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无污染技术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蔬菜病害防治策略与农药应用
技术 出版时间:2008(1)苗期农药复配防治技术 在幼苗期,有些病害严重影响出苗或小苗的正常生长,如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晚疫病等;也有一些病害,是通过种子传播的,如黄萎病、枯萎病、早疫病等;另外,如病毒病等也能在苗期发生(2)生长期农药复配防治技术 移栽缓苗后到开花结果期,幼苗生长旺盛,多种病害开始侵染,部分病害开始发生,一般说该期是喷药保护、预防的关键时期。(3)开花结果期农药复配防治技术 进入开花结果期,长势开始变弱,生理性落花落果现象普遍,加上多种病害的为害,直接影响着果实的产量与品质。为了确保丰收,生产上经常使用多种类型农药,合理混用较为重要。防治方法 春播宜早,清洁田园,深翻土壤,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适当密植,及时整枝,雨后及时排水。锈病流行性较强,因此在防治策略上要立足于早治。一般在发病初期病斑未破裂前即应当进行防治。 -
报告柑橘(砂糖橘)高标准建园
技术 出版时间:2018在建园前要根据柑橘(砂糖橘)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建园地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环境条件,综合评价,因地制宜选择园地。园地选定后,应根据建园要求与当地自然条件,本着充分利用土地、光能、空间和便于经营管理的原则,进行全面的规划。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作业小区的划分、道路设置、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排灌系统的设置以及辅助建筑物的安排等。梯田是山地果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水土保持形式,是将坡地改造成台阶式平地,使种植面的坡度消失,从而防止雨水对种植面土壤的冲刷。同时,由于地面平整,耕作方便,保水保肥能力强,因而所栽植的柑橘(砂糖橘)生长良好,树势健壮(图2-1)。图2-1 水平梯田图2-2 鱼鳞坑坡度较大、地形复杂的山坡地,不适合修水平梯田和撩壕时,可以挖鱼鳞坑(图2-2)进行水土保持,或因一时劳力不足、资金紧缺等原因,不能及时修筑梯田的山坡,可先修鱼鳞坑,以后逐步修筑水平梯田。(1)定定植点。修筑时,先定基线,测好等高线,其方法与等高梯田相同。在等高线上,根据果树定植的行距来确定定植点。图2-3 撩壕(2)挖坑。以定植点为中心,从上部取土,修成外高内低半月形的小台面,大小为2~5平方米,使之一半在中轴线内、一半在中轴线外,台面的外缘用石块或土堆砌,以利保蓄雨水。将各小台面连起来看,好似鱼鳞状排列。(3)回填表土和有机肥。在筑鱼鳞坑时,要将表土填入定植穴,并施入有机肥料。这样,栽植的果树才能健壮生长。撩壕,是在山坡上,按照等高线挖成的等高沟。把挖出的土在沟的外侧堆成垄,在垄的外坡栽果树,这种方法可以削弱地表径流,使雨水渗入在撩壕内,既保持了水土,又可增加坡的利用面积(图2-3)。(1)确定等高线。其方法与等高梯田相同。(2)挖撩壕。撩壕规格伸缩性较大,一般自壕顶到沟心,宽1~1.5米,沟底距原坡面25~30厘米,壕外坡宽1~1.2米,壕高(自原坡面至壕顶)25~30厘米。撩壕工程较小,简单易行,而且坡面土壤的层次及肥沃性破坏不大,保水性好,还增厚了土层,有利于果树生长,适合于坡度较小的缓坡(5°左右)地建园时采用。但撩壕没有平坦的种植面,不方便施肥管理,尤其在坡度过大(超过10°)时,撩壕堆土困难,壕外土壤流失大。因此,撩壕应用范围小,是水土保持的措施。(3)回填表土。把事先挖出的表土与肥料回填于沟内。回填有两种方式,即将基肥与土拌匀填回沟内和基肥与土分层填入。平地包括旱田、平缓旱地、疏林地及荒地。规模在10公顷以上的果园,可采用重型大马力拖拉机进行深犁(30厘米),重耙2次后,与坡度垂直方向定线开行和定坑,根据果树树种确定行株距。如坡度在5°~10°可按等高线定行,按同坡向1公顷或2~3公顷为一小区,小区间留1米宽的小道,4个以上的小区间设3米宽的作业道与支道相连。果园内设等高防洪、排水、蓄水沟,防洪沟设于果园上方,宽约100厘米、深约60厘米;排水和蓄水沟深约30厘米、宽约60厘米。规模在10公顷以下的小果园,由于设在平地或平缓地,应精心开垦和进行集约化栽培管理,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中夺取最高效益。开垦中尽量采用大马力重型拖拉机进行深耕并重耙2次,然后根据地形地势和果树树种按等高或直线确定行株距。地势坡度为5°~10°,可采用水平梯田开垦,根据果树树种确定行株距;地势坡度在5°以下,地形完整的经犁耙可按直线开种植畦,畦中开浅排水沟,沟宽约50厘米、深约20厘米,种植坑直径约1米、深0.8~1米。如在旱田或地下水位高的旱地建园,必须深沟高畦,以利排水和果树根系正常生长。在海拔高度为400米以下、坡度为20°以内的丘陵地建果园较为适宜。(1)兴建10公顷以上的果园。