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柑橘主要栽培优良品种
出版时间:2018柑橘优质栽培品种主要集中在宽皮柑橘、甜橙、柚及柠檬、金柑中。柑橘栽培品种有鲜食与鲜食加工兼用两大类,用途不同,其特性要求也有一些不同。其共性要求是:较好的适应性、丰产性、品质优且抗性强。品质优包括果实的品质、外观等较受消费者欢迎,耐贮运也是构成优良品种品质的一个重要属性。随着柑橘产业比较效益下降、劳动力的缺乏,耐粗放管理的品种也较受生产者喜爱。耐粗放管理与品种抗性有一定相关性。适应性主要是与环境的和谐包括气候、土壤环境等。抗性强是对冷、热、旱、涝、瘠、病和虫有一定的耐受力或免疫,易栽、易管,其优点是人力与物力投人少,且适应性强。丰产性包括产量高且稳产。特性是:鲜食品种对果实外观、内质及耐贮运性均有较有较高要求。果实的外观主要是果实的大小、形状、果皮的色泽、厚薄、果面光滑等。如脐橙果实横径在80mm、果皮橙红、圆球形或长椭圆形较受消费者喜爱;而温州蜜柑扁圆形、果实横径在50mm左右畅销。果实内质包括风味、香气和营养成分。柑橘鲜食品种理想的风味是甜酸可口、有香气。柑橘果肉要求细嫩化渣,可食率高,果汁率高,囊壁薄,易化渣。除此之外无核也是重要性状。而加工品种对果实外观要求没有鲜食品种高,但对其内质与栽培性能要求较高,要求易栽培、易达到早结果且丰产稳产、优质,少核或无核,高糖、含酸量适中,作为橙汁加工品种需出汁率高,果汁色泽鲜艳,具芳香,风味浓郁,无苦涩等异味和混浊度稳定等性状;作为橘瓣罐头加工品种要求果中大,皮薄易剥皮、囊瓣整齐易分离,汁胞结合紧密、颜色鲜艳、嫩而不软。在我国由于加工业不是很发达,加工品种一般为鲜食与加工兼用型。优良品种具有时间性与地域性。时间性是指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鲜食或加工品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品种需要周期性更新。地域性是指不同的产地气候、土壤环境条件不同,适宜种植的品种在一些生物学特性或/和农艺性状上可能要求不同。砂糖橘,又名十月橘,俗称沙滩橘。原产于广宁、四会一带,主产地有四会、广宁、云浮、清远、德庆、南盛、英德、清新、佛冈、郁南,是当地柑橘主栽品种之一。该橘味甜如砂糖,故名,又因其甘甜犹如在沙滩喝到甘露一样,故俗称“沙滩橘”。砂糖橘尤以四会市黄田镇出产的为正宗,唯其鲜美而极甜,无渣,口感细腻,清甜。本地早原产于浙江黄岩,又名天台山蜜橘。浙江黄岩、临海栽培较多,湖南、广东、四川、福建等省也有少量栽培。该品种树势强健,树冠高大,呈圆头形或半圆头形,且整齐,分枝多而密,枝细软;果实扁圆形,单果重约80g,色泽橙黄,皮薄;果实可食率77.1%,果汁率55%以上,可溶性固形物12.5%,糖含量9.38g/100ml,酸含量0.72mg/100ml,维生素C含量29.3mg/100ml,质地柔软,囊衣薄,化渣,品质上乘。果实种子2~3粒,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成熟;抗寒、抗湿,丰产、稳产,成年树每亩产量超过2500kg。果实不耐储藏。本地早可鲜食,也可加工糖水橘瓣罐头。加工罐头尤以黄岩少核本地早和福建龙岩黄斜3号本地早为宜。温州蜜柑树冠呈不整齐的圆头形,较矮小开张,枝梢长软披垂,无刺。叶较大长椭圆形或菱形,主侧脉较明显,叶柄较长,叶翼狭长。花大,达3.5cm,白色,花瓣反卷,花单生或丛生,花粉不育,单性结实。果实扁圆形,果实大小因品系而差异较大,橙黄至橙红色,油胞粗大。囊瓣8~13,易分离,囊壁较厚韧,果心空。汁胞橙黄至橙红色,排列紧密整齐,柔软多汁,风味酸甜,品质优良,9月下旬至12月下旬成熟。无核,多胚,适应性强,可耐-9℃,耐旱耐瘠,抗溃疡病性较强。生长快,结果早,产量较高。品质好,较耐贮运。适于中亚热带以北橘区栽培。除鲜食外,还是制糖水罐头的良好品种。主要产地有我国广东、福建、广西、台湾等省区。该品种树势中等,树冠圆头形,枝条细而密生。叶片狭小,长椭圆形,两端尖,叶脉不明显,翼叶小。果实高扁圆形或圆球形,重100~130g,果皮橙黄至橙红色,厚而粗糙,易剥离;果心小而充实,果肉柔软多汁,味甜,品质上等;种子极少。12月下旬至翌年1月成熟,耐贮运。该品种进入结果期早,丰产,但抗逆性较差,需肥水较多,采摘后如管理不当容易衰退。又名乳橘,我国古老品种,品系多,如黄岩乳橘、南丰蜜橘、温州土橘、日本纪州蜜橘等。其中,以南丰蜜橘浓甜而香,无核,品质最优,为推广品系。树冠中等大,半圆头形,树势强健,枝叶稠密,枝条细长开张,偶有短刺。叶小,卵状椭圆形,先端较尖,色浓绿,着生较直立。花小。果小似金钱,重25~50g,扁圆形,果蒂部核状突起,果顶部多有脐。皮薄,橙黄色,油胞小而密,平生或微凸。囊瓣7~10瓣,近肾形,囊衣薄。果心小。汁胞橙黄色,排列较紧密,柔软多汁,风味浓甜,有香气,化渣,无核或仅1~2粒,单胚,品质优良。可溶性固形物11%~14%,酸0.3%~0.4%。11月上中旬成熟。对丘陵山地适应性较强,耐寒力近似温州蜜柑。结果较早,果小,有大叶、小叶和高蒂3个品系,以大叶系为佳,易大小年结果。近年来,从南丰蜜橘中选出一系列品种如柳城蜜橘、无核南丰蜜橘及杨小等。原产于四川江津,栽培比较广泛,现选出了很多优系,国内各橘区均有栽培。该品种树势强健,树冠圆头形,枝梢开展,具短刺;叶片长卵形,先端尖长;果实长椭圆形,似鹅蛋,重150~200g,果顶平或微凹,蒂部微凹,果皮橙红色。薄而光滑,果心半充实,囊瓣半圆形或长肾形,8~13瓣。果肉橙黄色,柔软多汁,甜酸适度,风味浓,有香气,品质极上,种子数依品种不同0~8粒不等。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成熟,果可贮至翌年5月。该品种适于在冬春温暖湿润的地区栽培,在偏北的橘区常表现色泽不鲜艳,果皮增厚,风味变差,且易染流胶病和溃疡病,鄂甜橙1号、铜水72-1、梨橙等是综合性状较好的锦橙系品种。柳橙主要产于广东新会,福建、广西也有引种栽培。该品种树势强健,树冠半圆形,较开张,枝密细长;叶长椭圆形,边缘多呈波状,叶色浓绿;果实圆球形,果皮橙黄色,果顶有的有印环,故又名印子柑。果面自蒂部起有10余条放射沟纹,果心充实、囊瓣长梳形,10~12瓣。果肉橙黄色,脆嫩汁少,风味浓甜,品质上等,种子6~10粒,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成熟,耐储藏。该品种品质优良、丰产、耐储藏,适应性强。其品系有明柳、半柳、暗柳3个。果面沟纹自蒂部延伸至顶部的称明柳,只伸至果面一半的称半柳,沟纹不明显的称暗柳。以暗柳品质最好,汁多味甜,产量高,栽培较普遍。原产于地中海地区。我国四川、广东、广西和湖南等地均有栽培。该品种树势强健,树冠圆头形或半圆头形,树姿半开张。枝条细而硬,针刺极小而少;果实近圆球形或略扁,单果重135g左右,果皮鲜橙红色或紫红色,间或出现深红色相嵌纵向宽条纹,果皮较厚,略粗,脆,剥离较难,果心较小而充实,囊瓣肾形,10~14瓣,整齐。汁胞披针形成长纺锤形,呈丝状或块状血红色,脆嫩。酸甜味较浓,汁多。有香气,品质上等,种子1~3粒,果实于翌年2月成熟,丰产。果实耐储藏,贮后风味更佳。优良品种塔洛科血橙、摩洛血橙等。果实顶端有脐,果肉有重囊,一般无核。系巴西Selecta甜橙芽变的新品系,1870年输入美国定名为华盛顿脐橙(Washington Navel),为柑橘著名品种,其他脐橙品种的来源均与华盛顿脐橙有关。华盛顿脐橙树冠半圆形,较矮而披垂。新梢短小而密,无刺或少刺。萌芽、开花期较一般甜橙稍早。叶大,广椭圆形,两端钝尖,叶厚,暗浓绿色,叶脉明显下陷,叶翼中等大,花粉极少。果实长圆形或广倒卵形,果大,重170~250g。果顶有脐,闭合或裸露。果皮橙黄至橙红色,顶部皮薄,萼部皮厚。果肉橙黄色,汁胞细长紧密,脆嫩多汁,味浓甜富香气,品质优良。可溶性固形物11%~12%,酸0.9%~1.0%,耐寒力比一般甜橙强。11月至12月上旬成熟,不耐储藏,单性结实,性喜夏干气候。华盛顿脐橙芽变频率较高,芽变系包括成熟期、果肉颜色及叶色等诸多方面。根据成熟期,华盛顿脐橙的芽变有早熟类型(即在11月前成熟),如清家脐橙等、中熟类型(11月初至12月底前成熟),如罗伯逊脐橙、朋娜脐橙、纽荷尔脐橙、Na-velina、Frost、Thomson和Summerfiedl脐橙等及晚熟类型(翌年成熟),如Lanelate、Summergold、Cheslett脐橙等。Cara Cara是红肉芽变。我国从引进的脐橙中选出了很多优良芽变类型,如罗脐35号、奉节72-1及华红脐橙等,脐橙类品种为优良鲜食品种。湖南麻阳一带选出的良种。树势较弱,树冠较矮小,枝条开张披垂。叶较窄小,叶背主脉粗大,凸起明显。果近圆形,深橙黄色,光滑。果皮近萼处稍厚,近果顶部甚薄,难剥离,海绵层带黄色。果重100~150g。汁胞细长,橙黄色,排列紧密,质地脆。可溶性固形物14.5%,酸0.6%。风味浓甜清香,品质优。种子0~5粒。11月中旬成熟。汁液稍少,果大小不一,本品种不宜用枳作砧木。近年选出了很多优系,如大果型、无核类等。柚类为柑橘属中果实最大的一类,果皮厚,难剥离。由于具有单胚特性,类型较多。沙田柚原产于广西容县。广西各地区都有栽培,广东、湖南、四川、浙江、江西等地也先后引种栽培。该品种树形高大,果实呈梨形或葫芦形,果顶有金钱印,果皮油胞细小,金黄色,果肉晶莹透明、脆嫩化渣、清甜爽口、香味浓。经测定,可食部分达47.7%以上,可溶性固形物高达13.7%,含糖量12.4%,含酸量0.36%,100g果汁含维生素C 111.7mg,含氨基酸739.4mg。果肉白色,汁多味甜微酸,种子多,10—11月成熟。琯溪蜜柚原产于福建平和县。主产地为福建南部和广东。四川、广西、湖南、重庆等地也有引种栽培,发展很快,是栽培柚类的名品。该品种树势强,枝叶茂密。果大,1.5~2kg,长卵形或梨形;果面淡黄色、光滑,皮较薄;果心大而空,囊瓣14~16瓣;果肉质地柔软,汁多化渣,酸甜适中,种子少或无,品质上等。果汁含可溶性固形物11%、糖9%~9.8%、酸0.8%~1.0%,可食率60%~70%。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丰产,幼树3~4年挂果,4年生树株产68个果。易裂果裂瓣。近几年福建又从中选育出红肉、黄肉、红皮红肉芽变,品质更优。优良品种有红玉、汤普森、邓肯葡萄柚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推出了“Oroblanco”和“Melogold”两个二倍体优良葡萄柚品种,在欧洲市场极受欢迎。星路比(Star Ruby)也是外形美观、果肉深红色、无核、品质上等的优良葡萄柚品种。火焰山葡萄柚(Flame)是Henderson实生优系,内膛结果能力强,果皮有暗红色条纹,果肉深红色,但酸度高。鸡尾葡萄柚(Cocktail)果大,肉白色,酸度低,有香味,比较适合东方消费者群体。与柚类品种近似,在生产上有一定推广面积的新优品种如下。(1)金柚。俗称胡柚。原产和主产浙江常山,是柚与宽皮橘天然杂种。(2)HB柚。系柚与葡萄柚的杂种,由华中农业大学从美国引进的株系中选出。美国原产。树冠圆头形,披散,枝条零乱粗壮,少针刺。叶大,深绿色,叶缘具宽疏浅齿。早结丰产,有树冠外围结果和结果球的倾向。果实椭圆或倒卵形,先端有乳突,表面粗糙,熟时黄色,油胞凹入。囊瓣9~10个。果肉淡黄色,汁多,酸味强,含酸6%~7%,香气浓,品质优。种子0~7粒。多次开花,以2—3月开花结果最多。花后6~8个月即可采果催色,9—11月是主产期。耐贮,可制汁或外销。不耐寒。现已选出了Eureka Variegated (杂色花叶)柠檬和Variegated Pink Flesh Eureka (杂色花叶粉红果肉)柠檬等类型。抗霜、抗热、抗风性和适应性均比尤力克强。树势强盛,枝叶茂密、多刺。始果期稍迟,但丰产。树冠内部结果多。果顶端乳突基部有不规则的环沟,往往一侧较深。汁多,清澄,酸强,香气浓,品质优。种子数粒或无。现已选出了无籽等类型。著名柠檬品种:意大利的Femminello、Villafranca;西班牙的Vema、Mesero及Volckamer等。别名金柑,是圆金柑和金枣的杂种,是金柑属中果实品质最好、产量较高、果形较大、经济价值较高、栽培最广泛的一个品种,较耐寒。树冠圆头形,灌木,叶阔披针形,稍厚。枝梢密生,少刺或无刺。果纵径约3.5cm,横径2.7cm,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果皮厚光滑,金黄色,囊瓣5~7,少数8瓣,果肉及果皮均甜,有香气,种子4~9粒,11—12月成熟。优良品种有宁波金弹、融安金柑、蓝山金柑和遂川金柑等。树直立,枝叶稠密,叶似橘,叶缘有波状锯齿,翼叶狭小。果橙色或浓橙色,有小凹点。果形扁圆或圆,常偏斜不正,果顶常有小印圈,油胞密,平生或凸出瓣,酸,不堪生食,可代绿檬用,有观赏价值。种子多胚,胚绿色。 -
报告十四、苹果树病虫害
出版时间:2015(1)症状:主要为害树皮,造成树皮腐烂,主要发生于苹果树的主干、大枝、侧枝上,也发生在小枝条上。发病症状表现为溃疡型和枝枯型两种。溃疡型主要发生于主干、主枝和侧枝上以及剪锯处;发病初期,病部略显湿润、红褐色,以后病部逐渐扩大,组织质地变软,腐烂;春季发病时,病部呈红褐色,水渍状,稍隆起,有时流出红褐色汁液,最后病部失水下陷,颜色变深,表面出现黑色小颗粒。枯枝型主要发生在春季,在小枝上形成病斑,病斑不呈水渍状,有时候下陷,当病斑环绕枝条一周时,枝条枯死。(2)农业防治:合理修剪,疏花疏果。采用科学的修剪技术,形成合理的株型,促进果树健壮生长;同时采取疏花疏果技术,避免大小年的形成,增强树体抗病能力;加强果树栽培管理,提高果树抗病力,这是预防腐烂病发生的根本措施。苹果腐烂病病果苹果腐烂病树干症状(3)化学防治:及时刮除病斑。在春季和秋季刮除病斑,并涂药杀菌,以防复发。常用药剂有45%代森铵水剂100倍涂抹;重病园在春季果树发芽前喷45%代森铵水剂300倍液,以消灭树体上的病菌。(1)症状:此病害为害枝干,也为害果实;树干被害后,初期以皮孔为中心产生红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严重时,多种病斑连在一起,树皮极为粗糙;病斑不仅发生在大枝上,2~3年生的小枝上也有发生。果实受害后,以皮孔为中心产生水渍状近圆形的褐色斑点,到果实采收前,病斑扩展很快,烂到果肉。病部呈黄褐色腐烂,经常流出茶褐色黏液,全果容易腐烂。苹果轮纹病病果(2)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轮纹病是一种弱寄生菌,并有潜伏侵染特性,在树势强壮的情况下,发病较轻;树势衰弱,发病则重。(3)化学防治:在早春刮除树干上的病瘤,清楚越冬菌源。刮除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腐霉利等直接涂在病瘤上;生长期喷药保护使用药剂种类、时期、次数,与果实套袋或不套袋有密切关系。①对不套袋的果实,苹果谢花后立即喷药,每隔15~20天喷药1次,连续喷5~8次。可选择下列药剂交替使用: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50%多菌灵。②对套袋果实,防治果实轮纹病关键在于套袋之前用药。谢花后即喷80%代森锰锌等,套袋前果园应喷一遍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待药液干燥后即可套袋。(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造成早落,也为害新梢和果实,影响树势和产量。叶片染病初期出现褐色圆点,其后逐渐扩大为红褐色,边缘紫褐色,病部中央常具一深色小点或同心轮纹。果实染病,在幼果果面上产生黑色发亮的小斑点或锈斑。病部有时呈灰褐色疮痂状斑块,病健交界处有龟裂,病斑不剥离,仅限于病果表皮,但有时皮下浅层果肉可呈干腐状木栓化。斑点落叶病病叶斑点落叶病病果(2)农业防治:严格检疫,尽量不从病区引进苗木、接穗;严格清理园区,秋冬认真扫除落叶,剪除病枝,集中烧埋。(3)化学防治:发芽前喷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倍液,铲除病原;斑点落叶病在春梢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和秋梢期(6月底至7月中下旬)发病重,重点保护早期叶片,立足于防,第一遍药应在5月中旬,7天后喷第二遍药,6月、7月、8月中旬再各喷一遍药,注意多药交替使用。效果较好的药剂有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10%多氧霉素1000~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症状:叶片肥厚肿胀,背面有黄色毛状突起是其典型特征。锈病菌侵染7~10天后,叶片正面出现直径1~2毫米的褪绿斑,中央产生针尖大小的橘黄色小点,病斑发展迅速。苹果锈病病叶苹果锈病病果(2)化学防治:锈病菌主要在柏树上越冬,条件允许条件下,建园时周围尽量不栽植柏树;开花后一段时间,应结合其他病虫害喷施一次保护性杀菌剂,常用药剂有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等。(1)症状:病菌主要为害果实,症状主要有果实心霉变和果实腐烂两种类型。果实心霉变发病初期,在果实心室与萼筒相连的一端出现淡褐色、不连续的点状或条状小斑,逐渐扩展形成不规则黑色斑块,导致心室壁变色;有的病果在心室内出现白色、灰白色、黑色或粉红色霉状物,严重时种子腐烂。心室以外的果肉完好,果实仍可食用。果实腐烂是在果心部发生病变向周围的果肉扩展,引起腐烂,有时可达果皮以下。苹果霉心病病果(2)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随时摘除病果,搜集落果,秋季翻耕土壤,冬季剪去树上各种僵果、枯枝等,均有利于减少菌源。(3)化学防治: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从开花时喷施,连续2~3次喷施,间隔期约10天。(1)为害特点: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为害叶片时,幼虫将叶片卷起,在其中取食。为害果实时,幼虫大多在果、叶相贴处啃食果品。(2)农业防治:早春刮除树干和剪锯口处的翘皮,消灭越冬幼虫。在苹果生长期间,可人工灭杀卷叶中的幼虫,减轻其为害。苹果小卷叶蛾幼虫苹果小卷叶蛾成虫(3)物理防治:果园内可设置糖醋液、杀虫灯,诱杀成虫。(4)生物防治:①性诱捕技术。成虫扬飞前悬挂苹小卷叶蛾性信息素诱芯,配套三角型诱捕器进行监测,悬挂高度为树干中下部阴面通风处。若诱捕到害虫,增加诱捕器数量进行防治。监测每公顷用1套,防治每亩用3~5套。1个月左右更换一次诱芯。②利用松毛虫赤眼蜂进行防治。在越冬代成虫产卵盛期,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良好。苹果园苹果小卷叶蛾诱捕器诱捕效果(5)化学防治:越冬幼虫出蛰期和各代幼虫孵化期是树上喷药时期,药剂有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00倍液。(1)为害特点:幼虫从叶背潜入叶内,取食叶肉,形成椭圆形虫斑。叶片正面虫斑稍隆起,出现白色斑点,后期虫斑干枯,有时脱落,形成穿孔。虫斑常发生在叶片边缘,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一片叶有数个虫斑则叶片扭曲。金纹细蛾幼虫叶背潜入状叶面虫斑隆起状金纹细蛾幼虫为害叶片金纹细蛾成虫(2)农业防治:晚秋及早春清除园内落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蛹;由于其第一代成虫多集中产卵于树下萌蘖上,在第一代幼虫化蛹前,彻底剪除萌蘖并加以处理,可减少此虫上树为害。苹果园金纹细蛾诱捕器诱捕效果(3)生物防治:性诱捕技术:成虫扬飞前悬挂金纹细蛾性信息素诱芯,配套三角型诱捕器进行监测,悬挂高度为树干中下部阴面通风处。若诱捕到害虫,增加诱捕器数量进行防治,监测每公顷用1套,防治每亩用3~5套,1个月左右更换一次诱芯。(4)化学防治:重点防治时期在成虫第一代和第二代发生期,控制第二代和第三代幼虫为害。常用25%灭幼脲等。(1)为害特点: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受害初期出现白色小斑点,后期叶片变白,为害处有少量蜘蛛网分布。苹果红蜘蛛(2)物理防治:可使用粘虫胶或者粘虫胶带防止其上下树,减少螨类为害。(3)生物防治:利用捕食螨防治害螨;可选用植物源农药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在初期稀释600~700倍喷雾,盛发期稀释500~600倍喷雾防治;0.3%苦参碱水剂轻发期稀释1000倍喷雾,高发期稀释800倍喷雾防治。(4)化学防治:早春苹果发芽前消灭越冬卵;生长期间要抓住越冬卵化期和第二代若螨期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20%四螨嗪2000倍液、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10%浏阳霉素1000倍液等。为害特点与防治方法同桃树桃小食心虫。为害特点与防治方法同梨树梨小食心虫。物候期时间防治对象防治方法备注休眠期12月至翌年3月上旬越冬虫卵、越冬菌类结合修剪刮树皮并涂白,除治树皮缝越冬的叶螨、食心虫类等虫卵,除治病斑上越冬的菌类刮除的树皮集中烧毁萌芽期3月中下旬全面清园,降低越冬病虫基数①45%晶体石硫合剂30~50倍液芽前喷施;②腐烂病严重的果园用45%代森铵300倍液石硫合剂要单喷,并要和相邻喷药间隔15天花期4月介壳虫、蚜虫、螨类、卷叶蛾类、白粉病①用22%氟啶虫胺腈4500倍液+1.8%阿维菌素+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②用22.4%螺虫乙酯4000倍液+10%吡虫啉2000~3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月初可用防虫胶带缠树等绿控措施幼果期5月上中旬蚜虫、卷叶蛾类、轮纹病、斑点落叶病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000倍液+5%己唑醇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用捕食螨防螨类,要慎用杀虫杀螨剂5月下旬至6月上旬螨类、蚜虫、卷叶蛾类1.8%阿维菌素2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倍液或25%灭幼脲1500倍液6月中下旬食心虫类、轮纹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80%代森锰锌800倍液果实膨大期7月螨类、卷叶蛾类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000倍液+15%哒螨灵1500倍液波尔多液使用要间隔7天以上8月螨类、炭疽病①喷施1次波尔多液;②1.8%阿维菌素2000倍液+80%炭疽福美700倍液果实成熟期9月至10月炭疽病、黑星病、轮纹病①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②80%代森锰锌800倍液+80%炭疽福美800倍液采收前15天停止施药落叶期11月越冬虫卵,越冬菌类①刮除病灶用45%代森铵涂抹;②树干涂白,配方为水∶生石灰∶食盐∶石硫合剂∶动物油=20∶6∶1.5∶1∶0.6病灶刮至健康组织苹果树主要病虫害防治历 -
报告果树病虫害的防治
