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苹果黑星病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观赏海棠轮纹
病 病原的初步研究出版时间:2007多数苹果 属植物野生种或栽培种的花和果都具有观赏价值,在观赏园艺花卉树木中占有重要地位。受害海棠枝干从皮孔开始发病,以皮孔为中心形成近圆形斑点,暗褐色,凹陷,边缘稍隆起;随后病 斑中央突起,呈瘤状,质地坚硬,成为灰白色;病 健交界处发生龟裂,病 皮翘起,有点呈马鞍状,或呈轮纹状;病 斑表面产生黑色的小粒点严重时,病 斑相连,病 皮粗糙,导致部分枝干死亡。结果也显示该病原菌从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与引起苹果 轮纹病 的病原菌[1]和梨轮纹病 [2,3]的病原菌有一定的差异。该菌的寄主范围、对苹果 属、梨属植物的致病性、ITS的序列测定等工作正在开展中,这些信息对于该菌分类地位的进一步确定有重要价值。 -
-
报告棉花抗枯萎
病 育种出版时间:2012高永成等(1985)用感病 的原徐州142(病株率44.0%,病 指35.9)和经过4年在病 地连续选择的抗病徐州142(病株率3.9%,病 指2.9)于1979年在无病地上进行了农艺性状的比较,抗病的徐州142棉种名称供试品种(系)免疫高抗抗病耐病 感病 病 指0病 指0.1~10病 指10.1~25病 指25.1~50病 指50.1~100个数%个数%个数%个数%个数%陆地棉3102130.42993.191374.422608.38259383.58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在四川省棉枯萎病协作组人工病 圃中,52-128病 指稳定在3.6~22.6,平均11.2,比感病 对照种减轻77.8%;57-681病 指2.0~3.1,平均2.3,比感病 对照种减轻供试品种种植1年种植2年种植3年种植4年病 圃无病地病 圃无病地病 圃无病地病 圃无病地521284.504.504.503.502.752.750.752.75576816.003.507.254.502.252.251.253.25品种总株数第1天第6天第11天第16天第21天病 株数发病率(%)病 株数发病率(%)病 株数发病率(%)病 株数发病率(%)病 株数发病率(%)转基因军棉1号128001612.52821.93225.04837.5 -
报告棉花枯萎
病 的生物防治出版时间:2012枯萎病圃土(作为棉花育种抗病性鉴定病 圃连作棉花10年以上病 圃土壤)平均发病率55.3%,病 指27.2,抑菌效果43.9%。感病 品种棉田土发病率72.8%,病 指66.9,无抑菌效果。(辽棉6号),发病率为80.2%,病 指为47.8;多年没有种植过棉花的小麦田土发病率为92.2%,病 指为65.0。在辽宁辽阳试验结果,连作10年枯萎病圃枯萎病发病率39.0%,病 指19.3,对照菜园土发病率75.9%,病 指44.1,抑菌效果平均56.2%(表8-18);连作5年的枯萎病发病率66.7%,病 指37.8发病率和病 指比连作10年病 圃分别高27.7%和18.5%,而抑菌效果低36.6%。还可看到未接菌小区连作10年和5年病 圃田,枯萎病指分别为8.1和14.1,这说明病 圃连作年限愈长,病 圃衰退愈明显,而对枯萎病菌抑菌效果也就愈显著。 -
报告棉花枯萎
病 病原菌出版时间:2012分布于黄河、长江流域及新疆广大棉区,对非棉属寄主表现为“R”(发病株率为0)或“W”型(发病株率为50%以下),在棉属寄主上以“S”型(病 指为20.1以上)为主。按各菌系在8个棉属鉴别寄主上平均病 指划分为强、中、弱3个类群,4个菌系为强致病类型,17个菌系为中等致病类型,7个菌系为弱致病类型。对非棉属寄主均为“R”或“W”型;对陆地棉Rowden均为“R”型(病 指为0),对海岛棉Coastland均为“S”型。王雪薇等(1996)报道,新疆棉花枯萎病株或病 田土中分离得到的尖孢镰刀菌具有明显的营养体亲和性。将分离自新疆5个不同地点的棉病株或棉田土的7个菌株经单孢分离得到18个单孢株,经鉴定均为尖孢镰孢。研究的结果还表明,新疆棉花枯萎病菌AFLP多态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基于AFLP标记划分的AFLP类群与基于寄主病 指划分的致病力类群间关系不一致。 -
