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物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提高病虫情报质量,扩大病虫防治信息覆盖范围
出版时间:2010笔者初步对病虫情报进行分类,按作物 类型分为水稻病虫情报、蔬菜病虫情报等;按内容分为病虫趋势情报、病虫防治情报等;按作物 生育期(以水稻为例)分为秧苗期、分蘖期、穗期病虫情报;按病虫种类多少分为单病虫情报(在拟写病虫情报之前,要收集足够的信息,包括病虫信息、作物 生育期和生长情况以及气象信息等,如果是发水稻病虫趋势情报或稻瘟病防治情报,还要向种子管理部门甚至种子经销商了解水稻品种结构和布局。吉安市重点推广在阿维菌素和甲维盐防治稻纵卷叶螟、球孢白僵菌特异菌株制剂防治水稻主要害虫、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稻瘟病、井·腊芽孢杆菌防治纹枯病和稻曲病、宁南霉素防治黑条矮缩病等,2009年生物农药使用面积360.86万亩次,在各种作物 上共使用杀虫灯 -
报告健全植保体系,强化植保社会化服务功能
出版时间:20101.3 围绕绿色植保技术推广,建立多种作物 绿色防控示范区章丘市植保站为使绿色植保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政府扶持等措施,积极创新植保技术,努力探索农业有害生物无害化防治的方法和措施,逐步形成了以生态控制为中心1.4 转变服务方式,建立多元化植保社会服务体系章丘市植保站以国家大力扶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为契机,根据不同地域、不同作物 病虫害发生情况,组建不同模式的专业化防治队伍,因地制宜开展服务。一是以协会(或专业合作社)为组织形式对作物 病虫害实行全程承包防治。章丘市有各类形式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457家,协会(或专业合作社)根据生产需求成立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在作物 生长全程,由专业化防治队伍统一安装维护绿色防控设施、对病虫害实施统防统治,农户不再自行防治。 -
报告七、绿色防控技术
出版时间:2015(4)棚室表面消毒技术:在作物 收获后,清除棚内病残体,棚外密闭棚膜,用自控臭氧消毒常温烟雾施药机对地表面、棚膜、墙壁、立柱和架材等所有暴露表面进行表面灭菌,密闭3天后,打开棚膜,种植作物 。通常在苗棚内以色板底边高出蔬菜作物 顶端5~10厘米为宜;在生产棚室内以高出20厘米左右为宜。太高害虫不容易粘附,太低易被作物 遮挡,影响诱集较远处害虫。色板还应随作物 生长不断调整高度。(4)悬挂位置。,是植物很好的促长活性剂,能促进作物 根系发育,提高养分吸收。作物 大田定植后使用寡雄腐霉灌根2~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可有效杀灭作物 根系土壤内的病原真菌,预防立枯病、炭疽病、枯萎病等苗期病害的发生。(5)喷施。从作物 花期开始叶片喷施,能有效预防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等多种真菌性病害,还能促使作物 提高系统抗性,增强抵御病害的能力;另外,作物 病害发生初期喷施寡雄腐霉,可以有效杀灭病害,防治病害蔓延。(6)蘸花。 -
报告概述
出版时间:201520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小麦的播种面积一直居谷物作物 的第一位,与水稻、玉米、薯类一起并称为世界四大粮食作物。小麦可与多种作物 实行间、套种,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小麦在耕作、播种、收获等环节中都便于实行机械化操作,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规模化生产。我国栽培的小麦绝大部分是冬小麦,它与水稻、玉米、甘薯、棉花等秋季作物 配合,可以调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总产量。我国小麦种植按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可划分为10个生态类型区域,分别如下。中国小麦作物 年度产量与面积(1991/1992—20013/2014) -
报告六、葱蒜类病虫害
出版时间:2015霜霉病为害葱叶(1)主要为害作物 :该病在葱、蒜、韭类蔬菜上均有发生。(2)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有在叶鞘上发生。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零星白色突出的小泡点,后发展成圆形、椭圆形或梭形小斑。(1)主要为害作物 :该病在葱、蒜、韭上均有发生。(2)症状:主要侵害叶和花梗。发病初期呈水浸状白色斑点,病斑迅速扩大形成纺锤形的凹陷斑,先为淡褐色,随后变为褐色至青紫色,周围具有黄色晕圈。(1)主要为害作物 :该病在葱、蒜、韭类蔬菜上均有发生。(2)症状:主要为害叶和花梗。为害病叶多从下部叶片叶尖开始发病扩展。叶枯病为害蒜叶(1)主要为害作物 :该病在葱、蒜、韭类蔬菜上均有发生。(2)症状: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片中上部产生灰白色小点,以后发展呈白色坏死斑,椭圆至近梭形,多个病斑逐渐连接成片至扭曲枯死。 -
报告八、农产品质量安全
出版时间:2015果蔬等作物 施用农药时,最后一次喷药与收获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安全间隔期,以防产生农药残留超标。使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时,农药会附着在作物 表面或进入作物 体内,采收后仍然保留在作物 表面或作物 体内的现象叫做农药残留,农药残留的数量值称为农药残留量。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对于每一大类作物 (蔬菜)甚至每一种作物 (蔬菜)的不同部位,国家都规定了允许的农药残留量。目前,我国参照GB 276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执行。同时规定,经登记后可在指定作物 上使用某种农药,并对每一种可允许使用的农药如何使用都作出了规定,包括允许使用的作物 、农药品种和剂型、使用时间、使用方法、使用次数、使用量、使用间隔期、安全间隔期等。二是环境污染引起的问题,如周围农田使用农药后产生的药液飘移,上茬作物 使用后的农药残留。可采取以下措施控制农药残留:(1)正确使用农药。 -
报告创新机制推进地方病虫测报工作新发展
出版时间:2010使病虫测报范围由粮油作物 延伸到蔬菜、果树等产业,实现全天候测报和区域联网。病虫资料归档有纵向同期对比,有横向区域作物 对照,规范表格数据填写。1.3.2 改善预测预报手段,及时准确服务“三农”在详细调查基础上,结合实际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作物 病虫进行短、中、长期预测预报。2.4.2 建立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为增强对重大作物 病虫害的应急控制能力,解决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问题,本县自2005年开始组建重大病虫应急防治专业队。 -
报告棉花枯萎病的农业防治
出版时间:2012轮作防病效果以稻棉轮作效果最佳,其次是棉花与非寄主作物 ,包括禾谷类、绿肥、蔬菜等旱茬轮作。对土传病害、土壤习居菌,由于有寄主作物 长期存在,就不断地繁殖积累,从而增加病原物群体的数量,使病害逐年加重。经过轮作倒茬,由于寄主作物 的更迭,专性寄生菌的繁殖、积累就受到干扰,经过一定时间,就将逐渐减少或消亡。轮作作物 的有效性,要依据病原物的寄主范围及病原物在土壤中存活年限而确定。栽培管理措施防病作用,在于调整寄主作物 ——棉花与寄生生物——病菌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旨在增强寄主作物 的抗病性和补偿能力,削弱寄生物的致病性,抑制病害的发生发展,减少病害发生为害,从而达到防治棉花病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