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管理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柑橘(砂糖橘)结果期
管理 出版时间:2018砂糖橘、春甜橘、金柑、明柳甜橘、茂谷柑、W·默科特结果早,投产快,产量高,特别是砂糖橘、春甜橘,种后第5年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3000~5000千克。要获得高产优质,除了高标准建园、加强病虫害防治以外,种植后的田间管理措施特别是树冠管理技术是否科学、合理、及时、到位,就成为柑橘能否持续获得高产高效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对结果树树冠的管理,通过科学的整形修剪、合理的肥水管理,培养通风透光良好、结果母枝多而健壮的丰产树形,通过保花保果技术的应用达到多结果、年年结果的目的,最终实现丰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目的。砂糖橘、春甜橘、明柳甜橘、W·默科特主要以秋梢为结果母枝(图4-1),金柑、滑皮金柑则以春梢和少部分夏秋梢为结果母枝(图4-2)。因此,如何培养数量充足、充实健壮的秋梢或春梢作为结果母枝就十分关键,其数量和质量关系到翌年的产量和质量。要根据树龄、树势、挂果量培养好结果树各个阶段量足质优的结果母枝。一般要求青年结果树培养100~200条、长度20~30厘米;成年结果树和老年结果树培养200~300条、长度15~25厘米,叶片浓绿、健壮充实、无病虫害的结果母枝。图4-1 砂糖橘的秋梢结果母枝图4-2 金柑的春梢结果母枝放秋梢时间要根据树龄、树势、结果量、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来决定。砂糖橘、春甜橘以秋梢为结果母枝,如放梢太迟,秋梢不充实,影响花芽分化与结果;放秋梢过早,容易促发冬梢,影响翌年的花量。所以,对砂糖橘、春甜橘、明柳甜橘、茂谷柑、W·默科特来说,结果多、树势弱的缺水的山地果园,适宜在大暑至立秋前放秋梢;对结果少、树势旺盛、水田栽培或灌溉条件好的果园,则可在立秋后至处暑前放秋梢。金柑、滑皮金柑则以重点培养充实的春梢为结果母枝,在春梢萌芽前及时完成修剪、施肥、淋水等工作。图4-3 短剪徒长枝第一,在放梢前15~20天,对树冠中上部丛状密生枝、旺长枝、徒长枝、落花落果枝、弱枝进行短剪或疏剪(图4-3至图4-5),促发更多健壮秋梢抽出。对结果多的树,应疏去部分皮厚、粗糙、过大、品质低劣和畸形的果实。同时,剪除病虫枝、枯枝,减少养分消耗,促发秋梢。第二,在金柑、滑皮金柑采果后要及时进行修剪,重点对树冠中上部的结果枝、落果枝、徒长枝、弱枝进行适当的短截,促发健壮的春梢,确保当年结果母枝的数量和质量。图4-4 砂糖橘丛状枝枝条多而密图4-5 短剪后的丛状枝砂糖橘、春甜橘、明柳甜橘、W ·默科特、金柑、滑皮金柑结果早,产量高,对肥水的要求较高,如果肥水管理跟不上,就容易造成树体营养失调,树势衰退,产量下降,砂糖橘、春甜橘、明柳甜橘、W·默科特还容易出现大小年现象。因此,应因地制宜,合理施肥。土壤施肥要根据品种、树龄、树势、产量、肥料、季节、天气、土壤等不同情况进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料的效用,确保丰产、稳产、优质。原则上采取追肥、化肥浅施,基肥、有机肥深施。(1)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每年冬季的12月至翌年1月采果后或夏季的6—7月,沿树冠滴水线下挖长80~100厘米,宽、深各40~50厘米的长方形坑,施肥量约为全年的40%左右,肥料以有机肥为主,配合商品肥。以株结果50千克的产量计算,每株施入绿肥、杂草、腐熟农家肥等有机肥20~30千克,复合肥1~1.5千克,磷肥1千克,饼肥1~2千克,熟石灰1~1.5千克,肥料与土要尽量拌匀施下,避免肥料过于集中造成伤根。深施重肥的位置需逐年轮换,保证土壤疏松肥沃,树体有足够的养分,为丰产、稳产、优质打下基础。(2)萌芽促花肥。柑橘生长、开花结果周期长,生长量大,消耗养分多,而土壤养分有限,所以应及时通过追施肥料补充营养。可在春梢萌芽前10~15天,在树冠滴水线附近开深10~15厘米的环状沟,每株施入0.3~0.75千克尿素、0.5~1千克复合肥,加腐熟的麸水或沼气液30~40千克,施后回土。(3)稳果肥。春梢生长、开花坐果与幼果发育使树体养分大量消耗,而且新梢生长与花果之间还相互争夺养分,导致落花落果。因此,要及时施稳果肥以减少落花落果,促进新梢转绿,提高坐果率。可在谢花2/3左右时,开浅沟每株施入尿素0.3千克、复合肥0.5千克、硫酸钾0.2千克,加施腐熟猪牛栏粪水或沼液30千克。(4)壮果促梢肥。在秋梢抽发前10~15天,沿树冠滴水线附近挖10~15厘米深的浅沟,每株施入尿素0.3千克、复合肥0.5~1千克、腐熟花生麸2~3千克。此次施肥最好同时加腐熟花生麸水30~40千克。目的是保证树体有足够养分,促进果实膨大和秋梢抽发,为翌年开花结果创造条件。(5)采果肥。施采果肥的目的是恢复树势,为翌年开花结果做准备。一般在采果前后进行,树冠盖膜后往往不方便施肥,因此,为了既方便又能及时将肥料施下,可将采果肥提前至11月份、树冠盖膜前施完。肥料以农家肥和有机肥为主,结合商品肥料,按株产50千克计算,每株施农家肥20~30千克、饼肥2~3千克、复合肥1~1.5千克、石灰0.5~1千克。各次追肥的具体施肥种类与施肥量,需根据品种、树龄、树势、产量、土质、气候等情况灵活掌握。大部分叶面肥可与农药结合使用,从而减少劳力、节约开支,但使用时要注意农药及叶面肥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免降低药效和肥效。叶面肥最适宜在新梢期和幼果期使用,阴天或下午3时以后喷洒效果更好,具体的叶面肥种类、使用时期与浓度详见本章第四节。水分是柑橘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俗话说: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缺水会使植株萎蔫枯死,而土壤水分过多或湿度过大,则会造成烂根或发病落叶,导致植株衰退甚至死亡。因此,加强水分管理,对柑橘早结、丰产、稳产、优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生产上,如果阴天叶片出现轻微萎蔫症状,或在高温干旱天气条件下卷曲的叶片在傍晚不能及时恢复正常,就要及时淋水,保证树体对水分的需要。柑橘在春梢萌动期及开花期(2—4月)、果实膨大期(5—10月)对土壤含水量十分敏感。当土壤含水量沙土<5%、壤土<15%、黏土<20%时,就要及时淋水。一般砂糖橘、春甜橘裂果期在9月上旬至11月上旬,这个时期如遇到连续干旱,那么每隔15天左右应淋水1次,保持土壤水分均衡,防止因缺水而影响果实膨大,并防止久旱下大雨导致裂果。同时,在秋冬季节利用果园生草,树盘覆盖,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柑橘在秋、冬季及秋梢老熟后要适当控水:一是防止水分过多,不利于花芽分化;二是抑制抽发晚秋梢和冬梢,使树体更好地积累养分;三是为了提高果实的含糖量,增进果实的风味,同时提高果实耐贮性,在果实采收前1个月内也要适当控制水分,保持土壤适当干旱。果实采收前的10~15天需完全停止灌水,以降低土壤含水量,提高果实品质。长期干旱会使土壤水分大量减少,导致柑橘植株缺水,叶片褪绿、卷缩,果实生长发育停止,严重时引起落叶、落果,枝叶干枯等,甚至出现植株死亡现象。反之,柑橘受涝时间过长或果园低洼长期浸水,植株容易发生根系腐烂、叶片黄化、枯枝等。因此,旱季要注意防旱,雨季注意防涝。主要措施有:第一,建园时搞好果园供水、排水系统,做到能灌能排;第二,改良土壤,每年通过深翻压绿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抗旱性,使土壤水分能排能蓄;第三,在干旱前和大雨过后,及时中耕松土,使空气进入土壤孔隙,可降低土温,减少水分蒸发;第四,在树盘覆盖稻草、杂草或反光薄膜(图4-6),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土壤温度;第五,果园生草栽培(图4-7),除树盘杂草要铲除外,株间、行间非恶性杂草宜保留,或人工种植白花草等。图4-6 树盘覆盖稻草图4-7 果园生草栽培影响柑橘落花落果的原因很多,如长期低温阴雨、缺乏光照、高温、栽培管理不当、树势衰弱、养分供应不足、树势生长过旺、砧木不当、新梢过多与花果争夺养分、病虫害严重等都会导致落花落果。因此,如何把保花保果各项技术措施及时做好非常重要。主要的保花保果技术如下。主要作用是壮蕾、壮花及提高花的质量,提高坐果率,柑橘从花芽分化开始到新梢萌芽至开花结果,树体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特别是采用避雨避寒栽培技术后,砂糖橘、明柳甜橘、W ·默科特、夏橙、春甜橘、金柑留树挂果时间长,更要及时补充足够的养分,才能保证树体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因此,在春梢萌芽前15天左右,沿树冠滴水线附近开环沟施1次花前肥。特别是对衰弱树,要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在现蕾期和谢花后,人工抹芽控梢,把部分营养春梢和谢花后无果的营养枝抹去,可减少落蕾落花。同时,在6月中下旬前,对结果树萌发的早夏梢全部抹除,以减少大量的养分消耗,防止大量落果。在花蕾期、谢花期和幼果期分别进行根外追肥,能及时补充养分,减少落花落果。在花蕾期喷施0.2%~0.3%尿素液+0.2%磷酸二氢钾+0.1%硼砂或速乐硼1000倍液,每隔10~15天1次,连喷2次。谢花后可喷1次0.3%~0.4%复合肥液加含微量元素的叶面肥。也可在花蕾期、生理落果期喷施600倍果叶康3~4次。春季雨水多,开花后花瓣和花丝容易黏附在子房和花托上,造成小果腐烂而落果。因此,可在开花期间每隔5~7天定期摇花,把凋谢的花瓣摇落。人工抹梢成本高,采用药物控梢见效快、效果好。在夏梢期喷杀梢素、控梢素能有效杀死已萌发的夏梢,抑制夏梢生长。但在使用时要严格控制浓度,切忌浓度过高,同时不能与叶面肥、农药混合使用,以免产生药害。在柑橘开花、生理落果期,根据品种的不同,特别是对无核的品种,适当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有效减少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出现异常天气时,更要注重生长调节剂的应用。(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生产上应用较多的主要是赤霉素(920)、芸苔素内酯、细胞分裂素、复硝酚钠(爱多收)、防落素(B9)、2,4-D等。(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在使用前必须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有效成分和使用方法,然后根据落花落果和天气等情况使用。如春季低温阴雨,天气异常,为提高花的质量和壮蕾壮花,在现蕾期至谢花期间,宜用芸苔素内酯、细胞分裂素、复硝酚钠等;谢花后至第二次生理落果期落果最为严重,此时应喷施赤霉素、防落素、2,4-D,效果明显,喷时要对果面、果梗、蜜盘均匀喷洒。赤霉素有粉剂和水剂2种,粉剂为无色结晶粉末、不溶于水,要先用少许酒精或高度白酒溶解后使用,水剂则按指定浓度使用即可。(3)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浓度及次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要严格控制浓度和次数,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当浓度超过100毫克/升时,易产生药害。生产上有的果农滥用药物,把4、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入几种叶面肥混合喷施,有的则从现蕾开始至幼果膨大期间,每10~15天喷1次,持续2~3个月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叶面肥,多达5~6次,这种做法既浪费,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用赤霉素每克加水10~15升或2,4-D每克加水50~80升,连续使用多次。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叶面肥混合使用,容易刺激果皮变粗、变厚。正确的使用方法是:赤霉素每克加水30~50升、2,4-D每克加水200~300升,5%芸苔素内酯与细胞分裂素用1000倍液,复硝酚钠用3000倍液,使用2~3次为宜。植物生长调节剂最多同时用2种,不能超出3种,叶面肥加1~2种即可。 -
报告小麦自然灾害及其应变
管理 出版时间:2015小麦干旱灾害是指由于土壤干旱或大气干旱,小麦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到的水分难以补偿蒸腾的消耗,使植株体内水分收支平衡失调,引起小麦生育异常乃至萎蔫死亡,并最终导致减产和品质降低。干旱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在小麦生长季,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情发生,成为河南省小麦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因此,从小麦干旱发生的气候成因出发,探讨河南省小麦干旱发生的规律和风险,并从防灾减灾角度提出防御干旱减轻危害的措施,以减轻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损失,是一项重要的长期战略性任务。干旱是河南历来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成灾程度重的农业气象灾害。干旱灾害形成的原因极其复杂,有自然的、社会的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但天气气候方面的原因仍是最主要的。大气降水偏少是干旱灾害形成的直接气候背景,干旱的季节性、区域性及阶段持续性等特点的形成都与河南省降水气候的基本特点一致,这取决于影响河南降水的大气环流系统活动的异常。由于河南省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带,正是夏季风影响的北缘地带,农业气象干旱与大气季风环流形势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中纬西风带的相互冲突和异常移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东南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向内陆输运的主要源动力,而中纬西风带异常移动则不能将北方干冷空气正常输送到华北广大平原,长期缺乏水汽来源或没有较强冷暖空气交汇、相互作用,必然导致降水稀缺,引发气候干旱和农业干旱。每年3月左右,即冬小麦返青—拔节时期,我国北方受长波脊控制,东亚大槽较强,河南省处于脊前深厚的高压系统内,天气晴好,较少有冷空气活动,或冷空气活动偏北、偏东。同时若当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同期偏弱、偏西时,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位置偏南,冷暖空气交汇的结果多是在江南地区发生冲突形成雨区,黄淮海冲积大平原长时间处于高压脊的控制下,气温回升幅度逐渐变大,加上暖湿气流不能及时输送,缺乏冷暖空气交汇的大气环流条件,从而导致春季降水偏少,加之春季增温加快,土壤失墒快,给小麦生长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河南有“十年九旱”“春雨贵如油”之说。初夏,正值小麦灌浆—成熟之季,极地的冷空气往往不能向我国华北地区流动或冷空气开始逐渐衰退;同时副热带高压偏弱、偏南,大范围降水很难形成,不能满足冬小麦生殖生长的需水要求,局部大量降水反而对小麦造成涝害。10月中上旬,全省冬小麦开始播种,若副热带高压南撤较早,或冷空气活动开始增加,冷暖空气不能配合出现,易造成全省秋季少雨干旱和光温条件的不稳定变化。冬季受北方蒙古冷高压控制,全省大部盛行西北风,气候干冷,降水少而弱,不利于土壤保水和冬小麦安全越冬。结合干旱灾害的发生特点及冬小麦生育期内的不同水分需求,开展干旱灾害的防御工作可从以下8个方面入手。小麦播种前,进行土壤湿度测定,如果0~100cm土壤相对湿度低于80%,则应灌底墒水,灌水量以100cm深度达到田间持水量为准。充足的底墒水可有效防御后期干旱的发生。播种前进行深耕,深度应达30cm。各点应依据当地情况,争取达到该标准。上季玉米收获时,用秸秆粉碎机将秸秆粉碎,然后进行深耕,将其翻压入土中。视条件进行。播种前用多功能防旱剂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覆盖材料为麦秸,覆盖时间在12月下旬,覆盖地段面积每个点不少于100亩,覆盖量为300kg/亩。覆盖前,如果麦田杂草较多,应先进行一次中耕锄草。底肥不足的地段应在覆盖前追施纯氮2kg/亩以上。覆盖时应注意将麦秸覆盖在行间,尽量不压或少压麦苗。在小麦生长期间,每旬测定一次土壤湿度,当100cm土壤相对湿度平均值小于如下数值时应及时进行灌溉:分蘖—越冬60%,返青—起身55%,拔节—抽穗60%,抽穗—乳熟65%。灌溉量45~60m3/亩或以100cm达到田间持水量的90%为准。当土壤相对湿度降到70%时,喷施多功能防旱剂。喷施时间为小麦拔节(3月下旬)至乳熟(5月20日前),剂量每509防旱剂对50kg水,可喷洒1亩地。4月中下旬至5月初,喷施防干热风制剂(磷酸二氢钾),用量每亩250g对水50kg。干热风是指小麦生育后期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又叫火风、热风、干旱风。干热风是一种复合灾害,包括高温、低湿和风3个因子,但其中主导因子是热,其次是干,因此,也可列入热害之列。因为气温高,湿度低加上风吹,使作物蒸腾加速,植株体内缺水,引起灾害。干热风是我国北方小麦生产上的重大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多发生在5~7月,以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干热风发生最集中的时段,这时正值小麦抽穗、扬花、灌浆之际,轻者灌浆速度下降,粒重降低,重者提前枯死麦粒瘦瘪,严重减产。干热风活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高温低湿型,这是河南小麦干热风的主要类型,其特点是高温低湿,主要出现在小麦开花、灌浆期间。