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培训
知识图谱:全部
-
-
报告浅析素质拓展训练与企业
培训 出版时间:2009企业如何才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怎样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归根结底依靠的是人,因为只有人才能创造价值。然而企业要想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就必须通过各式各样的培训来实现,企业的培训将给员工提供可以胜任他们职位的信息和技能。但是,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除了具备胜任职位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以外,企业更注重培训他们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管理能力。素质拓展训练就是以“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为目的,在体验式培训中实现这一目的的。素质拓展训练起源于西方,英文outward-bound,意为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去迎接挑战。二战时期,大西洋上有很多船只由于受到攻击而沉没,大批船员落水,由于海水冰冷,又远离陆地,绝大多数人不幸牺牲了,但极少数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磨难后得以生还。后来,发现得以生还的人并不是那些身体强壮的人,而是那些拥有强烈求生欲望的人。二战结束后,在英国出现了这种模仿真实管理情景,对管理者和企业家进行心理和管理两个方面培训的outward-bound管理培训。由于它新颖的培训形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被世界各地不同的企业所采用。根据管理学理论,我们可以将管理的过程分为四个部分: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我们以素质拓展训练中“扫雷”这个项目,来看一下管理过程中的四个部分是如何工作的。“扫雷”游戏是用一张分成若干方格并标上数字的地毯来模拟雷区,每一个方格的结果是有雷或是无雷,在“雷区”中间位置的两侧是分别有两个峡谷。而这个游戏的规则是每一名队员只有两次机会去“扫雷”,如果选择的方格没有雷,那么可以安全地选择前后左右的任意一格继续“探雷”。但如果选择的方格是有雷的话,就必须按原路返回,换另一名队员继续“扫雷”。这个任务获胜的依据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有的队员都可以安全地通过“雷区”。那么,在这个游戏中将如何去应用管理学知识来实现胜利呢?我们知道,计划是每一件事情成功的第一步,在这个游戏中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团队,首先应当确定团队的目标,那就是成功走出“雷区”。在制定了这样一个目标之后,应该做的就是制定实现这个目标的计划。当计划完成之后的组织环节中,项目经理应当明确所有成员的分工、团队的分组等事宜,以便所有的成员可以各司其职,避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出现漏洞或者人力资源的浪费。建立起一支高效的团队,在任何一个项目中都是领导环节的重要任务。在这个项目中,其实还有一点是管理者可以实践的,那就是如何去建立一支信任的团队。“扫雷”游戏在完成了一半的时候会有意设置一道障碍,那就是在两个“峡谷”之间的“雷区”全部都是有雷的,也就是要通过正常的途径是不可能通过“雷区”的。在团队成员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团队将面临极为严重的信任危机,所有的人都会怀疑是不是记录路线的人记录出了问题,这时的争吵将使团队耽误相当多的时间。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对于管理者来说需要通过与大家沟通,使团队建立起相互的信任,共同克服困难,渡过团队面临的这一信任危机。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控制,其实从实施这个项目的第一步起就开始了控制。当队员探雷失败的时候,其实就是表明这一步与团队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作为项目的管理者就应该及时纠正错误,派遣另一名队员寻找一条新的道路,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在团队面临信任危机时,管理者也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消除大家心中的疑虑,重新建立起团队的信任,使之与团队的目标一致。