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虫害防治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二十四)棉铃虫(Cotton Bollworm,Corn Earworm)
出版时间:20091.农业防治 秋后进行土壤深耕和冬灌,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越冬蛹,压低越冬虫口基数。坚持系统调查和监测,控制1代发生量。保护利用天敌,科学合理用药,控制2、3代密度。2.诱卵诱虫防治 有棉田地区,在棉田边缘种植数行春玉米,能够诱集棉铃虫成虫产卵和大量天敌,集中灭杀,对棉铃虫有明显的控制作用。3.生物防治 在棉铃虫产卵盛期,释放人工繁殖的赤眼蜂,能有效降低幼虫数量;也可喷施Bt乳剂,或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进行防治 。 -
报告一、营养缺乏及毒害(Nutrient Deficiencies and Toxicities)
出版时间:2013幼苗缺钾,幼叶生长速度减慢,呈黄色至黄绿色,叶尖枯焦状;根系不发达,须根减少,有的呈现褐色坏死;长期缺钾植株生长缓慢,节间变短,矮小瘦弱,支撑根减少,抵御病虫害 能力下降,且易发生倒伏。 -
报告(三十三)高粱芒蝇(Sorghum Shoot Fly)
出版时间:2013图3-98 高粱芒蝇为害(分蘖和分枝增多)图3-99 高粱芒蝇为害(植株生长点被害、心叶枯死)图3-100 高粱芒蝇成虫图3-101 高粱芒蝇幼虫和蛹1.农业措施防治 高粱出苗后1~4周最易受芒蝇为害。2.物理防治 利用高粱芒蝇成虫对腐烂鱼虾的腥臭味有较强的趋性,在芒蝇成虫发生期,于高粱田边放置装有腐烂鱼虾的容器,集中诱杀。3.化学防治 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拌种。 -
报告(七)东北大黑鳃金龟(Northeast Giant Black Chafer)
出版时间:20131.农业措施防治 秋收后深翻土地、改良土壤、合理轮作、铲除杂草、科学施肥、精耕细作等,以破坏地下害虫的生存条件,从而减轻为害。2.药剂防治 ①拌种法: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3%用量拌种,需适当增加播种量。 -
报告源于水稻植株的一株链霉菌F-1的鉴定和防病潜力研究
出版时间:2007链霉菌(Streptomyces sp.)是产生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微生物类群,利用链霉菌及其代谢产物防治 植物病害,在生防研究领域向来受到重视。本研究从健康水稻植株上分离到一株放线菌菌株F-1。这为将来利用其防治 温室、大棚病害和果蔬储藏期病害研究提供了试验依据。目前正在准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链霉菌菌株F-1产生的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测定。 -
报告(二十九)高粱蚜(Sorghum Aphid)
出版时间:20132.农业措施防治 可采用高粱、大豆间作,改善田间小气候,增加湿度,控制高粱蚜繁殖为害。3.化学防治 在蚜虫早期点片发生期及为害盛期前进行药剂防治 。 -
报告Review of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Resistance of Systemic Fungicides used for Controlling Oomycete Disease
出版时间:2007在对卵菌的综合防治 的措施中,化学防治仍然是控制卵菌病害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目前生产中普遍发生了卵菌对现有杀菌剂的抗药性问题,这对当前农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3]。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开发和应用的早期,人们认为这类杀菌剂的抗性风险是中等水平,但是1998年德国使用苯氧菌酯防治 小麦白粉病2年后发现防效明显下降,原因是小麦白粉病菌产生了抗药性,而且抗药性个体的适合度很高因此,在农药剂型的选择上,水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与卵菌有更好的亲合性,更适合卵菌病害的防治 ,能更好地发挥药效[32]。在新型农药品种开发的时候,要进行抗性风险评估,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 措施和使用规范。在未产生抗药性之前推广使用混合制剂,这样能减少选择压力,延缓抗性的产生,延长已开发产品的使用寿命。因此,根据卵菌的生物学特性、卵菌病害循环的规律和药剂的作用机理,要将病害的预测预报、农药剂型、用药规范、作物种类、作物品种、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当地作物的抗性水平等因素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制定防治 策略,才能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
报告(二十五)黏虫(Oriental Armyworm)
出版时间:2013图3-71 黏虫(左:成虫;右:蛹)1.农业措施防治 在越冬区,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减少小麦种植面积,压低越冬虫量,控制翌年的一代虫源。2.诱杀防治 成虫发生期,田间插放杨树枝把或谷草把、放置糖醋盆诱杀成虫,压低田间卵和幼虫的发生密度。于成虫产卵期,在田间插放谷草把诱卵,定期集中烧毁处理,或人工采卵,降低田间虫口密度。3.化学防治 在幼虫3龄前及时防治 ,用20%灭幼脲1号胶悬剂或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喷雾;或用20%氰戊菊酯乳油、20%甲氰菊酯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和0.3%二氯苯醚菊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