麦防杂保优和粮食部门收购、加工。从淮南稻茬麦的生产情况看,合理密植要考虑麦田的水、肥条件、播种方式、品种特性、播期等综合因素,然后确定适宜的播种量。近年来,罗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场通过适当降低播种量,提高用肥量,采用条播的播种方式,小麦单产连年稳定在6000kg/hm2左右,比传统种植方法增产30%以上,为淮南稻茬麦获得高产积累了宝贵经验。淮南稻茬麦一般采用条播或撒播两种播种方式,条播小麦落籽深浅一致,盖土均匀,出苗整齐迅速,种子损失少,宜减少播种量;撒播小麦落籽深浅不一,盖土有深有浅,掩埋过深的不易出苗,浮籽易被鸟食,种子损失较多,应增加播种量。在考虑播种方式的同时,还要结合小麦品种特性适当增减播种量,半冬性品种播种较早,分蘖较多,应减少播种量;弱春性品种播种较晚,分蘖较少,应增加播种量。在适播期内,机播半冬性品种用种量一般为9kg/亩,弱春性品种用种量一般为10kg/亩。基本苗控制在18万~20万亩。提高播种质量要从3个方面着手。1.播前对种子进行处理,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要对种子进行晾晒,提高种子活力;要对种子进行精选,除去秕粒、病粒、碎粒和草籽、泥沙等夹杂物,选用饱满粒做种子;要对所选用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以了解其发芽率、发芽势,作为确定播种量的参考依据,防止因发芽率低造成缺苗现象的发生。一般播种用的种子发芽率应在85%以上。2.要采用科学的播种方式近年来淮南稻茬麦机播面积逐年增大,播种质量逐年提高。使用机械播种时,播种前要对播种机进行适当调整:播种量达到设计播量的要求,行宽20cm,入土深度3~5cm,根据墒情适当加、减入土深度。机械操作时要达到:播行直,下种匀,深浅一致,覆土良好,接茬准,镇压实,行距稳定,提放整齐,做到不重播、漏播、播得整齐,覆土良好,便于管理。人工撒播的田块要在单次直耙后撒种,防止覆土过深,影响出苗,撒种分两次进行,先全面,后补稀,做到均匀一致,然后横耙、直耙两次覆土,尽量多盖籽,提高出苗率。3.要防治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淮南稻茬田种植水稻时淹水时间长,地下害虫较少,应重点防治田埂、地边的地下害虫,病害以黑穗病、纹枯病和土传花叶病为主,可进行土壤处理或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进行防治。淮南稻茬麦此时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壮苗,保证苗全、苗匀、苗齐、安全越冬。苗壮就是分蘖较多、粗壮、叶宽色深,根系发达;苗全就是保证整块麦田全苗,没有漏播和缺苗断垄现象;苗匀就是要求麦苗分布均匀,无疙瘩苗;苗齐是指整块麦田出苗、生长整齐;安全越冬就是要减轻麦苗冻害,减少枯叶、死蘖,防止冻死苗现象发生。淮南稻茬麦区冬季降水较多,水分管理上应以排除田间积水为主,防止渍害发生。麦播结束后,要及时清理三沟积土和杂物,保持三沟通畅,降雨后要视田间积水情况及时修整,排除积水。在个别严重干旱年份,也可结合施肥进行冬灌。降雨或冬灌结束后,要适时耧划松土,避免因土壤板结,发生龟裂危害,拉断小麦根系。淮南稻茬麦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冻害发生,常常导致死苗、死蘖、死心和籽粒缺位。发生冻害的原因及防止措施如下。1.因播期不当发生冻害淮南稻茬麦以弱春性品种为主,如果播种过早,温度较高,小麦生长较快,进入越冬期就可以拔节,抗寒能力大大降低;播种过晚,麦苗瘦弱,冻害也会较重发生。