出版时间:2015别名:天幕枯叶蛾、带枯叶蛾、梅毛虫。1.危害特点主要危害苹果、梨、桃、李、杏、梅、樱桃、海棠、沙果等。刚孵化幼虫群集于一小枝杈,吐丝结成网幕,食害嫩芽、叶片。每龄幼虫蜕皮后,下移至粗枝杈上结网巢,白天群栖巢内,夜出取食,4龄后期分散危害,严重时全树叶片吃光。2.形态特征(1)成虫。雌体长18~22毫米,翅展37~43毫米,黄褐色。(2)卵。圆筒形,灰白色,200~300粒环结于小枝上粘结成一圈呈“顶针”状。(3)幼虫。体长50~55毫米,头蓝色,体上有多条黄、蓝、白、黑相间的条纹。(4)蛹。椭圆形,长17~20毫米,蛹体有淡褐色短毛。(5)茧。黄白色,表面附有灰黄粉。别名:苹卷蛾、棉卷蛾、远东褐带卷蛾。1.危害特点主要危害苹果、梨、山楂、桃、李、杏、柑橘等。幼龄食害嫩叶、新芽,长大后卷叶,或贴叶片于果面,食叶肉呈纱网状和孔洞,并啃食贴叶果的果皮,呈不规则形凹疤,多雨时常腐烂脱落。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6~8毫米,翅展15~20毫米,黄褐色。(2)卵。扁平椭圆形,径长约0.7毫米,淡黄色半透明,孵化前黑褐色,数10粒成块作鱼鳞状排列。(3)幼虫。体长13~18毫米,细长翠绿色。(4)蛹。9~11毫米,较细长,初绿色后变黄褐色。1.危害特点成、若蚜集于芽、叶、嫩梢和茎上吸食汁液。梨叶受害严重时由两侧向正面纵卷成筒状,早期脱落。2.形态特征(1)成虫。无翅胎生蚜体长约2毫米,绿色或黄褐色,被有白色蜡粉。有翅胎生蚜体较小,灰绿色。(2)卵。椭圆形,长约0.7毫米,黑色有光泽。(3)若蚜。无翅,绿色,体较小,形态与无翅胎生雌蚜相似。1.危害特点分布广泛,食性杂,可危害多种果树。以夏秋季节为主,幼虫食害叶片。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13~16毫米,体橙黄色;前翅黄褐色,后翅灰黄色。(2)卵。扁平、椭圆形,淡黄色。(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9~25毫米,体粗大;各节背线两侧有1对枝刺,枝刺上长有黑色刺毛。(4)蛹。椭圆形,黄褐色,体长12毫米。(5)茧。椭圆形,质坚硬,黑褐色,有灰白色不规则纵条纹,极似雀卵。别名:红蜘蛛、大蜘蛛、大龙、砂龙等。1.危害特点分布广泛,食性杂,可危害100多种植物,果树上红蜘蛛种类较多。其寄生广泛,主要有山楂红蜘蛛、苹果红蜘蛛。危害叶片为主,被害叶正面有失绿的黄斑,严重时变黄脱落。叶片背面可以看见许多小红点,即为成螨,严重时可见许多吐出的丝。2.形态特征(1)成螨。雌成螨深红色,体长0.5毫米;雄成螨橙黄色,体长0.4毫米。(2)卵。越冬卵红色,非越冬卵淡黄色。(3)幼螨。越冬代幼螨红色,非越冬代幼螨黄色。1.危害特点危害苹果为主,其次为梨、桃、樱桃、海棠、李、沙果及山定子等果树。幼虫潜食叶肉,形成明显虫斑。发生严重的果园,叶片上虫斑可达15~20个,致使叶面失去光合作用能力,造成早期落叶,严重影响树势。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2~3毫米,翅展约6毫米;全身金黄色,上有银白色细纹。(2)卵。扁椭圆形,长径0.3毫米,乳白色,半透明,具光泽。(3)幼虫。幼龄幼虫淡黄绿色,末龄幼虫体长4~6毫米,细纺锤形。(4)蛹。长3~4毫米,黄绿色。别名:苹果食心虫、桃蛀果蛾、桃蛀虫、豆沙馅、猴头果等。1.危害特点危害多种果树,苹果、梨、枣较严重。桃小食心虫只危害果实。被害果果面有针头大小的蛀(入)果孔,由孔流出泪珠状汁液,干涸后呈白色蜡状物。幼虫取食果肉形成弯曲纵横的虫道,虫粪留在果内呈“豆沙馅”状。幼果被害后,生长发育不良,形成凹凸不平的“猴头果”;后期受害的果实,果形变化不大。被害果大多有圆形幼虫脱果孔,孔口常有少量虫粪,由丝粘连。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7毫米左右,灰褐色。(2)卵。椭圆形,初产时为橙红色,渐变为深红色。(3)幼虫。初孵幼虫黄白色;老熟幼虫体背桃红色,体长约13毫米。(4)茧。分两种类型:一种为冬茧,即幼虫越冬时做的茧,冬茧圆形,稍扁,茧丝紧密;另一种为夏茧,即幼虫化蛹时做的茧,夏茧长纺锤形,茧丝松散。两种茧外都附着土粒。(5)蛹。长约7毫米,淡黄色至黄褐色,体表光滑无刺。别名:梨小蛀果蛾、桃折梢虫、小食心虫等。1.危害特点危害梨、桃、苹果、李、樱桃、山楂。春夏季节危害桃、李嫩梢,多从上部叶柄基部蛀入髓部,向下蛀至木质化处便转移,被害嫩梢渐枯萎,俗称“折梢”。夏秋季节危害梨树,幼虫危害果多从萼、梗洼处蛀入,早期被害果蛀孔外有虫粪排出,晚期被害多无虫粪。幼虫蛀入直达果心,高湿情况下蛀孔周围常变黑腐烂渐扩大,俗称“黑膏药”。苹果蛀孔周围不变黑。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5~7毫米,全体灰褐色无光泽。(2)幼虫。体长10~13毫米,头、前胸盾、臀板均为黄褐色,胸、腹部淡红色或粉色。(3)卵。长0.5毫米,椭圆形,稍扁,黄白色,孵化前变黑褐色。别名:桃斑螟、桃蛀心虫等。1.危害特点危害桃、柿、核桃、板栗、无花果等。幼虫主要蛀食果实,蛀道直达果心,果实表面的蛀果孔常被病菌侵入,腐烂变黑。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12毫米,翅展22~25毫米,黄至橙黄色。(2)卵。椭圆形,长0.6毫米、宽0.4毫米,初乳白渐变橘黄、红褐色。(3)幼虫。体长22毫米,体色多变,有淡褐、浅灰、浅灰蓝、暗红等色。(4)蛹。长13毫米,初淡黄绿后变褐色。(5)茧。长椭圆形,灰白色。1.危害特点李实蜂危害李树是在幼果长到黄豆粒大小时,幼虫蛀入果核内部危害,果内被蛀空,堆积虫粪,幼虫老熟后落地休眠。2.形态特征(1)成虫。体黑色,长5毫米,李树花期成虫羽化,在晴天上午常集结在树冠上方飞翔。(2)卵。乳白色。(3)幼虫。长10毫米,头部淡褐色,胸腹部乳白色。(4)蛹。乳白色,裸蛹。1.危害特点以幼虫蛀入树干进行危害,老熟幼虫蛀入木质部,虫道弯曲,多由上向下蛀食,木屑和虫粪堆积于树干基部。造成枝干萎蔫枯死、严重时全树死亡。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约28~37毫米,体黑色发亮,前胸背面大部分为光亮的棕红色或完全黑色。(2)卵。卵圆形,乳白色,长6~7毫米。(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42~52毫米,乳白色,前胸较宽广;身体前半部各节略呈扁长方形,后半部稍呈圆筒形。(4)蛹。体长35毫米左右,初为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前胸两侧各有一刺突。1.危害特点危害苹果、沙果、海棠、花红。危害皮层,隧道内为褐色虫粪堵塞,皮层枯死、变黑、凹陷。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5.5~10毫米,全体紫铜色,有光泽,体似楔状。(2)幼虫。体长15~22毫米,体扁平;头部和尾部为褐色,胸腹部乳白色;头大,大部入前胸。(3)卵。长约1毫米,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后逐渐变成黄褐色。卵产在枝条向阳面、粗糙有裂纹处。别名:苹果小翅蛾、小透羽。1.危害特点危害苹果、桃、梨、李、杏等果树。幼虫在树干枝杈等处蛀入皮层下,食害韧皮部,造成不规则的虫道,深达木质部,被害部常有似烟油状的红褐色的粪屑及树脂黏液流出,被害伤口容易遭受苹果腐烂病菌侵袭,引起溃烂。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10~18毫米,全体黑色并有蓝色光泽,外形极似蜂类。(2)幼虫。体长20~25毫米,头黄褐色,胸腹部乳白色中线淡红色。(3)卵。长0.5毫米,扁椭圆形,黄白色,产在树干粗皮缝及伤疤处。别名:朝鲜球坚蚧、桃球坚蚧、杏虱子。1.危害特点危害杏、李、桃、梅等核果类果树。终生吸取寄主汁液,受害后,寄主生长不良,虫口密度大时,使受害严重的寄主致死。2.形态特征(1)雌成虫。体近乎球形,初期介壳质软、黄褐色,后期硬化为黑褐色,表面皱纹不明显。(2)卵。椭圆形,长约0.3毫米,粉红色,半透明,附着一层白色蜡粉。(3)若虫。初孵时,体椭圆形,体背面上隆起,体长0.5毫米左右,淡粉红色,腹部末端有两条细毛,活动力强。(4)蛹。裸蛹,体长1.8毫米,赤褐色,腹末有一黄褐色的刺状突。腐烂病,俗称烂皮病、臭皮病,是我国北方苹果树重要病害。主要危害结果树,造成树势衰弱、枝干枯死、死树,甚至毁园。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发生普遍。症状:有溃疡、枝枯和表面溃疡三种类型。1.溃疡型在早春树干、枝树皮上出现红褐色、水渍状、微隆起、圆至长圆形病斑。质地松软,易撕裂,手压凹陷,流出黄褐色汁液,有酒糟味。后干缩,边缘有裂缝,病皮长出小黑点。潮湿时,小黑点喷出金黄色的卷须状物。2.枝枯型在春季2~5年生枝上出现病斑,边缘不清晰,不隆起,不呈水渍状,后失水干枯,密生小黑粒点。3.表面溃疡型在夏秋落皮层上出现稍带红褐色、稍湿润的小溃疡斑,边缘不整齐,一般2~3厘米深,后干缩呈饼状。晚秋以后形成溃疡斑。苹果锈果病又称花脸病,是国内检疫对象。在东北、西北、华北产区都有发生,以西北最为突出,陕西、晋中有些果园病株率高达60%~80%之多,辽宁以北部地区发生严重。锈果病主要表现在果实上,随不同苹果种类和品种及环境条件症状有明显的差异。1.锈果型晚熟品种如国光、鸡冠、青香蕉、印度等品种发生。果实上有5条与心室相对应的红褐色木栓化锈斑,由果顶沿果面向果柄呈放射状发展。病重时锈斑龟裂,甚至果皮开裂,果小畸形。2.花脸型多发生在海棠、沙果、槟子及西洋苹果中的早熟品种如红魁、祝光、金红等。病果着色前症状不明显,着色后表现着色不匀,形成红绿相间的斑块,如花脸状,有时果面凹凸不平。3.锈果花脸复合型某些中熟或中晚熟品种如红玉、元帅、倭锦等常出现以上两种症状类型的复合症状。着色前果顶或果面散生锈斑,着色后除锈斑外的部位着色不匀呈黄绿斑块。以上3种症状,以前两种为主。虽然上述各类症状在某些品种上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有时也会出现同一品种在不同条件下甚至同一株上有几种类型。锈果病除危害果实外,苗木和枝条也可受害,表现苗木矮小、叶片反卷、枝干发生锈斑或溃疡斑等症状。梨黑星病又叫疮痂病,是南北梨区发生普遍、流行性强、损失大的一种重要病害。从落花期一直危害到果实成熟期。梨黑星病可侵染梨树所有绿色幼嫩组织:花序、叶片、叶柄、新梢、芽鳞及果实等,其中以叶片、果实为主。最典型的症状是在病部产生明显的黑色霉层,故又有黑霉病之称。叶片受害多发生在叶背,长出黑色霉斑,叶正面为多角形或圆形褪绿黄斑;严重时,叶正反面都长满黑色霉层,致使叶片干枯而脱落。叶柄受害,产生圆形或长条状霉斑造成落叶。嫩梢发病,除形成条状霉斑外,后期皮层龟裂呈粗皮状的疮痂。果实受害,初期为淡黄色斑点,逐渐扩大长出黑霉,以后病部凹陷木栓化,停止生长呈畸形易脱落。葡萄霜霉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以辽宁、山东沿海地区及华北、西北等春、夏、秋冷凉多雨时发病较重。此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新梢、叶柄、花、幼果、果梗及卷须等幼嫩部分。叶片受害初呈半透明水浸状小斑,以后扩展成黄色至褐色多角形大斑,边缘不清晰;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白色霜霉层;发病后期病斑干枯,叶片早落。新梢、叶柄、果梗、卷须等受害初期呈水浸状,后变为褐色凹陷病斑;潮湿时有白色霉层产生;病重时新梢扭曲,甚至枯死。幼果被害呈深褐色变硬下陷,生有霉层皱缩脱落。苹果轮纹病又称粗皮病,是一种真菌侵染性病害。苹果树的枝干,在1~2年生枝的皮孔上形成凸起的小瘤状物,在3~5年生枝上有典型瘤状物,直径在0.3~3厘米不等,会以病瘤为中心形成近圆形至不正形的褐色病斑。患病部位与健康部位之间有较深的裂开,后期病组织干枯并翘起,在突起中央的周围出现散生的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呈粗皮状,故也有称之为粗皮病。越冬枝干瘤皮病斑中的病菌分生孢子器,具有不断产生孢子的能力,这就是侵染果实的病菌来源。梨白粉病分布较为普遍,近几年有发展的趋势。除危害梨树外,还危害桑、板栗、核桃等树木。此病多危害老叶,发生在叶背面。初期病斑为白色霉状小点,逐渐扩展为近圆形白色粉斑。每片叶上霉斑数目不等,数斑相连形成不规则形粉斑,甚至扩及全叶,上覆白色粉状物(分生孢子)。后期在白色粉状物上,长出很多初为黄色逐渐变为黑色的小点(闭囊壳),严重时造成早期落叶。叶斑多始自叶尖或叶缘,半圆形或不定形,红褐色,边缘色较深,病健部分界明晰。果斑近圆形,稍下陷,初淡褐后转黑褐,病斑扩大并联合成斑块,常渗出胶液,终至软腐脱落。潮湿时患部表面出现朱红色小点病症(分孢盘及分生孢子)。果梗和穗轴上发病处先产生淡褐色水浸状近圆形病斑,病部腐烂变褐色,很快蔓延至果粒,果粒变褐软烂;后期病粒及穗轴病部表面产生灰白色小颗粒状分生孢子器,湿度大时由分生孢子器内溢出灰白色分生孢子团,病果易脱落,病果干缩时呈褐色或灰白色僵果。枝蔓上发病,初期显水浸状淡褐色病斑,形状不定,病斑多纵向扩展成褐色凹陷的大斑,表皮生灰白色分生孢子器,呈颗粒状;后期病部表皮纵裂与木质部分离,表皮脱落,维管束呈褐色乱麻状,当病斑扩及枝蔓表皮一圈时,其上部枝蔓枯死。叶片发病多发生在叶缘部,初生褐色水浸状不规则病斑,逐渐扩大略成圆形,有褐色轮纹。全国各地,特别是在沿海、沿湖地区和排水不良的果园以及多雨年份,常严重发生。如果防治不及时,易造成大量落叶,减少营养的积累,影响花芽的形成。不仅削弱树势,当年减产,而且会影响第二年的结果,造成产量歉收。叶片上出现水溃状、淡黄色小斑,后扩展成红色圆斑,继而变成褐色,边缘较中心色深,边缘周围有半透明的淡黄色晕圈,边缘容易产生离层,形成圆形穿孔斑,几个病斑连在一起,穿孔形状呈不规则形;严重时一张叶片有几十个病斑,病叶提早脱落。果实受害后,产生油渍状褐色小点,以后病斑扩大,颜色加深,最后凹陷龟裂,以致腐烂。枝条初起出现水渍状,带紫褐色斑点,后来也凹陷龟裂。潮湿时,病斑上出现白色脓液。干枯时往往发生裂纹。枝条受害后,有两种不同的病斑,一种称春季溃疡,另一种则称为夏季溃疡。发生在上一年夏季生出的枝条上(病菌于前一年已侵入)。春季在第一批新叶出现时,枝条上形成暗褐色小疱疹,直径约2毫米,以后扩展长达1~10厘米,宽度多不超过枝条直径的一半,有时可造成枝枯现象。春末(开花前后)病斑表皮破裂,病菌渗出,开始传播。多于夏末发生,在当年的嫩枝上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暗紫色斑点;以后病斑变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边缘呈水渍状。夏季溃疡的病斑不易扩展,并且会很快干枯,故传播作用不大。苹果小叶病发生后,表现为病枝春季发芽较晚,抽叶后生长停滞,质厚而脆,叶色浓淡不均且呈黄绿色,病枝节间短,叶缘向上卷,叶片细小且呈簇状。苹果小叶病是由于树体锌元素含量不足引起的生理病害,因此,多采用补锌的方法来防治。但是苹果小叶病不仅仅是由于锌元素含量不足引起的,不合理的修剪措施,如去枝不当、重环剥等也能引起小叶病。苹果黄叶病又名黄化病或缺铁失绿病,是由于缺少铁素引起的生理病害。在pH高的果园普遍发生。从新梢的幼嫩叶片开始,叶肉先变黄,叶脉保持绿色,呈绿色网纹状;后期全叶变成黄白色,叶焦枯;最后全叶枯死、早落。苹果缩果病,我国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尤以山地和沙质偏碱果园发病较多。近年来,部分果园偏施氮肥,营养失调,缩果病呈上升危害趋势。苹果缩果病主要表现在果实上,严重危害时,枝叶上也有症状表现。病果从落花到采收期均可发生,依品种和发病早晚常表现为三种类型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幼果期。发病初期幼果背阴面出现近圆形水浸状斑,褐色,皮下果肉组织也变褐枯死。病部干缩凹陷,果实小而畸形,果肉质地坚硬,重病果常提前脱落。落花后20天至采收前均有发生,生长后期较多。果肉发生水渍状病变,很快变为褐色,海绵状,并从萼筒基部沿果线扩展,使细胞木栓化。多呈条状分布在果肉任何部位,果面略有凹凸不平。幼果期发病,果小而畸形,易脱落。1.锈斑型常发生在元帅等感病品种上,果实扁圆形或长筒形,沿果柄周围果面变褐,形成细密横形条斑,锈斑干裂。2.簇叶型枝叶发病在初夏,当年生新梢上常发生由上往下的枝枯型。有时在春季发芽时,叶芽不能萌发或发出纤细枝条,丛生呈帚枝型。有时也可导致新梢节间缩短,叶丛生,窄小质脆。苹果缺钙症(苦痘病、痘斑病),叶尖或叶缘变黄、焦枯坏死,植株早衰,嫩叶先沿中脉及叶尖产生红棕色坏死区,逐渐扩大;缺钙严重时,枝条尖端以及嫩叶似火烧状斑坏死,并迅速向下发展,致使许多小枝完全死亡。缺钙果实在成熟期和贮运期间症状明显。发病程度与品种有关,以国光、新红星为重。病果胴部、下部出现圆形、稍凹陷的变色斑。绿色或黄色果面以皮孔为中心呈深绿色,红色果面以皮孔为中心呈暗红色,周围有紫红或黄绿色晕;果皮下面的组织坏死,变褐色,呈海绵状,深3~5毫米,一个病果可能出现几个至数十个痘斑,病组织味微苦。 -
报告果树基础知识
出版时间:2015我国地大物博,从南到北气候条件差异较大,造成果树种类繁多,特性各异,各地都有较适于当地生长的果树种类。为了果树研究者和生产者更好地指导各地果树生产,果树通常采用两种分类方式。一是植物学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植物系统分类法进行分类,比较严谨,它要求了解果树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这种分类方法对果树的引种、选种、育种和一些野生果树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二是园艺学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生物学特性或生态适应性,对栽培特性相近的果树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虽然不如前一种分类方法严谨,但对果树生产栽培具有实用意义。对果树学习者来说,两种分类方法都应很好掌握,特别是掌握园艺学分类方法对今后从事果树生产栽培有很大帮助。一般在栽培中,分类到科即可,有时也分类到种。1.根据冬季落叶情况分类(1)落叶果树。于秋季集中落叶,多为北方树种,如苹果、核桃、桃、李、板栗、葡萄等。(2)常绿果树。不集中落叶,多为南方树种,如柑橘类、荔枝、龙眼、枇杷、杨梅、芒果等。2.根据植株形态特性分类(1)乔木果树。树体高大,有明显主干、明显主枝,地上部结构较为明显,如梨、银杏、山楂、橄榄等。(2)灌木果树。树体相对矮小,无明显主干,分枝性强,萌蘖性强,如树莓、醋栗、蓝莓等。(3)藤本果树。枝条藤状,一般多用棚架栽培的方式,如葡萄、猕猴桃、罗汉果等。(4)草本果树。属于草本植物的果树,如草莓、菠萝、香蕉、番木瓜等。3.根据果实结构分类(1)仁果类。属蔷薇科,果实由子房和肉质花托共同组成,假果、果肉厚、种子小且多,食用部分主要为花托,果实大多耐贮运,鲜果供应期长,如苹果、山楂、梨、木瓜、枇杷等。(2)核果类。属蔷薇科,果实主要由子房发育而成,真果、内有核,一般一枚,核坚硬,核内有种子,果实多柔软多汁,果皮较薄,不耐贮运,如桃、李、樱桃、芒果等。(3)浆果类。果实构造树种间差异较大,但这类果实富含汁液,大部分不耐贮运。如葡萄、猕猴桃、番木瓜、人参果、柿、无花果、树莓、蓝莓、草莓、君迁子等。(4)坚果类。果实外部多有坚硬外壳,内有种子,种子富含脂肪、蛋白质、淀粉等,食用部分为种子,果实含水量少,多为干果,耐贮运,营养价值极高。如腰果、核桃、榛子、板栗、阿月浑子等。4.根据果树生态适应性分类(1)寒带果树。如山葡萄、榛子、醋栗等。(2)温带果树。如苹果、李、杏、核桃、枣、梨等。(3)亚热带果树。其中又分为:①落叶性亚热带果树。如扁桃、无花果、石榴、猕猴桃等。②常绿性亚热带果树。如荔枝、柑橘类、龙眼、橄榄、杨梅等。(4)热带果树。其中又分为:①一般热带果树。如番荔枝、人心果、菠萝、香蕉、番木瓜等。②纯热带果树。如榴莲、可可、山竹、面包果、槟榔等。北方常见果树的植物学分类与主要形态特点如下。(1)普通苹果。蔷薇科,苹果属。乔木,一年生枝红褐色至黄绿色,顶端有少量绒毛。皮孔明显,白色。花芽圆锥形,饱满;叶芽三角形,小;单芽互生。叶缘锯齿钝。果实多近球形,红色、黄色或暗绿色;果柄短,萼片宿存。(2)海棠。蔷薇科,苹果属。乔木,有多种类型,为半栽培种。各性状与苹果相似,但果实小于苹果,多为圆形或长圆形,果梗细长。果面黄或满红,萼片宿存。(3)沙果。蔷薇科,苹果属。乔木,各性状与苹果相似,果实扁圆形,果面黄或满红,果点稀,果梗短,萼片宿存。(4)山定子。蔷薇科,苹果属。乔木,枝条较苹果细,芽小。果很小,果梗细长。(5)秋子梨。蔷薇科,梨属。乔木,幼树多刺,一年生枝绿或黄绿,老枝灰黄色或黄褐色。叶边缘有刺,芒状锯齿。果多近球形,黄色或暗绿色;果柄短,萼片宿存。(6)西洋梨。蔷薇科,梨属。乔木,枝条直立,有的品种有刺。枝条灰黄色或紫褐色,叶缘为圆钝锯齿或全缘。果梗粗短,萼片宿存多内卷。(7)沙梨。蔷薇科,梨属。乔木,枝条直立,叶片宽大,阔卵形;果实多圆形,少数为长圆形或卵形,萼片一般脱落,少数宿存。(8)白梨。蔷薇科,梨属。乔木,一年生枝多紫褐色,幼叶多紫红色或棕红色,叶缘有尖锐锯齿。果实多倒卵形或圆形,黄色或绿色;果梗长,萼片脱落或半脱落。(9)普通桃。蔷薇科,桃属。乔木,树皮暗红褐色,老时粗糙呈鳞片状。嫩枝细长,无毛,向阳面多为红色。芽为钝圆锥形,外被短柔毛,复芽。叶片披针形。果实圆形或扁圆等,有毛或无毛。(10)山桃。蔷薇科,桃属。乔木,树干光滑,枝细长,果实圆形,不能食用,成熟时干裂。(11)中国李。蔷薇科,李属。乔木,叶为倒卵圆形,锯齿细密,叶面有光泽,无毛。果实圆形或长圆形,顶端稍尖,果皮有黄色、红色、暗红色,果粉厚。(12)普通杏。蔷薇科,杏属。乔木,树皮黑褐色,有不规则裂纹,一年生枝浅红褐色,有光泽。叶片卵圆形或阔卵圆形,先端渐尖,叶缘锯齿细而钝。果实有圆形、扁形等,果面具短茸毛。(13)辽杏。蔷薇科,杏属。乔木,嫩枝绿色或浅褐色,叶片卵圆形或宽椭圆形,叶缘锯齿细而深,为重锯齿。果个小,近圆形,黄色,有红晕或红点。(14)山楂。蔷薇科,山植属。乔木,树皮粗糙,灰色或褐色,有刺或无刺。当年生枝条紫褐色或暗褐色,无毛。叶片宽卵形,先端短而渐尖,叶面有光泽,叶背有疏生短柔毛。果实近球形,深红色,有浅色斑点。(15)山里红。蔷薇科,山植属。灌木或乔木,树皮较粗糙,有刺,当年生枝条灰白至褐色。果个小,圆或扁圆形,果皮鲜红色;果点灰白明显。(16)甜樱桃。蔷薇科,樱桃属,也称大樱桃、洋樱桃。乔木,枝干灰褐色,枝条粗。叶大而厚,灰绿色或暗绿色,卵形或倒卵形,有细锯齿,叶柄长。果个大,红、黄或紫红色。(17)酸樱桃。蔷薇科,樱桃属。灌木或乔木,枝干灰褐色,枝条细而密。叶小而厚,灰绿色或暗绿色,卵形或倒卵形,有细锯齿,叶柄长。果个中大,红或紫红色。(18)毛樱桃。蔷薇科,樱桃属。灌木,枝、叶、果均被短绒毛。叶小,倒卵形或椭圆形,叶面有皱纹,叶缘有粗锯齿。果个小,呈圆形或柳圆形,果梗极短。(19)欧李。蔷薇科,樱桃属,又称钙果。灌木,枝条细、无刺,叶片呈倒卵圆形。果实有圆形或扁圆形等,有红色、黄色、紫色等。(20)草莓。蔷薇科,草莓属。草本,叶为三出复叶,叶柄较长。果面为深红色、浅红色或朱红色。(21)果桑。桑科,桑属,又称椹莓。灌木或乔木,叶片互生。果实有长圆形、球形等,因品种不同有红、黄以及深紫红色之分。(22)树莓。蔷薇科,悬钩子属。灌木,枝有刺或无刺。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带有3~5片小叶。果实为聚合果,形状有圆头形、圆锥形和半球形等,颜色有红、黄、黑等。(23)葡萄。葡萄科,葡萄属。藤本,叶呈掌状,一般3~5裂,多数5裂,也有的全缘。果穗有圆锥形、圆柱形等。浆果的形状有圆形、长圆形、鸡心形和卵形等。(24)蓝莓。越橘科,越橘属。灌木,单叶,互生,叶有锯齿或全缘。花白色或粉红色,花萼筒状。果实小,多为蓝至黑色,也有红色。(25)醋栗。醋栗科,醋栗属,别名灯笼果。茎上有刺。叶掌状3~5裂,叶近革质有光泽,叶背面有密茸毛。果实绿色,近圆形,萼片宿存,成熟后的果实变成黄色或紫红色。(26)猕猴桃。猕猴桃科,猕猴桃属。老蔓及多年生枝灰色,树皮扭曲片状开裂,有微黄色皮孔。叶片膜质或纸质,叶卵圆形或长宽卵形,先端渐尖至急尖,叶缘有锐锯齿,有白色刺毛。果实卵圆形,绿色。(27)核桃。核桃科,核桃属。乔木,树皮灰白色,光滑,老树皮有开裂,嫩枝为绿色。叶为基数羽状复叶,全缘或有波状的粗浅锯齿。(28)榛子。榛科,榛属。灌木,多年生枝灰褐色,粗壮;一年生枝灰褐色。叶倒卵形,先端平截或凹缺,叶缘细尖锯齿。小枝、叶柄、叶下面和果苞被长柔毛。(29)板栗。山毛棒科,栗属。乔木,树干和多年生枝灰褐色,树皮粗糙有纵裂沟;一年生枝粗壮,灰褐色,先端有毛。叶长卵圆形或阔披针形,深绿色,叶面革质有光泽,叶缘粗锯齿。果皮有光泽或有少量白绒毛。(30)普通枣。鼠李科,枣属。乔木,树干和老枝浅灰色,片裂或龟裂,枝光滑无毛,有针刺。叶小,互生,为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叶柄短。果实长圆形,暗红色。(31)酸枣。鼠李科,枣属。灌木或乔木,枝干与枣相同,枝条有刺,幼枝灰色。叶细而小,卵圆披针形。果圆而小,红色。(32)无花果。桑科,榕属。乔木,叶片互生、革质,为圆形或倒卵形,掌状单叶5~7裂,叶面粗糙,叶背有锈色硬毛。果实有扁圆形、球形和坛子形等,果皮因品种不同有绿、红、黄以及深紫红色之分。(33)石榴。安石榴科,石榴属。灌木或乔木,嫩枝有棱,长成后则枝条圆滑枝先端呈针刺状。叶对生或丛生,质厚,全缘,长椭圆形或长倒卵形,先端稍尖,有光泽。果皮厚,红色或黄褐色等。在长期果树生产过程中,为了方便果树研究和果树栽培管理,人们把果树分为地上部和地下部两个部分。地下部是果树的根系部分,是果树的重要器官之一;地上部与地下部交界处称为根颈;地上部分由主干和树冠组成(图1-1)。图1-1 果树树体结构果树根系的功能之一是固定植株;功能之二是吸收养分、水分;功能之三是贮藏,尤其落叶果树中根系的贮藏作用最为重要;功能之四是合成激素,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促进成花,这些激素只有根能合成,其他部位不能产生;功能之五是繁殖。按照根系的发生和来源分为以下3种类型(图1-2):图1-2 果树根系类型1.实生根系是由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来的。具有主根发达,分布较深、较广,对土壤的适应能力强等特点,但生理年龄小,变异性大。如苹果、梨、杏等果树的实生根系都属于此类根系。2.茎源根系是用枝条繁殖时,茎上的不定根形成的根系。特点是主根不发达,分布较浅,生活力相对较弱,能保持母体性状,个体间差异不大。如葡萄、无花果、草莓这些用扦插、压条等繁殖方式得到的苗木所形成的根系都是茎源根系。3.根蘖根系在根段上萌发的不定芽发育成植株,与母体分离后成为独立个体形成根蘖苗。根蘖苗所具有的根系称为根蘖根系,特点与茎源根系类似。如山楂、枣、石榴等分株繁殖的个体所具有的根系都是根蘖根系。大多数果树是实生根系,由主根、侧根和须根3个部分组成。主根是由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来的,垂直向下生长,寿命最长。着生在主根上的粗大分枝为侧根,它与主根构成根系的骨架,称为主干根。而侧根上着生的较细的根称为须根,须根短而细,并且不同种类差异很大。须根一般在营养末期死亡,而未死亡的就可以发育成骨干根。须根根据功能和构造又可分为生长根、吸收根、过渡根和输导根四类。树干是指树体地上部的中轴部分,分为主干与中心干两部分。主干是指根颈到第一主枝之间的部分。它对树体起支撑作用,是根系与树冠之间输送水分和养分的通道,兼有贮藏养分的作用。主干是地上部最早形成的部分,一般进行一个生长季的加长生长,以后每年只进行加粗生长。中心干是指主干以上到树顶之间的部分,起维持树形和树势的作用。但有些果树树形只有主干,没有中心干。树体主干以上的部分称为树冠。它由骨干枝、结果枝组和叶幕构成。树冠的形状称为树形。树冠通常用冠高和冠径来描述。树冠上下缘之间的距离称为冠高,树冠东西和南北之间的距离称为冠径,从根颈或地面到树冠顶端的距离称为树高。衡量树冠一般以树高、冠径及骨干枝的数量、结构和分布作为指标。1.骨干枝是指构成树冠骨架的永久性枝。分为中心干、主枝和侧枝三级。骨干枝的数量、大小、着生状态、分布排列状况等决定树体形状、大小和结构,也是果树优质丰产的关键因素。2.枝组枝组又称为结果枝组。指着生在各级骨干枝上、有两个以上分枝的小枝群。是构成果树树冠和叶幕以及生长结果的基本单位。结果枝组因体积、结构、形态、姿势及着生部位等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在果树实际生产中,结果枝组有许多不同的名称。结果枝组以其体积大小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枝组;以其所含枝条多少和疏密程度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枝组;以其分枝情况不同分为多轴式和单轴式枝组;以其着生部位不同分为背上枝组、背下枝组和侧生枝组;以其着生方向不同分为直立枝组、水平枝组、下垂枝组和斜生枝组等。在整形修剪上按适当比例合理配置各类枝组是果树优质丰产的重要技术措施。3.辅养枝指着生在树冠中的非永久性大枝。在整形修剪过程中,根据果树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确定辅养枝的部位和数量,可以增加果树早期枝叶量,充分利用空间,辅养树体,同时可促进果树提早成花结果,实现早期产量。4.叶幕果树叶幕是指在树冠内集中分布的与树冠形态相一致的叶群体。适当的叶幕厚度和叶幕间距是合理利用光能的基础。多数研究表明:主干疏层形的树冠叶幕厚度50~60厘米,叶幕间距80厘米,叶幕外缘呈波浪形是较好的丰产结构。芽是花、叶、枝的原始体,是果树渡过不良环境和形成枝、花过程中的临时器官。与种子类似,可作为繁殖器官,形成新的植株。1.分类芽的分类方法很多,同一个芽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有多个名称。(1)依着生位置不同分为顶芽和侧芽。