干热风发生时温度猛升,空气湿度剧降,最高气温可达32℃以上,甚至可达37~38℃,相对湿度可降至25%~35%以下,风力在3~4m/s以上,干热风结束时温度下降,湿度回升。二是雨后枯熟型,这类干热风的特点是雨后出现高温低湿天气,即在高温的天气里,先有一次降水过程,雨后猛晴,温度骤升,湿度剧降,也有时在长期连续阴雨后出现上述高温低湿天气,造成小麦青枯死亡。干热风按其强度可分为轻、重两级,河南麦区的具体划分指标如下表所示。干热风日重14时:气温≥32℃,相对湿度≤25%,风速≥3m/s轻14时:气温≥30℃,相对湿度≤30%,风速≥2m/s干热风天气过程重凡连续出现2天以上重干热风,或3天以上轻干热风轻连续出现2天以上轻干热风,或一轻一重干热风干热风年型重一年中出现一次重干热风过程,或一轻一重过程,或两次以上轻干热风过程轻一年中出现1~2次轻干热风过程表 河南省小麦干热风发生的气象指标(高温低湿型)雨后枯熟型干热风指标为:小麦成熟前10天以内,有1次小雨过程,降水量5~10mm,雨后猛晴,3天内有1天以上日最高气温≥30℃,相对湿度较低,风速≥3m/s,即为一个雨后青枯日。高温低湿型干热风发生的总体特点是:南少北多、南轻北重,其中郑州、洛阳、三门峡、焦作一带、安阳以东到濮阳一带及商丘东部一带发生日数在3.0天以上,是干热风多发区,出现概率为10年8~9遇;而卢氏、方城、驻马店到项城一线以南则为少发区,平均发生天数仅0.5~2.0天,出现概率为10年4~5遇。重度干热风郑州西部到巩义一带发生天数最多,年平均达2.0天以上,发生概率10年6~7遇;而卢氏、伊川、方城、确山到新蔡一线以南发生日数较少,年平均不足1.0天,发生概率为10年3~5遇。雨后枯熟型干热风,各地年平均发生概率为10年2~3遇到5~6遇。总的发生规律是西南部轻东北部重,其多发中心集中在开封、安阳及驻马店、新蔡一带,年平均发生日数在1.5天以上,少发中心主要在豫西伏牛山区和豫东商丘一带,年平均出现日数不足1.0天。干热风还有随着海拔高度升高发生率减少的特点。豫南大别山区由于地势高,气温偏低,干热风都较轻或基本无干热风发生。但在豫东北以及淮河以北的广大平原地区干热风发生严重,这主要是由于气温翻越太行山,豫西山地的焚风增温作用,以及黄河故道低洼盐碱地的影响所形成。干热风对小麦的影响主要是危害小麦的扬花灌浆。在高温、低湿及大风的条件下,小麦叶片光能利用率低,籽粒形成期缩短,根系呼吸受限,吸水能力减弱;如果是雨后干热风,蒸腾作用加强,植株体内水分失去平衡,总氮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碳代谢水平、细胞质膜透性等因子受到制约,甚至出现生理脱水,茎叶青枯,籽粒干秕,千粒重明显下降。干热风还使小麦灌浆过程缩短,迫使小麦提前成熟,造成减产。干热风发生时,植株的芒、穗、叶片和茎秆等部位均可能受害,最先体现在植株顶部。轻者小麦叶片从顶端到基部失水后青枯变白或蜷缩萎凋,颖壳变为白色或灰白色,芒尖干枯、炸芒、籽粒干瘪,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重则严重炸芒,顶部小穗颖壳和叶片大部分干枯呈灰白色,叶片卷曲呈绳状,枯黄死亡。干热风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发生,小麦的受害症状和程度的表现也不同:在开花和籽粒形成期,主要影响开花受精能力,使不孕花数增加,减少穗粒数;在灌浆成熟期发生,则会使日灌浆速率突然出现下降现象,灌浆期缩短;在成熟前10天左右受雨后枯熟型干热风危害,麦田呈现大面积青枯。防御干热风对小麦生产的稳产、高产有特殊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和创造了不少抗御干热风的经验和方法,可以概况为“躲”“抗”“防”“改”。“躲”是指合理的作物布局和品种布局,调整作物播种期以避开干热风的危害;“抗”是指选育抗干热风的优良品种,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增强小麦抗御干热风的能力;“防”是指干热风来临前采取灌水施肥等农业技术措施防御干热风的危害;“改”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改土治水,以改善小麦生育的环境条件防止干热风的危害。目前防御干热风的有效途径可分为以下3类。1.生物措施即通过植树造林,加强农田林网化建设,减轻干热风的危害。林网效应不仅能削弱风力,增加林网间的空气湿度,减少蒸腾,调节近地层气温,还有防御其他农业气象灾害的能力。因此,加强农田林网基本建设,改善农田小气候,是防御干热风的一项战略性措施。2.农业技术措施(1)选抗干热风良种。这类小麦品种的特点是灌浆速度快,早熟、抗旱,耐高温,不易感染病虫害等。选育丰产性好、抗干热风强的品种是防御干热风的根本措施。(2)改革耕作、栽培技术。适时播种可以培育壮苗,为抵抗外界不良环境奠定基础;适时收获可躲过小麦生育后期干热风的危害。另外,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土壤肥力、耕作制度等具体情况,通过调整作物布局,也能取得防避干热风的效果。(3)适时浇足灌浆水,酌情浇好麦黄水。试验表明,麦田后期灌一次水,地表温度可以降低4℃左右,小麦株间湿度可增大4%~5%。故干热风发生前浇足灌浆水,可适当降低植株体温,麦田小气候条件得到改善,能够有效减轻干热风的危害。对于高肥水麦田,浇麦黄水易引起减产,这类麦田只要在小麦灌浆期没下透雨,就应在小雨后把水浇足,以免再浇麦黄水;而对于保水力差的地块,当土壤水分亏缺时,可在麦收前8~10天浇一次麦黄水。根据天气预报,若浇后2~3天内可能出现5级以上大风时,则不要进行浇水。3.化学措施在干热风来临之前,或小麦生育后期向叶面喷施化学制剂,调节小麦新陈代谢的能力,增强株体活力,达到抗灾的目的。可供选用的化学制剂有:草木灰、抗旱剂一号、阿司匹林、磷酸二氢钾、氯化钙、萘乙酸、硼肥、锌肥等。这些制剂大多能提高小麦抗旱或抗干热风的能力,增强光合作用,提高灌浆速度和籽粒饱满度,或使小麦叶片气孔处于关闭状态,减少植株蒸腾失水量,从而减轻干热风的损失。但要注意不同药剂施用的时间不同,某些药剂之间不能混合使用。(1)草木灰。在小麦孕穗期或抽穗期,每亩喷施10%的草木灰浸出液50kg,既能提高小麦抗旱或抗干热风的能力,又能加速灌浆,增加粒重。(2)抗旱剂一号。该剂主要成分为黄腐酸盐,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小麦孕穗期前后,亩用抗旱药剂40~50g,加适量水,全田喷洒。以叶片正反两面都着药液为度。不仅能有效抗御干热风的危害,而且可以增加小麦绿叶面积,增产15%~20%,达到一药多效之目的。(3)阿司匹林。在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喷施0.04%~0.05%的阿司匹林水溶液,可使小麦叶片气孔处于关闭状态,减少植株蒸腾失水量,从而减轻干热风的危害。(4)磷酸二氢钾。在小麦孕穗、抽穗和开花期,各喷施一次0.2%~0.4%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每亩每次50~75kg,可促进小麦结实器官的发育,增强光合作用,减少叶片失水,加速灌浆进程,提高麦秆内磷、钾含量,增强抗御干热风的能力。注意,该溶液不能与碱性化学药剂混合使用。(5)氯化钙。在小麦开花期和灌浆始期,各喷施一次0.1%的氯化钙水溶液,每亩每次50~70kg,通过增强小麦叶片细胞的吸水和保水能力,减少植株水分蒸腾。(6)萘乙酸。在小麦扬花期及灌浆初期,喷施萘乙酸水溶液各一次,每次每亩用量50~70kg,也能有效减轻干热风的危害。(7)硼、锌肥。在50~60kg水中加入100g硼砂,在小麦扬花期喷施。或在小麦灌浆时,每亩喷施50~75kg 0.2%的硫酸锌溶液,可有效促进小麦受精,加速小麦后期发育,增强其抗逆性和结实。黄淮麦区冻霜害是仅次于干旱的一大自然灾害,其发生频繁,面积大危害重,时常造成小麦的减产,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如1954年发生的霜冻,当年小麦受灾面积达350万公顷,受灾的各省减产30%~50%,重灾地区减产60%~70%;其次是1998年约290万公顷;1995年的200万公顷;1993年的114.7万公顷;1990年的98.3万公顷。近年来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只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预防、抗御和减轻其危害程度,形成防、抗、缓、减霜集成技术体系,就能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冻害是一种低温灾害,小麦的冻霜害可分为冻害、冷害和霜冻害。冷害是气温高于0℃,植株体温度短时在0℃以下的一种低温灾害,冷害一般对小麦不会直接产生危害症状。冻害是小麦越冬及越冬期间的低温灾害,特点是低温绝对值低,一般越冬时突然降温温差在12℃以上,绝对温度在-5℃以下才可能形成冻害,且随温度绝对值的提高冻害加重。黄淮麦区冻害的发生绝大部分是品种或播种期选择不当或耕作整地太差而造成,人为因素可以避免。如2008年秋冬连旱,4次低温过程,对砂地和整地质量非常差的淤地影响非常大,冻害在3~4级,而整地质量较好的麦田冻害一般在2级冻害或更轻。霜冻害是指小麦处于旺盛生长(拔节以后)阶段的低温灾害,其气候特点是前期升温快,冷空气来时降温幅度大,最低气温在0℃以下,草面最低气温在-3℃即可造成拔节后小麦的霜冻害。在小麦的生育后期,1℃左右的气温也可造成小麦的霜冻灾害。晚霜冻害由于时间短,来得突然,不易针对性的预防,只有通过各个方面的栽培措施进行预防,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对于黄淮麦区主要发生的冻霜害按时间划分如下。越冬冻害是指小麦在进入越冬时发生的冻害。主要冻害特征是冻伤部分叶片,冻死分蘖的现象很少。播种过早的地块能冻死主茎和大分蘖,对于播种过晚整地质量又差的地块也有冻死苗的现象。1.选择合适的播期播量一般半冬性品种播期掌握在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8℃时播种比较适宜,黄淮麦区在10月9日以后,播量6~7kg/亩;弱春性品种播期在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6~18℃时比较适宜,黄淮麦区在10月15~18日,春性品种在10月20~25日比较适宜,播量掌握在8~10kg/亩。2.精细整地,合理施肥(1)深耕细耙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的整地要求。一般深耕23cm(7寸)以上,用钉齿耙耙3遍,梭耙一遍,条耙一遍,耙后整平。对于犁后用旋耕机耙的地块,必须用钉齿耙条耙一遍,踏实下层土壤。(2)在施优质农家肥2000~5000kg/亩的基础上,并依据肥力的高低施:尿素15~20kg/亩。标准过磷酸钙40~50kg/亩,若是16%的过磷酸钙用25~40kg/亩,若是磷酸二铵或磷酸一铵施用量为15kg/亩。氯化钾10~15kg/亩。微肥,施农用硫酸锌2~4kg/亩,硫酸锰0.5kg/亩,硫酸亚铁2.5~5kg/亩,钼酸铵0.02~0.05kg/亩,硫酸铜0.1~0.2kg/亩。与钾肥混合均匀后施用。3.田间管理(1)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其方法是小麦出苗立针期及时查看出苗情况,按照10cm以上为断垄,7~10cm为缺苗的指标,计算缺苗断垄面积,按原播种量加大30%及时浸种催芽,种子露白时补种断垄处(2)剔除堌堆苗。小麦垌堆苗能造成小麦间株发育加快,个体生长细弱,抗寒、抗旱能力都很弱。因此,对于播种过密的垌堆苗段在小麦2叶期带土剔除多余苗,移栽到缺苗处;或小麦分蘖后,进行移栽,栽后必须浇水压根,保证移栽麦苗的成活,达到苗匀的目的。(3)整地质量差和旋耕的地块。对于整地质量差和旋耕的地块,小麦分蘖前后进行镇压,踏实土壤,分蘖后进行浅中耕,提温保墒。对于正常条件下播种到出苗的时间小于7天,并表现为秋季持续高温,小麦生长快的年份应该早镇压以防止麦苗过旺生长,预防越冬冻害。越冬前当气温下降到平均温度5℃时,浇越冬水,进一步踏实土壤,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和次生根的生长。4.冻后减霜技术小麦越冬冻害后,一般小麦就进入了越冬期,黄淮麦区小麦此时地上部分一般不再生长,地下部分仍然生长,为保证冻害麦田不再遭受冬季冻害的影响,对中度越冬冻害的麦田,在天气回暖后,用优质农家肥覆盖麦田提温,促进小麦的生根和恢复。早春及早进行中耕,并追施尿素5~1.0kg/亩。返青后早浇返青水,促进春生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对重度越冬冻害的麦田,死苗率达到50%以上的麦田,可改种春季作物。冬季冻害主要是小麦越冬以后发生的冻害。真正的冬季冻害黄淮麦区很少见,主要是越冬冻害后的加重冻害程度,是越冬冻害后,在冬季形成的干叶。一般条件下只形成不同程度小麦叶片的冻伤,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较小,大面积冻死植株或分蘖的情况比较少见。产生死苗或分蘖的现象有以下两种。第一是整地质量差的麦田。遇到冬季长冷干旱年份,小麦分蘖节又生长在土中,小麦次生根只能萌动而不能伸长,干旱能抽干分蘖节水分,造成点片死苗。第二是秋季降水正常偏多,小麦生长旺盛,在小麦越冬时部分麦田小麦处于接近起身到起身阶段越冬时小麦发生了中度到重度叶片冻害,入冬后降雪偏多,日照不足,遇冬季降雪量大的湿冷年份,本来受到伤害的麦苗在土壤过饱和状态下可以造成缺氧,形成根腐病害而死。(1)防御越冬冻害的技术对长冷干旱型冻害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从气候年型上看,若遇秋季气温高,干旱少雨,在越冬前进行浇水(越冬盘根水),踏实土壤,落干后及时浅中耕,防止土壤龟裂,可有效地防止冬季的小麦冻害。(2)对于高湿长冷年一般采取浅中耕的方法预防小麦的死苗,方法是:及时进行浅中耕,散墒增温。提高小麦根际土壤通透性,预防死苗。(1)对于未采取预防措施,遇长冷干旱造成的苗小和部分死苗,在冬季天气回暖的天气条件下,进行轻镇压提墒,踏实土壤。早春及早浇返青水,促进次生根的伸长与下扎,促弱转壮。对死苗造成的缺苗断垄,在浇返青水时,疏密补稀,进行带土移栽,保证拔节的全苗。(2)对播种过早,越冬期进行起身拔节的麦田,视小麦冻害状况,若冻死50%以上的麦田,应考虑早春改种经济作物。对死苗在50%以下的麦田,早春及早进行追肥浇水,一般追尿素150~225kg/hm2(10~15kg/亩),并中耕提温,促苗分蘖,提高分蘖成穗。(3)对高湿长冷年型造成的苗小和死苗。在小麦返青前,夜冻昼化时及早进行中耕,散墒增温,促苗早发。返青后追施尿素5kg/亩。晚霜冻害是小麦生理拔节以后产生的冻害。小麦起身后,冻害形成的温度是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提高,低温出现的频率是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减少。晚霜冻害的气候特点是,早春气温回升快,小麦生长旺盛,迅速进入起身拔节阶段,当遇到突然冷空气侵袭,即可造成晚霜冻害。小麦拔节前40天到拔节后40天最低气温与冻害百分率表,表明了在小麦起身到拔节后20天是晚霜冻频率最高的时段。晚霜冻害以冻死幼穗为主要特征,对叶片一般无大的影响;但在早春,小麦拔节前由于气温低降温幅度大时,在冻死幼穗的同时对叶片也有一定的伤害。晚霜冻害主要冻死主茎及大分蘖,对未起身拔节的小分蘖一般不会造成冻害。冻害级别以冻伤幼穗的多少确定。1.品种的选择抗晚霜品种是一个具有复杂性状的品种类型。它不仅要有良好的产量、品质性状,让种植者接受,还要具有良好的抗晚霜特性。根据各项试验研究结果,抗晚霜品种应具备:①拔节前后株型叶型直立,分蘖力强,叶色深绿的形态长相特征;②拔节期晚抽穗成熟正常的的生长特性;③高细胞液浓度和良好的抗结冰特性的生理特点。目前这样的小麦品种有周麦18、矮抗58、偃展4110系(弱春性)以及一些大穗小麦品种。2.拔节前的田间操作技术对返青旺长的小麦,在小麦起身前进行镇压,其方法是用石辊顺垄镇压或人工顺垄踩。可有效控制小麦生长过快,控制大分蘖发育,促进小麦分蘖滋生,推迟小麦的拔节期,对防御、减轻晚霜冻危害有一定的作用。喷施拔节延缓剂也可以推迟小麦的拔节期,如多效唑、矮壮素等起身前7天喷施,即可抑制节间的伸长,又可提高分蘖量,有一定的防霜效果。3.浇水防霜技术浇水有良好的防霜作用。浇防霜水应在小麦对霜冻敏感点前进行,根据黄淮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气候特点,浇防霜水时期应与丰产优质水结合,即在小麦节间第二节伸长第三节萌动,幼穗长度1cm时进行,此时浇水可以追施尿素150~225kg/hm2(10~15kg/亩),可以达到即防霜又增产和提高小麦品质的作用,黄淮麦区大约每年在3月15~25日。防霜水的后效作用大约为10天,浇防霜水应在霜冻前1天完成,在霜冻的当天忌浇防霜水,否则可加重小麦的冻害。4.化学防霜技术小麦防冻剂的使用技术。目前生产上应用的防冻剂有两种:一类是可调节株体内酶活性,增强光合能力的生长调节剂或有机液肥类化学调控剂;另一类是直接补充糖分以提高体内胞液浓度。按照两类剂型的性质,第一类施用是在小麦起身后进行,叶面喷施,一般1~2次;第二类是在晚霜冻来临前1天进行。但防冻剂目前生产的剂型对弱的低温有作用,对强低温的作用不明显。另外,目前已经在研制的生防菌,即冰核弱细菌,它可抑制活性冰核菌的繁殖,增加非活性冰核菌,有效降低植株的冰点温度,达到防御霜冻的目的。5.物理防霜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熏烟在霜冻来临亦经常使用,作为一个古老而实用的防霜技术,其方法在此不再多说,一般熏烟可提高地表温度1~2℃。熏烟的防霜作用主要是它的热效应,其热效应取决于:①烟幕中下垫面土壤有效辐射的削弱程度;②发烟混合物燃烧时和烟形成时所发出的热量散布状况;③当水汽凝结在烟的吸湿粒子上时发出的热能。另外,增加空气的搅动、喷水都有一定的防霜效果。1.轻霜冻的减霜技术小麦发生轻霜冻在黄淮麦区极为普遍,但在生产实践中均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仅受到伤害而没有冻死的轻霜冻,研究结果表明,3级以下轻霜冻的主要特征是部分小穗受到伤害,一般表现为受伤害小穗穗粒数减少或不结实。所采取的措施是围绕增加小穗粒数,提高千粒重为主线。小麦发生轻霜冻后,在施肥浇水(高产栽培必须措施)的基础上,喷施小麦减霜剂,具有一定减霜增产作用。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提供的减霜剂2号增产3.65%效果最好。减霜剂2号的增产体现在对千粒重和受伤害部分的修复上,千粒重及上部穗粒数分别比对照增加0.85g和1.18粒,药隔期喷施减霜剂2号,其产投比可达19/1。表明轻霜冻害后只要合理使用减霜剂仍可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2.