生产上注意选用抗冻品种,提高品种的抗冻能力;要适时播种,培育冬前壮苗,使植株制造较多的有机养料,增加植株体内特别是分蘖节细胞糖的含量;越冬前要及时划锄,防止龟裂,使地面土壤细碎、平整,防止透风;要壅土、盖粪或浇水,改善分蘖节处的温度状况。2.旺长小麦突遇寒流造成的冻害近年来,暖冬年份时有发生。暖冬常使小麦在年前出现旺长,植株抗寒能力降低,如果温度突然下降,冻害就会发生。防止此类冻害,对有旺长苗头的田块要推迟施用越冬肥,采用深耘断根措施有良好的效果,能断老根,长新根,深扎根,促进根系发育,对地上部可控制旺长,减少分蘖;对已发生冻害的田块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因为年前旺长,土壤中养分消耗较多,特别是发生主茎死心的田块,需要促使次生分蘖成穗,因此,需要补施速效氮肥,促使麦苗由弱转壮,提高亩穗数,增加穗粒数。淮南稻茬麦区小麦生产条件恶劣,弱苗面积较大,在冬前和冬季管理时要尽早查明弱苗形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使麦苗由弱变壮。(1)由于雨雪天气多,降水量大,土壤黏重,排水不畅,通气不好,造成根系发育不良,形成麦苗瘦弱,叶尖发黄。此类麦田应及时排除积水,抢晴天中耕松土,散墒通气。(2)由于土壤墒情不好,或板田翻后就撒籽播种,掩种过深,造成小麦出苗时间长,籽粒营养消耗过多,麦苗瘦弱,叶片细长。应及时排查,除去表土,帮助麦苗出土,或进行清棵,使麦苗分蘖节盖土厚度变浅,以促进麦苗茁壮成长。(3)由于整地粗放,暗坷垃较多,土壤过于疏松,小麦根系扎得不好,麦苗缩心、黄叶、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应采取镇压、浇水等措施补救。(4)由于秋季温度较高,播种较早、播量较大,麦苗前期生长过旺,后期脱肥麦田,要及早深耕断根,以控制新分蘖的增加和小分蘖的旺盛生长,促使大蘖缓慢生长,在此基础上适当补施氮肥。(5)由于严重缺氮、缺磷。缺氮的叶窄、色淡,应及时追施氮肥;缺磷的,苗小叶黄,根系不发达,次生根发生很少,有时叶尖发紫,应追施磷肥。(6)由于地下害虫、纹枯病、土传花叶病等为害而形成苗黄、死苗的,应及时防治病虫害。根据春季麦田管理任务,针对不同苗情分类管理。一类苗群体一般为60万~80万/亩,属于壮苗麦田。在管理措施上,应注意促控结合,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壮秆大穗为主。(1)地力水平较高,适期播种、已重施越冬期肥、群体70万~80万/亩的一类麦田。这类壮苗,群体大、分蘖多、肥力高,于返青期进行深锄或深耕断根,可以促进根系发育,控制无效分蘖,有利于有效分蘖的良好生长,促成大穗。肥料运筹上可实施氮肥后移,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提高生育后期旗叶的光合作用的持续期和根系活力,延缓衰老,提高粒重。一般在小麦拔节期的中末期结合降雨,迫施尿素6kg/亩,以获得更高产量。(2)地力水平一般,群体60万~70万/亩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一般结合降雨追尿素90kg/hm2。此类苗的群体一般为45万~60万/亩,属于弱苗和壮苗之间的过渡类型。春季管理的重点是促麦苗早返青、早生长,培育壮苗,促进麦苗春季分蘖发生,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冬春分蘖的成穗率。已经施过越冬肥,土壤水分适宜,不缺墒的麦田,早春应抢晴天划锄,以破除板结,松土、保墒、通气,提高地温。