顶芽指着生在枝条顶端的芽;侧芽指着生在枝条侧面叶腋间的芽。(2)依芽的性质分为叶芽、花芽。叶芽指只具有雏梢和叶原始体,萌发后形成新梢的芽。花芽又分为纯花芽和混合花芽,纯花芽指萌发后只开花结果不抽生新梢的芽;混合花芽指萌发后先长一段新梢,再开花结果的芽。(3)依同一节上芽的数量分为单芽和复芽。一节上只着生一个芽称为单芽,如梨、苹果等;一节上着生两个以上的芽称为复芽,如桃、李等。(4)依芽的生理状态分为活动芽和潜伏芽。上一生长季形成的芽,在下一生长季能萌发的芽称为活动芽;而在下一生长季或连续几季不萌发的芽称为潜伏芽。(5)依芽在叶腋间的位置和形态分为主芽和副芽。着生在叶腋中央,较大且充实的芽称为主芽,主芽一般当年不萌发;着生在主芽两侧或上下方的芽称为副芽,副芽一般比主芽小。2.性质(1)芽的异质性。在芽的发育过程中,由于树体营养状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的芽在形态和质量上存在差异的现象,称为芽的异质性。(2)早熟性。一些果树新梢上的芽当年就能大量萌发并可连续分枝,形成2次或3次梢,这种特性称为芽的早熟性,如葡萄、枣、杏等。(3)萌芽力。一年生枝条上的芽能够萌发的能力称为萌芽力。萌芽力用萌芽率表示。萌芽率指枝条萌芽数占总芽数的百分率。(4)成枝力。枝条上的芽萌发后能抽生长枝的能力。成枝力用抽生长枝的数量多少表示,一般抽生长枝数2个以下者为弱,4个以上者为强。(5)顶端优势。枝条上部的芽萌发后形成的新梢生长势较强,称为顶端优势。向下生长势依次减弱,最下部的芽处于休眠状态。(6)干性。中心干生长势的强弱和维持时间的长短。(7)层性。中心干上的大枝成层分布的特性。枝是由芽抽生而来的。枝和由它长成的各级骨干枝构成树冠,其上着生叶、花、果。枝是果树的主要支撑器官、运输器官、繁殖器官和贮藏器官。枝的类型很多,生产上常按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分类:1.依枝条的年龄分为新梢、一年生枝、二年生枝和多年生枝。芽萌发抽生的枝条至当年落叶前被称为新梢,未木质化的新梢称为嫩梢;新梢秋季落叶后到第二年萌芽前被称为一年生枝;一年生枝上的芽萌发新梢后则此段枝条被称为二年生枝,以此类推。二年生以上的枝条也通常统称为多年生枝。2.依枝条抽生的季节分为春梢、夏梢和秋梢。枝条的年龄通常根据芽鳞痕来判断。芽鳞痕是由于芽萌发后芽鱗脱落形成的。而有些果树的新枝向前延伸的同时由叶腋间当年芽萌发产生分枝,我们称为各级次副梢。新梢叶腋间抽生的分枝称为副梢或二次枝,副梢再抽生的分枝称为二次副梢或三次枝,果台上抽生的为果台副梢。3.依枝条的性质和功能分为营养枝、结果枝和结果母枝。(1)营养枝。无花芽的枝称为营养枝,分为竞争枝、纤弱枝、发育枝、叶丛枝和徒长枝。普通营养枝生长中等,组织充实;徒长枝生长旺盛,节间长,枝条粗,但不充实;纤弱枝生长很弱,枝细。(2)结果枝和结果母枝。结果枝有两种,一种是着生花芽或混合芽的一年生枝;另一种是带有果实的新梢。结果母枝通常指具有混合花芽的一年生枝。结果母枝抽生的结果枝在当年结果的同时又形成混合花芽,成为来年的结果母枝,这种现象称为连续结果。果树是多年生植物,一生经历生长、结果、衰老和死亡的过程。在栽培上通常将果树分为幼树期、初果期、盛果期和衰老期4个年龄时期。从果树定植至第一次开花结果为幼树期。特点是进行营养生长,生长旺盛,枝条多直立生长,节间长,组织不充实,越冬性差。栽培任务是尽快扩大营养面积,调整好各级骨干枝,注意树体结构。从第一次结果到大量结果前为初果期。特点是前期仍然是营养生长为主,枝条多直立生长,随着结果量增多,逐渐转为侧向生长,长枝比例下降,中短枝增多。栽培任务是维持树体结构,缓和树势,增加花芽比例,及早进入盛果期。从大量结果到产量明显下降为盛果期。特点是离心生长基本停止,果实产量和果实品质达到一生中最高峰,新梢生长趋于缓和,花芽大量形成,此时稍不注意会出现大小年现象。栽培任务是处理好生长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既不衰弱树势,又能满足高产优质,尽量延长此期的时间。从产量、品质明显下降到树体死亡为衰老期。特点是结果量和果实品质明显下降,树势衰弱,骨干枝死亡。栽培任务是更新复壮,无改良价值的及时砍伐,补栽新树。果树的年生长发育随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出现生理与形态的变化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北方落叶果树一年中主要分为生长期和休眠期两个阶段。生长期指从果树春季萌芽到秋季落叶的过程。在生长期中,果树形态变化明显,如萌芽、展叶、开花和结果。休眠期指从秋季落叶后到来年春季萌芽前的这段时期。在休眠期时,果树形态基本没有变化。在一年中果树各器官在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都和一年中的气候变化相关,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气候性,这种果树器官随季节性气候变化而发生的外部形态规律性变化的时期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为物候期。了解果树的物候期对于制定果树的栽培管理措施十分重要。根系在年周期中没有自然休眠,只要条件适宜都可以生长。根的生长动态因果树种类、站穗组合、当年生长与结实状况、外界环境不同有所不同。根的生长是高峰还是低潮是以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见表1-1。时间物候期土层深度0~50cm50~100cm3~4月萌芽缓慢生长缓慢生长4~5月初花加快生长,度根数约60条加快生长,发根数约40条5~6月枝条生长、果实生长生长降低生长降低6~7月中旬秋梢生长、花芽分化发根约180条发根约20条7月中旬~8月秋梢生长、花芽分化发根数量降低发根数量降低8~10月长梢停长、采收基本不发新根基本不发新根10~12月落叶开始发新根约40条开始发新根约60条12~3月休眠根系停止生长根系停止生长表1-1 金冠苹果在不同物候期根系的生长动态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芽的结构息息相关,芽的结构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因为芽是枝、叶、花的基础。芽的生长发育包括芽的形成和芽的萌发两个阶段。芽形成包括芽原基出现期、鳞片分化期和雏梢分化期。芽萌发标志着果树休眠结束,生长开始。萌芽时,为满足雏梢分化和花器官发育,需要把大量营养物质输送到生长点。此时果树还没有制造营养物质,所以,主要利用的是贮藏的营养物质,因此,萌芽后抗寒力会显著下降。萌芽和萌芽早晚是综合作用的结果,休眠芽需刺激才能萌芽,早熟芽可多次萌发,晚熟芽一般集中在春季一次萌芽。温度也是因素之一,首先北方落叶果树需达到一定的低温量,而且春季温度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才可萌芽。此外,树体贮藏营养充足、空气湿度适当偏低和土壤通气良好都利于萌芽。果树芽萌发后开始进行新梢生长,至新梢顶芽形成为止。包括加长生长和加粗生长。1.加长生长加长生长是通过顶端分生组织分裂和节间细胞的伸长实现的。开始主要依赖上年的贮藏养分,之后进入旺长期时所需能量主要是当年叶制造的养分。之后进入缓慢生长期,生长速度逐渐降低和停止,转入成熟阶段。2.加粗生长加粗生长是由于侧生分生组织即形成层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和增大的结果。加粗生长一般略晚于加长生长,一直到落叶后才停止。多年生枝条只有加粗生长没有加长生长。1.叶的功能与分类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分的主要器官;也是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对常绿果树而言,叶片也是贮藏养分的器官。此外,叶片还具有吸收矿质元素的功能,因而可以进行叶面施肥(根外追肥)。果树叶片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单叶,如仁果类、核果类等;二是复叶,如草莓、树莓等;三是单身复叶,如柑橘类。2.叶的生长以单叶为例,包括叶原基分化出叶片、叶柄和托叶,叶片展开、叶片停止增大。果树单叶面积大小取决于叶片生长期和迅速生长期的长短。梨生长期为16~28天,苹果为20~30天,葡萄为15~30天。3.叶幕的形成不同的树种和品种,不同的树势和树龄,叶幕结构有所不同,但叶幕的结构及其在年周期内的动态是衡量果树丰产的重要指标。落叶果树的叶幕在春季萌芽后随着新梢的伸长、叶片不断增加而形成。合理的叶幕结构是全树总叶面积最大,而相互遮阳小。果树叶幕的疏密程度用叶面积指数来衡量,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有果树叶面积总和与土地面积的比值。多数果树的叶面积指数以3~5较适宜,叶面积指数太高,叶片过多而相互遮阳,功能叶比例降低,造成果实品质下降;叶面积指数太低,光合产物合成量减少,造成产量降低。4.落叶与休眠(1)落叶。落叶是果树进入休眠的标志。果树的叶片并不能永久生存而是有一定寿命的,在一定的生活期终结的时候叶片就会枯死脱落。树木的落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每当寒冷季节到来,全树的叶片同时枯死脱落,仅存秃枝;另一种是在春季新叶长出后,老叶才逐渐枯落,落叶不是集中在一个时期,从外表看来树木终年是绿的,因而称为常绿树,如荔枝树和柑橘树等。树木的落叶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原因是叶片经过一定时期的生理活动,细胞内积累了大量的代谢产物引起叶细胞功能衰退、衰老、直到死亡;外部原因是由于气候寒冷、水分供应不足等不良环境造成叶的枯落。植物体内存在植物激素脱落酸,能刺激叶片的脱落。随着秋天的到来,日照时间缩短,气温降低,脱落酸大量生成并很快转移到相关部位,促使叶柄基部产生脱离层,使叶片脱落。(2)休眠。果树整体或部分在某一时期生长和代谢暂时停滞的现象叫休眠。分为强迫休眠和生理休眠两种。强迫休眠是不利的环境条件引起的,生理休眠是由植物本身造成的。花原基形成,花芽各部分分化成熟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果树的生长点内开始区分出花(花和花序)原基时叫花的开始分化或花的发端。随之,花器各部分原基陆续分化和生长,叫花的发育。从花原基最初形成至各花器官形成完成叫形态分化。在此之前,进行的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一系列生理、生化转变叫生理分化,见图1-3。图1-3 果树花芽分化不同种类和品种的果树花芽分化时期很不一致,即使同一品种,甚至同一植株也因树龄、枝条类型和各种外界条件而有所差异。在一定条件下,花芽分化时期又相对集中和稳定。果树从开花以后,受精的果实在生长期间,体积、果径、重量的增加动态,可以分为3个时期:果实迅速生长期、果实缓慢生长期和果实熟前生长期。影响果实增长的因素包括:1.有机营养果实细胞分裂主要是原生质的增长过程,为蛋白质营养时期。这时需要有氮、磷和碳水化合物的供应。氮和磷除树体供应外,还可施肥加以补充;但幼果细胞分裂期合成蛋白质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只能由贮藏营养供应。因此,树体贮藏的碳水化合物可影响果实细胞分裂、影响细胞数量,进而影响果实的大小。2.矿质元素有机营养向果实内运输和转化有赖于酶的活动,酶的活性与矿质元素有关。3.水分果实内80%~90%为水分,含水量随果实膨大而增加,是果实体积膨大的必要条件。特别是细胞增大阶段,如果水分不足,影响果实体积增大,后续供水也不能弥补。水分也影响矿质元素进入果实,如干旱可引起果实缺钙。4.种子果实内种子的数量和分布会影响果实的大小和形状。如玫瑰香葡萄没有种子的果粒比有种子的果粒小得多,苹果、梨果实内没有种子的一面发育不良,果实呈不匀称形。 -
报告五、农药科学安全使用
出版时间:2015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使用农药应遵循下列规定:(1)农药使用者应当确认农药标签清晰,农药登记证号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号或者生产批准文件号齐全后,方可使用农药。(2)农药使用者应当严格按照产品标签规定的剂量、防治对象、使用方法、施药适期、注意事项施用农药,不得随意改变。(3)使用农药应当遵守农药防毒规程,正确配药、施药,做好废弃物处理和安全防护工作,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故。(4)使用农药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规定,按照规定的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施药,防止污染农副产品。(5)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6)使用农药应当注意保护环境、有益生物和珍稀物种。严禁用农药毒鱼、虾、鸟、兽等。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农药管理条例》第四十条第(四)项规定,不按照国家有关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使用农药的,根据所造成的为害后果,给予警告,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农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农药中毒、环境污染、药害等事故或者其他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不合理使用农药可能造成如下危害:(1)不合理使用农药会造成农作物减产、畸形甚至死亡。(2)不合理使用农药会使农产品降低品质甚至失去价值。(3)不合理使用农药会造成农业生态环境失衡。大量不合理使用农药将造成局部地区有益的生物种类减少甚至死亡,使自然界的生物链断缺,导致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恶化。(4)不合理使用农药也会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伤害。通过以下方式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影响:(1)农药使用者要根据病虫草防治工作的需要,优先选择环境友好型农药品种或农药剂型;(2)在使用前必须仔细阅读农药标签,了解药剂本身特点及注意事项;(3)在具体施药过程中要合理把握最佳防治适期与施药方式,做到合理控制施药量与用药次数。同时选用先进的施药器械,提高农药利用率,避免对非靶标生物造成为害。购买农药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小技巧:(1)根据作物的病虫草害发生情况,确定农药的购买品种,对于自己不认识的病虫草,最好携带样本到所在区(县)植保站向植保专家进行咨询。(2)仔细阅读标签,对照标签的基本要求进行辨别,最好查阅《农药登记公告》进行对照。(3)选择可靠的销售商。购买农药小技巧(4)选择有信誉、知名度的农药生产厂家的品种,使用农药新品种应该在当地通过试验、示范,证明是可行的。(5)对于大多数病虫害,不要总是购买同一种有效成分的药剂,应该轮换购买不同的品种。(6)要求农药销售者提供农药的处方单,购买农药时应索要发票,使用时或使用后如发现为假劣农药,应该保留包装物;出现药害,应该保留现场或拍下照片,并及时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有关部门反映,以便及时查处。购买放心农药,应参照以下原则:(1)选购农药首先要查看农药标签,无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无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生产批准文件、无产品质量标准的农药产品不能购买;(2)无产品质量合格证和检验不合格的农药产品不得购买;(3)过期而无使用效能的农药不得购买;购买放心农药(4)没有标签或者标签残缺不清的农药产品不得购买;(5)变质的农药产品不得购买。多数情况下田间一发生病虫害农民朋友就要打药,其实这一做法不一定正确。是否需要防治,必须全面考虑以下几点:(1)考虑经济上是否合算。投入的病虫害防治费用起码应该和挽回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相等才合算。若病虫害较轻,造成损失不大,施用农药反而增加生产成本,这时就不必进行药剂防治。(2)看病、虫的发生数量(或密度)。若发生数量较少或密度很低,也不一定要进行药剂防治。(3)考虑天敌和其他环境因素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如田间害虫数量较多,但天敌数量也很大,可以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造成经济损失较小,则不必施药。现代植保使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1)正确诊断。用药之前先对病虫草害进行正确诊断。(2)对症下药。根据病虫草害种类及其为害特点,选用农药种类和剂型。(3)适时施药。根据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抓住其薄弱环节,选择适当用药时间。(4)合理确定用药量和施药次数。不要盲目增加用药次数和随意加大用药量或提高浓度,否则会使作物发生药害,污染环境,并刺激其产生抗药性。(5)选择适当的用药方法。应根据具体条件选用适当的施药方法,提高防治效果。(6)交替轮换用药。选用作用靶标不同的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减缓抗药性的产生。(7)合理混用农药。合理混用可以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同时起到兼治增效的作用,还可以减少用药次数。植保信息获取途径确定农业病虫草害的施药适期应注意以下方面:(1)要在有害生物生育活动中最薄弱的环节施药。一般害虫处于幼龄期,对药剂抵抗力弱,也有很多病虫害生活习性中有着致命的弱点,这些都是施药的有利时期。(2)要在有害生物发生初期施药。(3)要在农作物抗性较强的生育期施药,这样才不容易发生药害。(4)要在农作物最易受病虫害侵害的时期施药。(5)要避免在天敌繁殖高峰期施药,这样可避免杀害大量的天敌,达到保护天敌的目的。选择施药时间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应选择好天气施药:田间的温度、湿度、气流、光照和雨露等因素都影响着施药质量。下大雨时作物上的药液被雨水冲刷,不但降低了药效,而且污染环境。刮大风时,药雾随风飘扬,使病菌、害虫、杂草表面接触到的药液减少,即使已附着在作物上的药液,也易被吹拂挥发、震动散落,大大降低防治效果;刮大风时易使药液飘落在施药人员身上,增加中毒机会;刮大风时如果施用除草剂,易使药液飘移,有可能造成药害。应避免在雨天及风力大于3级(风速大于4米/秒)的条件下施药。(2)应选择适宜时间施药:施药人员如果在气温较高时施药,农药挥发量增加,田间空气中农药浓度上升,加之人体散热时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农药经皮肤和呼吸道吸入量会增加,引起中毒的危险性增加。为避免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喷雾作业应避免在夏季中午高温(30℃以上)的条件下施药。夏季高温季节喷施农药要在10时前和15时后进行,对光敏感的农药选择在上午10时前或傍晚施用。此外施药人员每天喷药时间一般不应超过6小时。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是农药的一种,每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农药标签上都标明了其适宜的作物、施药时期、次数及浓度,使用时间要求严格,必须在适宜的时期使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一般植物生长调节剂必须在植株生长的关键时期使用。如赤霉酸喷施葡萄果穗能够起到保花保果、促进果粒膨大、增加产量,提高商品性状的效果。一般在开花后1周左右用赤霉酸处理果穗,处理时间晚,起不到保果效果,还易造成果实开裂。又如大棚栽培番茄采用2,4-D蘸花,既可防止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又可促进果实膨大,增加番茄产量。番茄蘸花的时间应在雌花花瓣完全展开,且伸长到喇叭口状时,用毛笔蘸药液涂到花柄上效果最好。番茄开花前蘸花,易抑制番茄果实的生长,形成僵果:开花后至幼果期使用,会降低保花效果,也易造成幼果开裂。施药人员应符合如下要求:(1)施药人员应身体健康,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具有安全用药及安全操作的知识,具备一定的植保知识。严禁老人、儿童、体弱多病者,以及经期、孕期、哺乳期妇女参与施药用药。(2)施药人员不得穿短袖上衣和短裤进行施药作业。施药人员施药时需要穿着防护服,厚实的防护服能吸收较多的药雾而不至于很快进入衣服内沾染皮肤。施药人员施药过程中切勿进食、饮水或吸烟。在工作状态严禁旋松或调整任何部件,以免药液突然喷出伤人。施药作业结束后,要用大量清水和肥皂冲洗,换上干净衣服,尽快把防护服洗干净并与日常穿戴衣服分开。农药常见的施用方法有:喷雾法、喷粉法、撒施法、泼浇法、灌根法、拌种法、种苗浸渍法、毒饵法、涂抹法、熏蒸法等。要准确计算农药制剂和配料用量,首先要仔细、认真阅读农药标签和说明书。农药制剂取用量要根据其制剂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单位面积的有效成分用量和施药面积来计算。商品农药的标签和说明书中一般均标明了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单位面积上有效成分用量,有的还标明了制剂用量或稀释倍数。如果农药标签或说明书上已注有单位面积上的农药制剂用量,可以用下式计算农药制剂用量:农药制剂用量[毫升(克)]=单位面积农药制剂用量[毫升(克)/亩6① 1亩≈667平方米,全书同。]×施药面积(亩)如果农药标签上只有单位面积上的有效成分用量,其制剂用量可以用下式计算:安全、准确配制农药,应遵守以下原则:(1)在开启农药包装、称量配制时,配药人员应戴必要的防护器具,孕妇、哺乳期妇女不能参与配药。(2)计算出制剂取用量和配料用量后,要严格按照计算的结果量取或称取。农药称量、配制应防止溅洒、散落。液体药要用有刻度的量具,固体药要用秤称取。量取好药和配料后,要在专用的容器里混匀。混匀时,要用工具搅拌。(3)不能用瓶盖倒药或用饮水桶配药;不能用盛药水桶直接下河取水。由于配制农药时接触的是农药制剂,有些制剂有效成分相当高,引起中毒的危险性大,在配制时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4)配制农药应在离住宅区、牲畜栏和水源远的场所进行,药剂随配随用,已配好的应尽可能采取密封措施,开装后余下的农药应封闭在原包装内,不得转移到其他包装中(如喝水用的瓶子或盛食品的包装)。(5)处理粉剂和可湿性粉剂时要小心,防止粉尘飞扬。如果要倒完整袋可湿性粉剂农药,应将口袋开口处尽量接近水面,站在上风处,让粉尘和飞扬物随风吹走。(6)喷雾器不要装得太满,以免药液泄漏,当天配好的,当天用完。(7)配药器械一般要求专用,每次用后要洗净,不得在河流、小溪、井边冲洗。农药混用应注意以下事项:(1)不应影响有效成分的化学稳定性。农药混用时有时发生化学变化,导致其有效成分分解失效。菊酯类杀虫剂和二硫代氨基酸类杀菌剂在较强碱性条件下会分解,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类农药对碱性也比较敏感。酸性农药与碱性农药混用后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从而破坏了其有效成分。(2)不能破坏药剂的物理性状。两种乳油混用,要求仍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分散性、湿润性、展着性能;两种可湿性粉剂混用,则要求仍具有良好的悬浮率及湿润性、展着性能。如果混配后药液中出现分层、絮结、沉淀等现象,则表明两种农药不能混用。(3)农药混用要讲究经济效益。除了使用时省工、省时外,混用一般应比单用成本低些。较昂贵的菊酯类农药与有机磷杀虫剂混用、较昂贵的新型内吸性杀菌剂与较便宜的保护性杀菌剂混用,都比单用的成本低。(4)注意混用药剂的使用范围。混用农药时,要明确农药混用后的使用与其所含各种有效成分单剂的使用范围之间联系与区别。混用农药必须在使用上有自己的特点,这样混用才有效果。农药混用不能先混合两种单剂,再用水稀释。一般是用足量水先配好一种单剂药液,再用这种药液稀释另一种单剂,以避免发生不良反应。这要看情况而定。微生物农药的有效成分一般为活性孢子,所以不能与化学杀菌剂混合使用,如果一起喷施,化学杀菌剂会杀死生物菌剂里的有效成分,降低药效发挥。但是微生物农药可以和多数化学杀虫剂混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混用,但是应合理混用。只有合理混用才能起到提高药效、避免药害的作用。生产上如要混合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必须充分了解混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促进、互补、拮抗)。例如,萘乙酸诱导的根比较粗短,而吲哚丁酸诱导的根比较细长,两者合理配合使用对扦插生根起到很好的促进和互补作用;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能促进细胞的增多,赤霉酸能拉长膨大细胞,两者混合使用,能起到减少生理落果、保花保果、加速幼果发育的作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部分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制剂,如多效唑·甲哌混剂为三唑类与季铵盐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混用,能抑制赤霉素的生物合成,使细胞的伸长受到抑制,起到了使小麦控旺长、抗倒伏、增加产量的效果。