重霜冻后补救措施的效果重霜冻的恢复与土壤肥力的高低、墒情好坏有直接关系,几年的生产实践及试验表明,浇水是最主要的也是最有效的减霜措施,一般浇透水比浇少水和不浇水穗粒数提高5粒、13.1粒,千粒重增加5.1g、7.7g,产量提高1275kg/hm2(95kg/亩)、2665.5kg/hm2(177.7kg/亩),潜蘖成穗产量提高1080kg/hm2(72kg/亩)、2001kg/hm2(133.4kg/亩)。早春冻害后追肥、浇水与叶面喷施液肥试验表明,在浇水措施的基础上追肥或喷液肥均能提高亩穗数,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所降低,从产量结果看,以冻后浇水、追施氮肥+叶面喷施光合有机液肥的产量最高,其次是追施氮、钾肥的处理,其分别比只浇水的处理增产4.87%和0.96%。表明早春冻害后促潜蘖成穗较易,要进一步提高产量还必须从提高穗粒重方面着手。冻害后叶面喷施肥料或激素对穗粒数、千粒重都具有一定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当小麦晚霜冻发生后,立即调查灾情,解剖幼穗分清冻害级别,对重霜冻的中低产麦田及时追施氮、磷、钾肥,并浇透水和喷施减霜剂,高产麦田只透浇水,促进潜蘖的萌发和生长,切记不可割除地上绿色部分。对于仅冻伤部分小穗的轻霜冻,此时可进行叶面喷施减霜剂2号“修复”冻伤小穗,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黄淮麦区小麦受初冬、冬季、早春及春末霜冻的危害,造成产量不稳,品质下降,严重的可造成小麦的绝收,给小麦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各个时期冻霜害的气候特点各具特点,造成小麦冻害又有不同的特征,但从选种开始,只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预防、抗御和减轻其危害程度,形成防、抗、减霜的集成技术体系,就能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基础防御措施概括起来有培肥地力,精细整地,选准品种,确定抗霜播期和合理密植。多年实践试验表明,黄淮麦区常年底施优质有机肥32000~5000kg/亩,尿素15~20kg/亩,标准过磷酸钙40~50kg/亩,氯化钾10~15kg/亩,全微量元素2.5~3kg/亩。深犁耙透,达到上无坷拉下无暗河,上虚下实的施肥整地标准,就能达到以地防霜。使用的品种要求分蘖力强成穗高,拔节孕穗株叶型挺拔苗色深绿,起身拔节晚,抽穗成熟正常的品种,可达到以种防霜,有周麦18、矮抗54、偃展4110及一些大穗小麦品种。半冬性品种播期掌握在10月8~12日,播量6~7kg/亩;春性、弱春性品种播期在10月15~25日,播量9~10kg/亩,达到以“播”防霜。各地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合本地的最佳防霜播期及播量。在霜冻到来前采取镇压,浇水结合化学调控剂的综合应用,形成抗霜技术措施体系。具体是:①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依据苗情适时浇踏墒封冻水,抗入冬冻害和预防冬季干冷冻害、早春霜冻。②翌年2月下旬到3月上旬进行镇压、划锄再镇压或喷施拔节延缓剂,该项措施是推迟小麦拔节,抗御早春及预防晚霜冻害,并有抑制大分蘖生长,促进小分蘖滋生,提高年前分蘖成穗率的作用。③3月15~25日小麦拔节前期,幼穗分化达到雌雄蕊原基形成时,进行追肥浇水,追肥量视苗情而定。此项措施是根据小麦拔节后易受霜冻危害,特别是雌雄蕊分化到药隔前期的敏感阶段而定,此时追肥浇水不仅可抗御晚霜冻害,还可诱大穗,提高成穗质量,提高小麦籽粒品质,为高产、优质奠定基础。④另外,在霜冻到来前6~7天,可喷施生物防霜剂(需进一步研制)、化学防霜剂;霜冻前2~3天喷施抗冻剂。⑤在霜冻前1天采用柴草、发烟罐等进行熏烟防霜。晚霜冻发生后,立即解剖幼穗调查灾情,对重霜冻的中低产麦田及时追施氮、磷、钾肥,并浇透水和喷施减霜剂,高产麦田只透浇水,促进潜蘖的萌发和生长,切记不可割除地上绿色部分。对于仅冻伤部分小穗的轻霜冻,此时可进行叶面喷施减霜剂2号“修复”冻伤小穗,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小麦风雹灾害是指由于大风和冰雹天气过程造成小麦减产的自然灾害。虽然风与雹通常交加发生造成小麦减产,均发生于小麦生长的中后期,但前者主要是造成小麦倒伏影响光合作用而间接减产,一般面积较大,但很难绝收,不但与风力大小有关,同时与小麦栽培措施、小麦生长发育状况更为相关;后者主要是冰雹砸伤植株、砸落籽粒而造成间接和直接减产,一般面积较小,但严重时绝收,与小麦生长发育状况关系较小,主要取决于雹灾的严重程度。由此可以将小麦风雹灾害分为风灾倒伏和雹灾,以大风为主要原因造成小麦减产的情况称为风灾,以冰雹为主要原因造成小麦减产的情况称为雹灾。同理对小麦倒伏的应对,应当侧重“风险管理”——以栽培技术的预防为主;对冰雹灾害的应对,应当侧重“危机管理”——一旦发生了如何处置。小麦倒伏以后,叶片茎秆互相重叠,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植株输导组织遭到损伤,养分和水分运转受到阻碍,正常代谢活动受到破坏,灌浆强度降低,千粒重明显下降;小麦植株下部叶片得不到光照,植株黄化,呼吸作用加强,甚至引起死亡,导致成穗数和穗粒数减少。所以小麦发生倒伏以后,小麦穗数减少、穗粒数减少、籽粒秕瘦,产量降低。大量的生产实践调查表明,小麦抽穗前后严重倒伏一般减产30%~40%,灌浆期倒伏减产10%~30%。1996年5月26日(麦收前一周)新乡市突遭暴风雨袭击,持续时间3小时,最大风力8~9级,最大降雨量(辉县市)62mm。造成小麦生产历史上罕见的大面积倒伏,很多地方的麦田如石磙碾压一般平铺在地,全市小麦倒伏面积166.2万亩,占全市麦田的40%以上。其中半倒伏(倾斜70°角以下)的76.1万亩,平倒(倾斜70°~90°)的90.1万亩。据新乡市农技站对185个地块调查平均,根倒伏占85%,茎倒(折)占15%。未倒伏麦田千粒重42.5g,半倒伏麦田千粒重39.6g,平倒伏麦田千粒重36.3g。半倒伏麦田比未倒伏千粒重降低2.9g,亩减产28.7kg;平倒伏麦田比未倒伏千粒重降低6.2g,亩减产60.3kg。全市当年因倒伏造成小麦产量损失7618万千克,占全市小麦总产的5%以上。1.倒伏类型与原因小麦倒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根倒,从根部开始倾斜或平铺于地;一种是茎倒(折),从茎基部(多数是基部三节)弯曲倾斜或折断后平铺于地。两种倒伏类型通常同时发生,一个区域内每次倒伏时两种倒伏类型同时发生,一个地块也是同时发生,但均以根倒伏为主。在高产麦田、品种抗倒性差、风力大、发生时间较晚的情况下,茎倒(折)率增大。小麦倒伏灾害,是由于不适当的栽培管理、品种自身抗倒性较差、遭遇大风袭击等共同影响的结果。大风天气人为虽不可控制,但选用抗倒性强的品种,通过合理栽培,能够大大降低小麦倒伏灾害程度。不适当栽培措施造成小麦倒伏的主要原因主要有7个方面。一是由于常年旋耕整地不深耕,耕层过浅,小麦根入土较浅,根系发育不良;二是播量偏大、播期偏早、基本苗过多、春季肥水过早,造成中后期群体过大,田间郁闭,个体发育不良;三是中后期灌水量过大,土壤湿软,灌水后不久遇大风;四是病虫害为害,尤其是近年来小麦纹枯病等病害,发生早、范围广,防治晚或未防治,苗期基部节间感病,中后期基部节间损伤或坏死;五是施肥不合理,重氮轻磷不施钾,早春追氮量过大,拔节早、两级分化慢、结束晚,大小蘖齐头生长,植株细软;六是与品种特性有关,有些品种植株较高,茎秆较细,弹性较差,自身抗倒性差,易倒伏;七是小麦生长前期气温的影响,在冬季温度较高、早春温度回升早、回升快、墒情好的年份,小麦拔节早而快,植株高度增加,基部节间过长。生产实践中小麦发生倒伏,多数情况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一个因素就足以造成或加重小麦倒伏。倒伏一般在高产麦区发生较多、较重,常因播量偏大,肥水充足,特别是氮肥过多而控制不当,造成中后期田间郁蔽,使茎秆居间分生组织活动期延长,细胞伸长快,节间增长。据豫西农业专科学校测定,倒伏植株的比未倒伏的第二节间长1.2~2.6cm,维管束数量少,茎秆壁薄而不坚实。河南农学院测定,茎秆基部第一、第二节间单位长度干物重,倒伏的分别为14.4mg/cm和9.0mg/cm,而未倒的第一、第二节间干物质重分别为18.4mg/cm和14.0mg/cm。倒伏植株各节单位干重,均低于未倒伏的植株。小麦倒伏多发生在孕穗后,但其根源主要在前中期,因此,必须进行早期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2.小麦倒伏灾害程度分级(1)小麦植株倒伏程度。主要用于小麦试验田、具体小麦地块小麦倒伏情况的评定,一般可分为0、1、2、3四级。“0级(直)”:植株直立未倒,或稍有倾斜;“1级(斜)”:倒伏轻微,植株倾斜角度0°~20°;“2级(倒)”:倒伏中等,植株倾斜角度21°~50°;“3级(伏)”:倒伏严重,植株倾斜角度大于45°,直至全部平铺。(2)小麦倒伏灾害程度。主要用于对一定区域内的小麦倒伏灾害估算,通过实际调查结果、田间目测、产量测定等过程,根据发生倒伏时间、倒伏程度、倒伏面积、减产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小麦倒伏灾害一般分为Ⅰ、Ⅱ、Ⅲ三级。Ⅰ级:轻度倒伏灾害,倒伏面积10%以下、植株1级倒伏、减产1%~2%;Ⅱ级:中度倒伏灾害,倒伏面积10%~30%、植株2级倒伏、减产2.1~5%;Ⅲ级:轻度倒伏灾害,倒伏面积31%以上、植株3级倒伏、减产5%以上。3.倒伏的早期诊断(1)根据个体发育时期诊断。小麦一般于拔节期无效分蘖开始死亡,因此,预测拔节期就可推断分蘖两极分化的开始,而从主茎叶片数(叶龄)又可判断拔节的时间。如某小麦品种在正常播种情况下,主茎有12片叶,茎生叶为5片。该品种第七叶就是近根叶的最后一片叶,第八叶即为茎生叶。如果小麦越冬期间主茎叶达到了7片,返青以后将很快进入拔节期,春季分蘖一般不会太多,管理措施应注意防止两极分化进程缓慢或推迟;如果越冬期小麦为5叶或更少一些,来春拔节期往往推迟;随着气温回升,必然出现分蘖的第二个盛期,特别在春季温度回升慢的情况下,将会有大量春蘖滋生,两极分化缓慢。因此,对冬前叶龄小的麦田,在管理措施上,越冬、早春还应防止追肥过量,以免春蘖过多,小蘖消亡迟缓,造成田间郁蔽。(2)根据群体动态诊断。及时掌握群体发展动向,使其向合理的方向发展,对防止小麦倒伏具有重要意义。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要分期对群体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第一次在冬前分蘖盛期,即越冬前半月左右进行,以后可分别在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孕穗期调查。根据目前的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条件等,比较合理的群体动态为:弱春性大穗型品种,越冬前每亩总蘖数60万左右,越冬期60万~70万,最高总蘖数80万~90万,半冬性品种高于此指标10%左右。分蘖的高峰出现时间应在起身期,春生分蘖不超过20%。拔节期开始两极分化,拔节中期(第三节间伸长时)每亩总蘖数春性大穗型品种下降到50万左右,弱冬性品种下降为50万~60万,孕穗期分别下降到40万和45万左右。这样群体有利于通风透光,既可获得足够的穗数,又不致引起倒伏。当然,每个品种有其最佳的群体动态变化指标,应当具体品种具体分析判断。(3)根据叶片生长速度诊断。叶片生长速度是小麦植株长势强弱的重要标志。起身以后的新生叶已是茎生叶片,这些叶片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田间透光条件,影响下部节间的伸长与充实程度。因此,小麦返青后,应观测叶片的生长速度,掌握不同苗情叶片平均日增长量,对生长量大的应及早采取以控为主的管理措施。据河南农学院测定,壮苗第八叶片日平均增长量为0.9~1cm;第九、第十叶片日平均增长量为2cm左右。同时,还可从心叶和心下叶的大小差别来判断叶片的生长速度,壮苗心叶在其临近下叶基本展开或将要展开时出现,而旺苗的心叶在其临近下位叶尚未展开时即开始出现,这就表明该麦田心叶生长过快,长势过强。弱苗则与之相反,心叶在其临近下位叶展开后才开始缓慢出现。叶片的生长速度和温度有密切关系,由于春季气温变化较大,在测定叶片日增长量时,应测定叶片2~5天的日平均生长量。此外,还可以利用叶面积系数判断植株生长速度,高产区比较合理的叶面积系数,大穗型品种越冬期1.5左右,起身期3~4,孕穗期应达到6~7,当叶面积系数高于此指标时生长速度过快。多穗型品种可高于此指标20%左右。不同品种和环境条件、土壤肥力条件,叶片适宜的生长量也不同,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各地条件、具体品种,探索小麦叶片生长规律,以有利于判断小麦叶片生长速度的快慢,从而判断有没有倒伏的潜在危险。(4)根据叶色变化诊断。小麦返青后的新生叶片是青绿或深绿色,拔节初期,生长速度加快,叶面积增大,茎秆也迅速伸长,需要养分多,这是小麦生育的转折时期,生长正常的麦苗,这时也往往表现出类似缺肥的征状——叶色开始变淡,叶色呈青绿色或稍有变淡是正常现象,不应急于追施大量肥料。如果进入拔节期以后,叶色仍然深绿发亮,这样的麦田两极分化往往推迟,群体大,叶片宽,田间透光不良,容易造成倒伏,应及时采取控制措施。4.小麦倒伏的预防措施(1)选用抗倒性强的品种。不同品种的株高、茎秆机械组织发达程度及其韧性有很大差别,根系长势强弱也不相同。因此,在高产区应选用矮秆或半矮秆、机械组织发达、茎秆韧性强、株型紧凑、能形成强大根系的高产抗倒品种。目前在亩产500kg左右产量水平下,抗倒性较好的品种有矮抗58、郑麦366、新麦19、温麦、周麦系列品种等。(2)提高整地质量。整地质量不好是造成根倒伏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大力推广深耕,加深耕层,高产麦田耕层要应达到25cm以上。特别是近年来秸秆还田成为种麦整地的常规措施以后,深耕显得更为重要。秸秆还田必须与深耕配套,深耕必须与细耙配套,真正达到秸秆切碎深埋、土壤上虚下实,有利于次生根早发、多发,根系向深层下扎。(3)采用合理的播种方式。高肥水条件下小麦种植行距应适当放宽,有利于改善田间株间通风透光条件,促其生长健壮,减少春季分蘖,增加次生根数量,提高小麦抗倒能力。高产麦田以23~25cm等行距条播为宜,也可以采取宽窄行播种,宽行26cm、窄行13cm;或宽行33cm、窄行16.5cm等。2000年新乡市农技站小麦行距配置试验表明,每亩播量6.5kg,随着小麦行距加大,拔节期单株次生根明显增加,产量以23cm、26cm等行距较高。(4)精量播种,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数。为了创造各个时期的合理群体结构,确定合理的基本苗数是基础环节。基本苗过多或过少,都会给以后各个生育时期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带来困难。确定基本苗的主要依据是地力水平高低、品种分蘖力强弱、品种穗子大小。一般原则是高产田、分蘖力强的品种、大穗型品种宜适当低一些,而中低产田、分蘖力弱的品种、多穗型品种则宜适当高一些。目前的高产田、大穗、分蘖力强的品种,每亩成穗45万左右,单株成穗3~3.5个,每亩基本苗应为12万~15万;中产田、多穗型品种,每亩成穗50万左右,单株成穗2.5~3.5个,每亩基本苗应为14万~18万。随着肥水条件的改善和栽培技术的提高,亩产500kg左右的高产麦田,每亩基本苗8万~10万为宜。要保证适宜的基本苗,除上述因素外,还要考虑种子发芽率、整地质量与田间出苗率、播种方式等因素,要采取机械精量播种技术,不但保证基本苗数量适宜,同时要求麦苗的田间、行间平面分布要合理。因为播量既定时,不同的行距配置导致每行的麦苗密度不同,而在每行麦苗密度及定时,不同的行距配置导致单位面积的麦苗密度不同。(5)合理施肥,科学运筹肥水,辅以控旺措施。增施有机肥、氮磷钾配方施肥,使小麦所需营养养分合理、生长健壮,对预防小麦倒伏有重要作用;对长势正常的麦田,以及越冬前群体偏大、长势偏旺的麦田,特别是播种晚、底肥足、基本苗多的晚播麦田,冬季和返青期均应控制肥水,以免返青后滋生大量春蘖,群体过大。对起身、拔节期群体偏大、两极分化慢、叶色深绿发亮、叶片宽大、有倒伏危险的麦田,要采取深锄断根、推迟肥水等措施加以控制,待到拔节末期后,即第一节间基本定型时再施肥浇水。这样既保证了足够的穗数,又有利于加速两极分化,促进大蘖生长,成大穗,增加穗粒数。这些“偏旺”类型的麦田,是“氮肥后移、春水后移”技术的主要推广范围。小麦抽穗以后的灌水,要控制灌水次数,且不能过晚。灌水时应选择无风天气和掌握水量,浇后不使地面积水。尤其是土壤过于干旱的麦田,灌水更应该控制水量,以防水量过大,土壤形成泥浆,招致根倒伏;并影响土壤通气条件,降低根系活力,促使早衰,降低粒重。此外,要根据具体情况,辅以深锄、镇压、化控等其他措施。对群体大、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还应在越冬前至起身前后进行深中耕断根,抑制生长速度。对播种偏早、冬前群体大、幼苗植株高的麦田,可以用石磙、装水的汽油桶等,在越冬前或返青前进行镇压,能够降低株高,延缓拔节;对上述情况的麦田,还可以采取化学控制的方法,抑制生长。在小麦返青、起身期,喷洒多效唑、壮丰安等调节剂,控制株高,降低植株重心,有利于预防倒伏。但务必注意喷洒均匀,按照调节剂说明书的要求严格进行,防止用量过大、喷洒不均匀,造成抑制过度而减产。(6)搞好病虫害防治。目前特别要注意在冬季和早春,对小麦纹枯病进行及早防治,保证小麦健壮生长,对预防小麦中后期倒伏非常重要。每年生产上小麦发生倒伏总是难免的,如果小麦发生了倒伏,一是不要采取人工“扶起来”的办法,让小麦依靠自身的背地曲性恢复生长,人工把倒伏植株“捆绑扶起来”,容易造成小麦茎折或根断而及早死亡。二是注意收割环节尽量减少损失,特别是临成熟前发生的倒伏,最好不采取机收而采取人工收割,以免造成籽粒丢失太多;如果要采取机械收获,收割机要逆倒伏方向行进,并配合人工整理后收获。冰雹俗称雹子、冷子,小的如绿豆、黄豆,大的似栗子、鸡蛋。冰雹灾害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本质上它是由积雨云形成、降落的一种固态降水。小麦雹灾是小麦生长期间遭遇冰雹袭击而造成小麦减产的一种气侯性灾害。河南是全国冰雹灾害发生频繁的省份之一,雹灾每年都给农业带来很大损失,主要集中在秋季,但小麦生长季节的4~6月,冰雹灾害发生的概率也很高。近年来已经成为我省局部地区小麦生产上主要灾害之一,但由于其偶发性、局部性以及难以补救性,以往的小麦栽培技术书籍、资料中较少提及,但对局部来说,冰雹灾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非常大。如2003年6月5日,新乡市的获嘉县、新乡县、延津县的一些乡镇30多万亩小麦,突遭冰雹袭击级,最大冰雹直径2cm,持续时间5~10分钟,成熟待割的麦田,麦穗大部分被打落在地,严重地块颗粒无收,全市因雹灾造成小麦产量损失5500万千克。