通过“扫雷”游戏,可以看出管理学是可以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素质拓展训练就是通过这些看似简单实际却是障碍重重的小游戏,在娱乐与轻松中教会管理者如何运用管理学理论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使管理者在今后的企业管理中充分地信赖以及运用管理学理论,给企业带来收益。素质拓展训练的很多项目都是为了增进团队合作而设计的,例如攀爬“天梯”项目可以让队员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体会到相互协作带来的力量;“孤岛求生”项目则可以增进队员之间的了解,培养管理者良好的沟通能力;而“背摔”项目则是要让队员在团队中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在Stephen P.Robbins和Mary Coulter所著的《管理学》一书中认为高效团队应当具备以下的特征:清晰的目标、相关的技能、相互的信任、统一的承诺、良好的沟通、谈判的技能、恰当的领导、内部的支持和外部的支持。我们可以看出,素质拓展训练就是要增强管理者的团队合作意识,打造一支高效的团队,而高效的团队正是一个企业获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已不言而喻了,海氏集团副总裁梅尔文·斯塔克总结说:“最受赞赏公司的意见的一致程度超过我们研究的几乎所有公司。不仅在文化目标上一致,而且对公司如何争取那些目标的看法也是一致的。”可见,公司出类拔萃的关键在于文化。在素质拓展训练中,所有的参训者首先都会参与一个叫做“破冰”(ice break)的仪式,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消除队员自我为中心的想法,组建成一支团队,确定团队的队名、队旗、队歌、口号等团队文化,由队员亲自创建的团队文化将是团队迈向成功的基础。当队员在体力透支意图放弃的情况下,团队的口号将是他们坚持的动力;当本队的分数落在其他队伍后面的时候,高亢的队歌将是他们奋勇追赶的声音;当队友在10米高空的木桩上失去信心的时候,挥舞的队旗将是他们勇气的源泉。在队员亲身感受到了组织文化的重要性后,必将加强员工对企业组织文化的认同感,同时迫使管理者利用各种方式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文化。一位中信银行的人力资源部经理的体会是:“体验式培训方式对于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感很有效。尤其是新人,他们刚到新的企业,还抱着观望的态度,对新的人际关系和新的企业文化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体验式培训创造了一个企业了解新人、新人了解企业的机会,经过这次全员范围的体验式培训,企业里的人际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我们人力资源部门在新员工的任用上也获得了不少直接的信息。”素质拓展训练无疑会对传统的培训方式带来巨大挑战。所谓传统培训方式,即是指由企业自行组织,通过邀请外部的专家学者担任培训讲师,定时、定点、有一定规模、脱产或半脱产,就某个专题进行为期数天或数星期的正式培训活动,采取的形式多为讲座式,辅以若干直观的教具、多媒体手段、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趣味技巧等。那么,素质拓展训练较之传统培训有什么优势呢?有关专家指出:阅读和听到的资讯,我们只能学到10%~15%,但体验过的事,我们却能收获80%。传统培训方式多数是员工被动的接受信息,自然收获到的东西很少,并且培训的可转换性较低,所以这种培训的效果并不明显。而素质拓展训练正是打破传统培训的枯燥,在青山绿水之间构建一系列的训练项目,使参训者在思想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接受体验式培训,从而提高参训者的积极性,这样也会使培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MBA教育是目前企业对管理人员采用比较多的培训方法,但是MBA教育的费用比较高。有资料显示:“中国的商学院从上世纪90年代末出现至今,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平均学费就从2万元增长到9万元。”费用高不说,收到的效果也不一定好,很多学院通过MBA教育后,又落入只知道理论,而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尴尬局面。从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的费用也不低,目前讲师平均课时收费为300~500元/小时,另加差旅费用。当然,西方式的10000美元/天更是难以接受的天文数字。而素质拓展训练的费用为600元/人左右,也就是说企业用于对一位管理者进行MBA培训的费用可以供150人进行一次素质拓展训练。