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药毒理学-研究-进展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美国白蛾天敌及其利用
出版时间:2009近年来国内对美国白蛾天敌的研究 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我国已发现美国白蛾的天敌昆虫共有27种,包括1新属9新种及中国新记录属1个,新记录种4种。在寄生蝇的繁殖饲养方面,国外也进行了一些研究 。从对美国白蛾的捕食性天敌的研究 现状来看,目前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种类和区系的调查上。在自然界中对美国白蛾种群有一定抑制作用的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但从各地的研究 来看,蜘蛛目的种类、数量、控制能力最高。国内对于美国白蛾寄生蝇的研究 初见于对日本追寄蝇的研究 ,对其生物学特性和使用途经进行了探讨(史永善,1981)。我国对美国白蛾捕食性天敌研究 很少。 -
报告Advances of Study on Burkholderia cepacia1
出版时间:2007后来郭道森等人研究 表明,该菌与松材线虫共同侵染黑松和马尾松,导致松林大面积死亡[4],在后续的研究 中发现,松材线虫的分泌物及死虫体均可促进该菌株的生长繁殖和致病作用,且活线虫的促进作用比死虫体更加显著,B.cepacia产生的脂酶可以催化拆分外消旋化学农药,使其变为光学活性农药 ,从而成倍地提高了药效,而且减轻了生物体内的积累与毒副作用,避免了不必要的环境污染[16]。在不断的研究 中发现,该菌可以与杀菌剂共同使用,如I.Omar等人发现,在对大豆根腐霉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番茄冠根腐病的研究 中,B.cepacia菌株C91与低浓度杀菌剂混合使用结果发现,农业研究 中利用的培养基,能从土壤和植物根际附近发现大量的伯克霍尔德菌复合型的族群[37];在医学研究 中,几乎无法从自然界中发现伯克霍尔德菌复合型的存在[38]。因此,寻找一种简单可行可靠的鉴定技术是今后研究 的热点之一[49]。 -
报告七、绿色防控技术
出版时间:2015生物农药大致可分为植物源农药 ,如苦参碱、烟碱等;微生物源农药 ,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天敌生物农药,如松毛虫、赤眼蜂、捕食螨、丽蚜小蜂等;生物化学农药,如赤霉素、矮壮素等;蛋白或寡聚糖类农药 ,如香菇多糖、几丁聚糖等;农用抗生类农药 ,如中生菌素、春雷霉素等。熊蜂授粉(6)农药 使用:杀虫剂对熊蜂的影响很大,使用时要将蜂箱搬到棚外,过间隔期以后再将熊蜂放回棚室,具体农药 的间隔期请咨询技术人员。尽量选择对熊蜂毒性低的农药 。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类农药 持效期长,放蜂期间不宜使用。研究 表明熏蒸器有效熏蒸距离为6~8米,覆盖范围为60~100平方米,田间使用时熏蒸器间距可设为12~16米。硫黄熏蒸(2)高度距地面1.5米。 -
报告苹果园的土壤和水肥管理技术
出版时间:2011据研究 ,一个中等产量的苹果园,每年需要消耗有机质24吨/公顷,而1/3带状生草的果园就可以满足这种消耗,并有一定的积累。研究 表明,苹果园生草后,土壤的团粒结构可以增加18%~25%,同时还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和毛细管的数量。(3)改善果园小气候 生草可以调节果园气温,增加空气湿度。有研究 表明,生草后土壤表土含水量可增加15%~31%,土壤流失量减少86%,对山坡地果园尤其明显。(6)节省人力物力 生草管理省工高效,尤其是夏季,生草园可有较多的劳力投入到树体管理和花果管理上。(5)健壮树势,增强抗性,减少化肥、农药 用量,提高品质和产量 果园施入有机肥后,由于改善了土壤结构,丰富了土壤中养分含量,进而促进了果树的吸收和利用,树体生长健壮。这对减少果园的化肥、农药 用量,减少环境和果品污染,保持生态平衡,生产无公害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可利用的有机肥种类粪尿类包括人粪尿、畜粪尿、禽粪尿、蚕沙(蚕粪)等。 -
报告健全植保体系,强化植保社会化服务功能
出版时间:2010仅2009年,我国农药 年用量就达130万吨,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和滥用正在损害我们的环境与健康。频振式电子杀虫灯、性诱剂、防虫网、黄板、蓝板诱杀成虫、植物源农药 等绿色植保技术已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这样不但有效的控制了农药 的使用种类和使用量,杜绝了乱用农药 现象,而且提高了防治效果,同时能保障农作物生产安全与质量安全。二是以村级班子好、经济实力强、组织化程度高的村为组织形式成立专业化防治队伍。3.2 进行高起点的科技储备目前,国内仍有部分企业在研究 生产某些发达国家30年前普遍应用的施药设备,在造成极大浪费的同时也严重阻碍了中国现代化植保的发展。 -
