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葡萄综合性病害——葡萄酸腐病
出版时间:2018葡萄酸腐病由多种因子、多种病原引起或造成的。葡萄酸腐病近十年在我国逐渐成为重要的病害之一,很多人把酸腐病与炭疽病或白腐病相混淆,使用防治炭疽病或白腐病的药剂,不但没有防治效果,照样造成果实的腐烂,而且增加了成本,威胁食品安全(容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根据有关资料,并依据作者近8年的实际监测和试验,详细介绍葡萄酸腐病,为葡萄种植者正确防治提供参考,供同行商榷和批评指正。1999年,在山东省烟台市,作者首次在国内见到酸腐病,并开始收集资料。当时,由于对酸腐病比较陌生,没有足够重视。2000年,开始对葡萄酸腐病进行调查,发现酸腐病在我国的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天津等地普遍发生,有些葡萄园损失非常大,达到80%。2004年有几个葡萄园全军覆没。我们对品种间的发病差异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品种间对酸腐病的抗病性有较大差异。酸腐病是后期病害,基本上是果实成熟期的病害。为害最早的时期,是在封穗期之后。酸腐病的症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有烂果,即发现有腐烂的果粒;套袋葡萄,如果在果袋的下方有一片深色湿润(习惯称为“尿袋”),就表明该果穗上有酸腐病;有类似于粉红色的小蝇子(醋蝇,长4毫米左右)出现在烂果穗周围;有醋酸味;正在腐烂的果粒,在烂果内,可以见到灰白色的小蛆;果粒腐烂后,腐烂的汁液流出,会造成汁液经过的地方(果实、果梗、穗轴等)腐烂;果粒腐烂后干枯,干枯的果粒只是果实的果皮和种子(彩图10-1-1至彩图10-1-4)。果实腐烂、降低产量;果实腐烂造成汁液流失,造成无病果粒的含糖量降低;鲜食葡萄受害到一定程度,即使是无病果粒,也不能食用;酿酒葡萄受酸腐病为害后,汁液外流会造成霉菌滋生,干物质含量增高(受害果粒腐烂后,只留下果皮和种子并干枯),使葡萄失去酿酒价值。首先是有伤口,机械伤(如冰雹、风、蜂、鸟等造成的伤口)或病害(如白粉病、裂果等)造成的伤口;第二是导致果穗周围和果穗内的高湿度;第三,醋蝇的存在。此外,树势弱会加重酸腐病的发生和为害。酸腐病是真菌、细菌和醋蝇联合为害。严格讲,酸腐并不是真正的一次性侵染病害,应属于二次侵染病害。首先是由于伤口的存在,从而成为真菌和细菌的存活和繁殖的初始因素,并且引诱醋蝇来产卵。醋蝇在爬行、产卵的过程中传播细菌。引起酸腐病的真菌是酵母菌。空气中酵母菌普遍存在,并且它的存在被看作对环境非常有益。所以,发生酸腐病的菌源之一“酵母菌”来源不是问题。引起酸腐病的另一病原菌是醋酸菌。酵母把糖转化为乙醇,醋酸细菌把乙醇氧化为乙酸;乙酸的气味引诱醋蝇,醋蝇、蛆在取食过程中接触细菌,在醋蝇和蛆的体内和体外都有细菌存在,从而成为病原细菌的携带者和传播者。醋蝇是酸腐病的传病介体。传播途径包括:外部(表皮)传播,即爬行、产卵过程中传播细菌;内部传播,病菌经过肠道后照样能成活,使醋蝇幼虫取食等活动,具有很强的传播病害的能力。醋蝇属于果蝇属昆虫,据报道,世界上有1000种醋蝇,其中法国有30种,是酸腐病的传播介体。一头雌蝇一天产20粒卵(每头可以产400~900粒卵);一粒卵在24小时内就能孵化;蛆3天可以变成新一代成虫;由于繁殖速度快,醋蝇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能力非常强,一般一种农药连续使用12个月就会产生很强的抗药性。在我国,作为酸腐病介体醋蝇的种类及它们的生活史还不明确。从国外有关资料上看,首先有伤口,而后醋蝇在伤口处产卵并同时传播细菌,醋蝇卵孵化、幼虫取食同时造成腐烂,之后醋蝇指数性増长,引起病害的流行。品种间的发病差异比较大,说明品种对病害的抗性有明显的差异。美人指受害最为严重,其次为里扎马特、酿酒葡萄(如赤霞珠)、无核白(新疆)、白牛奶(张家口的怀来、涿鹿、宣化)等发生比较严重,红地球、龙眼、粉红亚都蜜等较抗病。不管品种如何,为害严重的果园,损失在30%~80%,甚至全军覆没。品种的混合栽植,尤其是不同成熟期的品种混合种植,能增加酸腐病的发生。据作者观测和分析:酸腐病是成熟期病害,早熟品种的成熟和发病,为晚熟品种醋蝇数量的积累和两种病原菌的菌势创造了条件,从而导致晚熟品种酸腐病的大发生。防治原则:以防病为主,病虫兼治。药剂的筛选原则:①同时能防治真菌、细菌。②能与杀虫剂混合使用。③因为酸腐病是后期病害,必须选择能保证食品安全的药剂。具体防治措施和方法如下。尽量避免在同一果园种植不同成熟期的品种;增加果园的通透性(合理密植、合理叶幕系数等);合理使用或不使用激素类药物,避免果皮伤害和裂果;避免果穗过紧,造成果粒挤压破裂;合理施用肥料,尤其避免过量使用氮肥;合适的水分管理,避免水分的供应不平衡造成裂果等。早期防治白粉病等病害,减少病害裂果造成的伤口;幼果期使用安全性好的农药,避免果皮过紧或果皮伤害;防控鸟害对果实的伤害等。这些防治措施对酸腐病的防治有积极的意义。成熟期的药剂防治是防治酸腐病的最为重要途径。根据国外的资料和我们近几年的农药筛选,将80%水胆矾石膏WP和杀虫剂配合使用,是目前化学防治酸腐病的推荐办法。转色期前后使用1~3次80%水胆矾石膏WP,10~15天一次。80%水胆矾石膏WP使用400倍液,使用量一般为400~600克制剂/亩(如果注意重点喷洒穗部,200克/亩可以有效控制酸腐病)。杀虫剂的选择:选择低毒、低残留、分解快的杀虫剂,这种杀虫剂要能与水胆矾石膏混合使用,并且1种杀虫剂(化合物)只能使用1次。可以使用的杀虫剂有10%高效氯氰乳油(3000倍液)、50%辛硫磷(1000倍液)、80%或90%敌百虫1000倍液等。发现酸腐病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剪除病果粒,用80%水胆矾石膏WP 400倍液+10%高效氯氰2000倍液涮病果穗。对于套袋葡萄,处理果穗后套新袋,而后整体果园施用(立即喷)一次触杀性杀菌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农学院1984年编写出版的《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一书中,就介绍了酸腐病(sour rot),被划分到次生或二次侵染病害,属于穗部病害(bunch rot)。法国有关资料称酸腐病为acid rot,近十几年在法国已成为重要病虫害之一,如果防治不力,可造成30%~80%的损失。在我国,葡萄酸腐病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希望引起广大葡萄种植者高度重视。 -
报告六、葱蒜类病虫害
出版时间:2015(1)症状: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染病,初生黄白色至灰绿色病斑,近椭圆形至纺锤形,边缘模糊。空气干燥病斑呈苍白绿色,长椭圆形至不规则形,严重时波及上半叶,致植株黄化枯死。湿度高时病部产生较稀疏白色至灰紫色霉层。花梗染病亦产生近长椭圆形病斑,易从病部折断枯死。(2)药剂防治:同葫芦科蔬菜霜霉病防治方法。霜霉病为害葱叶(1)主要为害作物:该病在葱、蒜、韭类蔬菜上均有发生。(2)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有在叶鞘上发生。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零星白色突出的小泡点,后发展成圆形、椭圆形或梭形小斑。后期颜色由白转黄,表皮开裂,裂开的表皮下有橙黄色粉末。严重时葱叶上布满病斑,破裂后会留下疤痕,造成水分大量耗损,腐生菌侵入,不久后会枯死或者腐烂。锈病为害葱叶锈病为害蒜叶(3)药剂防治: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4000~60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对水喷雾。(1)主要为害作物:该病在葱、蒜、韭上均有发生。(2)症状:主要侵害叶和花梗。发病初期呈水浸状白色斑点,病斑迅速扩大形成纺锤形的凹陷斑,先为淡褐色,随后变为褐色至青紫色,周围具有黄色晕圈。此后有的逐渐褪色并形成同心轮纹,湿度大时斑面上产生黑褐色煤粉状霉。如果病斑围绕叶或花梗扩大,可使之从病斑处折断。紫斑病为害葱叶紫斑病为害蒜叶(3)药剂防治:可选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5000~6000倍液对水喷雾。(1)主要为害作物:该病在葱、蒜、韭类蔬菜上均有发生。(2)症状:主要为害叶和花梗。为害病叶多从下部叶片叶尖开始发病扩展。病斑初为白色小圆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或椭圆形,为灰白色或灰褐色,病部生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枯死。花梗受害易从病部折断,最后病部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受害植株前期长势弱,后期矮黄萎缩。大蒜发病会造成迟抽薹或不抽薹。(3)药剂防治:同紫斑病防治方法。叶枯病为害蒜叶(1)主要为害作物:该病在葱、蒜、韭类蔬菜上均有发生。(2)症状: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片中上部产生灰白色小点,以后发展呈白色坏死斑,椭圆至近梭形,多个病斑逐渐连接成片至扭曲枯死。韭、蒜类多从叶尖开始发病。潮湿时枯叶上生大量灰色的霉层,多由叶尖向下发展致叶尖枯死,严重时植株成片枯死。空气干燥时,多造成植株干尖。灰霉病为害大葱灰霉病为害韭叶(3)药剂防治:同茄科蔬菜灰霉病防治方法。(1)为害特点:雌成虫先于产卵器在叶片上刺孔,然后通过刺孔取食。取食孔呈白色圆形斑点或圆形刻点,多沿叶片纵向排列整齐,也有分散的。当成虫发生量大时,叶片上布满密密麻麻的取食孔。成虫产卵孔与取食孔明显不同,呈细长椭圆形,多数十几粒呈双列倒“八”字形排列在叶片上。幼虫潜食叶肉组织,形成潜道。(2)药剂防治:同茄科蔬菜潜叶蝇防治方法。潜叶蝇为害大葱(1)为害特点:被害叶面形成密集小白点或长条形斑纹,严重时葱叶扭曲枯黄,大蒜嫩叶受害新根停止生长。(2)生物防治:同小麦蚜虫生物防治方法。蓟马为害葱叶悬挂黄板(3)药剂防治:同葫芦科蔬菜蓟马防治方法。(1)为害特点:钻入种子或幼苗茎里为害,或在根茎内由下向上蛀食,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2)药剂防治: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亩、48%毒死蜱乳油40毫升/亩,加沙土20~30千克拌匀撒施,或直接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5千克/亩,然后浇水。根蛆为害韭菜 -