复硝酚钠·萘乙酸混剂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和生根,又能促进开花、防止落花落果,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在很多植物上都能使用,适用时期也较长。需要注意的是在不明确混用效果时,应严禁随意混用,尤其是两者酸碱度差异较大时更不可盲目混用。另外,植物生长调节剂混用后应尽快使用,以免长久放置影响药效。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其他农药混用必须在充分了解混用农药之间增效或拮抗作用的基础上决定是否可行。在不明确混用效果时,严禁将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其他农药随意混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其他农药混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药剂应现混现用。(2)药剂混用时,不经过试验不可随意改变其使用浓度。(3)混用的成分酸碱度差异较大时,不可盲目混用。如矮壮素等偏酸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4)抑制型植物生长调节剂避免与肥料及促进型农药混用。(5)植物生长调节剂与除草剂混用时,应考虑不能加重作物药害。(6)两种药剂使用时期不同,不可混用。(7)混用成分之间不能产生拮抗作用。其实毒性和药效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分别指不同的对象而言。毒性是指药剂对人畜为害程度;药效是指药剂实际用于防治病虫害的效果。这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既有一致的也有不一致的,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利用种衣剂拌种应注意以下事项:(1)选择国家定点农药厂生产的种衣剂型号,要购买有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登记证号及标准证书的产品。(2)运输种衣剂和使用包衣种子时,一定要有防护措施,要戴上口罩和专用手套,严防触及皮肤、眼睛等。如种衣剂溅到皮肤上,应及时用肥皂水冲洗,触及眼睛要用清水冲洗15分钟,误入口中,应送医院及时治疗。(3)种子包衣或播种时不能抽烟、吃东西、徒手擦脸和眼,包衣结束后要立即脱下工作服和防护用具,彻底清洗脸、手后方可饮食,以防中毒。(4)种衣剂、包衣种子及其器具在贮运中要妥善保管,以防人畜中毒和污染环境。(5)包衣种子只能用聚丙烯纺织袋或塑料袋包装、运输。袋子用后要妥善处理。(6)药的浓度要适当。如果浓度过大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种芽的根部肿胀、变形、扭曲,甚至发生药害。用户需根据当地种衣剂使用说明,严格按着说明书进行拌种,请勿随便改变种衣剂的浓度。做到精准施药主要把握两点:一是要严格按照标签说明用药,不随意加大药量;二是要有精准的量具,避免随意估计,模糊用药,尤其是在使用激素类农药时,要严格控制药量。每种农药都有一定的稳定性。稳定性弱的农药如果配好后不用,其中的有效成分就会在光照、高温或低温、久置之下分解,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选购施药器械应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作物的栽培及生长情况。(2)了解防治对象的为害特点、施药方法和要求。(3)了解防治对象的田间自然条件及所选施药机械的适应性。(4)了解所选施药机械详细信息,如所选施药机械在作业中的安全性,产品是否经过质量检测部门的检测并且合格,产品有无获得过推广许可证或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是否稳定,售后服务等。(5)了解打算购买的药械实际使用情况以作参考。根据防治面积、防治对象、防治区域的特点,配备的劳动力、机具使用的难易程度和要求的作业速度等,施药器械应满足下列主要农业技术要求:(1)应能满足农业、园林花卉、林业等不同种类、不同生态以及不同自然条件下对植物病虫草鼠害等的防治要求。(2)能满足不同植物、不同生长形态以及不同剂型农药的喷洒要求。(3)应能将液剂、粉剂、粒剂等各种剂型的农药均匀地分布在施用对象所要求的施药部位上。(4)使用的农药有较高的附着率、较少飘移损失。(5)机具应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较好的使用经济性和安全性。(6)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尽可能减少喷洒农药过程中对土壤、水源、害虫天敌以及环境的污染与损害。施药器械通常是按喷施农药的剂型种类、用途、动力配套、操作、携带和运载方式等进行分类,主要种类如下:(1)按施液量多少分类:可分为常量喷雾(>150升/公顷)、中容量喷雾(50~150升/公顷)、低量喷雾(5~50升/公顷)、超低容量(0.5~5升/公顷)喷雾机具等。低容量及超低容量喷雾机喷雾量少、雾滴细、药液分布均匀、工效高,是目前施药技术的发展趋势。(2)按施用的农药剂型和用途分类:可分为喷雾机、烟雾机、喷粉机、拌种机、撒粒机和土壤消毒机等。(3)按配套动力分类:可分为手动施药机具、小型动力喷雾喷粉机、大型悬挂、牵引或自走式施药机具和航空喷洒设备等。(4)按雾化方式分类:可分为液力式喷雾机、气力式喷雾机、离心式喷雾机、静电喷雾机和热力喷雾机等。(5)按操作、携带和运载方式等分类:可分为手动喷雾器、小型动力喷雾机具、大型动力喷雾机具等。(1)横喷杆式。这是常用的一种机型,喷杆水平配置,喷头直接装在喷杆下面。(2)吊杆式。在横喷杆下面平行地垂吊着若干根喷雾杆。作业时横喷杆和竖喷杆上的喷头对作物形成门字形喷洒,使作物的叶面、叶背都能较均匀地被雾滴覆盖。(3)气流辅助式。这是一种新型喷雾机,在喷杆上装有一条气袋,气袋下面对着每个喷头的位置开有一排出气孔。作业时由风机往气袋里供气,利用风机产生的强大气流,经风袋下方的小孔产生下压气流,将喷头喷出的雾滴带入株冠丛中,提高了雾滴在作物各个部位的附着量,增强了雾滴的穿透性,使其可穿入浓密的作物中。作业时喷雾装置还可根据需要调整前后角度,大大降低了飘移污染。每班次作业后,应在田间用清水仔细清洗药液箱、过滤器、喷头、液泵、管路等部件。清洗方法:(1)药液箱中加入少量清水,启动机具并喷完,反复1~2次。(2)下一个班次如更换药剂或作物,应注意两种药剂是否会产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药效或对另一种作物产生伤害。此时,可用浓碱水反复清洗多次,也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后,用0.2%苏打水或0.1%活性炭悬浮液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3)泵的保养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4)当防治季节过后,机具长期存放时,应彻底清洗机具并严格清除泵内管道内的积水,防止冬季冻坏机件。拆下喷头清洗干净并用专用工具保存好,同时将喷杆上的喷头座孔封好,以防杂物、小虫进入。(5)喷杆喷雾机应将轮胎充足气,并用垫木将轮子架空。(6)将机具放在干燥通风的机库内,避免露天存放或与农药、酸、碱等腐蚀性物质放在一起。热烟雾机是利用内燃机排气管排出的废气热能使农药形成烟雾微粒的烟雾发生机。热烟雾机按照移动方式可分为手提式、肩挂式、背负式、手推式等多种;按照工作原理可分为脉冲式、废气舍热式、增压燃烧式等形式。目前常见的是脉冲式烟雾机。选择热烟雾机的使用时间应注意以下事项:(1)热烟雾机的使用应避免晴天中午的高温时段。在晴天中午因日照的关系,植物叶片的温度高于周围空气的温度,会导致烟雾颗粒的“热致迁移”效应,农药微粒不能很好地沉积在植物叶片上。(2)热烟雾机最好在傍晚前后使用,使用后关闭棚室,让农药烟雾颗粒在棚室内充分飘散运动,均匀地沉积在植物各个部位。(3)热烟雾机在阴雨天可以全天使用。(4)因热烟雾机是一种空间处理技术,适合温室作物中后期病虫害防治,不适合作物苗期使用。使用热烟雾机应注意以下事项:(1)在作业结束、加药或中途需要停机时,一定要先关掉药液开关,等到烟雾机没有烟雾喷出时方可将发动机熄灭。(2)作业季节结束后,应放净燃油箱的燃油及药液箱内的剩余药液,将烟雾机保养后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场所。(3)当温室内温度较高或有明火时,切不可进行烟雾作业。(4)温室大棚使用热烟雾机时,应避免喷头直接对准植物叶片喷雾,采用对空放烟雾的方式。一是因为热烟雾机喷出的烟雾温度较高,烟雾机出口的温度可达60℃以上,如果作物叶片距烟雾机出口非常近,就有可能造成叶片灼伤;二是有机溶剂配制的烟雾剂,有机溶剂过量时也会造成植物药害。(5)采用热烟雾机时,操作人员应由内向外移动;也可以把烟雾机放置在门口,朝向室内喷射烟雾。(1)喷施农药前,施药人员应仔细检查喷雾器的开关、接头、喷头等处是否拧紧,药桶有无滴漏,以免漏出药液毒害人体、污染环境、产生药害。(2)喷施农药过程中,发生喷头堵塞、接头处滴漏等故障,应先用清水冲洗喷头、接头等处后,再予以排除。禁止用嘴吹喷头或滤网,也不能用金属物体捅喷头孔。(3)清洗。喷雾器停用后,要把药液桶、胶管、喷杆等部件的外表擦洗干净。多数农药对喷雾器都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尤其波尔多液腐蚀性很强。喷雾器停用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特别注意清除打气筒上的油垢和药液桶底凹部的泥土。(4)认真检查、保养喷雾器各个部件。要在螺丝固定的部位或者经常受到磨损的地方涂上甘油。要及时修配好损坏的部件,以便下次使用。要把喷雾器放在干燥通风的仓房,不可放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更不要露天存放。旧型喷雾器大都是多年前一些乡村级的小型加工厂生产的小型喷雾器,使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跑、冒、滴、漏”现象。使用旧型喷雾器容易造成以下为害:(1)旧型喷雾器喷头单一,雾化效果差,喷雾时容易造成药液大量流失,导致防治效果差,用药成本增加;雾化效果差也容易导致个别被喷施过农药的作物农药残留过高,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2)使用旧型喷雾器喷洒时容易造成农药飘移,给不需要施药的农作物造成损失。(3)旧型喷雾器质量低劣,使用寿命短。(4)旧型喷雾器对使用者存在安全隐患,威胁到人身安全。把喷头对着靶标直接喷雾就是定向喷雾,也称为针对性喷雾。此法喷出的雾流朝着预定的方向运动,雾滴能较准确的落在靶标上,较少散落或飘移到空中或其他非靶标上。精准施药技术是在研究田间病虫草害相关因子差异性的基础上,获取农田小区病虫害存在的空间和时间差异性信息,将农药使用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系统、传感器、计算机控制器、决策支持系统、变量喷头等装置进行有效结合,实现仅对病虫草害为害区域进行按需定位喷雾的施药方法。该技术实现了固定区域的定量施药作业,可以随各区域受害程度及其环境情况不同适当调整农药施用量,避免农药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精准施药防飘喷雾施药技术是采用新型雾化方式和改变喷雾流向的方法,利用防飘装置产生的特定轨迹的流向胁迫极易飘失的细小雾滴定向沉积,从而提高农药雾滴在作物上附着率的施药技术。主要有罩盖和导流挡板两种防飘喷雾技术。(1)罩盖防飘喷雾技术:分为两种。气力式罩盖喷雾是通过外加风机产生的气流改变雾滴的运动轨迹,如风帘、风幕、气囊等装置;机械式罩盖喷雾是通过外加罩盖装置,改变雾滴运动轨迹。(2)导流挡板防飘喷雾技术:在喷头的上风向处安装倾斜的挡板,改变雾滴流向;同时,在作业时挡板可以拨开冠层,使雾滴能更好地穿透,到达靶标的中下部。目前,防飘喷雾施药技术主要应用在大田作物病虫害防治。减少农药用量及施药次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把握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在关键防治时期用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防治夜蛾科害虫掌握在幼虫3龄以前用药,可提高防控效果。(2)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用药,避免在刮大风、下大雨时施药。(3)选择合适的药械,尽量做到均匀喷施。作物全生育期,如不控制同种农药的用药次数,会引起如下不良影响:(1)容易产生抗药性。(2)容易引起农药残留超标。使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时,要注意以下事项:(1)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时必须选择浇水或降水后土壤湿度较大时进行。干旱土壤墒情较差情况下防除杂草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干旱条件下要提前浇好“封闭”水,使田间墒情较好。(2)作物刚露头时不宜使用,在制种田、沙性土壤地块也不宜使用。(3)施药后24小时内遇到大雨,应及时补喷。(4)喷药后及时清洗喷雾器。(5)喷药后1周内不得从事农事活动,防止破坏除草剂药层。灭生性除草剂是一种非选择性除草剂,它对杂草和作物均有伤害作用。其特点是见绿杀绿,杀草速度快,2~3小时见效,3~4天内死亡,杀草不除根,药剂落到土壤上快速分解。所以使用灭生性除草剂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矮秆作物上施用要加防护罩,压低喷头,避免药液飘移。(2)对水时一定要用清水。(3)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4)用完后清洗干净喷雾器。2,4-D丁酯主要用于小麦田防治阔叶杂草,是一种活性很强的除草剂。西瓜、棉花等阔叶作物对2,4-D丁酯非常敏感,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药害事件的发生。因此喷施2,4-D丁酯的喷雾器要单独保管,即使清洗干净也不能再用于阔叶作物上的病虫草害防治,以免造成药害。在施用过程中要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压低喷头,加装防护罩,避免飘移到西瓜等周围敏感作物上造成药害。在蔬菜田使用除草剂要注意以下事项:(1)苗前用药:蔬菜田化学除草,多采用土壤处理。(2)均匀喷药:喷施时要经常摇动,保证均匀喷药,否则下层药液浓度过高,容易引起药害。(3)设施栽培减量用药:保护地等设施栽培的土壤温度高、湿度大、药效高,所以用药量应较露地蔬菜田减少20%~30%,以免蔬菜发生药害。(4)土壤湿润:在施用除草剂的过程中,要求地面平整、土粒细碎、湿润,这样不但可以保证施药均匀,而且可以给杂草萌发创造有利条件,使杂草萌发一致,从而达到一次用药杀死大部分杂草的目的,提高除草效果。(5)选用持效期短的除草剂:根据不同的蔬菜品种和生长期的长短,原则上应选用持效期适宜且短的除草剂为好,以减少除草剂残留污染的时间,确保食用安全。长残效除草剂的特点是除草效果好,杀草谱宽,用药量少,使用方便,用药成本低。其缺点是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一般可达2~3年,长的可达4年以上,在连作或轮作农田中极易造成对后茬作物的药害,减产,甚至绝产。常见长残效除草剂有莠去津、氯嘧磺隆、氯磺隆、甲磺隆、咪草烟、氟磺胺草醚等。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注意以下事项:(1)注意不能以药代肥:植物生长调节剂不能代替肥水及其他农业措施,即使是促进型的调节剂,也必须以充足的肥水条件才能发挥其作用。(2)不要随便改变浓度:农作物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要求比较严格,浓度过大,会造成农作物叶片增肥变脆,出现叶片畸形、干枯脱落,甚至全株死亡;浓度过小,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3)注意适时使用:要根据所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气候条件、药效持续时间和栽培需要,选择最佳使用时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投入。(4)不要随意混用:必须在充分了解混用农药之间的增强或抵抗作用的基础上,才能决定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混用或与其他农药混用是否可行,千万不要随意混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较复杂,应根据其作用特点选择适宜的施药方式,如茎叶喷雾、浸幼果、拌种、熏蒸等。施药方式正确,既能使植物生长调节剂起到好的调节效果、节省药剂,也有利于防止作物产生药害。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使用方式如下表。施药方式调节目的举例施药器械注意事项茎叶喷雾粮食作物、叶菜类蔬菜增产喷雾器配置圆锥喷头,均匀喷施叶片正反面植株矮化喷雾器配置圆锥喷头,均匀喷施叶片正反面棉花脱叶喷雾器配置圆锥喷头,均匀喷施叶片正反面浸(喷)瓜胎水果、茄果类蔬菜提高坐果率喷雾器或盛药器皿根据药剂特性,在幼果适当大小时浸蘸(喷雾)浸泡枝条插条生根盛药器皿仅使生根部位着药鲜切花保鲜盛药器皿将鲜花枝条基部插入浸泡药液定向喷果改善果形、着色喷雾器配置圆锥喷头,在果实生长适宜阶段均匀喷施果实果实催熟喷雾器果实采后均匀喷雾浸种或拌种提高种子发芽率盛药器皿使种子均匀着药抹芽、涂芽眼或幼芽葡萄打破休眠盛药器皿、毛刷使芽眼均匀着药烟草抑芽盛药器皿、毛刷使幼芽均匀着药熏蒸马铃薯抑芽热雾机将作物置于有熏蒸剂的空间、密闭熏蒸水果保鲜药剂自然挥发将作物置于有熏蒸剂的空间、密闭熏蒸表 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使用方法促进茎叶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赤霉酸、苄氨基嘌呤、羟烯腺嘌呤、烯腺嘌呤、芸薹素内脂、胺鲜酯。另外,复硝酚钠(钾)、三十烷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作物的茎叶生长。能诱导作物抗逆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芸薹素内脂、复硝酚钠、吲哚乙(丁)酸、萘乙酸、S-诱抗素、超敏蛋白等。这些产品使用后,能诱发植物的抗逆潜能,达到抗旱、抗寒、抗病等目的。例如,小麦苗期、扬花期和齐穗期,喷施芸薹素内脂,可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增加产量。在大豆幼苗期、初花期用芸薹素内脂叶面喷雾,可提高抗逆性。另外,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等植株矮化剂及氯吡脲也有一定的提高抗逆性作用。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调环酸钙、甲哌嗡、氟节胺、抗倒酯等生长延缓剂能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可抑制节间伸长而不抑制顶芽生长,有控制植物株高、缩短节间、增加茎粗,起到防止植物倒伏、调节株型的作用。能促进植物发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赤霉酸、吲哚丁酸、萘乙酸、苄氨基嘌呤、单氰胺等,抑制植物发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氯苯胺灵、抑芽丹、仲丁灵、二甲戊灵、氟节胺等。常见可以促进坐果或疏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萘乙酸、2,4-D钠盐、赤霉酸、氯吡脲、复硝酸钠、三十烷醇等。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使用时需按照农药标签的要求,严格控制施药时期、施药浓度和选择适宜作物及品种。否则起不到坐果与保果作用,反而可能会造成减产。不是所有的蔬菜、水果都需要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器官形成及采后贮藏运输的需求,可将蔬菜、水果分为需要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和可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两种类型。在生菜结球拳头大小时,把1克赤霉素粉剂分成6份,用酒精溶解后1份对水15千克均匀喷雾,可增产10%以上,并可提早成熟1周。注意结球不平均地块不要使用。不可以。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有调节作用,调节作用是双向的,既可以是促进作用,也可以是抑制作用,而肥料对植物主要是促进作用,是单向的。水溶性肥料随意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一方面,可能造成有效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药效或加重药害;另一方面,植物生长调节剂与肥料一起使用,其浓度很低,起不到应有作用,如果加大用量,会造成肥料浪费;而且使用方法和时间若不合适,不仅效果差,甚至产生相反效果或药害等问题。农业部规定,水溶肥料生产企业在申请肥料登记时,应书面承诺申请登记的水溶肥料产品没有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成分;禁止在水溶肥料标签上标注具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功效、夸大宣传产品功能等内容。对发现违规的,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和《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生产企业和经营者严肃查处。喷施活孢子生物制剂要注意水的温度、环境温度和湿度,以及用药前后化学杀菌剂使用的间隔期等因素。温湿度不合适,会影响孢子活性,抑制其萌发;喷施时间离化学杀菌剂间隔太近,化学药剂会杀灭活性孢子。冬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是指将杀虫剂、杀菌剂及叶面肥等混合后对水进行喷雾,该技术可通过一次施药达到防治病害、防治虫害、防早衰等多重目的,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实用技术。根据华北地区冬季、春季干旱少雨、温度略偏高的气候特征,“一喷三防”着重以防白粉病、麦穗蚜及防止干热风为主。当小麦抽穗至灌浆期,当小麦孕穗期至抽穗期,白粉病病株率达20%或病情指数达10以上,百株蚜量达500头以上,小麦就可以实施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冬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有以下3种配方:(1)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7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2)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7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80%敌敌畏乳油50毫升+磷酸二氢钾100克。(3)亩用30%己唑醇悬浮剂5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克+天达2116叶面肥50克。受药害的作物,按症状不同可分为急性药害、慢性药害和残留药害3种。(1)急性药害症状:急性药害发生很快,一般在施药后2~5天就会出现,表现为:烧伤、凋萎、落叶、落花、落果、卷叶畸形、幼嫩组织枯焦、失绿变色或黄化、矮化、发芽率下降、发根不良等。(2)慢性药害症状:农药施用后药害不马上出现,症状不明显,主要是影响农作物的生理活动。大多数表现为光合作用减弱、生长发育缓慢、延迟结果、着花减少、颗粒不饱满、果实变小畸形、产量降低或质量变差、色泽恶化等。鉴别慢性药害一般应与健康作物进行比较。(3)残留药害症状:是由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或其分解产物引起的。这一类的药害,主要是因为有些农药残留期较长,影响了下茬作物的生长。农作物产生药害主要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1)产品质量存在问题。包括在农药中添加国家禁用农药、未登记农药成分、农药有效成分含量或主要技术控制项目不合格,或农药产品中混有有害杂质等。(2)未按规定使用农药。如将灭生性除草剂用于农作物,或将农药施用于敏感作物上等;此外,擅自加大药量或重复施药、农药使用中飘移、喷雾器未清洗干净都可以导致药害的发生。(3)气候环境影响。如果农药使用过程中未考虑气温、土壤水分、农作物生长状态等因素,就有可能发生药害。(4)农药标签不规范。少数农药生产企业擅自扩大农药使用范围,在未经试验、示范的情况下大规模使用容易造成作物药害的发生。(5)残留期长的除草剂容易造成下茬作物药害。