坡度在10°~15°、坡地面积在5公顷以上、海拔在200米以下的丘陵地,可采用45匹马力左右履带式或中型机具挖土和推地于一体的多功能拖拉机,先按行距等高定点线推成2~3米宽水平梯带,而后再按株距定点挖种植坑(1米见方)。海拔在200~400米、坡高度在15°~20°、坡地面积在5公顷以下的丘陵地,先按行距等高定点线推成1~1.5米宽水平梯带,而后按株距定点挖成0.6米×0.6米×0.6米的种植坑。(2)兴建10公顷以下的果园。可根据开垦地海拔高度、坡度,以坡面大小进行等高定行距,先开成水平梯带,然后按株距挖坑;或者根据行距等高线定株距挖坑。种植后力求在2年内,结合扩坑压施绿肥、作物秸秆、有机肥改土时逐次修成水平梯带,方便今后作业、水土保持和抗旱。开垦和挖坑应在回坑、施基肥前2个月完成,使种植坑壁得到较长时间的风化。洼地、水稻田地表土肥沃,但土层薄,能否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是种植果树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洼地、水稻田建果园应考虑能排能灌,即雨天能排水、天旱时能灌水,可采用深、浅沟相间形式,即每两畦之间挖1条深沟蓄水、1条浅沟为工作行。洼地、水稻田种果树不能挖坑,应在畦上做土墩,可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进行整地,确定土墩的高度,必须保证在最高地下水位时,根系活动土壤层至少保持60~80厘米。在排水难、地下水位高的园地,土墩的高度最少要有50厘米,土墩基部直径120~130厘米,墩面宽80~100厘米,呈馒头形土堆。地下水位较低的园地,土墩可以矮一点,土墩高30~35厘米,墩面直径80~100厘米,畦的四周要开排水沟,保证排水通畅。墩高确定以后,就可依已定的种植方式和株行距标出种植点,然后筑墩。筑墩时应把表土层的土壤集中起来做墩,并在墩内适当施入有机肥。无论高墩式或低墩式,种植后均应逐年修沟培土,有条件的还应不断客土,以增大根系活动的土壤层,可把畦面整成龟背形,以利于排除畦面积水。选择壮苗是柑橘(砂糖橘)早结丰产的基础。壮苗的基本要求:品种纯正,地上部枝条生长健壮、充实,叶片浓绿有光泽。苗高35厘米以上,并有3个分枝。根系发达,主根长15厘米以上,须根多,断根少。无检疫性病虫害和其他病虫害,所栽苗木最好是自己繁育或就近选购的,起苗时尽量少伤根系,起苗后要立即栽植。营养篓假植苗木与大田苗木直接上山定植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成活率高。春季定植,多数为不带土定植。由于取苗伤根,特别是从外地长途调运的苗木,往往是根枯叶落,加上瘦土栽植,成活率低,通常只有70%~80%。而采用营养篓假植苗木移栽,苗木定植后成活率达98%以上。(2)成园快。常规建园栽植,由于缺苗严重,不但补栽困难,而且成活苗木往往根系损伤过重,春梢不能及时抽发,影响正常生长,造成苗木大小不一,需要2~3年才能成园。而营养篓假植苗木,可充分发挥营养篓中营养土和集中培育管理的作用,使伤根及早得到愈合,春季能正常抽发春梢,不但避免了春栽的缓苗期,同时还减少了缺株补苗过程,可使上山定植苗木生长整齐一致,实现一次定植成园。(3)投产早。营养篓假植苗,由于营养土供应养分充足,避免了缓苗期,上山栽植当年就能抽生3~4次梢,抽梢量大,树冠形成快,投产早。(4)集中管理。由于营养篓假植苗木相对集中,可以采用塑料薄膜等保温措施,防止苗木受冻;同时,还可以集中防治病虫害。由于营养篓假植苗定植时不伤根,没有缓苗期,因此可以周年上山定植。合理密植是现代化果园发展的方向,可以充分利用光照和土地,使柑橘(砂糖橘)提早结果,提早收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早收回投资。提倡密植,但并不是愈密愈好,栽植过密,树冠容易郁闭,果园管理困难,植株容易衰老,经济寿命缩短。通常在地势平坦、土层较厚、土壤肥力较高、气候温暖、管理条件较好的地区,栽植可适当稀些,株行距可采用2.5米×3米的规格,每667平方米栽植88株左右。在山地和河滩地,以及肥力较差、干旱少雨的地区栽植可适当密些,株行距为2米×3米,每667平方米栽植110株左右。柑橘(砂糖橘)的栽植时期,应根据其生长特点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在新梢老熟后至下一次新梢抽发前,均可以栽植。(1)大田繁殖苗木的栽植时期。通常分为春季栽植和秋季栽植。春季栽植,以2月底至3月份进行为宜,此时春梢转绿,气温回升,雨水较多,容易成活,可省去秋植灌水之劳。秋季栽植,通常在9月下旬至10月份秋梢老熟后进行,这时气温尚高,地温适宜,只要土壤水分充足,栽植苗木根系的伤口就愈合得快,而且还能长出一次新根,有利于翌年春梢的正常抽生。秋季栽植常会遇秋旱,需要有灌溉保证,而且还有可能遭受寒冻,因此秋季栽植可用营养篓(袋)假植。秋植比春植效果好,这是因为秋季时间长,可充分安排劳力,而且当年伤口易于愈合,根系容易恢复,所以秋植苗木成活率高,翌年春苗木长势好。栽植最好选在阴天或阴雨天进行,遇毛毛雨天气可以栽植,但大风大雨不宜栽植。(2)营养篓假植苗栽植时期。营养篓假植苗通常不受季节限制,随时可以上山定植,但夏秋干旱季节,降雨少、水源不足栽植会影响成活率。所以,最佳移栽时期是春梢老熟后、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1)大田苗木栽植方法。栽植前,解除薄膜,修理根系和枝梢,对受伤的粗根剪口应平滑,并剪去枯枝、病虫枝及生长不充实的秋梢。栽植时,根部应蘸稀薄黄泥浆,泥浆浓度以手沾泥浆不见指纹而见手印为适宜。