报告九、草莓病虫害
出版时间:2015(1)症状:主要为害花、叶和果实,也侵害叶柄。发病多从花期开始,病菌最初从将开败的花或较衰弱的部位侵染,使花呈浅褐色坏死腐烂,产生灰色霉层。叶多从基部老黄叶边缘侵入,形成”V”形黄褐色斑,或沿花瓣掉落的部位侵染,形成近圆形坏死斑,其上有不甚明显的轮纹,上生较稀疏灰霉。果实染病多从残留的花瓣或接触地面的部位开始,也可从早期与病残组织接触的部位侵入,初呈水渍状灰褐色坏死,随后颜色变深,果实腐烂,表面产生浓密的灰色霉层。叶柄发病,呈浅褐色坏死、干缩,其上产生稀疏灰霉。草莓灰霉病病果草莓灰霉病病叶(2)药剂防治:同茄科蔬菜灰霉病防治方法。(1)症状:白粉病是草莓重要病害之一,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叶柄、花、花梗和果实,匍匐茎上很少发生。叶片染病,在叶两面产生白色粉状斑,随病害发展病斑上形成白色粉末状物,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导致叶片卷曲坏死。花蕾、花染病,花瓣呈粉红色,花蕾不能开放。果实染病,幼果不能正常膨大,干枯,若后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层白粉,随着病情加重,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着色变差。草莓白粉病病果草莓白粉病病花草莓白粉病病叶硫黄熏蒸器防治草莓白粉病(2)生物防治:可采用硫黄熏蒸器防治草莓白粉病。(3)药剂防治:同葫芦科蔬菜白粉病防治方法。(1)症状:此病主要为害根部。从侧生根和新生根开始,初期出现浅红褐色的斑块,颜色逐渐变深呈暗褐色,随病害发展全部根系迅速坏死变褐,地上部叶片变黄或萎蔫,病株表现缺水状,最后全株枯死。(2)生物防治:可在定植前进行土壤处理,可选用20%辣根素水乳剂每亩3~5升进行滴灌,覆地膜密闭2~3天,之后揭膜放风24小时以上即可定植;或者在草莓定植缓苗后用寡雄腐霉30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草莓根腐病为害状草莓根腐病健株(左)、病株(右)根草莓根腐病田间为害状(1)症状: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匍匐茎抽生期)和定植初期,结果期很少发生。其主要为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托叶、花瓣、花萼和果实。染病后的明显特征是草莓株叶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匍匐茎、叶柄、叶片染病,初始产生直径3~7毫米的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病斑,稍凹陷;当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扩展成为环形圈时,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湿度高时病部可见肉红色黏质孢子堆。该病除引起局部病斑外,还易导致感病品种尤其是草莓秧苗成片萎蔫枯死;当母株叶基和短缩茎部位发病,初始1~2片展开叶失水下垂,傍晚或阴天恢复正常,随着病情加重,则全株枯死。虽然不出现心叶矮化和黄化症状,但若取枯死病株根冠部横切面观察,可见自外向内发生褐变,而维管束未变色。浆果受害,产生近圆形病斑,淡褐至暗褐色,软腐状并凹陷,后期也可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堆。(2)药剂防治:同葫芦科蔬菜炭疽病防治方法。炭疽病为害草莓叶柄(1)为害特点:以若虫和成虫在草莓叶的背面吸食汁液,使叶片局部形成灰白色小点,随后逐步扩展,形成斑驳状花纹,为害严重时,使叶片成锈色干枯,似火烧状,植株生长受抑制,造成严重减产。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以雌成虫在土中越冬,翌年春季产卵,孵化后开始活动为害,气温达10℃以上时开始大量繁殖,高温干燥,易大发生。温度达30℃以上和相对湿度超过70%时,不利其繁殖,暴雨对其有抑制作用。叶螨成虫无翅膀,靠调运种苗、农具及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扩散。一般冬季零星轻发生,开春后气温升高,发生普遍,为害严重。(2)形态特征:为害草莓的螨类有多种,其中以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为害严重。二斑叶螨成螨污白色,体背两侧各有一个明显的深褐色斑,幼螨和若螨也为污白色,越冬型成螨体色变为浅橘黄色。朱砂叶螨成螨为深红色或锈红色,体背两侧也各有一个黑斑。螨类结网为害螨类田间为害状(3)生物防治:利用捕食螨巴氏钝绥螨或者智利小植绥螨防治草莓红蜘蛛,在害螨发生初期释放;可选用植物源农药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在初期稀释600~700倍喷雾,盛发期稀释500~600倍喷雾防治;0.3%苦参碱水剂轻发期稀释1000倍喷雾,高发期稀释800倍喷雾防治。(4)药剂防治:同豆科蔬菜螨类防治方法。(1)为害特点:在保护地栽培中,蚜虫以成虫在草莓植株的茎和老叶下越冬,条件适宜可全年为害,其中以初夏和初秋为害最严重。在露地栽培条件下,蚜虫以卵在多种植物上越冬,翌年4—5月当草莓抽蕾开花期多在幼叶、花、心叶和叶背活动吸取汁液,受害后的叶片卷缩、扭曲变形,使草莓生长受到抑制。更严重的是蚜虫还可传播病毒病。蚜虫为害叶柄蚜虫为害花萼(2)形态特征:蚜虫俗称腻虫。为害草莓的蚜虫有多种,其中主要是棉蚜和桃蚜。①棉蚜分无翅胎生和有翅胎生。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5~1.9毫米,夏季多为黄绿色,春季为深绿色、棕色或黑色,腹管短,圆筒形,基部较宽。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2~1.9毫米,黄色、浅绿色或深绿色,腹管黑色,圆筒形,基部也较宽。②桃蚜。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4~2.0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细长,为绿色或黄绿色、红褐色。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6~2.1毫米,头胸部黑色,翅脉淡黄色,腹部颜色随寄主而变,有绿色、黄绿色和赤褐色等。(3)药剂防治:同葫芦科蔬菜蚜虫防治方法,在防控过程中,注意保护蜜蜂。(1)为害特点:用齿舌舐食嫩叶、嫩茎及草莓果实。(2)形态特征:成虫体形与颜色多变,扁球形,壳高12毫米,宽16毫米,具5~6个螺层,顶部螺层增长稍慢,略膨胀,螺旋部低矮,体部螺层生长迅速,膨大快。贝壳壳质厚而坚实,壳顶较钝,缝合线深,壳面红褐色至黄褐色,具细致而稠密生长线。体螺层周缘及缝合线处常具暗褐色带1条,但有些个别见不到。壳口马蹄状,口缘锋利、轴缘向外倾遮住部分脐孔。脐孔小且深,洞穴状。卵圆球状,直径约2毫米,初乳白后变浅黄色,近孵化时呈土黄色,具光泽。蜗牛为害草莓状(3)药剂防治:可选用6%四聚乙醛颗粒剂30~50克/亩撒施。 -
报告十、食用菌病虫害
出版时间:2015(1)症状:病菌多从结水的部位开始侵染,在菌盖表面形成浅褐色病斑,以后颜色加深,呈暗褐色至深锈褐色,中央凹陷。随病害发展,病斑相互汇合形成褐色坏死斑块。空气干燥,病斑干枯开裂,形成不对称菌盖。菌柄染病,形成纵向病斑,菌褶通常很少发病。(2)药剂防治:可在病区喷洒漂白粉500~600倍液、链霉素5000~8000倍液、47%春雷霉素·王铜6000~8000倍液进行防控。(1)症状:只侵染子实体,患处褐色,以后溃烂,并渗出暗褐色液滴,有腐败臭味。(2)药剂防治:可在清除病菇后对菇床用2%福尔马林、1%漂白粉、70%甲基硫菌灵进行消毒处理。(1)为害特点:幼虫咬食蘑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成虫传播杂菌,不直接为害子实体。(2)形态特征:种类多如缨蚊、眼蕈蚊、小菌蚊等。幼虫白色似蛆,成虫似蚊,飞行力强。菇蚊成虫(3)生物防治:可使用高效信息素诱虫板监测和防治蚊蝇类发生,监测每亩悬挂3~5片,防治每亩20~30片;使用蚊蝇诱液,配套果蝇诱捕器,悬挂在菇棚内支架上中部,监测用1套,防治每亩用3~5套,及时更换诱液。(4)药剂防治:可用0.9%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5%氟虫脲乳油1000~2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1000~2000倍液喷雾。诱虫板果蝇诱捕器(1)为害特点:幼虫在出菇前取食蘑菇菌丝体,影响发菌。出菇后钻蛀菇柄和菌盖,形成许多孔穴,终致菌体腐烂或萎蔫死亡。(2)形态特征:成虫体小型,黑色或灰色,具黑斑,头大。复眼发达,常分上下两半不同颜色。触角3节,触角芒很长,胸和腹部只有短毛无刚毛。足胫节无端距。幼虫短粗,扁平。体多刺状突起,排列在体周围,头和前胸多弯向腹面。(3)药剂防治:同蚊类防治方法。(1)为害特点:直接咬食菌丝,把菌丝咬断,引致菌丝萎缩不长。也能咬食小菇蕾及成熟子实体。严重时培养料内的菌丝全被食光,造成严重损失,甚至绝产。(2)药剂防治:同蚊类防治方法。 -
报告八、农产品质量安全
