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药毒理学-研究-进展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自然环境与人体洋葱伯克氏菌的毒力比较??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951)。
出版时间:2007虽然大量与囊性肺纤维化患者致病相关的Bcc致病菌及生防菌已被用来风险评估,但其他来源Bcc菌的毒力研究 相对较少。近年来研究 表明,苜蓿可以作为评估Bcc基因型毒力因子侵染的植物模型。研究 结果表明,来源于医院的基因型Ⅰ和Ⅲ菌株均对苜蓿幼苗有较强的毒力,幼苗子叶黄化或白化,根短小、畸形,对苜蓿幼苗的平均发病率分别达到69%和68%。同时研究 表明,在这些Bcc菌株中,未检测到BCESM和cblA这两个毒力基因。 -
报告沙县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0叶永发作者简介:叶永发(1968~ ),男,福建沙县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基层农作物植保技术的研究 和推广,电话:0598 5821611,E-mail:yyf 21611@163.com。5 结合病虫测报开展重大病虫发生和防治专项研究 充分利用本站多年积累的田间农作物病虫害调查数据和灯诱资料,对当前田间发生的重大病虫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了多项研究成果,本站将这些研究成果以专题论文的方式在国内多家农业专业多年来,本站结合测报工作的开展,进行的农作物病虫害专项研究 主要有以下几项。,在总结沙县多年稻瘿蚊发生防治研究 和田间应用成果基础上撰写的《稻瘿蚊发生特点及无公害防治的研究 应用》一文发表在2007年《江西农业学报》第7期上;由于对稻瘿蚊灯下虫情消长动态缺乏规律性认识,一度影响了本站对稻瘿蚊测报工作的开展本站撰写了《稻瘿蚊灯下虫量动态分析》一文发表在《华东昆虫学报》2006年第4期上,这两项研究成果弥补了国内稻瘿蚊发生防治研究 的空白。 -
报告果实套袋与增色技术
出版时间:2011使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免受阳光的直接照射和空气中尘埃与农药 等物的污染,阻挡害虫、病菌的侵入,从而减少病虫的为害,减轻农药 残留量,提高果实外观质量与内在品质(图5-1)。盛花期禁喷高毒农药 。套袋前2~3天,必须对全园喷一次杀虫杀菌剂,以保证不将病菌害虫套在袋内。喷药时,喷头应距果面50厘米远,不能过近,以免因药液冲击力过大而形成果锈。对剩下的内膛果,可选套塑膜袋和单层纸袋,以防止病虫为害及降低农药 残留。对数量不足的树体外围果及树冠西侧的果实,可选套单层遮光纸袋,以减轻或防止果实日烧。 -
报告加强病虫测报工作,提升植保公共服务水平
出版时间:2010目前,省级参照公务员管理,职能明确,测报人员专业、学历较高、素质较好,经费有保障;11个设区市植保机构中,宜春市、吉安市、赣州市、九江市更名为植保植检局,赣州市增挂农药 管理局,宜春市参照公务员管理,其余为事业单位五是研究 推广成果丰硕。据不完全统计,1978~1997年,全省有137项植保科研推广成果获得国家、农业部和省级奖励,100项成果获省农业厅和地市科技成果奖,80%以上的成果都有测报技术研究内容。 -
报告葡萄真菌病害
出版时间:20181885年法国人米亚尔代在波尔多地区发明波尔多液,不但成为控制霜霉病的有效药剂,而且成为农药 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国葡萄霜霉病没有传入记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真菌分类的研究 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真菌分类鉴定已逐渐被人们所采用,使炭疽菌的鉴定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且研究 表明,葡萄还产生植物毒素类物质(Resveratrol和Viniferins),这些物质的存在和浓度大小,与葡萄品种对灰葡萄孢抗性程度有直接关系。第二,根据国内外的研究 和实践经验,防治灰霉病有以下几个关键时期:花序分离期;谢花后期至坐果期;封穗前;开始成熟;果实采收前的20天左右。农药 使用时期:开始出现老叶的时期;部位:由于病害一般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以后逐渐向上蔓延,喷药要着重喷洒植株下部的叶片。 -
报告棉花枯萎病的发生与为害
出版时间:2012众多研究 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棉花枯萎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 表明,气温对棉花枯萎病影响较小,地温是影响棉花枯萎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灌溉和棉田日辐射是影响地温的主要因子。简桂良等(1996)通过田间及盆栽试验研究 认为,棉花枯萎病菌抑菌性土壤施入不同形式的有机肥后,抑菌性发生了变化。籍秀琴等(1980)进一步研究 了棉花种子带镰刀菌种类问题。高光谱遥感技术以其较高的光谱分辨率在植物生物物理参数的遥感定量研究 和产量估计中已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
报告二 茬口安排与品种选择
出版时间:2015买种籽不同于买农药 ,若农药 的药效不理想,还可以补救,用其他农药 进行救治。种子一旦出现问题,则错过种植季节,这就是农民常说的“有钱买籽,没钱买苗”的道理。更不要听从不负责任的种子经销商的诱惑和忽悠。 -
报告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enes Related to Biological Control of Grapevine Crown Gall from Agrobacterium vitis Strain E26
出版时间:2007已有研究 结果表明,E26菌株防治葡萄根癌病的机制除了产生抑制病原菌的细菌素以外,还存在其他的生防因子,是多种生防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本研究 直接克隆A.vitis E26菌株中的生物防治相关基因,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进一步解析该菌株的生防机制。mcp 和chp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