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害虫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美国白蛾防治案例——以河北省廊坊市区(县)为例
出版时间:20092006年、2007年连续2年发动人工挖蛹取得比较好的防治效果的基础上,2008年有偿收购虫蛹215万头,大大降低了美国白蛾的虫口密度,同时增强了群众对美国白蛾属于世界检疫性害虫 及其生活习性的认识。在打药上,长期坚持使用生物、仿生物或植物 制剂,杜绝化学制剂。采用人工释放周氏啮小峰、人工挖蛹、剪除网幕方法,实行药剂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连续三年释放周氏啮小峰 3.1亿头。 -
报告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Causing Leaf Spot Disease on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出版时间:2007Saccardo[4]认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寄生部位的不同,即Phoma寄生于植物 叶以外的部位,而Phyllosticta寄生于植物 叶片上,这种主观的划分受到许多真菌学家的批评。对于植物 病原真菌,传统的分类方法多以真菌的形态特征为依据,而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应用为真菌的分类鉴定提供了更多遗传信息方面的依据。 -
报告美国白蛾防治技术与策略
出版时间:2009美国白蛾繁殖量大,发生期长,且发生地点复杂,对其防治在技术上要区别于一般次要害虫 的方法,要采取“人工与物理防治相结合、化学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地面与空中防治相结合”的措施,按照“一代为主,地面为主,村庄为主美国白蛾作为世界性检疫害虫 ,自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省丹东市后,经过多年的扩散、蔓延,目前已在我国7个省、市发生,对当地的经济、生产、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经过近几年大力防治,已取得了明显防治效果。 -
报告观赏海棠轮纹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出版时间:2007多数苹果属植物 野生种或栽培种的花和果都具有观赏价值,在观赏园艺花卉树木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菌的寄主范围、对苹果属、梨属植物 的致病性、ITS的序列测定等工作正在开展中,这些信息对于该菌分类地位的进一步确定有重要价值。 -
报告(二十一)旋心异跗萤叶甲(Flavovirens Corn Leaf Beetle)
出版时间:2013每头雌虫产卵20余粒,卵散产于作物田疏松土中或植物 根部,成团状,多者达10余粒。成虫白天活动,有假死性,不为害作物,喜食某些唇形科、菊科的植物 叶片。 -
报告二、除草剂药害(Herbicide Injuries)
出版时间:2009苯氧羧酸类除草剂为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作用机制为打破植物 的激素平衡,使受害植物 扭曲、肿胀等,最终导致死亡。主要品种有2,4-D丁酯(2,4-D butylate)、2甲4氯钠盐(MCPA-Na)等。苯甲酸类除草剂为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作用机制与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相似,也是打破植物 体内的激素平衡。主要品种有麦草畏(dicamba)等。苯腈类除草剂为选择性触杀型除草剂,其中溴苯腈是典型的解偶联剂,抑制植物 呼吸作用中的电子传递。主要品种有溴苯腈(bromoxynil)等。 -
报告加强病虫测报工作,提升植保公共服务水平
出版时间:2010随着省间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农作物种苗和植物 产品的调运频率加快,植物 疫情传播蔓延风险加大,2007年以来江西每年都发现一种新的重大植物 疫情,疫情监测任务加重。3.6 推进测报保障法制化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早发布《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管理办法》和《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管理办法》,加快制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颁布《植物 保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