任何作物对除草剂都不具有绝对的耐性或抗性,而所有除草剂品种对作物与杂草的选择性也都是相对性的,在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与正确的使用技术时,才能显现出选择性而不伤害作物。在除草剂大面积使用中,作物产生药害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有的是可以避免的,有的则是难以避免的。(1)挥发与飘移:高挥发性除草剂(如2,4-D丁酯)在喷洒过程中,小于100微米的药液雾滴极易挥发与飘移,致使邻近的敏感作物及树木受害。而且喷雾器压力愈大,雾滴愈细,愈容易飘移。(2)土壤残留:有些除草剂在土壤中持效期长、残留时间久。这些除草剂易对轮作中敏感的后茬作物造成伤害,如玉米田施用莠去津,对后茬大豆、甜菜、小麦等作物有药害;大豆田施用甲氧咪草烟、氟乐灵,对后茬小麦、玉米有药害;小麦田施用氯磺隆,对后茬玉米、黄豆等作物有药害。(3)混用不当:不同除草剂品种间以及除草剂与杀虫剂、杀菌剂等其他农药混用不当,也易造成药害。此类药害,往往是由于混用后产生的加成效应或干扰与抑制作物体内对除草剂的解毒系统所造成的。(4)用药时期掌握不当:如在小麦3叶前或拔节后使用2,4-D丁酯,小麦容易出现药害;在玉米5叶期后使用烟嘧磺隆药害风险加大,等等。(5)用药量不当:除草剂应严格用量,药量少了,除草效果受到影响,药量大了容易出现药害。所以,当除草剂使用前应向植保技术人员或厂家技术人员咨询,确认无误后再使用,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用量。(6)药械性能不良或作业不标准:如多喷头喷雾器喷嘴流量不一致、喷雾不均匀、喷幅连接带重叠、喷嘴后滴等,造成局部喷液量过多,使作物受害。(7)误用:过量使用、使用时期不当或使用的除草剂品种不对都易产生药害,如在小麦拔节后使用百草枯或2,4-D丁酯,往往会造成严重药害。(8)除草剂降解产生有毒物质。(9)异常不良的环境条件(高温、低温、光照、土壤环境等)也可诱发药害发生。(10)人为破坏。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会产生药害。一般超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极易对作物造成药害,在不合适的时机或不利的环境条件下用药有时也会导致作物药害,此外,在没有登记的作物上使用,也极易产生药害。因此,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规定的登记作物、生长时期和使用方法施用,尤其不要擅自扩大使用范围。植物生长调节剂因种类和作用方式不同,产生的药害症状也是千差万别。常见的症状有根茎尖端膨大、新叶卷曲畸形、根茎叶生长停滞、果实畸形或裂果、落花落果等,重者影响作物产量、营养品质及口感风味。如缩节胺等使用不当,就会造成矮化;膨大剂使用不当,会造成果实品质下降,贮存期或货架期缩短。注意以下事项有助于避免药害发生:(1)坚持先试验后推广应用。(2)严格掌握农药使用技术。合理选用农药、称准农药剂量、配准农药浓度、掌握好施药时期、采用恰当的施药方法。(3)喷雾器专用。用过后彻底清洗喷雾器。(4)对某些蔬菜敏感的药剂要记清楚。农作物发生药害初期,可采取如下方式进行补救:(1)喷水淋洗。药害发生初期应喷洒清水2~3次,尽量把植株表面上的药物洗涮掉。同时由于大量用清水淋洗,使植物吸收水分较多,可以对作物体内的药剂浓度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轻药害的作用。(2)施肥补救。对于产生叶面药斑、叶缘枯黄或植株黄化等症状的药害,应迅速追施速效肥料增加养分,加速作物恢复能力。(3)喷药补救。针对导致发生药害的药剂,喷施能缓解药害的药剂。如喷洒植物细胞分裂素,可一定程度缓解因喷洒抑制或干扰植株生长的除草剂而产生的药害。产生抗药性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1)有害生物方面。当受到一定剂量农药作用后有害生物有的死亡,其中不敏感的个体则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当农药施用剂量增加后,大多数不敏感的个体又致死,存活下来的就是很不敏感的个体,并繁殖后代,这样的后代抗药剂就更强了。留下的抗药性后代产生的抗性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后天的,这些个体就繁殖了强抗药性的新种群。(2)农药使用技术方面。农药的使用剂量和浓度增加,直接影响抗药性增强;农药的剂型不适合,会降低药效,易使个体诱发产生抗药性;农药在菜上沉积、分布状况不均匀也会产生抗药性。有效避免或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实行综合防治,减少化学防治次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天敌生物;加强虫情预测预报,适时防治。把农业技术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单纯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的作法。(2)改换农药品种。害虫已经对某种农药产生了抗性,如果继续使用,不仅防治效果降低,加大用量提高防治成本,还会使害虫的抗药性进一步增强,而且会延误防治时机,造成更大的损失。这时最好的方法是停用原用农药,改换农药品种。改换的农药品种和原用的农药品种的作用机制必须有所不同,没有交互抗性。改换农药品种是克服抗药性的一个有效办法,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换后的农药品种连续单一使用也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因此必须注意适时更换农药品种。(3)农药的交替使用。在一个季节或一两年内使用一种或一类农药,然后再换用另一种或另一类杀虫(病)原理不同,没有交互抗性的农药。这样,两种(类)或两种(类)以上的农药轮换使用,就克服了单一、连续使用容易产生抗性的弊病。(4)农药的混合使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有不同杀虫(病)原理的农药混合使用,或再加入少量增效剂,既能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又能克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防止害螨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应采取以下措施:(1)选用对螨的各个生育期都有效的杀螨剂。成螨、若螨和卵往往同时存在,而卵的数量大大超过成螨,选择无杀卵作用的杀螨剂,害螨数量短时虽有下降,但不久群体数量又会回升,需再次施药。一种药剂连续多次使用,宜诱发害螨产生抗药性。(2)选在害螨对药剂最敏感的生育期施药。(3)选在害螨发生初期,种群数量不多时施药,以延长药剂对螨的控制时间,减少使用次数。一般持效期长的杀螨剂品种,1年内尽可能使用1次。(4)防治时不可随意提高用药量或药液浓度,以保持害螨种群中较多的敏感个体,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5)不同杀螨机制的杀螨剂轮换或混合使用。农药生产性中毒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1)配药不小心,药液污染手部皮肤,又没有及时清洗;下风配药或施药,吸入农药过多。(2)施药方法不正确,如人向前行左右喷药,打湿衣裤;几架药械同时喷药,未按梯形前进和下风侧先行,引起相互影响,造成污染。(3)不注意个人防护,如不穿长袖衣、长裤、胶靴,赤足露背喷药;配药、拌种时不戴橡皮手套、防毒口罩和护目镜等。(4)喷雾器漏药,或在发生故障时徒手修理,甚至用嘴吹堵在喷头里的杂物,造成农药污染皮肤或经口腔进入人体内。(5)连续施药时间长,经皮肤和呼吸道进入的药量过多;或安排劳力不当,在施药后不久的田内劳动。(6)喷药后未洗手、洗脸就吃东西、喝水、吸烟等。(7)施药人员不符合要求。(8)在科研、生产、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因意外事故或防护不严而发生中毒。施药人员农药中毒应遵循以下原则处理:(1)农药溅到皮肤上,应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更换污染物。如溅到眼里,至少用清水冲洗10分钟。(2)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施药,保持冷静,离开现场转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脱掉防护用品,用肥皂水冲洗污染部位,必要时携带农药标签就医。(3)如果当事人已经昏迷,旁人要协助急救。将病人侧卧,头向后,拉直舌头,使呕吐物顺利排出,保存农药标签并及时电话联系医院急救。当事人恢复后数周内不能使用农药,以防发生更严重的症状。中毒咨询电话:010-8313234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卫生与中毒控制所24小时服务电话);急救热线:所在地的120。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农药而发生的中毒叫非生产性中毒,造成非生产性中毒的主要原因包括:(1)乱用农药。如用高毒农药灭虱、灭蚊等。(2)没有妥善保管农药。如把农药与粮食混放,吃了被农药污染的粮食容易中毒。(3)用农药空瓶装油、酒或用农药包装品装食物等。(4)食用近期施药的瓜果蔬菜、拌过农药的种子或农药毒死的畜禽、鱼虾等。(5)施药后田水遗漏或清洗药械,污染了饮用水源。(6)有意投毒或因寻短见服农药自杀等。未用完的农药须遵循以下原则处理:(1)对没有用完的农药一定要单独放在闲置的房间里,并加锁保管好,远离儿童,切勿随心所欲地丢在一边。特别是不可与食物放在一起,因为如果瓶盖拧得不紧,有些液体农药极易挥发,会污染食物,引发食物中毒事件。(2)防止农药混放,防止药、肥混放。农药有的为碱性,有的为酸性,二者不宜放在一起。有的农民朋友把没用完的几种农药倒在一个瓶内,如果是性质不同的农药就会起化学反应,变质失去原来的药效。农药不要和碳铵放在一起,因为碳铵受热后起化学反应成为氢氧化铵,一遇农药,就会导致农药失效。存放农药还要把瓶子的盖盖好拧紧,妥善存放。(3)农药不得受潮和暴晒。农药应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液体农药受潮后,易成固体沉淀失效,粉剂状农药逐渐形成块而变质。农药也不可在阳光下暴晒,暴晒后可能引起爆炸。(4)对用不完的农药,一定要注意保质期,到保质期的不宜再存放。我国目前已禁止使用的杀鼠剂有氟乙酰胺、氟乙酸钠、毒鼠强、甘氟和灭鼠硅。目前我国批准登记允许使用的杀鼠剂中磷化锌为急性杀鼠剂;杀鼠灵、氟鼠灵、杀鼠醚、敌鼠钠盐、溴敌隆、溴鼠灵6种抗凝血杀鼠剂为慢性杀鼠剂;生物型杀鼠剂C型肉毒梭菌毒素和D型肉毒梭菌毒素介于急性与慢性之间。老鼠在自然界生存中生物习性最狡猾。一般在取食时先由低等鼠(体弱鼠)试吃,确认没有危险后高等鼠(大部分鼠)才开始取食。在灭鼠工作中人们往往有急于求成的心里,不顾鼠类的生物习性和家畜、人身的安全,人为选用剧毒鼠药。当低等鼠(体弱鼠)吃后马上死去,这就警告了大部分鼠不吃药饵,从而造成杀鼠效率低。此外,使用剧毒鼠药,当死鼠被家畜、猫、狗吃后也会产生二次中毒现象。因此,高效、安全、适口性好、无二次中毒的抗凝血杀鼠剂(溴敌隆等)便成为当前灭鼠的首选杀鼠剂。需要灭鼠的朋友,在购买鼠药时一定要到有经营杀鼠剂农药资格的农药经营部门去购买,在购买时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并认准是否属于国家批准使用的鼠药。切不可购买集贸市场上摊贩销售的鼠药,更不能购买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剧毒鼠药。科学灭鼠TBS灭鼠技术即围栏捕鼠系统,通过设置在围栏下的捕鼠桶捕获害鼠,它是一种纯物理灭鼠方式,可起到持续控鼠的作用,适用于不同环境农田。TBS灭鼠可采用封闭式围栏和篱壁式两种方式,北京市目前主要采用篱壁式布放方式。在地边设置篱壁式金属围栏(孔径小于1厘米),围栏地上部分45厘米,埋入地下部分15厘米,间隔5米埋设1个捕鼠桶,捕鼠桶上方围栏剪宽约5厘米孔。捕鼠桶内的害鼠要及时清理,以免影响捕鼠效果。毒饵站灭鼠技术是将毒饵投放在有开口的容器中,防止非靶标动物误食的一种安全灭鼠技术。毒饵站灭鼠具有安全、高效、持久、环保、经济五大优点,适于北京市农区所有环境应用。具体的投放方法如下。白地、露地、菜田:采用药带式布放方式,即沿地边、沟渠顺向布放毒饵站,毒饵站间隔20米,每个毒饵站投饵10~15克,相邻药带间隔30米。麦田:采用环状药带布放方式,沿地边10米、30米呈分别进行环状布放,毒饵站间隔20米,每个毒饵站投饵10~15克。林地、果园:采用环状药带布放方式,沿林地、果园周边环状布放毒饵站,毒饵站间隔20米,每个毒饵站投饵10~15克。山区、坡地:采用药带式布放方式,即每个沿坡坎底边顺向布放毒饵站,每个毒饵站投饵10~15克,毒饵站间隔20米。设施保护地:封闭园区采用环状和平行条带式相结合的布放方法。设施区采用平行条带布放方式,即沿设施后墙墙根带状布放毒饵站。办公区的厨房、厕所、库房采用环状布放毒饵站,沿厨房、厕所、库房内外墙根各布放一圈毒饵站,园区四边内沿墙根环状布放毒饵站,毒饵站间隔10~20米,每个毒饵站投饵10~15克;开放式园区采用平行条带式布放方式,即沿设施两个长边外缘各布放两排毒饵站,间隔10~20米,每个毒饵站投饵10~15克。减量控鼠技术是在保证防效的前提下,依据鼠害发生实际,通过改变投饵方式、增加毒饵间距和单堆投饵量以适当下调亩投饵量灭鼠技术,适用于低密度下药物灭鼠方式。减量控鼠技术的投饵方式是从均匀条带式投饵改变成现在的重点区域投饵,每亩投饵量已从原来100~150克小调到25~50克,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具体的投放方法如下。白地、露地菜田:采用药带式投饵法,即沿沟渠两侧顺向按5米间隔成堆布放毒饵,每堆投饵2~4克。麦田:采用环状药带投饵法,沿地边10米、30米布放2条环状药带,堆距5米,每堆投饵2~4克。林地、果园:采用环状药带投饵法,沿林地、果园周边布放一条环状药带,堆距5米,每堆投饵2~4克。山区坡地:采用药带投饵法,即沿每个坡坎底边投放一条药带,堆距5米,每堆投饵2~4克。设施保护地:封闭园区采用环状和平行条带式相结合的投饵方法。设施区采用平行条带投饵方式,即沿设施后墙墙根布放一个药带。办公区的厨房、厕所、库房采用环状投饵方式,厨房、厕所、库房内外沿墙根各布放一个环状药带;园区四边内沿墙根布放一个环状药带,堆距5米,每堆投饵4~8克;开放式园区采用平行条带式投饵方式,即沿设施两个长边外缘各布放一个药带,堆距5米,每堆投饵2~4克。农药废弃包装物主要包括农药箱、瓶、桶、罐、袋等。这些农药废弃包装物如果随意丢在田间地头,就会造成以下为害:(1)废弃农药包装中含有残留农药,一方面随着蒸发,残留农药会进入空气,对大气形成一定污染;另一方面随着雨水的冲刷,废弃农药包装物中的残留农药也会直接进入土壤和农作物,对环境生物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长期的和潜在的为害。(2)目前农药废弃包装中主要以玻璃瓶、塑料瓶、塑料袋、铝箔袋为主,这类农药包装废弃物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长期积累废弃农药包装物容易在土壤中形成阻隔层,造成土壤通透性和通气性差,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扩展。由于阻隔层阻碍了植株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废弃农药包装物就会间接导致田间农作物减产。(3)废弃农药包装物长期散落田间、地头,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而且农药玻璃瓶的碎片也容易导致作业人员和牲畜受到伤害。正确使用农药,可以有效防治农业病虫害,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但在农药使用过程中,也不要忽视废弃农药包装物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乃至公共安全存在隐患。在大力提倡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享受农药给病虫害防治方面带来巨大成果的同时,必须想办法避免废弃农药包装物导致的各种为害。农药用完后,盛药的空瓶、空桶、空箱及其他包装物上一般都会沾有农药,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中毒事故。因此农药废弃包装物一定严禁他用,特别注意不要用盛过农药的容器装食物或饮料,也不要随地乱扔或长时间露天堆放。有些农药包装物农药生产企业可以再利用,这些包装物可以由经营部门或生产企业统一回收;对回收价值不高的,要远离村庄处集中焚烧,焚烧时人不要站在火焰产生的烟雾中。目前北京市有关部门正在统一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使用者应把它们集中放在安全的地方保存,分批移送处理部门。处理部门会将农药废弃包装物送到指定单位,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使用农药发生纠纷时,所用农药的检验结果,对责任认定非常重要,因此送检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同时必须注意:未向有关部门投诉、使用者自行送检的,所送样品必须经过销售者认可、双方共同封样;或者自行送检的,所送样品必须经过销售者认可、双方共同封样,或者共同送样。已向有关部门投诉的,应由受理投诉的单位取样送检,所送检的样品必须与使用的样品生产批次相同。应根据使用产生问题的不同,确定检测项目。防效不好的,应重点检测有效成分含量。产生药害的,除有效成分外,还要测定农药辅助指标并同时分析该药剂是否含有导致药害的有害物质。投诉、举报违法经营或使用农药,应注意以下事项:(1)注意投诉一定要在有效时间内进行。我国的法律规定,消费者知道或者应该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超过1年的,其申请不予受理或者终止受理。(2)注意做好农药评判工作。由于农药是特殊的商品,在自己认为其购买的农药有问题时,在投诉前应当向当地农药管理机构申请判定农药标签是否合格。如怀疑农药质量有问题,可向农药检测机构申请农药质量检测,鉴定结果确实为假劣农药时,方可投诉。(3)举报人可通过来人、来函、电话、网络等方式,向农业、工商等职能部门举报违法经营、使用农药线索。 -
报告二 品种选择与茬口安排
出版时间:2015目前种植成功的品种主要分为两大系列,一是薄皮系列品种,二是厚皮甜瓜。品种选择标准要三看:一看外观、品质和市场;二看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三看对生长环境和管理水平的要求。要根据自己的设施类型、品种特性、管理能力选择适宜的品种,并搞好品种搭配。根据当地市场销售渠道和价格优势选择品种,根据种植模式、种植季节及管理水平选择优质、高产、抗性强的品种。设施保护地种植种类多种多样。瓜农以各自的技能和当地自身条件选择不同设施类型。总结归纳有如下几种类型。不选择没有在当地经过示范试验的品种,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减产纠纷。种子一旦出现问题,则错过种植季节,这就是农民常说的“有钱买籽,没钱买苗”的道理。尤其是早春栽培品种,其品种的耐寒性、耐弱光性、低温下的坐瓜率以及抗病性都是影响甜瓜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这些都是选择品种的关键。1 越冬日光温室型 温室后墙厚3米以上,边墙厚1.5米,地面下陷0.6米。双层草苫或棉被苫外加棚膜防雪。2 早春简易温室型 后墙较薄或是砖墙垒制外加草苫保温,用于抵制早春霜寒。3 春季大棚型 华北地区瓜农有的为提早瓜期,在大棚中再加一层或两层或三层(双层棚膜加小拱棚)内膜,用以保温防寒,促进瓜苗在早春寒冷季节生长。根据种植模式及设施类型,在确定定植期的基础上,选定适宜的播种期(表12)。一般深冬生产棚室内气温应该经常保持在12℃以上,在特殊的自然条件下,棚室内短期的最低气温也不要低于10℃。春大棚内,定植后由于外界的气候条件越来越好,故在短期的时间(在特殊天气环境条件下),棚内最低温度能够保持在8℃以上即可定植。适宜的播种期距定植期40天左右,苗龄3叶1心至4叶1心。嫁接甜瓜播种期应距定植期时间长一些。50~55天。设施类型日光温室简易温室春大棚特点土墙砖墙草帘后山墙土后山墙无内幕一层幕二层幕三层幕播种期10月下旬12月上旬12月下旬12月中旬2月中旬2月上旬1月中旬1月上旬定植期12月上旬1月中旬2月上旬1月下旬3月下旬3月中旬2月下旬2月中旬表12 北方区域主要设施类型的茬口安排 -
报告果树设施栽培
出版时间:2015果树设施栽培借助于一定的设施条件,人为创造不同于露地的环境条件来调节果品的成熟期,使果品提前或延后成熟上市,延长鲜果供应期,满足了消费者对淡季果品的需求。如草莓通过促成栽培、半促成栽培、露地栽培和抑制栽培,实现鲜果的周年供应。桃、杏、李、樱桃、葡萄大棚栽培可比露地栽培提前20~30天成熟,桃温室栽培较露地栽培提早60~100天成熟,杏、李、樱桃、葡萄温室栽培可比露地栽培提前45~60天成熟。经过延迟栽培,桃、葡萄可延迟30~60天成熟上市。目前,桃、杏、李、葡萄等树种均可实现当年定植、当年扣棚、翌年丰产,比露地栽培提早进入丰产期1~2年。生产实践表明,在设施栽培条件下,果实大小较露地栽培明显增大,这与果实生育期延长、肥水充足、管理精细有关;由于设施栽培密度大,前期覆盖率高,前期产量较露地栽培明显提高。如葡萄比露地增产1~2倍,桃比露地增产2~3倍。草莓促成栽培,春节前后第一茬果实采完后,花芽继续分化,可结二茬果,延长采收期;另外,草莓在果实发育期适当降低温度,可使果实明显增大。我国目前北方果树设施栽培的树种主要是桃、杏、李、葡萄、樱桃和草莓,这些树种的果品均不耐储运,通过设施栽培生产的果品处在淡季供应,价格较露地栽培高几倍至十几倍。调查结果表明:樱桃售价40~200元/千克,杏20~60元/千克,桃、葡萄、李12~20元/千克,草莓20~30元/千克。由于设施栽培保证了果树适宜的环境,可完全避免杏、樱桃、李、草莓等由于早春晚霜危害造成的严重减产现象。设施栽培还可防止樱桃、葡萄、杏等果树成熟期的裂果,以及果树的干热风、鸟害、雹灾、风害等自然灾害的危害。我国13亿人口,18亿亩耕地,人口不断增多,耕地不断减少,设施栽培在人工控制环境的条件下,生产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都能生产,如草莓、葡萄一年能结2~3次果,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设施栽培可以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做到立体化生产,如葡萄间作草莓可以做到上层果树不占地,下层草莓不占天。设施栽培可以改冬闲为冬忙,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各种环境因子可人为控制,只要创造出适合于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其生产基本不受地理纬度和果树自然分布的限制,如利用日光温室栽培番木瓜、柑橘,分别在山东、辽宁引种种植成功;欧亚种葡萄在高温多雨的南方地区利用避雨设施获得成功。国外果树设施栽培历史久远,17世纪法国已有柑橘的温室栽培,1886年日本冈山县进行了白玫瑰香葡萄的温室栽培。近20~30年来,随着果树新品种的研究、果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园艺物资材料和环境调控设备的改进以及人们对时鲜果品需求的增力口,世界各国果树设施栽培面积逐步增加。目前,日本、意大利、荷兰、加拿大、比利时、罗马尼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发展较多。其中,日本是世界上果树设施栽培面积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世界各国进行设施栽培的果树达35种,包括12种落叶果树和23种常绿果树,草莓面积最大,葡萄次之。近年来,桃、李、杏等核果类果树发展迅速,成为主栽品种。各国用于设施栽培的果树还有苹果、梨、无花果、枇杷和香蕉等。国外果树设施栽培的技术与应用研究已经涉及品种适应性与选育、设施功能与环境控制、生态模拟与驯化栽培、果品周年供应与绿色生产、生理生物学基础与靶体调控等方面。在环境调节与控制方面,已达计算机智能整体控制和专家系统相结合的先进水平,果树设施栽培已经呈现人工气候室的显著特征。日本的果树设施栽培面积大,设施种类及所栽培的果树种类也较多,栽培面积已达1.73万公顷,果树设施栽培的总面积已占果树生产总面积的6%,其中,草莓8800公顷,葡萄6200公顷。意大利目前有667公顷的桃和葡萄,桃大多数采用温室提早成熟,少部分延后到12月成熟,而葡萄大多数采用9月初大棚覆盖的延后栽培,一般推迟到圣诞节采收。英国果树设施栽培面积较少,以樱桃设施栽培面积较大,但果树工厂化栽培的研究最为先进。韩国目前已有果树设施栽培面积1200公顷。比利时的果树设施栽培主要以草莓为主。以色列的果树设施栽培主要以草莓、葡萄和杏为主,美国目前已注重果树设施栽培的发展。我国果树设施栽培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辽宁、北京、天津、黑龙江等地首先开始进行果树设施栽培的生产与理论研究。1978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园艺所开始利用日光温室进行葡萄栽培试验,获得成功后又在塑料大棚内试栽,也取得成功。我国果树设施栽培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迅速发展,80年代末期开始大规模连片生产,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随着日光温室的广泛应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的需求,果树设施栽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栽培技术不断改进,栽培体系逐步完善,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果树设施栽培的黄金发展时期。