2004年5月15日,辉县市6个乡镇10余万亩小麦遭冰雹袭击,狂风冰雹持续20分钟,造成严重减产。2007年4月14日,原阳县太平镇乡福利庄等9个村,1.35万亩处于孕穗初期的小麦遭受严重雹灾,多数植株被砸成光秆,有些植株上半部被砸断。这次雹灾发生之早、之重,在当地是历史罕见的。麦收时新乡市农技站到田间测产,大部分地块减产70%以上,有些地块亩产100kg左右,个别地块接近绝收。2007年5月20日,开封市兰考县9个乡镇遭受冰雹灾害,15万亩小麦倒伏、砸伤,产量损失100万千克以上。冰雹灾害天气过程不仅与天气系统有关,而且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也很大。总的来说,我省冰雹灾害有以下特征:一是地域性强,降雹时间集中。有些地方偶发生,有些地方常发生,并且“雹砸一条线”,每次雹灾范围一般宽几十米到数千米、长数百米到10千米以上。降雹时间一般多发生在每日的12~18时;二是突发性强,移动快,即是冰雹发生前几个小时也少有明显征兆,难以预测;三是历时短,每次冰雹时间一般2~10分钟,极少有30分钟以上;四是地形地貌影响大,地形地貌越复杂,冰雹越易发生;五是年际变化大,在同一地区,有的年份连续发生多次,有的年份发生次数很少,甚至不发生;六是常常狂风、大雨、降温交加发生;七是发生区域广,我国是世界上冰雹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年均雹灾面积2000万亩以上,降雹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其次为大兴安岭至阴山、太行山一带。河南黄河以北、太行山南侧的平原地区以及豫东、豫西地区,近年来小麦冰雹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给一些乡村、农户带来极大的损失。1.冰雹程度划分根据一次降雹过程中,多数冰雹(一般冰雹)直径、降雹时间和积雹厚度,一般将冰雹分为三级。Ⅰ级冰雹:轻雹。多数冰雹直径不超过0.5cm,累计降雹时间不超过1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不超过2cm。Ⅱ级冰雹:中雹。多数冰雹直径0.5~2.0cm,累计降雹时间10~3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2~5cm。Ⅲ级冰雹:重雹。多数冰雹直径2.0cm以上,累计降雹时间30分钟以上,地面积雹厚度5cm以上。2.小麦雹灾程度划分小麦冰雹灾害程度,根据冰雹发生的早晚、冰雹程度高低、小麦被砸程度分为三级。Ⅰ级:轻度小麦雹灾。发生时间早(灌浆初期以前发生),被砸程度较轻(叶片被砸烂、部分麦穗被砸伤、少数小穗被砸掉、预计减产50%以下)、冰雹为Ⅰ级或Ⅱ级。Ⅱ级:中度小麦雹灾。发生时间较早(灌浆中期前后发生)、被砸程度较重(有较多的小穗或籽粒被打落、少数麦穗被砸掉、预计减产50%~80%)、冰雹为Ⅱ级。Ⅲ级:重度小麦雹灾。发生时间较晚(灌浆后期至收获前)、被砸程度较重(大部分小穗或籽粒被打落、少数麦穗被砸掉、预计减产80%以上)、或发生时间较早,但雹灾十分严重(绝大部分植株被砸断,或麦穗被砸掉)、冰雹为Ⅲ级。小麦冰雹灾害,目前还难以预防,关键是怎样做好冰雹灾害发生后的处置。要根据冰雹发生的早晚、小麦被砸程度、采取补救措施的经济价值,指导群众如何采取补救措施,或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放弃管理。对于Ⅰ级轻度小麦雹灾麦田,要及时进行灾后补救,减少产量损失。雹灾一般都伴随大风倒伏,这类麦田可以采取的补救措施有4条。一是倒伏植株不要人工绑扶,让其自然生长;二是及时浇水,同时追施适量速效化肥,强化营养,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三是叶面喷洒营养类叶面肥,补充营养,促其生长;四是注意病虫害防治,即使前期喷洒了农药,也要结合喷洒叶面肥加喷杀菌剂,因为植株产生伤口后更容易遭受病菌浸染。对于Ⅱ级中度小麦雹灾麦田,也要及时进行灾后补救,不要毁种,采取与Ⅰ级雹灾同样的补救措施,每亩还可以收获100~300kg的产量。收获时尽量不用机械收获,采取人工收割,减少籽粒脱落。对于Ⅲ级重度小麦雹灾麦田,预计每亩至多能收获100kg以下产量、甚至绝收时,可以采取两种处理办法。一是改种早春作物,如春棉、春红薯、春玉米、春季蔬菜等;二是不宜、不能改种其他作物时,可以不毁种,顺其自然,能收多少是多少,因为再追肥、喷药已没有经济价值。凡是没有绝收的雹灾麦田,尽量做到人工分期收获。雹灾后小麦生长参差不齐,成熟期很不一致,群众称为“老少三辈”,人工分期收获,成熟一批收获一批,一方面能减少落粒,一方面能够使多数籽粒正常成熟。从生产角度对小麦冰雹灾害的预防对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对冰雹活动的监测跟踪和预报,尽可能提高预报时效,并立即通过地方媒体发布“冰雹警报”,使群众采取抢收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二是建立人工防雹系统,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用火箭、高炮或飞机把碘化银、碘化铅、干冰等催化剂送到云里去,抑制雹胚增长,促其变雨或冰雹变小。渍害是淮南稻茬小麦生产中最常见的灾害,生产上发生频率比较大,危害较重。做好渍害的防治工作,是夺取淮南稻茬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小麦的渍害,即指地面水、潜层水和地下水对小麦生长造成的危害。特别是根系密集层土壤含水量过大,使根部较长时间处于缺氧的不利环境,降低了根系活力,削弱了根系的吸收功能,甚至土壤中还产生大量还原性有毒物质,毒害根系,造成小麦生长缓慢、叶片变黄、根系腐烂,甚至死亡,减产十分严重。渍害对小麦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3个方面。根系伤流量的强弱,是体现小麦是否健壮生长的重要标志。土壤经过长时间淹水,根系在缺氧条件下生理活性明显减弱,伤流量显著下降。据测定,小麦在苗期淹水10天后,每小时单茎伤流量为19mg,仅占未淹水伤流量75mg的25.3%;拔节孕穗期淹水10天后,每小时单茎伤流量为7mg,而未淹水的为84mg,仅占未淹水的8.3%。因此,水分和矿物质养分被根系吸收传导受到阻碍,根的活力削弱,影响植株的生长;灌浆期至成熟期小麦根系活力逐渐衰弱,长时间淹水加速了根系死亡,对小麦产量影响更大。小麦受渍害后,随着根系功能下降,地上部植株体内氮素代谢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氮素吸收旺盛的苗期受渍,功能叶内全氮含量大幅度下降,排水后,越冬期温度较低,叶片含氮量才逐渐提高,因此,在苗期受渍害,采取一定的措施根系较容易恢复生机;拔节孕穗期长时间淹水,功能旨叶内不仅蛋白质氮不断下降,各叶层内水溶性氮也均低于未受渍害的麦田,水溶性氮与蛋白质氮的比值相应缩小。功能叶内这种氮化物的变化,加速蛋白质的分解,导致叶片枯萎早衰。随着叶片早衰,光合作用显著降低,叶片内可动用的碳水化合物来源枯竭,随之耗尽。由此表明,渍害使叶片氮素水平下降,和根系吸收机能衰退、运转受阻有密切关系。渍害在小麦全生育期都能发生,苗期发生渍害主要症状表现为僵种甚至霉烂,出苗率低,已出苗的迟迟不发生分蘖,次生根极少,苗小叶黄;越冬期表现为植株较矮,叶片较小,功能叶片上部1/3~1/2处叶绿素破坏,呈灰白色;拔节至抽穗期受渍害,上部功能叶发黄,叶片变短,上部3片叶自下而上平均短19.8%、30.4%和36.1%,株高矮10cm左右,每穗的小穗和小花数明显减少,穗粒数一般减少20%~40%,成穗数要减少30%左右;扬花至灌浆阶段受渍害,常导致根系死亡,功能叶片早衰,光合作用减弱,比没受害的麦田提前一个星期左右成熟,而且都是秕粒,千粒重下降幅度为30%~50%。这一时期的渍害经常发生,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渍害的发生与小麦生育期内所处的生态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淮南地区由北往南降雨量普遍较多,罗山县气象资料显示,小麦生育期间10年平均总降雨量为424.07mm,其中主要集中在秋播期和中、后期生育阶段。秋播期间,常年10月总降雨量为7.5~173.9mm,平均为67.11mm。大于平均值的多雨年份占记录总年数的40%,降雨94.9~173.9mm,平均129.85mm。平均降雨日为11.1天,其中大于10天的年份占到40%。1999年和2000年10月降雨量分别达到145.7mm和173.9mm,降雨天数分别达到19天和17天,致使小麦大面积烂种、烂根,导致苗期渍害。小麦拔节至成熟阶段(3月1日至5月31日),常年降雨量223.8mm,雨日35天,成害年份达60%。多雨年份3~5月降雨量达344.1mm,为小麦该期正常需水量(150mm)的2.3倍,雨日达38天。罗山县2002—2003年连续两年3~5月降雨量超过330mm,阴雨天都超过33天。光照不足,空气湿度大,导致各种病害大发生,引起根系早衰,叶片早枯,成穗少、穗子小、籽粒秕、千粒重低。特别是在5月,小麦进入灌浆中后期,往往因大雨过后猛晴,气温骤然上升,根系因渍害吸收和传导功能降低,叶面蒸腾量加大,很容易形成渍害型的高温逼熟,千粒重比常年低5~10g。淮南地区丘陵山区大小塘坝、水库多而分散,塘坝、水库下方麦田受渗水的影响,地下水位被抬高;岗岭阶梯式麦田,由于上下麦田地势落差大,上田土壤水分向下田渗透,导致下田地下水位升高;沿淮地区平原畈田,由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再加上土壤透水性差,田间沟渠不配套,麦田地下水位往往易升不易降,当降雨量超过50mm时,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至根系密集层范围内,要自然落干,需要时间较长。所以,在多雨季节,麦田排水很慢,使麦根长时间处于缺氧环境,从而影响根系下扎和造成烂根。淮南地区土质多为黏土或黏壤土,保水能力强,透水性差,再加上有机肥逐年减少,渗透系数一般仅为0.5m/天左右。由于稻麦两熟耕作制度的形成,土壤多年水、旱轮替,耕作层中的黏粒下移淀积,形成了黏重坚实不透水的犁底层,纵向渗流小,雨水很少进入心土层,不利于排除“潜层水”,造成“土壤渍害”。麦田渍害的形成,根本原因是耕作层土壤水分含量过多,根系长期缺氧造成的危害。因此,防治的中心是降低耕作层土壤含水量,增强土壤透气性,一切有利于排除地面水,降低地下水,减少潜层水,促使土壤水气协调的做法都是防治小麦渍害的有效措施。要在较短时间内排除麦田内过多的地面水、潜层水、地下水,必须在田间建起排泄流畅的排水系统。近年来我国对黄淮地区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较大,各地应抓住机遇,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因势利导,既要建成能排除田间积水的干、支、斗渠,又要健全河网系统工程,综合治理,达到内河水位能控制得住,田间水挡得住,田内水排得快的目标。在田间排水系统健全的基础上,整地播种阶段要做好田内“三沟”(厢沟、腰沟、围沟)的开挖工作,做到深沟高厢,“三沟”相联配套,沟渠相通,利于排除“三水”。起沟的方式要因地制宜,本着厢沟浅、围沟深的原则,一般“三沟”宽40cm,厢沟深25cn,腰沟深30cm,围沟深35cm。地下水位高的麦田“三沟”深度要相应增加。厢沟的多少及厢宽要本着有利于排涝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原则来确定,低洼易涝田及山区冲田厢宽4m,平畈稻田5m,河湾地和旱地6.7m,岗地8.3m,尽量使土地利用率稻茬麦田达到90%以上,旱地达到95%以上。为了提高播种质量保证全苗,一般先起沟后播种,播种后及时清沟。如果播种后起沟,沟土要及时撒开,以防覆土过厚影响出苗。出苗以后,在降雨或农事操作后及时清理田沟,保证沟内无积泥积水,沟沟相通,明水(地面水)能排,暗渍(潜层水、地下水)自落。保持适宜的墒情,使土壤含水量达20%~22%,同时能有效降低田间大气的相对湿度,减轻病害发生,促进小麦正常生长。1.熟化土壤前茬作物应以早熟品种为主,收割后要及时翻耕晒垡,切断土壤毛细管,阻止地下水向上输送,增加土壤透气性,为微生物繁殖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土壤熟化。有条件的地方夏作物可实行水旱轮作,如水稻改种旱地作物,达到改土培肥、改善土壤环境的目的,减轻或消除渍害。2.适度深耕深耕能破除坚实的犁底层,促进耕作层水分下渗,降低潜层水,加厚活土层,扩大作物根系的生长范围。深耕应掌握熟土在上、生土在下、不乱土层的原则,做到逐年加深,一般使耕作层深度达到23~33cm。严防滥耕滥耙,破坏土壤结构,并且与施肥、排水、精耕细作、平整土地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小麦播种质量。3.增施有机肥和磷肥坚持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一般在深翻时结合分层施肥,施有机肥22500kg/hm2,磷肥225kg/hm2,上层施细肥,下层施粗肥。一年后土壤容重降低9%,土壤粗孔隙增加1.1%~1.2%,改善土壤通透性,加快雨水渗透速度,协调土壤水气状况,促进小麦根系深扎,能有效防止小麦渍害。4.中耕松土淮南稻茬麦田土质黏重板结,地下水容易向上移动,田间湿度大,苗期容易形成僵苗渍害。降雨后,在排除田间明水的基硎上,应及时中耕松土,切断土壤毛细管,阻止地下水向上渗透,改善土壤透气性,促进土壤风化和微生物活动,调节土壤墒情,促进根系发育。试验研究表明,小麦品种间耐湿性差异较大,有些品种在土壤水分过多,氧气不足时,根系仍能正常生长,表现出对缺氧有较强的忍耐能力或对氧气需求量较少;有些品种在缺氧老根衰亡时,容易萌发较多的新根,能很快恢复正常生长;有些品种根系长期处于还原物质的毒害之下仍有较强的活力,表现出较强的耐湿性。因此,选用耐湿性较强的品种,增强小麦本身的抗湿性能,是防御渍害的有效措施。生产上应选用被省或国家审定、适于淮南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 -
报告浅论烟草机械工业
企业 的生产流程优化出版时间:2009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是企业管理 思想发展的最直接的体现。根据管理及决策需求,结合ERP系统特点,对采购、库房、财务、销售和制造等各相关部门现有业务流程调研和分析后,重组业务流程,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管理 效率和工作效率。 -
报告民营
企业 职业经理人浅析出版时间:2009民营企业创业初期,找到挣钱的项目后,企业飞速发展的表象掩盖了内部经营管理不足的问题,但高利润期是不可能永久持续的,进入平缓期要求企业必须向规模化发展。此时,企业引入专业化管理人才,希望借助其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带领企业走向辉煌成为必然趋势。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就应运而生。于是,通过朋友的介绍、从同行业中挖取墙角或者猎头公司为中介,成为民营企业老板谋求职业经理人的几大手段。然而,这些并未真正解决企业发展中心诸多“瓶颈”,因为职业经理人自产生起就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如何正确引进和运用职业经理人成为目前民营企业的必修课。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企业家的管理半径不能辐射到整个企业,管理就出现了漏洞和空白区,前期发展过程中潜伏的问题和危机就会逐渐浮出水面。在文化背景上,民营企业家大多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一些家族式的民营企业。而职业经理人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很多还接受过西方教育,熟悉西方的管理理念。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在企业内往往带来一些管理上、机制上的矛盾。目前,中国民营企业老板和职业经理人都普遍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企业老板在保持自己对整个企业的掌控权时,要求职业经理人在短期内带来丰厚的利润。而职业经理人又习惯了公众对他们的仰视,他们的不足愈发加重了他们的生存压力以及对资本意志的屈服。他们对未来普遍有一种难以把握的恐惧,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职业经理人对老板的戒备,而这种戒备与恐惧心态的极端表现促使其职业行为的严重扭曲。没有良好的管理环境:由于中国市场还不规范,特别是法制环境不健全,道德环境不成熟,现阶段中国还不具备形成职业经理人阶层的条件。特别是管理不成熟,缺乏运作平台,造成职业经理人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更大的代价,既要谙熟企业规则和技巧,又要积极适应中国企业的现状。一些民营企业的企业主不愿以股权或期权作为有效的激励机制,甚至降低已约定的工资报酬,奖励机制不能真正到位,造成职业经理人的波动与流失。而职业经理人方面,经理人一碰到不如意、遭遇企业低潮,或者竞争对手高价招手,就拍屁股走人,损害了原企业形象和客户关系,造成民营企业的资产流失。企业主和职业经理人之间这种信托关系会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使私营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之间产生差异,导致二者互不信任。民营企业想要持久发展,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不解决经营权和所有权的问题,实现职业经理人制度,就无法实现真正的专业管理,企业最终还是难以突破管理瓶颈。所以,企业需要解决以下现实问题:一是是否需要引进职业经理人。要根据公司规模、机制的成熟度、对职业经理人的认识程度,来思考是否聘用以及聘用什么样的职业经理人。如果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本来就不成熟,存在着先天的或者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严重得难以克服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聘用职业经理人也无法力挽狂澜。二是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信息资源。他们多数时候可以将企业的具体经营战略付诸实施并取得实效,但有时也不可避免一些决策失误和重大偏差。