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枝枯病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棉花枯萎
病 的农业防治出版时间:2012菌丝先穿过根系的表皮细胞,在细胞间隙中生长,继而穿过细胞壁再向木质部的导管扩展,并在导管内迅速繁殖,产生大量小孢子,这些小孢子随着输导系统的液流向上运行,依次扩散到茎、枝 、叶柄、叶脉和铃柄、花轴、种子等棉株的各个部位棉株感病 枯 死后,枯萎病菌在土壤中,能以腐殖质为生或在病株残体中存活,连作棉田土壤中不断积累菌源,就形成所谓的“病 土”,此乃年复一年重复侵染并加重发病的主要根源。因此,病 田轮作,实质上只能起到减少发病的作用,短期的旱地轮作对根除病 原是无济于事的。中国有的棉区棉农习惯于将整枝后的棉株枝 、叶作泡清粪施于棉田,助长了病害的发生,加重了为害。年份病 土保存期(年)川F5陕F9浙F2冀F8新F1新接川F5(CK)病 指比1981年±%病 指比1981年±%病 指比1981年±%病 指比1981年±%病 指比1981另外,轮作还可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促使对病 原物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活动的加强,从而抑制病 原物的滋长。轮作作物的有效性,要依据病 原物的寄主范围及病 原物在土壤中存活年限而确定。 -
-
报告苹果腐烂
病 的流行原因分析与防治关键技术探讨出版时间:2007苹果腐烂病 又称串皮湿、臭皮病 、烂皮病 ,是一种发生范围广、为害程度重、损失极大的苹果树病害,全国各苹果产地均有发生,尤其是近10多年来在全国各地蔓延较迅速。苹果腐烂病 萌芽前用药消灭枝 干上的菌源十分重要,许多果农不重视此次施药,萌芽后刮除病斑必须进行,而多数果农到了花期以后病 斑明显时才刮除,病 斑扩展迅速,还会使病原菌大量传播;三是病 斑刮除不彻底。发现病 斑后,应刮除至木质部,边缘要超过病 部1cm左右,而有的果农刮得浅或刮得范围小,造成病 斑复发率较高,还有的果农不将刮下的病 皮带走,再次形成侵染源;四是药剂选择不合理。3.1.2 及时修剪,合理负担 大小年现象是造成树势衰弱的重要原因,因此要通过疏花疏果、修剪等措施,合理负担,避免树体消耗过大;适时冬剪和夏剪还可剪去病虫枝 、枯死枝 、内膛过密枝 ,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以减轻其他病虫害的为害刮病 斑时,要刮至露出木质部,边缘要超过病 部1cm左右,刮好后及时涂药保护。 -
报告棉花枯萎
病 的致病机理及抗病机制出版时间:2012棉花枯萎病在子叶期即表现病状,可分为黄色网纹型、紫红型、黄化型和急性青枯 型,但以黄化型为基本性状,表现为叶子黄色兼有大块变色枯焦斑,最后叶子脱落。在测定的病 指方面,PGmⅠ接种后的病 指高于PGmⅡ接种的,但这种差异在统计学分析上并不显著,而这两个突变菌株的病 指都显著低于母菌株(表3-2)。而感病 品种的酶活性低于抗病品种可能是因为感病 品种受到病 原物侵染后积累的O-2过多造成受害植株SOD防御酶体系崩溃,导致SOD活性降低。至于接种后感病 品种SOD活性快速上升而高于对照,可能是因为这种高水平的酶活性可以清除植物—病 原物亲和性互作产生的超氧阴离子,使感病 品种受到病 原物侵染后不发生过敏性反应,病 原物可以在寄主内扩展,从而表现为感病 抗病、耐病 和感病 品种不仅在受到病 原物侵入前就存在差异,而且更重要的是染病后抗性与其产生抗性机制的速度和程度的差异。 -
报告绿色木霉菌Tr9701的抑
