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苹果树细菌毛根病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棉花枯萎
病 的生物防治出版时间:2012不同品种间,其维管组织中的主要真菌和细 菌类群大体相似。这种相似性可能与导管中的营养贫瘠和氧气稀薄等条件有关。缪礼鸿等(2008)从植物根 际土壤中,筛选到3株对大豆根 腐病 、棉花枯萎病、小麦赤霉病等多种作物真菌病害有较强拮抗性的芽胞杆菌菌株Bacillus sp.920,Bacillus sp.930和Bacillus对照果园土平均发病率70.1%,病 指48.7(表8-15)。以上结果表明,86-1根 围土、86-1田间土、枯萎病圃土对枯萎病菌均有显著的抑菌效果,86-1根 围土抑菌效果最强,比病 圃土效果高27.4%。对棉枯萎病菌抑制性较强的种类有:细 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球孢链霉菌黄色变种(S.globisp var.llavus)和紫链霉菌淡红变种(S.wolaceus)。球孢链霉菌黄色变种2118141110土味链霉菌48173紫色链霉菌01000球孢链霉菌01000表8-22 不同连作年限土样中放线菌数量的变化(个)菌类连作年限10年9年8年6年3年菌落数菌落数菌落数菌落数菌落数细 黄链霉菌 -
报告
果树 苗木的经营管理出版时间:2015经营是指果树育苗基地的经济运营,是为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运筹、谋划、决策。其解决的是苗圃的战略问题,包括苗圃的发展方向、苗木生产计划、市场营销策略等。经营的目标是效益,经营状况好坏直接影响着苗圃效益的高低。经营者要对果树苗木市场需求及其变化有客观了解,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苗圃的优势和不足,做到扬长避短和优势互补,将自身优势与市场较好地协调和发展,使其生产的苗木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做到适销对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管理即是管辖治理的意思,是对苗圃经营过程中的人、财、物、产、供、销,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指挥、监督等各项工作。管理者要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合理组织和安排生产,合理配置和使用各种生产要素,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1.调查内容(1)市场环境调查。主要是对国家和当地果树苗木市场的政策、标准、体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等方面的调查。(2)市场需求调查。主要调查各地市场对果树树种、品种或各种规格苗木的供求状况、需求量、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和销售潜力等。(3)购买者的调查。主要包括经济水平、文化水平、发展规模等。(4)苗木产品调查。主要包括不同地区购买者对各种果树苗木的品种、质量和规格等的要求,以及各种果树苗木的市场供求情况、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情况调查。(5)价格调查。主要包括消费者对苗木价格的反应,苗木品种价格的调整,新品种苗木的价格如何定价等。关键是要掌握价格动向,把握自身苗木市场竞争的主动权。(6)同行调查。主要调查同行生产者的数量、分布及基本情况;对同行生产者的实力和所生产的果树苗木的种类、特点及优势等进行全面综合分析。2.调查方法(1)电话或网络访问法。根据调查事项,采用座谈、走访、电话、网络等手段与购买者进行交流、沟通,获取相关的信息。(2)实地观察法。调查者依据调查事项,直接到苗木生产基地或果树苗木市场进行现场观察,最好要进行拍摄记录,以搜集所需资料的方法。(3)产前试验法。就是向市场投入少量本基地所产的果树苗木的新品种,进行试销,根据销售情况来分析决定生产数量和市场前景。通过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专题调查、市场试销等综合调查方法,集中购买者意向、销售人员意见、专家意见、市场试销情况等信息,结合人们的经验加以综合分析,对果苗及其产品市场作出判断和预测,可有效地规避可能存在的经济风险。对苗木生产基地进行功能分区,其目的在于合理利用圃地面积,便于生产管理和作业实施,提高生产效益。首先要进行实地测量,将生产用地和辅助用地按一定比例描绘在图纸上,要标明各育苗区的所用设施的平面轮廓。同时要注明生产用地中各种植区的面积、培育的果树苗木种类及数量等,同时要考虑苗木的移栽、检验、假植、包装、贮藏和运输等相关环节的安排。首先要做好调研工作,准确把握苗木生产基地自身的栽培技术水平、种源、设备、人力、物力、财力、自身的产品质量、在市场中的地位等背景资料;要依据当地的土壤状况、气候变化规律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适销对路的果树苗木,并确定适宜的生产方式。其次要根据资金周转、土地状况及当地果树发展需求、种类、数量等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1.制订合理的生产计划包括生产进度安排、时间安排以及一系列技术规范与要求等,并要考虑主要的生产程序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等。