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苹果果肉褐变病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一、营养失调(Nutrient Deficiencies)
出版时间:2009若缺氮情况持续不变,下部老中叶片的氮素会向幼嫩组织转移,所以从基部老熟叶片开始,叶尖逐渐发黄,沿中脉呈“V”字形扩展;叶片中心较边缘部分先变 黄色,中部叶片淡绿;当黄色扩展到叶鞘时,叶鞘会逐渐变黄枯死,继之整个叶片变 黄褐色而死亡初期下部老叶尖开始沿叶缘向下变 黄,变 褐 焦枯,并逐渐向整个叶片的叶脉间区扩展,沿叶脉产生棕色条纹,并逐渐坏死。严重缺锌时,叶尖初呈淡白色病 斑,其后叶片突然变 黑色,几天后植株死亡。玉米中后期缺锌,抽雄期与雌穗吐丝期相隔日期延长,不利于授粉,果穗发育不良,缺粒、秃尖。严重时叶片干枯,常沿叶脉开裂而破碎。因此,在我国北方诸省及南方山区易于发生低温寒害的地区,应适期晚播,待地温稳定在8~10℃时播种,可有效控制上述缺素病 的发生。因此,应根据各类土壤的基本性状和缺素的种类、程度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土壤改良,加强田间管理,改变缺素病 发生的条件,防止或缓解缺素症的发生。 -
报告一、小麦病虫草害
出版时间:2015病 部初期产生黄色小点,后逐步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病 斑,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粉状霉层,以后逐步变成灰白色,最后变为褐色,上面生有褐色小点。病粒较健粒短粗,初为暗绿,后变 灰黑,外包一层灰色膜,内部充满黑色粉末,外部仅保留一层麦粒薄皮。破裂后散发出有鱼腥味的三甲胺挥发气体。湿度大时,病 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用手触摸,有凸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 部枯褐 ,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发生严重时,使受害小麦叶片变 黄、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千粒重下降。同时分泌蜜露可诱发煤污病 ,还可传播多种病毒病 。金针虫为害状(1)为害特点:以成、若虫刺吸小麦叶片汁液进行为害,受害叶上出现细小白点,严重时整个叶片变 灰白,后逐渐变黄、枯萎,造成植株矮小,严重的全株干枯,导致穗小粒轻、千粒重下降。 -
报告五 主要病虫害与绿色防控技术
出版时间:20151 症状 猝倒病 主要发生在辣(甜)椒苗期的病害。幼苗感病后在出土表层茎基部呈水浸状软腐倒伏,即猝倒。椒苗初感病 时秧苗成暗绿色,感病 部位逐渐缢缩,病 苗折倒坏死。染病后期茎基部变为黄褐色干枯成线状。果实感病 大多从果蒂开始,初期呈水浸状不规则暗绿软果。后期果实变 褐 绿色水浸状圆形大病斑。2 发病原因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重症时叶片除有斑驳花叶外,叶片凹凸不平,皱缩畸形,植株生长缓慢严重矮化;黄化症状的感病 叶片明显变 黄,容易出现落叶落花现象。坏死症,植株叶片或枝条组织出现坏死斑。炭疽病典型病 斑为圆形,初呈浅灰色。幼苗期发病,近地面部位变 黄褐色,病 斑逐渐凹陷,致使幼苗折倒。辣(甜)椒生长时期棚室高湿条件下病 斑呈圆形,稍凹陷,初期浅绿色,后期暗褐色,病 斑表面有粉红色黏稠物。1 症状 辣(甜)椒在苗期、生长、结果盛期均可感染疮痂病 。病菌通过植株的输导组织韧皮部和髓部进行传导和扩展,在叶片上形成灰白色至灰褐色病 斑。剖开茎秆可见茎内褐 变 ,向上下两边扩展。 -
报告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出版时间:20181.症状识别发病初期,幼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 斑,病株停止生长,叶片失水,萎蔫下垂。以后病 斑绕茎一周扩展,缢缩、干枯,根部变黑直立枯死。潮湿条件下,病 部有褐色菌丝体和土粒状菌核。1.症状识别幼苗猝倒病 发病初期幼苗茎基部呈水渍状斑,后逐渐变为淡褐色,并凹陷缢缩。病 斑迅速绕茎基部一周,幼苗倒伏,幼叶依然保持绿色。最后病 苗腐烂或干枯。(三) 白纹羽病 1.症状识别主要为害果树根部和根颈部。发病初期,病 部皮层组织松软,出现近圆形褐色病 斑。以后病 部呈水渍状腐烂,深达木质部,并有黄褐色汁液渗出。后期病 部组织干缩纵裂,木质部枯朽,表面有白色柔嫩的根状菌索缠绕,后转变为灰褐色或棕褐色。树势衰弱,叶片自上而下变 黄凋萎,枝条干枯,最后全株枯死。2.病原树木白纹羽病 褐 座坚壳菌 Rosellinia necatrix (Hart.) Berl.,属子囊菌亚门、褐 座坚壳属。可为害多种果树及观赏果树。 -