泥浆中最好加入适量的细碎牛粪,并将1.8%复硝酚钠水剂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混合,加入泥浆中搅拌均匀,然后蘸根,以促进生根。注意泥浆不能太浓,否则会引起烂根;复硝酚钠加入太多会引起死苗。种植时,两人操作,将苗木放在栽植穴内扶正,理顺根,让新根群自然斜向伸展,随即填以碎土,一边埋土,一边均匀踩实,并将树苗微微振动上提,以使根、土密接,然后再加土填平。栽植后在树的周围覆盖细土,土不能埋过嫁接口部位,并要做成树盘。树盘做好后,充分灌水,水渗下后,再于其上覆盖一层松土,以利保湿。栽植过程,要真正做到苗正、根舒、土实和水足,并使根不直接接触肥料,防止肥料发酵而烧根。树盘可用稻草、杂草等覆盖。(2)营养篓苗栽植方法。定植前,先在栽植苗木的位置挖定植穴(穴深与篓等高为宜),将营养篓苗置于穴中央,去除营养篓塑料袋后,用肥土填于营养篓四周,轻轻踏实,然后培土做成直径1米左右的树盘,浇足定植水,栽植深度以根颈露出地面为宜。树盘做好后覆盖稻草,可保湿、防杂草滋生、保持土壤疏松。柑橘(砂糖橘)苗木定植后如无降水,在定植后的3~4天,每天均要淋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后视植株缺水情况,每隔2~3天淋水1次,直至成活。栽植后7天,穴土已略下陷可插竹枝支撑固定植株,以防风吹摇动根群,影响成活。若发现卷叶严重,可适当剪去部分枝叶,以提高成活率。一般植后15天左右部分植株开始发根,30天后可施稀薄肥,可用腐熟人粪尿加水5~6倍,或0.5%尿素溶液,或0.3%三元复合肥溶液浇施,每株浇施1~2千克。如果用绿维康液肥100倍液浇施,则效果更好,可促使幼树早发根、多发根。以后每月淋水肥1~2次,注意淋水肥时不要淋在树叶上,施在离树干10~20厘米的树盘上即可。新根未发、叶片未恢复正常生长的植株不宜过早施肥,以免引起肥害,影响成活。 -
报告苹果腐烂病的流行原因分析与防治关键
技术 探讨出版时间:2007苹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目前全国苹果种植面积达190万hm2以上,产量达2110万t,居世界前列[1]。近几年来,苹果腐烂病在我国尤其是冀北地区,连续多年中偏重到大发生,已成为对苹果生产影响最大的病害,严重制约着我国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虽然目前针对苹果腐烂病的研究较多,但始终未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致使该病发生势头有增无减,蔓延十分迅速,甚至在新栽果园内都能找到大量病株。因此对该病的流行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对防治关键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势在必行。苹果腐烂病又称串皮湿、臭皮病、烂皮病,是一种发生范围广、为害程度重、损失极大的苹果树病害,全国各苹果产地均有发生,尤其是近10多年来在全国各地蔓延较迅速。该病轻者造成枝干枯死、结果能力锐减、产量和品质下降、结果年限缩短,重者可导致整树枯死,甚至毁园。据笔者近5年来调查,冀北地区苹果园苹果腐烂病感染率几乎达到100%,成龄果树病株率35%以上,严重的果园达到80%以上,幼树病株率也有10%左右,目前已有20%苹果园因此病而毁园。通过对产量损失率的调查,仅该病就达到20%左右,占苹果树整个病虫损失率的50%以上。苹果腐烂病的病原物是苹果黑腐皮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苹果腐烂病菌是一种寄生性很弱的兼性寄生菌,具杀生寄生性。该病侵入寄主后,先处于潜伏状态,不立即致病,当树体或局部组织衰弱,或果树进入休眠期,生理活动减弱、抗病力降低时,病菌才由侵入部位向外扩展,进入致病状态[2]。因此,苹果树本身的抵抗能力强弱是该病能否发生的前提条件。2.1.1 施肥水平明显不足 据调查,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苹果是冀北地区许多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管理比较精细,平均每年每株果树施优质农家肥50 kg以上,夏季还要进行压青草、扩水盘、改良土壤、追施肥料等措施,冬季一般都要进行树干涂白。另外在病虫防治上,也基本上做到了及时防治、统一防治。因此,果树树势较强,各种病害发生均较轻。20世纪90年代后期尤其是近5 年以来,随着果品价格下降,果农积极性下降,管理比较粗放。据调查,目前有90%以上的苹果树不施用有机肥,50%以上的苹果树不追施肥料,20%以上的苹果树不施任何肥料,即使是施肥的,也多是在春季每株基施磷酸二铵等0.5 kg左右,不但养分含量单一,而且施肥量明显不足。2.1.2 掠夺式生产现象比较严重 大多数果农只追求眼前利益,一是不舍得疏花疏果,使果树负担过重,大小年现象严重,使树体过早衰弱,抵抗力下降;二是为了争取多挂果,普遍采取环剥措施,尤其是主干环剥现象还比较常见,造成环剥就有花芽、不环剥就没有花芽的恶性循环,不但造成树体衰弱、抵抗力下降、各种病害泛滥,而且使果树结果高峰期明显缩短。另外,近几年天气干旱,有的果园不能及时灌水,也是粗放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防治不当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施药次数不足。