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虫害防治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强化
病虫 测报网络建设,推进测报工作数字化出版时间:20101 病虫测报工作的主要做法1.1 加强体系建设,完善测报网络杭州市农作物常发性病虫害 有100多种,其中发生面积大、频次多、为害严重的病虫害 有20多种,年发生面积达180.0 万公顷(次),防治 面积245.8万公顷(次),通过综合防治 后年挽回产量损失119.03万吨,仍损失产量15.19万吨。、中、短期病虫预报,提出防控和分类指导意见,为政府领导决策和农民防治 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有效控制了杭州市重大病虫草鼠为害,年均挽回农业产量损失达119.03万吨;二是测报技术水平大大提高,掌握了重大病虫发生规律,制定了科学的防治 指标,全面做到适时达标防治 ,减少用药次数,农药减量控害明显,四是积极推进病虫监测预警数字化建设进程,全面实现病虫监测预警规范化、网络化、自动化和可视化,推动杭州市农作物病虫测报事业发展,为各级政府组织防控重大生物灾害提供决策服务和为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及广大农民开展病虫害 防治 提供技术指导 -
报告边远山区农作物重大
病虫 测报网络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出版时间:2010叙永县兴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 四川叙永 646400)摘要:通过建立以专业测报、群众测报、乡镇观测相结合的病虫测报网络,有效地提高了边远山区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及时掌握了重大病虫发生动态,提出相应的防治 技术措施由于幅员辽阔,农业种植品质较多,重大病虫害 的发生为害表现出区域间不同的特点,随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耕作制度的改变,农作物病虫害 的发生发展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局面,区域特点明显而代表性分散。在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启动了防控预案,全县筹集组织病虫防治 示范经费111万元,组织实施防控示范面积1.3 万公顷,有效地控制了稻飞虱的暴发为害,挽回水稻产量损失1.99万吨。2010年7月,属间隙性暴发为害的粘虫在县内低山区玉米上发生为害较重,后山、分水两个群众测报点和低山区乡镇观测点及时汇报发生信息,为当地政府组织防治 ,迅速扑灭粘虫为害,确保玉米产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 几点思考病虫测报网络的建立与运行,很大程度上稳定了预报准确率,在病虫害 防治 指导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纵观3年来的运行情况,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
报告农作物
病虫 预测预报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出版时间:2010县级测报员主要负责常发性病虫害 的大田普查、系统调查、重点检疫性有害生物调查以及下级测报网络调查数据的汇报,病虫害 发生趋势的预测,防治 建议的制定,预测预报的发布等任务。此外县广播电视台同我站一起制作病虫害 防治 测报节目,极大地提高了病虫预报的时效性,同时病虫预报通过电视进行空中传播,不受地域和交通条件限制,病虫预报信息的覆盖面和普及率显著提高。1.2.2 多种预测预报模式共同开展一是建立病虫害 固定监测点。根据多年历史资料,确定病虫害监测点,按照“四定一查”要求,认真调查记载,及时发布病虫预报防治 信息。同时,还不断向广播电视台提供植保信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现场会等形式,宣传病虫害 防治 的重要性和方法。电视预报的制作和播放的内容主要是拍摄采集的病虫害 调查过程和发生实况,然后由技术人员介绍病虫害 的种类、识别方法、发生程度、发生趋势、防治 措施以及现场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内容。 -
报告创新机制推进地方
病虫 测报工作新发展出版时间:2010即以测报手段为基础,通过示范展示病虫害 专业化防治效果,积极建立“植保村级服务站、专业化防治 组织”服务体系,推动当地测报工作发展,高效服务“三农”。,在农作物病虫害 防治 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三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全面掌握病虫情况的基础上,保证了重大病病虫害 报的早、报的准。三是积极宣传,迅速指导。在防治 关键时期,利用基层测报点优势,在第一时间内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宣传发动,迅速开展防治 。将每期《病虫情报》通过村站发放到农民手中,让农民群众及时了解病虫动态和防治 措施,并且在病虫害 发生盛期组织农民进行不定期培训。2.4.2 建立专业化防治 服务组织为增强对重大作物病虫害 的应急控制能力,解决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问题,本县自2005年开始组建重大病虫应急防治 专业队。 -
-
报告农作物
病虫 测报技术规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出版时间:2010国家只颁布实施了30种农作物病虫害 《测报技术调查规范》,涵盖的病虫害 种类还很有限。1.1.4 新发、上升病虫害 规范标准制定实施滞后随着种植结构、种植品种等的改变,一些新的病虫害 开始出现,如河北省2005年新发生的玉米害虫二点委夜蛾;同时一些次要的、潜在的病虫害 上升为主要病虫害 ,如随抗虫棉的种植不利于市、省、国家相关部门综合评定某病虫害 发生程度,进而影响对防治 的准确指导。同时在制定调查技术规范时要综合考虑,不能使技术规范只是简单地一刀切的同一,还应在标准化的基础上使其规范化,即在标准化的基础上,使不同地区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参照不同标准制定适合本区域的分级标准、防治 指标等规范标准同时,在研讨过程中注意研究病虫害 动态变化情况,将基层监测任务及时进行调整,以使监测对象与农作物主要为害对象相一致,加大对农业病虫害 防控的指导意义,最大程度地降低病虫害 造成的损失。 -
报告实施
病虫 情报进村入户“十百千”行动的实践与成效出版时间:2010,参考病虫害 历史发生资料和天气趋势等因素,综合预测病虫害 发生程度和防治 适期,尽可能减少人为主观判断上的偏见,分析得出最佳防治 适期。县农业局每年组织示范户进行培训,使示范户做到“四会”,即会看懂病虫情报,会认识、会调查、会防治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 。4.2 抓好培训会从2005年开始,都昌县农业局在主要农作物病虫害 发生高峰期,先把全县范围内的农技干部集中起来进行病虫情报内容和防治 技术的培训,然后由农技干部对农业科技示范户进行实地培训,白天、晚上连续进行5 成效显著通过实施病虫情报进村入户“十百千”行动,全县共有23个乡镇1 000户示范户直接受益,辐射带动20 000户农民受益,受益农户及时准确掌握了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法防治 哪些病虫害 等基本防治 技能,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病虫害 防治 能力和防治效果,提高了农民科学安全用药水平,减少了农药对环境、农产品的污染,保护了生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
报告提高县级农作物
病虫 预测预报准确率的途径出版时间:2010陈海新作者简介:陈海新(1965~ ),男,推广研究员,长期从事病虫害 测报和防治 技术的指导工作,电话:0514 -84683831,Email:jsgychx@163.com。对此,高邮市病虫测报工作紧紧围绕以服务农业生产为目标,针对高邮市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农作物病虫害 ,开展监测预报工作,正确指导全市农作物病虫害 的防治 ,最大限度地控制病虫为害。植保站承担全市病虫害 的测报调查、防治 技术指导、新农药药效试验、植保社会化服务、植物检疫等多项工作,工作量较大。现有人员7人,人员结构趋向老龄化,5人在45岁以上,2 人在30 岁左右。2.2 狠抓大面积的普查2.2.1 适时开展面上普查在主要病虫害 发生为害的关键时期,适时(一般在防治 前)开展面上普查,掌握大面积发生动态,尤其是针对年度内的重发病虫,更要加大普查力度,增加调查覆盖面,全面了解全市的发生情况2.2.3 开展系统跟踪调查每年分地区、定田块设立跟踪调查的样本田(20块),在每一次病虫防治 后(5天左右),调查病虫害 发生情况,了解经过防治 后病虫残留情况,检验防治 技术和防治 质量的实际效果,并与系统调查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