报告冀北地区
苹果 锈病大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技术研究出版时间:2007苹果 锈病在冀北地区历年来均属零星发生,但近2年来在部分果园突然开始大发生,其中,2007年部分果园发病株率达到100%、病 叶率90%以上,苹果 产量和质量急剧下降,经济效益损失接近100%。笔者于2007年对冀北地区苹果 主产地的宽城、兴隆、承德等县的苹果园进行了系统调查,发现苹果 锈病在该地区普遍发生,给当地苹果 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苹果 锈病又名赤星病 、羊胡子,有的地区俗称黄斑病 、长毛病。从表1可以看出,与桧柏距离50m以内的苹果树,全部感染苹果 锈病,病 叶达到90%以上,每个病 叶上平均有病斑3.7个;与桧柏距离80~120m的苹果树,全部感染苹果 锈病,病 叶率略有下降,但仍达到70%左右,每个病 叶上平均有病斑2.3个;与桧柏距离180~230m的苹果树,全部感染苹果 锈病,病 叶率为20%左右,每个病 叶上平均有病斑1.6个;与桧柏距离500~630m的苹果树,病株率为58.5%,病 叶率10%平均百叶病 斑数336.2166.736.512.11.20.2表1苹果 锈病的发生程度与距离桧柏的远近关系调查表(2007年6月14日,河北宽城)苹果 锈病虽然不是冀北地区果园新发病害,但是由于其具有需转主寄主才能完成侵染循环的特性 -
报告棉花枯萎
病 的发生与为害出版时间:2012可见,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 品种,只要收获自病 田的,均可能带菌,只是带菌率高低不同而已。黄仲生等(1979)进行棉花枯萎病株残体传病 试验,施用病 叶和病 秆沤制的堆肥,枯萎病率为84.1%;施用病 叶、病 秆喂猪所积的粪肥,枯萎病发病率为14.0%;而施不带菌厩肥或粪肥的对照区,则没有发现病株。试验结果不仅说明病 叶、病 秆等病株残体在传播枯萎病上所起的作用,而且还证明病 叶、病 秆经过猪的消化道后,病菌仍不能全被杀死,其粪肥也能传播病害。Evans(1966)测定,每张病 叶平均携带200~400个微菌核,病 叶上的病原菌是传播病害的重要来源。1963年,前苏联学者测定,相同重量的病 叶接种土壤比病 茎秆接种土壤,棉株的显症发病率要高出2~3倍,比病 棉根接种土壤的显症率又要高出5~6倍,可见,病 叶是病害流行中很重要的环节。 -
报告五、黑松枝枯
病 的防治技术出版时间:2015故从新发枝条、新生针叶长度、黑松根干重3个方面调查黑松生长势的变化,黑松生长势变化与黑松枝枯病 的相关性。表2 新发枝条的长度 (单位:cm)表3 新生针叶长度 (单位:cm)表4 黑松根干重 (单位:g)表5 黑松枝枯病 的发病情况表2~表5表明,采取复壮措施后,黑松新梢的生长量、针束长度、单位面积的根干重都比以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8 黑松枝枯病 疏密与修枝防治效果相关调查结果表明,黑松及时修剪病 枯枝、轮生枝、过密枝等措施,增加通光透气和减少黑松枝枯病 的菌源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病情指数下降了11.3~24.4,相对防效达到40.5%图77 黑松疏枝图78 清除黑松枯枝图79 清理黑松枯枝落针在八大关黑松枝枯病 暴发的3~4月,在2009年4月2日、4月12日、4月22日,喷药3次,间隔10天。表9 黑松枝枯病 化学药剂防治效果表9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相对防效为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