病 机理及其在黄瓜叶片、根部定殖初探出版时间:20071.2.3 绿色木霉菌对立枯 丝核菌重寄生作用的显微观察 将灭菌赛璐玢膜置于直径90mm的水琼脂培养皿上,在平板两侧各植入经活化培养的绿色木霉和立枯 丝核菌菌丝块,25℃下对峙培养,待菌丝接触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绿色木霉菌Tr9701几丁质酶粗提液对立枯 丝核菌、灰葡萄孢霉的抑菌活性在平皿接种后2天内,立枯 丝核菌、灰葡萄孢霉菌丝生长迅速,但菌丝接近木霉几丁质酶粗提液接种点周围时,生长缓慢,最后停止,从而形成明显抑菌圈显微观察显示绿色木霉菌对立枯 丝核菌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绿色木霉菌丝与立枯 丝核菌菌丝接触后并列生长或缠绕,有时以钩状结构入侵立枯 丝核菌菌丝。在接触后期则观察到被寄生的立枯 丝核菌菌丝断裂和消解的现象。经显微观察发现,绿色木霉Tr9701对于立枯 丝核菌是通过趋向生长、识别、接触缠绕和穿透,寄生于病原真菌之上,对立枯 丝核菌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此现象证明,当绿色木霉菌遇到立枯 丝核菌等病原菌时,受到刺激和诱导,产生溶菌酶,抑制立枯 丝核菌等的生长,并可降解菌丝。生防菌在植物表面的定殖能力反映了生防菌在植物表面与病原菌竞争空间和营养的能力。 -
报告豫西地区辣椒病毒
病 发生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方法出版时间:2007花叶型初现明脉轻微褪绿或现浓、淡绿相间的斑驳,全株叶片褪绿,继续发展则叶面皱缩畸形,或形成线形叶,果实变小,植株严重矮化;黄化症状呈上升趋势,表现为叶色均匀黄化或黄色斑驳,植株矮化或矮化不明显;坏死型主要表现为枯 顶症状,病株部分组织变褐坏死,植株生长点呈水渍状枯死,叶片黄化,随后叶片逐渐脱落,在叶片上,产生黄绿相间的斑驳或大型黄褐色环斑;畸形丛枝 型的植株节间缩短,幼叶狭窄或呈线状,叶面皱缩,植株上部叶丛生,呈丛簇状,但枯 顶型病毒病 往往在田间湿度大时发生较多,传播较快;烟草花叶病毒和其他多种植物病毒可以经接触及伤口传播,通过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传染。生长前期避免大水漫灌,浇水后及时中耕,力争做到早定植,早生根,早结果,在发病盛期到来之前已花果满枝 。结果期不能缺水缺肥,以防早衰。搞好田园卫生,及时清除田间路边杂草,如酸浆、反枝 苋、刺儿菜及藜等,以减少病毒来源。 -
报告葡萄综合性病害——葡萄酸腐
病 出版时间:2018葡萄酸腐病 由多种因子、多种病原引起或造成的。葡萄酸腐病 近十年在我国逐渐成为重要的病害之一,很多人把酸腐病 与炭疽病或白腐病 相混淆,使用防治炭疽病或白腐病 的药剂,不但没有防治效果,照样造成果实的腐烂,而且增加了成本,威胁食品安全(容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当时,由于对酸腐病 比较陌生,没有足够重视。2000年,开始对葡萄酸腐病 进行调查,发现酸腐病 在我国的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天津等地普遍发生,有些葡萄园损失非常大,达到80%。我们对品种间的发病差异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品种间对酸腐病 的抗病性有较大差异。酸腐病 是后期病害,基本上是果实成熟期的病害。为害最早的时期,是在封穗期之后。酸腐病 的症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引起酸腐病 的真菌是酵母菌。空气中酵母菌普遍存在,并且它的存在被看作对环境非常有益。所以,发生酸腐病 的菌源之一“酵母菌”来源不是问题。引起酸腐病 的另一病原菌是醋酸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