而用于支付讲师授课一小时的费用也可以负担一位员工一天的素质拓展训练,并且企业在素质拓展训练后得到的效果也远大于传统培训得到的效果。意在培养起人们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凝聚力、勇敢、乐观等品质,这些都是企业员工所需要而平时的知识学习无法培养出来的。试想让一群平时正襟危坐的人放下手中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像孩子们才会去做的游戏中去,本来就是让人很感兴趣的事。在精心设计的游戏中,原本就悟性很高的人们,很容易感受到平时被大家忽视的问题,比如团结才会产生效率,勇敢乐观更有助战胜困难等。有的人更是举一反三,从一个道理想到其他的道理。因为游戏深化了人们的记忆,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些人不仅性格有了变化,比以前积极主动起来,还自觉把培训的收获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待人接物呈现出与从前迥然不同的态度。例如,“背摔”游戏,当台下的人给台上的人做出承诺后,自己也多了一分责任,当伸出双臂去接台上摔下来的人时,是在用双臂托起别人的生命。而台上的人往下摔时,将自己的生命交给别人,也就对台下的人充满信任。通过参加这个游戏,企业所要求的责任和忠诚的品质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体验式训练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适应企业员工提高素质的需要,具备现实操作性,其实用意义显而易见。中国的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人的素质亟待提高,体验式训练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观念的现代化,现代企业培训的趋势在于让更多的员工体验式的培训,通过体验式的培训激发员工的潜能,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体验式培训重要的方面,将立足于如何帮助企业开发人的潜力,成为企业培训不可或缺的手段,打开企业培训的新思路。 -
报告梨生产
技术 出版时间:2019准备肥料、农药及工具等生产资料,组织技术培训 。(2)病虫害防治。刮树皮,树干涂白。清理果园残留病叶、病果、病虫枯枝等,集中烧毁。(3)全园冬季整形修剪。早春喷布防护剂等防止幼树抽条。 -
报告三 育苗
技术 出版时间:2015辣(甜)椒在3~4片真叶时开始花芽分化,在甜椒7片真叶展开时,相继分化形成的花芽有门椒、对椒、四门斗,总计有5~7个花芽,到11片真叶展开时已有24~28个花芽形成,到17片真叶展开时,植株已现蕾开花,内部花芽总数多达49~58个。因此,培育壮苗,苗子营养条件好,花芽分化形成的优质花芽多,花的质量优良,花芽壮,为辣(甜)椒丰产打下良好基础,农谚说得好:“苗好三成收”。壮苗是丰产的基础,培育出苗壮为以后的丰产打下基础。首先,应从外表特征上区别出壮苗、徒长苗、老化苗(表8)。壮苗的特征茎秆粗壮,节间短,根系发达、完整,株高18~20厘米,8~10片真叶,叶片肥厚,叶色浓绿,已出现花蕾,无病虫害,无损伤,大小均匀一致,并且经充分锻炼的幼苗为壮苗。一般冬春育苗需80~100天,夏秋季育苗需40~60天。壮苗一般抗逆性强,定植后发根快,缓苗快,生长旺盛,开花结果早、产量高,是理想的苗。徒长苗的特征茎细长,节间长,须根少而细弱,叶薄色淡,叶柄较长,子叶脱落,下部叶子往往枯黄,徒长苗抗逆性和抗病性均较差,定植后缓苗慢,生长慢,容易落花落果,比壮苗开花结果晚,易感病,不易获得早熟高产。老化苗的特征茎细弱,节间紧缩,根少色暗,叶小色浓绿或带黄,幼苗生长缓慢,开花结果迟,结果期短,容易衰老。表8 壮苗、徒长苗与老化苗的典型特征育苗设施包括冬春季和秋冬季育苗,外界气温较低,应在日光温室或小暖窖(改良式阳畦)等保温设施内育苗;夏秋季育苗,正值高温、雨季,应在既能防雨又能降温的遮阳防雨棚内育苗。1 常规育苗(地畦育苗) 直接就地做畦育苗,育苗畦床土要求一是土壤疏松,通气性好,二是肥沃,营养齐全,三是酸碱适宜,一般要求中性至微酸性到微碱性,四是不含或少含病原菌和害虫(卵)。育苗期间不分苗,一般供1亩地生产用苗,需要播种育苗面积30~40平方米;如果进行分苗,供1亩地生产用苗,需要播种面积10平方米左右,分苗面积30~40平方米。播种前需要平整床土,每15平方米施入过筛优质腐熟有机肥(马粪)100~150千克,再加氮磷钾复合肥1~1.5千克。搂平以备播种或分苗用。为了防止苗期病害(猝倒病、立枯病),播种时可用药土,1/3作底土,2/3作盖土。药土的配制:1平方米播种面积用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10克与13千克细土充分搅拌均匀,待底水渗完后,先于床面撒1/3药土,播种后再撒2/3药土做盖土,厚度不够时加盖一般床土补足覆土厚度至1厘米左右。2 营养钵育苗 这是当前农民常用的方式。营养钵用聚乙烯塑料压制而成,多数产品上口大,底部小,底部有排水孔,如小花盆状。