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虫害防治
知识图谱:全部
-
-
-
图书苹果矮化高产栽培及
病虫 害 防治 该书首先介绍了苹果矮化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知识及每一个环节的技术要求;阐述了矮化优质苗木的繁育、栽培、整形、修剪、管理等先进经验;详细描述苹果主要病虫害 的发生规律、最新防治 措施及用药技术。 -
报告争取
病虫 测报经费支持,改善测报条件出版时间:2010资金虽不多,可是广南县测报工作的“及时雨”;二是省植保站划拨的重大病虫防治 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测报经费的不足。2.4 缓解了技术培训费的不足2008年5月18日,广南县派一名测报员到普洱市参加云南省水稻重大病虫害 田间监测技能培训班学习;2009年11月参加在重庆西南大学举行的第31期全国测报技术培训,基本掌握了数学模型拟合预报技术只有多下乡,多调查,才能获取更多的数据,代表更多的面积,预报的准确性才能更高;二是开展巡回培训、指导工作,把病虫防治 信息、技术传给千家万户,积极发挥测报的服务职能作用。这样,没有车辆是不行的。为更好地抓好宣传、培训工作,必需一套电教设备(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和数码相机),在培训中让群众观看幻灯片,做到图文并茂,使之耳闻目睹,增强认知力,提高科学防治 的自觉性。 -
报告创新
病虫 预报发布方式,提高预报宣传效果出版时间:2010即:短信《病虫情报》重点要突出其“提醒”功能与“浓缩”功能,有针对性的提醒目标对象关注防病灭虫情报内容;电视《病虫情报》重点要突出其“告知”功能与“例举”功能,要将重要的内容,包括“防治 时间、防治 对象、此外,电视《病虫情报》还在施药防治 前2~3天开始连续播放,播到最佳防治 时期的最后一天截止日的前一天时间为止。三要让电视《病虫情报》内容精选,要将纸质《病虫情报》中的关键内容以动态图文结合标准声色展示给观众,关键内容包括:防治 时间、防治 对象、与防治 对象相对应的防治 药剂例举、注意事项,纸质《病虫情报》期次提示等。三要浓缩纸质《病虫情报》关键内容,比如:防治 时间、防治 对象、纸质《病虫情报》期次,等等。总之,通过调研得知:将《纸质病虫预报》、《电视病虫预报》、《短信病虫预报》有效结合,扬长避短,使农作物《病虫情报》实行固定时间发布、固定场所宣传、固定栏目展示,让纸质《病虫情报》重视适当插入防治 对象病虫与防治 药剂的彩色图片 -
报告加强有害生物预警区域站建设,提高农业
病虫 监测防控水平出版时间:2010具体表现在:一是病虫害 发生频率加快,一部分次要病虫害 跃升为主要病虫害 ,偶发性病虫害 变为常发性病虫害 ;二是一些病虫害 突发、重发规律尚未完全掌握,一些新发生的有害生物难以得到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三是食品安全行动要求合理使用农药,有效指导病虫害 防治 ,控制有害生物蔓延,最大限度地降低为害损失,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增强本市和跨区域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治 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提高了安康市乃至陕西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的整体水平。一是通过监测仪器、实验室等设施的配套,大大提高预警水平和信息传递速度,并为中、省、市、县农业部门及科研单位提供准确详实的科学数据,达到指导防治 的目的,同时,也为当地拓宽病虫监测和防治 范围起到重要作用。二是防治 设施的建立和防治 技术的落实,有效降低当地越冬菌源基数,大大减少病原菌向项目地周边省市流行扩散,在保护区域农作物生产安全的同时,也降低了临近省市的病虫害 发生。 -
报告泰和县
病虫 情报进村入户多途径全方位出版时间:2010植保部门通过病虫情报发布农作物病虫草鼠防治 信息,指导群众开展大面积防治 ,推广植保新农药新技术,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何扩大病虫情报的覆盖面,让群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病虫防治 信息,以便及时开展防治 ,发挥病虫情报的最大效益?邮寄增加了在路上的时间,农技站转发占用了时间,到群众手中的时间越短,获得病虫信息的人越少,以致延误了最佳防治 时机。 -
报告多种发布方式并举,提高
病虫 情报宣传到位率出版时间:2010关键词:病虫情报;发布方式;到位率农作物病虫害 预测预报是植保工作的基础,抓好测报工作又是植保工作的重心,病虫测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监测重大病虫害 发生时间、发生程度、发生区域等,最终以病虫情报方式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户开展大田防治 。但由于当时病虫传递方式局限,信函传递是主要的传递方式,是指导病虫防治 的有效手段和措施,成为当时病虫情报传递不可替代的方式,在病虫害 防治 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植保部门将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及实践工作,切实采取措施,将病虫预报信息送到农民手中,使病虫信息在病虫防治 和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降低防治 成本,达到病虫防治 经济、安全我国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灾害暴发现状与防控成效.中国植保导刊,2008,28(1):5~9[3]刘万才,姜玉英,张跃进等.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事业发展的思考.中国植保导刊,2009, 29(8):28~31[4]刘万才.中国农作物病虫害 的预测预报及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