而应该抱着宽容客观的态度,辅之以必要的约束和防范机制,让职业经理人在心灵深处建立以事业为目标、以诚信为纽带、以发展为动力、以共创辉煌为企盼的与企业同生共荣的信念,避免因缺乏沟通造成反目为仇的结果,给企业酿造无穷的危机。三是民营企业应注重自身的人才培养。目前,国内的职业经理人阶层还有待形成,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注重自身的人才培养的投入,重视人力资本的比较优势,从而在其职权范围内,按照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肩负起领导和设计本组织许多变革和改革的重要任务,有效避免因决策不当而造成财力和人力资本的浪费。四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可以分为短期激励、长期激励和特殊激励。短期激励是指根据职业经理人当年业绩目标的完成情况和能力发挥情况的综合考核,每年按年度兑现的激励;长期激励是指公司为实现既定的长期战略目标对优秀职业经理人未来若干年安排的激励措施,以吸引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长期工作,避免流失。特殊激励就是实行合伙制,公司股东会对于特别优秀的、做出巨大贡献的职业经理人,邀请他们成为新股东,作为合伙人,共享企业发展的美好明天。这个问题看似不难,但很多企业的老板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么?譬如公司产品的销量和利润都下降了,市场管理出现问题了,这看上去好像只要一个营销总监就可以了。但真实的情况往往不是这样的,要仔细深挖下去,找到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然后才能确定是不是需要引进这么一个营销管理高手来解决企业的问题,也可能有些表面上的营销问题,其实是内部管理体系的混乱引起的。营销高手来了可能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人品绝对比专业能力更重要,这个问题无可非议。要了解一个人的人品可以通过他(她)原先的工作单位及同事进行调查获得;同时要仔细查明对方看中的是高薪水?还是企业的前途?或者老板的个人魅力?是不是有其他的想法?有的职业经理人口头表达能力高于实际工作技能,面试时有意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这就使选择者会作出错误的选择。能力有多方面的,在弄清楚前两个问题之后,其实很容易查明对方的工作能力,譬如人力资源总监人选,除了专业学历以外,一定要调查他以前工作的单位领导和员工对他的评价,他本人在这方面的观点以及某些成功的案例。假如是营销总监人选,除了要看他的理论素养和实战能力以外,还要看他的综合协调能力、跟上下级的沟通能力以及带队伍的能力。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这是许多老板都懂的道理。但事实上我们做起来往往不能尽如本意。有的老板,因为过度信任而把公司的全部权力交给经理人一个人掌握,导致其能力的局限而出现管理问题。所以,经理人上任以后,要明确他的职权利,规定他的管理范围,同时建立与老板的定期沟通机制和汇报总结制度,使经理人自己的工作有明确的方向,也不至于完全失控。企业应从内部着手强化委托代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实现委托代理机制和民营企业的有效融合,努力降低委托代理机制的运行成本,使其成为一项内生性制度安排。具体而言,就是要让委托代理机制的设计既使职业经理人的个人利益与民营企业利益的战略选择趋同上发挥其应有的激励约束作用,又从制度和具体的管理措施上有效防范职业经理人阶层的道德风险问题。建立章程约束、合同约束、组织机构约束、法律约束、道德约束等。综上所述,民营企业想要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应实现职业经理人制度,企业对经理人信任,经理人对企业忠诚。作为一段历史的进程,将来,我们一定会欣喜地看到职业经理人与中国民营企业密切合作的双赢局面。 -
报告试论技术创新与
企业 核心竞争力出版时间:2009全球化浪潮的兴起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在这样的时代里,“唯一关键的事情就是创新”。技术创新在现代社会有重要的意义。对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是提高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是企业参与竞争的主要手段,创新能够创造差别,使企业能够寻求新的竞争机会,并据此而获得差别优势和利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迅速崛起令世人瞩目,我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赢得众多发展机会的同时,亦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竞争和创新也使市场更为动荡,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作用,从而迫使企业要不断地开展技术创新。何谓技术创新?有人定义创新为发明加开发,换句话说,它不只是发明创造活动,还包括把产品推向市场并销售给人们的活动。因此,技术创新是科技新设想转变成一种新的或改进的新产品或新工艺,并把新的或改进的产品、工艺、物料或服务开发并转移到它们适合的工厂或市场的过程。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近几年来企业界谈论最多的话题,也不乏有一些理论性的研究和观点上的争论。“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首次出现是在1990年,著名管理专家C.K.Prahalad和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中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按照Prahalad和Hamel的定义,企业的核心能力有三个基本特征:核心能力提供了进入多样化市场的潜能;核心能力应当对最终产品中顾客重视的价值作出关键贡献;核心能力应当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那么,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指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的,并是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Prahalad和Hamel提出了一个“树形”模型来解释核心能力:企业是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其最终产品是果实,最终服务是叶子,树枝是结合产品和服务的战略业务单位,树干和主枝是核心产品,为整棵树提供和输送养分,维系生命的根系就是企业的核心能力。这一模型是要表明核心能力与核心产品相关联,但是这种关联不是因为企业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因此相应的技术和技能就成为核心能力,而是强调以核心技术和知识为基础的核心能力导致了企业的核心产品。这一模型还表明了核心能力主要是一种和价值创造过程直接相关的技术能力,只有构成企业主体部分的价值创造活动中的能力才能带来实际的价值,并通过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来体现。因此,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根基。核心竞争力以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企业战略决策、产品制造、市场营销、组织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的整合而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而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又在于不断创新。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体系下,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不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是全球化的市场,企业今天的核心技术不等于明天的核心技术。因此,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的技术始终走在科学的前沿,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因特网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历史让人们充分体会到竞争环境变化之快,也证实了保持竞争优势有多么困难。1994年出现了第一个搜索引擎EINet Galaxy,它是“Yahoo!”搜索技术的基础。但是,90年代末期,在该领域Google就取代了Yahoo!的主导地位,现在其他的竞争者通过更多的链接以及能够浏览更多的页面向Google发起冲击。手机公司也同样面临快速变化的市场模式。1998年,诺基亚是手机生产商家的领军者,到2002年,诺基亚在市场中落到了第四,三星成为彩屏手机的领导者。但是在2003年,诺基亚凭借带摄像头的手机打入市场,再一次成为了该领域的领军人物。我们可以看到,获取持续竞争优势需要付出多年的努力,而要在超竞争的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则更加困难。技术是竞争优势的来源,如何把企业的技术能力转换为竞争优势更为关键,那么技术创新就是联结技术能力和竞争优势的纽带。经济发展的现实已经证明,技术创新一直是整个历史上产业发展、生产率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上升的强大动力。技术创新可能是使竞争对手之间市场份额发生重大变化的唯一的最为重要的源泉,它还可能同时是造成占有牢固地位的企业死亡或让位的最经常的原因,因为它能够创造或破坏企业的利润。技术创新还常常能创造新的产业,并且能改变或摧毁现有产业。简而言之,技术创新就是现代企业竞争环境中最具决定性和毁灭性的力量。因此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加强技术管理与技术创新管理,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管理与技术创新管理已成为成功企业的一种新特征,其成功之处不是对已存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的管理,而是对自己独特的技术资源的管理,是对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技术管理的关键不是要员工在职能管理的体制下各司其职,最大效率地完成其分担的工作,而是要创造一种机制和氛围,是企业员工个人及组织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而创造竞争优势则需要开发和利用企业中的技术,包括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和思想的交流,也包括历史和现有技术的应用。企业的技术管理最终能够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毫无疑问也是企业发展的不竭之源。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独创性。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就没有发展的源泉。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通常以一项核心技术或几项关键技术为核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就体现在这些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上。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逻辑: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自主创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思考这三者关系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作为企业经营者最为关心的,是工作的目的;企业自主创新是方法、是手段;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则是能力、是根本。即:企业经营者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等来把握和培育好企业核心竞争力,以达到企业发展的目的。只有源源不断地技术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顾客价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并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以此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据统计,世界500强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5%~10%,大大高于中国企业的平均比重。2001年当国内各彩电品牌在大打价格战时,沉寂多年的索尼在中国市场仅50万台高端彩电的销售量所获得的利润就相当于国内所有彩电品牌的利润总和。“技术的索尼”的威力显露无遗。与国外知名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忽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而满足于以设备制造商方式赚取微利,动辄打“价格战”。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许多企业还未从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工厂”的角色中完全脱胎出来,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上,这就直接导致了当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差的局面。因此我国企业必须制定技术创新战略,建立符合技术创新功能要求的组织机构,建立保证技术创新顺畅运行、互相衔接、及时反馈的运行程序以及科学的现代管理,建立能够鼓励技术创新并在一定程度上自主控制技术的管理体系;并围绕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攻关,或形成研发战略联盟,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战略决定企业创新的具体行为。企业能否正确选择并贯彻实施良好的创新战略,是其能否顺利推进技术创新,赢得创新利益的先决条件。那么如何选择正确的创新战略是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是涉及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前提。由于技术创新活动主要源于市场拉动或技术推动及两者结合,因此技术创新活动一方面要立足市场,另一方面要把握科技发展潮流。由于全球化浪潮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到来,要求企业及早地融入全球化环境中。借鉴国外企业创新战略的经验,下面几种创新战略可以供我国企业选择、探索。● 自主创新战略。自主创新战略是当今国际上一些成功的知识型企业为在竞争中取胜而较多采用的创新战略。它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技术突破,是企业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对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来说,在技术开发方面,由于能在一定时期内掌握和控制某项产品或工艺的核心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行业或产品技术发展方向;同时由于自主创新者一般是新市场的开拓者,因而可处于完全独占性垄断地位。● 模仿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的核心是快速高效而特别的技术积累。首先,向成功的率先创新企业学习,模仿创新活动,快速而有效地增长创新知识和技能。企业的技术积累中包含大量暗默性的知识和技能,模仿却能够让一个企业在不解析原理和结构的情况下,有效地“复制”另一个企业的知识技能而丰富其技术积累,再在此基础上消化吸收,进行新的探索,而在技术积累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次,在模仿创新中实现高效的技术积累,再在高效的技术积累基础上将技术积累的重点后移,即将注意力和主要资源投入到工艺、批量生产、质量控制等环节,在这些方面形成丰厚的技术积累,从而建立起核心竞争能力。● 联盟创新战略。当今世界全球性的技术竞争不断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面对的技术问题越来越复杂,技术的综合性和集群性越来越强,即使是技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也会面临技术资源短缺的问题,单个企业依靠自身能力取得技术进展越来越难。因此,以企业间的分工合作方式进行重大的技术创新,通过外部技术资源内部化,形成联盟以实现知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成为新经济形式下企业技术创新的必然趋势。通过联盟各方技术经验和教训的交流,集中各方智慧,能为参与联盟的企业赢得市场,带来经济效益,使知识增值,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地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制造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已经步入全球化新时代,为应对全球化竞争,我国企业走向全球化已势在必行。因此提高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获取技术与竞争优势尤为重要,在全球范围内获取与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发展也成为重中之重。结合技术创新战略,企业有效地采取与实施全球化战略与管理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获取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出路。 -