到21世纪初,中国果树设施栽培技术体系已经较为完善,基本步入了“积极发展、稳步提高、不断完善”的稳步发展阶段。目前,草莓、葡萄和桃等树种基本达到或超过露地栽培技术水平。随着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优新果树品种的引进和选育,树种由葡萄、草莓、桃和油桃迅速扩展到甜樱桃、中国樱桃、杏、李、柑橘等,其他如无花果、猕猴桃、石榴、人参果、火龙果等也有栽培。设施类型以日光温室为主,塑料大棚为辅。生产模式以促早栽培为主,延迟栽培为辅。设施果树栽培技术水平日趋完善。其中,草莓、葡萄、桃等的设施栽培技术基本达到露地栽培的技术水平。草莓的周年生产,葡萄、桃、杏、李、中国樱桃的“四当”生产(当年定植、当年促花、当年扣棚、当年丰产),以及基质栽培、起垄限根、预备苗、人工预冷、逆境增糖等果树设施栽培特有的工程技术体系逐步完善和应用。但甜樱桃的成功率和产量稳定性较差,其设施栽培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采用无休眠栽培技术,果品熟期调控出现实质性突破,2006年无休眠栽培桃树在山东省泰安获得成功,果品在春节前后上市,填补节日空白,经济效益非常高。设施果树生产地域范围广,优势产区逐步形成。全国设施果树总面积62000公顷,年产量107万吨。山东省设施果树总面积29000公顷左右,草莓7900公顷、葡萄2300公顷、桃4200公顷、樱桃(主要是甜樱桃)1490公顷、杏2020公顷,已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区域优势明显。辽宁省设施果树面积6500公顷左右,已形成营口地区葡萄保护地生产、丹东地区草莓保护地生产、大连与盖州地区桃树保护地生产的三大果树设施商品生产基地。河北省的果树设施栽培面积约5000公顷,保定地区是我国北方草莓生产基地,设施栽培面积在3300公顷以上;葡萄约400公顷,主要集中在抚宁、滦县和昌黎。天津、北京、河南、吉林、黑龙江等地设施果树栽培面积也较大。近年来,我国设施果树生产发展迅速,但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在设施果树基础理论和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环境智能控制、优质生产技术体系、配套措施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1.树种结构不合理树种结构不合理,缺乏设施栽培适用品种,品种单一。果树设施栽培树种结构不合理,草莓面积过大,葡萄和桃的面积较大,樱桃、杏、李、枇杷、柑橘和龙眼等发展缓慢,梨、苹果、柿、枣、猕猴桃和无花果等少有发展。因此今后要加强其研究工作,使果树设施栽培树种多样化。果树设施栽培品种基本上是从现有露地栽培品种中筛选出的,盲目性大,对其设施栽培的适应性了解甚少,甚至有些品种不适合设施栽培,因此,引进和选育果树设施栽培适用品种及专用砧木已成为当务之急。同时,我国果树设施栽培各树种普遍存在品种单一、早中晚熟不配套的问题,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严重影响了我国果树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和健康可持续发展。2.设施结构不合理设施结构不合理,缺乏设施栽培专用材料和设备,机械化水平低。目前,大多数果树设施仍沿用蔬菜大棚的结构,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设施类型单一,温室结构不合理,性能差,果树设施结构无针对性。主要表现为:设施结构老化,科技含量低,对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调控能力差,发展潜力有限;设施建造不规范,各地不能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设计建造,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与技术指导。此外,在我国设施果树生产中缺乏设施栽培专用设备,自动控制设备不配套,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劳动效率低,劳动效率仅为日本的1/5。设施生产装备是设施生产技术中的薄弱环节,对设施果树的进一步发展已经形成制约。3.缺乏配套的技术体系果树设施栽培是高度集约化、规范化的,任何一个栽培技术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栽培失败。目前,许多地方果树设施栽培成功与失败并存,个别地方失败率较高,特别在甜樱桃、杏、李等树种上问题较多。因此,深入研究不同地域设施栽培条件下果树各树种、品种的生长发育模式及适宜的环境指标,建立果树生长发育及其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式,进而提出适合不同树种、品种、不同地域的较为规范的设施栽培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模型,是实现果树设施栽培标准化生产的前提。4.产品质量差,产期过于集中当前,我国果树设施栽培中大多数情况下对果品质量重视不够,主要表现为经设施栽培后,果实含糖量降低、酸含量增加、风味变淡、着色较差、果个偏小和果实畸形率高等,除与种性有关外,还与栽培技术有很大关系。而且,目前我国果树设施栽培产期过于集中,如桃、杏、李和葡萄等主要集中在4~6月份成熟上市,大樱桃等主要集中在3~4月份成熟上市,而元旦和春节前除草莓外,其余北方落叶果树如桃、杏、李、葡萄和大樱桃等均不能成熟上市。5.果树设施栽培产业化程度低设施果树产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技术和高风险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走产业化发展之路。然而,当前我国设施果树生产分布范围广而分散,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程度低,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仅重视生产环节,对果品采后的分级、包装以及市场运作和品牌经营等不够重视,生产形式单一,以鲜食为主,并且还远没有形成产业化基础。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差,市场营销绩效差。1.加强设施果树专用品种选育培育或筛选适合设施栽培的新品种是今后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今后新发展的树种或品种选择的原则是需冷量低、树体矮化紧凑、自花结实、早丰优质、抗性强的品种,应注重国内外适合保护地栽培的优良品种的引进,同时对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国内外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试验,筛选出一批适合我国北方地区可控环境下栽培的专用果树品种(系)。2.改善设施结构,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强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设施结构和覆盖材料,即小型化、功能强、易操作、成本低、抗性强、适合设施果树生产的设施结构和覆盖材料,以尽快解决我国设施果树生产中设施结构存在的问题。加强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设施生产装备,提高机械化水平,进而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者工作效率。3.完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提高果品质量目前,我国果树设施栽培总体管理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果树设施栽培总体管理水平偏低的原因主要是综合配套技术研究滞后,技术推广工作薄弱,生产者技术素质普遍较低。为此,今后应在加强果树设施栽培技术研究的同时,加大推广力度,加强科技培训。重点普及先进适用的标准化配套技术,将优良品种、矮化密植、合理修剪、疏花疏果、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生物防治病虫及环境因素调控等技术组装配套,综合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提高果品的质量、产量和效益。4.推进果树设施栽培的产业化进程果树设施栽培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在适宜地区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各具特色的反季节水果商品基地,建立健全设施果树的良种选育、种苗繁育、区域性开发。在此基础上完善资源、信息、技术交流体系,实行集约化栽培、规模化经营,加强优质高档果品生产。以产品为基础组建龙头企业或协会,实行生产、商品化处理、运输、销售一体化经营体制。同时抓紧制定设施栽培水果商品质量标准,改进和提高果品分级、包装、装潢技术,实施果品预冷处理和冷链运输,实现果品增效增值。在解除自然休眠或未完全解除自然休眠或不让其休眠,就采取保温或加温措施,使其早开花、早坐果、早成熟,早向市场供应果品的栽培形式称为促成栽培。果树的促成栽培,是以提早成熟、提前上市为目的的栽培模式,保证了早春、初夏果品淡季鲜果的供应,葡萄、桃的日光温室栽培成熟上市期一般比露地栽培同品种提早40~60天,塑料大棚栽培提前20~30天。通过延迟物候期和采收期达到延迟上市的栽培形式称为延迟栽培。果树的延迟栽培,是以延长果品成熟期、延迟采收、提高果实品质为目的的栽培模式,既能生产出高品质果品,又可省去鲜果贮藏费用,提高鲜果货架期和降低果品成本,可获得较高的市场差价。利用晚熟品种延后采收,如牛奶葡萄在河北省宣化地区露地栽培时浆果成熟期为9月中旬,应用保护地栽培技术果实可延后至10月上旬采收。我国南方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葡萄的真菌病害严重,有的地方一年用药高达20多次,防治效果仍然不理想,给栽培管理造成很大困难,限制了葡萄的发展。采用了避雨栽培技术后病害减轻,从而减少了施药次数,提高了果品质量。避雨栽培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目前,我国果树设施栽培的模式中,以促成早熟栽培模式为主,避雨保护栽培模式次之,延迟晚熟栽培为辅。1.选择耐储运且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树种、品种如桃、草莓、樱桃、葡萄、杏、李等树种。促成栽培要选择极早熟品种,延迟栽培要选择晚熟品种。2.选择自然休眠期短、需冷量低的品种品种需冷量的大小是限制扣棚保温时期,从而限制成熟上市的重要方面。为保证果树早萌芽、早开花、早成熟、早上市,要重点选择自然休眠期短、需冷量低的品种。延迟栽培则要选择自然休眠期长、需冷量高的品种。3.选优良品种水果设施栽培主要是供人们鲜食需要,要求果个大、着色好、风味好、品质优、丰产的品种。4.选适应性、抗逆性强的品种设施栽培为果树生长发育提供了特殊的环境条件,有些条件具有促进作用,有些则为不利因素,如土壤容易盐渍化、空气湿度过大、容易滋生病虫害、光照不足等。因此,在品种选择时应考虑适应性和抗逆性,选择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的品种,尽可能减轻因品种选择不当而加剧不利因素的影响。5.选易成花、坐果率高的品种设施栽培要重视产量的提高,在品种选择中一定注意选用成花容易,花芽着生节位低,自花结实率高的品种,以保证获得理想的产量和效益。6.选树体紧凑、矮化的品种棚内空间有限,光照弱,但果树往往旺长,造成光照恶化和花芽难成,为便于管理,要选用矮生品种或矮化砧木,或树势中庸健壮,易于调控。果树通过自然休眠需要的低温时数称为需冷量,需冷量是用来描述果树通过自然休眠的量化指标。多数学者认为解除自然休眠的有效温度为0~7.2℃,不包括0℃,最有效的温度为6℃。低于0℃或高于7.2℃对打破休眠基本无效。落叶果树需冷量得到满足可顺利完成自然休眠,是进行下一个生长发育循环所必须经历的重要阶段。如果需冷量不能得到满足,植株不能正常完成自然休眠全过程,必然引起生长发育障碍,主要表现在萌芽迟且不整齐,花期延长,坐果率降低或绝产。落叶果树不同树种、品种间需冷量差异明显。如果达不到果树需冷量,或没有通过自然休眠,即使扣棚保温,给予生长发育适宜的环境条件,果树也不会正常萌芽开花,有时尽管萌芽,但往往萌芽迟、开花不整齐、花期长、坐果率低。因此,需冷量是决定升温时间的首要依据。如何使果树尽早通过休眠或打破休眠,是实现早上市的关键性技术。人工打破休眠的方法主要有调温处理、石灰氮处理和赤霉素处理。1.调温处理采用常规调温处理法和制冷调温处理法。(1)常规调温处理法。从果树落叶后,温室要覆膜,盖上草帘,白天把草帘放下,夜间拉起草帘并打开放风口以降低温度,尽可能使温室温度保持在0~7.2℃,完成了需冷量便可以升温,此方法可提早升温15~20天。(2)制冷调温处理法。在果树自然落叶前15天左右,将叶片摘除,覆盖薄膜,加盖草帘,安装制冷机,强行制冷,将棚内温度保持在0~7.2℃。此方法可提早升温30~40天。2.石灰氮处理石灰氮[Ca(CN)2]化学名称为氰氨化钙。不同树种经石灰氮处理后,打破休眠的天数不同,如桃树可打破休眠5~7天,葡萄可打破休眠15~20天。(1)20%石灰氮浸提液的提取。每1kg石灰氨需加40~50℃的温水5千克。使用时,将石灰氮和温水放入桶或盆中溶解,并不停地搅拌,静置1小时后,将上层澄清的液体取出,即为20%的石灰氮浸提液。(2)处理时期和方法。石灰氮打破休眠处理的适期应在自然休眠结束前(依据石灰氮对不同树种打破休眠的天数而定)。处理方法用毛笔蘸取药液涂抹葡萄芽眼,处理后3~5天后可升温。石灰氮不仅具有打破休眠的作用,而且还具有促进萌芽的作用。3.赤霉素处理喷赤霉素是日光温室草莓打破植株休眠,促进生长的关键技术,详见草莓保护地栽培部分。调温处理、石灰氮处理和赤霉素处理均可提早升温,使果实提早上市,但作用机理不同:调温处理是人为创造低温条件,使果树提早进入休眠期,提早结束休眠,需冷量不变;而石灰氮处理、赤霉素处理则是使需冷量降低。果树设施栽培密度大,由于设施内空间所限,要求树体矮化紧凑。但棚室内高温、高湿环境和生育期长易导致树体旺长,因此,如何控制树冠大小成为果树设施栽培的一项关键性技术。1.选用矮生品种、矮化砧木如桃的矮化砧为毛樱桃。2.化学控制核果类果树控冠最有效的药剂为多效唑。如桃在6月底、7月底各喷一次800~1000毫克/升多效唑,可明显地控制树冠,促进成花。3.修剪技术如桃树在温室栽培条件下,一般果实在4月份采收,此时枝叶量很大,如果不采取控冠措施,树冠必定郁闭。控冠修剪技术要点:采果后每株树保留100~150片叶,叶片主要分布在较弱的枝条或下垂枝上,其他枝条留橛(留1~2厘米小橛)修剪。4.限根技术通过调节设施果树根系的分布、类型和生长节奏,可以较好地控制地上部的生长发育。限根主要是限制根系垂直生长,控制强生长根的发生和数量,引导根系向水平方向生长,促进吸收根的发生。水果的设施栽培多数树种可实现“当年定植、当年升温、次年结果”,需采取多种措施,包括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化学调控等,促进大量优质花芽形成,花芽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坐果率及产量。1.影响花芽质量的因素(1)树体营养水平。尤其是秋季营养对花芽质量影响很大,树体营养面积不足,树体过小,会影响花芽分化的数量和质量。(2)旺长。营养生长过旺,大量的营养用于枝叶生长,对花芽的发育不利。(3)枝条密度。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枝条生长不充实,花芽形成不良。2.提高花芽质量的措施(1)加强管理,提高树体营养水平。在旺盛生长季节(6~8月),适当控制氮肥,控制灌水,防树体旺长。在秋季增施磷钾肥和叶面肥。秋季每隔10~15天向叶面喷一次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加强病虫防治,以防叶片早落。(2)控制旺长。夏季修剪:重点在6~8月,疏除徒长枝、过密的旺枝;对较旺的枝条可通过拉枝、枝、拿枝等技术改变其顶端优势,控其旺长。化学控制:在6月底、7月底各喷一次800~1000毫克/升多效唑,可控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形成。(3)调整枝条密度,促进枝、芽充实。6~9月疏除密挤枝、旺长枝,保留中庸健壮枝,改变枝条的角度,使其充分见光。1.影响坐果率的因素(1)花芽质量,修剪时留壮果枝、花芽质量好的枝。(2)休眠不足,未满足需冷量而进行升温。(3)扣棚后升温过快、温度过高,导致花器发育不良。(4)花期温度高,导致柱头干枯,不易受粉。(5)花期湿度大,导致花粉粒粘在一起,不易散发,花粉吸水破裂。(6)花前后虫害,主要是蚜虫危害,要高度重视。(7)花期授粉不良,没有满足授粉条件。(8)花后旺长,落果严重。2.提高坐果率的措施(1)提高花芽质量(见上文)。(2)保证休眠充足,根据不同品种的需冷量,确定适宜的扣棚时间。(3)扣棚升温后后,根据不同树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严格按照模拟温度管理。(4)花期温度,如桃22℃,葡萄28℃。(5)花期湿度,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6)虫害,开花前特别注意蚜虫,一旦发现可喷吡虫啉防治,但浓度比露地栽培低30%左右,以防药害。(7)花期人工辅助授粉。(8)花后控旺长,控制温度不宜过高,如桃花后两周25℃;可喷500~600毫克/升多效唑,可控旺长,减少落果。影响果树设施环境的因素主要是光照、温度(包括气温和地温)、湿度和空气二氧化碳浓度等。1.光照的调控太阳光是果树生长发育的能量基础和无加热棚室热能的唯一来源,绝大多数果树树种或品种对光照有较高的要求,而棚室内的光照条件较露地栽培具有光照强度弱、光谱质量差、光照时间短的特点,因此,果树设施栽培光照条件是环境调节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具体措施如下:(1)棚室结构要合理。棚室结构在保证环境条件便于调控、坚固耐用、抗性较强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纬度,合理设计前屋面角,尽量减少支柱、立架、墙体等附属物遮光。(2)选择透光率高的覆盖材料。如聚乙烯长寿无滴膜和聚乙烯复合多功能膜。(3)合理定植、整形与修剪。果树需南北行定植,利于阳光透射。合理整形修剪,有利于阳光射入树冠内膛及下部。(4)张挂反光幕。将两幅1米宽的聚酯镀铝膜用透明胶带粘成2米宽的幕布,与温室同长。在中柱北面或靠近后墙处拉一道细铁丝,把反光膜搭在细铁丝上,垂于地面形成一道反光幕,反射温室后墙的太阳光,能增加北侧树体光照25%左右。(5)铺设反光膜。在果实成熟前40~50天,在棚内地面铺设聚酯镀铝膜,利用其反射光增强树冠下部和内膛的叶片与果实的光照,提高下层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促进果实增大和着色。(6)清扫棚面。每天揭苫后,将棚面尘土、草屑等杂物清扫干净。也可定期用水冲洗棚面,增强阳光透射率,提高光合作用。(7)人工补光。棚室内通常采用日光灯与白炽灯相结合进行补光,还有荧光灯(4~100瓦)、水银灯(350瓦)、卤化金属灯(400瓦)、钠蒸气灯(350瓦)等。(8)延长光照时间。只要棚内温度允许,阴天时,只要不下雪,尽可能拉起外保温覆盖材料,使果树利用散射光进行光合作用。2.温度的调控果树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温度都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扣棚升温后至萌芽前、萌芽期、花期前后、幼果期和果实生长发育期对温度均有特定的要求,升温的快慢和温度的高低均会对坐果率、果实发育、果实品质等产生重要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对果树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因此,要按照模拟温度进行管理。棚室内温度调节的方法主要靠放风和揭盖草苫进行,即靠白天揭草苫的早晚、扒开放风口大小和放风时间长短来调节。3.湿度的调控棚室湿度包括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两个方面。空气湿度大是温室环境的一个显著特点,可采取铺地膜、少灌水或改变灌水方式、适时放风的方法降低湿度。花期对空气相对湿度的要求较严格,花期湿度大,花粉粒粘在一起不易散发,影响授粉;空气过于干燥,花期缩短,同样对授粉受精不利。花前期空气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不能超过80%;花期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60%。不同树种在不同的生育期对湿度的要求不同,应具体掌握,区别对待。4.二氧化碳的调控在封闭的棚室内,夜间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比室外大气要高。太阳出来后,光合作用开始进行,于是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比室外低得多。中午前后由于放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可基本保持在300微升/升左右,仍低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330~360微升/升),抑制了果树的光合作用。因此,需要人工施放二氧化碳来满足果树光合作用的需要,这种人工施放二氧化碳的技术称为二氧化碳施肥。根据棚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规律,适时适量增施二氧化碳是提高光合效能、增加碳素营养,有利于果树生长发育过程的有效途径。在棚室内进行二氧化碳施肥的方法主要有施入固体二氧化碳颗粒肥、施用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或液态二氧化碳、燃烧燃料、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二氧化碳的施放时期,一般是在严冬、早春施用效果最好。果树二氧化碳施肥浓度依树种、品种、光强度、温度高低和肥水等情况而定,日本、美国、欧洲诸国多以1000微升/升作为施肥标准进行二氧化碳施肥。二氧化碳施肥需注意的问题包括:需要放风降温时,应在放风前0.5~1小时停止施用二氧化碳;寒流期、阴雨天和雪天一般不施或降低施用浓度,晴天宜在上午施,阴天宜在中午前后施;增施二氧化碳后,果树生长量大、发育速度快,应增施磷钾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施放二氧化碳气肥要自始到终,才能达到持续增产效果。我国桃设施栽培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1年辽宁省辽中县果农李宝田大棚桃树栽培获得成功,90年代中期进入黄金发展时期。近年来,桃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树种之一。到2010年,我国设施桃面积1.8万公顷,区域化栽培明显,主要集中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河北省乐亭县和昌黎县、山东省莱西市和冠县,设施桃的面积较大。近几年,我国西北的宁夏和新疆设施桃发展迅速。栽培形式以促成栽培为主,延迟栽培面积较小。促成栽培成熟期集中在4月至5月中旬,平均每亩产量2000千克,平均价格每千克15元,每亩收益3万元左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目前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果实的风味品质较差,含糖量低,品种结构较为单一,用工量大。温室栽培株行距一般为(0.8~1.0)米×(1.3~1.5)米。具体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等来确定,目前生产上常以1.0米×1.5米为宜。每亩准备腐熟优质有机肥4000~500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氨磷钾复合肥50千克。日光温室行向均为南北行,挖沟最好在秋后到封冻前进行。沟宽、深均为60~80厘米。挖沟时将表土放在一侧,心土放在另一侧。在沟底层填入碎秸秆、麦草、稻草、杂草,大约20厘米厚,用表土压盖。上面再放腐熟的鸡粪、猪粪等有机肥约20厘米,填入表土20厘米,在沟中将粪、土翻匀,然后填心土高于沟面10厘米,其余心土做成畦埂。然后灌透水,使土壤沉实,备栽。温室处于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中,没有外来花粉,为提高结实率,尤其对花粉不稔的品种,要严格配置授粉树。授粉品种要求与主栽品种的花期一致或略早1~2天,花粉量大,发芽率高,亲和力好。具体比例根据授粉品种的果实产量、质量确定,优良品种可采用1∶1(等量式)、1∶2~5(倍量式)。选大小基本一致,根系多、无病虫害、芽饱满的苗木,把侧根剪平滑,浸在1%的硫酸铜溶液中5分钟,再放到2%石灰液中浸2分钟。按定植穴栽植,栽植深度以苗圃地根颈痕迹处为标准,太深苗木长势不旺。根系要舒展,苗木要直立,做到“一提二踩三封土”,栽后及时浇水。定植时间因不同地区而异,在冀南地区一般在3月下旬定植。如果苗较弱,为防止抽条可套细塑料袋保湿,提高成活率。温室桃的特点是密度大、树冠小、生长期长、生长量大。