辣(甜)椒常用的规格为10厘米×10厘米或10厘米×8厘米两种,将营养土装入育苗钵中,摆放在畦内备用。3 营养土块育苗 应用已经配置好的营养草炭土压制成块的定型营养块。在做好的育苗畦上铺一层塑料薄膜,按10厘米行距,6~8厘米株距,将营养块摆放在畦内,块间隙可用细砂填平。直接播种至土块穴中覆土,按常规管理法即可。4 穴盘工厂化育苗 以草炭、蛭石等轻基质材料作育苗基质,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一次成苗的现代化育苗体系,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育苗技术,由于这种育苗方式选用的苗盘分格室,播种时1穴1粒种子,成苗时1室1株,并且成株苗的根系与基质能够相互缠绕在一起,根坨呈上大底小的塞子形,故美国把这种苗称为塞子苗,把这套育苗体系称为塞子苗生产。我国引进以后称其为机械化育苗或工厂化育苗,目前多为穴盘育苗。辣(甜)椒穴盘育苗一般采用72孔或128孔穴盘。穴盘育苗省工、省力、效率高;节省能源、种子和育苗场地;采用基质育苗,不用营养土,可以避免根部病害的土壤传播。幼苗的抗逆性增加;并且定植时不伤根,减少病菌侵入机会;没有缓苗期,有利于培育壮苗。穴盘苗重量轻,每株重量仅为30~50克,是常规苗的6%~10%;基质保水能力强,根坨不易散,可以保证运输当中不死苗,适宜远距离运输。另外,在经济发达、技术水平较高的老菜区,为减少土传病害侵染,减少伤根,农户也可采用穴盘育苗。在夏秋高温季节育苗为减少伤根和病害,也可采用穴盘育苗。塑料营养钵育苗和穴盘育苗都需要在育苗容器中装入根据幼苗生长发育需要经人工配制混合好的肥沃营养土。营养土基本要求:没有病原菌和害虫;营养丰富并且各组分比例适当,包括缓效性有机养分与速效性无机养分之间、各营养元素之间等;结构良好,疏松适度,透气性和保水性适中。育苗容器不同,配制营养土所要求的基质也不同。1 营养钵育苗营养土的配制 选用3年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肥沃表层沙壤土50%,加腐熟过筛的厩肥50%,1立方米加入0.5~1千克氮磷钾复合肥。配好料后,将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合均匀,然后装入营养钵,摆放在畦内备用。2 穴盘育苗营养土的配制 选用草炭与蛭石为基质的,其比例为2∶1,或选用草炭与蛭石加废菇料为基质的,其比例为1∶1∶1。配制基质时加入氮∶磷∶钾为15∶15∶15的复合肥2.5~2.8千克每立方米基质;或1立方米基质中加入尿素1.3千克,再加磷酸二氢钾1.5千克;或单加磷酸二铵2.5千克。肥料与基质混拌均匀后备用。128孔的育苗盘每1000苗盘备用基质约3.7立方米,72孔的育苗盘每1000苗盘备用基质约4.7立方米。覆盖料一律用蛭石。1 苗床土消毒 主要有两种方法,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药剂喷淋在播前床土浇透水后,用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500~600倍液喷洒苗床,1平方米喷洒2~4升。播种的覆土后再用该药液对苗床表面进行封闭杀菌,可以有效防治猝倒病、立枯病等。拌药土用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混合,按1平方米用药100克与15千克细土混合,播种时1/3铺在床面,2/3覆在种子上,使甜椒种子夹在两层药土中间,防止病菌侵入。注意覆土时保证种子上面覆土厚度为1厘米左右。2 育苗器具消毒 对于多次使用的育苗器具(如营养钵、育苗盘等),为了防止其带菌传病,在育苗前应当对其消毒。可以用40%福尔马林300倍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喷淋或浸泡育苗器具进行消毒。3 种子消毒 播种前,种子要进行消毒,杜绝种子传毒、传病。采用温汤浸种法55℃温水浸种20~30分钟后,清水浸种3~4小时,然后再用1%硫酸铜浸种5分钟,可防止炭疽病和疫病的发生。药剂浸种完成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30~40分钟,可钝化病毒的活性,防止病毒病的发生,用清水冲洗干净。或用200毫克/升的农用链霉素药液浸种30分钟,对防治疮痂病、青枯病效果较好,或用0.3%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30分钟,可防治病毒病。把浸好的种子用湿布包好,放在25~30℃的条件下催芽。每天早晚用清水冲洗一次,当大部分种子露白出芽后即可播种。无论采用常规育苗床育苗还是穴盘育苗,播种前,一定浇足底水。采用常规地畦育苗床育苗,播种一般采用撒播或条播。撒播要均匀,为了使撒播种子在苗床上分布均匀,播种前在催芽种中掺些沙子,使种子松散。条播种子前,注意开沟不能太深,防止覆土过厚导致出苗困难;营养钵育苗,将种子穴播于营养钵内;穴盘育苗,打孔播种,其上覆盖蛭石1~1.2厘米。覆土后应当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床面、育苗盘等保湿。