部分果农对苹果树重视不够,有的全年只施一、两次药,甚至有的果农完全不施药,也不进行其他管理,早期落叶病、瘤蚜等病虫害发生严重,造成树势极度衰弱,进而促使腐烂病大发生,提供了充足菌源,也危及到了整个果园;二是施药时期把握不好。苹果腐烂病萌芽前用药消灭枝干上的菌源十分重要,许多果农不重视此次施药,萌芽后刮除病斑必须进行,而多数果农到了花期以后病斑明显时才刮除,病斑扩展迅速,还会使病原菌大量传播;三是病斑刮除不彻底。发现病斑后,应刮除至木质部,边缘要超过病部1cm左右,而有的果农刮得浅或刮得范围小,造成病斑复发率较高,还有的果农不将刮下的病皮带走,再次形成侵染源;四是药剂选择不合理。目前用于防治腐烂病的药剂较混乱,许多果农选择不当,也是造成防治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五是不注重夏秋季施药。多数果农只注重春季涂药,不注重夏秋季喷药保护和秋季涂药保护,形成新增病斑。20世纪80年代之前,冀北地区苹果主要品种是国光,其次是金冠、元帅、红星、白龙、倭锦、鸡冠等,苹果腐烂病很少发生,但随着品种间异地交流的广泛进行,富士等新品种开始传入,腐烂病也开始迅速发生。随着果农不断栽植和对老树进行改接换头,几乎所有果园均有外来接穗不断引入,目前这些已成为当地的主栽品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菌源的不断传入,因此,品种间异地交流是苹果腐烂病发生的原因之一。苹果腐烂病的防治必须贯彻以加强栽培管理为中心内容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健身栽培是指在苹果生产过程中,利用农业和物理等措施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植株对病虫的抵抗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从而增加苹果的产量,提高品质。健身栽培是目前生产无公害苹果最有效、最根本、最安全、最经济的手段,也是防治苹果腐烂病的最重要手段。3.1.1 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树势 在秋季落叶后至早春萌芽前,增施以有机肥为主,N、P、K、微肥配合的基肥,适时追肥,叶面喷施氨基酸叶肥、沼渣沼液等,要根据不同树龄、不同土壤条件、不同时期采取平衡施肥措施,通过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补充叶肥等手段,增强树体对腐烂病的抵抗能力;萌芽前、春梢生长期、果实膨大期、采果后和封冻前要及时根据灌水指标灌水,保证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尤其要防止春旱,但也要注意雨季及时排水,保证树体含水量正常,降低病菌扩展能力,促进伤口愈合。3.1.2 及时修剪,合理负担 大小年现象是造成树势衰弱的重要原因,因此要通过疏花疏果、修剪等措施,合理负担,避免树体消耗过大;适时冬剪和夏剪还可剪去病虫枝、枯死枝、内膛过密枝,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以减轻其他病虫害的为害,从而提高树势。3.1.3 及时清理病虫及残体,减少菌源 病枝、病树皮中有大量的腐烂病菌,因此要及时剪除病枝和病果、及时清理将刮下的树皮,带出园外深埋或焚烧处理,防止孢子飞散传播。3.1.4 减少环剥,避免树势衰弱 环剥在一程度上可以提高花芽分化率,从而增加挂果量,但也会造成树势衰弱,尤其是主干环剥,后果更严重,因此,应优先选用施沼渣沼液、喷芸薹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涂抹促花剂等方法,尽量少环剥。3.1.5 增加保护,防止冻害发生 冻害是诱发腐烂病的重要因素,在冬季温度较低的地区,要通过树干涂白等措施,防止冻害发生。苹果腐烂病刮除病斑工作应根据其发生规律,及时进行。当春季气温回升后,树液开始流动,营养向生长点转移,造成树体枝干营养水平相对较低,导致抗病能力迅速降低,病菌则乘机扩展蔓延,形成春季发病高峰。另外,秋季果实迅速膨大,营养向果实大量转移,也会造成树体枝干营养相对缺乏,形成秋季发病高峰。因此,刮除病斑应在每年春、秋季分别进行。通过实践表明,每年进行3次比较合适,第一次在萌芽期,此时病斑尚未蔓延;第二次在苹果花期,尤其是降过一场春雨过后,此时病斑最容易辨别,可及时发现第一次未发现的病斑;第三次是在9月份,此时是该病蔓延的另一个高峰。刮病斑时,要刮至露出木质部,边缘要超过病部1cm左右,刮好后及时涂药保护。通过笔者调查和试验,目前防效较好的涂抹药剂有:3.315%甲硫·萘乙涂抹剂(灭腐新)原液、2.12%腐殖酸铜水剂(腐烂净)原液、4%腐殖酸铜水剂(843康复剂)原液、21%过氧乙酸水剂(果富康)5倍液、精制木酢液原液、40%氟硅唑(杜邦福星)15倍液等,一般防治效果可达80%~90%。病斑涂药保护时,有一些不易发现的病斑往往被忽略,造成年年涂药年年有新发病斑。因此,全树喷药防治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可有效消灭树皮浅层病菌,预防发病。可在萌芽前、谢花后2~4天、落皮层形成期(7月份)、果实生长中后期(8月下旬~9月上旬)各喷一次药,尤其是萌芽前施药尤为重要,可有效消除树体上潜伏的病菌。