在整形上第一年不强求树形,但要求有足够的枝量,为下年丰产打下基础,至于树形,3年内完成即可。温室桃常用的树形有以下几种。1.自然开心形定干高度30~50厘米,第一年选3~5个主枝,重点培养3个方位合适的主枝作永久性主枝。当主枝长至40厘米时,摘心促分枝,调整主枝角度至40°~50°,主干上过多的枝条适当加大角度,主枝背上的旺枝要及时控制,6~7月份剪去部分密挤枝。第二年主干上留3个永久性主枝。2.“Y”字形定干高度30~40厘米,待新梢萌发后,重点选出东北、西南方位的两个主枝,如方位不合适,调整到合适的方位,对其他方位上的枝条适当多留,新梢长至40厘米时,对所留新梢进行摘心。副梢长至20厘米时,暂时对永久性主枝不拉枝,对其他主枝进行拉枝,6月底对永久性主枝拉到50°的角度,7~8月剪去部分密挤的枝条、疏除背上旺枝,利于通风透光,促进花芽分化。第二年重点培养两个永久性主枝,对其他主枝适当抑制。第三年完成树形。3.垂直单干形有中央领导干,主干高30~40厘米,在干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8~10个,枝组不明显分层,错落排列。整形过程:定干高度60~70厘米,选留剪口下一个直立枝作中央领导干绑直,其下选留4个方位好的枝条培养成枝组,当新梢长至40~50厘米时摘心促发副梢。当中央领导干长至60厘米时摘心,再选出4~5个新梢作为枝组,到6月中旬,将所留枝组拉成70°~80°。在肥水管理上要“前促后控”。前促是指在6月底以前,要求供足肥水,促进生长,定植成活后及时浇水,以后一直保持地面湿润,浇水时要追施氮肥,施肥量由少逐渐增多。后控指6月底以后要控水控肥,追肥要以磷钾肥为主。1.多效唑促花在6月底至7月初、7月底至8月初,各喷一次800~1000毫克/升多效唑,可抑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形成,特别注意在喷多效唑时,叶背面为主,叶正面为辅,喷至叶片滴水为宜。2.人工促花在喷多效唑之前,根据整形的要求,对主枝拉枝,调整主枝角度。在7~8月剪除密挤枝,对背上旺长枝要及时疏除或拉枝改变角度,还可通过拿枝软化、拧梢等措施促花。在冀南地区7月下旬至8月下旬要随时调整枝条密度,否则枝条生长不健壮,花芽发育不充实,影响翌年产量。施肥时间在9月中旬最为理想。早秋施基肥,第二年在果实发育期施肥区域根系分布很多,对肥料利用率高;晚秋施基肥,在果实发育期施肥处根系分布较少,对肥料利用率低。施肥种类:每亩施有机肥4000~500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采取长枝修剪技术,主枝上每15~20厘米留一个长果枝,空间大时适当多留,剪除密挤枝、细弱枝、徒长枝。剪完后每亩留枝量7000~7500个长果枝,另外适当留一些中短果枝。上冻前浇一次水。一般以通过自然休眠或满足了需冷量作为升温时间的依据。桃多数品种的需冷量为700~850小时。在冀南地区,需冷量为750小时的品种,升温时间一般在1月1日前后,需冷量850小时的品种在1月11日前后。桃树在休眠过程中,树体内部仍然进行着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活动,如养分的转化、芽的进一步分化等,所以休眠仍要求一定的气候条件和时间进度。而保护地栽培以提早成熟为目的,期望最短时间的休眠或尽早结束休眠,必须根据桃树固有的需要,设法满足或缩短休眠期。(1)选择短低温品种。短低温品种可以尽早结束自然休眠。如果品种的需冷量为200小时,落叶后在5~6℃条件下10天就能满足需冷量。(2)秋后干旱控水,提前摘叶,促使桃树提早进入休眠。在我国北方地区9~10月一般雨水少,桃树处在相对干旱的条件下,这时人为摘掉叶片,摘叶时间一般在正常落叶前20天进行。(3)调温处理(低温处理)。摘叶后,立即扣棚并加盖草帘,开始降温。白天将草帘覆盖,夜间拉起并打开放风口,让冷空气进入棚内。也可安装制冷设备进行降温,但温度降低的速度不宜过快,要逐渐降温,使桃树有个适应过程。降温后把温度控制在0~7.2℃,以5~6℃效果最好。经过调温处理后,以最短的时间使桃树满足需冷量。此种处理方法,桃树本身需冷量未变,仅仅是缩短了通过自然休眠需要的时间,达到了提早升温的目的。(4)化学药剂处理。在桃树自然休眠结束前,用20%的石灰氮浸提液涂抹芽,可提早升温5~7天。综上分析可知,在选择短低温极早熟的品种基础上,通过调温处理和化学药剂处理,果实可以在2月成熟上市,此季节正是桃果淡季,价格昂贵,经济效益极高。升温前3~5天或升温后浇透水。升温后约1周,先锄地后覆地膜,目的是提高地温降低湿度。升温后,温、湿度管理至关重要,尤其是温度。温度要严格按照模拟温度进行管理,因为任何一种植物从诞生到今,经过了千百年的驯化过程,对某一地区的气候条件有相应的适应性。桃树进入温室栽培,气候条件与露地气候差异很大,不能适应温室气候条件,必然导致生长发育不正常,轻者降低产量,重者导致绝收。因此,必须按照模拟温度管理。温室桃温、湿度管理指标见表4-1。如升温后前期温度高,开花进程加快,但子房发育滞后,开花后,子房发育不成熟,不能完成受精过程。另外前期温度高可导致花粉粒畸形,坐果率低。花期温度高,柱头黏液迅速烤干,花柱萎蔫,花粉不能在柱头上正常发芽,影响授粉受精,降低坐果率。花期湿度大,花粉粒粘在一起不易散发,影响授粉。因此,花期注意通风换气,忌高温高湿。物候期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相对湿度升温后1周20080%萌芽前24080%萌芽期28080%初花期26550%~60%盛花期22550%~60%落花期25550%~60%果实生长期25~261050%~60%着色期281550%~60%采收期281750%~60%表4-1 温室桃温、湿度管理指标桃多数品种可以自花授粉,但以异花授粉坐果率高,所以,在合理配置授粉树的前提下,可进行辅助授粉。(1)人工授粉。温室内与外界隔开,昆虫极少,又因空气流动小,花粉很难随风传播,因而要进行人工授粉。①授粉时间:花期每天9∶00~15∶00授粉,可连续授粉约7天。②授粉工具:毛笔、铅笔橡皮头、香烟过滤嘴(前端露出0.3~0.5厘米,后端用小木棍绑上)等软质具弹性又有一定吸附性的物质。③授粉方法:在主栽品种开花前1~2天,采集授粉品种大蕾期的花蕾。把花蕾掰开,用右手食指轻拨,把花药拨到光滑的纸上(如硫酸纸)。在40 W灯光下(距灯泡30~40厘米,以免灼伤)12小时即可烤干(温度在25℃左右),花粉粒散开,然后装在干净的小瓶里备用。也可以在前一年从露地栽培的桃品种中取得大量花粉,最好是多品种的混合花粉,放在干燥器中,置于冰箱冷冻室(-20~-18℃)保存,待温室桃开花时使用。授粉时选盛开的花,用毛笔等蘸取花粉,点在花的柱头上。(2)昆虫授粉。在有条件时可采用蜜蜂或壁蜂授粉。在温室的密闭条件下,与露地环境不同,蜂的活动受限制,因此要在开花前1周将蜂放入温室内,以逐渐适应温室的环境才能正常授粉。壁蜂授粉效果比蜜蜂好。注意放蜂期间不能使用杀虫剂,并注意防止高温、多湿给蜜蜂带来危害。(3)花期喷0.3%硼砂+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可提高坐果率。俗话讲“看树定产,分枝负担,均匀留果”,只有合理疏花疏果,才能减少养分消耗,提高坐果率。一般在落花后3~4周,桃子有杏核大小时即开始第一次疏果。留果量根据品种坐果率、果实大小、树势、树体大小确定。初果期树一般每亩产1500千克,按每亩400株计,每株产量7.5千克,早熟品种(如曙光平均单果重100克)需留75~85个果。第二次疏果即为定果。硬核期后,落果已基本结束,如果留下的果实超载,还要进行一次疏果。这次疏果要多留外围果,少留内膛果,多留上部果,少留下部果,多留长果枝果,少留短果枝果,以保证果实质量。一般早熟品种长果枝留3~4个果,中果枝留2~3个果,短果枝留1个果或不留果。同一枝上果实间距约10~15厘米。操作时先疏除畸形果、病虫果、小果,再根据负载量合理留果,留多叶果,疏少叶果,留侧生、下位果,疏朝上果,留壮枝果,疏弱枝果。在合理修剪,改善光照条件,增施磷、钾肥保证养分供应的前提下,采取下列措施,以增进果实颜色。(1)张挂反光膜。在开花后就可张挂,有利于光合作用。特别在果实发育期,对果实膨大、果实着色都有很好的作用。(2)清扫棚面。每天揭苫后,将棚面尘土、草屑等杂物清扫干净。也可定期用水冲洗棚面,增强阳光透射率,提高光合作用。(3)防止裂果。在果实膨大期合理供水,并减少棚内湿度,防止裂果。(4)套袋。在硬核后用白纸袋、黄纸袋将果实套上,成熟前1周去袋,果实即整洁鲜艳。(5)吊枝、拉枝。果实开始着色后,阳面已部分上色,将结果枝或结果枝组吊起,使原背阴面也能见到直射光。另外,上下、左右轻拉大枝,改变原光照范围,使冠内、冠下果实都能着色。(6)摘叶。由于叶片遮挡果实,果实着色可能不均匀,在果实近成熟前7~10天将挡光的叶片或紧贴果实的叶片少量摘去,可以使果实全面着色。扣棚期间肥水管理比较简单。若秋施基肥不太充足,扣棚前后灌水时,每亩追磷酸二铵20~30千克。落花后3~4周浇小水,每亩追尿素20千克+硫酸钾30~40千克。对果实发芽期超过70天或沙壤土,在果实发育期可再灌一次水,并适量追肥。需冷量在700~800小时的桃品种,在冀南地区4月中旬果实采收,在大连地区4月上旬采收。果实采果后在单位面积内树体已形成,空间基本占满,但撤棚后与露地有同样的生长时间,如果不采取更新修剪,势必造成严重郁闭。更新修剪是指将树冠内绝大部分枝梢剪掉,促其重新生长的修剪方法。更新修剪的程度依树势强弱、株行距大小不同而不同,因此将更新修剪分为以下两种方法。1.中度更新修剪此法适合于树势较弱、株行距较大的植株。修剪方法:疏除细弱枝、病虫枝、枯死枝、下垂枝、过密枝和外围过旺枝。回缩枝组,即把原来由4~6个以上结果枝组成的枝组回缩成2~4个枝,并对枝组内旺枝留2~4芽短截,促发新枝,培养成新的枝组。温室桃因栽植密度大往往出现上强下弱现象,要重剪上部旺枝,去强留弱,抑制生长。树冠下部大型枝组结果后可能下垂,要疏除弱枝,留中庸枝,较强的枝条留2~4芽短截,同时通过撑、顶使其恢复长势。2.重度更新修剪此法适合于树势较强、株行距较小的植株。修剪方法:疏除弱枝、密挤枝、过旺枝。对二年生的树,结果枝直接着生在主枝上,留1~2厘米小橛进行重修剪;对多年生植株重回缩,但要保留2~3个一年生枝条,留1~2厘米小橛重剪,剪完后,要留少量的细枝,保留100~150个完好叶片作为有机养分的制造源。结合采后重剪,进行一次挖沟施肥。在行间挖30厘米宽,30~40厘米深的沟,沟内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每亩4000~5000千克,再掺入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施肥后全园灌透水,然后松土。以后根据天气情况,适时灌水并做好雨季排水。1.定梢更新修剪后10天左右,在小橛上长出许多新梢,待新梢长至5~10厘米时,进行定梢。同时要及时抹除骨干枝上的萌蘖。2.喷多效唑在新梢平均长至30~35厘米时,喷800~1000毫克/升多效唑,4周后再喷一次,共喷2~3次。如夏季修剪、病虫害防治、冬季修剪基本上与栽后当年管理相同。(1)金太阳。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从美国引进的品种。果实大,平均单果重60~70克,圆形。果实底色橘黄,微着红晕。果肉橙黄,风味佳,甜味浓,含可溶性固形物为13%左右,品质上等。休眠期700~800小时,肉质硬,耐贮运,货架期长。自花结实力强,抗晚霜,果实生育期60天左右,是一个极早熟适宜温室栽植的理想品种。(2)凯特。山东省果树研究所1991年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引入的品种。果实特大,平均单果重105克,最大168克,圆形。果实底色橘黄,微着红晕。果肉橙黄,肉质细腻,汁液丰富,风味微甜爽口,芳香味浓,含可溶性固形物为12.7%左右,品质上等。休眠期700~800小时,自花结实力强,抗晚霜。果实生育期78天左右,可以做金太阳的授粉树,适合保护地栽培。(3)红丰。山东农业大学培育,亲本为二花槽×红荷包。果实近圆形,果个大,品质优,外观艳丽,商品性好。平均单果重68.8克,最大果重90克,肉质细嫩,纤维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以上,汁液中多,浓香,纯甜,品质特上,半离核。果面光洁,果实底色橙黄色,外观2/3为鲜红色,为国内外最艳丽漂亮的品种。一般成熟期5月10~15日,是国内极早熟杏最新品种,商品性极高。该品种花期比华北杏晚5~8天,稳产,适应性强,抗旱、抗寒,耐瘠薄,耐盐碱力强,一般土壤均可种植,露地、棚栽均可。(4)新世纪。山东农业大学1995年选育,亲本为红荷包×不明。该品种平均单果重73.5克,最大果重108克。果面光亮,果实底色橙黄色,果面1/2以上着艳丽的紫红晕,极美观,果皮不易剥离。果肉橙黄色,肉质较细,纤维少,果汁多,味甜微酸,有浓郁香气,风味极佳,品质上等。含可溶性固形物14.53%。半离核,果核小。泰安地区5月中下旬成熟。(5)短枝红杏。短枝型大果新品种。果实成熟期6月中旬,圆形,平均单果重150克,最大200克,果大肉厚,鲜艳,味甜,含糖13%,离核,仁甜,自花结实,抗寒丰产,成熟期5月下旬,适宜保护地和露地或盆栽。(6)大棚王杏。山东省果树研究所1993年从美国引进,平均单果重120克,最大果重200克,是目前同期成熟杏当中最大的一个品种。果实近椭圆形或长圆形,底色橘黄色,阳面鲜红色,外观诱人。果皮中厚,果肉黄色,可食率96.9%,离核,核小,仁苦。肉质细嫩,纤维较少,汁液多,香气中等,品质上,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较耐贮运,果实发育期70天左右,成熟期一致。该品种树势中庸、健壮、树冠开张、果实品质优、无裂果现象,综合性状优良,不仅适宜大田生产,也适于保护地栽培。(1)早美丽。原产美国,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于1995年引进。果实心脏形,平均单果重45~55克,果面着鲜艳红色,光滑有光泽,果肉淡黄色,质地细嫩,硬溶质,汁液丰富,味甜爽口,香气浓郁,品质上等;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17%;果核小、粘核。果实可食率为97%。在泰安6月10~15日成熟。树势中庸偏弱,树姿开张,枝条中强,萌芽率高,成枝力中等。长、中、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均能成花结果,极丰产,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熟李品种。(2)红美丽。山东省于1991年从美国引进,1998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果实心脏形;平均单果重56.9克,最大单果重72克;果皮底色黄,果面光亮、鲜红色,艳美亮丽;果皮中厚,完全成熟时易剥离。果实没有完全成熟时果肉淡黄色,果点小而密,不明显,果粉少,完全成熟后鲜红色,可食率96%。肉质细嫩,可溶,汁液较丰富,风味酸甜适中,香味较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品质上等。济南地区6月20~25日果实成熟。(3)密思李。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55~85克,最大果重108克;果面紫红色;果肉淡黄色,肉质细嫩,汁液丰富,风味酸甜适中,香气较浓,品质上等;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13%,总糖10.5%,总酸50%;核极小,果实可食率97.4%。在泰安果实于7月上旬成熟。植株生长中庸,树姿开张,枝条紧凑。(4)大石早生。日本选育出的早熟李品种,具有丰产、质优等特点,是日本的李主栽品种。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入我国,表现结果早,丰产性好,品质优,适应性强,很有发展前途。该品种果实卵圆形,平均单果重49.5克,最大85克。果皮黄绿色,果面鲜红色,果肉黄色,肉质细,酸甜适口,多汁、微香,粘核且核小,可食率为97%,常温下可贮存7天。果实发育期为65~70天。自花结实率很低;采前落果轻,果实成熟期一致。(5)莫尔特尼。美洲李系统品种,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经栽培观察,该品种适应性强,早实丰产,品质上乘,是值得推广的早熟李优良品种。该品种果实中大,近圆形,平均单果重74.2克,最大123克;果顶尖,果面光滑而有光泽,果点小而密;底色为黄色,着色全面紫红;果肉淡黄色,不溶质,肉质细软,果汁中少,风味酸甜,单宁含量极少,品质中上;含可溶性固形物13.3%;果实6月上中旬成熟。该品种适应能力广,抗逆性强。抗寒、抗旱、耐瘠薄,对病虫害抗性强,耐涝性较强。幼树结果较早,极丰产。园地选择在地势较高,不易积水,背风向阳,四周无严重遮阴的高大建筑物或树木;排灌便利;土壤类型以疏松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好,不用重茬盐碱地和黏土地。株行距(1.0~1.5)米×2米为宜,生产上多采用1米×2米。也可采用带状栽植方式,即有大小行,每两小行为一大行,如1米×1米×3米。(1)挖定植沟。沟宽1米,深0.8米,表土与底土分放,回填时先将表土和足量腐熟有机肥、适量磷钾肥混匀填入,至离地面20~30厘米时再填底土,防止肥料烧根。(2)施肥。每亩施入优质腐熟厩肥6000~8000千克或腐熟鸡粪3000~400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施肥后及时浇水,待定植沟踏实后,用土填平。此项工作应在上冻前完成。1.品种选择(1)主栽品种的选择。选择的主栽品种应该是早果性、早期丰产性强,需冷量低,休眠期短,成熟期早,自花结实能力强,品质优良的鲜食品种。要求抗性强,树体矮化紧凑,肉硬皮厚,耐贮运。(2)授粉树的配置。杏花属两性花,但是,我国绝大多数杏树品种自花不孕。因此,建立杏园时必须配置授粉树。选择授粉树的条件是:与主栽品种几乎同时开花,能产生大量发芽率高的花粉,与主栽品种没有杂交不孕现象,果实经济价值高。授粉树与主栽树的比例一般为1∶3~4。前面所列的主栽品种,除红丰杏花期稍晚外(晚5~8天),其他品种的花期基本相近,可以互为授粉树,在同一杏园内栽植品种不宜过多,一般以2~4个品种为宜。2.定植时间春、秋均可栽植。春栽多在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进行,华北地区为3~4月,淮河以南地区为2~3月。秋栽多在落叶以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一般在10~11月。北方寒冷地区习惯于春栽。3.定植技术选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质苗木,按定植穴栽植,栽植深度以苗圃地根颈痕迹处为标准,定植后及时浇水,并覆盖地膜。根据不同的树形要求确定定干高度,如开心形定干高度40~60厘米,纺锤形60~80厘米。由于棚内前后树体的高矮要求不一,因而温室南面的苗木定干应低一些,其余的苗木定干适当高些。1.设施条件对树体的要求(1)要求树体能迅速展开成形,尽早结果。(2)要求冠型小而紧凑,营养生长不能过旺。(3)要求能适应大棚高度的限制,做到树体低矮,高度一般控制在1.5~3米。(4)要求树形与棚内空间大小不一的特点相适应。2.常用树形棚内空间大小不一样。温室南边空间小,中间、北边空间较大。针对以上特点,棚南边行的杏树常采用自然开心形和Y字形,而中间和北面的杏树多采用纺锤形与多主枝分层开心形。各树形的整形过程和方法与露地基本相同,但是成形后树体高度较露地小,一般掌握在1.5~3.0米以下。“前促后控”是杏树当年定植、当年扣棚、当年丰产的技术关键。“前促”即前期促长,7月15日以前一切管理措施均以促进营养生长、迅速扩大树冠为目的;“后控”即后期促花,7月15日以后一切管理措施均以控制树势、促进花芽分化为目的。1.促长措施(1)肥水管理。新梢长到15厘米时开始追速效肥,地下追肥与叶面喷肥交替进行。通常地下追肥每株约40~50克尿素,叶面喷肥为0.3%尿素和0.4%~0.5%磷酸二氢钾,每10~15天一次,连续2~3次。苗木定植后,如果树下覆盖地膜,应视土壤供水状况具体确定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水量。(2)摘心促成形。培养多主枝开心形。于5月中下旬,选留方位、角度、长势合适的4~6个新梢作预备枝培养,其余新梢均抹除。6月上中旬,当新梢长到60~70厘米时,进行一次夏剪摘心(剪除顶端10~20厘米),促发二次枝,以增加枝量,扩大树冠。2.促花措施(1)7月15日以后至落叶前,停止追肥,除非特别干旱不再浇水,雨季注意排水。(2)夏季修剪。7月上中旬,结合人工调控,选3~4个预备主枝作为永久性主枝培养,拉成60°角,其余预备主枝拉成80°角,作辅养枝。主枝上的直立旺长枝反复摘心控制,过多过密时要疏除。(3)喷多效唑。一般在6月底、8月初各喷一次800~1200毫克/升多效唑,可控制新梢生长,增加营养积累,促进花芽分化和形成。3.土壤管理在定植时底肥施足的情况下,当年生幼树可以不施基肥,但多年生结果树应于10月上中旬普施一次有机肥和复合肥,施用量为每亩1000千克鸡粪或3000~4000千克厩肥或圈肥,加硫酸钾复合肥65千克左右。肥后浇水。4.冬剪于每年杏树落叶后,对树体进行细致修剪,修剪时要疏除直立枝、无花强旺营养枝、过密枝、重叠枝和病虫枝,疏除量不超过总枝量的10%,适当长留强壮枝,缓放中长果枝,短截下垂细弱果枝,通过拉枝、撑枝开张角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树体高度,使之低于棚膜20~40厘米为宜。(1)适当浅栽。建园时栽植深度较露地浅些。(2)起垄栽培。建园时将表层土、中层土与有机肥掺和起来,堆积起垄,垄高40~50厘米(不能低于30厘米),垄宽50~80厘米,将杏树栽到垄上。起垄后,土壤通气、透光性增强,吸收根大量发生,垂直根分布浅,水平分布范围大,总根量生长量小,可使杏树矮化紧凑,易成花,早结果。(3)容器限根栽培。将杏树栽到容器中,限制根系生长,使树体矮小,此法日本已广泛使用。常用容器有花盆、木箱、编织袋等。(4)垫根栽培。在栽植穴底部铺设隔离层,限制根系垂直伸展,进而控制树冠。(5)根系修剪。作用:调节根系生长,控制地上部生长效果显著;使树体矮化,短枝比例增多,易成花。时间:花期、新梢旺长期均可,旺树断根2次,中庸树1次,修剪后一般可维持30~45天。方法:物理法,人工或机械切断垂直根、粗大根;化学法,碳酸铜、硫酸铜、环烷酸铜可使部分根系致死或抑制生长。(1)及时抹除位置不当、过密的新梢。(2)控制背上旺长枝,可采取摘心、拧梢或拉枝,促进成花,控制旺长。(3)撤膜后,新梢为补偿性旺长期,要注意清头与摘心,防止上强戴帽,控制树冠高度,保持良好光照。撤膜后,在新梢旺长期(一般在6月上中旬)喷800~1200毫克/升多效唑,4周后再喷一次。定植当年,在6月底至7月上旬、7月底至8月上旬喷多效唑,浓度同上。通过自然休眠或满足结束休眠的需冷量要求,是确定升温时间的首要依据。只有使杏树的需冷量得到满足,在它通过自然休眠后扣棚升温,才有可能使杏树温室栽培获得成功,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低温需求量不是杏园扣棚升温的唯一依据。要确定适宜的扣棚升温时间,还要考虑计划上市时间的早晚和扣棚后环境调节的难易等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杏多数品种的自然休眠期比李短,一般在0~7.2℃下需冷量为500~900小时,中国李多数品种需冷量为700~1000小时,在不采取任何破眠技术的情况下,在华北地区杏在1月上旬前后结束休眠,李在1月中旬前后结束休眠,即可升温。有破眠技术的,扣棚时间可提前到12月中下旬。对于同一个品种,在高纬度地区比在低纬度地区的自然休眠解除早,升温时间要适当提早。(1)调温处理(参考桃部分)。(2)化学药剂处理。打破休眠常用的药剂有石灰氮、赤霉素(GA3)、硫脲、二氯乙醇、乙烯、二硝基邻甲酚(DNOC)、亚麻仁油、矿物油等,都有打破休眠的作用,但效果往往不显著,而且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尚未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升温前3~5天或升温后浇透水。升温后约1周,先锄地后覆地膜,以提高地温和降低湿度。杏、李温室栽培,温度控制是否适宜至关重要,关系到栽培成功与否,根据杏、李生长结果特性和多年生产实践,制定出温、湿度管理指标(表4-2)。物候期杏李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相对湿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相对湿度升温后1周13~15080%10~15080%萌芽前16~22580%15~20580%萌芽期20~24580%20~24580%开花期18~208~1050%~60%18~207~850%~60%第一次迅速生长期20~251050%~60%20~251050%~60%硬核期26~281050%~60%26~2810~1550%~60%第二次迅速生长期26~301550%~60%25~2813~1550%~60%表4-2 温室杏、李温、湿度管理指标1.影响杏、李坐果率的因素(1)品种特性。杏普遍存在不完全花比例较高的现象,严重影响坐果率。李花粉发芽率低,生理落果严重,尤其温室栽培表现更为突出。(2)树体营养状况。树体贮藏营养水平直接影响花芽的再分化。(3)花芽质量。花芽质量的好坏取决于上一年的综合管理水平。(4)未通过自然休眠直接升温严重影响坐果率。(5)升温后的环境因素。升温后温度上升过快、前期温度高、花期温度高和花期湿度大都会影响坐果率。(6)开花时的授粉受精情况。2.提高坐果率的措施(1)选择自花结实能力强的品种,并科学合理地配置授粉树。(2)加强上一年树体综合管理,增加树体营养储存,提高花芽质量。(3)适时升温,满足品种的需冷量才可升温。(4)环境调控。扣棚后要严格按照温、湿度管理指标进行管理。(5)促进授粉受精。花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或放蜂(具体措施参考桃部分);花期喷施0.2%~0.3%的硼砂,花后5~10天喷10~50毫克/升赤霉素(GA3)。在日光温室小环境下的杏、李树,花期受温度、湿度、光照、授粉等因素的影响,坐果不稳定。所以温室内疏花疏果要本着轻疏花重疏果的原则进行。疏果应在生理落果过后进行。留果量应根据树体生长状况和管理水平,首先确定产量,一般情况下产量控制在2000~3000千克/亩;第二根据不同品种单果重,确定留果数量;最后确定每株树留果量。在疏果时,长果枝留4~6个果,中果枝留2~3个果,短果枝留1~2个果,花束状果枝留1个果。