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二十三)桃蛀螟(Peach Pyralid,Peach Borer)
出版时间:2009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Guenée),又称桃蛀野螟、桃斑螟、豹纹斑螟、豹纹蛾,俗称蛀心虫,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是一种食性极杂的害虫。全国多数地区均有发生。日本、朝鲜半岛、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亦有见报道。桃蛀螟为害玉米、高粱、大豆、棉花以及多种木本植物。为害玉米主要发生在穗期,落卵高峰期在抽雄散粉期,以雌穗落卵最多。初孵幼虫首先取食花丝、苞叶,当玉米籽粒形成后,很快开始蛀食幼嫩籽粒,并吃空一粒再转一粒。3龄幼虫常吐丝结网,啃食籽粒或蛀入雌穗、穗柄、中部茎秆等。严重时可将整个雌穗籽粒蛀食一空。夏玉米雌穗上的桃蛀螟幼虫数量很大,一直在穗上为害至收获,如不及时收获,将造成更大的损失。雌穗和籽粒被害,除了造成直接产量损失外,加重玉米穗腐病的发生,相应的增加了霉菌毒素在玉米籽粒中的积累,从而导致玉米品质下降。图3-58 雌穗被害状图3-59 桃蛀螟(成虫)图3-60 桃蛀螟(上:幼龄幼虫;中:老熟幼虫;下:蛹)成虫翅展20~26mm,草黄色。前胸两侧各有带一黑点的披毛,腹部背面与侧面有成排的黑斑。前翅有25~26个黑斑,后翅有约10个黑斑。雌蛾腹部末端呈圆锥形,雄蛾腹部末端较钝,且有黑色毛丛。卵椭圆形,稍扁平,长0.6~0.7mm,宽0.3mm。卵单产,初产时乳白色,后变米黄色,孵化前呈暗红色。老熟幼虫体长22~25mm,淡桃红色,透绿色光泽。头暗褐色,前胸背板深褐色。腹部各节有粗大的灰褐色瘤点。中后胸及第1~8腹节背面各有褐色毛片8个。腹足趾勾双序缺环。蛹体长10~15mm,深褐色。腹部第5~7节背面前缘各生一列小齿,臀棘细长,上生勾刺一丛。桃蛀螟在我国北方1年发生1~2代,华北3~4代,西北3~5代,华中5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玉米和高粱秸秆、树皮裂缝、向日葵盘、被害浆果、坝堰乱石缝隙等处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4~5月化蛹、羽化。成虫取食补充营养后产卵。越冬代成虫主要在桃、杏等上产卵,幼虫主要为害果实。越冬代成虫盛期持续时间长,在黄淮海从5月下旬开始可延续到6月中旬,导致后续世代重叠,各代成虫无明显羽化高峰期。6月底至7月上旬第一代成虫除在苹果、晚熟桃、石榴等果树上产卵为害外,部分转至穗期春玉米及春高粱、早熟向日葵上产卵为害。第2、3代成虫在夏玉米、晚播高粱、向日葵上产卵为害。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为第4代幼虫发生为害期。之后随气温下降,幼虫转入越冬。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为-17.6℃。完成1个世代需30~45天。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各地果树种植面积和经济作物的面积增大,为一代桃蛀螟提供了充足的食料。夏玉米播期的推后和种植生育期较长的玉米品种,以及品种的多样化,为桃蛀螟提供了更为优越的继代繁殖条件,即形成了桃蛀螟在果树→夏玉米→果树转移为害的良好生态食物链,这是玉米田桃蛀螟逐年加重的主要因素。1.农业防治 玉米秋后及时收获,及时脱粒晾晒。处理玉米穗轴、秸秆。种植高粱、向日葵的地区,对种穗、葵盘要及时收获脱粒,及时处理以消灭越冬幼虫。果园区,秋季结合清园搜集落地虫果集中深埋,冬季刮除桃、李、梨等寄主植物的粗翘皮,并集中烧毁,用泥浆封堵树木缝隙、洞穴或树干刷白等,以消灭越冬老熟幼虫,减少来年虫源。2.物理防治 利用黑光灯、高压汞灯等在春季诱杀越冬代成虫。3.性诱剂诱杀 利用人工合成的桃蛀螟性信息素诱芯田间诱杀成虫。4.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农药如Bt、白僵菌、青虫菌等按照菌商品推荐使用剂量喷雾防治。5.化学防治 以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及15%茚虫威悬浮剂喷雾。最佳防治时期为各代卵的突增期至孵化盛期。 -
