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苹果树丛枝病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Preliminary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Rice Stripe Virus Incidence and Rice Grain Yield Loss
出版时间:2007水稻条纹叶枯病 是由灰飞虱传播的发生严重的病毒病 ,近年来,在浙江北部稻区呈快速蔓延扩大趋势,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威胁。为了调查测定水稻条纹叶枯病 为害与损失,为制订防治指标提供科学依据,2005~2006年我们在浙江嘉兴对水稻条纹叶枯病 为害损失进行较为系统的测定,现将结果综合整理如下:单季晚稻,秀水09。对照(0.0)524.2表3 水稻条纹叶枯病 发病率与水稻产量损失率测定(浙江嘉兴,2005~2006)大田调查测定结果表明,水稻条纹叶枯病 发生与灰飞虱虫口密度高低和带毒率具有密切相关性,随着灰飞虱虫口密度提高条纹叶枯病 发病株率与产量损失率之比,2年测定结果为1:0.576~1.01,平均为1:0.792。田间调查表明,水稻条纹叶枯病 发病后,前期稻苗大多枯死,对产量损失大。该调查结果为条纹叶枯病 发病为害损失评估,制订防治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
报告模块五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
出版时间:2011锈病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发生期,在越冬前后出现,其病 叶表现不太明显;二是潜伏初期,即小麦返青到孕穗期,开始由单片病 叶向四周扩散;三是流行期,很快使病 叶发展到传病 中心,使整个麦田受染患病。(2)药剂防治 防治锈病要因地制宜,如发现单片病 叶或小传病 中心,应切叶深埋,并在麦田喷施保护剂;如果病 叶较多,面积较大,就应先喷施杀菌剂,再在其周围麦田喷洒保护剂。小麦在抽穗扬花期受病菌侵染,先在个别小穗上发病,然后沿主穗轴上下扩展至小穗,病 部褐色或枯黄,潮湿时可产生粉红色霉层(分生孢子),空气干燥时病 部种病 部以上枯死,形成白穗,不产生霉层,后期病 部可产生黑色颗粒次年初春,温度回升至12℃时,病 苗即发生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当环境温度适宜,湿度为70%以上时,极易造成病害流行。丛矮病 丛矮病 是靠传毒媒介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 。病 原为真菌,叶鞘上病 斑为中间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 斑扩大连片形成花秆。茎秆上病 斑梭形、纵裂,病 斑扩大连片形成烂茎。 -
报告Epidemics of Rice Stripe Virus and Its Control Techniques
出版时间:2007水稻条纹叶枯病 由灰飞虱传播的发生严重的水稻病毒病 。该病2004年在浙江长兴突然发生,全县发病面积为663.3hm2,发病较重的田块丛病 率达50%以上,株病 率达17.6%,一般丛病 率在10%左右,株病 率在1%~5%,其中产量损失10%~30%为21.7hm2以后随着发病株的枯死和分蘖的增加,丛病 率和株病 率都呈下降趋势,株病 率下降相对较快,8月20日左右出现第3个症状表现小高峰(见图1、图2)。在条纹叶枯病 重发区,推广秀水63、秀水09等抗病性好的品种,压缩武运粳7号、加育991等感病 品种种植。水稻条纹叶枯病 的感病 期主要在秧苗期,水稻秧田期的灰飞虱防治尤其重要。 -
报告Preliminary Report Sclerotinia Disease of Watercress(Nasturtium officinale) in Wuhan
出版时间:2007罹病 植株病 部软腐,但无恶臭,最后失水干枯而呈枯草黄色。叶柄症状与茎部同。病 叶受侵处灰褐色或浅黄褐色,湿度大时亦生较稀疏的绵毛状白霉,最后病 叶腐烂或干枯。在近几年的调查观察中,一直未见浅水栽植的豆瓣菜有菌核病 发生,而旱地栽植的豆瓣菜,不论大棚或露地种植的条件下均可受害,并且大棚中的病 情有较露地重的趋势。病 茎失水干枯后,菌核极易脱落,而病 茎空腔内的菌核则随病株残体遗留在土中。该病的初侵染,来自遗留在土中的菌核产生的子囊孢子。再侵染主要通过病患组织接触,由病 部长出的绵毛状菌丝体完成。这是我们首次在豆瓣菜上发现有由核盘菌引起的菌核病 。 -
报告模块八 蔬菜病虫害的防治
