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苹果果肉褐变病
知识图谱:全部
-
视频
苹果 新品种保护与分子鉴定发布时间:2023 -
报告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Causing Wilt of Coleus Forskohlii
出版时间:2007苗期症状表现为:下部叶片最先卷曲,而后下垂,接着整株叶片逐渐萎蔫,似缺水状,数日后叶片呈褐色干枯状,植株萎缩,严重时全株死亡;中后期发病时,接近地面的根茎最先显现症状,表皮粗糙明显变 褐 ,接着沿着根茎向上蔓延,直至全株根茎变 褐 ,剖开其茎部,可见其维管束腐烂呈黑褐色。阴雨天气可见病 部表面有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病株采自湖北省通城县新磨苗圃基地。在发病根茎病 健交界处切取小块根茎组织,按常规的组织分离法在PDA培养基上分离菌株。 -
报告 农作物病害防治策略与农药应用技术
出版时间:2008病 苗基部灰黑,上部变 褐 ,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 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叶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慢性型病 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形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在荚和籽粒易感病 期再喷药1次,以控制籽粒上的病 斑。症状 从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病,花期受害重。苗期茎基部褐 变 ,呈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絮状白色菌丝。常表现出不同的症状:①黄色网纹型:病 叶叶脉褪绿变 黄,叶肉仍为绿色,呈现黄色网纹状,最后叶片变 褐 枯死或脱落。②紫红型或黄化型:子叶或真叶呈紫红色或黄色,多在叶缘发生,无明显网纹,严重时全株枯死。幼茎染病导管变为暗褐色,近地面的幼茎基部出现黄色条斑,后变 褐 腐烂,幼根、幼茎肿胀。子叶、真叶边缘产生灰红色不规则斑,湿度大时全叶变 褐 湿腐,表面产生粉红色霉层。症状 此病 是一种维管束病害,整株表现症状。幼苗感病 根部腐烂,枯死;成株受害时,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枯萎,最后变 褐 枯死;有整株枯死的,也有仅茎秆半边枝叶枯死。 -
报告果树生产基础知识
出版时间:2019仁果类果树属于蔷薇科,包括苹果 、梨、海棠果、山楂、木瓜等。果实主要由子房和花托共同发育而成,为假果。果实的外层是肉质化的花托,占果实的绝大部分,内果皮骨质化,食用部分主要是花托。果实大多耐储运。果实由子房外壁形成外果皮,中壁发育成果肉 ,内壁形成木质化的果核。果核内一般有一个种子。食用部分为中果皮。(3)浆果类果树。浆果类果树包括猕猴桃、树莓、石榴、葡萄等。依其年龄分为两类:一类是花芽着生在一年枝上,而果实着生在二年生枝上,如核果类果树;另一类是花和果实着生在当年抽生的新梢上的枝,如苹果 、梨、葡萄、板栗、核桃、柿、山楂等。 -
报告南方果树虫害
出版时间:2018以幼虫蛀食果肉 为害,导致果实腐烂、脱落,为害极其严重,防治不及时常造成绝收。【形态特征】 成虫头部黄色或黄褐色,肩胛、背侧胛完全黄色。卵近球形,直径1.2~1.5mm,初黄色后变 深黄,孵化前紫灰至黑色。【发生规律】 湖南地区一年发生4~5代,以蛹在叶背或枝条上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虫。主要为害桃、樱桃、李、杏、苹果 、梨等果树,主要以幼虫为害叶片,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甚至吃光,仅剩下叶柄,严重影响果树树势和果实产量。以成虫、若虫刺吸叶、芽、嫩枝梢汁液为害,同时分泌黏液,诱生煤污病 等病害,造成早期落叶,同时污染果实,严重影响梨的产量和品质。卵椭圆形,长约1mm,表面具不规则小突起,初草绿色,后变 黄褐色。幼虫体长12~15mm,长椭圆形略扁,土黄色。 -
报告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Causing Brown Patch of Festuca arundinacea
出版时间:2007褐斑病又称夏枯病 ,是草坪上最为流行的病害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的冷、暖季草坪草中都有发生。高羊茅褐斑病的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和茎部,病 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初为水渍状,后变 褐 至灰白枯死,边缘红褐色。湿度大时,清晨可在病 部外缘观察到大量白色菌丝形成的“烟圈”及深褐色颗粒状菌核。感病 草坪草的褪色及萎陷可造成大块黄褐色或枯黄色的病 斑,多个病 斑合并可致使草坪草大面积枯死。致病性测定采用4mm菌丝块接种离体高羊茅叶片,28℃保湿培养2天后,叶片上可形成不规则形水渍状病 斑,边缘褐色。再次分离发病叶片的病 组织,可得到与接种病原菌菌丝体形态与培养性状一致的病原菌,证实该病原菌为高羊茅褐斑病的致病菌。 -
报告二、除草剂药害(Herbicide Injuries)
出版时间:2009图2-14 乙草胺药害图2-15 乙草胺药害图2-16 乙草胺药害根系变 褐 、须根减少图2-17 精异丙甲草胺(金都尔)药害(叶片黄化、畸形、蜷缩)图2-18 精异丙甲草胺(金都尔)药害(根系变 褐 )致害原因症状 该类除草剂用做土壤处理,经玉米根系吸收受害,表现为从叶片尖端及边缘开始叶脉间褪绿变 黄,后变 褐 枯死;光合作用较强的老叶片先受害。做茎叶处理,表现不同药害症状,有叶片变 窄、皱褶、卷曲,叶色变浓,茎秆变 脆易折,地上支持根融合或变形,易倒伏(图2-21至图2-24)。症状 茎叶处理受害,表现叶片从基部开始叶脉间褪绿变 浅黄、黄白色或变 紫红色,特别是在心叶处更明显,有时心叶不易展开,节间缩短。土壤处理,玉米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次生根及侧根变短,呈瓶刷状。症状 土壤处理,表现出苗后叶片褪绿变 黄,变白或变 紫色。受害轻时,叶片出现不同程度白化斑;受害严重时,全株枯死(图2-49至图2-52)。 -
报告一、玉米真菌病害(Maize Diseases Caused by Fungus)
出版时间:2009发病后期病 斑环绕茎基部,使茎基部1~3 节变 褐 发软,严重时明显萎缩,从发病处折断倒伏。拔出病株可见初生根和次生根变为褐 紫色,并腐烂破裂,病根皮层剥离,须根减少。图1-50 田间苗期症状(叶缘黄化)成株期感病 ,植株发育矮小,顶部叶片短小、组织残缺不全或皱褶扭曲;雌穗小,多不结实;茎基部节间短,常有似虫蛀孔道状开裂,纵切面可见褐 变 ;根系不发达,根毛少,根冠腐烂褐 变 病 部扩展迅速,受害籽粒逐渐变褐 、腐烂、干缩。剖切穗轴,可见松软、变 褐 、腐烂(图1-75)。叶鞘背面褐 变 重于叶鞘正面,田间湿度大时病 斑中心部位产生粉白色霉层(病菌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玉米早期受害,幼株多呈矮化,叶片变 褐 枯死,或叶片变 黄酷似植株缺氮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