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苹果树缺氮症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十七)蒙古土象(Mongolia Weevil)
出版时间:2009图3-42 啃食叶片形成缺 刻和穿孔成虫啃食粮食作物、棉花、麻类、花生、豆类、牧草及各种苗木嫩叶、茎,使植物组织受损,出现缺 刻,甚至啃成秃桩;幼虫取食腐殖质和植物根系。 -
报告七 主要病虫害与绿色防控技术
出版时间:2015氮 磷钾肥均衡施用,育苗时苗床土注意消毒及药剂处理。4 药剂防治◎ 因番茄灰霉病是花期侵染,番茄蘸花时的药剂预防作用就非常重要。◎氮 磷钾肥均衡施用,育苗时苗床土注意消毒及药剂处理。4 药剂防治◎ 预防为主是防治晚疫病的技术关键。在掌握了发病规律的季节里最好在未发病时喷药预防。有些感病植株的症状是复合发生,一株多症 的现象很普遍。2 发病原因 病毒是不能在病残体上越冬的,只能靠冬季尚还生存、保护地种植的蔬菜或多年生杂草、蔬菜种株作寄主存活越冬。 -
报告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出版时间:2015速效氮 大多在90mg/kg,最低70mg/kg;速效磷差异较大,低的仅11mg/kg;速效钾普遍较高;微量元素含量也比较丰富。一是随着小麦产量水平的提高,单位小麦产量所吸收的氮素相应增加,超高产小麦(9000kg/hm2以上)每100kg吸氮 量比一般中高产水平的小麦吸氮 量约增加10%以上,因而,超高产小麦的施氮 量比一般产量水平小麦有所增加二是多点试验证明,在秸秆还田和有机粗肥基础上,超高产小麦需施化肥氮 一般为18~22kg/亩。三是与中高产水平相比,超高产小麦生育中后期吸氮 量增高,小麦生育前、中、后期吸氮 比例由5∶3.5∶1.5变为4∶4∶2,产量愈高中后期吸氮 比例愈高。四是超高产小麦的氮肥运筹原则:适当增加总氮 量,氮 后移,重施拔节孕穗肥;底氮 与追肥氮 比例以6∶4或5∶5为宜;基础肥力越高,前期幼苗长势越旺,中后期氮肥比例可适当提高。 -
报告科学建园与栽培管理
出版时间:2018而营养篓假植苗木,可充分发挥营养篓中营养土和集中培育管理的作用,使伤根及早得到愈合,春季能正常抽发春梢,不但避免了春栽的缓苗期,同时还减少了缺 株补苗过程,可使上山定植苗木生长整齐一致,实现一次定植成园。许多豆科植物都具有一定的固氮作用,且其茎叶组织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如果每年坚持绿肥还田就可使这些营养物质转化为土壤养分,从而大大提高土壤肥力,特别是提高土壤含氮 量。对三峡库区坡地紫色土柑橘园的间作试验区(木豆、黄豆)和清耕试验区的土壤进行分析后表明,在前述两种豆科作物种植的当年,除土壤有机质和有效钾含量较清耕试验区差异不明显以外,木豆和黄豆种植区土壤的碱解氮 、有效钾和有效磷含量都有明显增加,其中木豆和黄豆种植区土壤的碱解氮 分别增加了20倍和12倍,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增加了1.18倍。 -
报告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出版时间:2018远距离引种一般用木箱或纸盒装运,但容器内必须要有足够的饲料,封好,以防止它因缺 食自相残杀或逃逸,放虫时最好集中放于害虫多的树上以利繁殖。禁限用原因有机氯杀虫剂滴滴涕、六六六、艾氏剂、狄氏剂林丹、硫丹高残毒有机氯杀螨剂三氯杀螨醇含有滴滴涕有机汞杀菌剂氯化乙基汞、醋酸苯汞剧毒、高残毒氟制剂氟乙酰胺氟化钙、氟化钠、氟化酸钠、氟硅酸钠剧毒、高残毒有机氮 杀菌剂双胍辛胺慢性毒性杂环类杀菌剂敌枯双致畸取代苯类杀菌剂五氯硝基苯一般药害发生快,症状明显,表现为叶片出现麻状斑点,穿孔,焦灼,枯萎,黄化,卷叶,甚至落叶;果实上则出现斑点,畸形,变小,甚至落果;花瓣表现枯焦,落花,落蕾;根部粗短肥大,缺 根毛,甚至腐烂;整体植株生长延缓 -
报告西瓜侵染性病害防治
出版时间:2019农家肥施用量少,氮 、磷、钾、钙肥比例不均衡、氮素偏多、植株营养不良均可导致植株抗逆性及抗病性降低发病重。重茬地发病重,品种的皮色不同,抗病性也有很大的差异。缺 肥、长势弱有利于发病。(1)选用无病的种子,播种进行种子消毒,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5个小时。春天最早在西葫芦和甜瓜上发病,通过蚜虫传染给西瓜,西瓜多在中后期发病,凡是毒源植物多、高温干旱、日照强烈、有利于蚜虫的繁殖和迁飞的情况都有利发病,凡是缺水、缺 肥(特别是缺 钾肥),管理粗放,瓜苗长势差的田块 -
报告安阳县病虫测报工作的成绩和建议
出版时间:2010棉铃虫落卵量调查3日一查,每到调查日,风雨无阻,下雨时,本站人员穿着雨衣在田间查,就这样无一次漏缺 地参加了全年的系统监测和普查任务,让上级各业务部门及时了解病虫害发生动态,为领导决策和指导防治提供依据;2.5 精心安排病虫调查时间每周因为农业局要集中政治学习,或者本站也有许多其他的工作,或者是天气不好等,所以每周先看天气预报,综合考虑其他工作,安排测报调查时间,每周都下田调查,使测报数据不漏缺 ,准确掌握每周病虫发生动态 -
报告棉花抗枯萎病育种
出版时间:2012由此抗病性被认为是主动过程,而寄主的感病性则是由于缺乏抗病基因或病菌缺乏无毒基因而表现出的被动显症 。陆文龙等(1999)研究表明,营养高效基因型是指在缺 磷条件下,能够利用自身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活化土壤中难溶性磷,协调生长代谢,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最终形成较高产量的基因型。结果表明,两者在宏观病理学方面存在差异,感病品种接种7天开始显症 ,25天严重发病,整株维管束变色;抗病材料生长健康或只有轻微症状,维管束变色部位仅局限在子叶节以下。其中,10-5和22-11与盐胁迫下松科植物的抗菌素cDNA同源性达到100%,22-6达到96%,22-2与缺 氮 条件下松科植物cDNA的同源性为100%,推断其与植保素类物质的调控和生成相关;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