如果地力水平较高,群体50万~60万/亩,在小麦起身以后、拔节以前追施尿素7.5kg/亩;如果地力水平一般,群体45万~50万/亩,在小麦起身期追施尿素7.5kg/亩。三类苗的群体在675万/hm2(45万/亩)以下,属于弱苗类型,要在促使麦苗早返青、早生长、育壮苗上多下工夫。如有缺苗断垄的,还要在早春开展疏苗移栽,疏密补稀,尽量减少缺苗断垄。肥水管理上以促为主,加大管理措施,促蘖增根,提高成穗率,力促穗多。(1)对群体在40万/亩以下的弱苗麦田,春季追肥应立足“早”字,分次追肥,第一次,于返青始期,追施尿素150kg/hm2,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第二次在拔节后期,追施尿素37.5kg/hm2,提高穗粒数。(2)对基本苗较大,群体在40万~45万/亩的麦田,一般在返青至起身期追肥,追施尿素150kg/hm2。(3)对于严重干旱引起的弱苗麦田,应结合施肥在返青期浇水抗旱;对因渍害引起的弱苗,在施好返青肥的基础上,要及时排干田间积水,抢晴天划锄破土。对底肥没施磷肥的要在追肥中配施磷酸二铵。这类麦田一般年前茎蘖数达80万/亩以上,植株较高,叶片较长,主茎和低位分蘖的穗分化进程提前,极易发生早春冻害。拔节以后,容易造成田间郁蔽、光照不良,易倒伏。春季肥水管理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控为主,促控结合的管理措施。(1)对于播种过早,年前植株营养体生长过旺,地力消耗过大,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如果群体不大,早春每亩总茎数在80万/亩左右,可以看苗情在返青后、起身前期追肥。如群体偏大,可在起身期追肥。一般追施尿素7.5kg/亩左右,防止过旺苗转弱苗,形成小穗。(2)对于没有出现脱肥现象的过旺麦田,要综合采取下列措施:深耕断根控制无效分蘖;早春不急于施肥浇水,在拔节前后分蘖两极分化已基本完成,叶色开始自然落黄时再追肥,追尿素75kg/hm2;拔节初期喷洒矮壮素进行化学控制,缩短基部节间,防止倒伏。(1)预防小麦的晚霜冻害根据天气预报,在冷空气来临前,对极易受冻的旺长麦田及时浇水,增加土壤的含水量,是预防或减轻晚霜冻害的有效办法。霜冻已经发生,应立即施用速效氮肥,并浇水,以促进未受冻害的小分蘖和新生分蘖快速健壮发育,减少损失。受冻后麦田施肥浇水越早越好,否则减产严重。(2)及早防治病虫害由于淮南稻茬麦区越冬期和春季温度总体较高,害虫极为活跃,主要以红蜘蛛、蚜虫和黏虫为主,病害以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为主,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早防治。麦田后期要十分重视水分管理,如果降雨时间过长,雨水过多,要在降雨前后及时清理厢沟,排除田间积水,降低水位,增加土壤透气性,保持根系活力,达到延长根、叶功能期的目的。淮南稻茬麦后期一般不再浇水,如果出现严重干旱天气,已严重影响到籽粒正常灌浆时,有灌溉条件的田块要根据情况适当浇抽穗扬花水和灌浆水,使麦田土壤含水量达到20%~22%,以满足植株对于水分的要求。浇灌浆水时,由于麦穗已较沉重,要注意有风不浇,以防止倒伏。试验证明,在小麦抽穗到乳熟期进行根外追肥,能及时为小麦后期生长提供所需的氮、磷养料,延迟次生根早衰,使叶片功能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有利于籽粒饱满。生产中一般喷施磷酸二氢钾15kg/hm2,同时能达到抗干热风的作用。