播种是一项细致且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稍一疏忽就会出现问题。须注意以下几方面。床土板结 播种后出苗前因苗床干旱浇水,床土表面结成硬皮,称为床土板结。床面板结阻止空气流通,妨碍种子发芽时对氧气的需求,不利于种子发芽。已发芽的种子被板结层压住,不能顺利钻出土面,致使幼苗细茎弯曲,子叶发黄,不利于培育壮苗,因此床土应疏松透气。不出苗 播种后种子不出苗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种子质量低劣,失去发芽力的陈旧种子不能正常出苗。二是育苗环境条件不适。育苗时值高温多雨季节,温度过高,超过35℃以上,湿度过大也会阻止种子发芽,甚至已发芽的种子死亡;温度过低,长期低于15℃以下,使萌芽的种子引发沤根沤芽而不出苗。出苗不整齐 出苗不整齐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出苗的时间不一致,会给管理增加困难;另一种情况是整个畦内秧苗分布不均匀。幼苗顶壳出土(子叶戴帽) 播种后覆土较薄,幼苗出土时由于土壤阻力小,使种壳不能留在土壤中,而随子叶戴帽出土,使子叶伸展不开,影响长势。为了防止甜椒“戴帽苗”的出现,播种时应该注意将种子扁平放在营养土面上,使种子与营养土紧密接触,覆土不要过薄,以1~1.2厘米厚为宜。1 温度 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5~30℃,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出苗和秧苗生长。冬春季育苗外界气温较低,应采用增加透光、密闭棚室、夜间增加草苫等增温保温措施;夏秋季育苗,外界气温较高,应采用遮阳降温、通风降温等措施,使温度尽量控制在发芽适宜温度范围和幼苗生长适宜温度范围(表9)。时期适宜日气温(℃)适宜夜气温(℃)需通风温度(℃)适宜地温(℃)播种—齐苗25~3020~2222齐苗—分苗23~2818~203022分苗—缓苗25~3018~203220缓苗—定植前23~2815~173020表9 甜椒苗期适宜温度管理2 光照 冬春季育苗应及时揭开草苫,增加光照时间,提高苗床温度,促进出苗和秧苗生长。夏秋季育苗播种后适当遮光降温,促进出苗。发现幼苗拱出土,及时揭除苗床覆盖物,让幼苗及时见光,防徒长。注意在子叶顶土期间,晴天中午前后气温过高,棚顶用遮阳网等遮阴,防止烤坏子叶(嫩芽)。出苗后逐渐撤去遮阳网,增加光照,防止徒长,培育壮苗。3 水分 出苗过程中,如果床土逐渐干燥,出现干旱情况,应适当补充水分。为了防止床土板结,应当用多孔喷壶有顺序地从一端向另一端喷洒,但不宜多次重复喷洒,使床土保持湿润,避免床土板结过硬而降低出苗率。苗齐后土壤干旱,可适当浇小水。3~4片真叶期,甜椒幼苗开始花芽分化。这一时期温度、光照和水分管理对产量特别是早期产量影响很大。苗期保持土壤的湿度,有利于优质花芽的形成。防止徒长 夏秋育苗时,外界气温较高,幼苗容易徒长。子叶出土到真叶破心是管理的第一个关键期,此期甜椒苗下胚轴最容易徒长,所以应该在子叶出土后立即降低地温和气温,白天尽量增加光照,使子叶尽快绿化。如果白天弱光加上夜间高温,不仅加剧徒长,而且容易导致猝倒病的发生和蔓延。使用药物防止徒长。幼苗4~5片真叶徒长时,可喷洒浓度为2 0~25毫克/升的矮壮素(即5千克水对0.1~0.125克的矮壮素药剂),能促进幼苗叶色转浓绿,节间短粗,控制徒长。4 施肥 如果营养土配制时施入的肥料充足,整个苗期可不用施肥,如果发现幼苗叶片颜色变淡,出现缺肥症状时,可喷施少许质量有保证的磷酸二氢钾,使用500倍液。育苗过程中,切忌苗期过量追施氮肥,以免发生秧苗徒长影响花芽分化。穴盘育苗,当基质中肥料不足,幼苗长到3叶1心时期以后,出现缺肥症状时,结合喷水进行2~3次叶面喷肥,以氮磷钾复合肥或磷酸二氢钾加尿素为宜,浓度为0.3%~0.4%。经过锻炼的幼苗,可提高抗寒、抗旱、抗病虫的能力。定植前秧苗锻炼的方法主要有以下方式。1 低温锻炼 大棚春季早熟栽培,常应用该种方法炼苗。低温锻炼时,白天温度可降到20℃左右,夜间在保证秧苗不受冻的限度内,应尽量降低温度,一般可降到10℃左右。苗床温度的降低要逐步进行,不可突然降低过多,以免引起秧苗受伤害。一般情况下在定植前7~10天,白天逐步加大通风量,定植前3~5天夜间可不用覆盖草苫等保温材料,使秧苗所处温度条件与定植环境一致。2 控制浇水 在苗床内温度过高、光照不足、氮肥偏多的情况下,如果湿度较高,容易引起徒长。适当控制浇水,可控制秧苗上部分的生长,同时增加了土壤的通气程度,有利于促进根系生长。在定植前10天应减少苗床的浇水次数,在秧苗不发生干旱萎蔫的情况下不必浇水。3 蹲苗 所谓蹲苗就是采取人工措施,使幼苗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达到新的平衡,以控制幼苗的生长。用营养钵或其他容器培育的秧苗,在定植前搬动几次,损伤幼苗过长的根系,同时增加钵与钵之间的空隙,增加见光空间和水分蒸发,以防止幼苗徒长。在蹲苗期间要经常观察,既不要使秧苗萎蔫,又要使苗多见阳光,如果床温过高可适当通风降温,尽量减少水分蒸发。 -
-
报告三 育苗