2.生产计划的执行和实施生产计划制订后,关键是执行和组织实施。要把计划和任务层层落实,同时要求苗木生产基地各基层单位要做好各个环节的作业计划,并要掌握计划执行的进度,确保苗木生产的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苗木生产任务,提高苗圃的生产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3.作好生产记录苗木生产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作生产记录,要及时准确记录各个环节和主要生产过程,有助于积累经验,为下周期生产奠定良好基础。技术管理是指对苗木生产、包装、贮存等各项技术的科学组织与管理。加强技术管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生产秩序,提高本单位或行业的技术水平,扩大苗木种类和品种,提高苗木产量和品质,节约能耗,降低产品成本等。1.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包括技术规范和技术规程,这是进行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的依据和基础,是标准化生产的重要内容。(1)技术规范。是对各类苗木的质量、规格及其检验方法等作出的技术规定,是企业单位和个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行动统一的技术准则,可分为国家标准、地区标准、部门标准及企业标准。(2)制定技术规程的目的。技术规程是为了保证达到技术规范,对生产过程、操作方法以及工具设备的使用、维修、技术安全等方面所作的技术规定,苗圃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自行制定和执行。2.注意事项制定技术规范和技术规程应注意以下三方面。(1)要以国家对果树苗木生产的规定和政策、技术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特点和地区操作方法、操作习惯等。(2)要对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成就和经验结合自身和现有条件加以合理利用,防止盲目拔高或降低标准。(3)要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并结合生产实践多次试行、总结修改后方可批准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应随着技术经济的发展及时进行修订,使之不断完善,确保技术规范、规程既严格又可操作性强。生产实践中果树苗木行业的质量管理主要有以下方面。(1)要依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执行果树苗木产品质量检验,进行质量调查分析评价,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其次要建立并执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企业或生产单位要实行质量责任制,要设专人负责质量管理工作。(2)要进行全面质量教育,帮助企业领导、技术人员和员工树立质量意识,要开展技术培训、技术考核、技术竞赛等各种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和长久发展的活动,鼓励职工钻研技术,提高技术水平。(3)要实行综合质量管理,把好各个生产阶段和每一个环节的技术质量关。做好质量信息反馈工作,积极听取消费者意见,及时反馈市场信息,改进和完善企业质量管理制度。果树生产提倡就地育苗、就地栽植的原则。但是因苗木生产需要的周期长,技术含量高或是品种、规格等不能满足当地果树生产发展需要时,就需要从外地购进苗木。首先要考查树种、品种是否具有发展前景和符合当地的适应性,要选择农业科研、推广机构的技术人员、市场销售人员、果树种植户,向他们咨询当前果树的主要栽培品种、市场销路情况,分析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市场的需求。1.看苗木新鲜度新鲜苗木,出圃周期短,叶片、根系新鲜有光泽,没有变色、皱缩、萎蔫、干枯、腐烂现象。如果叶片失绿出现皱缩,枝条产生皱皮,根系失水干枯,多为苗木出土时间长,植株失水多,根系已死亡,栽后很难恢复生长。2.看苗木质量选优质果苗除品种纯正外,还要求枝干粗壮,多分枝,枝叶无病虫损伤,根系发达,主、侧根完整,损伤少,须根多。3.看芽的发育情况不同温度带地区的果树苗木,发芽早晚不同,要根据当地种植时间选购苗木。一般春季仍在休眠的苗木,栽后成活率较高,已萌芽长叶的苗木,栽后根系恢复生长慢,水分营养代谢失调,一般成活率较低。所以,购苗要选择时间,春季已发芽抽梢的苗木不要购买。 -
-
报告棉花抗枯萎
病 育种出版时间:2012图5-2 MAR体系中抗病基因与其他性状基因之间的遗传关系从图5-2中可得知:①抗细菌性角斑病与枯萎病(根结线虫病复合体)之间有很强的相关关系;②抗细菌性角斑病与黄萎病、根 腐病 以及种皮抗霉菌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小,但显著;③抗枯萎病(根结线虫病复合体)与黄萎病、根 腐病 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④在低温(13~18℃)条件下,降低发芽速度与抗黄萎病、苗期病害有关;⑤种皮抗霉菌的特性与产量、早熟性之间有高度相关;⑥小种子与在低温下发芽快采用培养钵伤根 法,接种到转SNC1基因的T1代植株,转SNC1基因的棉花品种发病率较非转基因品种均有明显的降低。说明转化外源SNC1基因的棉株对棉花枯萎病具有一定的抗病性。但这仅是对T1代植株的室内接菌结果,仍须种植于大田病 圃中,继续进行剖根 鉴定。35153001711.12315.03422.23422.2军棉1号对照150003322.08456.010066.710066.7中棉所35对照150001510.04530.06040.07550.0表5-12 接菌后棉株培养钵伤根 法接菌发病率统计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抗性提高材料中相对于原感病 品种中差异表达的基因 -
