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病虫害防治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五、黑松枝枯病的
防治 技术出版时间:2015调查前海一线黑松,查明黑松生长衰弱的原因后,研究以黑松复壮为主的综合防治 技术,采取地上与地下共同治理技术。“树上生长看树下”,只有树下根系生长好了,才能给树上部分提供营养元素,使其健康生长。处理100株,随机选取30株标记观察,对照区设在距防治 区500m外,不采取任何措施,于2010年春季4月20日调查发病率(表8)。表8 黑松枝枯病疏密与修枝防治效果相关调查结果表明,黑松及时修剪病枯枝、轮生枝、过密枝等措施,增加通光透气和减少黑松枝枯病的菌源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 措施,病情指数下降了11.3~24.4,相对防效达到40.5%随机选取90株黑松,在第一次喷药后4月29日(即第27天)对不同药剂进行防效调查,对照区设在距防治 区800m外,不采取任何措施(表9)。 -
报告棉花枯萎病的农药
防治 出版时间:2012防治 棉花枯萎病的农药包括除草剂类、化学类和生物类。除草剂类农药主要是氟乐灵;化学类农药是指杀菌剂和特殊的化学物质;生物类农药是具有防病作用的生物制剂。,目前,世界各国防治 棉花枯萎病的主要措施是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以及采取一些农业措施,至今尚缺乏高效的防治 药剂。因此,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无公害农药,逐渐成为植物病害防治 的重要途径。金阳等(2006、2008)研究发现,芹菜中莰酮类化合物对小菜蛾等害虫有很好的防治 作用,并对此类物质进行了合成。八角茴香(Illicillm verumHook.f.)是木兰科八角属植物,对八角茴香精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及其在医药及食品等方面的应用,在农业病虫害 防治 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 -
报告蔬菜病害
防治 策略与农药应用技术出版时间:20089月中旬至9月底是防治 黑斑病的关键时期。番茄开花座果期即发病初期是防治 的关键时期。防治 方法 春播宜早,清洁田园,深翻土壤,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密植,及时整枝,雨后及时排水。锈病流行性较强,因此在防治 策略上要立足于早治。一般在发病初期病斑未破裂前即应当进行防治 。育苗后的定植期及时防治 蚜虫和白粉虱。可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10g/亩对水40~50kg防治 蚜虫;喷施2.5%联苯菊酯乳油3 000倍液防治 白粉虱,还可采用黄板诱杀或银灰色塑料薄膜避蚜。在叶枯病常发重病区,当大蒜苗期病株率达1%时,防治 发病田块;当植株上部病叶率达5%时,应全面喷药防治 。 -
报告美国白蛾发生及
防治 情况出版时间:2009但由于当时对美国白蛾的危害性和防治 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足够资金投入到防治 中,因此防治 只能以试验性的工作结束。198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农业部、林业部关于加强对美国白蛾检疫和防治 工作报告的通知。经过治理工程,美国白蛾扩散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种种原因,2003年美国白蛾在北京周边地区再度暴发,国家林业局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加大防治 力度,牵头组织制定了美国白蛾防治 方案,召开了防治 方案专家论证会通过从防治 技术方面提出了“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的防治 方针,及“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属地负责、联防联治”的防治 原则,2003~2008年,国家每年投入大量防治 资金,用于美国白蛾防治 ,并把美国白蛾发生区以北京为中心划分为核心防控区近几年,我国美国白蛾各防控区利用人工、化学、生物等措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防治 ,防治 手段呈现了多样化,防治 技术表现出了更高的水平。在防治 措施上坚持了“一代为主,地面为主”的防治 战略,防治 中除运用传统的喷药防治 手段外,还大量采用飞机防治 、天敌(周氏啮小蜂和病毒)防治 和人工剪网挖蛹等高技术和生物防治。 -
报告棉花枯萎病的生物
防治 出版时间:2012应用拮抗微生物防治 棉花枯萎病是比较有前景的防治 方法。目前,用于防治 棉花枯萎病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真菌和细菌等。能够对棉花枯萎病产生拮抗作用的真菌较多,主要是木霉,包括哈茨木霉菌、绿色木霉菌等主要种类。此外,还有青霉菌、黏帚菌、曲霉菌以及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等,也可作为防治 棉花枯萎病的拮抗真菌。在防治 病害方面,多数生防制剂的防效还不能令人满意,内生细菌的应用潜力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从整体上看,利用内生细菌防治 病害存在以下问题:①内生细菌的分离方法尚待改进和完善。利用木霉菌属、芽孢菌属和假单胞杆菌作为生防制剂防治 棉花病害已经取得进展。虽然目前没有登记注册的防治 棉花枯萎菌的生防菌,但已有防治 其他作物枯萎病的生防制剂商品。 -
报告西瓜侵染性病害
防治 出版时间:2019发现食叶甲虫,及时进行防治 ,切断病菌传播桥梁。(2)预防。发病前可选用33.5%喹啉铜悬浮剂10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500倍液。(3)防治 。病害一旦发生,常发展迅速,若不及时防治 ,常导致瓜叶枯焦,致使果实早期生长缓慢,植株早衰严重影响瓜的品质和产量。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其次是叶柄和茎,一般不为害果实。(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立即喷药,可喷农抗“120”150~2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60%百菌通400倍液,7~10天喷1次,防治 2~3次。(2)采用药剂防治 。(4)药剂防治 。要做到早用药,及时用药,出现发病中心时抓好雨前、雨后间隙用药。 -
报告西瓜非侵染性病害
防治 出版时间:2019其形成原因是结果前期、中期肥水不足,尤其是缺水,植株生长不良坠秧、病虫害 等,使幼果发育严重受阻。而果实发育中后期条件改善,果实又迅速发育而形成葫芦形。预防措施是在果实褪毛后及时浇膨瓜水,并追施膨瓜肥。由于造成化瓜的原因较复杂,防止化瓜需及时查明化瓜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 措施。安排好播期,避开不利于西瓜开花坐果的时期;育苗过程中给予幼苗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花芽分化,降低畸形花出现概率。科学施肥浇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