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棉花枯萎病的发生与为害
出版时间:2012众多研究 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棉花枯萎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 表明,气温对棉花枯萎病影响较小,地温是影响棉花枯萎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灌溉和棉田日辐射是影响地温的主要因子。简桂良等(1996)通过田间及盆栽试验研究 认为,棉花枯萎病菌抑菌性土壤施入不同形式的有机肥后,抑菌性发生了变化。籍秀琴等(1980)进一步研究 了棉花种子带镰刀菌种类问题。高光谱遥感技术以其较高的光谱分辨率在植物生物物理参数的遥感定量研究 和产量估计中已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
报告Advances of Study on Burkholderia cepacia1
出版时间:2007后来郭道森等人研究 表明,该菌与松材线虫共同侵染黑松和马尾松,导致松林大面积死亡[4],在后续的研究 中发现,松材线虫的分泌物及死虫体均可促进该菌株的生长繁殖和致病作用,且活线虫的促进作用比死虫体更加显著,1.3.2 对油脂的降解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降解油脂的特性在国外已有研究 ,Pooja Rathi,Hustavova等人报道了该菌产脂肪酶应用于催化酯化水解反应等研究 [13],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能在降解利用油脂的同时还分泌出一定量的胞外脂肪酶在不断的研究 中发现,该菌可以与杀菌剂共同使用,如I.Omar等人发现,在对大豆根腐霉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番茄冠根腐病的研究 中,B.cepacia菌株C91与低浓度杀菌剂混合使用结果发现,农业研究 中利用的培养基,能从土壤和植物根际附近发现大量的伯克霍尔德菌复合型的族群[37];在医学研究 中,几乎无法从自然界中发现伯克霍尔德菌复合型的存在[38]。因此,寻找一种简单可行可靠的鉴定技术是今后研究 的热点之一[49]。 -
报告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enes Related to Biological Control of Grapevine Crown Gall from Agrobacterium vitis Strain E26
出版时间:2007已有研究 结果表明,E26菌株防治葡萄根癌病的机制除了产生抑制病原菌的细菌素以外,还存在其他的生防因子,是多种生防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本研究 直接克隆A.vitis E26菌株中的生物防治相关基因,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进一步解析该菌株的生防机制。mcp 和chp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确认。 -
报告美国白蛾天敌及其利用
出版时间:2009在寄生蝇的繁殖饲养方面,国外也进行了一些研究 。从对美国白蛾的捕食性天敌的研究 现状来看,目前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种类和区系的调查上。在自然界中对美国白蛾种群有一定抑制作用的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但从各地的研究 来看,蜘蛛目的种类、数量、控制能力最高。国内对于美国白蛾寄生蝇的研究 初见于对日本追寄蝇的研究 ,对其生物学特性和使用途经进行了探讨(史永善,1981)。加强对有潜力的寄生蜂的研究 也是将来美国白蛾生物防治研究 的重要方向。凹翅宽颚步甲Parena caripennis Bates成虫 鞘翅目肉食亚目步甲科。我国对美国白蛾捕食性天敌研究 很少。 -
报告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规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出版时间:2010如何开发出适于多区域标准化的测报工具也将是今后测报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研究 任务。2 优化对策和建议2.1 加快对多种作物病虫害测报标准办法的研究 与制定各级测报部门要加强同科研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快对于新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发生特点等的研究 。2.2 定期对已实施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基层测报人员作为病虫害测报技术规范的实际使用及操作人员,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积极参与对简化、优化现行测报调查方法的研究 ,注重研究 病虫害新的为害特点,并将研究结果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同时,在研讨过程中注意研究 病虫害动态变化情况,将基层监测任务及时进行调整,以使监测对象与农作物主要为害对象相一致,加大对农业病虫害防控的指导意义,最大程度地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2.5 加大对测报工具的研究 加强对测报工具技术上的研究 ,开发新的简便可操作的调查工具、统计工具,提高病虫害观察调查数据的自动采集水平。 -
报告微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应用案例
出版时间:2012因此,本研究 认为,豆科作物接种合适的根瘤菌,是进一步提高豆科/禾本科作物间作系统间作优势的又一重要途径。、氮的影响,研究 结果表明:在一定施肥范围内,施氮量不同,固氮菌的肥效也不同。,研究 了固氮菌(Phy)、溶磷菌(Vib)单接种及双接种对红树植物红海榄植株生长和氮、磷营养的影响。马谈斌(2011)研究 了苏云金杆菌与黏虫颗粒体病毒联合作用对甜菜夜蛾的影响,以甜菜夜蛾为试虫,研究 黏虫颗粒体病毒(PuGu-Ps)对苏云金杆菌(Bt)毒力的增效作用。胡学难(2004)在深圳龙岗生态示范农场甜玉米地研究 了斯氏线虫颗粒剂对亚洲玉米螟的控制作用,研究 内容主要包括:①斯氏线虫在玉米心叶中的存活时间,选择处于心叶中期未被亚洲玉米螟侵染的玉米共20株,每株接线虫悬浮液 -
报告Primary Study of Two Oligosaccharides Inducing Resistance to Tobacco Mosaic Virus
出版时间:2007寡糖类激发子是人类研究 的最早、最为充分的一类激发子,并且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因此是很有发展潜力的生物农药。壳寡糖已经应用于生产,防治作物病害,但对其进行结构修饰的寡糖,其诱抗活性还不清楚。目前,多糖作为生物激发子用于抗植物病害研究 比较多,其中已报道氨基寡糖素、毛头鬼伞多糖、硫酸化的葡聚糖以及脱氧半乳聚糖[1~4]等具有诱导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的生物活性。因此本文研究 褐藻酸钠水解为褐藻酸钠寡糖后的生物活性,以期在生产实践中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结果发现褐藻酸钠寡糖具有良好的诱抗活性,并且好于阳性对照壳寡糖,但是其具体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研究 已经发现壳寡糖能够诱导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本文研究 了壳寡糖-铈配合物是否依然保持具有诱导抗性的活性。结果表明,壳寡糖-铈配合物尽管诱抗效果不如壳寡糖明显,但仍然具有较高的诱抗活性,至于是否有降解有机硫磷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
报告Nano-particles’ Effect to the Survival of Bacillus cereus 905 on the Cucumber Phyllosphere
出版时间:2007前期研究 发现,离体条件下该菌株在纳米颗粒光催化作用的影响下存活率明显降低。二氧化钛表面产生的·OH和其他如H2O2、O·2等活性氧都参与了灭菌作用[7]。本研究 以已在生产中应用的有益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905)为研究 对象,分析纳米TiO2作用下,该细菌在黄瓜叶围存活能力的变化,有助于阐明纳米颗粒对植物叶围微生物的影响。对于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杀菌作用机制的研究 表明,二氧化钛吸收波长≤387.5nm近紫外光的光能,产生·OH,以及H2O2、O2等活性氧,从而起到杀灭B.cereus 905的作用,纳米二氧化钛本身对于对纳米颗粒物生物效应的研究 ,是一个急需研究 的领域。空气及植物表面等许多地方都存在许多纳米级颗粒,对于暴露在自然条件下的细菌,适应这种较为苛刻的环境将是细菌生存的一个重要考验。,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