报告基于WGR技术开发与
苹果 抗炭疽菌叶枯病 基因相关联的SNP、Indel标记及抗病候选基因的鉴定出版时间:2019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qRT-PCR) 技术对候选基因经过炭疽叶枯病 病原菌侵染后的不同时间段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寻找响应炭疽叶枯病 病原菌侵染的抗病相关基因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功能分析,以期揭示苹果抗炭疽菌叶枯病 的分子机制用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材料为 ‘金冠’ ‘富士’ 及第三章中经过抗病鉴定的 ‘金冠’ב富士’ 的 F1 代群体中极端抗炭疽菌叶枯病 的20个单株和极端感炭疽菌叶枯病 的20 个单株。(2) 将冻存于-70℃下的苹果嫩叶0.2 g置于预冷的研钵中,加少量液氮快速研磨成细 粉状后转入上述待用的的离心管内 (样品容易褐化,动作要迅速,并保证液氮挥发完全)。以上结果说明,5个候选基因均受炭疽菌叶枯病 病菌的诱导,是苹果炭疽菌叶枯病 抗病相关基因。SNP 标记的开发主要依赖于含有大量测序序列的数据库。这一结果与SSR标记所定位的抗炭疽菌叶枯病 基因位点位置相吻合。SNP 广泛分布于基因组DNA中,且数量巨大。 -
报告冀北地区
苹果 锈病大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技术研究出版时间:2007据笔者调查,在冀北地区,一般春季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降雨量达到15mm以上时,桧柏类植物上的菌瘿开始迅速吸水膨大,形成花瓣状的冬孢子角,冬孢子随即萌发形成担孢子,随气流传播至苹果树 染病,一般从5月下旬叶片正面开始出现病 斑从表1可以看出,与桧柏距离50m以内的苹果树 ,全部感染苹果锈病,病 叶达到90%以上,每个病 叶上平均有病斑3.7个;与桧柏距离80~120m的苹果树 ,全部感染苹果锈病,病 叶率略有下降,但仍达到70%左右,每个病 叶上平均有病斑2.3个;与桧柏距离180~230m的苹果树 ,全部感染苹果锈病,病 叶率为20%左右,每个病 叶上平均有病斑1.6个;与桧柏距离500~630m的苹果树 ,病株率为58.5%,病 叶率10%左右,每个病 叶上平均有病斑1.15个;与桧柏距离2100~2250m的苹果树 ,感染率为20%左右,病 叶率仅为1.2%,每个病 叶上仅有1个病 斑;与桧柏距离5100~5200m的苹果树 ,感染率急剧下降,仅为距离转主寄主5km以上的苹果树 虽然也可以发病,但发病率较低,对产量一般不会造成严重损失。 -
报告棉花枯萎
病 病原菌出版时间:2012棉花枯萎病菌在很多植物上只能停留于植物的根 表皮,但不能深入导管系统,所以,往往出现隐症状态。分布于黄河、长江流域及新疆广大棉区,对非棉属寄主表现为“R”(发病株率为0)或“W”型(发病株率为50%以下),在棉属寄主上以“S”型(病 指为20.1以上)为主。按各菌系在8个棉属鉴别寄主上平均病 指划分为强、中、弱3个类群,4个菌系为强致病类型,17个菌系为中等致病类型,7个菌系为弱致病类型。对非棉属寄主均为“R”或“W”型;对陆地棉Rowden均为“R”型(病 指为0),对海岛棉Coastland均为“S”型。研究的结果还表明,新疆棉花枯萎病菌AFLP多态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基于AFLP标记划分的AFLP类群与基于寄主病 指划分的致病力类群间关系不一致。 -
报告五、黑松枝枯
病 的防治技术出版时间:2015故从新发枝条、新生针叶长度、黑松根 干重3个方面调查黑松生长势的变化,黑松生长势变化与黑松枝枯病 的相关性。表2 新发枝条的长度 (单位:cm)表3 新生针叶长度 (单位:cm)表4 黑松根 干重 (单位:g)表5 黑松枝枯病 的发病情况表2~表5表明,采取复壮措施后,黑松新梢的生长量、针束长度、单位面积的根 干重都比以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6还说明根 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通过增加复合渗水透气井达到了纵向深层引根 的效果。表8 黑松枝枯病 疏密与修枝防治效果相关调查结果表明,黑松及时修剪病 枯枝、轮生枝、过密枝等措施,增加通光透气和减少黑松枝枯病 的菌源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病情指数下降了11.3~24.4,相对防效达到40.5%表9 黑松枝枯病 化学药剂防治效果表9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相对防效为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