技术 出版时间:2015目前,育苗方式主要有简易穴盘和苗床营养土育苗、营养块育苗及现代集约化育苗等多种育苗形式。生产上应用较多且简便易行、成活率高的是穴盘无土基质育苗技术,此技术特别在蔬菜示范园区和蔬菜主产区广泛应用,效果良好。苗期在整个番茄生产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秧苗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定植后植株的长势乃至最终的产量。春季栽培从时间上说苗期占整个生长期的1/3~1/2,且正处于一年中温度较低的季节,技术要求较高,而夏季育苗,由于高温、病虫害等的影响,也增加了培育优质壮苗的难度。取肥沃无菌大田土5份、充分腐熟优质有机肥4份、细炉碴或锯末1份,混合均匀过筛备用。提示:注意尽量避免取玉米田土,减少因玉米田土除草剂残留影响。营养土中一般不需要加入化肥,若大田土、有机肥质量较差,1立方米可加入酵素菌生物肥3千克,或粉碎或用水溶解后的磷酸二铵1千克,均匀喷拌于营养土中,为防止苗期病虫害的发生,可1立方米加入68%精甲霜灵·锰锌可分散粒剂100克,2.5%咯菌腈悬浮剂100毫升随水解后喷拌营养土一起过筛混匀,药土装入营养钵或作苗床土铺在育苗畦上,可有效防治苗期立枯病、炭疽病和猝倒病等病害及虫害。1 营养钵育苗 将营养土装入育苗钵中,育苗钵大小以10厘米×10厘米或8厘米×10厘米为宜,装土量以虚土装至与钵口齐平为佳,播种后施药土覆盖。也可以先把种子撒播在小面积的土盘中,待出土生长至1~2片真叶时移栽营养钵中。2 育苗畦育苗 把营养土直接铺入育苗畦中,厚度10厘米左右。种子撒播于小面积的土盘或土盆,待出土生长至1~2片真叶时,二次移栽至棚室中的育苗畦。生产中也有育苗阳畦与营养钵结合育苗方式,集中把营养钵放置育苗畦中。棚中棚保温效果会更好。3 营养块育苗 引用已经配置好的营养草炭土压制成块的定型营养块,直接播种至土块穴中覆土,按常规管理法即可。育苗前7~10天,用防病、防虫药剂对准备育苗的棚室进行熏棚1昼夜,然后放风排毒气准备播种。消毒方法:每亩(1亩≈667平方米,全书同)用80%敌敌畏乳油0.25千克+硫黄2千克+适量锯末混合分堆点燃熏棚,或用百菌清烟剂+灭蚜烟剂等点燃熏棚(请按购买药剂实际说明施用)。4 穴盘基质土育苗 基质配比按体积计算,草炭∶蛭石2∶1,或草炭∶蛭石∶废菇料1∶1∶1。冬春季配制基质时,1立方米加入15∶15∶15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千克,料与基质混拌均匀后备用。夏季为1~1.5千克。冬春季育苗:育5~6片叶苗,苗龄60天左右,一般选用72孔苗盘。夏季育苗:由于气温高,苗期短(20~30天),一般选128孔或72孔苗盘。1 播种时间 冬春季穴盘育苗主要为早春设施生产供苗,定植期从1月中旬开始(日光温室),直到3月下旬结束(塑料大棚),故播种期从11月中旬到翌年1月中旬,视用户需要而定。夏季育苗苗期短(20~30天),结合大棚、温室不同定植期,播种往前推算20~25天左右即可,一般从6月中下旬到7月上中旬均可播种。2 种子处理 播种前检测发芽率,选择发芽率大于90%以上的籽粒饱满、发芽整齐一致的种子。已包衣的种子可直接播种,未包衣的种子播前首先用温汤浸种法(55℃)浸泡30分钟,然后用1%硫酸铜溶液浸泡5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这两步可将种子表面及种内的病菌杀死,之后特别是夏季育苗时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处理15~2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以杀灭种子表面的病毒,风干后播种。3 播种 播前用清水将基质浸透,以水从穴盘底孔滴出为宜,使基质最大持水量达到200%。待水渗下后播种,播种深度大于1厘米,播后覆盖蛭石,喷洒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封闭苗盘,防治苗期病害。冬季育苗,苗盘上加盖一层地膜,保水保温。夏季可不盖膜,但要及时喷水,如果盖膜,要及时观察幼芽萌动后即可掀膜,以免烫幼芽。出苗后,将地膜掀去。白天气温保持在25℃左右,夜温16~18℃为宜。在保持基质水分的同时,注意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当温室夜温偏低(低于10℃)时,可采用地热线加温或临时加温措施。3叶1心后,结合喷水进行1~2次叶面喷肥,或抗寒生长调节剂碧护5000倍液喷施,尤其是叶片发黄时,可用叶面肥如益施帮5000倍液喷施,或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结合喷水用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肥。在定植前7天左右,白天尽量降低温湿度,使秧苗接受与定植后相似环境的锻炼。苗期注意防治苗期病害,一般待苗出齐后喷800~1000倍液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或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冬季苗期喷3~4次,夏季苗期喷1~2次。夏季育苗棚应用“两网一膜”技术,并结合药剂防治,用噻虫嗪1000倍液药液或吡虫啉1000倍液淋灌防治白粉虱、蚜虫,阻断病毒病传播途径。(苗期常见病虫害如猝倒病、茎基腐病等的治疗见后文。) -