出版时间:201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二条的规定,本法所称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本法所称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农业投入品是指在农业和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或添加的物质,主要包括农用生产资料产品和农业设施设备两类。农用生产资料产品分为生物投入品和化学投入品。生物投入品主要包括种子、苗木、微生物制剂(包括疫苗)、天敌生物和转基因种苗等;化学投入品主要包括农药(包括生物源农药)、兽药、动物激素、抗生素、保鲜剂等。农业设施设备主要包括农机具、农膜、温室大棚、灌溉设施、养殖设施、环境调节设施等。农业生产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根据来源不同,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农业种养殖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农产品保鲜包装贮运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农产品自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农业生产中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潜在危害4个方面。(1)农业种养殖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包括因投入品不合理使用或非法使用造成的农药、兽药、硝酸盐、生长调节剂、添加剂等有毒有害残留物,产地环境带来的铅、镉、汞、砷等重金属元素,石油烃、多环芳烃、氟化物等有机污染物,以及六六六、滴滴涕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2)农产品保鲜包装贮运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包括贮存过程中不合理或非法使用的保鲜剂、催熟剂和包装运输材料中有害化学物等产生的污染。(3)农产品自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如黄曲霉毒素、赤霉素、沙门氏菌、禽流感病毒等。(4)农业生产中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潜在危害:如外来物种侵入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从产地到餐桌的多个环节。根据生产过程先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应当通过产地环境清洁、生产过程检测、产品质量检测、包装贮运过程可靠、产品履历可追溯、法规标准认证有保障,以及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和风险评估等方面来实现。(1)产地环境清洁。土壤质量、圈舍条件、水源、空气等环境质量因子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或认证要求。(2)生产过程控制。在生产过程采取的农业措施和农业投入品要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3)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上市流通前应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样检测。(4)包装贮运过程可靠。农产品采用的包装物、初级加工措施、贮藏和运输条件应符合有关法规标准要求。(5)产品履历可追溯。建立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履历记录,为产品质量追溯提供依据。(6)法规标准认证有保障。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推广农产品“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为农产品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产地环境相关规定如下: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根据农产品品种特性和生产区域大气、土壤、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状况等因素,认为不适宜特定农产品生产的,提出禁止生产的区域,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商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的调整,依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办理。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改善农产品的生产条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示范农场、养殖小区和无规定动植物疫病区的建设。第十七条 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区域生产、捕捞、采集食用农产品和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第十八条 禁止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农业生产用水和用作肥料的固体废物,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第十九条 农产品生产者应当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农用薄膜等化工产品,防止对农产品产地造成污染。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的农产品生产记录,必须载明3个方面的内容:一要详细记载生产活动中所使用过的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使用日期、停用日期;二要详细记载生产过程动物疫病、植物病虫草害的发生、防治情况;三要如实记载种植业产品收获、畜禽屠宰、水产捕捞的日期。农产品生产记录必须要保存两年,以便质量安全问题的追溯和生产过程等问题的追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产品不得销售:(1)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或者其他化学物质的;(2)农药、兽药等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3)含有的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4)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的;(5)其他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至产品收获(采摘)前的这段时间。也就是自喷药后到农药残留量逐渐降低到最大允许残留量所需的间隔时间。果蔬等作物施用农药时,最后一次喷药与收获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安全间隔期,以防产生农药残留超标。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是农药中的一类,也有安全间隔期,但与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农药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用量小、速度快、效益高、残毒少,大部分作物一季只需按规定时间喷用1次。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类农药,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和从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可影响和有效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包括从细胞生长、分裂,到生根、发芽、开花、结实、成熟和脱落等一系列植物生命全过程。按照登记批准标签上标明的使用剂量、时期和方法,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体健康一般不会产生药害。使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时,农药会附着在作物表面或进入作物体内,采收后仍然保留在作物表面或作物体内的现象叫做农药残留,农药残留的数量值称为农药残留量。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对于每一大类作物(蔬菜)甚至每一种作物(蔬菜)的不同部位,国家都规定了允许的农药残留量。目前,我国参照GB 276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执行。一方面,农药残留检测作为一种检测手段,对保护环境、评价产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保障贸易往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农产品保障链条的一个环节,且是终端环节,这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作为一种技术,可以发现潜在的隐患,向上可追溯来源,向下可评估其为害。通过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及时、准确的分析检测,从而监控农药的合理使用,杜绝农药残留超标的产品上市销售。引起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因素如下:(1)种植者法律意识淡薄,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禁限用农药。