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防治效果
知识图谱:全部
-
报告模块八 蔬菜病虫害的
防治 出版时间:20111.蔬菜苗期常见病害蔬菜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沤根。其主要为害瓜类、茄果类、豆类及十字花科蔬菜幼苗。(1)猝倒病1)症状 属真菌病害,幼苗出土前即可受害,造成种子、胚芽或子叶腐烂,受害幼苗出土后,在近地面幼茎基部呈水渍状黄褐色病斑,绕茎扩展,似水烫状,而后病茎缢缩成线状,幼苗即倒地。空气潮湿时,病苗或土壤表面可出现白色絮状霉层而有别于立枯病。2)发病特点 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温度、湿度、光照种管理水平。病菌生长最适宜的土壤温度15~16℃。发病最适宜土温10℃,低温、高湿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一般秋季夜晚凉爽,白天光照不足,苗床湿度大或早春土温偏低,相对湿度大,通风不良或苗床浇水过多,土温15℃以下,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播种过密,间苗移苗不及时,施用带菌肥料,长期使用同一苗床土壤等都会诱发加重该病的发生。幼苗子叶中的养分已耗完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最易感病的时期。3)防治方法● 苗床处理:用50%多菌灵种50%福美双按1∶1 混合,每平方米用药8~10克或32%苗菌敌10克加细土10~15千克配成药土,播种时将2/3的药土撒于畦面,再用1/3的药土盖种。● 种子处理:可用50%福美双3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或25%甲霜灵或65%代森锌1 500倍液与种子按1∶3的比例混配浸种。● 苗期:喷0.2%磷酸二氢钾或0.1%氯化钙等提高抗病力。● 化学防治:发现病苗及时拔出并喷药防治。药剂:甲霜灵锰锌或雷多米尔锰锌或杀毒矾500倍液或普力克或龙克菌600倍液或恶甲水剂300倍液喷洒,5~7天一次,连喷2~3次。(2)立枯病1)症状 属真菌病害,幼苗出苗后即可受害,尤以中后期为重,病苗基部变褐色,后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垂枯死。稍大病苗发病初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叶片萎蔫不能复原,直至直立枯死,病斑初呈椭圆形暗褐色,具有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后期形成菌核,是与猝倒病区别的又一重要特征。2)发病特点 是一种土壤习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中存活可达2~3年,病菌发育适温24℃,越冬后的菌丝恢复活动种菌核萌发产生菌丝接触幼苗引起发病。播种过密,间苗或分苗不及时,造成幼苗徒长。温度过高,通风不良,土壤水分忽高忽低易诱发此病,从根部、幼茎种伤口侵染发病。3)防治方法● 苗床处理:参照猝倒病。● 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3%的40%拌种双或50%福美双拌种。● 加强苗床管理,提高地温,通风,防止高温高湿。● 苗期:喷0.2%磷酸二氢钾或植宝素7 500~9 000倍液。●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淋20%甲基立枯磷1 200倍液或50%根病克600倍液或敌克松或绿亨一号1 000倍液。猝倒病与立枯病混发时,可用福美双800倍液种普力克600倍液喷淋,一般7天一次,连喷2次。(3)沤根1)症状 低温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幼苗(育苗阶段或定植后)根部不发新根,幼根表面初呈锈褐色而后腐烂,导致地上部叶片变黄,严重时萎蔫枯死,极易拔起。2)发病特点 地温长时间处于15℃以下,浇水过量或遇连阴雨天气,苗床湿度种地温过低,幼苗出现萎蔫时常发生沤根,致使生长点停止生长,老叶边缘变褐而干枯死亡。3)防治方法● 合理选地,雨后及时排水。● 控制地温不宜低于12℃,应在16℃左右。● 发现轻微沤根要及时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新根生长,必要时喷生根剂或油菜素内酸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2.蔬菜常见虫害防治(1)蝼蛄、蛴螬 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30%敌百虫乳油500倍液喷施或浇灌可防治蛴螬为害。用撒毒饵的方法可防治蝼蛄为害,先取谷子、麦麸等5 千克在锅里炒香,而后用90%敌百虫30倍液0.15 千克拌匀,适量加水,拌匀做成毒饵,撒在苗床周围或蝼蛄经常活动出人处诱杀。(2)蚜虫 选择内吸性好、兼备触杀种熏蒸作用的药剂轮换使用,如蚜虱绝(25%乳油)2 000~3 000倍液、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辟蚜雾(50%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爱福丁乳油3 000倍液进行喷雾。1.黄瓜霜霉病(1)症状 属真菌病害,是黄瓜最主要的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成株期发病,在开花至结瓜期较重,叶片染病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发展蔓延,发病初期在叶背产生水渍状斑点,病斑逐渐变为淡黄色或黄色,最后变为淡褐色干枯。病斑的扩展受叶脉限制呈三角形,病斑边缘明显,潮湿时叶背长出灰黑色霉层,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全叶变为黄褐色干枯收缩而死亡。(2)发病特点 春季多雨、多雾、多露,气温在15~20℃,相对湿度80%以上时,有利于该病发生蔓延,定植过密,氮肥过多,通风不及时,肥力差,地势低的瓜地发病重。(3)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如津杂1号、津杂2号、中农1号、中农3号、西农58号。● 选地与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性,选择地势高燥、通风透光、排水性能好的田块。● 药剂防治:58%甲霜灵锰锌600 倍液或72%杜邦克露或60%霜疫净800倍液或安克锰锌或可杀得1 000倍液喷雾。2.黄瓜(西葫芦)白粉病(1)症状 属真菌病害,苗期至收获期均可染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或叶面产生白色粉状小圆点斑,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边缘不明显的白粉状霉斑,病斑可连接成片,布满整张叶片,受害叶片表现为褪绿种变黄,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褐色的小黑点,严重时病叶组织变为褐色而枯死。(2)发病特点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随气流种水传播。