萌芽前喷施药剂可选用18%过氧乙酸水剂200倍液、石硫合剂5波美度、2.12%腐殖酸铜水剂100倍液、45%代森铵(施纳宁)水剂300~400倍液等;萌芽后喷施药剂可选用18%过氧乙酸水剂500倍液以及腐殖酸铜水剂等;秋季涂抹药剂可选用3.315%甲硫·萘乙涂抹剂(灭腐新)原液、腐殖酸铜类药剂等。另外,在苹果腐烂病发生高峰期,还可用21%的过氧乙酸200倍液进行树干淋洗或3~5倍液涂刷树干及骨干枝、45%代森铵(施纳宁)水剂100~200倍液涂刷树干及骨干枝,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在5~9月份,其中以5~6月份最好,用锋利的刀将所有的病皮、粗翘皮全部刮除,露出白绿或黄白色皮层为止,不要触及形成层,皮层中若有坏死病斑也一律刮除。重刮皮可将多年积累的各种类型病变组织和侵染点彻底清除,且可刺激树体产生愈伤组织,增强抗病力。对于主干上病疤较大、为害较严重的果树,要及时采取桥接或脚接的方式,促进树势恢复。 -
报告农作物病害防治策略与农药应用
技术 出版时间:2008加强本田管理应用“浅、薄、湿、晒”的科学排灌技术 ,避免深水灌溉和串灌、漫灌,防止涝害。(2)苗期农药复配防治技术 在6~7月份,大豆处于旺盛生长期,该期病害主要是防治大豆花叶病毒病。(2)幼苗期农药复配防治技术 花生幼苗期在5月~6月下旬,这一时期主要防治对象为冠腐病、病毒病等。(2)苗期农药复配防治技术 苗期主要防治的病害有炭疽病、红腐病、立枯病、黄萎病等。(3)开花期农药复配防治技术 这一时期要注意枯萎病、叶斑病的防治。 -
报告六 主要病虫害与绿色防控
技术 出版时间:20151 症状 猝倒病是黄瓜苗期时的重要病害。幼苗感病后在出土表层茎基部呈水浸状软腐倒伏,即猝倒。幼苗初感病时秧苗根部呈暗绿色,感病部位逐渐缢缩,病苗折倒坏死。染病后期茎基部变为黄褐色干枯成线状。2 发病原因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表层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侵染幼苗。通过雨水、浇水和病土传播,带菌肥料也可传病。低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土温10~13℃,气温15~16℃病害易流行发生。播种或移栽或苗期浇大水,又遇连阴天低温环境发病重。3 生态防治 清园切断越冬病残体组织、用异地大田土和腐熟的有机肥配制育苗营养土。严格施入化肥用量,避免烧苗。合理分苗密植、控制湿度、浇水是关键。应降低棚室湿度。苗床土注意消毒及药剂处理。4 药剂防治◎ 药剂处理土壤的配方是:取大田土与腐熟的有机肥按6∶4混均,并按1立方米苗床土加入100克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和2.5%咯菌腈悬浮剂100毫升拌土一起过筛混匀。在种子包衣播种覆土后用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药液或6.25%亮盾悬浮种子剂20毫升对水15升进行土壤封闭。可以有效杀死土壤表面和出土周围的残存病菌。◎ 种子包衣防治:种子药剂包衣可选6.25%亮盾悬浮种子剂及10毫升对水150~200毫升包衣3千克种子,可有效预防苗期猝倒病和其他如立枯、炭疽病等苗期病害。◎ 药剂淋灌:救治可选择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500~600倍液(折合每100克药对水45~60升),或44%精甲霜灵·百菌清悬浮剂4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2.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10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对秧苗进行淋灌或喷淋。1 症状 霜霉病也叫“跑马干”是黄瓜全生育期均可以感染的病害。主要为害黄瓜叶片。因其病斑受叶脉限制,多呈现多角形浅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成为非常容易诊断的病害。叶片初感病时,叶片上产生水浸状小斑点,叶缘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展受叶脉限制扩大后呈现大块状黄褐角斑。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结成大块病斑后会迅速干枯。霜霉病大发生会对黄瓜生产造成毁灭性损失减产五成以上。2 发病原因 病菌主要在冬季温室作物上越冬。由于北方设施棚室保温条件的增强,黄瓜可以周年生产,并可安全越冬。病菌也可以因温度适宜而周年侵染,借助气流传播。病菌孢子囊萌发适宜温度15~22℃,相对湿度高于83%,叶面有水珠时极易发病。设施棚室内空气湿度越大产孢子越多,是病菌孢子萌发游动侵入的有利条件。3 生态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如津优315、博新5号、金胚99等品种。◎ 清园切断越冬病残体组织、合理密植、高垄栽培、控制湿度是关键。◎ 地膜下渗浇小水或滴灌,节水保温,以利降低棚室湿度。清晨尽可能早地放风——即放湿气,尽快进行湿度置换。