报告Applic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Research Methods in Plant Pathology
出版时间:2007因此研究 植物基因表达变化水平对于揭示植物抗感病机理有重要的意义。在人类控制植物病虫害的措施中,抗病虫转基因植物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样可以减少农药 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要求,而基因表达分析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mRNA差别显示技术最初是为动物研究 设计的,但是从其原理来看,在植物基因表达的研究 上也存在很大的潜力,可以应用于植物抗病基因的表达研究 上,研究 发现,抗病基因中很多都是多基因家族,这样的多基因家族在抗、感病品种中都存在在植物病理学研究 领域,基因表达分析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病原菌的检测、转基因植物的检测、植物病原物互作机理的研究 以及植物抗病信号转导研究 等方面,使植物病理学研究者根据不同时期基因表达的变化,揭示植物抗感病机理虽然目前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是相信随着各种基因表达研究 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在植物病理学研究 上将会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
报告关于加强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的思考
出版时间:20101.5.3 数据处理手段较为单调对于测报数据的分析处理,目前主要为一些常规的数据统计分析,如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等,模拟模型、专家系统等虽有较多的研究 和报道,但真正应用于测报实践的比较少。2.5 加大研究 开发力度,提升测报信息技术链测报信息技术链的改革要遵循“数据采集工作强度减少,数据报送与管理快捷方便、数据处理与预测预报科学、准确,病虫害预报信息发布具有实用性、指导性”的原则。在病虫害发生情况标准化调查的基础上,要注意收集和积累测报历史资料,使测报资料系统化,才有可能进一步研究 和开发新的测报技术方法,提高测报水平。2.5.3 提高病虫害信息的咨询服务水平除了印发病虫情报和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途径发布预报外,要加强信息咨询网站建设,借鉴日、韩等国设立预报咨询电话的方式,使病虫害信息在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 用量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参考文献[1]江宜航.农药 管理难题,专家呼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立法.中国经济时报,2010-09-06(6)[2]刘万才,曾娟,刘宇等.关于农作物病虫测报几个问题的辨识与探讨.中国植保导刊,2009,29 -
报告棉花枯萎病的致病机理及抗病机制
出版时间:2012其后,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在棉花方面,Brand早在1919便指出,棉株枯萎性状的发生,除导管堵塞外,还可能由于植物组织中毒。Bugbee(1970)的研究 也认为,抗性品系的木质部导管比感病品系形成的多。对髓射线的研究 各学者的意见较统一,即髓射线越多抗萎蔫病越强。王敬之等(1982)提出,把PAL活性作为植物抗病的生理指标加以研究 。在棉花上,冯洁等(1990)研究 了棉花抗、感品种感染枯萎病后体内PAL的动态变化。故研究 棉花抗感品种接种病原物前后几种酶系的活性变化,优化酶系统选择指标,建立综合选择指标体系,将会提高选择准确性,提高育种效率,同时也将推动与棉花对该病原物抗性有关的其他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Friend等(1973)研究 表明,绿原酸可抑制某些病原菌的生长和产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