(2)种植者随意增加农药使用量与使用次数。(3)违背农药安全间隔期采收。由于农民受利益驱动,常违背农药安全间隔期提前收获,采收时不考虑是否超过安全间隔期而按市场行情确定。科学用药防止农药残留超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常用技术主要分为快速检测技术和实验室确证技术两大类。常用的快速检测技术一般有化学比色检测技术、酶抑制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生物芯片技术等。常用的实验室确证技术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原子荧光光谱技术、液相色谱技术、气相色谱技术、质谱技术以及液质、气质联用技术等。常见的快速检测方法主要有3类:①通过检测原理创新而比传统检测方法缩短时间的方法,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法、酶联免疫法、生物传感器法、分子印记法等;②通过简化程序和提高效率而缩短时间的方法,如SPE固相萃取法分离目标农药、ASE快速溶剂萃取法提取目标农药等;③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或一体化设计而提高效率的方法,如流动注射仪代替化学滴定法测定多种无机农药、自动进样器等。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农药使用不合理。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及《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使用农药应遵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规定,不得使用未登记的农药、国家明令禁止生产或者撤销登记的农药。同时规定,经登记后可在指定作物上使用某种农药,并对每一种可允许使用的农药如何使用都作出了规定,包括允许使用的作物、农药品种和剂型、使用时间、使用方法、使用次数、使用量、使用间隔期、安全间隔期等。只要按以上规定或标准使用农药,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一般就不会超标。在农业生产实际中,有个别农户会在蔬菜等作物上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或超量、超范围使用允许使用的农药,或使用农药后不到安全间隔期就采收,从而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现象的发生。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还可能会有其他原因。一是农药本身引起的问题,如使用的农药中含有其他农药成分,某些农药可代谢转化为更高毒性的其他农药。二是环境污染引起的问题,如周围农田使用农药后产生的药液飘移,上茬作物使用后的农药残留。可采取以下措施控制农药残留:(1)正确使用农药。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当指导农民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有关规定使用农药。(2)加强技术指导。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3)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开展对农残的监督检查。(4)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符合条件的检测机构。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应当依法经计量认证合格。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认证主要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4种类型,简称“三品一标”。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突出安全因素控制;绿色食品既突出安全因素控制,又强调产品品质营养;有机食品注重对影响生态环境因素的控制;农产品地理标志强调产品地域品质。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图案主要由麦穗、对勾和无公害农产品字样组成。麦穗代表农产品,对勾表示合格,金色寓意成熟和丰收,绿色象征环保和安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有效期限为3年,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在有效期满90日前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规定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重新办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针对病虫草害或靶标,合理选择农药产品;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的规定;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产品,不得使用过期农药。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的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其相关产品。绿色食品又分A级绿色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标志图是指“绿色食品”“GreenFood”、绿色食品标志图这三者相互组合。其中绿色食品标志图由3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标志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正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绿色食品标志图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证书有效期为3年。在此期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须接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委托的监测机构对其产品进行抽测,并履行《绿色食品标志使用协议》。期满若继续使用绿色食品标志,须于期满前半年内重新申请手续。绿色食品标志组合方式绿色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禁用或限制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及其他有害于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物质,并实施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按照GB/T 19630—2011《有机产品》相关生产要求和标准生产、加工并通过独立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供人类消费、动物使用的产品,包括食用(初级及加工)农产品、纺织品及动物饲料等,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中国有机产品与中国有机转换产品标识中国有机产品标识的图案由3部分组成,外围的圆形、中间的种子和周围的环形线条。外围的圆形形似地球,象征和谐、安全;圆形中的“中国有机产品”字样为中英文结合方式,即表示中国有机产品与世界同行,也有利于国内外消费者识别;种子的图形代表生命萌发之际的勃勃生机,象征了有机产品是从种子开始的全过程认证,同时昭示出有机产品就如刚刚萌发的种子,正在中国大地上茁壮成长。有机农业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有机农业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识所谓反季节蔬菜,是指在温室、大棚等设施条件下生产出来的非当季蔬菜。反季节蔬菜是对当季蔬菜的有益补充,有利于丰富蔬菜市场,满足消费者对蔬菜多样化和均衡营养的需求。其实蔬菜的安全与否和栽培季节无关。在食用安全性上,有人认为反季节蔬菜不安全,原因是设施条件下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与露地不同,易发生虫害。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不够科学和客观。实际上,无论当季蔬菜,还是反季节蔬菜,只要栽培环境未受到污染,病虫害防治到位,农药和肥料使用科学、合理,生产出来的蔬菜都是安全的,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特别是反季节蔬菜生产中防虫网、黄板诱杀、二氧化硫熏蒸、生物防治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化学农药用量大幅减少。催熟水果,顾名思义,就是指使用非自然的特定条件使水果加快成熟过程,一般采用一些化学物质,如乙烯、乙烯利等。乙烯是气体,使用起来显然不方便,现在一般用的是一种叫做“乙烯利”的药剂。它本身跟乙烯是完全不同的化学药剂,最后会在植物体内转化成乙烯,低浓度的乙烯利安全无害,所以不用担心“催熟”的水果有害健康。