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虫害防治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果实套袋与增色技术
出版时间:2011除进行果园的全年正常病虫害 防治 外,在谢花后7~10天,应喷药一次,一般应以喷保护性杀菌剂的代森锰锌等为主。盛花期禁喷高毒农药。套袋前2~3天,必须对全园喷一次杀虫杀菌剂,以保证不将病菌害虫套在袋内。 -
-
报告八、农产品质量安全
出版时间:2015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的农产品生产记录,必须载明3个方面的内容:一要详细记载生产活动中所使用过的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使用日期、停用日期;二要详细记载生产过程动物疫病、植物病虫草害的发生、防治 情况使用农药防治 病虫草害时,农药会附着在作物表面或进入作物体内,采收后仍然保留在作物表面或作物体内的现象叫做农药残留,农药残留的数量值称为农药残留量。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等方法,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3)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开展对农残的监督检查。(4)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实际上,无论当季蔬菜,还是反季节蔬菜,只要栽培环境未受到污染,病虫害 防治 到位,农药和肥料使用科学、合理,生产出来的蔬菜都是安全的,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
报告果树设施栽培
出版时间:20154.选适应性、抗逆性强的品种设施栽培为果树生长发育提供了特殊的环境条件,有些条件具有促进作用,有些则为不利因素,如土壤容易盐渍化、空气湿度过大、容易滋生病虫害 、光照不足等。(6)虫害,开花前特别注意蚜虫,一旦发现可喷吡虫啉防治 ,但浓度比露地栽培低30%左右,以防药害。(7)花期人工辅助授粉。如夏季修剪、病虫害 防治 、冬季修剪基本上与栽后当年管理相同。(1)金太阳。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从美国引进的品种。果实大,平均单果重60~70克,圆形。果实底色橘黄,微着红晕。抗寒、抗旱、耐瘠薄,对病虫害 抗性强,耐涝性较强。幼树结果较早,极丰产。6.其他管理如夏季排水防涝、病虫防治 等与露地栽培相同。 -
报告葡萄真菌病害
出版时间:2018其中,霜霉病、炭疽病、灰霉病、白腐病和黑痘病在我国普遍发生,不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或防治 不力,会导致严重损失,被列为我国葡萄上的重要真菌性病害。侵入果实需要通过伤口,最主要是冰雹造成的伤口;病虫害 造成的伤口等,可以成为白腐病侵入的通道。(3)落花后至封穗前的规范防治 。一般情况下,落花后至封穗前对于很多病害是关键性防治 时期。在这一时期,规范保护也是防治 白腐病的关键,要结合施用1~2次内吸性杀菌剂。(3)开花前、落花后是防治 黑痘病的最关键时期。可以根据去年黑痘病发生的情况、本地区(或地块)气候特点,结合防治 其他病害的防治 措施,采取合适的措施。(2)开花前、后,结合其他病虫害 的防治 ,使用药剂,控制白粉病流行的病菌数量。在有利于白粉病发生的地区(或设施栽培葡萄园),开花前、后,是控制白粉病流行的关键时期,应使用药剂控制白粉病病菌的数量。 -
报告枇杷生产技术
出版时间:2019枇杷采果后修剪的操作:疏剪过密枝、病虫害 枝、枯枝、细弱的结果母枝,对远离主枝的结果母枝留基部10~15cm回缩更新,为避免结果部位外移,对抽发过长的春梢和强壮的结果母枝留基部5~6张叶片短截,促使腋芽萌发夏梢成为结果母枝果实套袋的时期一般在最后一次疏果完毕,病虫害 发生之前进行。套袋用的果袋,一般用旧报纸或牛皮纸制作。 -
报告果树育苗
出版时间:2019苗木的质量直接影响果树的结果时期、果实的品质及产量、果树的适应性及抵抗病虫害 的能力,影响经济收益。凡用种子繁殖的苗木都称为实生苗。包括生产地点的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基质、病虫害 发生等情况,特别是保护地设施育苗中环境因素如何调节等。(2)产品成长记录。 -
报告常规小麦栽培技术
出版时间:2015播前晒种可以增加种皮的透性、增强种子的活力,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出苗快、出苗整齐,还可以减少病虫害 。晒种的方法和时间,视天气条件而定。为了防治 病虫为害,一播全苗,目前生产上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或杀虫剂、杀菌剂混合等拌种技术。病虫防治 应根据不同地区病虫发生情况,选择适当的种衣剂或拌种农药。小麦起身期常发生的病虫害 有:纹枯病、锈病、白粉病、红蜘蛛、蚜虫等。应加强田间调查、及时防治 。同时进行杂草防除。当田间有50%的单茎节间长度达到3cm以上时称为拔节期。该时期仍要注意防治 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病害以及蚜虫、黏虫等虫害,做好预测预报,进行及时防治 。小麦生育中期冻害常导致穗数和穗粒数减少,甚至大面积麦田不能抽穗。此时,晚霜是造成冻害的主要因素。因此,小麦抽穗后仍应做好预测预报进行及时防治 ,可用20%粉锈宁乳油,每亩40~50mL加水60~75kg喷施,或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60g加水750kg左右喷施,对防治 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叶枯病均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