小麦抽穗以后,每年经常发生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锈病、黏虫和蚜虫等的为害,必须积极主动防治。实践证明,小麦抽穗以后,无论哪种病虫害,如果遭受严重为害而不防治,均可造成严重减产。渍害是淮南稻茬麦经常发生的一种灾害,全生育期均能受害,其中以小麦生长后期的为害最重,这时渍害发生时常造成植株枯死,千粒重降低,减产十分严重,生产中应重点防治。渍害的发生通常有以下3种原因。一是降雨过多造成渍害。淮南稻茬麦区在小麦抽穗后连续阴雨7天以上或大雨3天以上均能发生渍害,常引起根系早衰,叶片早枯,籽粒变秕。特别是灌浆后期,往往因大雨过后猛晴,气温骤然升高,形成渍害型高温逼熟,粒重可比常年降低7g左右。防止此类湿害一般采用清沟排水,选用耐湿能力强的品种加以解决。二是因地下水位过高引起的渍害。此类渍害一般发生在岗岭阶梯式麦田里,由于上下麦田地势落差大,导致下田地下水位高,麦田土壤长期含水过多,植株根系发育不良,造成苗黄苗弱。也有的是因为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土壤透水性差,田间沟渠排水不畅,地下水位易升不易降,如果遇到阴雨天气,麦田排水很慢,使麦根长时间处于缺氧环境,从而影响根系下扎并造成烂根,常常造成植株枯死。防止此类渍害一要开好三沟,深挖围沟,降低地下水位;二要搞好农田排水系统建设,确保雨天能及时排出田间积水。三是因土质黏重引起的渍害。淮南稻茬麦区土质多为黏土和黏壤土,犁底层深厚,保水能力强,透水性差,再加上稻麦两熟的耕作制度要求水稻田有一定的保水性,长时间浸水减缓了水分的下渗,不利于排除“潜水层”,造成“土壤渍害”。防止此类渍害一要适度深耕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提高水分下渗能力;二要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降低土壤因透水、透气性差造成的危害。淮南小麦收获,一要做到适时,即小麦在蜡熟期收获,此时穗下节间呈金黄色,籽粒已全部转黄,但内部呈蜡质状,含水量为25%~30%。一般根据天气,抢在雨前进行收获晾晒。如果收割过早,小麦灌浆不充分,籽粒不饱满,产量反而不高,品质也不好,收割过晚,产量同样不高,所以收割小麦必须强调适时。在适宜收获期内,人工收割要适当提前,机械收割宜在蜡熟后期进行。二要在收获时做到分类进行,根据小麦不同的品质和用途,分类收割,分类晾晒,分类贮运,提高小麦的经济价值和商品质量,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 -
报告葡萄高效栽培
技术 出版时间:2018复剪 需复剪的两种情况:冬季修剪时由于技术 劳力或其他原因,修剪未完全按要求进行,修剪的质量尚存在问题。出现这种情况,在春季出土后需进行复剪。现介绍几种无核葡萄果实膨大处理技术 。1.赤霉素处理单用赤霉素处理,可以分为两种处理方法。 -
报告李、杏生产
技术 出版时间:2019杏树是蔷薇科、李属梅亚属的一种落叶乔木,在自然生长时,树冠高达10m以上,树龄一般50~80年,如条件适合,单株寿命可达200~300年。杏是深根性果树,根系生长能力极强,侧根多呈直角着生,多数分布在10~50cm土层。根组织细胞体积小,厚壁细胞壁厚、细胞排列紧密,组织不易失水,所以杏根具有较高的抗旱力。杏树的芽属早熟性芽,很小,根据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分为叶芽和花芽两大类,叶芽瘦小,呈长三角形,内含有枝叶原始体,萌发后根据营养状况及着生的位置,成为长、中、短枝,是扩大树冠和增加结果面积的基础。