气温16~25℃,相对湿度80%以上,因通风不良,栽培过密,氮肥多,田块低洼而发病较重。(3)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 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合理密植,开沟排水,摘除老病叶,通风透气。●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药,7~10天一次,连续2~3次,药剂有:40%福星600倍液或50%锈粉威1 000倍液或70%护绿或15%粉锈宁1 500倍液等。晴天喷药,喷雾足量、均匀。注意农药交替使用,并根据农药安全间隔期有关规定进行。3.菜蚜(包括桃蚜、萝卜蚜、甘蓝蚜三种)(1)形态特征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2~1.9 毫米,体黄色至深绿色。夏季个体腹部多为黄色,春秋季多为蓝黑色,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5~1.9毫米,夏季黄绿色,春秋季墨绿色。(2)发病特点 以成蚜及若蚜在叶背种嫩茎上吸食作物汁液,瓜苗嫩叶及生长点被害后,叶片卷缩,瓜苗萎蔫,甚至整株枯死老叶受害,提前枯落,缩短结瓜期,造成减产,此外还能传播病毒病。(3)防治方法 用蓟粉蚜安2 000倍液或大功臣1 000倍液或溴氰菊酯3 000倍液或氰戊菊酯1 500倍液喷雾,喷药时,喷头应向上,重点喷叶片反面。豆类、瓜类对大功臣较敏感,高温季节慎用。也可采用黄板诱杀。1.番茄晚疫病(1)症状 属真菌病害,幼苗、成株均可发病,可为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种青果受害较重。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形成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呈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出现白霉,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2)发病特点 低温、潮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95%~100%时易流行。20~23℃时菌丝生长最快,借气流、雨水传播。偏氮、底肥不足、连阴雨、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浇水过多、密度过大利于发病。该病害是一种多次重复侵染的流行性病害。(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注意通风,采用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及时整枝种清除中心病株、病叶。● 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施药效果好。药剂有50%霜霉疫特净800倍液或25%雷多米尔800倍液喷雾。也可用50%甲霜铜600倍液灌根。2.番茄早疫病(1)症状 属真菌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幼苗的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稍陷,有轮纹。成株期发病一般从下部叶片向上部发展。初期叶片呈水渍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轮纹斑,边缘具有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具同心轮纹,潮湿时病部长出黑色霉层。主要症状是病部有(同心)轮纹。(2)发病特点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种分生孢子在病残体种种子上越冬,通过气流、灌溉水以及农事操作从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人传播,病菌生长适温26~28℃,高温高湿发病重。(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密植,选用抗病品种。● 药剂防治:用杀毒矾500 倍液或扑海因或早疫晚疫灵1 000倍液喷雾,或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1 千克喷粉,7~10天1次,连续3次。3.番茄青枯病(1)症状 属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病株中午萎蔫、傍晚恢复,2~3天后枯死,植株仍为青色,可见维管束变黑褐色,髓部变为褐色腐烂,用手挤压有白色黏液溢出。高温高湿利于发病。(2)发病特点 病菌在病残体或土壤中或马铃薯块上越冬,通过雨水或灌溉水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人,在植物体内的维管束组织中扩展,造成导管堵塞或细胞中毒,病害发生的最适温度为30~37℃,最适pH为6.6,久雨或大雨后转晴发病重。(3)防治方法● 水旱轮作,十字花科蔬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石灰调节酸碱度。● 药剂防治:可用农用链霉素或可杀得或绿乳铜灌根,每株0.3千克,每10天1次,共2~3次。或用枯斑黑腐净1 000倍液喷雾。4.番茄病毒病(1)症状 属病毒性病害,有三种类型:1)花叶型 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的斑驳,叶脉透明,叶片略有皱缩,多呈花脸状。2)蔽叶型 由上部叶片开始或部分变成条状,中下部叶片向上微卷,花瓣增大,形成花“炬”,植株不同程度矮化。3)条斑型 主要表现在果实种茎上。(2)发病特点 高温、干旱、蚜虫为害重、植株长势弱、重茬等易引起该病的发生,可通过摩擦、打杈等作业时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蚜虫、机械传播。(3)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收获后清除病残株,注意田间操作中手种工具的消毒。● 种子消毒:用清水浸种4 小时后捞出放人10%的磷酸三钠液中浸20分钟后洗净催芽播种。2)注意防治蚜虫 用10%吡虫啉或0.4%的杀蚜素喷杀蚜虫,减少蚜虫传毒机会。或用病毒希克800倍液喷雾。3)生物制剂防治 田间操作前先喷1%肥皂水加0.2%~0.4%的磷酸二氢钾预防接触传染,在定植后喷1次NS-83增抗剂100倍液,增强植株耐病性,还可提高产量。5.蚜虫防治蚜虫宜及早用药,将其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1)农业防治 蔬菜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残株败叶,铲除杂草。(2)物理防治 利用蚜虫对黄色有较强趋性的原理,在田间设置黄板,上涂机油或其他黏性剂吸引蚜虫并杀灭。用蚜虫对银灰色有负趋性的原理,在田间悬挂或覆盖银灰膜,每亩用膜5千克,在大棚周围挂银灰色薄膜条(10~15厘米宽),每亩用膜1.5千克,驱避蚜虫。利用银灰色遮阳网、防虫网覆盖栽培。(3)药剂防治 喷雾用镇蚜(25%吡·辛 EC)1 000~1 500倍液,或20%绿保素2 500倍液,或云大-啶虫脒1 200倍液,或50%抗蚜威2 000倍液,或50%溴氰菊酯3 000倍液。