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预测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Comparison of Viruliferous Rate of Rice Stripe Virus in the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Laodelphax striatellus (Homoptera: Delphacidae) by Bioassay and Dot-immuno Binding Assay
出版时间:2007因此,建立一种快速灵敏检测灰飞虱带毒率的方法对于预测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流行及病害防治十分必要。目前国内外用于检测灰飞虱带毒率的方法主要有ELISA、RT-PCR和Northern杂交等。用斑点免疫结合(DIBA)法检测快速灵敏,简单易行,适用于大批量检测,并且适合于基层工作人员直接检测灰飞虱携带的病毒,从而为病害的流行预测 提供依据。以上结论初步明确了浙江嘉兴、湖州两地越冬代灰飞虱体内水稻条纹叶枯病带毒率与传毒率之间的关系,为两种检测方法数值转换和病害预测 提供科学依据,但其他世代灰飞虱带毒率与传毒率之比是否与此一致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
报告浅谈建立群防群测体系,完善病虫测报运行机制
出版时间:2010关键词:病虫测报;运行机制;体系创新据统计,我国在1996年就已经建成从中央、省、市、县到乡级较为完善的病虫测报体系,在很多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 预报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2004年以来,在应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连年大发生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大暴发的战斗中,较多县乡表现为反应速度慢、预测 预报迟、防治不及时和指导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 -
-
报告实施病虫情报进村入户“十百千”行动的实践与成效
出版时间:2010易懂易操作的防治技术1.2.1 确定最佳防治适期及时准确确定最佳防治适期需要植保人员深入实地多调查、勤监测,掌握病虫发生发展规律,通过灯诱、性引诱和田间调查,参考病虫害历史发生资料和天气趋势等因素,综合预测 病虫害发生程度和防治适期 -
报告湖南省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成效、经验与存在问题及“十二五”工作发展思路
出版时间:2010尤其是对新发生病虫害的测报技术研究仍然不够,如柑橘大实蝇、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尚不能准确预测 预报。2.3 保障机制不硬病虫监测测报工作劳动强度大,任务繁重,没有专项津贴补助。三要加强监测预警数字化研究,实现信息传递网络化、分析处理智能化、展示发布可视化与动态化,要着力研究和开发应用全省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农作物主要病虫模式预测 系统和农作物病虫测报专家系统等。3.3 加强建设,完善体系按照“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要求,加强建设,大力完善农作物病虫预测 预报体系。一要加强建设区域站。 -
报告上海市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数字化建设成效和发展思考
出版时间:2010提供给用户对不同范围内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功能,包括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加权平均、求和、求最大值、最小值等,同时提供对以上统计结果进行不同年度同一区域的对比分析及不同区域同一年度的区域对比分析,以帮助用户研究和分析病虫发生趋势,辅助进行预测 图5 筛选字段展示和原始数据展示形式的截图图6 基于地图的数据展示形式的截图2.2 制定标准,统一数据模式病虫调查是病虫监测和预测 的基础。同时,经过2006年和2007年两年的实际应用,在水稻有害生物发生时期有效提高了数据上报的时效性和预测 的准确性(图7)。 -
报告点、线、面三结合,做好病虫测报工作
出版时间:20101.2 全面、准确地调查1.2.1 不间断地系统调查长期系统的调查数据对预测 预报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测报点不间断的调查就显得比较重要。只有做好普查工作才能全面了解整体的病虫发生动态,才能对全市的病虫情况进行更准确地预测 预报。通过普查也可以通过种植户那里了解病虫情况,也可以直接帮助种植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