杏树的花芽是纯花芽,比较肥大。杏树潜伏芽的寿命很长,20~30年后,当主枝受到强烈刺激时,仍可萌发成枝,这为进入衰老期的杏树树冠更新复壮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杏树具有早熟性的芽,因种子实生繁殖的杏苗,一般在3~4年后开始结果、用嫁接法繁殖杏树苗第二年就可开花结果,定植后7年左右进入盛果期,以15~30年生杏树产量最高,盛果期可维持30~40年之久,如果栽培管理条件能够满足杏树生长要求,盛果期持续时间还会更长,杏的花芽多为侧芽,生长过旺的徒长枝上不易形成花芽,在生长势中庸和健壮的结果枝上,花芽形成较多。1.砧木李树栽培上应用的多为嫁接苗木,砧木绝大部分为实生苗,少数为根蘖苗。李树的根系属浅根系,多分布于距地表5~40cm的土层内,但由于砧木种类不同根系分布的深浅有所不同,毛樱桃为砧木的李树根系分布浅,0~20cm的根系占全根量的60%以上,而毛桃和山杏砧木的分别为49.3%和28.1%。山杏砧李树深层根系分布多,毛桃砧介于二者之间。2.根系活动规律根系的活动受温度、湿度、通气状况、土壤营养状况以及树体营养状况的制约。根系一般无自然休眠期,只是在低温下才被迫休眠,温度适宜,一年之内均可生长。土温达到5~7℃时,即可发生新根,15~22℃为根系活跃期,超过22℃根系生长减缓。土壤湿度影响到土壤温度和透气性,也影响到土壤养分的利用状况,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80%是根系适宜的湿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根系的生长。根系的生长节奏与地上部各器官的活动密切相关。一般幼树一年中根系有三次生长高峰,一般春季温度升高根系开始进入生长高峰,随开花坐果及新梢旺长生长减缓。当新梢进入缓慢生长期时进入第二次生长高峰。随果实膨大及雨季秋梢旺长又进入缓长期。当采果后,秋梢近停长土温下降时,进入第三次生长高峰。结果期大树则只有两次明显的根系生长高峰。了解李树根系生长节奏及适宜的条件,对李树施肥、灌水等重要的农业技术措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李树的芽分为花芽和叶芽两种,花芽为纯花芽,每芽中有1~4朵花。叶芽萌发后抽枝长叶,枝叶的生长同样与环境条件及栽培技术密切相关。在北方李树一年之中的生长有一定节奏性,如早春萌芽后,新梢生长较慢,有7~10d的叶簇期,叶片小、节间短,芽较小,主要靠树体前一年的贮藏营养。随气温升高,根系的生长和叶片增多,新梢进入旺盛生长期,此期枝条节间长,叶片大,叶腋间的芽充实、饱满,芽体大。此时是水分临界期,对水分反应较敏感,要注意水分的管理,不要过多或过少。此期过后,新梢生长减缓,中、短梢停长积累养分,花芽进入旺盛分化期。雨季后新梢又进入一次旺长期—秋梢生长。秋梢生长要适当控制,注意排水和旺枝的控制,以防幼树越冬抽条及冻害的发生。李树是喜光果树,在良好的光照条件下树势旺盛、生长健壮、叶片浓绿、产量高、品质好。若光照不足,枝条细弱,花芽少而不充实,产量低。所以,李树要通过整形修剪的办法,避免枝条重叠,使叶面积分布匀称,提高光能利用率。在李树的建园中,要特别注意选择园地,合理安排栽培密度和方式。李树对温度适应性较强,但在它的生长季节,仍然需要适宜的温度,才能使生长发育与开花结果良好。李树花期最适宜的温度为12~16℃,不同发育阶段对低温的抵抗能力不同,如花蕾期-1.1~5.5℃就会受害;花期和幼果期-0.5~2.2℃则会受害。李树的花期早,花易遭受晚霜严重冻害,为了获得李树的高产稳产,应采取有效的防霜措施。可采用树干涂白、霜前灌水及熏烟防霜法。李树对土壤水分反应敏感。