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苹果缩果病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关于推进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控制站建设的体会
出版时间:2010齐心协力,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本着“绿色植保,公益植保”方向,团结“控害,优质、高效、安全、环保、防灾、减灾”目标,服务于结构调整,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大局,认真开展了农作物病 虫草害预测预报工作2 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水平显著提高乐亭县是农业大县,农作物病 虫草害发生频繁,农民对病虫防治信息需求迫切,为减轻农作物病 虫草鼠害损失,确保“优质、高产、高效”目标,本站进一步强化了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公益性职能准确预测病虫发生趋势自项目建成以来,本站对蝗虫、稻水象甲、棉铃虫、玉米螟、蝼蛄、金针虫、麦田杂草等越冬基数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按规范要求,多点取样,认真调查,准确统计调查结果,依据调查结果及历史资料、气象等因素及时发布了全年重大病 虫草害发生趋势展望2.2 突出对重大农作物病 虫草害的跟踪监测,做到不漏报不误报对一些突发性、迁飞性等重大病虫草害进行跟踪监测,做到不漏报,不误报,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及时指导农民的防治工作。认真开展农作物病 虫草害预测预报工作,可提高有害生物预警与防控应急能力,从而推动整个植保工作实现新的跨越。3.4 寻求厂家支持农业项目所用仪器设备尚处于开发起步阶段,生产厂家少,也不能形成有效竞争。 -
报告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CP Gene of Potato Virus Y Derived from Different Hosts in Anhui Province
出版时间:2007采集安徽不同地区感染马铃薯Y病毒(PVY)的烟草和马铃薯病 样,购买美国Agdia公司PVY-N株系试剂盒进行ELISA检测,部分病 样检测结果呈阳性,TRIZOL法提取总RNA,根据PVY CP基因两侧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PVY-CP-4(来自烟草病 样)和PVY-CP-7(来自马铃薯病 样)基因全长均为801bp,编码267个氨基酸。 -
报告加强病虫监测预报,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出版时间:2010全区农作物常发性病虫有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玉米茎基腐病 、地下害虫等50余种,常年发生面积350万亩(次)。观察圃土地肥力足、灌溉方便、病虫发生条件好,种植马铃薯、玉米、小麦等作物感病 品种,在病虫害发生流行期不喷药防治,监测主要病虫害发生期,为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提供主要依据。对于重大病虫害,如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粘虫等以及突发性或偶发性病虫,如草地螟、蝗虫、玉米顶腐病 等,坚持每三日一查,五日一报。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复种指数提高,白粉病、疫病、霜霉病、炭疽病、叶斑病、叶枯病 、软腐病、病毒病 、小菜蛾、菜青虫、白粉虱和潜叶蝇等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逐年加重。以前从未发生的玉米螟、棉铃虫、白星花金龟甲、疯顶病 ,近几年在各乡镇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只有增加病虫测报种类,拓宽检测预报面,才能更好地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 -
报告Review of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Resistance of Systemic Fungicides used for Controlling Oomycete Disease
出版时间:2007病害名称病 原物病害名称病 原物十字花科白锈病白锈菌(Albugocandida)马铃薯晚疫病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infes-tans)谷子白发病禾指梗霉菌(Sclerosporagra-minicola)瓜类疫病掘氏疫霉菌(P.drechsleri)烟草猝倒病 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辣椒疫病辣椒疫霉菌(P.capsici)黄瓜霜霉病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 -
报告Comparison of Viruliferous Rate of Rice Stripe Virus in the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Laodelphax striatellus (Homoptera: Delphacidae) by Bioassay and Dot-immuno Binding Assay
出版时间:2007由RSV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 最早于1897年在日本关东发现,后在朝鲜、乌克兰均有发生。1962年我国在江苏、浙江首先发现RSV。RSV由介体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传播,灰飞虱的带毒虫量是水稻条纹叶枯病 发生流行的主要影响因子。因此,建立一种快速灵敏检测灰飞虱带毒率的方法对于预测水稻条纹叶枯病 的流行及病害防治十分必要。目前国内外用于检测灰飞虱带毒率的方法主要有ELISA、RT-PCR和Northern杂交等。在生物法测定灰飞虱传毒率的试验中,被取食供试苗最早于接虫后13天初见发病症状,首先从水稻叶脉附近出现褪绿的斑点,并且斑点排成和叶脉平行的直线,随后病 斑逐渐增多,连成互相平行的多条病 斑,最后整个叶片发黄直至卷曲以上结论初步明确了浙江嘉兴、湖州两地越冬代灰飞虱体内水稻条纹叶枯病 带毒率与传毒率之间的关系,为两种检测方法数值转换和病害预测提供科学依据,但其他世代灰飞虱带毒率与传毒率之比是否与此一致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报告Nano-particles’ Effect to the Survival of Bacillus cereus 905 on the Cucumber Phyllosphere
出版时间:2007只有详细了解生防微生物在植物根际或叶围与病 原物及其他生物、植物及其分泌物、土壤及各种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规律,才能有效地调控无机、有机环境,更好地发挥生防微生物的防病功能[1]。Bacillus cereus 905(GFP),由中国农业大学植病 系生防室分离保存并用GFP标记[8]。 -
报告A Method of Field Disease Nursery Equipped with a Water Spray System for Identification of Resistance to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in Oilseed Rape
出版时间:2007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所致的油菜菌核病 是毁灭性的。抗病性鉴定方法是抗病材料筛选和育种的关键。 -
报告微生物肥料与农药的概述
出版时间:2012表现出减轻一些病 (虫)害症状的肥效。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 虫草害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项重要手段。但是,随着使用量的逐年增加,化学农药因其固有的毒性和残留严重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目前,筛选出的杀虫细菌大约有100多种,其中,被开发成产品,投入实际使用的主要有4种,即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球形芽孢杆菌、缓病 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病毒杀虫剂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起步较晚,其基本原理是由病毒感染种群并引发病毒流行病传播,使害虫持续感病 死亡,达到调节害虫种群数量、减轻危害的目的。另外,利用弱病毒防治番茄病毒病 已成为当今温室栽培番茄不可缺少的新技术,在日本已普遍应用于生产,被人们称为植物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