膨大剂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于西瓜等水果和蔬菜,可通过促进生长和提高坐果率等作用从而达到增产目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只要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规定使用,不会对瓜果产生任何不良影响,但如过量使用或使用时期不正确就有可能造成或促进西瓜炸裂。然而,瓜果爆裂的主要原因往往不是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所致,而是气候异常和栽培管理不当引起。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通过促进或抑制茎、叶、根、芽、花的生长或果实成熟,起到保花保果或疏花疏果、提前或延长休眠、促进果实增大等作用,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促进成熟等目的,所以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水果、蔬菜在外观和口感上都非但不输于正常生长的作物,而且还略好。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具有与天然植物激素相同或相类似活性的化学物质,由人工合成或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也可从生物体中直接提取,又称植物外源激素。它们通过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调节和控制作用,达到高产、优质、高效、提早上市等目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时可发挥特效以解决某些生产问题,如大棚种植番茄由于缺少授粉蜜蜂而影响到坐果,用其点花可代替昆虫授粉以提高座果率,确保产量。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然属于农药中的一类,但与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农药相比,它们对高等动物的毒性较低,一般都是低毒。同时,它们的使用量较低,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残留污染影响也较小,并且生产上一般不会出现超量使用情况。日常生活中可采取如下方法去除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1)贮存法。农药在存放过程中随时间推移,能够缓慢地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对易于保存的农产品可通过一定时间的存放,减少农药残留量。(2)流水冲洗法。对于叶菜类农产品,如菠菜、空心菜、韭菜、生菜、小白菜等,一般需要用流动的水冲洗2~3遍后,再用浸泡法进行清洗,注意不要在清水中浸泡时间过长。(3)用淘米水洗。将农产品在淘米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再用清水洗干净,能除去残留在蔬菜中的部分农药。(4)碱水浸泡法。有机磷农药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此法可用于各类农产品清洗。方法是先将农产品表面冲洗干净,再用10~20克/升的碱面水浸泡10~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3~5遍。(5)去皮法。对可以去皮的农产品,如黄瓜、瓠子、冬瓜、南瓜、西葫芦、茄子等瓜果蔬菜,削皮是一种较好的去除残留农药的方法。(6)焯烫加热法。对芹菜、菠菜、小白菜、辣椒、菜花、豆角等蔬菜,可通过加热去除部分农药。先用清水将表面污物洗净,放入沸水中2~5分钟捞出,然后用清水洗1~2遍。(7)使用专用洗涤剂。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比较适合瓜果类蔬菜农产品。专用洗涤剂必须是质量可靠厂家的产品,清洗时也要冲干净洗涤剂,否则易产生二次污染。(8)使用“比亚果蔬农药降解酶”。用其清洗蔬菜,可有效降解农产品上残留的农药。“比亚蔬菜瓜果农药降解酶”能将农产品表面的有机磷农药大分子降解为无毒可溶于水的小分子,从而达到祛除农药残留的目的。去除农产品中的残余农药的最好方法,是将以上几种方法同时使用:用贮存法后,先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2~3遍,再采取去皮法或碱水浸泡法、焯烫加热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是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标识,保证每个农产品都有相对应的独立标识,记录该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信息,一旦农产品出现问题,可以准确无误地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要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其职责任务主要有以下4项:(1)定期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2)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示范,推广农民群众看得懂、会使用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普及科学种养知识和安全生产技术。(3)承担对种植、养殖过程的督导巡查工作,重点对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防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生产环节,督促指导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生产经营档案记录。(4)对产地农产品进行快速检验监测,协助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工作。收集、报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配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指导农资经营门店建立进货查验和销售档案记录,受理假劣农资投诉举报。完成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交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工作。农产品和食品生产者应对所生产的农产品质量负责,依据不同情况分别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农产品和食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农产品和食品因质量问题等问题造成消费者人身或经济损失又不构成刑事责任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应当对受害人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赔偿。刑事责任:农产品和食品生产者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产品和食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农产品和食品生产者未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生产农产品和食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需承担责令停产停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制度:(1)各级政府及其农业部门以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的管理体制;(2)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3)农产品生产档案记录制度;(4)农产品包装与标识制度;(5)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6)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督检查制度;(7)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制度;(8)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9)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等。我国农业部门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保证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重点强化了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点区域和关键农时的突出问题。(2)完善标准体系,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修订步伐,不断扩大农产品生产示范场的建设比例和规模,大力推进标准实施示范。(3)建设质检体系,加快投资建设地级市,补充完善县级,加大对质检机构的考核认证,按照法律要求尽快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等工作。(4)建设安全评估体系,对农产品质量全风险隐患区域实行定点动态跟踪监测,并作出风险评估。