报告(二十)双斑长蚹萤叶甲(Double Spotted Leaf Beetle)
出版时间:2009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又名双斑萤叶甲、双圈萤叶甲,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在我国北方有发生。双斑长跗萤叶甲主要为害玉米、高粱、棉花、辣椒、花生、马铃薯等,还可为害马唐、狗尾草、苋菜等野生杂草。幼虫和成虫均能为害玉米。幼虫期生活在地下3~5cm土中,取食禾本科作物的根部组织,为害不显著。成虫在玉米叶脉间纵向啃食玉米下表皮及叶肉,仅存上表皮和叶脉,形成带状不规则透明斑。严重时斑块相连,表皮干枯脱落,叶片支离破碎。玉米抽雄吐丝后,成虫群集取食雄花小穗、花丝、苞叶及嫩粒。雄穗被害,影响授粉,尤其制种田,受害后使母本结实率低。灌浆初期成虫为害嫩粒,将部分籽粒吃掉,造成籽粒破碎。图3-48 叶片被害状成虫体长卵圆形,长3.5~4.5mm,头、胸红褐色或棕黄色,有光泽。触角灰褐色。鞘翅基半部黑色,上有2个黄白色斑,斑前方缺刻较小。胸部、腹部黑色,腹部腹面黄褐色,足大部黄色,胫节端部和跗节黑褐色。卵椭圆形,棕黄色。幼虫体长6~9mm,白色,少数黄色,前胸背板骨化色深,腹部末端有铲形骨化板。图3-49 双斑长跗萤叶甲在我国北方,双斑长跗萤叶甲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开始孵化,幼虫期30~40天,经3个龄期。近年来,由于虫量大,幼虫也为害玉米的苗根和嫩茎。老熟幼虫做土室化蛹,蛹期7~10天。初羽化的成虫先在地边杂草上生活,6月底至7月上旬转入玉米等作物田中为害,一直可延续到10月。成虫交尾前期约20天,卵散产或几粒黏结产于杂草丛根际表土中,偶见产在玉米花丝和苞叶等处。卵耐干旱,即使卵壳表面干瘪,经吸水后仍可恢复原形,条件适宜时即可发育孵化。春季湿润、秋季干旱的年份发生较重。成虫具有弱趋光性。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郁蔽,通风透光性差,有利该虫发生为害。1.农业防治 改造荒地,清理田间、沟旁、渠边杂草,消灭中间寄主。秋翻或春耕,消灭越冬虫源。合理密植。2.化学防治 用20%氰戊菊酯乳油,或20%灭多威乳油,或20%马·氰乳油,于成虫盛发期喷雾,可有效控制为害。 -
报告(十七)蒙古土象(Mongolia Weevil)
出版时间:2009蒙古土象(Xylinophorus mongolicusFaust)。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我国发生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国外蒙古、俄罗斯、朝鲜半岛等有发生。图3-42 啃食叶片形成缺刻和穿孔成虫啃食粮食作物、棉花、麻类、花生、豆类、牧草及各种苗木嫩叶、茎,使植物组织受损,出现缺刻,甚至啃成秃桩;幼虫取食腐殖质和植物根系。图3-43 蒙古土象成虫成虫卵圆形,体长4.4~5.8mm,宽2.3~3.1mm,覆褐色和白色鳞片,鳞片间散布细毛。褐色鳞片在前胸背板上形成3条淡纵纹,白色鳞片在前胸近外侧形成2条淡纵纹,在鞘翅第3、4行间基部和肩部形成白斑。每侧翅有10行纵列刻点。触角11节,膝状。喙短而扁平。前足胫节内缘有1列钝齿,端部向内外放宽。雄虫前胸背板窄长,鞘翅末端钝圆锥形;雌虫前胸背板宽短,鞘翅末端圆锥形。卵椭圆形,0.9mm×0.5mm。初乳白色,经24h后变黑褐色,进而变黑色。老熟幼虫体长6~9mm,乳白色;上颚黑色,有2尖齿;内唇前缘具4对齿状长突起,中央有3对齿状小突起,其侧后方的2个三角形褐色纹于基部连在一起,并延长呈舌形。下颚须、下唇须均2节。蛹椭圆形,直径5~6mm,乳黄色,复眼灰色。喙下垂,末端达后足跗节基部。头部及腹部背面生褐色刺毛。蒙古土象在我国一般2年发生1代。以幼虫、成虫隔年交替越冬。成虫于5~6月为害作物幼苗,只爬不飞,有群居性和假死习性,卵散产于土中。1.农业防治 秋收后深翻土地,冬灌水,精耕细作等措施,改变象甲生存条件,可降低虫口密度,减轻为害。2.化学防治 播种前可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苗期成虫大发生时,可用40%乙酰甲胺磷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喷雾防治;或用35%甲基硫环磷乳油加水30倍和沙土300倍制成毒土,撒于幼苗周围地面。 -