6.红蜘蛛加强虫情检查,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用药剂喷雾防治:1.8%阿维螨清乳油1 000倍液,平螨1 500倍液,21%灭杀毙乳油2 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1 200倍液。7.番茄(辣椒、茄子)灰霉病(1)症状 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黄褐色,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健交界分明。(2)发病特点 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越夏,温度在20~30℃、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易发生,花期最易感病,借气流、灌溉及农事操作从伤口、衰老器官侵人。(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避免阴雨天浇水,发病后控制浇水种施肥,集中处理病果、病叶,注意农事操作卫生。● 药剂防治:抓住移栽前、开花期、果实膨大期三个时期用药,移栽前用速克灵或扑海因1 500倍液喷淋幼苗,花期在配好的2,4-D或防落素稀释液加人0.1%的扑海因或0.2%~0.3%的甲霜灵蘸花或涂抹,结果期用20%惠多丰1 500倍液或50%灰霉速净600倍液或40%施佳乐800倍液喷雾。8.辣椒病毒病(1)症状 属病毒性病害,主要有两种类型:● 花叶坏死型 由烟草花叶病毒引起,病叶出现不规则褪绿,浓绿与淡绿相间的花叶症,有的叶上出现褐色坏死斑,自叶片主脉沿茎部出现黑褐色坏死条斑,造成落叶、落花、落果,以致整株死亡。● 叶片畸形丛生 由黄瓜花叶病毒引起,表现为病叶增厚,变小或呈蕨叶状,叶脉褪绿,皱缩,凹凸不平,呈线状,茎节间缩短,植株矮化,枝叶呈丛簇状,病果呈现花斑或坏死斑,畸形,易脱落。(2)发病特点 高温、干旱利于蚜虫的发生为害、传毒,可降低植株的抗病毒能力,病毒以接触摩擦、伤口传播(如整枝、摘果)等。(3)防治方法● 种子消毒:选用清水浸种2~3小时,再用10%磷酸三钠浸20~30分钟,洗净催芽播种。● 注意用10%吡虫啉或0.4%杀蚜素防治蚜虫。●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1.8%爱多收600 倍液或0.004%云大120水剂1 500倍液,叶面喷施,提高植株抗病力,化学药剂有20%病毒A、1.5%植病灵、病毒希克等。9.茄子绵疫病(1)症状 属真菌病害,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果实,果实受害多以下部老果较多,初期出现水渍状斑点,逐渐扩大,并产生茂密的白色棉絮状菌丝,果实内部变黑腐烂、易脱落,病果落地后,由于潮湿可使全果腐烂遍生白霉,最后干缩成僵果,病叶有明显轮纹。(2)发病特点 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借风、雨传播,发病适温为28~30℃,相对湿度在85%以上发病快。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过密、定植过迟、偏氮、重茬、长果形品种发病重。(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增施磷、钾肥,提高抗性,在田外集中处理病果,与瓜类、豆类作物轮作。● 药剂防治:初期喷药保护,用25%甲霜灵 800 倍液或64%杀毒矾400倍液或20%惠多丰1 000倍液,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次。1.豇豆锈病(1)症状 属真菌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在叶背或叶面产生黄褐色或淡黄色小点,后期病斑中央凸起呈暗褐色,即夏孢子堆,周围有黄色晕圈,表皮破裂后散发出红褐色粉末状夏孢子,严重时整张叶片布满锈褐色病斑。(2)发病特点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气流传播,发病适温为23~27℃,相对湿度为90%以上,开花结荚期到采收中后期最易感病,田间高湿、多雨有利于发病,连作田发病重。(3)防治方法● 与非豆类作物轮作● 加强管理,合理密植,开沟排水,高畦栽培,增施磷、钾肥,增强长势种提高抗病力。●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40%福星1 000倍液或70%护绿或15%粉锈宁1 500倍液或50%锈粉威800倍液喷雾,并注意安全间隔期,如粉锈宁为7天、福星为18天。2.豆螟(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3 毫米,翅展24~26 毫米,暗黄褐色。前翅黄褐色,前缘色较淡,在中室端部有一个白色透明斑,在中室内及中室下方各有1个白色透明的小斑纹。后翅白色半透明,内侧有暗棕色波状纹。前后翅均具有紫色闪光。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约18 毫米,体黄绿色,头部及前胸背板褐色。中、后胸背板上有黑褐色毛片6个,排列成两排,前列4个较大,各具2根刚毛,后列2个较小无刚毛;腹部各节背面具有同样毛片6个,但各自只1根刚毛。(2)发病特点 该虫发育适温为25~30℃,相对湿度80%以上。成虫期7~10 天,卵期7~3 天,幼虫期6~8 天,蛹期7~9天。成虫以夜间活动为主,卵产在含苞欲放的花蕾或花瓣上,初孵幼虫蛀人花蕾,可在花蕾中取食一直至老熟幼虫,然后脱落土地中化蛹,或被害花瓣粘在豆荚顶部或脱落粘在豆荚上,蛀人豆荚为害,3龄幼虫开始大量排粪。(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并摘除被害的卷叶种豆荚,减少虫源。● 药剂防治:在花期进行防治,从第1次花期每隔5天喷1次药,重点喷花蕾、嫩荚种落地花,在晚上6 时后喷,药剂有30%迅猛1 500倍液、全杀2 000倍液、5%抑太保1 500倍液、2.5%敌杀死3 000倍液等。3.斑潜蝇(1)发生特点 以幼虫蛀食上下表皮之间的叶肉组织,形成干褐区域的黄白色虫道,蛇形弯曲,无规则,虫粪线状,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降低产量,使蔬菜失去食用价值,世代重叠,可为害多种蔬菜。(2)防治方法● 黄板诱杀:成虫盛发期,用黄板诱杀,每亩15~20个诱杀点。● 药剂防治:一般4~6月底发生轻,7~9月发生重,当作物每叶平均有5头幼虫时,在2龄幼虫期前(虫道0.3~0.5 厘米)喷药7天1次,连续2~3次,药剂:用1%阿维菌素1 500倍液或2.5%敌杀死或75%灭蝇胺3 000倍液或10%万斯3 000倍液喷雾。1.白菜软腐病(1)症状 属细菌性病害,田间植株从包心期开始发病,常见症状是在植株外叶上,叶柄基部与根茎交界处先发病,初水渍状,后变灰褐色腐烂,病叶瘫倒露出叶球,俗称“脱帮子”,并伴有恶臭,另一常见症状是病菌先从菜心茎部开始侵人引起发病,植株外生长正常,心叶逐渐向外腐烂发展,充满黄色黏液,病株用手一拔即起,俗称“烂疙瘩”,湿度大时腐烂发出恶臭。(2)发病特点 病菌在土壤堆肥、害虫体内越冬,借雨水、灌溉水、带菌肥料、昆虫,通过自然裂口种虫伤口侵人传播。(3)防治方法● 品种与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避免与十字花科、葫芦科、茄科蔬菜连作,提前翻犁,促进病残体腐烂分解。