(5)建设乡镇监管体系,明确机构、落实职能,在全国所有涉农乡镇全部建立监管机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法律法规依据分为以下3类:第一类是法律和法律解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两高《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问题的解释》等。第二类是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如《农药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包装与标识管理办法》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等。第三类是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如《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等。农资经营者应对生产经营的农资产品质量负责,应当建立索证索票、进销台账制度。依据不同情况分别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农资经营者所生产或者销售的农资产品因质量问题造成消费者损失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应当对消费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赔偿。刑事责任:农资经营者生产、销售国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的农药等农资产品或者生产、销售假劣农资产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两高司法解释等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农资经营者未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生产经营农资产品,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需承担责令停产停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是指为了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对生产或销售的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的活动。实施监督抽查的产品应是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监督抽查的生产经营主体应是农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监督抽查的检测机构,应通过计量认证和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全国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计划由农业部按年度组织制定和实施,并向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通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计划,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需要按年度组织制定和实施,监督抽查计划和监督抽查结果及时报送农业部备案。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计划应当统一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计划,经核准后方可组织实施,监督抽查结果按要求报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公布。监督抽查不得向被抽检人收取费用,监督抽查所需费用应当统一纳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 -
报告七、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
出版时间:2015(1)症状: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从外叶开始侵染,发病初期在叶面上产生黄绿色斑点,后扩大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空气湿度大时,叶背密生白色霜状霉,随病情发展病斑多时相互连接成片,致使叶片变黄枯死。大白菜霜霉病病叶正面大白菜霜霉病病叶背面(2)药剂防治:同葫芦科蔬菜霜霉病防治方法。(1)症状:一般多由叶柄基部伤口处侵染,病部出现水渍状淡灰褐色病斑,严重时沿叶柄基部向根部发展,造成根部腐烂,流出黏液,散发出臭味,成为该病的主要特征,别于黑腐病。(2)药剂防治:同葫芦科蔬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方法。大白菜软腐病病株(1)症状: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初于叶背出现水浸状稍凹陷的斑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膜质角斑,病斑大小不等,叶面病斑呈灰褐色油浸状,湿度大时叶背病斑上溢出污白色菌脓,干燥时,病部易干,质脆,开裂或穿孔,残留叶脉。大白菜细菌性角斑病病叶正面大白菜细菌性角斑病病叶背面(2)药剂防治:同葫芦科蔬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方法。(1)症状:全生育期均可染病,幼苗出土后染病,子叶呈水浸状,根髓部变黑,幼苗枯死。成株染病,引起叶斑或黑脉,叶斑多从叶缘向内扩展,形成“V”形黄褐色枯斑。叶帮染病病菌沿维管束向上扩展,呈淡褐色,造成部分菜帮干腐,与软腐病并发时,致茎或茎基部腐烂,严重时植株萎蔫或倾倒。该病腐烂不臭,别于软腐病。大白菜黑腐病病叶(2)药剂防治:同葫芦科蔬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方法。(1)症状:黑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叶片染病最初为近圆形的褪绿斑,扩大后边缘呈淡绿色至浅黄褐色,有时病斑周围具有黄色晕圈,多具有明显的同心轮纹,严重时多个病斑汇合成大斑,致半个或整个叶片枯死,最后整株叶片由外向内干枯。叶帮上病斑呈椭圆形或长棱形、暗褐色凹陷。(2)药剂防治:可选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大白菜黑斑病病叶(1)为害特点:以成虫和若虫在叶片背面和幼嫩组织上吸食作物汁液。嫩叶和生长点受害后,叶片皱缩。除直接为害外,蚜虫还可传播病毒病,引起煤污病。(2)形态特征:为害白菜的蚜虫主要有桃蚜和萝卜蚜。①桃蚜:无翅雌蚜体长2.6毫米,宽1.1毫米,体绿色,有时为黄色至红色,头部色深,体表粗糙,背中域光滑,第七、第八腹节有网纹。有翅雌蚜体长约2毫米,头部和胸部均为黑色,腹部淡色,背面有淡黑色斑,额瘤明显,向内倾斜。②萝卜蚜:无翅雌蚜体长2.3毫米,宽1.3毫米,绿色至黑绿色,被薄粉,表皮粗糙,有菱形网纹。有翅雌蚜体长1.6~1.8毫米,头部和胸部均为黑色,腹部绿色,腹管前两侧具黑斑,额瘤不明显。蚜虫为害状(3)药剂防治:同葫芦科蔬菜蚜虫防治方法。(1)形态特征:菜青虫的成虫是菜粉蝶,幼虫称菜青虫。成虫体长12~20毫米,翅展45~55毫米,体灰黑色,翅白色,雌蝶前翅有2个显著的黑色圆斑,雄蝶仅有一个显著的黑斑。卵瓶状,高约1毫米,宽约0.4毫米,初产卵乳白色,后变橙黄色。幼虫体青绿色,背线淡黄色,体表密布细小黑色毛瘤。菜青虫幼虫及其为害状菜青虫蛹(2)药剂防治:可选用32000 IU/毫升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500~1000倍液、25克/升多杀霉素悬浮剂1000~1500倍液、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500~3000倍液对水喷雾。(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6毫米,灰褐色或黄褐色,翅展12~15毫米,翅后缘从翅基到外缘有呈三度曲波状黄褐色带。卵扁平,椭圆状,约0.5毫米×0.3毫米,黄绿色。幼虫体长10~12毫米,两头尖,纺锤形,活泼好动,具吐丝下垂习性,俗称“吊丝虫”。(2)生物防治:性诱捕技术:在小菜蛾发生时期,田间悬挂小菜蛾诱芯,配套小船诱捕器。悬挂高度10~15 cm为宜。监测每公顷放置1套,防治每亩放置3~5套,1个月左右更换一次诱芯。灯下小菜蛾成虫小菜蛾幼虫小菜蛾茧小菜蛾诱捕器(3)药剂防治:可选用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500~3000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1500倍液、25克/升多杀霉素悬浮剂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
报告葡萄细菌性病害