在开花期多雨或多雾能妨碍授粉;在生长期,如果水分过多,能使李树的根缺乏氧气,而且土壤中还积累了二氧化碳和有机酸等有毒物质,因而影响了根系的发育,严重的可使植株窒息而死。所以,李树宜栽在地下水位低、无水涝危害的地方;在幼果膨大初期和枝条迅速生长时缺水,则严重影响果实发育而造成果实的脱落,减少产量。李树对土壤要求不严,只要土层较深、土质疏松、土壤透气良好和排水良好的平地和山地都可以种植。对低洼地必须挖深沟,起高畦种植,以利于排水防涝。杏树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极强。在我国普通杏树从北纬23°~48°,海拔3800m以下都有分布。主产区的年平均气温为6~14℃。杏树休眠期能抵抗-40~-30℃的低温,例如:龙垦1号可抵抗-37.4℃低温,但品种间差异较大。杏树的适宜开花温度为8℃以上,花粉发芽温度为18~21℃。早春萌芽后,如遇-3~-2℃低温,已开的花就会受冻,受冻的花中雌蕊败育的比例较高。在中国杏树的主产区花期经常发生晚霜为害。杏果实成熟要求18.3~25.1℃。在生长期内杏树耐高温的能力较强。杏树喜光。光照充足,生长结果良好。光照不良则枝叶徒长,雌蕊败育花增加,严重影响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杏树抗旱力较强,但在新梢旺盛生长期、果实发育期仍需要一定的水分供应。杏树极不耐涝,如果土壤积水1~2d,会导致病虫害严重,果实着色差,品质下降,发生早期落叶,甚至全株死亡。杏树对土壤要求不严,平原、高山、丘陵、沙荒、轻盐碱土上均能正常生长,但以排水良好、较肥沃的沙壤土为好。李、杏树初果期长势很旺,生长量大,生长期长。此期的修剪任务主要是尽快扩大树冠,培养全树固定骨架,形成大量的结果枝,为进入结果盛期获得丰产做好准备。李树休眠期修剪以轻剪缓放为主,疏除少量影响骨干枝生长的枝条,对于骨干枝适度短截,促进分枝,以便培养侧枝和枝组,扩冠生长。李子树一般延长枝先端发出2~3个发育枝或长果枝,以下则为短枝、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直立枝和斜生枝多而壮,有适当的外芽枝可换头开张角度。杏树休眠期修剪任务主要是短截主、侧枝的延长枝,一般剪去1年生枝的1/4~1/3为宜。少疏枝条,多用拉枝、缓放方法促生结果枝,待大量结果枝形成后再分期回缩,培养成结果枝组,修剪量宜轻不宜重。在核果类果树中,杏萌芽率和成枝率较低。一般剪口下仅能抽生1~2个长枝,3~7个中短枝,萌芽率在30%~70%,成枝率在15%~60%。杏幼树生长强壮,发育枝长可达2m,直立,不易抽生副梢,多呈单枝延长。发育枝短截过重,易发粗枝,造成生长势过旺,无效生长量过大;短截过轻,剪留枝下部芽不易萌发,会形成下部光秃现象。因此,杏初果期树的延长枝短截应以夏剪为主,通过生长期人工摘心或剪截可促发副梢,加快成形。盛果期的李树,因结果量逐年增加,枝条生长量逐年减少,树势已趋稳定,修剪的目的是平衡树势,复壮枝组,延长结果年限。盛果期骨干枝修剪要放缩结合,维持生长势。上层和外围枝疏、放、缩结合。加大外围枝间距,以保持在40~50cm为宜。对树冠内枝组疏弱留强,去老留新,并分批回缩复壮。盛果期杏树产量逐年上升,树势中等,生长势逐渐减弱。修剪的主要任务是调整生长与结果的关系,平衡树势,防止大小年的发生,延长盛果期的年限,实现高产、稳产、优质。主要任务有:延长枝剪去1/3~1/2,疏除部分花束状结果枝。对生长势减弱的枝组回缩到抬头枝处,恢复生长势,改善光照条件。骨干枝衰老后,可按照粗枝长留,细枝短留原则,剪留1/3~1/2。此期的杏树,树冠内包括徒长枝在内的新梢,几乎都能着生花芽而成为结果枝,花量大,修剪时应根据预期产量、败育花率、坐果率、单果重等,在留足花芽的前提下,通过疏截过多的果枝,控制留花量,以减少养分浪费。