● 栽培管理:选择地势高、水位低、肥沃的地种植,增施有机栏肥,及时拔除病株后用生石灰消毒。● 防治害虫:及时防治黄曲条跳甲、猿叶甲、小菜蛾等害虫,减少害虫为害种田间作业造成伤口。●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或枯斑黑腐净1 000倍液或加瑞农750倍液,5~7 天喷一次,连续3 次,重点喷洒在病株茎部及近地表处。铜制剂对白菜敏感,不宜在白菜上使用。2.白菜类黑斑病(1)症状 属真菌病害,主要为害结球白菜、普通白菜等叶片。受害叶片多从外叶开始,病斑为圆形的褪绿斑,后变褐色或深褐色,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周边有黄晕圈。(2)发病特点 高温、高湿发病重,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种种子上越冬,借雨水从表皮气孔侵人,先从下部老叶侵染,逐渐向上部向内部叶片发展。发病适温15~20℃、相对湿度75%~85%、春季雨水多、田间湿度大、秋季露水重、肥水管理粗放发病重。(3)防治方法● 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的0.3%的50%扑海因或50%福美双拌种。● 加强田间管理: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增施有机栏肥,消毒田园,深翻晒垡,收获后清除病残体。●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2%抗霉菌素200倍液或50%扑海因1 000倍液或枯斑黑腐净1 000倍液或70%叶斑叶霉净800倍液等喷雾。3.菜粉蝶(菜青虫)(1)形态特征 其幼虫称菜青虫,全国各地均有发生。(2)发病特点 幼虫食叶,1~2 龄幼虫啃食叶肉,留下一层清而透明的表皮,3龄后可食整个叶片,轻则虫孔累累,重则仅剩下叶脉、叶柄,虫粪污染蔬菜,虫伤易引起软腐病的发生,喜食甘蓝种花椰菜。(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处理清除老叶、残株、杂草,减少虫源。● 药剂防治:在幼虫2龄前,施用三虫剪1 500倍液或2.5%敌杀死3 000倍或菜蛾宝1 000倍液或迅猛等药剂喷雾。使用高频振杀虫灯诱杀或性消息素诱杀成虫。 -
报告棉花枯萎病的农业
防治 出版时间:2012加入了生物活性菌糠的磷钾肥,由于其中磷、钾细菌的活动,不仅转化了肥料和土壤中的无效磷钾,为棉花提供养分,增强其抗逆性能,而且还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进一步抑制了枯萎病原菌的活力,所以,具有更好的防治效果 盖膜棉田病指为5.39~37.5,不覆盖棉田为11.39~59.11,相对防治效果 为23.68%~52.68%,平均为34.97%。覆盖棉田病指为63.44,未覆盖田为85.63,前者比后者减少22.19,相对防治效果 为25.91%。地点品种处理发病率(%)病指死苗率(%)相对防治效果 (%)永济南苏晋棉4号覆盖42.6337.5325.0434.28不覆盖61.8157.1145.22—永济白坊岱字棉16覆盖29.6424.1413.0323.6831.6325.8614.39—平遥丰依黑山棉覆盖7.015.392.8752.68不覆盖14.8711.394.99—表6-2 山西省枯萎病情多点对比试验结果播期(日/月)处理发病率(%)病指死苗率(%)相对防治效果 -
报告美国白蛾
防治 技术与策略出版时间:2009四是防治效果 好。轻型飞机飞行高度低,一般在树上5~7m,加上旋翼卷风带动树叶翻转,喷施的雾滴均匀,且不限叶正面,叶背面也有雾滴,防治效果 好。天敌防治与病毒防治一样,与喷药防治相比较而言,控制时间长,且防治靶标专一,不会对天敌造成伤害,是一种较经济、防治效果 较好的防治方法。放蜂条件: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要选择在美国白蛾低虫口密度的地区释放,才能达到较好防治效果 。经过近几年大力防治,已取得了明显防治效果 。美国白蛾防治就是一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攻坚战”,这场“战役”除了把握好战术措施外,还要在战略上到位。美国白蛾防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坚决措施才能取得真正的防治效果 。 -
报告模块二 农作物病虫草害
防治 的几种常用方法出版时间:2011(3)农业防治所采用的措施,往往地域性、季节性较强,防治效果 也不如化学防治快。因此,在病虫害已大量发生为害时,难以及时解决问题。3.主要措施农业防治是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基础。化学防治的突出优点:速度快、效率高、控制范围大、见效快,往往只需使用少量药剂,便可收到较高的防治效果 ,特别是当病虫草害已经大面积大量发生时,能迅速、及时地控制其为害,而且药源丰富、使用方便、防治对象广谱3.加强病虫草发生趋势预测,掌握最有利时期用药要提高化学防治效果 ,首先应准确搞好病虫发生的预测预报,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防治措施。2.病害的物理防治方法(1)干热处理法 主要用于蔬菜种子,对多种种传病毒、细菌种真菌都有防治效果 。黄瓜种子经70℃干热处理2~3 天,可使绿斑花叶病毒失活。但生物防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种见效慢的缺点,防治效果 常因气候因素的影响而不稳定。应当与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种农业防治等协调种配合使用,使其在综合防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
报告主要果树病虫害
防治 出版时间:2019③为害期喷施扫螨净1000倍液或螺螨酯、哒螨灵等药剂防治,均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但要注意炔螨特和三唑锡可能会产生药害,慎用。螨类易产生抗药性,要注意杀螨剂的交替使用。④保护和引进天敌。在药剂中加入0.2%的中性洗衣粉,可提高防治效果 。桃球坚介壳虫又叫朝鲜球坚介壳虫、球形介壳虫、树虱子,我国南方、北方均有分布,主要为害桃、杏、李、梅等,是桃、杏树上普遍发生的害虫。(1)田间诊断。第一代若虫期喷敌杀死2000~3000倍液,防治效果 95%以上,连喷两次,消灭第一代若虫可以控制全年虫害。也可喷敌敌畏1000倍液或功夫菊酯2000~3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等。展叶后,一般在5—6月造成严重为害前喷灭扫利、功夫菊酯2000~3000倍液及0.3°Bé石硫合剂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7—8月可再喷一次。一般每年喷两次杀螨剂即可控制虫害。 -
报告苹果霉心病综合
防治 技术研究出版时间:2007倍液600390.51.56清水对照(CK)60038436.337.17表2 2006年花期+终花期和终花期喷药防治苹果霉心病效果通过多年的防治试验示范,我们认为采用以下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3.2.2 花前加谢花后7~10天用药,提高防治效果 药剂为:80%大生、70%甲基托布津3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 -