出版时间:2018在我国已发现的细菌性病害只有葡萄根癌病。世界上还有皮尔斯氏病、细菌性疫病等细菌性病害。葡萄根癌病是由根癌土壤杆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此菌寄主范围广,可侵染93科331属643种植物,为害多种果树、林木、花卉,甚至瓜类,在生产上造成非常大的损失。我国受害较重的树种有桃树、樱桃、葡萄、梨、苹果、李子等果树。植物被根癌病菌侵染后,在植物的根部(有时在茎部,所以也称冠瘿病)形成大小不一的肿瘤,初期幼嫩,后期木质化,严重时整个主根变成一个大瘤子。病树树势弱,生长迟缓,产量减少,寿命缩短。重茬苗圃发病率在20%~100%不等,有的甚至造成毁园。葡萄根癌菌是系统侵染,不但在靠近土壤的根部、靠近地面的的枝蔓出现症状,还能在枝蔓和主根的任何位置发现病症。但主要在主蔓上,呈现瘤状病症(彩图8-1-1至彩图8-1-6)。根癌病病菌是土壤杆菌属(Agrobactium spp.)的细菌。十几年之前,土壤杆菌属的细菌是根据致病性划分种:没有致病性的是放射土壤杆菌(A.radiobacter);引起根癌病的是根癌土壤杆菌(A.tumefaciens);引起发根的是发根土壤杆菌(A.rhizogenes)。引起根癌病的根癌土壤杆菌(A.tumefaciens)根据生理生化性状,分为三个生物型:Ⅰ型、Ⅱ型、Ⅲ型。引起葡萄根癌病的主要是生物Ⅲ型。1990年之后,Ophel&Kerr、Sawada、Bouzar等改变了原来种的分类方法,把生物型上升为种,由致病性所带的质粒作为定种的依据:把生物Ⅲ型的根癌土壤杆菌定名为葡萄土壤杆菌(A.vitis);生物Ⅰ型的根癌土壤杆菌定名为根癌土壤杆菌(A.tumefaciens);生物Ⅱ型的根癌土壤杆菌定名为发根土壤杆菌(A.rhizogenes)。细菌细胞中带Ti质粒就导致根癌;带Ri质粒就引起发根;不带致病质粒就没有致病性,以区别各种。病原菌附着在寄主细胞上,受伤植物所合成的细胞代谢物活化Vir(毒力)基因,激活的Vir基因能加工和转移Ti质粒中的一个片段T-DNA,转移到植物细胞的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体组,并稳定维持。转移和整合的T-DNA,含有编码合成两种生长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基因,还含有一类群氨基酸衍生物(冠瘿碱,opine)的基因,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导致植物肿瘤的发生。根癌土壤杆菌(A.tumefaciens)是局部侵染;葡萄土壤杆菌(A.vitis)是系统侵染。根据根癌病的侵染特点和致病机制,当发现根癌症状时,就证明T-DNA已经转移到植物的染色体上,这时使用杀菌剂杀灭病原细菌,已无法抑制植物细胞的增生,也无法使肿瘤症状消失。因此根癌病的防治策略必须要预防为主。具体防治方法如下。土壤消毒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成本比较高。可以使用甲基溴(溴甲烷)熏蒸等措施进行土壤消毒。对于没有根癌病的地区和田块,苗木引进要经过严格检验检疫,不要从有根癌病的地方或苗圃引进苗木,并且在种植前进行消毒。消毒的方法为100倍硫酸铜水,加热到52~54℃,浸泡苗木5分钟;或用52~54℃的清水浸泡苗木5分钟,然后用80%水胆矾石膏200倍液涮苗木,使苗木的根、枝蔓均匀着药。苗木处理后,再栽种。根癌菌是以伤口作为唯一的侵染途径,而且是以同样的致病机理使植物发病,因此,减少伤口和保护伤口是最好的防治方法。尽量减少伤口:对于葡萄来讲,减少冻害是最主要的方面。防止早期落叶(后期病害的防治),保障枝条的充分成熟和营养的充分贮藏是减少冻害的基础;做好冬季的防寒措施是减少冻害的辅助条件。此外,栽培上要尽量减少伤口。保护伤口:为伤口提供化学保护,可以使用化学制剂也可以使用生物制剂。利用抗性品种和抗性砧木,是防治根癌病的很好的思路,但是,目前还没有发现抗性很好的品种或砧木。许多人探讨用化学药剂防治植物根癌病,但没有发现有效的化学药剂防治(除土壤处理)方法,原因是药剂的持续时间短或成本高等原因,从而不能在生产上广泛应用。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的A.Kerr发现一株放射土壤杆菌(A.radiobacter 84)对桃树根癌病有抑制作用,从此为根癌病的防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并在澳大利亚制成商品制剂。可以用于葡萄根癌病防治的放射土壤杆菌有:F2/5:1985年南非Staphorst从葡萄根癌病组织中分离获得,不致病,原名是A.radiobacter(放射土壤杆菌),生物Ⅲ型,新名称应为属A.vitis,产生农杆菌素。J73:1986年南非Webster从李树根癌中分离到,本身是病原菌,但对葡萄不致病,且能通过产生农杆菌素抑制葡萄根癌病的发生,原名是A.radiobacter,生物Ⅰ型,新名称应为属A.tumefaciens。目前J73已消除了Ti质粒而无致病性。HLB-2:1986年陈晓英等从山东啤酒花根癌中分离获得,无致病性,原名是A.radiobacter,生物Ⅰ型,新名称应为属A.tumefaciens,能产生农杆菌素。MI15:1986年游积峰等从内蒙古葡萄根癌病组织中分离获得,原名是A.radiobacter,生物Ⅰ型,新名称应为属A.tumefaciens。E26:1990年梁亚杰等从葡萄根癌病组织分离,原名是A.radiobacter,生物Ⅲ型,新名称应为A.vitis,无致病性,能产生农杆菌素。据中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的试验,生防菌株E26对来自葡萄的12株生物Ⅲ型根癌菌(A.vitis)全部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对生物Ⅰ型和生物Ⅱ型的部分根癌菌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是一个很有潜力的生防菌。中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把E26菌株制作成抗根癌菌剂Ⅱ号湿粉剂,用于葡萄根癌病的防治。处理时间:栽种或移植前,浸沾根部,使菌剂附在植株体表即可。使用方法:将菌剂加1~2倍水后调匀蘸根。注意事项:防止日晒;蘸根后立即覆土,防止干燥;避免与强酸或强碱等接触。葡萄皮尔斯病在我国还没有发现,在此介绍一下,请大家参考和注意。如果我国没有这些病害,希望通过检疫措施和大家的努力,把这些病害拒之门外。皮尔斯病又被称为热斑病,1884年美国首次发现葡萄皮尔斯病,在加利福尼亚州曾有4次大流行,先后毁灭了数十万亩葡萄园,其中洛杉矶就有5~7年生的葡萄几乎全部死亡,对几个州的葡萄酒行业造成严重危害。该病普遍发生于美洲冬季暖和的地区,包括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到佛罗里达州的广大地区,曾经毁灭过很多葡萄园。目前除美国、墨西哥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外,在欧洲(如法国等)一些国家也有报道。病株在早春发芽晚,新梢生长缓慢,矮化、不结实或结实少,枝条最初出现的8片叶,叶脉绿色,沿叶脉皱缩,稍变畸形,以后再长出的叶片不再显示症状,只是在生长的中后期(晚夏)才出现局部灼烧的症状。灼烧一般沿叶脉发生,后逐渐变黄褐,灼烧区大小不定,呈带状从边缘向叶柄扩展。秋天病叶提早脱落,枝条上只留下叶柄。在叶片显症之后,枝条上的果实便停止生长,并凋萎、干枯,或提前着色,但不是真正的成熟。枝条成熟不一致,颜色斑驳,未成熟的易受冻枯死。根部早期生长正常,严重时枯死,直至根茎部干枯死亡。该病对葡萄植株是致命病害。病株可以在几个月内死亡,也可以存活几年,一般幼树得病后,重者会造成当年死亡。历史上皮尔斯病的病原被认为是病毒,因为应用常规培养基不能培养,通过嫁接和昆虫传播;有人把它当作类立克次体细菌(Rickettsia-like bacteria)或类立克次体(Rickettsia-like organism)。直到1978年M.J.Davis等第一次在培养基上分离培养成功后,才证实是一种难以培养的细菌Xylella fastidiosa Wells et al.。菌体短杆状,单生,细胞膜外有明显的波纹状细胞壁,对青霉素表现敏感。大小为(1~4)微米×(0.25~0.5)微米,革兰氏阴性,不游动,无鞭毛,过氧化氢酶阳性,严格好氧,非发酵,非嗜盐,无色素沉积。在特殊培养基如BCYE、JD-3等上可以生长,菌落有两种形态:一种为凸起到稍凸起,光滑,乳白色,边缘粗糙或全缘;另一种为纽扣状,边缘具细波状纹。适温26~28℃,适宜酸碱度pH值6.5~6.9。皮尔斯病病原体主要在葡萄和其他寄主内越冬。该病菌的寄主范围非常广泛,有28种以上,除了为害葡萄属植物外,还能侵染豆科、禾本科、蔷薇科等一年生和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和野生杂草等。该病可由葡萄的繁殖材料传播,也可由吸食木质部养分的害虫所传播,主要是各种叶蝉和沫蝉。这些昆虫通过吸食病株木质部和其他寄主上的汁液,在病、健树之间相互传染。但在韧皮部吸食的一些叶蝉偶然刺入木质部组织不能传播细菌,有研究表明,当病株内病原体浓度高时,菌体集聚,使葡萄树产生侵填体和树胶,堵塞树干维管束组织,限制了水分的输导或因病菌产生毒素而引起此类症状的出现。在美国西部,病菌是从葡萄园外围植被传入的,葡萄植株之间不传播。相反,在美国东部,得病葡萄是侵染源。昆虫介体是流行的最主要因素。昆虫介体吸食带病植株后,经过2小时左右的循回期,就能够传病;若虫和成虫具有同等的传病能力。介体在野生寄主越冬,第二年传到葡萄上,成为重要的侵染源。检验方法比较多。①用酸化甲醇处理成熟的木质部的切面,病株木质部被染成红色。②真空抽取葡萄枝蔓的滤液,离心后,利用相差显微镜检查。③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法等。④分离培养,接种验证等。(1)严格检疫。防止皮尔斯病传播,最关键是要禁止从疫区引进苗木。苗木要经过温水消毒,在45℃热水浸约3小时,50℃热水20分钟可消灭皮尔斯病的病原菌(Xylella fastidiosa)。(2)搞好园内卫生。要经常清洁葡萄园,铲除杂草,消灭传毒媒介和寄主植物侵染源。(3)防治媒介昆虫。在叶蝉和沫蝉等昆虫集中活动时期喷施80%敌敌畏2000倍液进行防治。(4)选用抗病品种。品种之间具有显著的抗性差异。常发重病园,应注意选栽抗病品种,此方法已成为美国和美洲热带区防治皮尔斯病的有效手段。(5)药剂防治。施用四环素、青霉素(40万单位)5000倍液及其他抗菌素,对减轻病害的危害具有一定的作用。 -
报告葡萄园建立