温室内果实着色差,影响商品性,可采取地面铺设反光膜、墙体涂白、摘叶转果、套袋等措施促进果实着色。果实发育期也是新梢旺盛生长期,适当地控制新梢的生长,调整营养分配,有利于果实的发育。具体措施如下。1.生长季修剪(1)除萌疏枝。将剪锯口处、树冠内膛萌发的多余的萌芽及早抹除,以节省营养,并防止枝条密生郁闭,影响通风透光。对结果枝先端的直立旺枝、没有坐果的空枝可以及时疏除,都有利于果实的生长发育。(2)扭梢。对当年萌发的生长过旺的部分新梢,可以采取扭梢办法控制,既可控制新梢生长,又有促进花芽分化的作用。(3)摘心和剪梢。摘心和剪梢都有暂时中止新梢生长,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当然,在树势比较旺的情况下,这些办法是有限的。2.喷多效唑在新梢旺盛生长期喷施200~300毫克/升的多效唑,重点喷布新梢,可有效地控制新梢生长,促进果实发育。扣棚升温后,于果实膨大前期施硫酸钾复合肥50~100千克/亩,同时每10~15天喷施0.3%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连喷2~3次。果实膨大前期,可根据土壤水分状况浇一次小水。1.撤除温室覆盖物温室杏、李栽培果实采收后,首先撤掉草帘等覆盖物。但塑料薄膜不能立即撤掉,因为杏、李树枝叶长期在温室内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枝条细长,叶片颜色淡绿,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外部的环境条件。一般的做法是,采果以后,将温室底脚和上部的通风口打开,并逐渐增大通风口的打开程度,使温室内的条件逐渐与外界接近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分将塑料膜撤掉。2.采果后的修剪杏、李采果后的修剪是温室栽培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对于树冠的控制、树体结构的调整、骨干枝和结果枝组的更新复壮都有重要意义。修剪方法主要以回缩和疏枝为主,不能采用桃树采果后的更新修剪法,这是由于桃与杏、李的生长结果特性不同而致。桃树生长量比杏、李大,桃树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尤其是长40~60厘米,粗度(直径)0.4~0.6厘米的长果枝结果能力最强,桃采果后采取更新修剪,很容易培养出这样的枝条,且花芽分化良好。杏、李则不同,它们的枝条生长量比桃树小,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尤其是2~3年生的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结实力高而可靠,如果采取桃采果后的更新修剪法,剪去枝叶90%以上,当年多萌发出中长果枝,花芽质量较差,严重影响下一年的产量。因此,根据试验结果和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杏、李采果后的修剪技术如下。(1)对骨干枝应采取放出去、缩回来的办法,维持树冠的大小和高矮,防止树冠间的交叉和树冠顶部距棚膜过近,维持骨干枝中庸树势。(2)开始衰弱的结果枝组进行回缩更新复壮,回缩到壮枝壮芽处。(3)对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进行回缩或者疏除处理,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3.夏季修剪(1)对于修剪后萌发的新梢,当其长到15~25厘米时(背上直立梢15厘米左右,平斜梢25厘米左右),可连续进行摘心,促发分枝,控制旺长,使枝条尽快成熟而形成花芽,增加结果部位。(2)对于枝条角度不符合要求的,要继续做好拉枝工作,开张角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使树冠内外长势均衡,花芽形成良好。(3)对于密挤枝、细弱枝、无空间的徒长枝及时疏除。4.土肥水管理(1)土壤管理。修剪后,要对土壤进行一次耕翻,增加土壤的透气性。(2)施肥。经耕翻后,追施氮、磷、钾复合肥40~50千克/亩,尽快恢复树势,为花芽的形成做好准备。(3)叶面喷肥。在夏季每隔7~10天喷一次0.3%的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4)施基肥。待到8月中下旬施1次有机肥,以增加树体贮存营养,为来年丰产稳产打下基础。每亩施优质有机肥4000~500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左右。施肥后要灌1次水。5.控冠促花措施在新梢旺长期(一般在6月上中旬)喷800~1200毫克/升多效唑,4周后再喷一次,可有效地控制新梢生长,促进花芽分化。6.其他管理如夏季排水防涝、病虫防治等与露地栽培相同。 -
报告五 主要病虫害与绿色防控技术
出版时间:20151 症状 猝倒病主要发生在辣(甜)椒苗期的病害。幼苗感病后在出土表层茎基部呈水浸状软腐倒伏,即猝倒。椒苗初感病时秧苗成暗绿色,感病部位逐渐缢缩,病苗折倒坏死。染病后期茎基部变为黄褐色干枯成线状。2 发病原因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表层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侵染幼苗。通过雨水、浇水和病土传播,带菌肥料也可传病。低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土温10~13℃,气温15~16℃病害易流行发生。播种或移栽或苗期浇大水,又遇连阴天低温环境发病重。3 生态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如甜椒玛索、红英达、红世纪、方舟、冀研系列等品种。◎ 清园切断越冬病残体组织、用异地大田土和腐熟的有机肥配制育苗营养土。严格施用化肥用量,避免烧苗。◎ 或采用配制好的营养块育苗方法。合理分苗、密植,控制湿度是防控病害发生的关键。浇水也是关键,要降低棚室湿度。苗床土注意消毒及药剂处理。4 药剂防治◎ 种子药剂包衣:选6.25%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剂10毫升,对水150~200毫升包衣3~4千克种子,可有效预防苗期猝倒病和其他苗期病害。◎ 苗床土药剂处理:取大田土与腐熟的有机肥按6∶4混均,并按每50千克苗床土加入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20克和2.5%咯菌腈悬浮剂10毫升拌土一起过筛混匀。用这样的土装入营养钵或做苗床土表土铺在育苗畦上。◎ 药剂淋灌:救治可选择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500~600倍液(折合100克药对水45~60升),或64%杀毒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等对秧苗进行淋灌或喷淋。1 症状 疫病是全生育期均可以感病染的病害。辣(甜)椒均可普遍感病。茎秆、果实、叶片都能感病。感病后茎秆节间处或根基部呈黑褐色腐烂症状,干枯茎秆长出白色霉状物。幼苗茎秆枯干死亡常称为茎基腐病,棚室或空气湿度大时感病部位表面会长出少量稀疏白色霉层。叶片染病,从叶边缘开始,初期有不定形水浸状暗绿色、黄绿色直至暗褐色大块病斑。病重时叶片腐烂、整株枯死。果实感病大多从果蒂开始,初期呈水浸状不规则暗绿软果。后期果实变褐绿色水浸状圆形大病斑。2 发病原因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由于北方设施棚室保温条件的增强,辣(甜)椒可以安全越冬栽培,病菌可以周年侵染,借助雨水、灌溉水传播。发病适宜温度25~30℃,相对湿度高于85%时极易发病。保护地棚室内空气湿度越大、浇水过量,叶面有水珠或露水是病菌萌发游动侵入的有利条件。定植过密,通风、透光性差,排水不良,积水地块发病重,病害流行快。3 生态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如玛索、迅驰、世纪红、康大系列、红英达、方舟、冀研系列等。◎ 清园切断越冬病残体组织、合理密植、高垄栽培、注意排水,控制湿度是关键。设施栽培的辣(甜)椒应采用膜下渗浇小水或滴灌,节水保温,以利降低棚室湿度。◎ 清晨尽可能早地放风,即放湿气,尽快进行湿度置换,增加通风透光性能。氮磷钾均衡施用,育苗时苗床土注意消毒及药剂处理。4 药剂防治预防为主,移栽棚室缓苗后预防可采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0克药对水60升),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25%双炔酰菌胺悬建议采用辣(甜)椒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浮剂1000倍液,或40%精甲霜灵·百菌清悬浮剂800倍液。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全面喷药,并及时清除病叶带出棚外烧毁。◎ 救治可选择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500~600倍液(折合100克药对水45~60升)加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800倍液一起喷施。或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等交替间隔喷施。或40%精甲霜灵·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或62.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8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700倍液等喷施。1 症状 灰霉病主要为害幼果和叶片。病菌从开花后雌花的花瓣侵入,花瓣腐烂,果蒂顶端开始发病,果蒂感病向内扩展。致使感病果呈灰白色,软腐,长出大量灰绿色霉菌层。2 发病原因 灰霉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病原菌属于弱寄生菌,从伤口、衰老的器官和花器侵入。柱头是容易感病的部位,致使果实感病软腐。花期是灰霉病侵染高峰期。借气流传播和农事操作传带进行再侵染。适宜发病气温18~23℃,相对湿度90%以上低温、弱光有利于发病。大水漫灌又遇连阴天是诱发灰霉病的最主要因素。密度过大,放风不及时,氮肥过量造成碱性土壤缺钙,生长衰弱均利于灰霉病的发生和扩散。3 生态防治◎ 合理密植、高垄栽培、控制湿度是关键。保护地棚室要高畦覆地膜栽培,地膜下渗浇小水。有条件的可以考虑采用滴灌措施,节水控湿。◎ 加强通风透光,尤其是阴天除要注意保温外,亦需严格控制灌水,严防过量。早春将上午放风改为清晨短时放湿气,清晨尽可能早地放风,尽快进行湿度置换,降湿提温有利于番茄生长。◎ 及时清理病残体、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清除集中烧毁和深埋。◎ 氮磷钾均衡施用,育苗时苗床土注意消毒及药剂处理。4 药剂防治◎ 喷雾施药药剂可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预防,或选用40%嘧霉建议采用辣(甜)椒病虫害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环胺水分散粒剂(瑞镇)1200倍液,或50%咯菌腈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或4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或50%乙霉威·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雾。1 症状 病毒病的感病症状有花叶、黄化、坏死、畸形等多种。生产中常见的主要为花叶,出现病症时,叶片叶脉稍透明,叶色深浅不一,形成斑驳花叶,但植株没有明显畸形或矮化。重症时叶片除有斑驳花叶外,叶片凹凸不平,皱缩畸形,植株生长缓慢严重矮化;黄化症状的感病叶片明显变黄,容易出现落叶落花现象。坏死症,植株叶片或枝条组织出现坏死斑。畸形症,植株整株变形,叶片变成线形蕨叶,植株矮小分支多。果实有坏死条纹和畸形果。有些感病植株的症状是复合发生,一株多症的现象很普遍。2 发病原因 病毒是不能在病残体上越冬的,只能靠冬季尚还生存、种植的蔬菜、多年生杂草等作寄主存活越冬。翌年存活寄主上依靠虫传和接触及伤口传播,通过整枝打杈等农事活动传染。蚜虫取食传播,是病害发展蔓延的主要传毒渠道。高温干旱适合病毒病发生增殖,有利于蚜虫繁殖和传毒。管理粗放,田间杂草丛生和紧邻十字花科留种田的地块发病重。3 生态防治◎ 防治病毒病铲除传毒媒介是非常关键中的关键。◎ 彻底铲除田间杂草和周围越冬存活的蔬菜老根,尽量远离十字花科制种田。◎ 引进选用较抗病或耐病品种,如甜椒冀研12号、冀研13号等系列,先辣系列,红罗丹、玛索、索菲娅、冀星7号及湘杂系列等。◎ 增施有机肥,培育大龄苗、粗壮苗,加强中耕,及时灭蚜,增强植株本身的抗病毒能力是关键。◎ 秋延后种植除要适当晚播避开蚜虫迁飞时机外,最好在育苗时加防虫网,采用两网一膜(即防虫网、遮阳网、棚膜)来降低棚温和蚜虫、白粉虱、蓟马的为害,加防虫网是设施蔬菜棚室最有效阻断传毒媒介的措施。没有条件的地方夏季育苗可采用小规模的小拱棚防虫网,利用蚜虫忌避性可采用银灰膜避蚜。◎ 露地种植田可以采用间作套种一些高秆作物遮阴降温,如与玉米套种。◎ 利用昆虫对颜色的趋性,悬挂黄板诱蚜。4 药剂防治◎ 种子处理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30分钟而后清水冲洗催芽播种。◎ 灌根用药(懒汉灌根施药法):用强内吸剂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1次性防治,持效期可长达25~30天。在移栽前2~3天,也可用35%噻虫嗪悬浮剂1500~2500倍液(或15升水加10毫升药剂)喷淋幼苗。使药液除喷叶片以外还要渗透到土壤中。平均1平方米苗床喷药液2千克左右有很好治虫预防病毒病作用。◎ 喷施用药:可选用35%噻虫嗪悬浮剂2500~5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灭蚜。苗期可选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等进行喷施,对病毒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 症状 辣(甜)椒炭疽病主要侵染叶片、幼果,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炭疽病典型病斑为圆形,初呈浅灰色。幼苗期发病,近地面部位变黄褐色,病斑逐渐凹陷,致使幼苗折倒。辣(甜)椒生长时期棚室高湿条件下病斑呈圆形,稍凹陷,初期浅绿色,后期暗褐色,病斑表面有粉红色黏稠物。辣椒病果初为褪绿色水浸状斑点,后变成褐色,斑点中间淡灰色,近圆形轮纹斑。重症后期病果感病处黑褐色干枯。2 发病原因 病菌以菌丝体或拟菌核于植株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借雨水传播。发病适宜温度27℃,湿度越大发病越重。棚室温度高,多雨或浇大水,排水不良、种植密度大、氮肥过量的生长环境病害发生重,易流行。植株生长衰弱发病严重。一般春季保护地种植后期发病几率高,流行速度快。管理粗放也使病害流行。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应引起高度重视,提早预防。3 生态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使用抗病品种是既抗病又节约生产成本的救治办法。◎ 重病地块轮作倒茬。可以与葫芦科或豆科蔬菜进行2~3年的轮作。◎ 加强棚室管理,通风放湿气。设施栽培建议地膜覆盖,沟灌或滴灌降低湿度,减少发病机会。晴天进行农事操作,避免阴天整枝、采收等易人为传染病害的机会。4 药剂防治◎ 种子包衣防病。即选用6.25%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10毫升对水150毫升对种子进行杀菌种子处理。因病害有潜伏期,发病后防不胜防。建议采用辣(甜)椒保健性防控整体解决方案即一生病害防治大处方进行整体预防。◎ 种子进行温汤浸种。55~60℃恒温浸种15分钟,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0分钟后冲洗干净催芽。均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苗床土消毒,减少侵染源(参照疫病苗床土消毒配方方法)。◎ 采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进行前期灌根系统性预防,会有非常好的效果,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加收米)600倍液,或25%苯醚甲环唑乳油(势克) 4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2.5%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倍液喷施。10天防治1次。1 症状 辣(甜)椒全生育期均可以感病。主要感染叶片。发病重时感染枝干、茎蔓。发病初期主要在叶面或叶背产生白色圆形霉状物粉斑点,从下部叶片先开始染病,逐渐向上发展。严重感染后叶面会有一层白色霉层。发病后期感病部位白色霉层呈灰褐色,叶片发黄坏死。2 发病原因 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在越冬栽培的棚室内作物上越冬。借气流、雨水和浇水传播。温暖潮湿、干燥无常的种植环境,阴雨天气及密植、窝风环境易发病,易流行。大水漫灌,湿度大,肥力不足,植株生长后期衰弱发病严重。3 生态防治◎ 选用抗白粉的优良品种,一般选用的品种有先辣3号、先辣5号、玛索、皖椒系列、冀研等系列。◎ 适当增施生物菌肥、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降低湿度,增强通风透光;◎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进行土壤消毒。◎ 棚室应及时进行硫磺熏蒸灭菌和地表药剂处理。4 药剂防治◎ 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灌根施药有非常好的效果,或32.5%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42.8%氟吡建议采用辣(甜)椒保健性整体解决防控方案即一生病害防治大处方进行整体预防。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42.4%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56%百菌清·嘧菌酯悬浮剂12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治疗防治药剂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1200倍液,或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喷施。1 症状 辣(甜)椒菌核病在重茬地、老菜区发生比新菜区要严重。整个生长期均可以发病。成株期发生较多,各部位均有感病现象。先从主干茎基部或侧根侵染,呈褐色水浸状凹陷;主干病茎表面易破裂,湿度大时,皮层霉烂;叶片染病呈水浸状大块病斑,偶有轮纹,易脱落;感病后期病部凹陷,病株斑面长出白色菌丝体,后形成菌核。2 发病原因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田间或棚室保护地中或混杂在种子里越冬。春天子囊孢子随气流、伤口、叶孔侵入,也可由萌发的子囊孢子芽管穿过叶片表皮细胞间隙直接侵入,适宜发病温度为16~20℃,早春低温高湿、连阴天、多雾天气发病重。3 生态防治◎ 保护地栽培地膜覆盖,阻止病菌出土,尽早排湿、保温。◎ 摘除老叶,净化生长环境。及时清理病残体集中烧毁。4 药剂防治◎ 土壤表面药剂处理每100千克土加入2.5%咯菌腈10毫升,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20克拌均匀撒在育茄苗床上,或药液封闭土壤表面。◎ 喷雾施药药剂可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预防,或50%咯菌腈可湿性建议采用辣(甜)椒保健性整体保健性防控方案即一生病害防治大处方进行整体预防。粉剂3000倍液,或40%嘧霉环胺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或62%咯菌腈·嘧霉环胺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50%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农利灵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50%乙霉威·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喷雾。1 症状 辣(甜)椒在苗期、生长、结果盛期均可感染疮痂病。病菌通过植株的输导组织韧皮部和髓部进行传导和扩展,在叶片上形成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剖开茎秆可见茎内褐变,向上下两边扩展。感病后期茎秆基部皮层腐烂。秆内中空病斑下陷或纵裂开。潮湿条件下病茎和叶柄会有溢出菌脓,重症时会全株枯死。叶片染病病斑边缘退绿,病斑圆形或不规则水浸状斑点,黑绿色至黄褐色。果实染病可见果面隆起的白色圆点。病斑融合连在一起可形成较大隆起的疙瘩。疮痂病可以引起叶片脱落。不同的季节和栽培条件疮痂病的发生症状不尽相同。早春移栽及整枝打杈和高湿环境会造成枝茎和叶片感病。夏播多雨季节,有喷灌的大棚和温室,果实易感病。近年来国外引进品种发生较重。2 发病原因 辣(甜)椒疮痂病是细菌性病害。病菌侵染幼苗、茎秆至幼果及结果盛期均可感染疮痂病。病菌可在种子内、外和病残体上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包括整枝打杈时损伤的叶片、枝干和移栽时的幼根。也可从幼嫩的果实表皮直接侵入。由于种子可以带菌,其病菌远距离传播主要靠种子、种苗和鲜果的调运;近距离传播靠雨水和灌溉。保护地大水漫灌会使病害扩大蔓延,人工农事操作接触病菌、溅水也会传播。长时间结露和暴雨天气发病重。保护地、露地均可发生。3 生态防治◎ 清理病株和病残体并烧毁,病穴撒入石灰消毒。采用高垄栽培。避免带露水或潮湿条件下的整枝打杈等操作。◎ 种子消毒可以温水浸种;55℃温水浸种30分钟或70℃干热灭菌48~72小时。4 药剂防治◎ 硫酸链霉素200毫克/千克药液浸种2小时。◎ 预防疮痂病初期可选用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7.12%铜高尚悬浮剂800倍液喷施或灌根。用硫酸铜每亩3~4千克撒施浇水处理土壤可以预防疮痂病。30%DT杀菌剂50倍液;新植霉素或链霉素30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DT米)500~600倍液;或脂铜粉尘每亩1千克。对于真细菌混合发生的现象,建议采用“阿加”组合喷防即嘧菌酯+春雷王铜早期混合施药预防效果良好。1 症状 线虫病菜农俗称“根上长痘豆”的病或称根上长疙瘩的病。其主要为害植株根部或须根。根部受害后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剖开根结感病部位会有很多细小的乳白色线虫埋藏其中。地上植株会因发病致使生长衰弱,中午时分有不同程度的萎蔫现象,并逐渐枯黄。2 发病原因 此虫生存在5~30厘米的土层之中。以卵或幼虫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借病土、病苗、灌溉水传播可在土中存活1~3年。线虫在条件适宜时由寄生在须根上的瘤状物,即虫瘿或越冬卵,孵化形成幼虫后在土壤中移动到根尖,由根冠上方侵入定居在生长点内,其分泌物刺激导管细胞膨胀,形成巨型细胞或虫瘿,称根结。田间土壤的温湿度是影响卵孵化和繁殖的重要条件。一般喜温蔬菜生长发育的环境也适合线虫的生存和为害。我国南方温湿环境发生较为普遍。随着北方深冬季设施蔬菜种植辣(甜)椒面积扩大和种植时间的延长,越冬保护地栽培辣(甜)椒给线虫越冬创造了很好的生存条件。连茬、重茬的种植棚室辣(甜)椒,有日益严重的趋势。越冬栽培辣(甜)椒的产区,茄科作物连作重茬,线虫病害发生普遍,已经严重影响了冬季辣(甜)椒生产和效益。3 生态防治◎ 无虫土育苗。选大田土或没有病虫的土壤与不带病残体的腐熟有机肥6∶4比例混均,1立方米营养土加入100毫升1.8%阿维菌素混均用于育苗,生产中有采用阿维菌素发酵产生的剩渣与混合菌肥施用病菌田间的效果不错。◎ 生物氮反应堆法处理棚室土壤:生物氮也叫石灰氮。其学名叫氰氨化钙。其原理是氰氨化钙遇水分解后所生成的气体单氰胺和液体双氰胺对土壤中的真菌、细菌、线虫等有害生物有广谱性杀灭作用。氰氨化钙分解的中间产物单氰胺和双氰胺最终可进一步生成尿素,具有无残留、不污染的优点。使用方法:前茬蔬菜拔秧前5~7天浇1次水,拔秧后将未完全腐熟的农家肥或农作物碎秸秆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立即将60~80千克/亩的氰氨化钙均匀撒施在土壤表层,旋耕土壤10厘米使其混合均匀,再浇1次水,覆盖地膜,高温闷棚7~15天,然后揭去地膜,放风7~10天后可做垄定植。处理后的土壤栽培前注意增施磷钾和生物菌肥。4 药剂防治◎ 处理土壤:定植前沟施10%噻唑膦颗粒剂1.5~2千克/亩,施后覆土、洒水封闭盖膜一周后松土定植。或10%施立清颗粒剂2~3千克/亩,沟施用药。或40%辛硫磷乳油2千克+1.8%阿维菌素200克混施穴灌处理穴灌。注意穴施噻唑膦颗粒剂时剂量要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