报告西瓜非侵染性病害
防治 出版时间:2019西瓜果肉恶变一般称倒瓤瓜、水脱瓜,夏季又称高温发酵瓜。近年来,大棚栽培西瓜发生果肉恶变的现象越来越多,有时甚至成为主要病害。大棚西瓜果肉恶变在夏秋茬种植发生较为普遍,在春茬结果期遇上台风或连续降雨、水浸等也较易发生。发育成熟的果实,在外观上与正常果一样,但拍打时发出敲木声,与成熟瓜、生瓜不同,剖开时发现瓜肉呈水浸状,紫红色(图3-1),严重时种子周围细胞崩裂似渗血状,果肉变硬,半透明状,同时,可闻到一股酒味,严重的病瓜,种子周围的瓜瓤变紫溃烂,完全失去食用价值。果实在花后20天,由于土壤水分骤变,高温、叶面积不足等因素都容易引发此病。低根系活性,同时由于某些因素导致叶片受障碍,加上髙温,使果肉内产生乙烯,引起呼吸异常,使肉质变劣。一般在阴雨天后骤晴时,出现叶烧病的植株容易形成果肉恶变瓜。此外,坐瓜后的植株感染黄瓜绿斑花叶病毒也会引起果实的异常呼吸而发生果肉恶变。生育期间土壤干湿剧变,植株长势衰弱,出现生理性障碍等,也容易产生果肉恶变瓜。图3-1 果肉恶变西瓜果肉恶变是生理病害。果实膨大期任何管理不当造成的果实营养、水价供应不良,均会导致新陈代谢紊乱而造成病害发生,一般认为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下。(1)长期处在35℃以上的高温条件下,抵制了叶片的光合作用。(2)空气湿度长期在85%以上,降低了蒸腾作用,影响根系的吸收力。(3)光照过强,特别是久旱后暴晴,使叶片、果实温度过高,破坏了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在连阴天后骤晴时如植株出现叶烧症,也容易使瓜肉恶变。(5)膨瓜期干旱缺水,或浇水太多造成水涝及土壤干湿剧变等影响营养制造。(6)坐瓜后大量整枝,减少了果实内的营养供应。(7)坐瓜后缺肥,植株早衰。(8)植株长势衰弱。(9)病毒病或炭疽病生产严重;在果实发育中后期,如果发生绿斑病也会使瓜瓤软化甚至产生异味。此外,如果植株发生绵腐病、疫病、日灼病等亦可导致瓜瓤变色、变质甚至失去食用价值。夏秋茬西瓜种植要挑选一些较抗病毒病、耐高温、生育强健、不易早衰的品种。夏季高温时,果实要用叶片覆盖,避免受阳光暴晒,如果叶片不够用,可用报纸或杂草覆盖。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在夏秋季大棚增加降温措施,如打开前后膜及侧膜,增加通风量达到降温、降湿。适当整枝,必要时留1~2条侧枝确保植株有一定的功能叶面积,保持较高的光合效率,促进曀的正常发育,时时在干旱情况下不要进行整枝。做好大棚周围的排水设施,防止水浸。挂果后需肥需水大增,要适度追肥及增加灌水量,喷施中微量元素叶面肥,使植株生长强健,提高植株抗逆能力,防止早衰现象的产生。灌水以滴灌及小水勤浇为佳,忌大水漫灌。尽量避免连茬种植,防止连作障碍的产生。如无法避免,最好对土壤或基质进行水洗,以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减少病害的发生。西瓜花芽分化期或果实发育过程中,遇到不良气候条件和栽培技术不当容易形成畸形瓜,严重影响西瓜的品质和经济价值,使农民的收益降低。常见的畸形瓜主要有歪瓜和葫芦瓜。歪瓜又称偏头瓜,是指西瓜一侧充分膨大,另一侧发育不良的果实(图3-2)。歪瓜形成的主要原因有2种。一是西瓜花芽分化期(1~5片真叶期),遇到低温形成畸形花,而畸形花必将发育成畸形果了;二是开花坐果期间授粉受精不良,致使果实中种子分布不均,种子多的部位,果皮瓜瓤相应膨大,没有种子部位,果实发育较慢,从而形成歪瓜。图3-2 歪瓜长形果或椭圆形果品种容易发生。其特点是果肩部没有充分发育,而果实中部和果蒂部发育正常,形成一头大一头小的果实(图3-3)。其形成原因是结果前期、中期肥水不足,尤其是缺水,植株生长不良坠秧、病虫害等,使幼果发育严重受阻。而果实发育中后期条件改善,果实又迅速发育而形成葫芦形。预防措施是在果实褪毛后及时浇膨瓜水,并追施膨瓜肥。图3-3 葫芦瓜西瓜果实畸形的原因如下。一是受精不良。据研究西瓜果实内的种子能产生生长素刺激果实的发育。瓜内种子发育好而多的部位果肉发育也好;反之,果肉发育就差。如果开花时遇到低温、降雨或传粉昆虫较少受精不完全很容易导致果实畸形。二是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条件不适宜。据研究西瓜果实发育前期以纵向生长为主后期则依靠横向发育来完成一定的果形和大小。对于早熟栽培的西瓜前期因外界气温低纵向生长缓慢而在果实生长后期外界气温升高横向生长相对加快最后发育成了横径明显大于纵径的扁圆瓜。三是栽培管理不当。果实着地的一面由于晒不到阳光瓜皮呈黄白色瓜瓤发育也差如不及时翻转很容易出现畸形;果实发育前期遇到严重干旱植株生长衰弱果实膨大近于停止而后期条件适合、特别是土壤条件适宜时果实又继续发育而且生长较快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形成一头小、一头大的葫芦形瓜。四是机械损伤。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虫害或机械损伤受损部位往往生长缓慢也会使西瓜出现畸形。另外,在花芽分化时进入子房中的钙素不足也易发生畸形。(1)虽然各类畸形果的形成原因略有差异,但其共同特点是在花芽分化期或雌花发育期经受低温,易形成畸形花而发育成畸形果;发现前期出现畸形瓜胎,如果外界气温低,不要急于摘除,可暂时保留第一和第二雌花瓜,待出现第三雌花时,外界气温也升高,及时摘除第一和第二雌花瓜,保留第三雌花瓜,一般都能够正常生长发育。(2)开花坐瓜期遇到高温、干旱,花粉发芽率降低,致使授粉受精不良,果实膨大期肥水不足或偏施氮肥,土壤中氮、磷、钾失衡;留瓜节位过高或过低,影响同化物质对果实的供应;人工授粉技术失误,进行偏斜授粉;病虫为害,特别是病毒病为害等,均可导致畸形果的形成,应针对具体情况,在开花坐果期,控制生长,以防徒长,避免高节位坐瓜,进行人工授粉,加强田间管理,水分均衡供应等栽培措施,防止畸形瓜的产生。西瓜化瓜表现为瓜蔓变粗而脆,不易坐瓜;雌花开放时,瓜梗细且短子房纤小,幼瓜易萎缩(图3-4),这种现象称“化瓜”。化瓜主要表现为幼瓜发育一段时间后慢慢停止生长,逐渐褪绿变黄,最后萎缩坏死。图3-4 化瓜一是开花后雌花未授粉受精。西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花期如果遇到阴雨天,花粉就会吸湿破裂;或授粉昆虫较少,雌花不能正常进行授粉,使子房不能正常膨大生长而脱落。二是雌花花器或雄花器不正常。如花器柱头过短,无蜜腺,花药中不产生花粉或雌蕊退化等,都会引起西瓜化瓜现象的发生。三是植株生长过盛或过弱都会引起化瓜。由于植株生长不协调,生成营养物质分配不均匀,使幼瓜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而化瓜。四是花期土壤水分不合理。水分过多,使茎叶旺长,雌花因营养不良而化瓜;水分过少,又导致植株因缺水而落花。五是环境条件不利。花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花粉管伸长,使受精不良,引起落花;光照不足,使光合作用受阻,子房暂时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而导致化瓜。六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协调。营养生长过旺会导致雌花发育不良,而引起化瓜。