出版时间:2018葡萄品质的好坏,首先取决于品种,但优良的品种又受到园地条件、气候条件、栽培技术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建立葡萄园时,就要考虑到当地的土壤、气候、栽培品种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采取正确的栽培技术。这样,就能达到丰产、优质和高效的栽培目的。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千差万别,因此,在选择葡萄栽培地址时要注意到各种的地势类型,合理地安排土地,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一般来说,我国的平原地区,除了一些地方的自然环境特别恶劣外,大部分地方都可以进行葡萄栽培,需要指出的是,在地下水位较高时(1米以内),不宜发展葡萄的栽培。丘陵地区,地势一般表现为坡塬地带,较为典型的如黄土高原,其主要特点就是土层深厚,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光照资源、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较适合葡萄的栽培。我国南方一些丘陵地区,与北方的比较,具有雨量大、光照少、土层相对较薄的特点,因此,在南方丘陵地带进行葡萄栽培时,应注意,尽量地在筑台田种植。山地果树的栽培是我国果树栽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大面积不能种植农作物的山地和坡地,但对葡萄的栽培来讲,这些地区就适合得多。山地发展葡萄的栽培,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山地的气候较为复杂,土壤条件较差,特别是有机质和氮、磷、微量元素相对缺乏,建园时要考虑到这些特点。另外,其他的一些气候因子,在葡萄园选址时也应考虑,如风、园地周围环境污染(水质、土壤、空气污染等)。葡萄园选址的原则:葡萄是多年生的果树,选择园地的工作有重要的作用。选址时注意:首先,葡萄园地应建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产出的葡萄能及时地运出去。其次,葡萄园选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有利的小气候,克服或缓和不利因素对葡萄生产产生的影响。一些特殊的栽培方法,如葡萄的设施栽培,在选址上要注意的问题,在后面的章节中有详细的介绍。在园地选定之后,就要进行葡萄园的规划和设计。规划和设计的内容包括土地和道路系统的规划、品种的选择和配置、防护林与排灌系统及水土保持的规划和设计。它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必须综合运用有关葡萄生态学理论、栽培管理技术、品种特性、土壤改良、水利工程技术及农业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是保证葡萄园丰产、优质、高效益的必要条件。在进行土地规划时,首先要进行土地的实地勘测,主要注意地况、土壤、水利条件等。上述工作结束后,形成一个合理的规划图,进行施工。为经营管理和生产上的方便,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土壤,把葡萄园分成不同的区。为经营管理和耕作栽培的方便合理,根据园地的地形、地貌和土壤,把葡萄园划分为不同的小区和大区。大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它的面积以不超过80~100公顷为宜。一般同一大区的自然条件应相对一致,这样便于制订生产计划和统一技术操作。小区则是进行生产管理的基本作业单位,应当具有相似的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小气候条件,以便配置相同的品种组合和制定基本相同的农业技术措施。葡萄园灌溉系统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水源(地下水、河湖水、山泉水等)、水质和水量。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地面自流灌溉系统。有条件的地区应争取采用喷灌或滴灌方法。灌溉渠道通常分为输水渠和灌水沟等。输水渠一般为永久性渠道,故不应横贯小区,以免阻碍机械的纵横操作。渠道的比降一般为0.1%。在地下水位1米以内和雨季可能发生涝灾的低洼地,地表径流大,易发生冲刷的山坡地以及下湿盐碱地,应当设置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可分明沟排水和暗沟排水两种,明沟排水快,故应用较多,但占地面积大需要经常修整。暗沟排水可利用瓦管、竹管等材料或用石板砌成暗沟。也可在沟底填入大卵石,上覆小卵石,再铺上细沙后用土填平,成为砾石排水沟。排水系统的设置应尽量与灌水系统、道路结合起来,以减少地面的浪费,提高耕作效率。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葡萄的栽植密度。一般来讲,生长势强、生长快的品种在土壤肥沃、温度适宜和水分充足的地方应适当稀植;反之应密植。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需要埋土防寒,一般多用棚架整形,株、行距为(1.5~2.1)米×(3.0~5.1)米,在非埋土地区,行距以3.0~4.0米为宜。篱架的株、行距以(1.0~1.5)米×(2.0~3.0)米较合适。在平地、缓坡地以及坡面横向坡度不大的地段上,以直行式栽植为宜,便于耕作、搭架管理。在栽植密度和方式确定以后,当小区的形状呈长方形、正方形或偏角不大的平行四边形或梯形时,可顺小区的一边划一条基线作为边线,然后在这条基线的两边再画相互平行的两条基线(与小区的一个边线平行),在这两条基线上按确定的行距标出每一行的位置。连接对应两点则成葡萄行。在葡萄行内再按株距标出植株的位置。当小区边缘的偏角较大时,则第一条基线不应顺小区边划,而应当根据地形确定,使后两条基线与第一条基线垂直,边缘留下的斜形地则可栽半行。在坡地要沿等高线栽植,所以行向的标定要求先测出等高线,在行内确定定植点。在灌溉葡萄园,葡萄行不应绝对等高,而应保持一定的比例。葡萄行和定植点的标定可用石灰粉或用小木桩标出。葡萄苗在秋季落叶后到第二年春季萌芽前都可以栽植。秋栽尽可能早在落叶后进行,最晚要求在土壤结冻前完成。春栽可在土温达到7~10℃时进行,最迟不应晚于植株萌芽前。大面积栽植可以适当提前进行。温室营养袋苗或绿枝扦插苗可在生长期带土移栽。(1)栽植沟穴的挖掘。葡萄的栽植可按行挖沟或按定植点挖穴。定植沟一般要求宽80厘米,深60~80厘米。定植穴要求按1米见方进行挖掘。(2)苗木准备。苗木栽植前还要进行适当的修剪。地上部位的修剪应根据生长发育情况、栽植深度和整形要求而定。地下部分一般保留基层根,而把插条中、上部所产生的根除去,有利于下层根的发育,增强抗旱、抗寒能力。一般留15~26厘米短截,使根在剪口处促发新根。但不能剪得过短。(3)肥料的准备。葡萄定植前要施足底肥,在栽植前要准备好充分腐熟的厩肥或其他有机肥。一般每公顷的施肥量约为50000千克。先将表土和有机肥混合均匀,每株加入50~100克磷肥和速效性氮肥,然后将其填入穴中,踏实,并做成馒头状土堆,将苗木根系舒展地放在土堆上。当填土超过根系时,轻轻将苗木抖动,使根系周围不留空隙。坑填满后踩实,顺行开沟浇水,浇透。待水渗下后,在四周培15~20厘米高的土,以防水分蒸发。栽植深度一般以根颈处与地面平齐为宜。嫁接苗的接口要高出地面3~6厘米,以防接穗品种生根。在冬季埋土防寒地区,要注意防止苗木冻害,做好苗木的防寒工作。定植后的幼苗由于根系小,对土壤和环境条件反应比较敏感,所以要加强管理。争取达到不缺苗,为早期的丰产打好基础。幼苗在顶芽出土前一般不进行管理,让其自行破土而出。当苗木长到5厘米时要逐步刨开土堆。根据整形需要,每株只留1~3个健壮的新梢。待新梢长达20厘米左右时,应插一根临时性的支柱,将新梢绑缚到上面,以免被风吹倒。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灌水,结合灌水可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中耕除草。篱架的架面与地面垂直,沿着行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立支柱,支柱上拉铁丝,形状类似篱笆。它又可分为如下两类。高度一般为1.5~2米,架上拉铁丝1~4道(图4-1)。架的大小根据品种特性、树势、整枝形式、气候土壤等条件加以调整。如品种生长势强、土壤较为肥沃时,可以采用较为高大的架式,以充分发挥植株的生长和结果潜能。利用篱架栽培,适合的整形方式有:头状整形双枝组长梢修剪;单(双)臂整形短梢修剪。对于扇形整枝,新梢向上引缚,则单壁篱架需要较高的架式,要求有3~4道铁丝,主蔓和结果母枝分别引缚在第1、第2道铁丝上,当年形成的新梢主要引缚在第3、第4道铁丝上。单壁篱架的主要优点是:架面光照条件好,通风好,有利于提高浆果的品质;田间管理,如打药、中耕、施肥及灌水等措施极为方便;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利于合理密植,提高葡萄的早期产量。图4-1 高度不同的单壁篱架(单位:厘米)又称双篱架,主要适用于多主蔓自然扇形。即在葡萄植株的两侧沿行向建立相互靠近的两排单壁篱架,把植株的枝蔓平分为两部分,分别引缚于双壁上。双壁篱架在与单壁篱架高度相同时,应适当扩大行距,一般来说,扩大20%左右。双壁篱架栽培的植株,也可以交替向一个壁分布,或采用带状双行栽植,由窄行距的两边构成双壁。双壁篱架的缺点是:通风透光不如单壁篱架,肥、水条件相对要求高,夏季管理要求较为严格,不便于机械化操作,架材投入大,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棚架在垂直的立柱上架设横梁,上面牵引铁丝,形成一个水平或倾斜状的棚面,葡萄枝蔓分布在棚面上,故称为棚架。该种架式是我国栽培最为古老的架式之一,分布较为广泛,在平原或丘陵地区均可应用,主要有倾斜式大棚架、小棚架,水平棚架和棚篱架等几种类型。植株一个主干,高1~1.2米,在主干的顶部沿铁丝方向分出两个臂,每一个臂上均匀分布5~7个结果枝。采用“V”形架式。沿定植行每6米竖一根水泥柱(两端柱10厘米×10厘米,中间柱8厘米×8厘米),在每根立柱上距地面0.8米、1.3米和1.8米处,分别绑40厘米、80厘米和120厘米长的横木,与行向垂直,横木两头各拉一道10号铁丝。栽植株行距为1米×2.5米,南北行向。“高、宽、垂”架在单壁篱架支柱的顶部加横梁,呈“T”字形。在直立的支柱上拉1~2道铁丝,在横梁上两端各拉一道铁丝。横梁宽80~100厘米(图4-2)。图4-2 “高、宽、垂”架(单位:厘米)该种架式适合于生长势强的品种,主要整形的方式为,单干双臂。两个臂距离地面为80~120厘米,分别引缚在两条延伸的铁丝上,上面的短结果枝生长出的新梢,分别引缚在横梁两端延伸的铁丝上,随枝条的生长,自然下垂。“高、宽、垂”栽培架式,是一种优良的栽培方法,在美国应用极广,该种架式可以在我国黄河古道地区及其以南的地区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