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介壳虫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出版时间:2015此期,群体生长与个体生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时,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病、虫 、草的为害也逐渐进入高发期。对有蚜虫、红蜘蛛为害的麦田,每亩可用10%吡虫 啉可湿性粉40~70g,或用3%啶虫 咪乳油40~50mL加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25mL,加水50kg喷雾,效果更好。因此,抽穗后应及时喷施吡虫 啉或乐果等药物防治蚜虫为害,喷施粉锈宁防治锈病、白粉病,兼治叶枯病,有效地延长绿色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千粒重。扬花初期还要注意防治赤霉病,灌浆期防治黏虫 、麦蜘蛛、黑胚病等。 -
报告加强病虫测报工作,提升植保公共服务水平
出版时间:201010%左右的村由村干部兼任村农技员,兼做查虫 工作。1.2 测报基础设施明显改善1984~1997年,建设18个全国农作物病虫区域性测报站,每站投资6万~30万元。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异常气候发生频率增多,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增加,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重大病虫 灾害暴发频繁,稻曲病、棉盲蝽等次要病虫明显上升,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新病虫时有发生并逐年加重 -
-
报告关于完善海南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探讨
出版时间:20101987年、1988年及1991年,东亚飞蝗大发生时,虫 口密度最高的达每平方米2 500多头,大片的水稻、甘蔗被吃光,农民损失惨不忍睹,当时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政府调动部队飞机防治、同时,调动农垦的大量工人及发动广大群众开展防治 -
报告太原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的播放与思考
出版时间:2010普及绿色植保知识的窗口,着重宣传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科学使用技术,针对每一种病虫,推荐一套简明扼要的综合防治技术,使群众好学好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减少用药次数,降低虫 口密度 -
报告创新病虫预报方式,提高预报宣传效果
出版时间:20101.5 测报领域逐步拓宽当前测报作物和病虫害种类都得到了增加,过去只注重水稻作物稻飞虱、叶蝉、稻纵卷叶螟、粘虫、稻瘟病和地老虎“五虫 一病”的测报发展到现在以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为重点,兼顾玉米大小斑病 -
报告强化病虫测报网络建设,推进测报工作数字化
出版时间:2010各重点区域监测站加强国内外先进实用的新型监测工具和先进监测方法的引进、示范和应用,采用自动诱集测报灯、频振式杀虫灯、孢子捕捉器、黄板诱虫 、性引诱剂等先进植保实用技术监测主要病虫发生动态,提高病虫害监测水平和预警能力 -
报告常规小麦栽培技术
出版时间:2015机械就地切碎,长度小于10cm,配合施氮、磷、钾化学肥料,并喷洒农药防止玉米秸秆带有病、虫 ,而后立即进行深翻,耕后耙实。如墒不足,秸秆还田后要浇好底墒水,踏实土壤,以利播种。该时期仍要注意防治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病害以及蚜虫、黏虫 等虫害,做好预测预报,进行及时防治。小麦生育中期冻害常导致穗数和穗粒数减少,甚至大面积麦田不能抽穗。此时,晚霜是造成冻害的主要因素。这一时期还常发生白粉病、锈病、赤霉病、黏虫 、蚜虫、吸浆虫等病虫为害,尽管前期生长良好,仍不能保证丰收。因此,必须坚持不懈,继续加强后期管理,达到粒多粒饱,丰产丰收。有黏虫 、蚜虫、小麦吸浆虫等为害。防治蚜虫、黏虫 、红蜘蛛、小麦吸浆虫等可用40%乐果每亩40~60g,对水40~50kg喷施。实践证明,要实现全苗壮苗,首先应保证足墒下种,土壤水分以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