由于造成化瓜的原因较复杂,防止化瓜需及时查明化瓜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安排好播期,避开不利于西瓜开花坐果的时期;育苗过程中给予幼苗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花芽分化,降低畸形花出现概率。科学施肥浇水。播种前要重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速效氮肥、磷肥及钾肥等。抽蔓期施肥,应酌情减少氮肥用量,要掌握施肥原则,并适当控制浇水,使其生长稳健,避免发生旺长。人工辅助授粉。在西瓜花期,于上午7:00~10:00时把雄花摘下,剥去花冠,用花蕊均匀地涂抹雌花柱头,每朵雄花可抹2~3朵雌花。授粉时,动作要轻,以免损伤柱头。捏茎控旺稳瓜。植株生长过旺的瓜田,在幼瓜正常授粉后,将瓜后茎蔓用力一捏,这样可减少水肥向顶端的输送能力,集中养分供应幼瓜,减少化瓜现象。西瓜果实内部出现开裂、缝隙、空洞等为空洞果(图3-5)。分横断空洞瓜和纵断空洞瓜2种。从西瓜果实的横切面上观察,从中心部沿着子房心室裂开后出现的空洞果是横断空洞果,从纵切面上看,在西瓜着生种子部位开裂的果实属纵断空洞果。图3-5 空洞果空洞瓜是在低温和干旱条件下,瓜瓤内不同部分生长发育不均衡引起。横断空洞果多发生在靠近根部低节位上结的瓜,或者在低温和干旱时所结的瓜,这些瓜因种子数量少,心室容积不能充分增大,养分输送不足,种子周围没有很好地膨大,遇到高温时加快了成熟,也促进果皮的发育,从而形成空洞果。纵断空洞果是在果实膨大后期形成的,当种子周围已趋成熟,而靠近果皮附近的一部分组织仍在发育,由于瓜内部组织发育不均衡,而使种子周围的瓜瓤开裂形成空洞瓜。(1)设施栽培在结果期注意保温,让果实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坐果和膨大,采用三蔓整枝时选择主藤上的2~3朵雌花坐瓜。(2)科学施肥,注意氮、磷、钾合理搭配;追肥每667m2可选用微补冲施肥500g加微补促根增甜液300g,或赛德海藻有机液肥5kg补充各种营养元素,保证养分运输,同时在幼瓜期喷施微补盖力600倍液,有利于减少空心。(3)结瓜后要注意合理整枝,控制营养生长,保证果实正常发育。瓜膨大期停止整枝,保证足够叶片的光合作用。黄心瓜,又称黄带果,粗筋果。西瓜膨大初期,在瓜的中心或着生种子的胎座部分,从顶部的脐部至底部瓜梗处出现白色或黄色带状纤维,并继续发展成为黄色粗筋(图3-6)。图3-6 黄心瓜黄心瓜产生与温度、水、肥有关。在高温干燥年份,植株结瓜过多,土壤中缺钙,高温、干旱,土层干燥,缺硼等不利因素影响钙的吸收,黄心瓜就增多。(1)合理施用氮肥,防止植株徒长。使植株营养生长和结果相协调,保证果实可以得到充足的同化物质和水分。(2)深耕土层,增施有机肥,地面覆盖,防止土壤干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每667m2增施大粒硼200~400g,同时,在幼瓜期喷施微补盖力500倍液加微补硼力2000倍液,促进植株对钙、硼的吸收。西瓜日灼病是强光直接长时间照射果实所致。主要发生在夏季露地西瓜生长中后期的果实上,果实被强光照射后,出现白色圆形或椭圆至不规则形大小不等的白斑(图3-7)。图3-7 日灼病症状果实日灼斑多发生在朝西南方向的果实上。这是因为在一天中,阳光最强的时间是午后13:00~14:00时,此时太阳正处于偏西南方向。日灼斑的产生是由于被阳光直射的部位表皮细胞温度增高,导致细胞死亡。此外,水肥不足,导致植株生长过弱,枝叶不能遮挡果实都会增加发病概率。注意合理密植,栽植密度不能过于稀疏,避免植株生长到高温季节仍不能“封垄”,使果实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之下。有条件可进行遮阳网覆盖栽培。加强肥水管理,施用过磷酸钙作底肥,防止土壤干旱,促进植株枝叶繁茂。瓜类作物是喜温作物,对温度的反应很敏感。西瓜的生长发育适温为18~32℃,开花期要求25℃左右,结果期30℃为好。厚皮甜瓜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白天25~30℃,夜晚15~18℃,而40℃以上高温和13℃以下低温对生长发育不利。冻害在早春苗床和移栽田均可发生。西瓜受冻后,轻者子叶、真叶边缘发白(图3-8),造成短暂的生长停顿和缓苗;稍重者叶缘卷曲,逐渐干枯,生长点受冻后停止生长,造成较长时间的缓苗,甚至僵苗,严重受冻时,整株成片的秧蔓冻死,生理失水后,叶片变成黑色(图3-9)。图3-8 中度冻害叶缘干枯图3-9 重度冻害叶片变黑低温季节,棚室两头漏风处、门缝处瓜秧最容易受冻害;西瓜苗弱,没有及时炼苗,遇低温时易发生冻害;冷空气来时,棚内干燥或没有及时加小拱棚等保护设施,易造成冻害。(1)改善育苗环境,培育生长正常,根系发育好、苗龄适当的健壮苗。(2)注意天气变化,在冷空气前做好防护措施,同时,用微补果力600倍液叶而喷雾,增加湿度,降低冻害。(3)西瓜幼苗受冻后,小拱棚内可进行适当通风降温,不使其棚温迅速上升,让其慢慢缓解消冻。使其不致迅速生理失水。触杀性除草剂,如百草枯,喷到西瓜叶片会造成叶片灰白色或灰褐色斑(图3-10);内吸性除草剂,如草甘膦,药液飘移到西瓜植株上,引起新叶落黄,花蕾干枯(图3-11);马拉松药害在叶片上形成白斑,丙环唑药害抑制嫩梢生长,叶片卷缩。图3-10 百草枯药害状图3-11 草甘膦低温残留造成的药害状西瓜在土壤封闭除草或西瓜苗期施用除草剂不当,或使用灭生性除草剂时飘移都会发生药害;使用一些对西瓜敏感的杀虫剂、杀菌剂而产生药害;大棚西瓜栽培时熏蒸产生药害;使用农药浓度过高或多种农药混用产生药害;以前种植过水稻或小麦地施用过甲磺隆或绿磺隆等除草剂。清楚瓜田以前除草剂的施用情况,掌握好激素用药时机,准确合理使用,切忌随意增加或减少药剂浓度或混配用药;谨慎使用多种农药混配;大棚熏蒸后要注意及时放风、透气;不要使用草甘膦、乙草胺等易对两瓜造成伤害的除草剂;百草枯等除草剂喷雾时加防护罩。尽量不用腐霉利、三唑酮、马拉松、敌敌畏,乙膦铝、二甲戊乐灵、咪鲜胺(大棚)等对西瓜敏感的药剂。 -
报告果树病虫害的
防治 出版时间:2015别名:天幕枯叶蛾、带枯叶蛾、梅毛虫。1.危害特点主要危害苹果、梨、桃、李、杏、梅、樱桃、海棠、沙果等。刚孵化幼虫群集于一小枝杈,吐丝结成网幕,食害嫩芽、叶片。每龄幼虫蜕皮后,下移至粗枝杈上结网巢,白天群栖巢内,夜出取食,4龄后期分散危害,严重时全树叶片吃光。2.形态特征(1)成虫。雌体长18~22毫米,翅展37~43毫米,黄褐色。(2)卵。圆筒形,灰白色,200~300粒环结于小枝上粘结成一圈呈“顶针”状。(3)幼虫。体长50~55毫米,头蓝色,体上有多条黄、蓝、白、黑相间的条纹。(4)蛹。椭圆形,长17~20毫米,蛹体有淡褐色短毛。(5)茧。黄白色,表面附有灰黄粉。别名:苹卷蛾、棉卷蛾、远东褐带卷蛾。1.危害特点主要危害苹果、梨、山楂、桃、李、杏、柑橘等。幼龄食害嫩叶、新芽,长大后卷叶,或贴叶片于果面,食叶肉呈纱网状和孔洞,并啃食贴叶果的果皮,呈不规则形凹疤,多雨时常腐烂脱落。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6~8毫米,翅展15~20毫米,黄褐色。(2)卵。扁平椭圆形,径长约0.7毫米,淡黄色半透明,孵化前黑褐色,数10粒成块作鱼鳞状排列。(3)幼虫。体长13~18毫米,细长翠绿色。(4)蛹。9~11毫米,较细长,初绿色后变黄褐色。1.危害特点成、若蚜集于芽、叶、嫩梢和茎上吸食汁液。梨叶受害严重时由两侧向正面纵卷成筒状,早期脱落。2.形态特征(1)成虫。无翅胎生蚜体长约2毫米,绿色或黄褐色,被有白色蜡粉。有翅胎生蚜体较小,灰绿色。(2)卵。椭圆形,长约0.7毫米,黑色有光泽。(3)若蚜。无翅,绿色,体较小,形态与无翅胎生雌蚜相似。1.危害特点分布广泛,食性杂,可危害多种果树。以夏秋季节为主,幼虫食害叶片。