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虫害防治
知识图谱:全部
-
图书主要蔬菜
病虫 害 防治 技术及研究进展第一部分内容包括主要蔬菜11类(种)病虫害 防治 新技术、新方法, 以及有关应用基础研究新进展;第二部分内容从南、北菜区和保护地栽培的生态特征出发,详细列出五种主要蔬菜病虫害 综合防治 配套技术。全书总结了“七五”国家科技攻关研究成果,体现了我国蔬菜病虫防治 水平和发展趋势。本书取材新颖,科学性和实用性强,可供农业、蔬菜有关部门领导、广大科技人员和农业院校师生阅读参考和对外交流之用。 -
报告加强
病虫 测报工作的举措与实践出版时间:2010关键词:测报工作;举措及时有效地进行科学防控依赖于准确的预测预报,承德市的植保测报防治 工作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新理念为指导思想,切实强化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安全3 及时准确发布病虫预报,是指导农作物病虫害 防治 的前提准确及时地发布病虫情报,给各级领导当好参谋,是指导大田农作物病虫害 防治 的前提,通过对田间调查数据分析和结合气象预报,及时掌握全市病虫发生动态,与此同时将病虫发生情况及时上报到部、省等上级业务部门及承德市政府、农委、农业局、财政局农财科等有关领导,宣传领导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通过手机短信、电视、广播、报纸、下乡赶大集将病虫情报直接发放到广大农民手中,及时有效指导农作病虫害 的防治 结合露地蔬菜示范区深入田间调查,做好露地蔬菜病虫害 的预测预报,准确指导露地蔬菜病虫害 的防治 。、状态的准确判断,并达到具有相当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正确指导农作物的病虫害 的防治 ,确保农业安全生产。 -
报告泉州市农作物
病虫 测报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出版时间:2010农业耕作制度复杂,复种指数高,病虫害 种类多,寄主分布广泛,是农作物病虫生物灾害的常发地、多发地和重发地。病虫害 年均发生面积37.25万公顷次,为害损失农产品产量11.2 万吨。近三年全市每年发布病虫情报均在180 期以上,科学指导病虫防治 工作的适时开展。三是测报人员业务培训机会少,业务知识无法更新,指导防治 能力下降。四是由于经费少,一些区域性病虫害 、迁飞性害虫及流行性病害暴发时,无法及时预测预报,不能保证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3 发展对策探讨3.1 充分认识病虫害 测报工作的重要性病虫害 预测预报工作是植保工作的基础,是一种公益事业和政府行为,其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使农民听的到,看得见,并依据病虫信息的技术指导及时进行防治 ,确保预警监控作用的发挥。 -
报告加快转变,促进农作物
病虫 测报工作良性发展出版时间:2010测报人员还要对本地粮、棉、油、蔬、果等多种重大病虫害 进行监测与预报,要承担灯测、系统调查、大田普查等多项具体的监测工作,监测任务较重;在防治 的关键时期,还要承担大面积防治 技术指导、下乡督办及向领导的参谋汇报等工作2.5 加强协作配合,提高应急能力农作物病虫害 的发生与气象关系密切,尤其是迁飞性虫害和流行性病害更是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同时,对一些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害 ,某个地方病虫的发生情况对周边和其他地方的影响也比较大,因此还应该加强区域协作,在信息上互通有无。 -
-
报告加强
病虫 测报网络建设,推进测报工作数字化出版时间:2010为此,必须加强病虫害 监控体系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大力推广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关键技术和专业化防治 ,将生物灾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粮食年总产量的2% ~3%,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1.1.3 “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深入发展对测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深入发展特别要求病虫测报要更及时、更准确,同时,要提高预报信息的到位率,以便科学地指导好防治 ,减少用药该方面需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农作物病虫害 调查监测数据上报表格的网络填报功能开发,主要包括: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与防治 周报表、候报表,以及相关病虫模式报表、监测站点基本情况信息、年度主要气象数据信息等。结合当前病虫预测预报工作需要,开发设计省级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与防治 周报上报表格,并与空间分析模块链接,根据各省级植保机构填报的周报相关数据,由系统自动生成农作物重大病虫害 发生发展动态专题图,以使病虫害监测预警结果更加直观近几年草地螟、条锈病和稻飞虱又处于一个新的暴发周期,全国的病虫测报部门加大了病虫调查监测的力度,比较准确地做出了每年的发生趋势预报,为农业部和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制定防治 决策,科学指导防治 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情报信息支撑作用 -
报告基层农作物
病虫 预测预报体系现状浅析与建设策略出版时间:2010吴金钟1蒋同生2王荣忠2(1.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重庆 401121;2.重庆市涪陵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重庆涪陵 408000)摘要:农作物病虫害 预测预报是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基层农作物病虫害 预测预报又是病虫害 预测预报的首要数据来源就当前整个情况而言,全国农作物病虫害 预测预报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区县、乡镇等基层农作物病虫害 预测预报体系建设,这是一薄弱环节。关键词:基层;病虫测报;体系;建设农作物病虫害 预测预报是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基层农作物病虫害 预测预报又是病虫害 预测预报的首要数据来源,是基础中的基础。按照农业部门主管,供销部门、企业参与,财政补贴的要求,落实农作物重大流行性病害、迁飞性害虫和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的应急防治 药剂及施药器械的储备制度。3.4 建立社会化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是农业生物灾害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当今病虫害 防治 技术到位难和防效不高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农业生物灾害防控水平和能力的主要措施,也是实现病虫防治 机械化和专业化的根本途径 -
报告电视铺就顺畅路,
病虫 预报信息进万家出版时间:2010通过摸索笔者发现,目前农民在病虫害 的防治 上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农民有积极性但无技术,致使每年的病虫草鼠害防治 流于形式,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达不到防治效果,而且因乱用、滥用农药造成药害事件时有发生。他们分布范围广,调查面积大,在每年的病虫害 发生期,要求每个测报员对病虫害 的信息调查与反馈实行零报告制度。市植保站20 多名技术人员,分乡负责,下乡指导,帮助搜集整理材料,并将这一信息在全市内进行反馈。尤其是对每年为害严重、难以控制的危险性病虫害 ,对其发生和为害的规律进行系统预报,并对其病虫形态和为害状画面在电视上反复播出。让农民看得见、学得会,做到防有果、治有效,大大提高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率。经过几年来不断地探索和创新,逐渐发展成为病虫害 专业化防治 服务组织。目前,共18个分队,分布到全市各个乡、镇、办事处,有专业机防队员61名。植保站在病虫防治 关键季节把机防队员、群众集中起来,有针对性地培训,开展统防代治。并根据不同季节,主栽作物的不同病害,印发栽培资料、病虫害 防治 技术资料,由各机防队送技术、送物资到田间地头,到千家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