报告六 生理性病害与防治
出版时间:20151 症状 日灼病又称日烧病 。高温强光条件下果实直接面向太阳,使果实被太阳灼伤。辣(甜)椒的果面初期褪绿、失水,果肉 变薄,继而病 部凹陷果肉 组织坏死呈浅灰白色。此病 多发生在土壤板结、重茬、盐渍化土壤重的地块。在幼果期开始发病。果顶或侧面发生初期呈水浸状病 斑,逐渐转化成暗褐色下陷,失水后收缩成皮囊化。重症病 斑因湿度大被杂菌侵染生有深褐色或深红色霉状物,果肉 腐烂。脐腐有时可扩展到半个果面,发生脐腐的果实没有任何商品价值。1 症状病 果果实上呈现畸形变色不规则褐色病 斑,一般为褐色筋腐型条状不规则病 斑,果实坚硬不腐烂。切开病 果果肉 内可见褐色坏死性筋腐条纹。果实因有病斑而着色不均匀。没有商品价值。未腐熟的肥料以及过度密植、小苗定植,苗弱缓苗期长生长慢的植株易患筋腐病 。3 生态防治◎ 抗病品种,可选抗耐盐渍的品种,抗病毒病 的品种。尽可能的轮作倒茬,缓解单一种植带来的营养失调症。 -
报告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
出版时间:2018植株表现为:新梢抽生短,枝叶稀少而纤细,叶薄而黄化,全株外观呈淡黄绿色;开花少,挂果少,易落果;当氮的生长供求由正常转缺乏时,部分叶片会出现不规则的黄绿色相嵌的杂斑,最后叶变 黄凋落;严重时出现秃冠,树势衰退速度加快严重者,除主脉近叶柄部绿色外,其余部分褪绿呈黄白色,叶面失去光泽,叶缘褐 裂,提前脱落留下光秃枝。但此时,同树的老叶仍保持绿色,形成黄绿相映的鲜明对照。此病 的症状表现为:轻度缺锰时,叶片中脉和侧脉附近的叶肉现黄绿色区域,严重时黄色斑不断扩大。冬季病 叶易脱落,产量和果品质量下降。从叶尖、叶缘向中脉方向纵卷,并产生大块相连的灰褐色枯死斑;秋梢嫩茎也变 褐 枯死;老叶受冻,症状与前述相似,但枯斑面积较小,一般不卷曲。许多叶部病害的病 原物是在植物残体上越冬的,花木栽培地早春覆膜可大幅度地减少叶病 的发生,如芍药地覆膜后,芍药叶斑病成倍地减少。 -
报告三、高粱病毒病害(Sorghum Diseases Caused by Viruses)
出版时间:20131996年辽宁省高粱红条病毒病 暴发流行,严重地块发病率高达80%~90%,甚至造成毁种。红条病毒病 在高粱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为害叶片、叶鞘、茎秆、穗及穗柄。图1-167 叶片花叶及坏死斑 (左:前期;中:中期;右:后期)图1-168 茎秆、叶片和叶鞘上红褐色病 斑初期病株心叶基部细脉间出现褪绿小点,断续排列呈典型的条点花叶状,后扩展到全叶,叶色浓淡不均,叶肉逐渐失绿变 黄或变红重病叶全部变红褐色,组织脆硬易折,最后病 部变 紫红色或灰褐色干枯。在植株近成熟时多数品种叶片上症状不明显,但茎秆上常出现红褐色或黑褐色长条形斑。甘蔗花叶病毒在甘蔗、野生高粱或多种多年生杂草病株上越冬,田间自然传病毒媒介主要有褐 棘胫蚜(Dactynotus ambrosiaeFitch),绣李蚜(Hysteroneura setariaeThomas高粱条斑病毒病 于1901年在美国发现为害玉米,被称作“玉米斑病 ”;1928年被更名为“玉米条斑病 ”,该病一直是美国玉米上的重要病毒病害。 -
报告柑橘生理性病害与防治
出版时间:2018从叶尖、叶缘向中脉方向纵卷,并产生大块相连的灰褐色枯死斑;秋梢嫩茎也变 褐 枯死;老叶受冻,症状与前述相似,但枯斑面积较小,一般不卷曲。长时间根部积水,首先表现为须根变 褐 、腐烂,随后侧根皮层腐烂,木质部腐朽;树冠表现为叶片变 黄、脱落,部分新梢枯死,生长势衰弱,严重时树冠全部死亡(图9-5、图9-6)。图9-17 金柑缺镁图9-18 柑橘缺镁果实症状镁在酸性土或轻沙质土中易流失;磷、钾肥施用过多易诱发缺镁;柑橘多核品种比无核或少核品种更易产生缺镁病 。病 斑在初春叶片叶脉间呈水渍状,后发展成圆形褪绿小点,最后变成圆形黄斑,叶片和果实的向阳面黄斑较为普遍。晚夏及初秋较低的叶片分泌树脂胶状物,并很快变成黑色。叶脉间区域变 黄色,叶脉及侧脉保持绿色,病 叶呈现绿色的网状脉,严重时,仅叶片中脉保持绿色,叶片呈乳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