放湿气的时候,人不要走开,见棚内雾气减少,雾气明显外流后,立即关上风口,以利快速提高气温。◎ 注意氮磷钾均衡施用,育苗时苗床土必须消毒和药剂处理。4 药剂防治◎ 预防为主,发病前使用保护剂,预防可采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0克药对水60升),或56%百菌建议采用黄瓜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清·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200倍液、44%精甲霜灵·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进行根灌施药预防性控制。◎ 发病初期,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与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700倍液混施,或25%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与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200倍液混用根灌或喷施等。不管用哪一种药防治,均要喷施周到,使药液全部覆盖才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发病后期,要选用治疗剂,例如,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62.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10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1000倍液等。1 症状 灰霉病主要为害幼瓜和叶片。感染灰霉病的黄瓜叶片,病菌先从叶片边缘侵染,呈小型的“V”字形病斑。病菌从开花后的雌花花瓣侵入,花瓣腐烂,果蒂顶端开始发病,果蒂感病向内扩展,致使感病幼瓜呈灰白色,软腐,感病后期无论幼瓜还是叶片均长出大量灰绿色霉菌层。2 发病原因 灰霉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分生孢子在土壤内及病残体上越冬。病原菌属于弱寄生菌,从伤口、衰老的器官和花器侵入。柱头是容易感病的部位,致使果实感病软腐。花期是灰霉病侵染高峰期。借气流、浇水传播和农事操作传带进行再侵染。适宜发病气温22~25℃,相对湿度90%以上,即低温高湿、弱光有利于发病。大水漫灌又遇连阴天是诱发灰霉病的最主要因素。密度过大,通风不及时,生长衰弱均利于灰霉病的发生和扩散。越冬、早春栽培的黄瓜灰霉病经常由于滴水往往先从植株的中上部位开始发病。3 生态防治◎ 设施棚室要高畦覆地膜栽培,地膜下渗浇小水。有条件的可以考虑采用滴灌措施,节水控湿。加强通风透光,尤其是阴天除要注意保温外,严格控制灌水,严防过量。◎ 早春将上午放风改为清晨短时放湿气,清晨尽可能早放风,尽快进行湿度置换尽快降湿提温有利于瓜生长。◎ 及时清理病残体、摘除病果、病叶,集中烧毁和深埋。4 药剂防治因黄瓜灰霉病是在老化的花器侵染,预防用药时机一定要在黄瓜开花时开始。蘸花药剂可选用2.5%咯菌腈悬浮剂对水1.5升,喷花或浸花。建议采用黄瓜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 喷施药剂可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百菌清600倍液喷施预防,或选用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62%咯菌腈·嘧霉环胺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农利灵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50%乙霉威·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雾。1 症状 黄瓜炭疽病整个生育期均可染病。主要侵染叶片、幼瓜、茎蔓。病斑初为圆形或不规则型褪绿色水浸状凹陷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凹陷有轮纹,而后变成褐色,斑点中间呈浅褐色,近圆形轮纹斑,有穿孔。2 发病原因 病菌以菌丝体或拟菌核随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借雨水传播。发病适宜温度27℃,湿度越大发病越重。棚室温度高,多雨或浇大水,排水不良、种植密度大、氮肥过量的生长环境病害发生重,易发生。植株生长衰弱发病严重。一般春季保护地种植后期发病几率高,流行速度快、管理粗放也是病害发生的用药因素。3 生态防治◎ 重病地块轮作倒茬。可以与茄科或豆科蔬菜进行2~3年的轮作。◎ 选用抗病品种。使用抗病品种是既抗病又节约生产成本的救治办法。品种有金胚98系列、津优系列、博新系列等。◎ 对种子进行温汤浸种,55~60℃恒温浸种15分钟。◎ 加强棚室管理:通风排湿气。避免叶片结露和吐水珠。设施栽培,特别是越冬或冬早春栽培必须进行地膜覆盖和滴灌微喷设备,以降低湿度,减少发病机会为主要目标。晴天进行农事操作,避免阴天整枝绑蔓、采收等,不造成人为传染病害的机会。