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13~16毫米,体橙黄色;前翅黄褐色,后翅灰黄色。(2)卵。扁平、椭圆形,淡黄色。(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9~25毫米,体粗大;各节背线两侧有1对枝刺,枝刺上长有黑色刺毛。(4)蛹。椭圆形,黄褐色,体长12毫米。(5)茧。椭圆形,质坚硬,黑褐色,有灰白色不规则纵条纹,极似雀卵。别名:红蜘蛛、大蜘蛛、大龙、砂龙等。1.危害特点分布广泛,食性杂,可危害100多种植物,果树上红蜘蛛种类较多。其寄生广泛,主要有山楂红蜘蛛、苹果红蜘蛛。危害叶片为主,被害叶正面有失绿的黄斑,严重时变黄脱落。叶片背面可以看见许多小红点,即为成螨,严重时可见许多吐出的丝。2.形态特征(1)成螨。雌成螨深红色,体长0.5毫米;雄成螨橙黄色,体长0.4毫米。(2)卵。越冬卵红色,非越冬卵淡黄色。(3)幼螨。越冬代幼螨红色,非越冬代幼螨黄色。1.危害特点危害苹果为主,其次为梨、桃、樱桃、海棠、李、沙果及山定子等果树。幼虫潜食叶肉,形成明显虫斑。发生严重的果园,叶片上虫斑可达15~20个,致使叶面失去光合作用能力,造成早期落叶,严重影响树势。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2~3毫米,翅展约6毫米;全身金黄色,上有银白色细纹。(2)卵。扁椭圆形,长径0.3毫米,乳白色,半透明,具光泽。(3)幼虫。幼龄幼虫淡黄绿色,末龄幼虫体长4~6毫米,细纺锤形。(4)蛹。长3~4毫米,黄绿色。别名:苹果食心虫、桃蛀果蛾、桃蛀虫、豆沙馅、猴头果等。1.危害特点危害多种果树,苹果、梨、枣较严重。桃小食心虫只危害果实。被害果果面有针头大小的蛀(入)果孔,由孔流出泪珠状汁液,干涸后呈白色蜡状物。幼虫取食果肉形成弯曲纵横的虫道,虫粪留在果内呈“豆沙馅”状。幼果被害后,生长发育不良,形成凹凸不平的“猴头果”;后期受害的果实,果形变化不大。被害果大多有圆形幼虫脱果孔,孔口常有少量虫粪,由丝粘连。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7毫米左右,灰褐色。(2)卵。椭圆形,初产时为橙红色,渐变为深红色。(3)幼虫。初孵幼虫黄白色;老熟幼虫体背桃红色,体长约13毫米。(4)茧。分两种类型:一种为冬茧,即幼虫越冬时做的茧,冬茧圆形,稍扁,茧丝紧密;另一种为夏茧,即幼虫化蛹时做的茧,夏茧长纺锤形,茧丝松散。两种茧外都附着土粒。(5)蛹。长约7毫米,淡黄色至黄褐色,体表光滑无刺。别名:梨小蛀果蛾、桃折梢虫、小食心虫等。1.危害特点危害梨、桃、苹果、李、樱桃、山楂。春夏季节危害桃、李嫩梢,多从上部叶柄基部蛀入髓部,向下蛀至木质化处便转移,被害嫩梢渐枯萎,俗称“折梢”。夏秋季节危害梨树,幼虫危害果多从萼、梗洼处蛀入,早期被害果蛀孔外有虫粪排出,晚期被害多无虫粪。幼虫蛀入直达果心,高湿情况下蛀孔周围常变黑腐烂渐扩大,俗称“黑膏药”。苹果蛀孔周围不变黑。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5~7毫米,全体灰褐色无光泽。(2)幼虫。体长10~13毫米,头、前胸盾、臀板均为黄褐色,胸、腹部淡红色或粉色。(3)卵。长0.5毫米,椭圆形,稍扁,黄白色,孵化前变黑褐色。别名:桃斑螟、桃蛀心虫等。1.危害特点危害桃、柿、核桃、板栗、无花果等。幼虫主要蛀食果实,蛀道直达果心,果实表面的蛀果孔常被病菌侵入,腐烂变黑。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12毫米,翅展22~25毫米,黄至橙黄色。(2)卵。椭圆形,长0.6毫米、宽0.4毫米,初乳白渐变橘黄、红褐色。(3)幼虫。体长22毫米,体色多变,有淡褐、浅灰、浅灰蓝、暗红等色。(4)蛹。长13毫米,初淡黄绿后变褐色。(5)茧。长椭圆形,灰白色。1.危害特点李实蜂危害李树是在幼果长到黄豆粒大小时,幼虫蛀入果核内部危害,果内被蛀空,堆积虫粪,幼虫老熟后落地休眠。2.形态特征(1)成虫。体黑色,长5毫米,李树花期成虫羽化,在晴天上午常集结在树冠上方飞翔。(2)卵。乳白色。(3)幼虫。长10毫米,头部淡褐色,胸腹部乳白色。(4)蛹。乳白色,裸蛹。1.危害特点以幼虫蛀入树干进行危害,老熟幼虫蛀入木质部,虫道弯曲,多由上向下蛀食,木屑和虫粪堆积于树干基部。造成枝干萎蔫枯死、严重时全树死亡。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约28~37毫米,体黑色发亮,前胸背面大部分为光亮的棕红色或完全黑色。(2)卵。卵圆形,乳白色,长6~7毫米。(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42~52毫米,乳白色,前胸较宽广;身体前半部各节略呈扁长方形,后半部稍呈圆筒形。(4)蛹。体长35毫米左右,初为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前胸两侧各有一刺突。1.危害特点危害苹果、沙果、海棠、花红。危害皮层,隧道内为褐色虫粪堵塞,皮层枯死、变黑、凹陷。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5.5~10毫米,全体紫铜色,有光泽,体似楔状。(2)幼虫。体长15~22毫米,体扁平;头部和尾部为褐色,胸腹部乳白色;头大,大部入前胸。(3)卵。长约1毫米,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后逐渐变成黄褐色。卵产在枝条向阳面、粗糙有裂纹处。别名:苹果小翅蛾、小透羽。1.危害特点危害苹果、桃、梨、李、杏等果树。幼虫在树干枝杈等处蛀入皮层下,食害韧皮部,造成不规则的虫道,深达木质部,被害部常有似烟油状的红褐色的粪屑及树脂黏液流出,被害伤口容易遭受苹果腐烂病菌侵袭,引起溃烂。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10~18毫米,全体黑色并有蓝色光泽,外形极似蜂类。(2)幼虫。体长20~25毫米,头黄褐色,胸腹部乳白色中线淡红色。(3)卵。长0.5毫米,扁椭圆形,黄白色,产在树干粗皮缝及伤疤处。别名:朝鲜球坚蚧、桃球坚蚧、杏虱子。1.危害特点危害杏、李、桃、梅等核果类果树。终生吸取寄主汁液,受害后,寄主生长不良,虫口密度大时,使受害严重的寄主致死。2.形态特征(1)雌成虫。体近乎球形,初期介壳质软、黄褐色,后期硬化为黑褐色,表面皱纹不明显。(2)卵。椭圆形,长约0.3毫米,粉红色,半透明,附着一层白色蜡粉。(3)若虫。初孵时,体椭圆形,体背面上隆起,体长0.5毫米左右,淡粉红色,腹部末端有两条细毛,活动力强。(4)蛹。裸蛹,体长1.8毫米,赤褐色,腹末有一黄褐色的刺状突。腐烂病,俗称烂皮病、臭皮病,是我国北方苹果树重要病害。主要危害结果树,造成树势衰弱、枝干枯死、死树,甚至毁园。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发生普遍。症状:有溃疡、枝枯和表面溃疡三种类型。1.溃疡型在早春树干、枝树皮上出现红褐色、水渍状、微隆起、圆至长圆形病斑。质地松软,易撕裂,手压凹陷,流出黄褐色汁液,有酒糟味。后干缩,边缘有裂缝,病皮长出小黑点。潮湿时,小黑点喷出金黄色的卷须状物。2.枝枯型在春季2~5年生枝上出现病斑,边缘不清晰,不隆起,不呈水渍状,后失水干枯,密生小黑粒点。3.表面溃疡型在夏秋落皮层上出现稍带红褐色、稍湿润的小溃疡斑,边缘不整齐,一般2~3厘米深,后干缩呈饼状。晚秋以后形成溃疡斑。苹果锈果病又称花脸病,是国内检疫对象。在东北、西北、华北产区都有发生,以西北最为突出,陕西、晋中有些果园病株率高达60%~80%之多,辽宁以北部地区发生严重。锈果病主要表现在果实上,随不同苹果种类和品种及环境条件症状有明显的差异。1.锈果型晚熟品种如国光、鸡冠、青香蕉、印度等品种发生。