李树、杏树定植后3~4年、树冠尚未覆盖全园时,可以间作一年生豆科作物、蔬菜、草莓、块根与块茎作物、药用植物等矮秆作物。成龄园多进行覆盖或种植绿肥及生草。覆盖有机物后,使表层土壤的温度变化减小,早春上升缓慢且偏低,有利于推迟花期,避免李、杏树遭受晚霜危害。李树、杏树追肥时期为萌芽前后、果实硬核期、果实迅速膨大期和采收后,后两次可合为一次。生长前期以氮肥为主,生长中后期以磷钾肥为主。氮磷钾比例为1∶0.5∶1,土壤及品种不同,比例有所差异。追肥量可按每667m2施尿素25~30kg、钾肥20~30kg、磷肥40~60kg的量,分次进行。除土壤追肥外,也可进行叶面喷施。如萌芽前结合喷药喷施3%~5%的尿素水溶液,可迅速被树体吸收。谢花2/3后叶面喷0.3%磷酸二氢钾+0.2%硼砂,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我国李、杏树栽培区多干旱,冬春旱尤为严重,对萌芽、开花、坐果极为不利。为了果园丰产、优质,早春李园、杏园必须及时灌水。春季花前灌水会使花芽充实饱满,为充分授粉和提高坐果率打好基础。早春灌水量不宜过大,以水渗透根系集中分布层,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0%~80%为宜。花前灌水可结合追肥同时进行。树盘漫灌费水,沟灌、穴灌、喷灌、滴灌相对节水,可酌情采用。李树、杏树花量大,坐果多,往往结果超载。适当疏花疏果可以提高坐果率,增大果个,提高质量,维持树势健壮。疏花越早越好,一般在初花期就要疏花。疏花时先疏去枝基部花,留枝中部花。强树壮枝多留花,弱树弱枝少留花。在花后15~20d进行,但早期生理落果严重的品种,应在花后25~30d,确认已经坐住果后进行。一般进行两次,第一次先疏掉各类不良果和过于密集的果,10d以后进行定果。生产上可根据果实大小、果枝类型和距离留果。小型果品种,一般花束状果枝和短果枝留1~2个果,果实间距4~5cm;中型果品种每个短果枝留1个果,果实间距6~8cm;大型果品种,每个短果枝留1个果,果实间距10~15cm。中果枝留3~4个果,长果枝留5~6个果。要根据树冠大小、树势强弱和品种特性,确定单位合理产量,如大石早生李盛果期树产量应控制在1500~2000kg/667m2,黑宝石李盛果期树产量应控制在3000~4000kg/667m2。杏树疏果宜早不宜迟,在花后15~25d进行,最迟在硬核前完成,以利果实膨大,避免营养浪费。一般短枝留1个果,中枝留2~3个果,长枝留4~5个果。也可按距离进行,即小型果间距3~5cm,中型果间距5~8cm,大型果向距10~15cm,保证全树20片叶以上留1个果。鲜食杏的产量控制在1000~1500kg/667m2为宜。疏果时要注意疏去小果、病虫果、发育不正常果、双果中直立向上果、过大过小果、果形不正及有伤的果。 -
报告果树病害防治策略与农药应用
技术 出版时间:2008(4)幼果期农药复配防治技术 5月上、中旬,是幼果发育和春梢旺盛生长期。(8)营养恢复期农药复配防治技术 进入9月份以后,多数苹果已经成熟、采摘,苹果生长进入营养恢复期。(5)果实膨大期农药复配防治技术 5月下旬到7月上、中旬,梨树生长旺盛,幼果迅速增大,是病害防治上的关键阶段。(3)落花期农药复配防治技术 4月中、下旬,桃花相继败落,幼果开始生长,树叶也开始长大。(3)展叶及新梢生长期农药复配防治技术 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葡萄开始萌芽展叶,新梢开始迅速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