报告浅析传统零售
企业 网络营销发展趋势出版时间:2009传统零售业经过上百年的发展,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互联网快速发展,网上购物成为当下购物时尚,并逐步冲击着传统零售企业。网上购物的出现,使人们享受到了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商品的便利,也为商家带来了新的赢利手段。据有关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网购市场规模达514.42亿,较2006年增长74%。其中C2C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468.01亿元,较2006年增长81.2%。中国C2C网上零售市场经过数年发展,2007年已占网上零售市场91%的市场份额,成为网上零售市场中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推动中国网上零售市场的用户使用习惯的形成和网上零售产业环境的逐步完善;C2C网上零售市场发展迅速,其增长主要来源于用户量以及用户平均消费金额的双重快速增长,尤以淘宝网更为明显。网上零售已渐渐显示出它的优势和生命力,但网上零售行业在与传统零售业相比显示其优势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它的不足。在商场,顾客是通过看、听、闻、摸等多种感觉来对产品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而网络购物只提供了二种可能——看和听。这势必对消费者的刺激大大减弱。对于相当一部分人而言,身临其境的购物是一种社会实践,是一种接触社会的机会,是一种享受。网上购物失去了上街闲逛的乐趣,对那种热烈的现场气氛的感受大大减少,购物过程的乐趣大大折扣。而在我国,上街购物仍然是许多居民一种主要的休闲方式。传统的店面销售所营造出的友好和谐的购物环境,良好的销售人员形象的塑造,对于消费者购买心理产生的影响、刺激作用也因为网络购物的虚拟性而不复存在。因此,人际化沟通与切身感受的缺乏是网上购物的不足之处。在传统的购物过程中,由于人群关系的影响,人们喜欢在服饰、化装等方面展示自我的个性和生活的状况,享受别人的欣赏与羡慕。出入高档商店、在高档的商品柜台前享受售货员细致入微的服务,看着人们羡慕的眼光,都会给人们的心理带来极大的满足感。而在网络购物方式下,这种购物心理上的满足感是无法达到的。虽然从理论上讲任何产品都可以进行网上交易,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有许多产品不适合网络销售,这涉及产品的物理属性与特点。目前在线销售最成熟的实物产品要数计算机硬件、音像制品、家用电器以及书籍销售了。因为这些产品的物理性质决定了方便配送以及在配送过程中不易耗损和破坏。网购作为一种消费行为,毕竟是一件耗时耗费的事,互联网上提供的精彩内容与便捷服务常使得网民的购买注意力下降,网民容易沉溺于网络之中。尽管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休闲、轻松的体验,人们仍需要承受一定的精神压力和代价,网民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之中还易患“上网综合症”,严重的还会损害健康,相对于“逛”商场的惬意、休闲,这也是不容小视的。当然,与网上购物蓬勃发展之势相比,这些瑕疵只是发展中的缺憾。艾瑞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2011年的四年时间里,中国B2C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将会以年均75%以上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每隔两年时间,网络购物的市场规模就会扩大两倍以上。上网购物已经从一种时尚行为转变为众多网民的生活习惯,而他们当中相当部分人群正成为中国现在和未来消费市场领域的中坚力量。可以预见,中国网购市场将会有更快速发展。当数年前人们还质疑网上购物的种种局限时,网上购物销售规模却在飞快递增、迅速发展,与中国零售业市场发展相比,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是信息革命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网络购物是世界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在改变着世界,改变着消费者,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在悄然发生转变,面对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传统零售业也不甘示弱,纷纷挤上网上购物这列快车成为必然。北京西单友谊集团(爱购网)、王府井百货集团(劲购网)、当代商城等传统零售企业的网上购物商城雨后春笋般开设。相对于年销售额在10亿元的商场,其商品品种相当丰富,可达5万种以上之多,而网购的商品品种却只近万种,而若以销售品种与销售额比例比较,可以想见网上购物的魅力、潜力、生命力之强。据统计,目前在美国开展B2C网络营销的企业中,70%来自于传统零售企业。而据中国连锁业经营协会公布的2004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70%的企业建立了网站,通过互联网宣传企业形象、招商引资、提供客户服务,其中有26%的企业开展了不同程度的B2C网络营销,实现网上购物。在中国,数据显示分析,传统零售企业的网上购物商城业务并不像商场那样红火。与国外网上零售迅速发展以及众多传统零售企业涉足网上零售并有可观收益不同,国内的零售网站还在艰难起步,而由传统零售企业建立的零售网站更是生存乏力。北京的零售企业的网购销售情况也大致相似,以某一知名零售企业为例,2007年商场零售总额为13亿,网购销售额3700万,2008年1~9月网购销售已经完成去年全年销售指标,但预计销售份额也不会超过商场零售总额的5%。目前,通过网上交易导致的年销售成本和采购成本降低幅度均在5%以下。一个年销售额12亿元的大型成熟商场,其网上购物销售额还不到商场销售额的5%。调查显示,一般消费者认为,虽然在商场可以放心购物,但是网上购物已经成为80后的生活习惯、时尚,相对于拥堵的道路,生活、学习、工作的压力,他们更喜欢在淘宝、易趣、卓越等电子商城“挑选”、购买商品。传统商业开网店的做法,与当下流行的淘宝、易趣等网络开店有所不同,采用的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被业界称作“鼠标+水泥”;而后者完全依靠网络上的虚拟店铺,没有实体店铺展示。中国互联网协会营销工作委员会认为,“鼠标+水泥”模式既能够发挥传统门店集中展示、集中销售的特点,也能够为习惯网络购物的用户提供便利。传统零售企业开展网上购物商城业务已成为共识和发展趋势。尽管网上零售业具有传统零售业不具备的一些优势,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制约,从目前来看不可能取代传统零售业态,网上零售业应该是传统零售业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随着网上零售环境的逐渐成熟,将会对传统零售业的许多方面造成很大的冲击,传统零售业也要不断调整其经营的范围和方式,积极参与竞争,取长补短,尽快扭转目前传统零售企业开展网上购物的被动局面。传统零售企业的发展,关键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样,传统零售企业网上购物,也要锻造其网上购物商城核心竞争力。企业需要丰富产品的目录、产品介绍,以及其他顾客使用产品的亲身感受,要在网络上营造一种生活和文化氛围,一个精神世界,这样可以帮助顾客找出潜在的心理需求,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有了愉快的网上购物经历,顾客会把企业当成身边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保持对企业的忠诚。不断推出、革新、改良各种网上零售特色服务,包括网页页面、色彩、检索速度、相关联商品检索,利用网页的安排和设计技巧,使顾客很容易的了解产品的信息并产生互动,激发购买欲望。对于一些复杂的产品就可以采用交叉式的促销策略,针对不同的客户群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甚至开发出商品图像与解说伴音,培养浏览商品兴趣,提高网站的顾客忠诚度、美誉度、知名度,其中包括:向顾客推荐商品、提供免费礼品、开设特色商品页面、设置畅销商品排行榜等,以方便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比较、购物。网络营销要追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甚至把自己定位于有别于传统业务的细分市场。清晰的市场定位、明确的细分市场,网络营销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占领更多的市场,甚至面对有别于传统门店的客户群,吸引更广大的线上、线下消费人群。通过网络营销来弥补门店数量上的不足、降低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的赢利能力,提高自身与国外零售巨头对垒的实力。但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具有强大竞争力和经营活力的大型零售企业一定是传统业务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线下与线上资源优势互补的业态形式。网络营销部门在零售企业中应当作为一个部门存在,或者是其全资控股企业,纳入零售企业的总体组织架构之中,由高层管理人员直接负责。这样网上网下拥有共同的战略目标,实现统一管理,也有助于解决网上零售所涉及的安全、诚信诸问题。统一的管理团队可以更好地协调网上网下部门的市场推广策略,共同扩大市场份额。而品牌、业务的结合更需要紧密地协调一致,管理团队的相对独立可以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共享知识和信息。在保持相对独立性方面,西单电子商务网站(Igo5.com)可以借鉴,在品牌上突出西单商场的同时也注意突出Igo5的形象。他们把家用通信产品、摄影器材、小家电、化妆品作为主要经营品种,这与西单商场以服装、百货为主的经营方向有很大不同。西单电子商务网站建立了独立的价格、采购、物流仓储和客服体系。相对独立性让西单电子商务网站拥有了更灵活的业务和更多的网民消费群体。零售业的电子商务并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在网上开展销售业务,更主要的是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管理。传统零售、零售业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的整合,即在实体商店的基础上开展网络营销,这样既可以适应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充分利用企业原有的资源,同时又能发挥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技术优势,提高企业营销活动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企业充分意识到:要增强企业竞争力,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比如采用电子商务方式进行集中的采购管理,这样必然会提高采购环节的透明度,降低采购成本;利用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直接控制收入和费用支出,这必然会降低企业的经营分险,提高经济效益。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客户关系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网络和计算机的应用使客户关系回报最大化,使企业和客户共同得益。客户关系管理在零售业的全面应用,将会对零售企业的决策支持和智能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可以有效分析企业市场活动的回报,挖掘企业产品的市场卖点,确定企业的主打产品,进一步明确客户需求,并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个性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电子商务对中国零售企业来说既紧迫又艰难,但是市场竞争、市场潮流不可阻挡,中国零售企业只能通过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来快速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新的商业模式在中国的快速形成。目前,在遭受金融危机的重创之后,传统的零售商为了增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顾客,提高销售额的需要,正不断加强网上销售业务。这也是零售业在面对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
报告苹果园的土壤和水肥
管理 技术出版时间:2011对已栽好的树苗要及时定干。一般在栽完后进行,也有的在栽植前就剪截定干。定干高度要根据苗木大小和砧木类型确定,一级苗定干高度要高些,小弱苗定干高度要低些,剪口都要选在饱满芽以上。乔化苹果苗定干高度一般为80~100厘米,矮化苗为60~80厘米。定干高度均包括15~20厘米长的整形带。对于特殊栽植方式苗木的定干高度,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在北方干旱寒冷、风沙大的地方,最好定干后套塑料袋防止抽条。栽后浇水保墒是确保苗木成活的关键。我国北方地区春季干旱,一定要及时浇水。在定植前要淹透定植穴,定植后随即要浇定植水。苹果定植水一般不宜过大,春季浇水大影响地温,不利于缓苗。定植水后数天,当小苗发出新叶,表面根系开始恢复生长,苗已缓转时,要浇一次大水,称之为缓苗水。植株缓苗后,根系进入快速生长期,这时根际缺水将直接影响根的发生、生长,因此及时补水是必要的。幼树枝叶少,土壤水分的散失主要是土壤蒸发掉的。覆膜可有效防止水分蒸发,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最好在浇两三遍水后覆盖黑地膜,这样既可保墒,又能增加地温,对于提高苗木成活率、缩短缓苗期和加快生长等都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覆盖黑地膜还能抑制杂草生长。通常在树带或树盘内覆盖地膜,覆膜时要注意先整地、耙平,捡出石块或树枝,使树干周围地面稍隆起。然后平铺地膜,边缘用土压严。注意在树干周围堆个小土堆,压住穿孔处,以免膜下高温蒸汽灼伤树干皮层,导致死树。春季发芽以后,要认真检查苗木的成活情况,对于死亡的苗木要查清原因,及时补栽。当年补栽,一般是利用田间假植的备用苗,在当年雨季的阴天采取枝条带叶、根系带土团,边挖边进行补栽,也可以在当年晚秋或来年发芽前进行补栽。补栽的苗木,其砧穗组合应与死株的相同,树龄一致,以保持园相整齐。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早春常有霜冻,空气干燥且风沙大,而苹果幼树的抗寒性差,容易发生冻害和抽条现象,所以应搞好冬季防寒工作。秋栽幼树最好埋入土中,视当地气候条件确定埋土厚度,通常为10~20厘米,第二年春天萌芽前出土。北方寒冷干燥的地区,如黄土高原、河北北部和北京,经常发生苹果幼树抽条现象。对于新种幼苗可以套上塑料袋,既能防止抽条,也能促进枝叶的生长。当新枝长到5~10厘米长时,要及时解膜,先在上部开口,过2~3天再全部撤掉。在易抽条地区要对苹果幼树保护2~3年,幼树入冬前在树干上缠一层地膜是最好的防抽条措施,也可以捆包一些稻草,春季再解掉,或在树干基部培土,以保护根颈,来年再将土撤掉,或培月牙埂等。入冬前灌一次冻水,可减少幼树抽条,同时要增加磷肥、钾肥的施用量,提高树体的营养水平。夏季摘心也可防止抽条。苹果幼树根系浅,杂草的生长会严重影响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所以对幼树要及时中耕除草。当缓苗水下渗后,人员能够进地时,就可以进行中耕。可以在果园悬挂杀虫灯诱杀金龟子。此外,为防止金龟子和象鼻虫等为害,还可在苗干中上部套一个窄长塑料袋,将袋子下面扎严,上端露出小孔,或扎些小孔,以防高温灼伤幼叶,为害过去后,脱除塑料袋。夏季、秋季还要注意防治蚜虫、卷叶虫、白粉病和早期落叶病。如发现病毒病株,应及时拔除并烧毁。果园土壤管理方法,也称土壤管理制度。是指果树行间、行内地面土壤耕作或其他管理措施。下面重点介绍有关的基本方法。1.生草的作用果园生草,就是在果园内全园或只在行间带状种植对苹果生产有益的植物的土壤管理制度。生草制是现代果园最好的土壤管理模式,也是生产高品质苹果的关键性技术之一,特别是进行有机生产的果园必须进行生草栽培。除特别干旱的地区外,我国大部分苹果园都应该大力提倡。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宜选用深根性的草种,可选用三叶草、黑麦等草种。