报告(十三)黄地老虎(Yellow Cutworm,Turnip Moth)
出版时间:2009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Schiffermüll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分布于欧洲、非洲和亚洲。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和西南地区有发生。参见小地老虎的为害状。成虫体长14~19mm;翅展31~43mm。体淡灰褐色。雌蛾触角丝状;雄蛾触角双栉状,栉齿向端部渐短,端部1/3丝状。前翅黄褐色;翅面散布小黑点;各横线均为双曲线,但多不明显;肾纹、环纹、剑纹明显,均围以黑边,中央暗褐色。后翅白色,前缘略带黄褐色。卵半球形,直径约0.5mm,表面具纵棱与横道。老熟幼虫体长33~43mm。头黄褐色,颅侧区有略呈长条形暗斑,额区(傍额片)颅顶双峰状。体淡黄褐色,多皱纹。臀板具2大块黄褐色斑,中央纵断,小黑点较多。蛹长15~20mm。腹部第4节背面中央具稀小不明显的刻点,第5~7节背面前缘中央至侧面均有密细小刻点9~10排,第5~7节腹面亦有刻点数排。腹末端稍延长,着生1对中间分开的粗刺。图3-36 黄地老虎(左:雄成虫;右:幼虫)黄地老虎在我国东北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5月第1代幼虫为害春播作物幼苗;8月第2代幼虫为害秋菜、牧草等。参见小地老虎防治。 -
报告(八)暗黑鳃金龟(Mulberry Brown Scarabaeid)
出版时间:2009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Motschulsky),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金龟科Scarabaeidae。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西南、西北、辽宁、河南。国外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等有发生报道。成虫和幼虫均可为害。成虫取食多种树木、果树、作物的叶片,啃食叶肉;严重发生时,可将全株叶片几乎吃光。幼虫为害各种农作物、苗木地下部分,在地下咬断根茎,咬口整齐,或钻蛀块茎、块根,造成减产,严重者造成绝收。图3-23 暗黑鳃金龟(左:成虫;中:卵;右:幼虫)成虫体长17~22mm,宽9.0~11.5mm,窄长卵形,被黑色或黑褐色绒毛,无光泽。前胸背板最宽处在侧缘中部以后,前缘具沿并布有成列的褐色边缘长毛,前角钝,弧形,后角直,后缘无沿。小盾片呈宽弧状三角形。鞘翅伸长,两侧缘几乎平行,靠后边稍膨大,每侧4条纵肋不明显。前足胫节具3外齿,中齿明显近似顶齿。爪齿于爪下方中间分出与爪呈垂直状。腹部腹板具蓝青色丝绒色泽。卵椭圆形,乳白色,后期洁白有光泽,大小为2.5~2.7mm×1.5~2.2mm。老熟幼虫体长35~45mm,头宽5.6~6.1mm,头部前顶毛每侧1根,位于冠缝两侧。肛门孔3裂缝状。肛腹片后部覆毛区中间无刺毛列,只有钩毛群,其上端有2个单排或双排的钩毛,呈“V”字形排列,中间具裸区。蛹体长20~25mm,宽10~12mm。腹部具2对发音器,位于腹部第4、5节和第5、6节背面中央节间处。雄外生殖器明显隆起;雌性可见生殖孔及其两侧的骨片。暗黑鳃金龟一般1年发生1代。以3龄老熟幼虫越冬。6~7月为成虫发生期,成虫昼伏夜出,有群集性。在辽宁,幼虫在春(5月)、秋(8~10月)两季为害。参见东北大黑鳃金龟防治。 -
视频苹果主要病害防控
发布时间:2023 -
视频苹果高接换头技术
发布时间:2023 -
视频苹果套袋与采收技术
发布时间: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