4 药剂防治◎ 种子包衣防病:即选用6.25%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剂10毫升对水150~200毫升可包衣3~4千克种子。建议采用黄瓜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 种子灭菌消毒: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0分钟后冲洗干净催芽,均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苗床土消毒,减少侵染源(参照猝倒病苗床土消毒配方方法)◎ 预防病害可选用56%百菌清·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或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32.5%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倍液等喷雾。1 症状 黄瓜全生育期均可以感病。主要感染叶片。发病初期主要在叶面长有稀疏白色霉层,逐渐叶面霉层变厚形成浓密的白色圆斑。发病重时感染枝干、茎蔓。发病后期叶片发黄坏死。2 发病原因 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冬栽培的棚室可在棚室内作物上越冬。借气流、雨水和浇水传播。温暖潮湿、干燥无常的种植环境,阴雨天气及密植、窝风环境易发病,易流行。大水漫灌,湿度大,肥力不足,植株生长后期衰弱发病严重。3 生态防治◎ 引用抗白粉病的优良品种,一般常种的品种有金胚、冬绿、津优等系列。◎ 适当增施生物菌肥、磷钾肥,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降低湿度,增强通风透光。◎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进行土壤消毒。◎ 棚室应及时进行硫磺熏蒸灭菌和地表药剂处理。4 药剂防治◎ 可选用32.5%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56%百菌清·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或32.5%苯醚建议采用黄瓜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 中后期重度染病喷施30%扬彩悬浮剂3000倍液,或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00倍液等喷雾。1 症状 黄瓜角斑病是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幼瓜。整个生长期病菌均可以为害。苗期感病子叶呈水浸状黄色凹陷斑点,叶片感病初期叶背为浅绿色水浸状斑,渐渐叶面变成浅褐色坏死病斑,病斑受叶脉限制叶正面有时呈小型多角形,这是与霜霉病症状易混淆的病害。但是细菌性角斑感病后期病斑逐渐变灰褐色,棚室温湿度大时,叶背面会有白色菌脓溢出,这是区别于霜霉病的主要特征。干燥后病斑部位脆裂穿孔。2 发病原因 病菌属于细菌,可在种子内、外和病残体上越冬。病菌主要从叶片瓜条的伤口或叶片气孔侵入,借助飞溅水滴、棚膜水滴下落或结露、叶片吐水、农事操作、雨水、昆虫、气流传播蔓延。发病温度范围在10~30℃,适宜发病温度24~28℃,相对湿度75%以上均可促使细菌性病害流行。但是50℃时10分钟细菌就会死亡。昼夜温差大、露水多、重茬、低洼、排水不良、放风不及时以及阴雨天气整枝绑蔓时损伤叶片、枝干、幼嫩的果实造成伤口均是病害大发生的重要因素。3 生态防治◎ 选用耐病品种,引用抗寒性强的,杂交品种。金胚99、满田、津绿系列等。◎ 清除病株和病残体并烧毁,病穴撒入石灰消毒。深耕土地,及时清除病残体,注意放风排湿,采用高垄栽培,严格控制阴天带露水或潮湿条件下的整枝绑蔓等农事操作。◎ 种子消毒可以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4 药剂防治◎ 种子消毒用硫酸链霉素200万单位处理种子浸种1~2小时,然后洗净后播种。建议采用黄瓜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 此病极易与靶斑病混合发生,为很好预防细菌性病害建议采用“阿加组合”配合使用防控。即25%嘧菌酯悬浮剂10毫升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30克对水15升喷施或淋喷,10~15天喷施1次。配合田间控湿管理,实践证明防控效果理想,也可以单独采用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7%可杀得300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7.12%铜高尚悬浮剂800倍液喷施或灌根。每亩用硫酸铜3~4千克撒施后浇水处理土壤可以预防细菌性病害。1 症状 黄瓜枯萎病发病一般在开花接瓜初期,感病植株初期发病先表现为上部或部分叶片、侧蔓中午时间呈萎蔫状,看似因蒸腾脱水,晚上恢复原状态。而后萎蔫部位或叶片不断扩大增多,逐步遍及全株致使整株萎蔫枯死。接近地面茎蔓纵裂,剖开茎秆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感病茎秆表面生有灰白色霉状物。