生草法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核心,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为0.6%~0.8%,远低于国际上生产高档果品对土壤有机质的要求(3%~5%),这也是我国果实品质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据研究,一个中等产量的苹果园,每年需要消耗有机质24吨/公顷,而1/3带状生草的果园就可以满足这种消耗,并有一定的积累。种植白三叶当年就可收获鲜草15吨/公顷,第二年可收获37.5吨/公顷,紫花苜蓿每年可收获鲜草45~50吨/公顷。另外,生草的根系枯死后也可以提供大量的有机物质,连续种植多年可显著提高果园有机质含量。(2)改良土壤的结构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和草根的生长,有利于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研究表明,苹果园生草后,土壤的团粒结构可以增加18%~25%,同时还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和毛细管的数量。(3)改善果园小气候 生草可以调节果园气温,增加空气湿度。同时能调节土壤温度,有利于果树根系生长,如冬季清耕园冻土层(北京)最厚达40厘米,而生草园只有20厘米;果园生草冬天地温可增加1~3℃,早春根系活动提前15~30天;夏季可使地表温度下降5~7℃,这对夏季高温地区的果园有重要意义。(4)改善果园的生态平衡 生草果园害虫天敌的种群多,数量大,可增强天敌控制病虫害发生的能力,减少人工控制病虫害的劳力和物力投入,减少农药对果园环境的污染,创造生产安全果品的良好条件。(5)减少水土流失 生草果园能很好地覆盖地面,可以保墒蓄水,减少地面冲刷。有研究表明,生草后土壤表土含水量可增加15%~31%,土壤流失量减少86%,对山坡地果园尤其明显。(6)节省人力物力 生草管理省工高效,尤其是夏季,生草园可有较多的劳力投入到树体管理和花果管理上。2.果园生草方法果园生草可分为自然生草和人工生草两种。自然生草是指果园自然长出的各种杂草不锄,通过自然相互竞争和连续刈割,最后剩下几种适于当地自然条件的草种,实现果园生草的目的。但其改良土壤的效果较差,通常10年时间有机质含量才提高1%左右。另外,自然生草还会滋生有害杂草;有的草根过深,在水肥条件差的地区会存在与果树争水争肥的现象。人工生草是人为种植有利于土壤改良、增加土壤肥力的专用草类,如白三叶、红三叶、紫花苜蓿、紫云叶、黑麦草、毛叶苕子、草木樨、黄豆和豆科类牧草等。在园边、路旁、沟堤和渠边,可选种草木樨、紫穗槐和田菁等;在低洼盐碱地区,应选田菁和柽麻耐盐植物等;山冈旱薄地,可选草木樨和紫穗槐等抗干旱瘠薄的植物。进行畜牧养殖的果园可用部分草喂养牲畜和家禽,实行“过腹回田”,既可获得畜产品,又加速养分的转化,更有利于果树吸收利用,一举多得。平原地区种草一般选在早春和秋季进行。种草时,既可单一播种,也可混播。可采用黑麦草与三叶草混播,黑麦草与毛苕子混播等方式。幼苗期及时清除杂草,是生草能否成功的保证,同时注意对生草施肥浇水。当草长到30厘米高以上、大部分开花时,即应将其刈割覆盖树盘,留茬高度为5~10厘米,一年可刈割3~5次。每次刈割后,借雨趁墒每亩撒施尿素5千克(有机果园要在夏季撒施腐熟好的有机肥300~500千克)。生草3~5年后,草开始老化,应及时翻压,重新播种。结合施用有机肥进行深翻改土是进行土壤改良的有效方法,大量施入有机肥可以迅速地改良土壤,同时为土壤提供肥料。改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施肥,改土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所用材料主要是经过腐熟的有机肥料,可根据土壤情况调节配方;施肥主要是为土壤提供营养元素,可用有机肥也可用化肥,一般也不用深翻。深翻方法有扩穴深翻、隔行深翻和全园深翻等。苹果园深翻改土最好在秋季,采收后就可以进行,一般和秋施基肥相结合,最好一次将基肥施足。每次用腐熟堆肥3000~5000千克/亩,农家肥4000~6000千克/亩,或商用有机肥500~1000千克/亩。为改土施肥的施肥量比正常施肥量高1倍以上,改土时应注意将有机肥和表土混合均匀后施入,施肥部位在树冠投影范围内。沟深60厘米,沟宽60~80厘米,挖沟时表土、里土分开堆放,可先在沟中填入有机物(如树叶、秸秆、杂草等),再把各种肥料撒在表土上,经搅拌均匀后全部回填(最好能先回填2/3,接着浇上配好的微生物营养液,然后再回填1/3)并做成垄状,施基肥后在施肥沟内灌一次透水。间作通常在苹果幼树期进行,幼年期果树,树冠矮小,可以利用行间间作,种植大豆、甘薯、西瓜、花生和马铃薯等一些矮秆作物。对于成年果树,因其行距宽、结果初期时间长,可以与一些生理习性相近的树种或蔬菜进行间作。果园间作的原则是,间作物与果树没有相同的病虫害;苹果树是喜光作物,间作作物不能对树体有所遮蔽;种植间作作物,应留足树盘,新定植幼树的树盘应在1平方米以上。以后随着树冠的增大,行间间作面积应逐步减小。间作的果园最好间作绿肥。绿肥作物根系强大,茎叶茂盛,特别是豆科绿肥的根瘤菌有固氮作用,刈割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以氮素为主的多种营养元素,显著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种植绿肥,还可覆盖地面,抑制杂草,调节土温,有利于根系的活动。在山地种植绿肥,可减少水土冲刷,保持水土;在沙地则可防风固沙,对盐碱地有防止返碱、降低土壤盐分的作用。间种绿肥的种类,有紫花苜蓿、紫穗槐、草木樨、田菁、毛叶苕子、绿豆、荆条和胡枝子等。覆盖制是利用塑料薄膜、作物秸秆、杂草、糠壳、锯末和沙砾等材料,覆盖在土壤表面的一种土壤管理方法。覆盖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水土流失和水分蒸发。1.秸秆覆盖果园可用麦秸、豆秸、玉米秸或谷糠,也可用杂草等取之方便的植物材料,覆盖全园或带状、树盘状覆盖,秸秆覆盖在我国应用较广。秸秆覆盖可以起到春季保墒的作用,也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但秸秆覆盖费料、费工,只宜在劳动力多、秸秆材料丰富又方便覆盖的地区实施。2.薄膜保墒覆盖常用的薄膜材料是0.02毫米厚的聚氯乙烯塑料膜,白色或无色透明,管理好可用2年,一般只用1年。薄膜保墒覆盖可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尤其在春、夏季节,保墒效果非常好,胜过2~4次灌溉。北方地区,3~5月份土壤蒸发量为500~750毫米,薄膜覆盖可以减少水分蒸发40%~70%,还可提高早春地温、抑制杂草生长。3.沙、石覆盖我国西北地区,如河西走廊的农田,包括果园有用沙、石覆盖的传统。其目的主要是保墒,也有使土壤积温增加的效果,这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及年积温低的地区是非常有意义的。苹果是多年生植物,进行沙、石覆盖比农作物覆盖更有优势,但其缺点是前期人力投入大。沙、石覆盖,可分为长期覆盖和短期覆盖两种类型。长期覆盖,先在幼树树冠下小面积覆盖,后逐渐扩大面积,至带状覆盖或全园覆盖,覆盖厚度为10~20毫米,施肥时可挪动石块,施肥后恢复原覆盖状。短期覆盖,主要在土壤蒸发量最大、降雨最少的季节覆盖,厚度相同。免耕法或免耕制,即果园全园或只一部分地面(另一部分生草或覆盖)用化学除草剂除草,不耕作或很少耕作(故又称零耕法或最少耕作法)。免耕法果园的土壤结构性能好,无“犁底层”,适于果树根系生长发育;同时有利于清园作业,果树病虫潜藏的死枝、枯叶、病虫果和纸袋等一次清除,效率高。用除草剂防除杂草,可结合灌溉、地面追肥或喷施农药进行,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其缺点是,土壤有机质逐年减少,土壤肥力降低;所使用的除草剂会破坏土壤结构,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小动物,破坏了果园的生态平衡。有机生产的苹果园不能采用免耕法。清耕制是在果树行间、行内经常中耕,保持果园地面无杂草和土壤表层疏松的土壤管理方法。清耕的优点是干旱季节可保墒;春季中耕提高土温,疏松土壤,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根系吸收养分;同时可以防除杂草,减少杂草与果树的水分与养分竞争。清耕制的缺点较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肥易流失,表层以下有一个坚硬的“犁底层”,影响通气和渗水;长期清耕,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较快,对人工施肥,特别是对有机肥的依赖性大;清耕条件下,果树害虫天敌少,虽然清耕果园通风透光好,但不是最佳的生态环境;清耕管理劳力投入多,劳动强度大。我国过去一直提倡清耕制,目前大部分苹果园也都实行清耕制,但综合而言,这种方法并不值得提倡。苹果树作为多年生的深根性作物,树体有贮藏养分的能力,因此,施肥既要考虑当年树体的需要和贮藏营养的需要,也要考虑对翌年产生的影响。苹果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的年龄时期和生长季节,表现出对营养元素一定的选择性吸收规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应根据果树不同发育阶段营养特点确定主施肥料种类。幼果期和初果期以促进树体生长和骨架建立为目的,应以氮肥为主,磷肥、钾肥为辅。盛果期树养分需求量最大,养分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树体健壮生长,保证产量,提高果实品质,维持结果年限。此期氮肥施用量要适宜,磷肥、钾肥需求量增大。衰老期树磷肥、钾肥要适量,相应加大氮肥用量,以维持树体不衰,并满足一定产量和树体更新的要求。春季果树萌芽、展叶、开花、坐果、幼果发育和新梢生长连续进行。主要消耗上年树体贮藏养分,养分供求矛盾突出,应以氮肥为主、磷肥为辅补充一定的养分。仲夏期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期进行,果树物候期发生重叠,出现养分分配与供求矛盾,是苹果树的一个重要的营养临界期,此期追肥应注意氮、磷、钾的平衡关系,增加磷肥、钾肥用量。初秋果实继续发育,花芽持续分化,中熟苹果亦开始着色,此时追肥应以磷肥、钾肥为主,以氮肥为辅,这次追肥将有利于果实后期发育,花芽充实饱满和果实品质的提高。秋施基肥,有利于根系伤口愈合和提高树体贮藏养分。在秋季施基肥。基肥以农家有机肥为主。基肥施用量占全年施肥量的70%。在生长季进行追肥。如萌芽期、开花前和新梢旺长期,坐果及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及新梢停长期等时期均可追肥。依据树体状况,每年以追肥1~3次为宜。幼树每株施纯氮60克、磷(五氧化二磷)30克、钾(氧化钾)50克。初果期每株施纯氮300克、磷(五氧化二磷)150克、钾(氧化钾)250克。盛果期树每生产50千克果实,施用纯氮0.35千克、磷0.16千克、钾0.35千克、农家肥100千克。施基肥,可采取条沟施肥、放射沟施肥和全园撒施浅锄等方式进行。追肥,可采取树盘施肥、穴施水肥和叶面喷肥等方式进行。1.条沟施肥在果树行间、树冠外缘挖施肥条沟,条沟宽30厘米、深25~30厘米,施肥后将沟填平。这种方式适宜密植果园,便于机械化作业(图4-1)。2.放射沟施肥在距树干60厘米左右处,挖5~8条放射状施肥沟,施肥沟里窄外宽,外宽20~30厘米,里浅外深,外深15~30厘米。这种方式适宜给稀植大树施肥时采用(图4-2)。图4-1 条沟施肥图4-2 放射沟施肥3.穴施水肥这种方式的施肥灌水穴,直径为20厘米左右,深度30厘米,中间置入一个草把。依据每株树树体大小,在树冠下挖3~8个穴。在每穴中用氮肥、磷肥和有机肥按1:2:50的比例配成的混合肥,回填在草把外围,踏实,略低于地面。每次灌水5~10升,并用地膜覆盖(图4-3)。通过肥水的渗透浸润,完成对苹果树的浇水与施肥。4.叶面追肥叶面追肥,是通过对苹果叶片、枝干喷施肥液,完成对苹果树的追肥。苹果树叶片追肥的肥液适宜浓度见表4-1。图4-3 穴施水肥加覆膜种类浓度(%)时期效果尿素0.2~0.3开花至采果前提高产果率,促进生长发育硫酸铵0.1~0.2同上同上过磷酸钙1.0~3.0(浸出液)新梢停止生长有利于花芽分化,提高果实质量草木灰2.0~3.0(浸出液)生理落果后,采果前同上氯化钾0.3~0.5同上同上硫酸钾0.3~0.5同上同上磷酸二氢钾0.3~0.5同上同上硫酸锌3~5萌芽前3~4周防治小叶病0.2~0.3发芽后硼酸0.1~0.3盛花期提高产果率硼砂0.2~0.55~6月份防治缩果病加适量生石灰柠檬酸铁0.05~0.1生长季节防治黄叶病表4-1 苹果树根外追肥的肥液适宜浓度施肥的原则一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中心(土壤有机质含量应达到1.5%以上),重施有机肥;二是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按照控氮、稳磷、增钾的原则,科学、适时、适量追施化肥;三是重视微量元素的补充。1.无公害果园施用有机肥的作用(1)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果园施入有机肥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有机质,进一步形成一种特殊的黑色黏团状物质——腐殖质。腐殖质可与土粒结合在一起,使分散的土粒相互胶结起来,从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团粒,即我们常说的“团粒结构”。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可以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从而收到以肥调水、以肥蓄水和以肥节水的良好效果。这一点在旱塬地区尤显重要。(2)供给果树多种养料 有机肥营养成分全,含有果树生长发育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有机质在转化过程中除形成腐殖质外,另一途径则是矿化过程。矿化过程能把有机质中果树不能吸收利用的各种养料变为可给态养料,如将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锌等释放出来,供果树吸收。这便是养料的释放过程。而有机质变为腐殖质则是养料的积累过程。积累在土壤中的腐殖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经过缓慢分解而释放出养分,供果树吸收利用。因此,施用有机肥,不仅能在较短时期内供给果树养分,又能在较长时间持续发挥作用,从而满足果树对多种营养元素的需要。(3)促进微生物活动 有机质是土壤微生物活动不可缺少的能源。因而,施入有机肥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繁殖,并增强其活性,进而促进有机物分解,丰富土壤养分。(4)有助于克服缺素症,提高光合效能 有机质分解过程中可产生有机酸及二氧化碳。有机酸能改变土壤的pH值,提高难溶性矿化物的溶解度,这对克服缺素症十分有利;而二氧化碳逸出土壤后则有助于提高果树的光合效能。(5)健壮树势,增强抗性,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提高品质和产量 果园施入有机肥后,由于改善了土壤结构,丰富了土壤中养分含量,进而促进了果树的吸收和利用,树体生长健壮。这样既提高了果实品质和产量,又大大增强了树体抗御不良环境条件和病虫害的能力。这对减少果园的化肥、农药用量,减少环境和果品污染,保持生态平衡,生产无公害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可利用的有机肥种类粪尿类包括人粪尿、畜粪尿、禽粪尿、蚕沙(蚕粪)等。这类肥料均为有机质含量丰富,氮、磷、钾等元素全面的完全肥料。(1)厩肥类 是指家畜粪尿和垫圈材料(土)混合堆制而成的肥料。主要包括大家畜厩肥,猪、羊圈肥等。这类肥料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并含有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2)堆肥 是以作物秸秆、杂草、落叶等为主要原料进行堆制,利用微生物的活动使之腐解而成。也属营养成分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完全肥料。(3)饼肥类 是油料作物榨油后剩下的残渣,例如,菜籽饼、棉籽饼、大豆饼、芝麻饼、花生饼等。这类肥料是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并富含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的优质肥料。(4)秸秆类 作物秸秆如麦秸、玉米秆、甘薯蔓、豆蔓、花生蔓等以及杂草、树枝、落叶等。这类肥料有机质含量丰富,营养成分全面。(5)杂肥类 主要包括垃圾、炕土肥、草皮土、屠宰场的废弃物等。这类肥料也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和多种养分,均可广泛收集利用。上述肥料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3.果园养猪、鸡广辟肥源,大力发展果园养猪,实现果、畜并举,是解决果园有机肥、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陕西白水、澄城等县果农已在果园养猪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其具体做法是:将猪舍建在果园,猪圈内铺成水泥地面,外侧建一积粪池,粪便排入池内,根据需要随时灌施,极为方便。这样,每头猪每年可满足亩果园有机肥的需求量;同时,又大大减少了化肥用量。果园养鸡是开辟有机肥源的又一重要途径。为满足有机肥的需求量,养鸡数量以每亩果园20~30只为宜。采用放养的方法。鸡排出的粪便直接为果园增加了有机肥,培肥地力效果非常显著。同时,鸡又是害虫的天敌,不但能捕捉地面的昆虫,还能刨土啄食成虫、幼虫、蛹和卵块,起到生物防治害虫的作用。果园喷药期间,应将鸡群笼养几天,然后再放入果园。如果将果园养殖与沼气设施配套,就能更好地供给果树高质量的有机肥,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参考本章第三节“高效沼气生态果园模式”)。4.无公害果园有机肥施用量施用有机肥应以肥足量饱为原则,并注意混施适量氮素肥料。根据这一原则,现将施肥量按单位面积总量列表于后,具体应用时可根据不同的栽植密度按每亩施肥总量平均分配于各单株(表4-2)。表4-2中施用有机肥的种类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类。未列入表内的有机肥如堆肥、杂肥类,可参照厩肥施用量酌增。