出版时间:2011(1)猝倒病 1)症状 属真菌病害,幼苗出土前即可受害,造成种子、胚芽或子叶腐烂,受害幼苗出土后,在近地面幼茎基部呈水渍状黄褐色病 斑,绕茎扩展,似水烫状,而后病 茎缢缩成线状,幼苗即倒地。病 斑的扩展受叶脉限制呈三角形,病 斑边缘明显,潮湿时叶背长出灰黑色霉层,发病严重时多个病 斑连接成片,全叶变为黄褐色干枯收缩而死亡。,受害叶片表现为褪绿种变黄,发病后期病 斑上产生许多黑褐色的小黑点,严重时病 叶组织变为褐色而枯死。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形成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的病 斑,扩大后呈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 健交界处出现白霉,干燥时病 部干枯,脆而易破。初期叶片呈水渍状暗绿色病 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轮纹斑,边缘具有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具同心轮纹,潮湿时病 部长出黑色霉层。主要症状是病 部有(同心)轮纹。 -
报告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Causing Brown Patch of Festuca arundinacea
出版时间:2007褐斑病又称夏枯病 ,是草坪上最为流行的病害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的冷、暖季草坪草中都有发生。高羊茅褐斑病的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和茎部,病 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初为水渍状,后变褐至灰白枯死,边缘红褐色。湿度大时,清晨可在病 部外缘观察到大量白色菌丝形成的“烟圈”及深褐色颗粒状菌核。感病 草坪草的褪色及萎陷可造成大块黄褐色或枯黄色的病 斑,多个病 斑合并可致使草坪草大面积枯死。致病性测定采用4mm菌丝块接种离体高羊茅叶片,28℃保湿培养2天后,叶片上可形成不规则形水渍状病 斑,边缘褐色。再次分离发病叶片的病 组织,可得到与接种病原菌菌丝体形态与培养性状一致的病原菌,证实该病原菌为高羊茅褐斑病的致病菌。 -
报告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Main Seedling Stage Diseases in 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
出版时间:20071.1.1 症状 主要症状是在茎基部靠近地表处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 斑,随病情发展,病 斑扩大后可绕茎一周,凹陷收缩,干枯,导致幼苗整株死亡。1.2.1 症状 该病可从种子发芽时侵染或从茎基部侵入,使幼苗呈褐色水渍状死亡或在茎基部始出现淡黄色水渍状斑,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病 斑逐渐扩大,受害茎部变细,水浸状烂断,导致整株死亡。1.3.1 症状 发病部位是接近地面的茎基部,受害后表皮上出现暗褐色至黑色水渍状斑,湿度大时,经5~7天,病 处可出现灰白色的霉状物,取病 部组织在保湿条件下培养,可见到洁白色的菌丝体。病菌向下发展,为害根部,破坏根系,使植株基部叶片变黄,顶部叶片枯萎死亡;病 斑向茎周发展破坏皮层组织,使水分、养分不能正常运输,植株失水、叶片发黄而逐渐死亡。在条件适宜时,病菌可从茎基部的表皮直接侵入或从伤口侵入,使病 部组织腐烂,造成死苗。农事操作、流水、昆虫可传播病害,种子也能带菌传染。1.3.4 发病条件 该病害的发生流行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 -
报告“中二软占”空间诱变品系的抗稻瘟病研究
出版时间:2007;病 级为4~5级的植株有368株,占46.5%;病 级在6级以上的有216株,占27.3%;80株原种对照种苗的病 级均在6级以上。试验结果表明,中二软占的种子经过返回式卫星搭载后,对稻瘟病产生抗性变异,其中抗性明显提高的占26.3%;抗性比原种提高(病 级0~5级)的植株数占72.7%。从空间诱变中二软占SP1中选取33株抗病和2株感病 植株的种子作为SP2的接种材料,原种中二软占作对照,接种稻瘟病菌株采用GD0193菌株。空间诱变中二软占SP1的2个感病 植株在SP2抗性没有产生分离,33个抗病植株在SP2抗性产生分离,而且各株系抗感分离的比例也不一样。将33个空间诱变中二软占抗病植株和1个感病 植株的SP4代株系进行抗谱测定,采用38个不同致病型代表菌株接种结果,原种中二软占和空间诱变感病 株系的抗谱分别为29.0%和34.2%,33个空间诱变抗病株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