2 发病原因 枯萎病菌系镰刀菌为害通过导管维管束从病茎向果实、种子形成系统性侵染。使苗期到生长发育期均可染病。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未腐熟的有机肥中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8年以上。从伤口、根系的根毛细胞间侵入,进入维管束并在维管束中发育繁殖,堵塞导管致使植株迅速萎蔫,经导管纵向发展快,逐渐枯死。发病适宜温度24~25℃,病害发生严重程度取决于土壤中可侵染菌量。重茬、连作、土壤干燥、黏重土壤发病严重。3 生态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如博美系列、金胚系列、硕密等均为较好的抗枯萎病的可供品种。◎ 采用营养钵育苗、营养土消毒、苗床或大棚土壤处理。方法参照同前育苗防病措施。◎ 嫁接防病:参见嫁接育苗方法。采用黄籽或白籽南瓜与黄瓜嫁接进行换根处理是当前最有效防治因重茬造成的枯萎病的方法。嫁接方式有许多种,生产中常用靠接、插接、劈接等方式。◎ 加强田间管理,适当增施生物菌肥、磷钾肥。降低湿度,增强通风透光,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进行土壤消毒。◎ 定植时生物菌药处理:用30亿个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枯萎菌株系)每亩1000克拌药土穴施后定植可以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高温闷棚法:保护地棚室连作栽培的地块,应该考虑采用高温闷棚方法进行,有效降低土壤中病菌和线虫的为害。其操作顺序是:拉秧→深埋感病植株或烧毁→撒施石灰和稻草或秸秆及活化剂→深翻土壤→大水漫灌→铺上地膜和封闭大棚,持续高温闷棚20~30天进行土壤消毒,保持土壤温度在50℃以上进行灭菌减害。注意可以放置土壤测温表观察土壤温度。揭开地摸晾晒后即可做垄定植。4 药剂防治◎ 种子包衣消毒:即选用6.25%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剂10毫升对水150~200毫升包衣4千克种子进行杀建议采用黄瓜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菌防病。或干热处理,或40%甲醛150倍液浸种。◎ 可选用30亿个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枯萎菌株系) 800倍液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咯菌腈悬浮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250毫升,分别在生长发育期、开花结果初期、盛瓜期连续灌根,早防早治效果明显。1 症状 线虫病菜农俗称“根上长疙瘩”的病。主要为害植株根部或须根。根部受害后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剖开根结感病部位会有很多细小的乳白色线虫埋藏其中。地上植株会因发病致使生长衰弱,中午时分有不同程度的萎蔫现象,并逐渐枯黄。2 发病原因 线虫生存在土壤5~30厘米的土层之中。以卵或幼虫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借病土、病苗、灌溉水或跨区域秧苗运输、人为携带传播。可以在番茄、黄瓜、甜瓜、芹菜、胡萝卜、菠菜、生菜、大白菜等作物上寄生残存。在土中可存活1~3年。线虫在条件适宜时由寄生在须根上的瘤状物,即虫瘿或越冬卵,孵化形成幼虫后在土壤中移动到根尖,由根冠上方侵入定居在生长点内,其分泌物刺激导管细胞膨胀,形成巨型细胞或虫瘿,称根结。田间土壤的温湿度是影响卵孵化和繁殖的重要条件。一般喜温蔬菜生长发育的环境也适合线虫的生存和为害。随着北方深冬季种植黄瓜面积扩大和种植时间的延长,越冬保护地栽培黄瓜给线虫越冬创造了很好的生存条件。连茬、重茬的种植棚室黄瓜,发病尤其严重。越冬栽培黄瓜的产区线虫病害发生普遍,已严重影响了冬季黄瓜生产和效益。3 生态防治 深耕土地,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连茬、重茬。4 药剂防治◎ 无虫土育苗:选大田土或没有病虫的土壤与不带病残体的腐熟有机肥6∶4比例混均1立方米营养土加入100毫升1.8%阿维菌素乳油混均用于育苗。◎ 高温闷棚:棚室高温、水淹灭菌:黄瓜拉秧后的夏季,土壤深翻40~50厘米每亩混入6~7立方米农家肥、4千克不提倡结瓜期施用药剂。注意残留间隔期。腐菌酵素、10千克尿素加入松化物质秸秆2500千克,均匀撒施后深翻土地,而后浇透水(土壤含水量从视觉上看不到积水为适宜),漫灌整个种植区后覆盖地膜、棚膜高温闷棚,15天后可深翻地再次大水漫灌闷棚持续15天,以有效降低线虫病的为害。处理后的土壤栽培前应注意增施磷、钾肥和生物菌肥,一般增施生物有机肥50千克左右。◎ 处理土壤:每亩施用10%噻唑磷颗粒剂1.5~2千克洒水封闭盖膜1周后松土定植;或每亩1.8%阿维菌素水剂300~400毫升,沟施用药,或均匀施于定植沟穴内。 -
视频苹果省力化修剪
技术 发布时间:20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