5.施肥时间及方法有机肥应以施基肥方式于秋季果实采收后尽早施入。施肥方法可采用环沟法、条沟法或放射状沟施法。生草果园以放射状沟施法为宜。无公害果园若能按前述要求施用有机肥,就可以不施用化肥。如果未能做到年年施用有机肥或有机肥施用量不足时,还应在生长期追施化肥2~3次。值得注意的是,生长期追肥务必克服以往盲目地施用化肥或偏施氮肥的现象,必须依据果树生长发育对肥料需求的特点,及时而适量追肥,尤其要重视氮、磷、钾的合理搭配,做到按配方追肥。关于氮、磷、钾的配比问题,因各地土壤条件不同,差异很大。根据大量的研究成果,幼树氮、磷比一般应达2:1;结果期树氮、磷、钾比,黄土高原地区为1:1:1;渤海湾地区及黄河故道地区为2:1:2。现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提出生长期追肥的时期及单位面积上的适宜追肥量。树龄(年)有机肥种类亩施肥量(千克)速效氮纯氮亩施用量(千克)幼树期(1~3)厩肥、绿肥、秸秆类1500~3000粪尿类1000~1500饼肥150~2005.0~10.0初果期(4~5)厩肥、绿肥、秸秆类3000~4500粪尿类1500~2500饼肥250~35010.0~12.5盛果期(6年以上)厩肥、绿肥、秸秆类4500~7500粪尿类3000~4500饼肥450~60012.5~25.0表4-2 无公害果园有机肥施用量值得注意的是,萌芽前追肥以氮为主,花芽分化期以磷为主,果实膨大期以钾为主。同类肥除表4-3中所列之外,还可选用其他种类,但其用量应根据各自的有效成分参考表中用量酌情增减,使其达到表中的施肥量标准。苹果树的具体灌溉时期,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苹果生长发育中需水的关键时期;二是天气干旱、土壤含水量较低,不利于苹果生长发育的时期。苹果生长发育中的需水时期:萌芽开花期,新梢旺长期(需水临界期),果实膨大期,采果后的秋季生长时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0%~80%,有益于果树根系对水分及营养的吸收。若含水量低于60%,特别是恰逢果树生长发育关键需水期,就应该及时灌水。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40%时,为轻度干旱,低于20%则为严重干旱。在苹果树栽培过程中,要避免干旱现象的发生。应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性质,同时也要根据果树大小、栽植密度以及生育期需水特点,综合确定灌水量。其计算公式为:漫灌成年果园。每亩需水30~60吨。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可节省用水1/2~2/3。漫灌节水的灌溉方式,有沟灌、滴灌、移动灌溉和穴施水肥等。如图4-4,沿树冠外侧开沟,并在株间连通。沟深20厘米,宽30厘米。沟中起出的土可加在沟边起垄。沟灌水流不宜太快,以保证水分的渗入时间。图4-4 沟灌利用管道将加压的水通过滴头,一滴滴地均匀缓慢地渗入果树根部附近的土壤,使根际土壤经常保持在适宜水分状况的一种先进节水技术。目前,一些简易移动式滴灌系统,由水泵及配套塑料软管组成的滴灌装置已广泛应用。其具体的组成如图4-5所示。图4-5 滴灌系统示意图固定式喷灌设备因投资多而应用较少。移动式喷灌在坡地等不平整土地果园上使用,具有省水、省工等优点。在密植平地果园,现在发展的一种软管移动式微喷系统,很有推广前景。移动式喷灌系统,一般由水源、水泵、干管、支管、竖管和喷头组成(图4-6)。图4-6 喷灌系统示意图 -
报告浅析
企业 文化建设的误区与对策出版时间:200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企业从各领风骚三五年到慢慢重视战略、建立自己的百年老店。企业文化开始逐渐被每个企业重视。企业作为一种以人与人的组合为基础的经营活动主体,其经营行为必然最终都要人格化。也就是说,企业是人格化的企业,企业的所有活动最终都要靠人来执行。所以企业的制度安排,企业的经营战略的选择,最终都必然会体现在人的价值理念中,也就是以企业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企业文化,就其形式来说,它是属于人的思想范畴,是指人的价值理念;而就其内容来讲,则是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在人的理念上的反映,是人内在约束和激励的价值理念。因此,企业文化是一个涉及企业能否高效发展的极其重要的问题。但是,对于企业文化的内在含义,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有着非常不同的理解。正是因为一些人对企业文化的含义的解释,同另外一些人的解释有根本性的区别,所以我们对于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就必须首先要从企业文化的内在含义开始。我国企业界对于企业文化的内在含义的不同解释,虽然非常之多,但是从大体上来看,主要有下述这样几种。这几种都是对企业文化的误解。有的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识别一个企业与另外一个企业有哪些不同的识别标准,也就是说,是评判企业之间的差别的标准。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企业文化一般包括视觉识别、行为识别以及理念识别。由此可见,在持有这种观点的论者看来,这种判断企业之间有哪些不同的识别标准,就是企业文化。所谓企业文化是包装企业的方法,就是指有人在讨论企业文化的含义的时候,往往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运用种种非常好的形容词,以及好多流行的名言和警句,把企业加以包装。这些包装企业的词语,就是企业文化,例如顾客就是上帝、时间就是金钱等名言,就被称之为企业文化。最近我们到一个企业去,看到这个企业的车间及办公室的墙上,写着各种流行语言,例如“服务社会”、“争创一流”等等,这个企业的负责人告诉我们,这些都是他们的企业文化。有的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思维系统,因而把企业文化分为企业理念、企业哲学、企业精神。这种观点认为,不同的企业的思维系统是不同的,企业思维系统的差异就构成了不同的企业文化。因此,持这种观点的人把企业的思维系统分成了不同的种类,把这些不同种类的思维系统称之为企业文化。例如某某企业的企业理念是尊重客户,企业哲学是竞争中求生存,企业精神是顽强拼搏,并把这些都称之为企业文化。持这种观点的论者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所开展的各种员工文化活动,比如员工的卡拉OK比赛,员工的体育比赛等等。因此也就把企业的所有的文化活动,都称之为企业文化。曾经有一位企业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他们的企业文化搞得很好,他们收购了一个足球队。收购足球队怎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并不是指企业搞文化活动。其实,收购足球队根本就不是企业文化,而是企业投资于体育产业,投资于体育产业并不是企业文化。其实在不少企业的宣传栏中,几乎都是把企业搞文化活动当成为企业文化来宣传。有的人认为,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所有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秀的思想,都可以看成为企业文化。持这种观点的人在讨论企业文化的时候,往往把马克思主义、孔孟之道,以及人类历史上所形成的各种有价值的道德观念,都当作企业文化来讨论和研究。最近我们去一个企业,这个企业的负责人给我们介绍他们的企业文化,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来自于《孙子兵法》及《三国演义》,这些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文化成果虽然可以为企业所利用,但是把他们都称之为自己的企业文化,恐怕有所不妥。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讨论和设计企业的形象,把企业的形象设计称为企业文化。这种观点非常普遍,好多人都把CI设计称之为企业文化,把企业形象策划当作企业文化。有的人认为,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企业产品的文化品位,因而把所有有关企业产品的文化品位的内容,都统称为企业文化。比如说把企业产品的广告品味,把企业产品的设计品位,把企业产品的消费品位等等,都称之为企业文化。也就是说,把企业产品的文化品位,当成了企业文化。企业产品的文化品位虽然与企业文化相关,但是它本身并不是企业文化。有一次,一位茶叶经营商给我们大谈茶文化,并把茶文化当成企业文化。所有这些,都说明人们混淆了企业文化与产品文化的不同。有人把企业文化解释成为纯粹的文化形态的内容,也就是解释为非经济的内容,非企业形态的内容,单纯的从人类文化的角度来解释企业文化,似乎企业文化并不具体反映企业运行过程。一些研究文化形态及意识形态的人,之所以非常重视研究企业文化,就是把企业文化当成纯粹的文化行为,当作文化形态的一种形式,在并不懂得经济问题及企业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企业文化。以上就是我国目前所存在的对于企业文化的各式各样的不同解释。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企业文化的内涵的理解,是有很大的差异的,甚至有些观点是对立的。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有其社会原因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研究企业文化的时间太短了,在从国外引进中又出现了差异,还有研究人员的基础不同,有的是经济学界的人士,有的是哲学界的人士。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就是企业文化。一般来说,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应该有这样几个要点需要把握。企业文化属于人的思想范畴,是人的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是和社会道德属于同一种范畴的。我们在治理社会的时候,首先提出来要依法治国,但是再完善的法律都会有失效的时候,法律失效了靠什么约束?靠社会道德,所以既要依法治国,同时又要以德治国。管理企业也一样,首先是靠企业制度,但是对于任何制度来说,再完善都会有失效的时候,企业制度失效了靠什么约束?靠企业文化约束。企业文化在内容上,是对企业界实现运行过程的反映。具体来讲,它就是企业的制度安排,以及企业的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或者说,企业的所有相关活动,都会反映到人的价值理念上,从而形成了企业文化。价值理念如果从实践性的角度上看,实际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信奉和倡导的价值理念,另一类是必须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既是属于企业信奉和倡导的价值理念,又属于必须要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是真正的在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真正的在约束企业的运行过程,是在现实中真正起作用的价值理念,而不仅仅是一种倡导或者信奉的价值理念。文化如果从其作为价值理念的角度来看,是一个极为广泛的领域,可以说与物质相对应的范畴,都可以称之为文化,因而文化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对于价值理念来说,如果从其拥有的主体上来划分类别的话,可以分为自然人的价值理念,民族的价值理念,国家的价值理念,法人的价值理念,企业的价值理念等等,而企业文化则是属于企业的价值理念,它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价值理念,是对企业真正发挥作用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对企业的行为以及员工行为起到非常好的规范作用。例如,企业文化中的责权利对称性管理理念,规范着员工的责权利关系;企业文化中的共享共担理念,规范着企业与员工的风险承担及利益享受上的相互关系。上述就是从不同的方面,所表述的企业文化的真正含义。企业文化从形式上讲,它是属于思想范畴的,是所谓思想范畴的概念,是企业制度安排和企业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从性质上讲,它不是一般的只是信奉或者倡导的价值理念,而是企业必须要执行的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从属性上看,它是不同于国家价值理念、社会的价值理念等有关的价值理念的,而完全是企业的价值理念;从作用上看,他注重于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作为包装企业的价值理念存在的,它不是宣传企业的价值理念,而是要解决企业的问题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起来的,而是要通过塑造的方式而建立起来的,所以不能把企业文化当成一种完全可以通过自然而然的方式形成起来的价值理念,而是要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塑造。一个企业到底怎么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我认为应该有下述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做,或者说,建立企业文化必须从下述这样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企业文化制度化,在现实中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企业文化必须要充分体现在企业的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中。虽然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的能动作用,也就是企业文化对企业运作要有指导作用。因此,要真正使企业文化能够形成,就必须要把企业文化制度化,使人的价值理念充分地体现在企业的现实运行过程中,形成一种制度,使企业文化浸透于企业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之中。企业文化实践化是指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企业倡导的和信奉的价值理念,而是必须要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要指导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战略的选择,是指导企业的一切行为的价值理念。所以,企业文化不仅来自于实践,同时必须要指导实践,充分在实践中实现,因而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企业倡导的价值理念,而且是要指导企业实践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不仅仅表现在企业的各种文化中,而是更多地表现在员工的行动中,员工自觉地实践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教育化,就是指要通过灌输的方式将企业所信奉和必须实践的价值理念,渗透到员工的头脑中去。因此,建立企业文化的重要工作,就是要加强企业的培训。企业培训不仅仅是对员工要进行一种业务的培训,而更重要的应该是企业文化的培训。也就是从思想上要用企业文化去整合与占领员工的思想,让所有员工都必须去认可企业的企业文化,并用这种企业文化在现实中指导自己的行为。所以,有关企业文化的教育化,是建立企业文化的一个很重要工作。海外的企业中,企业不仅仅注重企业文化培训经费筹措,例如规定企业文化培训费用不能低于企业销售额的1%,而且还注重企业文化培训教材的建设,例如有企业文化白皮书。企业文化白皮书就是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培训教材。因此,我们应该全方位重视企业文化的教育工作。企业文化奖惩化,就是指遵守企业文化的人会受到很大的奖励,而违背企业文化的人则会受到很大的惩罚,通过奖惩的方式而使企业文化真正能够成为企业中所有员工的价值理念。从现实状况来看,没有奖惩的方法,企业文化是很难真正的形成的,企业文化是很难植根于企业员工的头脑中的,所以,在塑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强调这种奖惩制度。国外的一些企业在评选优秀职工这项活动中,往往注重对那些自觉遵守企业文化的员工进行奖励,当然也在各个方面对那些无视企业文化的人进行惩罚。企业文化系统化,就是指企业文化的内容必须不断完善。所有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根据现实状况,从发展的角度去完善自身的企业文化,最终形成一个内容非常完善的系统性的企业文化。这种系统性的企业文化将会对员工有很大的约束力,因而必然作为一种非常完善的企业文化而存在。国外有些企业文化白皮书竟然有十几万字之多,这么多的企业文化内容,并不是一年两年形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是坚持企业文化系统化的结果。总之,对于怎样塑造企业文化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主要从上述五个方面来进行考虑。只有通过上面五个方面的工作,最终才能够使企业文化真正植根于企业员工的头脑之中,也就是成为员工所信奉和实践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不能把企业文化的塑造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应该落实在行动上,从上述五个方面去考虑企业文化的塑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