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Molecular Analysis of Ralstonia solanacearum in Guangdong
出版时间:2007以前的研究 结果表明,广东茄科青枯菌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分化。为了深入研究该病原菌种内分化,对采自广东各种作物上的茄科青枯菌菌株进行了分子分析。 -
报告Study on Infection Mode of Chlamydospores of Usitilaginoidea vriens*
出版时间:2007也有研究 认为稻曲病不是系统侵染的病害[3,4]。为进一步明确稻曲病的侵染方式问题,有必要用更严谨的试验加以研究 ,为稻曲病的防治及抗源筛选提供的理论指导。王疏等[6]用Nested PCR方法成功检测出水稻生殖生长期稻曲病在植株茎秆、穗部的分布特征,为研究 稻曲病的侵染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方法。 -
报告文献综述
出版时间:2019因此,揭示苹果炭疽菌叶枯病的抗性遗传规律,发掘与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构建精细的抗病遗传图谱对于定位抗病基因,研究 基因功能,探索、掌握抗病机制,培育抗病品种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 表明,病原微生物表面存在着一些保守分子,而且很少发生变异,对维持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征非常重要。转录组测序的研究 对象为某个体在某一特定的功能状态下所能转录出来的所有 RNA 的总和,检测的是某个体位于编码区的碱基差异。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是基于染色体交换与重组的理论,它是分子遗传学研究 中的重要领域,是对基因进行定位及克隆的基础,也是遗传育种的重要依据。在苹果抗病性育种工作方面,研究 最为广泛和深入的是对抗黑星病基因的研究 。Yang 和 Krüger (1994) 首次报道了利用改进的分离分析法发现了一个与苹果抗黑星病基因Vf连锁的分子标记。 -
报告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Endophytic Fungi from Hot Pepper
出版时间:2007对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 可追溯至19世纪末,在100多年的研究 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3,7~9]。我国也从大量的植物中报道了内生真菌的存在,寄主种类涉及林木、蔬菜及花卉植物[10~16],但还有相当数量的植物内生菌没有被研究 过,进一步深入开展植物内生菌的研究 ,对于丰富各类菌物的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植物内生菌资源的应用开发具有十分重大意义辣椒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蔬菜作物,但发生在辣椒上的病害较多,对辣椒的生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内生真菌表现巨大生防潜力的前提下,未见到辣椒内生真菌的报道,因而开展辣椒内生真菌的研究 ,以期从中筛选出有生防价值的内生真菌本文首次研究 了辣椒内生真菌的种类,共得到15属20种真菌,均属于无性态真菌。 -
报告枯草芽孢杆菌C27对番茄采后灰霉病的防效初探
出版时间:2007生物防治作为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治果实采后病害的新技术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 热点。前期研究 发现,其对番茄苗期和成株期灰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 探索了C27菌株用于采后番茄果实灰霉病的防治。 -
报告Function of Predatory Nematode and Plant-parasites Nematode in Different Tillage Practices*
出版时间:2007对于捕食性线虫群体动态变化的研究 有限,Azmi和Das&Mukhopadhyay[5,6]报道了捕食性线虫群体随着被捕食线虫的种类和密度变化而变化。Choudhury[7]对泰米尔某地的捕食性线虫Mylonchulus minor在不同深度土壤中的分布和随季节的动态变化做了研究 。为了深入了解捕食性线虫对土壤健康状况的指示作用,明确在耕作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与植物寄生线虫的关系,本试验研究 了不同耕作制度大豆田中捕食性线虫种群多样性以及捕食性线虫与植物寄生线虫种群密度动态变化关系做了详细的研究 本研究 同一种作物在不同的耕作方式下,植物线虫和捕食性线虫的种群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种属分布不同,数量的多寡不同。本文的研究 显示在大豆不同生育期,捕食性线虫的种群数量随着植物寄生线虫的增加而增加。 -
报告生物土壤添加剂减轻黄瓜连作障碍的机制初探?
出版时间:2007本研究 组配制的生物土壤添加剂已在盆栽黄瓜和连作温室内应用,表现较好的抑菌防病作用。有必要对生物土壤添加剂克服黄瓜连作障碍的防病机制,特别是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和诱导抗病性进行系统深入全面的研究 。生物土壤添加剂防病机制复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既有土壤微生物的调节作用,又有添加物的诱导抗病性。生物土壤添加剂对连作障碍的防治作用可归为: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对土传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增强。 -
报告微生物农药
出版时间:2012我国是农用抗生素生产大国和应用大国,也是农用抗生素研究 开展较早的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已开始研究 ,尽管发展缓慢,仅陆续开发出灭瘟素和放线菌酮等几个有限的品种。它是1973年由上海市农药研究 所在江西井冈山地区土壤中发现的。例如有研究 显示白僵菌的混合粉剂比油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效果要好。我国对昆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 从家蚕病害的研究 开始,已报道的有30种,其中,研究 得最多的是家蚕CPV。影响生物除草剂开发应用的因素如上所述,微生物除草剂相对于化学合成除草剂而言,有许多优势,因此,成为研究 的热点。但其研究 开发及应用的弱点也阻碍了其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