果实上有5条与心室相对应的红褐色木栓化锈斑,由果顶沿果面向果柄呈放射状发展。病重时锈斑龟裂,甚至果皮开裂,果小畸形。2.花脸型多发生在海棠、沙果、槟子及西洋苹果中的早熟品种如红魁、祝光、金红等。病果着色前症状不明显,着色后表现着色不匀,形成红绿相间的斑块,如花脸状,有时果面凹凸不平。3.锈果花脸复合型某些中熟或中晚熟品种如红玉、元帅、倭锦等常出现以上两种症状类型的复合症状。着色前果顶或果面散生锈斑,着色后除锈斑外的部位着色不匀呈黄绿斑块。以上3种症状,以前两种为主。虽然上述各类症状在某些品种上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有时也会出现同一品种在不同条件下甚至同一株上有几种类型。锈果病除危害果实外,苗木和枝条也可受害,表现苗木矮小、叶片反卷、枝干发生锈斑或溃疡斑等症状。梨黑星病又叫疮痂病,是南北梨区发生普遍、流行性强、损失大的一种重要病害。从落花期一直危害到果实成熟期。梨黑星病可侵染梨树所有绿色幼嫩组织:花序、叶片、叶柄、新梢、芽鳞及果实等,其中以叶片、果实为主。最典型的症状是在病部产生明显的黑色霉层,故又有黑霉病之称。叶片受害多发生在叶背,长出黑色霉斑,叶正面为多角形或圆形褪绿黄斑;严重时,叶正反面都长满黑色霉层,致使叶片干枯而脱落。叶柄受害,产生圆形或长条状霉斑造成落叶。嫩梢发病,除形成条状霉斑外,后期皮层龟裂呈粗皮状的疮痂。果实受害,初期为淡黄色斑点,逐渐扩大长出黑霉,以后病部凹陷木栓化,停止生长呈畸形易脱落。葡萄霜霉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以辽宁、山东沿海地区及华北、西北等春、夏、秋冷凉多雨时发病较重。此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新梢、叶柄、花、幼果、果梗及卷须等幼嫩部分。叶片受害初呈半透明水浸状小斑,以后扩展成黄色至褐色多角形大斑,边缘不清晰;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白色霜霉层;发病后期病斑干枯,叶片早落。新梢、叶柄、果梗、卷须等受害初期呈水浸状,后变为褐色凹陷病斑;潮湿时有白色霉层产生;病重时新梢扭曲,甚至枯死。幼果被害呈深褐色变硬下陷,生有霉层皱缩脱落。苹果轮纹病又称粗皮病,是一种真菌侵染性病害。苹果树的枝干,在1~2年生枝的皮孔上形成凸起的小瘤状物,在3~5年生枝上有典型瘤状物,直径在0.3~3厘米不等,会以病瘤为中心形成近圆形至不正形的褐色病斑。患病部位与健康部位之间有较深的裂开,后期病组织干枯并翘起,在突起中央的周围出现散生的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呈粗皮状,故也有称之为粗皮病。越冬枝干瘤皮病斑中的病菌分生孢子器,具有不断产生孢子的能力,这就是侵染果实的病菌来源。梨白粉病分布较为普遍,近几年有发展的趋势。除危害梨树外,还危害桑、板栗、核桃等树木。此病多危害老叶,发生在叶背面。初期病斑为白色霉状小点,逐渐扩展为近圆形白色粉斑。每片叶上霉斑数目不等,数斑相连形成不规则形粉斑,甚至扩及全叶,上覆白色粉状物(分生孢子)。后期在白色粉状物上,长出很多初为黄色逐渐变为黑色的小点(闭囊壳),严重时造成早期落叶。叶斑多始自叶尖或叶缘,半圆形或不定形,红褐色,边缘色较深,病健部分界明晰。果斑近圆形,稍下陷,初淡褐后转黑褐,病斑扩大并联合成斑块,常渗出胶液,终至软腐脱落。潮湿时患部表面出现朱红色小点病症(分孢盘及分生孢子)。果梗和穗轴上发病处先产生淡褐色水浸状近圆形病斑,病部腐烂变褐色,很快蔓延至果粒,果粒变褐软烂;后期病粒及穗轴病部表面产生灰白色小颗粒状分生孢子器,湿度大时由分生孢子器内溢出灰白色分生孢子团,病果易脱落,病果干缩时呈褐色或灰白色僵果。枝蔓上发病,初期显水浸状淡褐色病斑,形状不定,病斑多纵向扩展成褐色凹陷的大斑,表皮生灰白色分生孢子器,呈颗粒状;后期病部表皮纵裂与木质部分离,表皮脱落,维管束呈褐色乱麻状,当病斑扩及枝蔓表皮一圈时,其上部枝蔓枯死。叶片发病多发生在叶缘部,初生褐色水浸状不规则病斑,逐渐扩大略成圆形,有褐色轮纹。全国各地,特别是在沿海、沿湖地区和排水不良的果园以及多雨年份,常严重发生。如果防治不及时,易造成大量落叶,减少营养的积累,影响花芽的形成。不仅削弱树势,当年减产,而且会影响第二年的结果,造成产量歉收。叶片上出现水溃状、淡黄色小斑,后扩展成红色圆斑,继而变成褐色,边缘较中心色深,边缘周围有半透明的淡黄色晕圈,边缘容易产生离层,形成圆形穿孔斑,几个病斑连在一起,穿孔形状呈不规则形;严重时一张叶片有几十个病斑,病叶提早脱落。果实受害后,产生油渍状褐色小点,以后病斑扩大,颜色加深,最后凹陷龟裂,以致腐烂。枝条初起出现水渍状,带紫褐色斑点,后来也凹陷龟裂。潮湿时,病斑上出现白色脓液。干枯时往往发生裂纹。枝条受害后,有两种不同的病斑,一种称春季溃疡,另一种则称为夏季溃疡。发生在上一年夏季生出的枝条上(病菌于前一年已侵入)。春季在第一批新叶出现时,枝条上形成暗褐色小疱疹,直径约2毫米,以后扩展长达1~10厘米,宽度多不超过枝条直径的一半,有时可造成枝枯现象。春末(开花前后)病斑表皮破裂,病菌渗出,开始传播。多于夏末发生,在当年的嫩枝上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暗紫色斑点;以后病斑变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边缘呈水渍状。夏季溃疡的病斑不易扩展,并且会很快干枯,故传播作用不大。苹果小叶病发生后,表现为病枝春季发芽较晚,抽叶后生长停滞,质厚而脆,叶色浓淡不均且呈黄绿色,病枝节间短,叶缘向上卷,叶片细小且呈簇状。苹果小叶病是由于树体锌元素含量不足引起的生理病害,因此,多采用补锌的方法来防治。但是苹果小叶病不仅仅是由于锌元素含量不足引起的,不合理的修剪措施,如去枝不当、重环剥等也能引起小叶病。苹果黄叶病又名黄化病或缺铁失绿病,是由于缺少铁素引起的生理病害。在pH高的果园普遍发生。从新梢的幼嫩叶片开始,叶肉先变黄,叶脉保持绿色,呈绿色网纹状;后期全叶变成黄白色,叶焦枯;最后全叶枯死、早落。苹果缩果病,我国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尤以山地和沙质偏碱果园发病较多。近年来,部分果园偏施氮肥,营养失调,缩果病呈上升危害趋势。苹果缩果病主要表现在果实上,严重危害时,枝叶上也有症状表现。病果从落花到采收期均可发生,依品种和发病早晚常表现为三种类型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幼果期。发病初期幼果背阴面出现近圆形水浸状斑,褐色,皮下果肉组织也变褐枯死。病部干缩凹陷,果实小而畸形,果肉质地坚硬,重病果常提前脱落。落花后20天至采收前均有发生,生长后期较多。果肉发生水渍状病变,很快变为褐色,海绵状,并从萼筒基部沿果线扩展,使细胞木栓化。多呈条状分布在果肉任何部位,果面略有凹凸不平。幼果期发病,果小而畸形,易脱落。1.锈斑型常发生在元帅等感病品种上,果实扁圆形或长筒形,沿果柄周围果面变褐,形成细密横形条斑,锈斑干裂。2.簇叶型枝叶发病在初夏,当年生新梢上常发生由上往下的枝枯型。有时在春季发芽时,叶芽不能萌发或发出纤细枝条,丛生呈帚枝型。有时也可导致新梢节间缩短,叶丛生,窄小质脆。苹果缺钙症(苦痘病、痘斑病),叶尖或叶缘变黄、焦枯坏死,植株早衰,嫩叶先沿中脉及叶尖产生红棕色坏死区,逐渐扩大;缺钙严重时,枝条尖端以及嫩叶似火烧状斑坏死,并迅速向下发展,致使许多小枝完全死亡。缺钙果实在成熟期和贮运期间症状明显。发病程度与品种有关,以国光、新红星为重。病果胴部、下部出现圆形、稍凹陷的变色斑。绿色或黄色果面以皮孔为中心呈深绿色,红色果面以皮孔为中心呈暗红色,周围有紫红或黄绿色晕;果皮下面的组织坏死,变褐色,呈海绵状,深3~5毫米,一个病果可能出现几个至数十个痘斑,病组织味微苦。