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虫害防治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六 田间管理
出版时间:2015另外,对于植株下部的病、老、黄叶要及时摘除,以减少病虫害 的传播和蔓延,增加透光率。对已收获的下部果实周围的枝叶要及时全部打掉。6 吊蔓及落蔓 番茄属蔓生草本植物,幼苗时,尚可直立。 -
报告警惕台湾番茄曲叶病毒病发生为害? 承蒙浙江大学周雪平教授鉴定病原、刘树生教授提供资料和信息,胡丽秋、陈为康、卢启强、夏万青同志协助调查,在此一并致谢!
出版时间:2007消灭虫媒,及时防治 烟粉虱。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稀释液、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稀释液、2.5%天王星乳油2000~3000倍稀释液、1.8%阿维菌素1500倍稀释液、1%甲胺基阿维菌素2000倍稀释液等进行防治 应在烟粉虱发生初期防治 ,并交替使用农药。 -
报告微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应用案例
出版时间:2012我国研制的绿僵菌油悬浮剂已大面积用于防治 蝗虫,但控制时间常需10~15d,防效在70%~90%,适用于中低密度蝗虫的防治 ,这些缺点极大限制了绿僵菌防治 蝗虫的效率。单独使用绿僵菌和白僵菌防治 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试验,在上杭县旧县乡水东村18年生马尾松林中进行,防治 面积10hm2,绿僵菌与白僵菌混合使用防治 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试验在上杭县湖洋乡湖洋村15年生马尾松林中进行,防治 面积8.2hm2。防治 时间为2004年3月4日至3月24日,防治 期间日平均气温15.2℃,日平均相对湿度77%,处理后20d内定期调查死亡情况。而生物药剂绿僵菌在防治 后略有降低后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在防治 蝗虫的前提下,绿僵菌的使用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报告抗根癌菌剂2号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0705002040191)。
出版时间:2007鉴于根癌菌来源于土壤,所以防治 的时间应选择在种子或植株接触未消毒的土壤之前进行种子或苗木的处理,从根本上阻止根癌菌的侵入。伤口是根癌菌唯一的侵染途径,所以保护伤口是最好的防治 切入点。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细菌课题组利用引进的国外K84菌株研制成抗根癌菌剂1号,已经成功用于防治 我国多种果树根癌病;并且,分离、筛选到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根癌病生防细菌,可以弥补国外K84菌株的抑菌谱缺陷本项目以其中一株高效菌株AE进行研究,以形成可以防治 多种植物根癌病的抗根癌菌剂2号,解决国外K84菌株只对核果类果树根癌病有效的问题和局限。 -
报告构建新型植保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出版时间:2010关键词:新型植保体系;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型植保体系是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监测、预报、防治 、检疫及新农药、新药械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安全使用等公益性职能,是粮食稳定增产、除自治区农牧厅每年拨付的几到十几万元的防治 经费,再无别的经费来源。二是植保体系网络断层,植保技术力量薄弱。市、县级植保人员亲自到田间进行各项调查,有时候难免会照顾不到面上的工作。3.4 探索防治 和服务模式,大力开展植保社会化服务工作按照“政府推动、项目带动、市场拉动”的原则,积极探索新型的植保服务模式。要因地制宜,主动探索防治 模式和服务方式,如“统防统治型”专业合作组织、“技术指导防治 型”机防队、“农民决策型”田间学校等,政府出资安排一定数量的植保器械,低价租赁给植保服务组织,按照“自愿互利、有偿服务3.6 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提高现代植保科技水平为构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持续植保”体系,提高植保常新能力,一是重点研究推广一批以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治 技术;二是大力开展新材料、新方法的试验 -
报告棉花抗枯萎病育种
出版时间:2012生产实践业已证明,应用抗病品种是枯萎病综合防治 技术体系中的核心技术,也是防治 枯萎病最经济、有效的技术途径。可是推广了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中心的综合防治 技术以后,枯萎病的发病率压低到5%以下,挽回了皮棉损失。同时,由于节省了农药等开支,极大地降低防治 费用,杜绝了人畜中毒事故和环境污染,保护了棉田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在与农作物病害的斗争中,有80%以上是靠抗病品种来防治 或减轻其为害的。但实践表明,抗病品种在生产上应用若干年后,常会丧失抗病性。另外,必须具有有些独立性状,如对某种特殊病虫害 的抗性,因为这种性状的基因较少牵涉到产量因素的负联系中去。 -
报告(三十)麦二叉蚜(Greenbug)
出版时间:20132.农业防治 措施 可采用机耕深翻,调整作物布局,合理轮作倒茬,改善田间小气候,控制蚜虫繁殖为害。3.化学防治 宜在早期点片发生期及为害盛期前进行。首先要做好虫情调查,当麦二叉蚜刚刚迁入高粱田(6月上中旬)后,选株进行蚜量调查,当出现“起油株”,即需防治 。①喷粉:用1.5%乐果粉剂喷粉,每亩1.5~2kg。 -
报告(三十一)玉米耕葵粉蚧(Corn Root Mealybug)
出版时间:2009由于其为害部位比较隐蔽,不易发觉,从叶片发黄到整株枯死仅3~5天,因此难以及时发现而延误防治 。1.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严重发生地区,采用玉米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秋季收获后深耕灭茬,杀灭越冬卵,冬季在麦田浇抗冻水,可杀死部分越冬卵。也可播种前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防治 ,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