报告柑橘生产
技术 出版时间:2019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果树。全世界柑橘年产量有1亿多吨,种植面积高达667万hm2。中国是柑橘最重要的原产中心之一,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在所有的水果中,其鲜食、加工性能均好,基本上可以做到没有废料。柑橘性喜微酸、湿润环境,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9℃,最适合生长的湿度75%左右;平均生长寿命50年左右。柑橘树形比较矮小,树冠直立或呈自然圆头形或半圆头形。成枝力中等,枝条的顶端优势不强,分枝间势力均衡,常无明显主干,树形比较优美。柑橘的花芽为混合芽,可在生长健壮的各类梢的先端依次形成。如新梢多次生长,则花芽发生的部位随之上移。结果枝有带叶果枝和无叶果枝两种。柑橘的花为雌雄同花,多单生或丛生,为完全花,能自花授粉结实。抗性强、易栽、易管、丰产、品质优良和耐储运等是现代柑橘优良品种的主要特征。砂糖橘、本地早、温州蜜柑、梭柑、蕉柑、南丰蜜橘等。新会橙、柳橙、雪柑、伏令夏橙、血橙、香水橙、脐橙、冰糖橙等。沙田柚、琯溪蜜柚、文旦柚、葡萄柚类等。金弹、四季橘等。选择土壤肥沃、质地疏松、土层深厚、保水排水性好,心土松软的红壤、沙壤土建园。坡向以南向、东南或马蹄形山窝建园为好,西向北向要注意营造防护林。坡度选择5°~15°建园为佳。橘园附近必须有水源。现代柑橘建园技术推广宽行密株和宽行稀株两种模式。在方便管理的同时能大幅度提高柑橘品质,增加柑橘生产效益。宽行密株行距5~6m,株距2~3m,每667m2植38~67株。山地宜密,平地宜稀。一般柑橘苗春、秋两季都可定植,以春季定植为佳,一般在3月上旬橘芽萌发前定植为宜。容器苗全年均可定植,其最佳定植时间是春梢发生结束后。挖大穴,施足基肥。通常要求挖深0.8m,宽1m的定植穴,把心土和表土分开放,每穴施入腐熟有机肥30~50kg,石灰1.5~2.0kg,腐熟菜饼1kg,钙镁磷1.5~2kg,与表土充分混匀填入穴内,肥土要踏紧。定植时苗木置入定植穴后,再用小刀划开并取出营养袋,扶正苗木,填土踏实即可。(1)深翻。每年要进行一次深翻,对柑橘园20~40cm土层进行翻动,近树颈处浅些,树冠外深些,结合增施有机肥,以改良和活化土壤。萌芽期、花期尽量不要深翻。(2)培土覆盖。夏秋高温干旱,在树冠下每株培土高5~10cm防旱,冬季采果后,进行培土高30cm防寒。(3)中耕松土。成年橘园春节杂草容易滋生,雨后土壤板结,结合除草疏松表土,夏季中耕切断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1)早施基肥。早熟品种在10月中、下旬,中熟品种宜在11月中旬或采果后,每株施腐熟有机肥20~30kg,磷肥3~5kg,石灰1~1.5kg,复合肥1~2kg,施肥量占全年35%~40%,结果多,大树多施,小树少施。(2)巧施追肥。①春芽肥。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春梢萌动期进行。以施用高比例的氮、磷复合肥为宜,配合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株施尿素0.5~1.0kg,人粪尿20~30kg,复合肥2kg。施肥量占全年施肥的20%。②稳果肥。施肥量占全年10%,5月上中旬一般株施复合肥1kg,开花结果多的多施,结果少的不宜施。③壮果促梢肥。7月下旬至8月上旬株施腐熟饼肥1.5~2kg,人粪尿20~30kg,硫酸钾1~2kg,施肥量占全年的25%~30%。(3)施肥方法。①条状沟施肥。山地果园通常采用条状沟施肥方式,即在树冠滴水线处,开深20~30cm,宽30cm的条沟,沟长根据树冠而定。下次施肥在树冠的另外两侧开沟,施肥后盖土。②放射沟施肥。在树冠距树干1~1.5m处,按树冠大小,向外开放射状沟4~6条,沟深20cm,沟宽30cm,靠近树干处开浅些,逐步向外沿开深些,施肥后盖土。这方法适用于较窄的梯台。在谢花2/3时喷20mg/kg赤霉素或5406细胞分裂素800倍液+0.2%硼砂和0.2%磷酸二氢钾一次;5月上旬和6月中下旬各喷一次30mg/kg水溶性防落素或800倍液5406细胞分裂素+0.2%磷酸二氢钾和0.3%尿素,提高坐果率。供贮藏用的橘果采收时间一般应在九成熟,果面有2/3转黄时采收。短期贮藏或直接上市果实宜在果实全面着色,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含量达到该品种应有的标准时采收。以晴天采收为佳。采收前15d内,应停止灌水、喷药。应该准备好采收工具,橘剪、橘梯、橘篓和橘筐。橘剪必须圆头平口,刀口锋利。特别需要提醒的是,采收人员采收果实时,不宜留指甲,应戴手套,以免采收时在果面上留下伤害。采收柑橘时,应遵照自下而上、由外及内顺序采摘。采果应将不同成熟度的果实分批采收,分批储藏和加工,保证果实品质的一致性。严格采用“一果两剪”法,即第一剪在离果蒂1~2cm处,第二剪把果柄剪至与果肩相平。千万不要从果树上一下把果肩剪平,把果蒂留在植株上,以免消耗更多的养分。采收时尽量不拉枝拉果,注意轻拿轻放。 -
