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葡萄真菌病害
出版时间:2018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真菌分类的研究 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真菌分类鉴定已逐渐被人们所采用,使炭疽菌的鉴定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葡萄根瘤蚜传入欧洲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葡萄灰霉病被当作二次侵染性病害,但之后随着嫁接栽培的流行,葡萄灰霉病为害加重,才引起大家的关注并重新考虑和研究 它。且研究 表明,葡萄还产生植物毒素类物质(Resveratrol和Viniferins),这些物质的存在和浓度大小,与葡萄品种对灰葡萄孢抗性程度有直接关系。第二,根据国内外的研究 和实践经验,防治灰霉病有以下几个关键时期:花序分离期;谢花后期至坐果期;封穗前;开始成熟;果实采收前的20天左右。有研究 表明,在散光条件下(其他条件相同)47%分生孢子萌发,而强光条件下萌发率只有16%。越冬菌源是白粉病流行的基础条件。病菌数量,决定是否能够流行。水和湿度是白粉病流行的限制因素。 -
报告多种发布方式并举,提高病虫情报宣传到位率
出版时间:2010今后植保部门将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及实践工作,切实采取措施,将病虫预报信息送到农民手中,使病虫信息在病虫防治和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降低防治成本,达到病虫防治经济、安全 -
报告创新机制推进地方病虫测报工作新发展
出版时间:20101.3 加强测报体系建设及时准确服务“三农”病虫测报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研究 对象不但具有生命性,且受自然环境、作物布局、耕作制度等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 -
报告福建省聘用村级农民植保员工作之实践
出版时间:2010但由于仍然存在经费、待遇、管理以及体制认可上的种种问题,还需要认真去研究 解决,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出台正式的规范管理办法,也需要得到农业部的认定和认可,并从体制和机制上保障村级农民植保员队伍的长期确立、基本待遇 -
报告一、高粱真菌病害(Diseases Caused by Fungi)
出版时间:2013国外研究 发现,品种抗性与籽粒硬度关系密切。国内外有关研究 推测,病菌由空气传播侵染幼穗引起发病;也有认为,对于无病区通过种子传播是一重要途径。高粱长粒黑穗病有关品种抗病性的研究 较少。国外报道认为,帚用高粱和某些矮秆饲用高粱比较抗病。我国对该病害研究资料甚少,对于该病致病菌种类尚不十分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病害主要为害高粱的叶片和叶鞘。也有报道,高粱壳二孢菌与蜀黍壳二孢菌和野麦壳二孢菌(Ascochyta elymiTehon E.Y.Daniels)为同种异名,但缺乏科学证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证实。 -
报告 杀菌剂的作用原理与主要品种
出版时间:2008进一步的研究 表明,水面施药7天时,发现噻酰菌胺对很多抗病基因有明显的诱导作用,说明噻酰菌胺可以提高水稻本身的抗病能力。其抗性产生机制、抗药性监测治理等研究 受到广泛重视,目前已取得较大进展。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因其对人类、环境安全,是世界各农药公司研究 的热点之一,目前有多个品种已商品化。Nakamura和Kato(1984)研究 了甲基立枯磷的作用机制,认为主要是抑制胞质变动。这种作用机制不同于防治此类病害的其他杀菌剂,目前科研人员正致力于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 -
报告提高县级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准确率的途径
出版时间:2010同时多年的分工负责、专项研究 ,更积累了经验,提高了各人对所负责病虫的预测预报能力和水平。2.3.3 搜集相关资源,综合分析影响病虫发生因素多,在进行病虫发生趋势分析时,就要充分占有更多的资源。 -
报告葡萄细菌性病害
出版时间:2018但在韧皮部吸食的一些叶蝉偶然刺入木质部组织不能传播细菌,有研究 表明,当病株内病原体浓度高时,菌体集聚,使葡萄树产生侵填体和树胶,堵塞树干维管束组织,限制了水分的输导或因病菌产生毒素而引起此类症状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