报告核桃生产
技术 出版时间:2019核桃是我国北方栽培面积广、经济价值较高的木本油料果树。其种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尤其是其中的亚油酸,对软化血管、降低血液胆固醇有明显作用。除此之外,核桃既是荒山造林、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的优良树种,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核桃为深根性果树,一般根系垂直分布在距地面2m的土层以上,但吸收根主要集中表土20cm以下距地面1m的土层内。水平分布较广,水平根系可达10m以上。核桃芽分叶芽、雌花芽、雄花芽和休眠芽四种。叶芽着生于枝条各节和顶端。雌花芽为混合芽,多着生于枝条先端1~3节。雄花芽为裸芽,多着生于顶芽以下2~10节。休眠芽位于枝条中下部,刺激后抽枝。潜伏芽着生于大枝皮层下,寿命长,更新能力强。生长枝。位于树冠外围,只抽枝长叶,长10~40cm。徒长枝。位于内膛骨干枝上,直立,长50cm以上。结果母枝。着生混合芽翌年抽结果枝的枝条,长5~40cm。雄花序着生于结果枝中下部或雄花枝上。雄花为风媒花,传粉距离100m以内。雌雄异熟性,一般雄花先开,1~5d后雌花开放。受精后,果实开始发育,通常经历两个时期:(1)果实迅速生长期。40~60d。(2)硬核期。60d左右落果。花后10~15d开始,幼果1~2cm,落果严重。进入硬核期后停止。核桃是喜温果树。普通核桃适宜生长的年平均温度为9~16℃。休眠期温度低于-20℃时幼树即有冻害,低于-26℃时大树部分花芽、叶芽受冻,低于-29℃枝条产生冻害。铁核桃只适应亚热带气候,耐湿热,不耐寒冷。一般年降水量为600~800mm且分布均匀的地区基本可满足核桃生长发育的需要。核桃对空气湿度适应性强,但对土壤水分较敏感。一般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时比较适合于核桃的生长发育,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时(或土壤绝对含水量低于8%~12%)核桃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造成落花落果,叶片枯萎。核桃属喜光树种。最适宜光照度为60000lx,结果期要求全年日照在2000h以上,低于1000h则核壳核仁发育不良。特别是雌花开花期,光照条件良好,可明显提高坐果率,若遇低雨低温天气,极易造成大量落花落果。核桃要求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在含钙的微碱性土壤上生长良好,适宜pH值为6.5~7.5,土壤含盐量应在0.25%以下,稍微超过即会影响生长结实。萌芽前15~20d,疏除树上90%~95%的雄花芽,以减少养分和水分消耗,提高坐果率。开花期去雄花,人工辅助授粉。去雄花最佳时期在雄花芽开始膨大时。疏除雄花序之后,雌花序与雄花数之比在1∶ (30~60)。但雄花芽很少的植株和刚结果的幼树,最好不疏雄花。人工辅助授粉花粉采集在雄花序即将散粉时(基部小花刚开始散粉) 进行。授粉最佳时期是雌花柱头开裂并呈八字形,柱头分泌大量黏液且有光泽时最好。具体方法是先用淀粉或滑石粉将花粉稀释成10~15倍,然后置于双层纱布袋内,封严袋口并拴在竹竿上,在树冠上方轻轻抖动即可。或将花粉与面粉以1∶10的比例配制后用喷雾器授粉或配成5000倍液后喷洒。具体时间以无露水的晴天最好,一般 9∶ 00—11∶ 00 时,15∶00—17∶00时效果最好。进入盛花期喷0.4%硼砂或30mg/L赤霉素,可显著提高坐果率。为提高果实品质,坐果后可进行疏果。核桃应在果皮由绿变黄绿或浅黄色,部分青皮顶部出现裂纹,青果皮容易剥离,有以上现象的果实已显成熟时采收。采收方法分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两种。人工采收是在核桃成熟时,用长杆击落果实。采收时应由上而下、由内而外顺枝进行。此法适合于零星栽植。发达国家多采用机械采收。具体做法是在采摘前10~20d,向树上喷洒500~2000mg/kg的乙烯利催熟,然后用机械振落果实,一次采收完毕。此法省工、效率高,但易早期落叶而削弱树势。果实从树上采下后,应尽快放在阴凉通风处,不应在阳光下暴晒。采收后要及时进行脱青皮、漂白处理。脱青皮多采用堆积法,将采收的核桃果实堆积在阴凉处或室内,厚50cm左右,上面盖上湿麻袋或厚10cm的干草、树叶,保持堆内温湿度、促进后熟。一般经过3~5d青皮即可离壳,切忌堆积时间过长。为加快脱皮进程也可先用3000~5000mg/kg乙烯利溶液浸蘸30s再堆积。脱皮后的坚果表面常残存有烂皮等杂物,应及时用清水冲洗3~5次,使之干净。为提高坚果外观品质,可进行漂白。常用漂白剂是:漂白粉1kg+水(6~8)kg或次氯酸钠1kg+水30kg。时间10min左右,当核壳由青红色转黄白色时,立即捞出用清水冲洗两次即可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